語言學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 豆瓣
作者: 石毓智 学林出版社 2008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2.9 结语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3.1 引言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3.6 结语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4.1 引言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4.5 类推的条件
4.6 结语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5.1 引言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5.5 结语
6 语法结构之问的功能交叉
6.1 引言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6.4 结语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7.1 引言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7.5 结语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1 引言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8.4 结语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9.1 引言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9.5 结语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古音 豆瓣
作者: 李新魁 商务 1991 - 11
中古音是汉语语音史的一部分,是汉语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所谓“中古音”,是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我们知道,隋朝享祚不永,而唐和宋却保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说,中古汉语的语音,主要就是指唐、宋时期的语音。从隋至宋,大约包括从公元581年至1278年共697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汉语语音,承接着更古时期的语音发展而来。而在中古时期,汉语的语音又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已经大体上奠定了近代汉语语音的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古音是汉语语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上古音、近古音(魏晋时期的语音)和近代音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转轴。
隋唐之际,我国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事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唐朝统一了中国之后,政治上也呈现了较为稳定的局面。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对汉语共同语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研究中古汉语的语音状况,首先就是要研究共同语语音的状况。唐宋之际的中古时期,是否有人们所说的共同语呢?是否存在一种共同语的标准音——正音呢?这种正音又是以什么地方的语音为依据呢?这些问题,过去在学术界中,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在我们探讨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之前,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先作一番探究,在这种探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论述中古音系本身。
另外,过去某些学者在叙述中古汉语的语音时,主要以中古出现的韵书如《切韵》或《广韵》作为依据。我们认为,中古这些韵书的出现,有它们一定的时代背景,有它们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些韵书所表现的语音系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中古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实际面貌。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韵书并不是反映一时一地之音。在它们身上,包含有某些古音和方音的成分。既然如此,我们想要探究一个比较真切地反映中古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的音韵系统,就不能专主这些韵书。因此,本书特辟另一专章对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依据作一个概括的论述,表明我们对《切韵》一系韵书的看法,并介绍某些用来作为研究中古音的其他参证资料,以便读者对我们据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有所了解。
在介绍了中古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的状况和研究资料之后,我们进而论述中古语音系统本身。在论述中,我们以中古韵书为重要依据,然后参合其他语音材料来说明中古音系的诸般问题。我们希望描绘出一个比较切合历史真实的中古音系统。当然,中古音所包容的历史年代长达七百年之久,在这七百年中间,语音不可能没有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中古音的描述,也不是列出一个声、韵、调系统便可完事。当然也不可能分为更细碎的历史段落,列出更多个反映不同时期语音的音韵系统。我们只能概括出一个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中古音面貌及发展大势的语音系统。至于此一系统之中各种音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我们只能在各个具体的问题中加以说明。我们所拟定的中古音系,大体上是代表唐宋之交(或者说是北宋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语音概貌。在此之前或之后的发展变化,就只能在各项说明中加以阐述了。
总之,本书的叙述反映我们对语音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材料有一点是新的,方法有一点是新的,结论有一点是新的。这一切,都表明本书的写作仅仅是属于一种新的探索。至于这种探索,是否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是否能达到我们所说的描述一个比较能够反映历史真实的中古音面貌的目的,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自信。我们期望着这种探索能够不断进行下去,深入下去,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能够创造出更多一点儿成绩。
廣東俗語正字考 豆瓣
作者: 彭志銘 次文化堂 2009 - 7
散年前,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的著作《正字正確》,掀起香港一片「中文正字」熱潮後,今年,新作《廣東俗語正字考》,除了講解廣東俗語背後的嶺南文化,及與香港人的關係外,更將「廣東話」裏那些被誤為「有音無字」的古漢語正寫,逐一闡述,例如:「威水」本是甚麼呢?「雲吞」兩字是否正寫?又或「論盡」、「乞癡」、「奄尖」、「閉翳」、「辣撻」、「興恰恰」、「立立靈」……又點寫的呢?本書用二百多個「廣東老潮語」,說明廣東保留了大量中國傳統雅文化。
汉语方言概要 豆瓣
作者: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2001 - 1
《汉语方言概要》介绍了汉语方言学的历史发展,着重对汉语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背景、语音系统、词汇语法特点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方言的亲疏关系。本书是语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四川方言词语考释 豆瓣
作者: 蒋宗福 巴蜀书社 2009 - 7
《四川方言词语研译》的出版,可以代表华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和倾向。从近百年来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新的中国语言学是在传统语言学基础上,吸取国外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从当前的,晴况来看,中国新语言学的几个方面,发展的步子很不一致,音韵学的步子快一些,其次是语法学,词汇学最落后。在词汇研究中,方言词汇的研究更为落后。
逻辑与语言 豆瓣
作者: 陈波,韩林合 主编 东方出版社 2005 - 7
编辑一本分析哲学经典文选,有许多种不同的编法,例如按主题,如语言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科学哲学、心灵哲学等。经反复考虑之后,本书的编选按大致的年代进行,选择篇目所秉承的原则是:一是在分析哲学发展过程中造成某种重要的影响;二是其思想具有某种原创性。但实际编选过程中还有一个技术性考虑:有些经典性论文,例如罗素的《论指谓》,斯特劳森的《论指称》,蒯因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塔斯基的《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和语义学的基础》,戴维森的《真理与意义》,在已经出版的多个中文选本或译本中都可以见到,由于篇幅有限,我们遂把它们略去了,而选择了其他先前尚未译成中文的重要文章。
普通语言学教程 豆瓣 谷歌图书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5th ed., 1949)
9.3 (3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译者: 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1980 - 11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 Osthoff)和雷斯琴(A. 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
脏话文化史 豆瓣 Goodreads
Language Most Foul
7.6 (17 个评分) 作者: 露丝·韦津利 译者: 颜韵 文汇出版社 2008 - 2
为什么在某些国家,暗示某人跟他的骆驼有超友谊关系还不至于出麻烦,但若对人家母亲的道德水平表示鄙夷,就绝对会让你被踢出国门?一度仅限于足球场或产房的骂人话,如今已登堂入室,令若干优雅人士大为惊恐,但其他人则似乎都不堪介意。
作者路丝·韦津利以诙谐风趣的角度探究此一演变过程,解析我们语言中一些多采多姿词句的起源。韦津利不以英语划地自限,探讨“坏”字词是否也出现在其他语言,以及骂人话有哪些文化差异。
这是一本诙谐风趣、独树一格的书,探究以字词震惊、冒犯、侮辱、逗乐、夸大、发泄、传递深刻情绪的种种力量。作者鲁思·韦津利写出了历来语言学家之不敢言。对脏话研究详尽,引人入胜,笔调幽默,充满有趣的历史和好笑的轶事。
赵元任 程曦吟诵遗音录 豆瓣
作者: 整理 商务印书馆 2010 - 1
作为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诗文吟诵一向是传播、普及传统文化和启蒙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赵元任先生于1961年发表《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运用乐谱与注音的手段,为保存与研究吟诵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赵先生的吟诵多取“以诵为主”的方式,旋律较少曲折,节奏较为单纯,音域较窄,风 格朴实,在“读”与“唱”之间。程曦先生则取“以吟为主”的方式,音域宽广、感情充沛、旋律跌宕。现将两位先生的吟诵记录出版,以飨读者,供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及后人参考。
《赵元任 程曦吟诵遗音录》引起了赵元任先生次女赵新那教授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刘君若教授的关注,秦先生因而获得刘教授所赠其录制于1971年的赵元任先生及程曦先生吟诵录音资料。他运用自身的专业修养,花费数月工夫为之记录了乐谱,继而又相邀当地语言学界人士作了语音记录,从而产生了 这本《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当我读到他所寄来的薄薄数十页记录稿时,大有沉甸甸之感——这份资料,不仅是赵先生与程先生个人的,更是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语言问题 豆瓣
作者: 赵元任 商务印书馆 1980 - 6
《语言问题》是赵元任教授的演讲记录。全书十六讲,系统地讲述了语言学以及与语言学有关系的各项基本问题,是作者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为此版写了《新版序》。
赵元任年谱 豆瓣
作者: 赵新那 / 黄培云 编 2001 - 4
《赵元任年谱》内容简介:赵元任(1892)是 20 世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和美国的学术舞台上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以及世界主义的学术胸襟。本文结合赵元任的后人赵新那教授夫妇所编辑的《赵元任年谱》(1998) 的出版,讨论了和赵元任有关的 3 个问题:1. 赵元任在哈佛大学的思想形成时期,2. 赵元任与英国哲学家罗素,赵元任与胡适。试图说明研究赵元任的思想及其形成对于研究如何对待西方思想、如何利用传统资源可以起到一个典范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同时展示此书在这方面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豆瓣
作者: 赵元任 商务印书馆 2002 - 1
本论文集收录了赵元任先生的论文63篇,其中包括官话字母译音法,讨论国音字母的两封信,中国语言字调的实验研究法,国语罗马字的研究等篇章。
汉语口语语法 豆瓣
作者: 赵元任 商务印书馆 1979
《汉语口语语法》内容简介:我的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一书(中文名《中国话的文法》)本来是写了给外国人研究中国话用的。如果要翻译了给中国人用,一定应该有好多增减的地方。现在真巧商务印书馆要出这《汉语口语语法》的时候碰到语言学专家吕叔湘先生对这事热心,把应该对中国人说的话都准确的译了,把不必对中国人说的话跟例子都删去了。这简直是“正中下怀,不敢请尔!”吕先生来信向我征求同意,我不但是乐意的同意,并且感谢的很。
境外汉语音韵学论文选 豆瓣
作者: 潘悟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 10
《境外汉语音韵学论文选》主要内容简介:自明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经典之论,清朝出现了三百年音韵学的繁荣。这一时期的音韵学,许多方法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语言学,但总体上,还属于传统语文学范围。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把西方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带到了中国,构拟了汉语中古音,它标志着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汉语音韵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