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生命政治的诞生 Eggplant.place 豆瓣
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 赵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作者1978-1979年的演讲。本书分析了市民社会相对于社会治理的多重角色,它既相对自主,同时又是治理干预的对象。由此,市民社会决不是国家的对立面,而是自由治理的相关物。
共和的危机 豆瓣
Crises of the Republic
9.7 (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郑辟瑞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
汉娜•阿伦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论暴力》《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三大名篇
直指美国1960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
重温共和政治传统,捍卫共和信念
本书是汉娜•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和“论暴力”)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70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论暴力》尤为著名。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第三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等著名论断,对政治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3月28日 已读
虽然是60年代写的还是很贴合最近的热门话题啊……不是阿伦特眼光太长远就是人类太不长记性( ̄▽ ̄),以及,翻译质量真是呵呵。
哲学 政治哲学 政治学 阿伦特
历史与阶级意识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格奥尔格·卢卡奇 译者: 杜章智 / 任立 商务印书馆 1992 - 10
本书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表述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
Profanations 豆瓣
Profanazioni
作者: Giorgio Agamben 译者: Jeff Fort Zone Books 2007 - 8
The Italian philosopher Giorgio Agamben has always been an original reader of texts, understanding their many rich and multiple historical, aesthetic, and political meanings and effects. In Profanations, Agamben has assembled for the first time some of his most pivotal essays on photography, the novel, and film. A meditation on memory and oblivion, on what is lost and what remains, Profanations proves yet again that Agamben is one of the most provocative writers of our time. In ten essays, Agamben ponders a series of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he relation among genius, ego, and theories of subjectivity; the problem of messianic time as explicated in both images and lived experience; parody as a literary paradigm; and the potential of magic to provide an ethical canon. The range of topics and themes addressed here attest to the creativity of Agamben's singular mode of thought and his persistent concern with the act of witnessing, sometimes futile, sometimes earth-shattering: the talking cricket in Pinocchio; "helpers" in Kafka's novels;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ast Judgment, of anonymous female faces, and of "Rosebud," the infamous object of obsession in Citizen Kane. "In Praise of Profanity," the central essay of this small but dense book, confronts the question of profanity as the crucial political task of the moment. An act of resistance to every form of separation, the concept of profanation reorients perceptions of h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use interweave to produce an urgent political modality and desire: to profane the unprofanable. Agamben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and potent theoretical model but describes it with a writerly style that itself forges inescapable links among literature, politics, and philosophy.Giorgio Agamben is Professor of Aesthe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Venice. His many publications include Homo Sacer: Sovereign Power and Bare Life, Remnants of Auschwitz: The Witness and the Archive (Zone Books), The Coming Community, and State of Exception.
哲学解释学 豆瓣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作者: 加达默尔 译者: 夏镇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哲学解释》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戴维·E·林格从加达默尔3卷本《短论集》中选编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论文集。全书共由十三篇文章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七篇文章主要阐述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则得在阐述学解秋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书前有林格的为英译本写一篇长序,对哲学解释学及全书内容作了详尽介绍。《哲学解释学》一书所收论文都是加达默尔于《真理与方法》出版后之所写的关哲学的文章。它们既是对《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提重要原理的进步阐述,同时也对它们作出了补充和发展。对于要想系统了解哲学解释学的人们说来,本书将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 豆瓣
作者: 奥特弗里德·赫费 译者: 郑伊清 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伊曼努尔·康德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教授和政治哲学研究部主任奥特弗里德·赫费清楚明了、通俗易懂地描述了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史,阐述了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到伦理学、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直到宗教哲学和艺术哲学的基本思想。赫费在分析批判中说明了为什么康德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挑战性。
2014年3月16日 已读
先验的自由来自于意志给自己立法。Sapere aude!Kant理论的缺陷是二大认识主干和自在之物的二元对立,anyway,年轻人还是容易被这种理想主义吸引啊~
哲学 哲学注疏 康德
中世纪哲学(上下) 豆瓣
作者: 赵敦华 / 傅乐安 译者: 吴天岳 审校 商务印书馆 2013 - 3
中世纪是西方哲学史承上启下的时期,在此时期,西方文明的三大来源——希腊的理性主义、罗马的法制和希伯来的宗教精神,通过基督教的哲学和神学,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文明传统。中世纪哲学对于现代人理解西方文明传统的起源和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收录了西方中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本书的上卷收录了教父哲学著作、奥古斯丁的作品、“黑暗时代”的哲学与早期的经院哲学著作;下卷收录了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作品、十三世纪的经院哲学著作、阿奎那的作品与后期经院哲学做作品。
暴力 豆瓣
Violence: Six Sideways Reflections
8.9 (15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 Slavoj Žižek 译者: 唐健 / 张嘉荣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 11
我们所能眼见的物理暴力往往是某种系统暴力的产物。这种系统暴力维持着我们身处其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为此,人们看待暴力的方式本身就是被系统所塑造的。齐泽克诊断了人们认知并扭曲暴力现象的各种形式,试图颠覆自由资本主义-基督教意识形态主宰的那种认识暴力的图像,并以“神的暴力”超越主观暴力和系统暴力的合谋。齐泽克以一部小说的故事和一句带有智者风格的话结束了他对暴力的反思:在某个民主国家的选举中,70%的投票是弃权票;重新投票后更糟,有80%的票弃权。政府认定有反政府的阴谋,因此开始秘密逮捕和审讯,却一无所获。这导致政府将应对手段不断升级,直至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炮制阴谋……最终政府自己制造出恐怖分子。然而,首都却一直继续近乎正常地运作,民众以无法理解的和谐和非暴力的抵抗阻挡了政府每一波攻击。因此,“有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暴力的行动。”
A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 豆瓣
作者: W. K. C. Guthri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2
All volumes of Professor Guthrie's great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 have won their due acclaim. The most striking merits of Guthrie's work are his mastery of a tremendous range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modern scholarship, his fairness and balance of judgement and the lucidity and precision of his English prose. He has achieved clar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豆瓣
作者: 汪子嵩 人民出版社 1993 - 5
《希腊哲学史(2)》介绍公元前五——四世纪的希腊哲学,主要论述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这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希腊哲学的全盛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但是我们的着重点还是论述他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力图提示希腊哲深思想发展的逻辑。
论希腊哲学 豆瓣
作者: 陈康 著 / 汪子嵩 商务印书馆 1990
此书或可代表汉语希腊哲学研究之最高水平,由作者弟子-同为著名希腊哲学专家之王太庆,汪子嵩两位先生编集,信可传世不朽。
新科学(全两册) 豆瓣
作者: 维柯 译者: 朱光潜 商务印书馆 1989 - 2
《新科学(套装共2册)》其实是一幅伟大的幻景;前后文互相参照的线索所连接的其实是这幅幻景的各个组成部分,至于这部著作本身的各个部分,它们仅仅是作为次要成分被这条线索非常不完整地勉强连缀在一起;这幅幻景虽然在这里或那里和历史事实有松散的联系,其余的部分却都脱离了历史事实而飘浮在半空中,如果不说是完全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话;然而,纵使如此,就这幅幻景的整体格局而言,它却是符合于历史真实图景的。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豆瓣
Die Grundprobleme der Phanomenologie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丁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名哲言行录 豆瓣
作者: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 译者: 马永翔 / 赵玉兰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 1
在经历了如此久的时光和如此多的毁灭之后,这部古典时代的著作几乎毫发无伤地留存于世,我们真要感谢上苍。
本书既致力于古希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思想家生平行迹的描述,又试图勾勒出希腊思辩的全息图。他对古希腊文献的丰富占有和熟悉,使他在上述两方面几乎接近了成功。此外,本书对希腊精神的还原方式,使我们得以亲近那个逝去的时代,感受希腊的光芒和人性欲求。总之,这部大约成书于古典时代晚期的著作,适时地开列整个古希腊时代的精神遗产清单,留存无比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足够配得上它在西方世界获得的荣耀。
2013年10月21日 已读
哪是什么哲学史,分明是八卦杂闻录。关于斯多亚派和伊比鸠鲁收益较多。读了更觉得该学好康德的先验理性论。
传记 八卦 古希腊 哲学 哲学史
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 温晋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收录巴特的两种著作,前者约14万字,后者2万余字。1952年巴特进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词汇学和社会学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间在《新文艺》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揭露大众文化迷思的文章,后来集结成《神话修辞术》(Mythologies, 1957)。从此,巴特被公认是关于我们怎样通过语言、服饰、手势相互交流的最有独创性的评论家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研究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他对传统学院文学理论观点以及大众文学形态作了论述,其独特的观点被称为新批评,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满,认为他漠视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学根源。巴特则发表《批评与真实》(Critique et verite, 1966)与其对抗,控诉那种陈旧的、布尔乔亚式的不重视语言细节、刻意忽视其他理论概念(如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批评方式;他热情地呼吁读者要摆脱既成观念,按照现代思想看待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总是先由一种语言与其自身的冲突组成的。
上帝之城 豆瓣
作者: 奥古斯丁 译者: 王晓朝 人民出版社 2006
公元四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哥特人在國王阿拉里克(Alaric)的率領下攻入羅馬城,洗劫三天,並放火焚燒了城中的部份地方。此事在帝國上下引起了強烈的震動。異教徒們乘機大肆攻擊基督教,把羅馬城的悲劇歸咎於羅馬人背叛民族神改奉基督教的結果。羅馬人原先日益高漲的基督教情緒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奧古斯丁計劃撰寫《上帝之城》:「我對上帝之家的嚮往由此被點燃,並推動著我去捍衛上帝之城,反對它的攻擊者的指責和歪曲。」作者完成這部世界名著,前後歷時十四年。
這是奧古斯丁的一部晚期著作,其中的內容融匯了他一生中的主要思想,因此可以說《上帝之城》是「奧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是他一生思想的結晶。
陈康:论希腊哲学 豆瓣
作者: 陈康 译者: 汪子嵩 王太庆 编 商务印书馆 2011 - 11
陈康对希腊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具有国际声誉。《陈康——论希腊哲学》是陈康先生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文集,可以说代表了汉语希腊哲学研究的水平,由作者的学生、著名希腊哲学研究家王太庆、汪子嵩编集。
古希腊哲学探本 豆瓣
作者: 杨适 商务印书馆 2003 - 8
《古希腊哲学探本》对古希腊罗马哲学史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希腊哲学的历史和当代希腊哲学研究的新课题,论述了希腊哲学的开端、希腊古典时代的哲学、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几个时期的哲学问题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