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莫斯比的回忆 豆瓣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孙筱珍 / 董乐山 等 2003 - 1
这里的短篇似乎不像一般的短篇小说那样快缺胳膊少腿,以含蓄机警的作风取胜。它们处处体现作者一贯驾驭文字的特点,充溢、闰稳,视野宽广,娓娓道来,而且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在读长篇小说,这一点跟贝娄扬言的要将小说写得短而又短的打算恰成有趣的对照。贝娄似乎有那么一点儿不依不饶。他坚持要在我们标志物质胜利的纪念碑上绘制出使人痛苦的牛头怪脸,暴露肉体的喜剧以及种种无法省略的细节。这是他的拿手好戏。是的,那些无法省略的细节总是如此地富有活力,无论是顺手牵羊的《银碟》还是《莫斯比的回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恐怕很难如愿以偿,将他的小说写得短而又短了。
2012年8月29日 想读
尤利西斯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金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3
《尤利西斯》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百部英语小说之首,对于世界上以中文为母语而对乔伊斯著作并不太熟悉的文学爱好者,很可能引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一部小说如此受人赞赏、受人推崇,它的艺术性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学能欣赏到吗?
从认真讲究艺术的角度看,乔伊斯在这部巨著中那种看似信笔乱写而实际用意深刻的构思,读来幽默生动而谈笑之间入骨三分的人物刻画,仿佛天吗行空而到处互相呼应的情节安排,以及他那变化多端而无不恰如其分的文体——这一切都是通过他那处处极其准确的文字表现出来的。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派小说家,他历时七载完成了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小说的主人公布卢姆是都柏林一家报纸的广告推销员,作者用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这个彷徨苦闷的小市民和他的寻欢作乐的妻子莫莉以及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青年学生斯蒂汾这三个人一昼夜中的经历,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的写照。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和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相比拟,把他在都柏林的游荡和尤利西斯的十年飘泊相比拟。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他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引语和神话。小说出版后,其中某些词句被认为“淫秽”而受到指摘,因此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到1933 年这部巨著才得以公开与英美读者见面。译者研究本书多年,这个中译本不但译文忠实流畅,还对众多典故、引语等作了详尽的注释。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世事无常 豆瓣
作者: (美)斯蒂芬·金 / none 译者: 周涛 / 刘宏 珠海出版社 2005 - 1
这是斯蒂芬·金自1993年出版《噩梦和梦境》之后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14个短篇,其中三篇获奖作品,四篇曾在《纽约客》上发表过,还有让斯蒂芬·金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惊魂过山车》……斯蒂芬·金还在每一篇的开篇或结尾讲述了促成他创作该作品的事件、想法或景象,对书迷们来说是一种额外的享受。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赤裸的午餐 豆瓣
作者: [美国] 威廉·巴勒斯 译者: 彭晓丰 / 孔小炯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 - 8
这部作品的素材取自作者13年吸毒期间的札记。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用世界上“最肮脏、 最污秽、最令人作呕的语言,表现了人在吸毒后所产生的幻觉”。《赤裸的午餐》一出版,即遭查禁,法官判定这部作品是“淫秽的、下流的、不道德的……是诲淫的、赤裸裸的色情作品”,是“一个患精神病作者的胡说八道”。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法国中尉的女人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福尔斯 译者: 陈安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6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负、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强的女子向社会、向传统习俗作抗争,努力获取自由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867年的英国。富家子弟、化石学业余爱好者查尔斯·斯密森去小镇莱姆会见已经与他定婚的欧内斯蒂娜·弗里曼小姐,在海边,他遇上被人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伍德拉夫。据说这个女子“很堕落”。然而她身上那种极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气质使查尔斯为之倾倒。他热烈追求萨拉,导至他与欧内斯蒂娜·弗里曼的婚约被解除,不过萨拉虽钟情于他,但对他若即若离,最后竟不辞而别,等到查尔斯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她却已经在一位名人的保护下,成了一个强调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
本书创作手法上的两大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叙述过程是作者插入各种议论;二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尾,他认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长眠不醒 豆瓣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傅惟慈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古怪的父亲,一对儿古怪的姐妹。菲利普·马洛第一次登场,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老迈而富有的将军请马洛去寻找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女儿却一直阻止马洛采取进一步行动,花痴一样的妹妹甚至天天爬到马洛的床上。诱惑力十足的姐姐则送上双唇。
只认识钱的混混儿、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淫秽书籍的同性恋……马洛本来只是找一个不见的人,结果却见了这么多人。他要一个一个和他们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锋的语言和拳头、手枪。
这是雷蒙德·钱德勒第一部长篇小说,他把迈克尔·凯恩开创的黑色小说和达谢尔·哈米特开创的硬汉小说结合在了一起,从此将自己的名字铸在侦探小说的门楣上,并铺下了通往今日的苏·格拉夫顿、以及CSI等犯罪电视之路的第一块砖。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豆瓣 Goodreads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
8.5 (14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人类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创作。《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2012年8月28日 想读
人生拼图版 豆瓣 谷歌图书
La Vie mode d'emploi
作者: [法] 乔治·佩雷克 译者: 丁雪英 / 连燕堂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 4 其它标题: 人生拼图版
《人生拼图版》描绘了一幢公寓楼里三十来个单元中各家房客的物质生活景观。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有各自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历史经历,构成了社会族类几乎无所不有的标本展览。作品的结构完全不同以往巨型化文学创作中的综合与集成的情节网络化特质,而是像拼图版一样,具有拆零、重组、离散、孤立化倾向,给人以非常独特的艺术感觉,是二十世纪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最真实、最活生生的写照。
《人生拼图版》是佩雷克最著名的作品,被称为“辉煌的巨著“、新的“人间喜剧”,并获1978年“梅迪西奖”。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豆瓣
The Fall of Hyperion
8.6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丹·西蒙斯 译者: 李懿 / 潘振华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1
地球早已毁灭,如今,人类在银河的一隅占据着近二百个星球,神鬼莫测的人工智能“技术内核”、为人类提供着诸如远距星际传输器和超光通讯这样的高科技,将众星连成了霸主环网。而现在,消失许久的早期人类流亡者后裔——驱逐者却忽然出现,并与人类展开了全面的残酷战争……海伯利安星,逆时而行的光阴冢,以及痛苦和惩戒的上帝/化身——伯劳,便是这一切的殊死赌注。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因由?谜一般的光阴冢正在打开,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七名艰难跋涉的朝圣者,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关于过去、未来,关于时间和生命,关于记忆与爱。
——跨越数千光年的太空史诗歌剧第二幕,隆重上演!
丹·西蒙斯,以这一部银河传奇,真正地将济慈之名,用火铸写于天空。
*    *    *
书名出自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最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阴冢(Time tomb)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不同的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他们背后与伯劳鸟(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鸟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柏里故事集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
*    *    *
荣誉:
荣获轨迹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入围雨果奖、星云奖、阿瑟克拉克奖。1997年和2006年两次“最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均位列其中,轨迹杂志票选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说,已售出电影版权。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莎乐美 豆瓣
Salomé
8.9 (66 个评分) 作者: (英)王尔德 译者: 中译 吴刚 / 英译 道格拉斯 勋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英伦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中创作的最著名悲剧
一段唯美凄恻、超越时代的《圣经》故事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只是唯美主义作品中的经典。故事取材于《圣经》里莎乐美为希律王跳舞换得施洗者约翰头颅的情节,这一圣经典故被王尔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 刻的内涵。欲望的纠缠,畸恋的爆发,诡异的氛围,都被他在这短短的篇幅里发展到极致。而同时代的早夭天才画家比亚兹莱,亦称得上王尔德恶魔般作品最佳的诠释者。
本书收入了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被誉为“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一无所有 豆瓣 Goodreads
The Dispossessed
8.7 (36 个评分) 作者: (美)勒古恩 /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同一个恒星系中,人类定居的两颗行星互为月亮,盈盈相望,却被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形态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纳瑞斯:贫瘠,荒芜。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人类组成一个集体至上的社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社会的约束虽然实现了对全体成员的保障,却渐渐成为一种禁锢。
乌拉斯:富足的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鼓励竞争的世界富于创造性,但也造成了个人、集团的对立和鲜明的贫富差异。
本书体现了勒古恩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主人公谢维克毅然脱离阿纳瑞斯,投奔乌拉斯,却在发现乌拉斯社会丑陋的一面后再次逃离,成为两个世界的叛离者。人类应该往何处去?勒古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答案。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能让读者掩卷长思——也许答案就在读者的思索之中。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美丽与毁灭 豆瓣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作者: [美国]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吴文娟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4
《美丽与毁灭》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作者自传性色彩;也对美国暴发户的贪婪及纽约夜生活的挥霍、蒙蔽天赋的虚掷浪费,极尽令人刺目之嘲讽。一对新婚夫妇——安东尼•帕奇和葛罗丽亚——讲究而拘谨遇上轻挑又浪漫,像是红茶加巧克力的组合;他们追求奢侈华丽的上流生活,依凭上一辈的财富不事生产,终日纸醉金迷以致道德、经济、健康不断扭曲、沦落。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All the Sad Young Men
8.2 (49 个评分) 作者: [美] F. S. 菲茨杰拉德 译者: 姜向明、文光、蔡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集中菲氏短篇精华,
选入教科书及各类文选次数最多的作品,
隽言妙语引用率最高的短篇集
作者第三部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的几篇优秀短篇小说,包括:《阔少爷》、《冬天的梦》、《宝宝派对》、《赦免》、《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明智之举》、《格里卿四十次眨眼》。
《冬天的梦》可说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个序曲或缩写,以哀婉的笔调描绘被金钱和物欲所扭曲了的爱情和婚姻,字里行间流泻着一股凄恻忧伤的涓涓细流,令人与作者一切感悟和体味这如梦的人生和纷乱的世界。
《阔少爷》对“非常富有的人”的本质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关于“富人与你我完全不同”的论述,在当时文学界曾引起不小的震动,成为当时的一个时髦话题。
《赦免》描写一个叫鲁道夫的少年与一个叫施瓦普的神父之间,在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所发生的激烈冲突。
《贫儿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以浪漫的文笔描写了现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而又热烈的追求,是离奇而又精彩的爵士时代的浪漫故事。
《明智之举》描写的是作者与妻子泽尔达的切身经历,如泣如诉地描绘了这对文学夫妇的爱情与婚姻,真实记录了作者对自己奇特婚姻的反思。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被公认为作者最铿锵有力、最具艺术功绩的短篇小说集
2012年8月27日 想读
必需品专卖店 豆瓣
Needful Things
作者: (美)斯蒂芬·金 译者: 吴茵茵 / 胡云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3
为得到想要的东西,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欲望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这个商店出售的除了明星照、止疼药、枪支、匕首、童年、野心、艳遇、信仰……还有什么?
遇见斯蒂芬‧金,开始在最日常的世界里窥见无限惊险!
拜访斯蒂芬‧金,领略超乎想象的爱‧恨‧情‧仇!
这是斯蒂芬•金写于一九九一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平静的小镇城堡岩突然开了一家“必需品专卖店”,号称任何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价格也都在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只不过要额外付出一点金钱以外的代价,为老板冈特弄点小恶作剧捉弄某个人。很快,看似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变成了人命案,人们才开始怀疑这家店里究竟卖出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2012年8月10日 想读
杜马岛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于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0
埃德加·弗里曼特是明尼苏达州的一位建筑商,美国成功人士的代表,事业有成,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并拥有爱妻、两个可爱的女儿和四千万身家。然而,他的完美人生被突如其来的一辆十二层楼高的起重机压得粉碎——建筑工地一场交通事故令他身受重伤,并失去了右臂。在经历了痛不欲生的恢复期后,埃德加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匆匆告终。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他搬到了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荒僻小岛,租住在一座粉红色的大房子里。在岛上,他结识了睿智的前律师怀尔曼,神秘的房东伊丽莎白,同时他自己开始出现无法抑制的绘画冲动——开始只是画素描,接着是油画——他以惊人的速度画着,作品充满奇诡的想象,而他的创作似乎还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埃德加在杜马岛上绮丽多彩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生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2012年8月10日 想读
屠宰场之舞 豆瓣
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
7.7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曾筱光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马修为了调查一桩案子到拳击场,在观众席他注意到一名带小孩儿的男人,那个男人不经意用手抚摸男孩儿头发的动作,轰开了马修的记忆:他在盘录像带上看到一男一女残忍性虐杀一个男孩的全部过程。随着马修的追索,两桩案子竟然交集在一起。
“每天报上写的那些犯罪事件,让人很容易就下结论说,人性的丑恶正在空前急遽地恶化,世界末日来了,我们都要下地狱去了。当我看到这本书上的记载,几世纪以前的男男女女也是为了几个钱或者为了爱情自相残杀,我可以告诉自己,其实我们并没有百年的更糟,我们和以前一样好。
2012年8月9日 想读
邮差总按两遍铃 豆瓣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7.4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M·凯恩 译者: 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这部小说的故事原型来自于1927年发生的一桩谋杀亲夫案。三十一岁,有着“斯堪的纳维亚式冰冷眼神”的金发美女露丝伙同她的情夫,紧身胸衣推销商贾德,用吊画绳勒死了自己的丈夫艾伯特,并企图骗取她之前瞒着丈夫替他买下的个人意外保险金。性爱与谋杀,媒体的连续炒作,加上《纽约每日新闻》上刊登的一张露丝坐电椅的大幅照片,使这个案件一时轰动全美。
凯恩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设置几乎跟真实案件如出一辙,只是将人物和事件变得更典型化和戏剧化:这次的情夫叫弗兰克,一个喜欢四处流浪,年轻英俊的小混混,小说以他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次的冷美人不是金发而是黑发,她叫科拉,用弗兰克的话说,“除了身段外,她真的算不上什么绝色美人,可她神态忧郁,嘴唇向外撅得老高,我不由得想替她把外撅得嘴唇给捣进去”;科拉的丈夫尼克,一个“软绵绵,油腻腻,个头不高,头发又黑又卷”,没事喜欢吊几嗓子的希腊人,经营着一家加油站、修车铺和小餐馆合为一体的路边小店。
通过制造一场假车祸,弗兰克和科拉谋杀了尼克。但与真实的案件不同,这次科拉没有坐上电椅。不仅如此,在同保险公司经过一番曲折惊心的较量之后,他们还获取了一笔巨额保险金。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事实上,故事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从此以后——跟童话里常用的句式正好相反——他们就过上了不幸福的生活。而且那种不幸是如此深切和令人绝望,你甚至会感觉到,他们比坐上电椅的露丝更惨。他们开始互相猜疑,互相伤害,互相折磨,直到最后“互相死亡”。
没有《邮差总按两遍铃》,就不会有我的《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一则优美而迅捷的暴力故事。
——达希尔•哈米特
一首用小报谋杀案写成的诗。
——艾德蒙•威尔孙
有时候,追溯一种文学类型的源头轻而易举,《邮差总按两遍铃》就为此后所有的黑色小说、黑色电影铺平了道路。
——亚马逊网上书店星级评语
《邮差总按两遍铃》或许是美国出版史上第一部超级畅销书。
——传记作家罗伊•霍普斯
即使在今天,在过了大半个世纪之后,《邮差》中对暴力和死亡场面冷静、精确的描述仍然会让我们感到一种近乎生理性的震颤。
——孔亚雷(作家,本书导读撰稿者)
2012年8月9日 想读
金枝 豆瓣
8.9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弗雷泽 译者: 徐育新 / 汪培基等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 1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2012年5月22日 想读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豆瓣
7.3 (14 个评分) 作者: 曹乃谦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
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他的文字,但由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说过,“曹乃谦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开始关注他。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由29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汇成一个长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1973年、1974年的塞北农村温家窑,故事里头的人物多半是一些可怜的光棍儿,除了渴望吃饱以外,他们都渴望跟女人“做那个啥”。书中对食欲和性欲饥渴的描写达到了极至,而曹乃谦这个37岁才开始写小说、现年58岁的大同警察说,书里写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书中多次出现的“要饭调”使全书有一股浓浓的莜面味。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温家窑是曹乃谦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1974年曹乃谦曾被派到这里给插队青年带队,在温家窑一年的生活,深深震撼了曹乃谦。而那首在当地叫“要饭调”、“烂席片”的信天游,也成为了他小说的“主旋律”。
当年因为和朋友打赌,曹乃谦开始写小说。1988年《温家窑风景》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分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得到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好评。汪曾祺还向曹乃谦建议,书名可以改为《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而这个题目则取自书中唱到的“要饭调”:“白天想你墙头上爬,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不过,当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完成后,却在国内经历了10年无出版社问津的尴尬。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曹乃谦遇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在他的推荐下该书才由台湾地区天下文化书坊出版,后来又被马悦然翻译成瑞典文出版。而在沉寂多年后,这本被誉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今年4月底终于在内地面市。
2012年4月12日 想读
厚土 豆瓣
作者: 李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本书为《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之一。
从《厚土》到《银城故事》,李锐所有的叙述以及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几乎都是“中国是一个成熟得太久了的秋天”这一判断句展开。
本书收录了李锐的小说代表作二十篇,有《厚土》、《古老峪》、《二龙戏珠》等。
2012年4月1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