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豆瓣 谷歌图书
Night
9.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利·维赛尔(Elie Wiesel) 译者: 王晓秦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这是一本力量惊人的小书,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触目惊心的记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感人至深的推荐。该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位列《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今日美国》、《出版商周刊》畅销书第一名。本书是对在集中营里一段苦难经历的记录,正如作者在序言所说的:“我们坐在封闭的牲口车里,不知去什么地方,怎样描述那次最后的行程?或者,在疯狂的、阴森森的天地间,人性与非人性全都颠倒,组织严密、颇有教养、身穿制服的人一过来就大开杀戒,天真的幼童和疲弱的老人全都走向死亡,这又该怎样描述?在烈焰蒸腾的夜晚,无数亲人一夜之间被强行分离,整个家庭、整个社区支离破碎,那是怎样一幅惨景?一个窈窕妩媚、举止得当、金发?W颜、面带微笑的犹太小女孩,与母亲一起到达目的地,当夜就被处决,谁能相信这是事实?每当想起这些,人们怎能不惶然悚然、肝肠欲断?”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夜晚,那是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它把我的整个一生变成了漫漫长夜,被七层夜幕严裹着的长夜。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躯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火焰。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我永远不会忘记黑洞洞的寂静。它永远夺去了我的生存意愿。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它戕杀了我的上帝、我的灵魂,把我的梦想化成灰烬。……这是一个15岁孩子的记忆,它讲述的是死亡,却给了我们生的力量。这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学生的必读教材,被翻译成了30种文字,流传世界。"
2011年4月1日 想读
存在与虚无 豆瓣 谷歌图书
L'Etre et le Néant
7.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 校注 杜小真 译者: 陈宣良 等译 / 杜小真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1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 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2011年3月17日 想读
莱博维茨的赞歌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A Canticle for Leibowitz
6.7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小沃尔特·M·米勒 译者: 俞建青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 4
这是美国优秀科幻小说作家米勒的代表作,也是他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悲怆沉重,是少有的在主流文学界博得广泛赞誉的科幻杰作,荣获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起初,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人类退化到蒙昧时代。工程师莱博维茨创立了莱博维茨修道院,致力于保存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然后,是人类重新渴求知识的年代。莱博维茨修道院却并不急于将自己手里的藏书公诸于众,他们认为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无法善用知识。但是潮流无法阻挡,人类再次进入科技时代。最后,又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而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也同样又一次踏上征途,担负起数千年前教会初创时的职责:保存文化,留待未来。这是一个悲痛的轮回。
2011年1月29日 想读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王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9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要内容包括:礼貌的故事、友爱的故事、小豆儿、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眼睛、夜雨、向春晖
队长、书记、野猫和半截筷子的故事、最宝贵的、光明、难忘难记、歌神、悠悠寸草心、友人和烟、表姐、夜的眼、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轶事、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深的湖、温暖、心的光等内容。
2010年12月30日 想读
我的奋斗 豆瓣
7.4 (85 个评分) 作者: 罗永浩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4
《我的奋斗》是老罗写的一本极具语言才华的自传,也是他给剽悍的人生一个解释。作者他是一个走路都往下掉个性的胖子。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描述成一个“思想特别复杂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跟愚蠢的制度对抗了九年,成为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混混,然后,一直混到“中国第二著名的英语教师”、百度年度风云人物、牛博网创办人、“老罗培训”学校的校长。
读“老罗式”的幽默,可以感知他的诚恳和热情;读老罗的传奇经历, 可以领悟如何用剽悍的内心创造传奇。
《我的奋斗》读者对象:中学生、大学生;老罗在新东方和老罗培训学校的学生;都市里奋斗的年轻人;15-40岁的读者。
《我的奋斗》附赠品:罗永浩全国高校巡回演讲DVD光盘。
2010年12月24日 想读
豆瓣 Goodreads
7.4 (86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0
想 定做一个 刻着“不过如此”的章 到处盖 盖
记录了 23到26岁的一些生活 点滴感受
2007~2010 NOTHING NEW
a journey,through time,with anthony
2010年12月20日 想读
亲爱的提奥 豆瓣
Dear Theo
8.7 (9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凡高 译者: 平野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7
这是一部书信体自传,由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组成。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
2010年12月20日 想读
魔法师俱乐部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金城出版社 2010 - 10
一名多愁善感的少女该如何与这个不太友好的世界对峙,并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呢?这是一部从十岁、十四岁和十八岁三个阶段描写少女孤独战斗的长篇小说。 憧憬成为魔法师的主人公结仁与两名小伙伴结成了“魔法师俱乐部”,每天致力于魔法练习。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貌美的女同学和一个心仪的男同学。但是,结仁的世界因为一件小事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魔法师俱乐部和家庭均开始静静地走向瓦解。它讲述的是一名少女褪去花边丝袜,赤足穿过布满荆棘的青春期的故事。
2010年12月11日 想读
Young Hearts Crying 豆瓣
作者: Richard Yates Vintage 2009 - 3
In Young Hearts Crying , Yates movingly portrays a man and a woman from their courtship and marriage in the 1950s to their divorce in the 70s, chronicling their heartbreaking attempts to reach their highest ambitions. Michael Davenport dreams of being a poet after returning home from World War II Europe, and at first he and his new wife Lucy enjoy their life together. But as the decades pass and the success of others creates an oppressive fear of failure in both Michael and Lucy, their once bright future gives way to a life of adultery and isolation. With empathy and grace, Yates creates a poignant novel of the desires and disasters of a tragic, hopeful couple.
2010年12月1日 想读
黑皮肤的感觉 豆瓣
作者: 陈铭道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 - 11
编辑推荐:本书是第一本中国人研究美国黑人音乐文化的学术专著。尽管作者申言有用枯燥的学术分析为难读者,但本书匠心独运的构思,逻辑明晰而编排自如的体裁,大量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的举证选例,扎实深厚的国学根底和生动流畅的西式叙述。
2010年11月24日 想读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豆瓣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2 (10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7 - 6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2010年11月24日 想读
恶童日记 豆瓣
Le grand cahier
8.7 (74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简伊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骯脏、吝啬、凶恶,甚至是一名凶手。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自己变得坚强,两人每日以互相打骂对方、绝食等各种方式锻炼生存本领。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仔细记载在一本大笔记本中。随着日记一页页被翻开,一场冷酷的梦魇式寓言也逐步呈现。
2010年11月19日 想读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 豆瓣
作者: [德]莱妮·里芬施塔尔 译者: 丁伟祥 学林出版社 2007 - 1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内容简介:莱妮·里芬施塔尔,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也最有争议的人物,《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位最重要艺术家中惟一一位女性。1902年出生于柏林。1933年,为纳粹党纽伦堡党代表大会拍摄了纪录《信仰的胜利》,翌年,又为纳粹党代表大会拍摄了最为世人激赏和诟骂的纪录片《意志的凯旋》。1936年受国际奥委会之托为柏林奥运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后来被命名为《奥林匹亚》的纪录片,几乎成了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1945年被定名为纳粹同情并被逮捕入狱四年,从此告别了心爱的电影。影评人里查德·考利斯坦率地说:“那因为《意志的凯旋》拍得太好了,加上,她的风格,加上,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人。” 1955年,海明威的小说《非洲的青山》使她迷恋上了非洲。她数次前往深入考察那里的土著居民——努巴人的生活习俗并出版了一本摄影集。1974年,72岁高龄的她谎报了20岁年龄,参加了深海潜水训练班,沉迷于深海水下摄影,也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深海潜水者。1984年,80岁的她为了“澄清误会,消除成见”,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前后历时五年。2003年,里芬施塔尔去世,享年101岁。
2010年11月12日 想读
防守 豆瓣
The Defense
8.6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逢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3
本书为纳博科夫第三本小说,讲述一个象棋天才由于长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渐精神失常的故事。主人公卢仁小时候是个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忧郁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他就像一个谜,是同班同学嘲笑的对象。现实生活总是让他感到焦虑,于是他把象棋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难所。事实证明,他是个象棋天才,并一跃成为象棋大师。然而,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象棋棋局渐渐取代了他的现实生活。在一次比赛中,他精心设计的防守之策因为对手出其不意的着法而变得一文不值,这样的现实让他的精神世界最终崩溃。尽管有体贴的妻子的帮助,但是他沉湎于在想象中与一个未知的力量对弈,不能自拔,最终他使用唯一的解决方法“退出比赛”来结束这场比赛,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卢仁作为象棋大师的魅力,更会对卢仁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同情。
2010年11月11日 想读
闪亮的日子 豆瓣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Thunderbolt Kid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闪亮的日子》是畅销英语作家比尔·布莱森的最新力作。在这部典型美国童年回忆录的金装范本中,作者凭着非凡的记忆生动幽默地为读者展开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生活画卷。布莱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中部城市得梅因,属于美国婴儿潮一代。他的成长经历充斥着对超人的无限遐想。曾几何时,身着带有闪电图样的旧球衣,颈挂毛巾斗蓬的布莱森在自家院子内外疯跑,幻想一跃而过高楼大厦,除尽邪恶无能之辈,还给自己一个“霹雳小子”的名号。他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爱意浓浓却又不同寻常的家庭:为当地报纸写体育新闻的天才作家父亲,担当同一份报纸家装类文字编辑却无暇顾及自家的家居艺术的母亲。通过人物塑造,比尔·布莱森重现了超验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家庭生活和城市风貌——与我们如此贴近,却又遥不可及。
《闪亮的日子》诙谐与怀旧并存,在笑过乐过之后,最令人回味的还是布莱森对旧时代的眷恋和追念,他的诗意渗透在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中。本书不失为一部心灵和历史的游记,可谓比尔·布莱森至今最妙不可言的作品。
布莱森肢解挖苦文化的才能无与伦比,其风格幽默温馨,让那些受了嘲讽的人也大笑不止,无力回击。
——《华尔街日报》
谈及美国……布莱森洞悉敏锐,字字掷地有声,具有令人喷饭的搞笑才能。
——《旧金山观察家报》
布莱森既是良伴益友,亦是一位个人风格浓重、风趣调侃、小有洁癖的饱学之士,与加里森·凯勒、迈克尔·金斯利与戴夫·巴里齐名。
——《纽约时报》
本书回顾五十年代比尔·布莱森在美国腹地度过的童年岁月,处处有令人捧腹的笑料、深刻的剖析、机智风趣和邪邪的青春期遐想,是美国人民的一笔巨大财富。
——汤姆·布罗考
2010年11月11日 想读
实践理性批判 豆瓣
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 校注 杨祖陶 译者: 邓晓芒 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要不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要素论”里面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辨证论”。这一套结构与《纯粹理性批判》的大体结构完全相同,但在划分的细节上却有很大的差辊,甚至完全相反。这是由于两个批判的任务、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所决定的。
2010年11月10日 想读
判断力批判(下) 豆瓣
Kritik der Urtheilskraft
作者: [德]康德 译者: 宗白华 / 韦卓民 商务印书馆 2000 - 6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的代表作,为其著名的“三大批判”的最后一部。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论证了自然界的因果必然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阐述了主体的先验的自由。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是要克服自然的必然性与先验自由的对立,架设由现象界通向本体界的桥梁。《判断力批判》分为“审美判断力的批判”与“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两部分。康德借助对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实现从认识到伦理,从必然到自由的过渡,完成了其整个批判哲学的任务。
2010年11月10日 想读
纯粹理性批判 豆瓣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7.2 (6 个评分) 作者: 康德 译者: 蓝公武 商务印书馆 1960 - 3
本书分为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两部分,涉及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等内容。
2010年11月10日 想读
猜火车 豆瓣
Trainspotting
8.0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欧文·威尔士 译者: 石一枫 重庆出版社 2010 - 7
住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没落小镇雷斯的年轻人,瑞顿、西蒙、丹尼和卑比,靠领取和诈骗救济金为生,生活中除了毒品,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生活周遭,不是失业者、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就是臭味相投的小混混。
瑞顿虽然一心一意要戒毒,但总是没戒多久就又毒瘾发作而放弃;西蒙爱吸安非他命,但是更爱性,生活中除了安非他命,就是女人;丹尼个性懦弱,不愿伤害别人,却总是被人伤害;卑比是个暴力狂,爱充老大,总是领头做坏事
这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经历过好友罹患艾滋病、朋友吸毒而截肢、兄长从军误中陷阱被炸死等事件之后,决定联手干一票大买卖,打算分赃之后,各自过自己梦想中的美好人生。没想到,最受大家信赖的瑞顿,竟然背叛了多年好友……
《猜火车》小说版的文字比电影版更猛。   看了电影版而没看小说,或是因为没看电影版所以不敢看小说,都很可惜:对于当前英文俚语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就是《猜火车》。   ——台湾著名作家纪大伟   风趣、大胆、锥心、真实、原创、一针见血,而且震撼人心 这是一部真正的另类作品,你会强迫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阅读这本小说。   本书为虚构小说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纪。   ——纽约《Time Out》杂志   激烈又生猛的趣味,别因为你看过了电影,就错过了阅读这本书。   《猜火车》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很少有作家尝试涉猎独特的英,国年轻人文化,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作家能像本书这样,对此领域探讨得如此深刻。   ——《纽约时报》   欧文•威尔士将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写作结合了风格、想象、智慧和力量 本书的腔调和风格,让对当今小说倒尽胃口的读者耳目一新   ——《泰晤士报》   有史以来最棒的书,这本书的销售量,超越《圣经》也不为过。   ——苏格兰反文化刊物《叛逆公司》
2010年11月8日 想读
藍宇 豆瓣
8.0 (62 个评分) 作者: 北京同志 東販出版社 2002 - 1
北京,在這個中國古老的都城,充滿濃厚政治與保守氛圍之中,隱隱流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愛慾情懷。一個活躍於政界的高幹子弟,夜晚縱情慾海,在遇上藍宇之後更是耽溺於那年輕結實的男體。藍宇對他的愛,明白清楚,他卻只享愛性愛……
2010年11月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