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豆瓣
Marxism and Hist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作者:
(英)S.H.里格比(Rigby)
译者:
吴英
译林出版社
2012
- 5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里格比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如指掌,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研究非常熟悉,在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该书语言犀利,直接点出前人研究中的无义重复和逻辑错误,对撰写历史有深远的意义。——A.G.迈耶,《美国历史评论》
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做了最好的总结。
——J.布莱克和D.麦克瑞尔德,《历史研究》
可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其深刻见识令人耳目一新。
——R.N.贝尔吉,《政治学研究》
里格比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如指掌,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研究非常熟悉,在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该书语言犀利,直接点出前人研究中的无义重复和逻辑错误,对撰写历史有深远的意义。——A.G.迈耶,《美国历史评论》
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做了最好的总结。
——J.布莱克和D.麦克瑞尔德,《历史研究》
可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其深刻见识令人耳目一新。
——R.N.贝尔吉,《政治学研究》
哲学解释学导论 豆瓣
作者:
[加拿大]让·格朗丹
译者:
何卫平
商务印书馆
2009
- 7
《哲学解释学导论》内容简介: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人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
Michel Foucault 豆瓣
作者:
Hubert L. Dreyfus
/
Paul Rabino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This book, which Foucault himself has judged accurate, is the first to provide a sustained, coherent analysis of Foucault's work as a whole.
.
To demonstrate the sense in which Foucault's work is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the authors unfold a careful, analytical exposition of his oeuvre. They argue that during the of Foucault's work became a sustained and largely successful effort to develop a new method—"interpretative analytics"—capable fo explaining both the logic of structuralism's claim to be an objective science and the apparent validity of the hermeneutical counterclaim that the human sciences can proceed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deepest meaning of the subject and his tradition.
.
"There are many new secondary sources [on Foucault]. None surpass the book by Hubert Dreyfus and Paul Rabinow. . . . The American paperback edition contains Foucault's 'On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a lucid interview that is now our best source for seeing how he construed the whole project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David Hoy, London Review of Books
.
To demonstrate the sense in which Foucault's work is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the authors unfold a careful, analytical exposition of his oeuvre. They argue that during the of Foucault's work became a sustained and largely successful effort to develop a new method—"interpretative analytics"—capable fo explaining both the logic of structuralism's claim to be an objective science and the apparent validity of the hermeneutical counterclaim that the human sciences can proceed only by understanding the deepest meaning of the subject and his tradition.
.
"There are many new secondary sources [on Foucault]. None surpass the book by Hubert Dreyfus and Paul Rabinow. . . . The American paperback edition contains Foucault's 'On the Genealogy of Ethics,' a lucid interview that is now our best source for seeing how he construed the whole project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David Hoy, London Review of Books
极权主义的起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8.8 (3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林骧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 豆瓣
作者:
[法]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
译者:
刘汉全
漓江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是拉巴特关于海德格尔纳粹问题研究的代表作。海德格尔加入纳粹的行为,对西方二战后一代知识分子而言是难以释怀的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拉巴特的批评建立在对海德格尔整体思想的深入理解之上,将思想的尊重与无情的剖析相结合,融入拉巴特在浪漫主义、艺术、模访论、哲学史和德国历史等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德格尔的“错误行径”与其思想的内在关联,以及海德格尔哲学与纳粹主义的复杂关系。是一部既富于批评激情、又不乏严谨思辨的简洁坚实之作。
编辑推荐
拉巴特1987年携此作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时已年近五十,此时他已著译等身,而参加论文答辩的是德里达、利奥塔、格拉内尔、乔治•斯坦纳这样级别的人物。对此,我们一方面感慨他的博士头衔的惊人含金量,另一方面也确证了此书是久经岁月沉思辩驳的成熟之作,是作者重大思想成果的一次结晶。
如何受益于海德格尔思想又不至于被其吞噬?拉巴特以此书作出了典范,并彰显了法国思想家在形而上学之外的广阔人文领域的敏锐触觉与批判天赋。
编辑推荐
拉巴特1987年携此作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时已年近五十,此时他已著译等身,而参加论文答辩的是德里达、利奥塔、格拉内尔、乔治•斯坦纳这样级别的人物。对此,我们一方面感慨他的博士头衔的惊人含金量,另一方面也确证了此书是久经岁月沉思辩驳的成熟之作,是作者重大思想成果的一次结晶。
如何受益于海德格尔思想又不至于被其吞噬?拉巴特以此书作出了典范,并彰显了法国思想家在形而上学之外的广阔人文领域的敏锐触觉与批判天赋。
时代的精神状况 豆瓣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斯
译者:
王德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本书写于1930年。当时作者虽相当了解法西斯主义,但对国家社会主义几乎一无所知。当作者还在为书稿的完成而喜悦时,十分震惊地听说国家社会党人在1930年的选举中赢得了最初的胜利。书稿被搁置一旁有一年之久。因为我不想让它在我的三卷本《哲学》之有问世。《哲学》在1931年发表。该书发表后几星期,本书也出版了。
为了阐明那个时代,作者利用了仅属于那些特别岁月的事实材料,因而本书在许多方面感染了当时的气氛。尽管自它问世以来已发生了种种事情,但是若考虑一下今天的哲学状况和世界情景,那么作者认为,它在现在和当时一样有效。
作者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主张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 认为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 应当注重人的生存, 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本书为其重要著作。
为了阐明那个时代,作者利用了仅属于那些特别岁月的事实材料,因而本书在许多方面感染了当时的气氛。尽管自它问世以来已发生了种种事情,但是若考虑一下今天的哲学状况和世界情景,那么作者认为,它在现在和当时一样有效。
作者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主张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 认为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 应当注重人的生存, 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本书为其重要著作。
当代法国哲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文森特·德贡布
译者:
王寅丽
2007
- 2
法国哲学是用法语来表述的哲学,它诞生于笛卡尔用他的《方法谈》和所附的关于方法的三篇论文来对蒙田的《随笔集》做出回应的时候,但是伴随着笛卡尔向蒙田挑战而出现的不仅是法国哲学。黑格尔和海德格尔都一致同意:对以绝对确定性为特征的真理的寻求标志着现代哲学的登场。
在法国哲学的新近演化中,1945年后被称作“三H”的一代过渡到了自1960年起以三个“怀疑大师”闻名的一代:三H是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三个怀疑大师是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为什么在1930年到1960年间像圣徒般被尊崇的人物在六十年代中被抛弃了,而让位于新的到来者?新三人组的权威团体出现了,整整一代都从阅读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确实耐人寻味。梅洛-庞蒂就说:“他们遇到的与其说是一个新哲学,不如说是认出了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某种东西。”显然他们的解释背叛了大师本人的意思,但是背叛也许正是一种照亮了海德格尔所谓的、内在于那个思想的“未思的东西”的方式。
在法国哲学的新近演化中,1945年后被称作“三H”的一代过渡到了自1960年起以三个“怀疑大师”闻名的一代:三H是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三个怀疑大师是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为什么在1930年到1960年间像圣徒般被尊崇的人物在六十年代中被抛弃了,而让位于新的到来者?新三人组的权威团体出现了,整整一代都从阅读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确实耐人寻味。梅洛-庞蒂就说:“他们遇到的与其说是一个新哲学,不如说是认出了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某种东西。”显然他们的解释背叛了大师本人的意思,但是背叛也许正是一种照亮了海德格尔所谓的、内在于那个思想的“未思的东西”的方式。
《敌基督者》讲稿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吴增定
译者:
吴增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敌基督者》是尼采发疯前最后一部著作,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本书作者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全书62节进行逐一讲解,并将《敌基督者》置于尼采个人的思想脉络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谱系中去理解它的问题与思路,指出这本书的中心意旨是重新厘定西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从而进行价值重估。
讲稿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引导读者和学生理解尼采的最佳入门。本书分两部分,一是讲稿,二是《敌基督者》原文,由吴增定和李猛翻译。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讲稿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引导读者和学生理解尼采的最佳入门。本书分两部分,一是讲稿,二是《敌基督者》原文,由吴增定和李猛翻译。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豆瓣
Ö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9.0 (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卡尔·马克思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00
- 5
收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论述,以及詹姆斯·穆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