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呼啸山庄 豆瓣
Wuthering Heights
8.5 (241 个评分) 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张扬 / 张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丽不过是步历代哲人、隐者、科学家、艺术家后尘,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爱米丽一生经历简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际体验,人们对于她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的爱情绝唱也曾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早有人以“天才说”
做出解释,而经过百余年的研考据,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凭据。爱米丽以及她的姐妹,虽然生长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却来自北爱尔兰,母亲玛丽亚・勃兰威尔是威尔士人。这一对父母所属民族的祖先,同属具有冲动浪漫气质的凯尔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写诗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怀有文学抱负,曾自费出版诗集;玛丽亚出嫁前写给帕特里克的情书,也是文采斐然。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爱米丽的艺术天才无疑并非无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边缘上的牧师住宅,外观虽然冷落寒酸,内里却因几个才智过人的子女相亲相携而温馨宜人。他们自幼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方面大大冲淡了物质匮乏之苦;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写作功力。
爱米丽的写作,从诗开始,她在着手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十六七年间,陆续写出习作诗文《贡代尔传奇》和短诗,如今所见,仅近二百首诗。姑且不论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些文字起码也是创作《呼啸山庄》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准备。换言之,她写《呼啸山庄》,是她写诗的继续。她的诗,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这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
2011年9月13日 想读
Humboldt's Gift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Saul Bellow Penguin Classics 1996 - 6
The novel, for which Bellow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in 1976, is a self-described "comic book about death," whose title character is modeled on the self-destructive lyric poet Delmore Schwartz. Charlie Citrine, an intellectual, middle-aged author of award-winning biographies and plays, contemplates two significant figures and philosophies in his life: Von Humboldt Fleisher, a dead poet who had been his mentor, and Rinaldo Cantabile, a very-much-alive minor mafioso who has been the bane of Humboldt's existence. Humboldt had taught Charlie that art is powerful and that one should be true to one's own creative spirit. Rinaldo, Charlie's self-appointed financial adviser, has always urged Charlie to use his art to turn a profit. At the novel's end, Charlie has managed to set his own course.
2011年9月13日 想读
穆斯林的葬礼 Goodreads 豆瓣
6.9 (275 个评分) 作者: 霍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 1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2011年9月13日 想读
边城 豆瓣
8.6 (454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 黄永玉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2011年9月13日 想读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蔡定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
民主本是常识,但是近年来有人通过歪曲民主来批判民主,有人以“国情论”来抵挡民主,理由是中国人富了不需要民主,凡此种种。本书通过对民主理论的正本清源,阐述了民主的真正价值、民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主的发展形式,对反民主的观点作出了回应。它让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我们如何实现民主。 现行各国的民主已不仅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议会讨论和决策,还包括利益集团的影响和街头行动,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第四权力媒体无所不在的监督,这都已经超出了选举议会式的民主模式。民主已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的形态,而且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和广大公众的生活方式。
2011年9月12日 想读
西线无战事 豆瓣
Im Westen nichts Neues
8.9 (1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译者: 李清华 译林出版社 2001 - 6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2011年9月12日 想读
世界之眼(上下卷) 豆瓣
Eye of the world
7.3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乔丹 译者: 李镭 东方出版中心 2009 - 7
这是光与暗对立的世界 善与恶进行着永无止尽的争战
这是时光之轮编织的世界 一部最伟大的奇幻史诗巨作
——向托尔金致敬之作
************************
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奇幻作家罗伯特·乔丹
最值得典藏的经典奇幻作品之一
************************
“时光之轮转动如常,岁月来去如风,残留的记忆变为传说,传说又慢慢成为神话,而当其诞生的纪元再度循环降临时,连神话也早已被遗忘。在某个被叫作第三纪元的时代,新的纪元尚未到来,而旧的纪元早已逝去。一阵风在末日山脉刮起。这阵风并非开始,时光之轮的旋转既无开始,也无结束。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开始……”
几乎每一个奇幻爱好者都知道《时光之轮(The Wheel of Time)》这套奇幻小说。上面这段话就是这套小说最著名的开篇语。
在时光之轮的世界里,时间是一个有着七根轮辐的轮子(一条大蛇首尾相衔环绕着一个七根轮辐的轮子)。每根轮辐是一个纪元。随着轮辐的转动,纪元也就随之更替。注意每一个纪元是很长的,所以虽然这个轮子只有七根轮辐,但当它转一周时,上一次的纪元往往早已被人遗忘。
太古,在阴影之战后,那些发疯的男性两仪师在临死之前彻底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山脉夷为平地,平地产生高山,旱地代替了海洋,海洋覆盖着旱地……过去的一切没有一丁点残留下来,幸存的人类挣扎着四处搜寻食物,只为多苟存一天。在数个纪元之后,不是学者,根本不可能知道关于阴影之战和裂世之战的点滴资料,而即使是学者,他们也只知道某些片断。
然而,尽管国家兴衰不定,几个世纪以来,走唱人却一直在传诵一个预言,那就是不会随时间而有一点变化的龙之预言。预言里说,龙将会重生,暗黑之主将会脱困而获得自由,龙将会在末日之战中直面暗黑之主而拯救全人类——同时,他也将会再次摧毁这个世界。
被两仪师称为转生真龙的牧羊人兰德,在命运的中心徘徊,为了保护家乡与想保护的人,他与同为时轴的好友,一起踏上漫漫征途……
2011年8月19日 想读
毁灭的种子 豆瓣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易劳逸 译者: 王建朗 / 王贤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 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
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可以用雷利·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2011年8月13日 想读
黑菊花 豆瓣
作者: 劳瑞 作家出版社 2010 - 10
《黑菊花》内容简介:在通往太行八路军总部的大道上,李万霆扬鞭狠劲的抽打飞奔的坐骑。身后卷起的飞尘在空中弥漫。在麦垄中觅食的麻雀,被“哒哒”的马蹄声,惊吓的“扑棱棱”飞向远方。
李万霆跳下马来,望着远去的飞鸟。远处,战士们正在挥汗如雨的抢挖战壕。他诧异的自言自语:“这里若安插一个连的兵力,小鬼子插翅难飞。岂不瓮中捉鳖?首长难道……”自己拍一下脑袋笑着说:“瞎想什么呀?赶你的路吧!”飞身跃上坐骑,俯身用手亲切的在马脖上轻拍了一下,“宝贝。辛苦你啦。再坚持最后……
2011年7月16日 想读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豆瓣
8.1 (69 个评分) 作者: 林欣浩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1 - 5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这些天才们的精神世界,做一次轻松幽默的哲学之旅吧。
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显然不是。
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从哲学家们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轨迹入手,为我们呈现了绝大多数人惰于思考却不得不一直面对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哲学家们的探索过程与他们自身的行为相映成趣,在哲学家们享受纯粹“思维的乐趣”的同时,也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的真正旨趣所在。
适用于:哲学爱好者,对哲学史有浓厚兴趣的各年龄、各阶层读者。
2011年7月14日 想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豆瓣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8.7 (13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陈笑黎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8
《心是孤独的猎手》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
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主旨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2011年7月3日 想读
风与树的歌 豆瓣
9.0 (42 个评分) 作者: 安房直子 译者: 彭懿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 - 3
安房直子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但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山坡野菊花似的短篇幻想小说,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的短歌。她总是从一个温柔女性的视点出发,把淡淡的哀愁融入到自己那甘美、诡异的文字当中,写出一个个单纯得近乎透明但却又让人感受生命的怆痛与诗意的故事。
2011年6月25日 想读
狐狸的窗户 豆瓣
9.3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房直子 文 / 绘者 [日] 织茂恭子 译者: 崔维燕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 - 8
《狐狸的窗户》内容简介:当小狐狸用被桔梗花的花汁染蓝的手指搭起一扇小窗,窗子里出现一只美丽的雌白狐狸时,它对青年说:“这是我的妈妈。”“……”“很久以前,她被‘砰’地一声打死了。”
“‘砰’地一声,是枪吗?”
“对,就是枪!”
小狐狸没有说是谁“砰”地一枪杀死了它的妈妈,安房商子也没有点破,故事里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但我猜,应该就是这个青年吧?这附近,只有他一个猎人住在山小屋里,他扛着枪不说,当他看见小狐狸的一刹那,竟会残忍地想:“要是‘砰’地一枪,准能打中。不过,我还是想找到狐狸窝,将窝里的老狐狸一起捉住。”可是,小狐狸却宽恕了他,也许善良的小狐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仇恨,孤身一人的它,只是想和孤身一人的青年共同分享这个桔梗花教给它的魔法吧!
2011年6月25日 想读
二人证据 豆瓣
La Preuve
8.4 (43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简伊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4
在前一本《恶童日记》中,孪生兄弟在一个战乱的国家,利用恶劣、残暴的环境,转换成继续存活下去的资源。之后,这对双胞胎分开了。其中一个人跨越了边界进入另一个国家,另一人则留了下来。本书从两人分开后开始叙述。留下来的那个人叫作路卡斯。自此以后,他便独自一人过活。他似乎想致力于协助周遭不幸的人们。他收留雅丝密娜和他的私生子玛迪阿斯;他每餐必定会带食物前往镇上神父家;他试图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敌罪吊死的克萝拉;他倾听文具店老板维多长久以来的作家梦想……然而,在战争背景之下,这些事情的背后,却直指人类最初的原始本性。 而孪生兄弟的另一位──克劳斯,为通篇叙述带来急转直下的情节,几乎推翻了原有的架构。在结尾里,文学与欺骗已融入故事中,而人人急欲知晓的最终结果竟然是……真正可怕的噩运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2011年6月25日 想读
第三谎言 豆瓣
Le Troisiéme Mensonge
8.2 (37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简伊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分离五十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终于见面了。期盼多年,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缩短。在“路卡斯”与“克劳斯”的叙述中,那段童年时的真相逐渐被揭开,他们在分离的岁月中各自遭遇了什么事情?从《恶童日记》纠缠至《二人证据》,到了《第三谎言》,终于真相大白。
2011年6月25日 想读
贞洁的厄运 豆瓣
作者: 萨德侯爵 译者: 胡随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1 - 1
萨德侯爵的《贞洁的厄运》讲的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分别遭受不同境遇的故事:淫荡的姐姐幸福好运;善良的妹妹却屡屡遭到身心摧残,最后竟被闪电劈死。
《贞洁的厄运》是读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来领悟文学的真谛吧。
萨德侯爵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色情和哲学书籍的作者。他以他所描写的色情幻想和他所导致的社会丑闻而出名。
这本《贞洁的厄运》是其创作的作品之一,讲的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分别遭受不同境遇的故事:淫荡的姐姐幸福好运;善良的妹妹却屡屡遭到身心摧残,最后竟被闪电劈死。
萨德侯爵是西方文学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作家,其作品继以西班牙传说人物唐璜为主人公的那样放肆刻画男女情、给予恶德细致描绘的诸多传统故事、小说、戏剧、歌剧之后,开创了18世纪直至20世纪整整一个流派的西方文学。然而,其人、其事、其作品却是历经否定、肯定,再否、再肯定的一个重大焦点,盖棺尚不易论定。至今我们还可以各抒己见,继续研究,继续探讨,继续辩证。
……
雨果又以画家库尔贝(1819—1877)为例。库尔贝曾对雨果自夸画了“一幅真实的墙”,说是画得比荷马描绘阿喀琉斯的盾好得多。“我[雨果]对他说:‘得了吧!我宁愿要阿喀琉斯的盾,首先因为它比你的墙美,其次因为你的墙毕竟还是欠缺点什么。’”欠缺什么呢?欠缺的就是“人们往往在墙脚下发现的那堆东西:另一个人难免总有一天屙在那里从而比你更为现实主义的那玩意儿”。绝妙!试想,那玩意儿要是画在墙脚下,或者把人体下面排出的气体也写入诗中,成何体统!
萨德在世时和去世后,就笔者所知,迄今尚无其全集出版。在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坊间所见只是他人汇编的一些选集或萨德自己在世时编辑的选集或单独出版的单篇。这大概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有些作品在作者去世前即已遭查禁,甚至毁版,再也无从觅得;二是舆论认为有些作品(大多数为其匿名的)当时和现在都不宜与公众见面,不值得寻觅,予以出齐。
我们既然立足于中国,而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传统道德深厚的文明民族,西方伦理观念可以放纵过去的东西,不见得适合我们的文明读者。有鉴于此,笔者大胆充当一次萨德万分厌恶的“检察官”,从所能觅到的萨德原文作品中选择了三部,译出作为《萨德文集》(三卷集),第一集曰《孽之缘》(短篇小说选),第二集日《伪贞洁的女人》(原名《故事、小故事、传奇集》)(故事、中短篇小说选),第三集曰《贞洁的厄运》(原名《鞠斯汀娜,又名美德的厄运》)(长篇小说),每一部也有所删节或润色,均见各集译者所作关于该集版本的说明。
2010年10月改于北京
2011年6月21日 想读
海伯利安 豆瓣 Goodreads
Hyperion
9.1 (7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丹·西蒙斯 译者: 潘振华 / 官善明 万卷出版公司 2007 - 5
书名出自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最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不同的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他们背后与伯劳鸟(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鸟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柏里故事集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
2011年6月16日 想读
乞丐国王的时光指环 豆瓣
作者: 乔尔·班·伊齐 译者: 陈建铭 2006 - 9
很久以前,耶路撒冷城内的所罗门王有一枚能召唤魔王的指环,有一天他为兴建神殿而召大唤大魔王阿胥玛戴入城并将之囚禁……
国王即是乞丐,真相竟说了谎言,梦想却已绝望相伴……
伊齐以说故事为业,总是说着代代相传、寓意深远的故事。有一天,他自己的故事也出现了令他措手不及的变故――他失去了他的声音!
如同在迷宫中丧失了方向,他慌张地试图逃离眼前的困境,然而有哪个故事的主角,能真正逃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呢?
2011年6月4日 想读
近月 豆瓣
The Almost Moon
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 Alice Sebold 译者: 史宽克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5
海伦非常清楚,母亲正在迈向生命的尽头;
她也清楚,父亲的饮弹自杀背后藏着太多秘密;
她更清楚,几十年的恐惧症和多年的老年痴呆,使母亲早已认不出她这个唯一的女儿……
海伦杀了母亲。
随后漫长的一天,海伦凌乱的思绪竟逐渐拼凑出全家几十年的苍白图景,许多陈年秘密和可怕真相一一浮出水面。她禁不住喃喃自问:真相为何必须穿过如此残忍的炼狱?身上的绑缚松开了,我终于自由了,可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是该自尽、自首,还是亡命天涯?
西伯德那坚定的作家之眼是她作品质量的保证:越是别的作家绕道而行的艰难惨烈之地,她越是盯着不放。——《时代周刊》
2011年5月31日 想读 听说很苦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