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
The Oxford Handbook of Linguistic Analysis 豆瓣
作者: Bernd He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0 - 2
This handbook compares the main analytic frameworks and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It offers a unique overview of linguistic theory, revealing the common concerns of competing approaches. By showing their current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t provides the means by which linguists and others can judge what are the most useful models for the task in h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xplain the rationale and aims of over thirty explanatory approaches to the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Each chapter considers the main goals of the model; the relation it proposes between lexico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phonology; the way it def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on and grammar; what it counts as evidence; and how it explains linguistic change and structure.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Bernd Heine and Heiko Narrog 2. An Adaptive Approach to Grammar , Talmy Givon 3. 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 Guglielmo Cinque and Luigi Rizzi 4. Categorial Grammar , Glyn Morrill 5. Cognitive Grammar , Ronald W. Langacker 6. Embodied Construction Grammar , Jerome Feldman, Ellen Dodge, and John Bryant 7. Sign-Based Construction Grammar , Laura A. Michaelis 8. Corpus-Based and Corpus Driven Analyses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Use , Douglas Biber 9. Default Semantics , Kasia M. Jaszczolt 10. Dependency Grammar and Valency Theory , Vilmos Agel and Klaus Fischer 11. An Emergentist Approach to Syntax , William O'Grady 12. Formal Generative Typology , Mark C. Baker 13. A Frame Approach to Semantic Description , Charles J. Fillmore and Collin F. Baker 14. Framework-Free Grammatical Theory , Martin Haspelmath 15. Functional Discourse Grammar , Kees Hengeveld and J. Lachlan Mackenzie 16.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inguistic Analysis , Bernd Heine and Heiko Narrog 17. 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 , Ash Asudeh and Ida Toivonen 18. The 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 Approach , Cliff Goddard 19. Linguistic Minimalism , Cedric Boeckx 20. Morphological Analysis , Geert E. Booij 21. Optimality Theory in Phonology , Maria Gouskova 22.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in the Typology of Number and Articles , Henriette de Swart and Joost Zwarts 23. The Parallel Architecture and its Place in Cognitive Science , Ray Jackendoff 24.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Yan Huang 25.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s , Rens Bod 26. Linguistic Relativity , Eric Pederson 27. Relevance Theory , Francisco Yus 28.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as a Framework for Linguistic Analysis , Robert D. Van Valin, Jr 29. The Analysis of Signed Languages , Sherman Wilcox and Phyllis Perrin Wilcox 30. Simpler Syntax , Peter Culicover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Study of Meaning , Alice Caffarel 32. Usage-Based Theory , Joan L. Bybee and Clay Beckner 33. Word Grammar , Richard Hudson
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 豆瓣
作者: 遇笑容 / 曹广顺 语文出版社 2010 - 1
《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内容简介:在汉语史研究领域,较早注意到其他语言对汉语发展影响问题的,是王静如(1935)、吕叔湘(1940)等学者;1953年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发表《关于汉儿言语——试论白话发展史》一文,首次系统考察了中古以来受阿尔泰语影响形成的北方“汉儿言语”的发展、盛行及消亡的过程。此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沉寂。近年来这种情形逐渐得到改观,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和估价语言接触对汉语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语言引论 豆瓣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Eighth Edition)
作者: 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是适合所有层次学生的理想教材,包含语言教学的诸多领域,诸如语言学、英语、教育、外国语言、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八版继承作者始终如一的写作与出版理念,努力做到最前沿、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除保留面向学生的亲和风格之外,新增了近年来神经语言学的新发展和语言自主性的相关研究,更新了心理语言学的最新发现和计算语言学的有关议题等,反映了语言学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
古希伯来语教程 豆瓣
作者: 溪水编写组 2009 - 11
本书是《古希伯来语教程》的第三册——《七干篇》。在前两册的基础上,第三册主要致力于详细介绍动词七干(卡干、尼干、皮干、普干、特干、希干、侯干)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变化形式,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更流利地阅读和查考《希伯来圣经》,即《圣经·旧约》。一位使用过本册试用版的学生曾经这样写道: “撒母耳记上我读到28章了。把希干学了之后,觉得读经比以前轻松多了,除了一些生词,基本上都可以读懂,大部分词汇可以分析,而且不会花很多时间……这真是令人欢喜。”语言是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交流:学古希伯来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和《希伯来圣经》原文跨时代、跨文化的信息有更丰富和深刻的心灵“交流”。
在语法内容上,第三册的安排是这样的:第11单元(第41-44课)我们先学习七干的规则变化形式。有了这个基础,下一步就可以逐一地攻破各语干的不规则难关了。通过第12单元,我们可以掌握皮干和普干的所有变化,而第13单元的征服对象是希干和侯干。到了第14单元则是尼干和特干,以及最后对卡干细则的进一步熟悉。最后4课,即第15单元,已经没有新的语法内容,而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精读原文和复习已学到的内容上。学完了第三册,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将超过学习一般初级教材和语法书所能达到的水平,因为某些语法点已属于中级语法的范畴,例如介绍七干以外的10种小语干,细谈各个介词的不同意义,了解马所拉读音符号等。
在词汇方面,第一和第二册加起来总共有520个生词,而第三册的新单词有534个。学完第三册,学生的总词汇量是1054 个单词。其中包括所有出现在《圣经》中100次以上的单词(420个)。有了这样的词汇量,理论上可以读懂组成《希伯来圣经》的几十万个单词的85.6%了。
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等于背一大堆单词和明白许多的语法规则。因为语言不单是一种知识,它也是一种技能和一种体验。本教程的进度普遍比其他同类教材要慢一些。这是因为我们在逐渐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让学生亲身体验《希伯来圣经》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训练自己读懂古希伯来语的技能。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圣经》原文在每课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到第57—60课那里纯原文的比例已是100%了。学完了这三册,我们已经读了超过1100个经节或经节片断。
翻译的基本知识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钱歌川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8
本书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孔子教拼音 豆瓣
作者: 周有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7
本书收录了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有关语言学、文字学的文章24篇,全面总结了周老对语言文字长达半个世纪的思考。
作为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周老亲历亲睹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风风雨雨,这就使得周老能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述由废除繁体字、中文拉丁化激起的论战场面,有理有据地论证语文改革为今天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妙趣横生地揭示语言文字与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轻松的阅读中,语言学、文字学不再是枯燥的学问,重新散发出了我们习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魅力。
训诂学 豆瓣
9.3 (14 个评分) 作者: 郭在贻 中华书局 2005 - 9
本书原为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讲课教材。1982年北京全国高校训诂学教材编写经验交流会给予好评。此次为最新修订单行本。该书的独创性与实用性强,多年来被一些高校和地方作为文科学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全书共十章,书末附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与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富有指导性与参考价值。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 豆瓣
The Chinese Language: An Essay on its Nature and History
9.4 (21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高本汉 译者: 聂鸿飞 商务印书馆 2010
本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名著之一,是为欧洲大学生写的汉语入门读物。作者充分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汉语的本质,举例精当、深入浅出。
中文起義 豆瓣
作者: 陳雲 天窗出版 2010 - 9
政改講「起錨」,原來與幫會黑語「著草」同義,政府看似承擔,實質卸責;
帝峰.皇殿、天璽、富甲天下,樓盤以皇帝式命名,不但媚富,還隱藏殺機。
《中文起義》,承接「五區公投」之義舉,破解語言擺弄人心之術。官商勾結,日趨熾烈,商界之語言擺弄,也與政壇互為表裡,你說「推銷」豪宅,我說「推銷」政策,而居中之傳媒,是政商語言流向民間的中轉站,傳媒不加攔截,傳播官商詭詞,人民利益便在官商文化霸權擺弄之下,剝削淨盡。中共如果真要「推普滅粵」,粗鄙不文之北方普通話,反成現代中文正統,則中文雅言不再。
要抗衡文化操縱,陳雲提倡「民主中文」,將中文之道統,由暴虐政府之手中奪回,重返士林與民間。陳雲不主張中文盲目復古,而是中西合璧。繼承古文的章法,用連環短句,層層遞進,代替長句,令論說舒張,有商有量,並借助西文之長句以補不足,令中文可以自主創新,使中國立於強國之林。
「革命黨、共產黨寫的洋化白話文,長句連篇,艱深乾結,是法西斯中文。嚴復、林紓寫的古文,短句連環,娓娓道來,反而是民主中文。」——陳雲
The Power of Reading 豆瓣
作者: Stephen D. Krashen Libraries Unlimited 2004 - 8
Continuing the case for free voluntary reading set out in the book's 1993 first edition, this new, updated, and much-looked-for second edition explores new research done on the topic in the last ten years as well as looking anew at some of the original research reviewed. Krashen also explores research surrounding the role of school and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research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of a print-rich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light reading (comics, teen romances, magazines) as well as the best in literature to assist in educating children to read with understanding an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e looks at the research surrounding reading incentive/rewards programs and specifically at the research on AR (Accelerated Reader) and other electronic reading produc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Stephen D. Krashen Prentice-Hall 1982 - 1
This tex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br />-- Draws general conclusion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methods and materials a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effective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br />-- Conclude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best when language is used for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was designed: communication.
汉字字源 豆瓣
作者: 窦文宇/窦勇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 11
《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把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的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的形义来源,按造字方法分六章说明。我们把象形字、示意字、指事定、记号字和由它们构成的会意字放在一起分析,这样可以互相印证,便于理解,也能增强说服力。
語言之鑰 豆瓣
作者: 南方朔 大田
南方朔每次出版新書就獲得中國時報開卷、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推薦。在大田所出版的語言系列是南方朔針對語言研究的成果展現,內容豐富而博學精深,是人類思想與想像力結合的精闢之書。《語言之鑰》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書,所謂「鑰」即是通往智慧大門的開端,集合所有語言的大成,是絕對不容錯過的語言寶典。
當全世界都在玩「說謊語言學」,當文字已經標籤化,愛等於恨、勇敢等於懦弱、真理也將變成謊言,語言的意義一天一天的失去……
但南方朔多年來沉醉的語言研究,在語言被歪曲的烽火之地,《語言之鑰》依然對我們生命的居所發出璀璨明亮光芒,讓我們得以在本書中找到閉鎖心靈的入口。
作者簡介
南方朔--永遠的語言守門員本名王杏慶,一九四六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目前為新新聞總主筆。大田出版《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語言是我們的海洋》、《在語言的天空下》、《世紀末抒情》、《有光的所在》、《給自己一首詩》、《語言書是我們的希望》等豐富著作。
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讀書,經史子集包羅萬象,建議每個人的床頭書都應該擺上一本《漢賦》,為了寫作他典藏許多冷癖豐富的書籍,其中還包括一本愛爾蘭語字典。
他極少曝光媒體,卻堪稱文化上的「台灣奇蹟」,年輕時毅然脫離體制、催發民間力量,擔任黨外雜誌總主筆,並策劃參與街頭運動;現在他掌握社會脈動,關心年輕族群,論述鏗鏘有力,是文化政治上重量級的大師。
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 豆瓣
作者: 李婉薇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 - 4
粵語是極具寫作潛力的方言,今天在香港仍然非常活躍的粵語寫作,在晚清時已經有值得注意的成就。
《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以五個生動別致的個案,輔以大量罕見的報刊和歷史文獻,立體地呈現當時粵語寫作的面貌。本書以廣闊的視野和客觀的態度,給予這些作品深入、適當的分析和評價。其中作者如梁啟超、黃世仲,雖為人熟悉,但他們對粵語寫作的貢獻卻鮮為人知;而鄭貫公、廖恩燾、陳子褒等,雖然在粵語寫作或母語教育方面有極重要的地位,卻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所以本書正好彌補了這個學術遺憾。
追溯晚清時期香港的方言文學生產和寫作活動,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香港文學的前世今生。由此可見,香港粵語創作,以至香港文學的發生,其實可以推前至清末民初時期。
对真理与解释的探究 豆瓣
作者: 唐纳德·戴维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7
本书收入了作者有关语言哲学的系列论文,自1984年出版后,本书成为讨论语言哲学的参照点以及相关争论的焦点,其影响已扩展到语言理论、心灵哲学和认识论。
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语词为什么具有它们所确实具有的意义。作者认为,哲学上有教益的意义理论应当承认对语言理解的整体论性质,它应当能够解释一个说话者或一群说话者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话语;而它不应当依赖于它所要解释的概念,因为它应当是独立于说话者具体的命题态度而可证实的。本书所涵盖的论题包括了真理论与意义论之间的关系、翻译、引语、信念、彻底的解释、指称、隐喻、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