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废都 豆瓣 Goodreads
废都 [Fei du]
6.0 (70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北京出版社 1993
荆歌:
许多时候,性爱的描写成全了整个作品。比如沈从文,他作品中的性爱,使我们感到性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东西,很健康,很正常,生机勃勃的。但有时候,性描写,会毁了一部作品。我觉得贾平凹的《废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是十分喜欢《废都》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它是20世纪末的绝唱,很多年以后,人们可以在《废都》中深刻了解中国20世纪末的社会面貌和世俗精神。但是,这部作品因为有大量露骨的性描写(我无法判定它是有必要还是没必要),让它授人攻讦诟病以把柄。人们可以单凭这一点就把这部作品灭了。就像以前灭一个人,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个人就无论如何也崇高不起来了。其实,《废都》有没有性描写,我以为都无损于它的优秀。
叶兆言:
《废都》当然是因为有了性更优秀。作者做了一道美味佳肴,很多人不是用嘴去品尝,而是在谈它应该不应该写性,讨论应该不应该有方框,太可惜了。荆歌: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常常还要深入研究作者这么做的动机。
李敬泽:
《废都》里的那些框框有一种反讽效果,它拓展了意义空间,指涉着禁制、躲闪,也指涉着禁制、躲闪的历史,它与主人公的经验有一种紧张关系。如果去掉,这部小说就少了一重意思。
荆歌:
敬泽这一说倒是头一次听闻,很有道理!新版《废都》听说把方框都补了出来,应该是没有必要。
——摘自《谈性正浓》
2010年1月4日 想读
找死的兔子 豆瓣
9.4 (14 个评分) 作者: 安迪.萊利 小知堂 2004 - 7
邪惡的機智與超現實的點子-獻給世界上所有活得不耐煩的兔子!本書為黑色幽默的極致-集結了詼諧有趣卻又荒誕不經的趣味點子,探觸到每個人隱藏的邪惡面,使人深深為之吸引。
這是一本主角只有兔子的圖文書。一心找死的兔子用盡各種怪異搞笑卻又變態扭曲的自殺方式,內容荒誕不經卻充滿令人驚喜的黑色幽默!
2010年1月4日 想读
挖鼻史 豆瓣
Nosepicking for Pleasure: A Handy Guide by Roland Flicket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羅蘭·胡彈 译者: 庄若愚 三言社 2005 - 11
挖鼻之樂遠勝魚水之歡,而且毫無風險。
這是一本驚世駭俗、圖文並茂,看了令人噴飯且拍案叫絕的奇書。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各種挖、掏、彈、拋的狂想與絕技

「挖鼻子會上癮嗎?」
「什麼時候是挖鼻最佳時機?」
「我可以挖別人的寶嗎?」

作者胡彈教授這位挖鼻達人,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僅歪說歷史,妙解星座,還憑著多年來的心血結晶,提供讀者挖鼻的訣竅,追蹤報導各種挖、掏、彈、拋的流派技巧與答問,旁及挖鼻的野史、美術作品、星座觀、挖鼻之歌,以及大量跟挖鼻有關的精采插畫。閱畢必能增添你挖鼻時的樂趣,直臻神魂顛倒之樂土。
2010年1月4日 想读
断裂丛书第2辑 豆瓣
作者: 楚尘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10
新生代”小说的四员干将最近推出了他们最新的小说选集:韩东的《我的柏拉图》、朱文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张的《爱情与堕落》和鲁羊的《在北京奔跑》。这是他们自1996年以后首次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均由作家自己选定篇目,安排次序,由近年活跃于文坛的小说家楚尘出任主编,由著名 的新锐设计家欧宁设计封面。
断裂文丛:另类最好的小说
■书评 □林舟
两年前,由朱文、韩东发起的“断裂问卷”事件招致的非议之一是,发起者以外部的动作代替了文学的创作,他们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作品来。这四部小说集的出版可以看做对上述非议的回应。这四部作品集是作为《断裂丛书》第2辑来编辑的,与一年前韩东主编的《断裂丛书》(6卷,由楚尘、吴晨骏、顾前、贺奕、金海曙、海力洪六位作家加盟,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精神上一脉相承。这些小说作为一种标志,不仅以其文学立场和文学观念鲜明地区别于当下文学格局中的各种小说写作,向我们提示小说叙事的意义在于同自由、创造的心灵的关联。
韩东的《我的柏拉图》,收入了他在七年的时间里创作的九个中篇小说。这些作品描写了穷途末路者的生死存亡及活动场景,表现卑微的生命活动中情感的斑驳图景,人类基本的情感生活———爱情、男女之情、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间的感情,在他的笔下获得了精确入微、深刻犀利、细腻曲折的展示。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存的情感往往被抽象为“关系”,对“关系”的梳理和编织是韩东小说的特殊兴趣所在。单纯的质地,明晰有效的线性语言,透明、简约、超然、平易、流畅、直接和尖锐,是这些小说带来的独特的美学感受。
朱文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收入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15个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如既往地带给我们新鲜和刺激,向我们展示着朱文那狂野不安的心灵和卓尔不群的叙事才华。在这些小说中,毫无诗意的日常生活、卑琐的欲望、暖昧的情感、无聊的场景,经过释放着无穷魅力的艺术语言的敲打和锻炼,渗透进了疯狂而乖戾的因素,从而引爆了沉闷灰暗的现实,消弭了生活与写作的僵硬的界限,在奔涌的语言之流中涌动着反抗现实的冲动、拯救自我的激情,在窥见种种流行观念的虚妄中隐现着对温情、纯粹、真实的人性世界的期待。
与生存的环境格格不入,与文坛诸种流行的文风格格不入的鲁羊,这次出版的小说集《在北京奔跑》再次向我们显示了他独特的不容混淆的写作面目。收录在这个集子中的小说,善于在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心理错位中,看见联系和张力,看见痛苦,看见美,看见分裂,看见梦想,流渗着悲悯、同情和唯美的情怀。清洁朴素的语言,细密的感性呈现与高度的抽象意味并行不悖,敏感入微而又深沉豁达的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表达方式……所有这一切使其作品在自由自在中,表现出思想与叙述的极端张力,给人以清醒如狂、温柔如痛的美学体验。
张的《爱情与堕落》收录的作品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在艺术追求和人性关怀等方面一贯的执着努力。这些小说始终注意在一幅幅光怪陆离的当代生活图景的描摹中凸显一个令人困惑的主题:一方面,当代生活为人与人的交往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另一方面人之内心的困扰却愈演愈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两性之间的关系比以往变得更密切、更丰富,也更大胆和更富有挑战性,但是,其间的男男女女们却每每面临“爱与堕落”的困境,心灵深处更显痛楚。这些小说着意于内心体验和想象,探求心灵空间的真相,在题材的非道德化的表面下,是对人的灵魂处境的焦灼而冷峻的审视。
与我们每日都在相遇,并每每为之蛊惑的成功与进步的小说不同,与我们同样并不陌生的悲哀、凄惨、血腥、煽情却充斥着陈腐之词的“故事”不同,这些小说倾向于引领我们体验卑微的生命和生命的真实,引领我们感受为匆忙喧嚣的节奏所淹没,为枯涩单一的模式所削割的心灵细节。在根本上,这些小说贴近写作者生活本身,服从于写作者内心的召唤。这不是说他们仅仅是一群以琐屑生活和无限欲念为资源的抄写匠和码字工,恰恰相反,化腐朽为神奇既是他们艺术才能的体现,也是他们艺术创造的目标,为此他们经历着艺术的反叛,寻求着接近真实、灌注着灵魂声音的言说方式。
2010年1月4日 想读
南方周末 豆瓣
9.3 (20 个评分)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60万份以上,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
2010年1月3日 想读
童年的终结 豆瓣 谷歌图书
Childhood's End
8.4 (4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陈喜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6
外星人来到地球,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最初的全球恐慌之后,人类欣喜地接受了来自外星文明的厚赠。战争消失了,瘟疫消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灾难都不复存在。
但是,人类的社会、国家、民族等诸般价值观念也被彻底颠覆。几个世纪之后,人类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人类”。
是福是祸?外星人的目的何在?人类这一物种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人类也许仍将延续。但是,它的童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10年1月3日 想读
接触 豆瓣
Contact : a novel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萨根 译者: 王义豹 重庆出版社 2008
研究外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美女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从宇宙中心织女星发来的神秘信号源,破解信号后发现,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外星球的飞行器设计图。全世界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五人探险小组,邀请中国在内的五国科学家作为地球使者,对宇宙智慧的中心进行探访。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次接收大消息、制作大机器、穿梭黑洞飞抵大星系的冒险探访的全部过程。
本书为经典科幻小说。国外出版后,得到科学家、科幻小说家、读者、世界主流媒体(各平面与立体及网络媒体)的好评,推崇为很值得看的科幻小说。世界性评论很多(此处略)。本书曾连续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由好莱坞拍成电影,由著名演员珠迪•福斯特主演,电影中文名为《接触未来》。
2010年1月3日 想读
寡居的一年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张定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寡居的一年》是约翰•欧文职业生涯中最畅销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性,失去与宽容的故事。
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惨剧,令儿童读物作家泰德•柯尔和妻子玛丽昂失去了两个儿子,曾经甜蜜幸福的时光不再,婚姻变得名存实亡。但因为他们仅有的小女儿露丝,两人表面上仍维系着这个不幸家庭某种程度的情感平衡。一九五八年夏,爱迪•欧海尔受雇来做泰德的助手,泰德的真正用意却是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和妻子难堪婚姻的催化剂。爱迪一直视泰德为自己的偶像,然而泰德不稳定甚至古怪的工作习惯很快就使得满怀热情的爱迪整日无所事事—他开始将目光放在风韵犹存、引人无限遐想的女主人身上。十六岁的爱迪也重燃了玛丽昂作为一个母亲乃至一个女人的热情......夏天在慢慢消逝,泰德、玛丽昂、爱迪甚至露丝都将面对新的不可知的未来,重新思考为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
2010年1月3日 想读
论死亡和濒临死亡 豆瓣
作者: 罗斯 2005 - 5
《论死亡和濒临死亡》是一部拓荒性的作品,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是心理分析一生,长期研究病人临死前的状况和心理活动。她说,临死之际的病人“常常被人回避,没有人对他们诚心诚意。”她主张坐在病人身边,倾听病人诉说他们的心里话。她说,“我的目的是要打破职业偏见,让病人说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该书把死亡过程分成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挣扎,沮丧,接受。她的观点虽然现在已被广为接受,甚至变成了常识,但在该书出版之际确实革命性的。
2010年1月3日 想读
严厉的月亮 豆瓣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8.2 (4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海因莱因 译者: 卢燕飞 / 卢巧丹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2
作者简介:
罗伯特·A·海因莱因是世界科幻协会评出的第一位“科幻大师”,同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科幻作家之一。有批评家指出,“许多当代作家企图与这种影响力较量,最后发现他们对抗的仿佛是大海或天空,毫无取胜之望。”
海因莱因一生创作了数十部科幻长篇,曾经四次获得雨果奖长篇小说大奖,这一获奖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严厉的月亮》是海因莱因最后一部获奖长篇,与《异乡异客》、《时间足够你爱》并称为海因莱因最优秀的三大杰作。

作品简介:
月球的地下城市中住满了从地球流放来的罪犯。犯人们及其他们的后代经过艰苦努力,使月球变成了一个粮食基地,但却受尽地球盘剥。为了保证月球有限的资源不会枯竭,月球人开始了反抗。
海因莱因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曼尼等多个令人信服的反英雄形象,更以自己在技术方面超人的预见性刻画了一台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月球人对抗地球的秘密武器。
本书最突出地展示了海因莱因所有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发人深省的思想、扣人心弦的情节、对科技发展的预见,是海因莱因最受欢迎的杰作之一。
2009年12月31日 想读
红与黑 豆瓣
8.1 (131 个评分) 作者: [法] 司汤达 译者: 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市长德瑞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他五十岁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他的妻子是最有钱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办到严格地收讨他人的欠债,当他自己欠人家的债时,他愈迟还愈好”。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贫民寄养所所长——哇列诺先生。他花了一万到一万两千法郎才弄到这个职位,他体格强壮棕红色的脸,黑而精粗的小胡子,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美男子,连市长都惧他三分。但市长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决心请一个家庭教师。
木匠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宁静时,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象是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一瞬间,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伦,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甫,因为“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这就是说他们能拿到十万法郎,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的著名的大将的收入。”于是,他投拜在神甫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他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这事轰动了全城。
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 个孩子身上。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以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少女”故意假扮男装。她对于连产生好感,甚至觉得“只有在这个少年教士的心里,才有慷慨、高尚、仁爱”。瑞那夫人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了于连,爱丽沙得到了一笔遗产,要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异常高兴,一股幸福的流泉泻落在她的心海里,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夏天市长一家搬到凡尼镇乡下花园别墅居住,晚上乘凉的时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树下,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缩回去了,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折腾得一夜未合眼。她决定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于连。可是当于连不在家时,她又忍不住对他的思念。而于连也变得更大胆,他在心里暗想:“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深夜2 点闯进了她的房里。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她看到“他两眼充满眼泪”时,便同情起他来。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不过,在于连的心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他那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仪仗队队员,使他有在公众面前大出风头的机会。迎驾期间,于连作为陪祭教士参加瞻拜圣骸典礼。之后,他对木尔侯爵的侄子、年轻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轻就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睐,暗下决心“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爱的儿子病危,她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惩罚,她陷入了可怕的忏悔里。这时,爱丽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诉了哇列诺先生,他早先曾贪恋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机给市长写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长担心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将失去一大笔遗产,而且也有损于自己的名誉,采取“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但在这座城市里,街谈巷议对瑞那夫人和于连却越来越不利。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贝尚松神学院进修。告别后的第三天夜里,于连又冒险赶回维立叶尔,与瑞那夫人见面,此时的瑞那夫人由于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样了。
贝尚松是法国一座古城,城墙高大。初到神学院,那门上的铁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们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于连感到恐怖。院长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
在321个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但神学院是个伪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堕入了忧郁之中。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不干了,并介绍于连为木尔侯爵的秘书。彼拉神父专门给他介绍侯爵一家他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他是个极端保皇党人,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于连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他抄写稿件和公文,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赠给他一枚十字勋章,这使于连感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于连在贵族社会的熏陶下,很快学会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艺术,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在木尔小姐的眼里,他也已脱了外省青年的土气。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儿,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3 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儿就是皇后的爱称。
起初,于连并不爱玛特儿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便热烈地追求起她来。玛特儿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但她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离我那样遥远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因此,她在花园里主动挽着于连的胳膊,还主动给他写信宣布爱情。为了考验于连的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她就委身于他了,过后玛特儿很快就后悔了 。
一次,他们在图书室相遇,她边哭边对于连说:“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于连感到痛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要杀死她,玛特儿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了她的程度,便又与他好起来。夜里于连再次爬进她的房间,她请求于连做她的“主人”,自己将永远做他的奴隶,表示要永远服从他。可是,只要于连稍许表露出爱慕的意思,她又转为愤怒,毫不掩饰的侮辱他,并公开宣布不再爱他。
因为于连的记忆力很好,木尔侯爵让他列席一次保王党人的秘密会议,会上有政府首相、红衣主教、将军。会后,木尔侯爵让于连把记在心里的会议记录冒着生命危险带到国外去。在驿站换马时,差点被敌方杀害,幸好他机警地逃脱了,与外国使节接上了头,然后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儿他遇到俄国柯哈莎夫王子,他是个情场老手,于连便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儿的目的,并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书交给她,“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你不起的对方的熟人。”
于连回到巴黎后,将这些情书一封封寄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受了感动,给于连回信,玛特儿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不久,玛特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要他原谅于连,并成全他们的婚事。侯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准备让他们结婚后搬到田庄去住。随后,又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由于恩宠,刚刚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经在盘算好至迟有象过去的大将军一样,在三十岁上,就能做到司令,那么到二十三岁,就应该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荣誉和他的儿子。”这时,他突然收到了玛特儿寄来的急信。信中说:一切都完了。于连急忙回去,原来瑞那夫人给木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这时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拉叶尔的马车,买了一支手枪,随即赶到教堂,向正在祷告的瑞那夫人连发两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 于连因开枪杀人被捕了。
入狱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他意识到野心已经破灭,但死对他并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枪伤并没有死。稍愈后,她买通狱吏,免得于连受虐待。于连知道后痛哭流涕。玛特儿也从巴黎赶来探监,为营救于连四处奔走,于连对此并不感动,只觉得愤怒。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 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
于连这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听她忏悔的教士起草并强迫她写的。于连和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在一个晴和的日子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儿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2009年12月28日 想读
此间的少年 豆瓣
8.1 (203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华文出版社 2004 - 1
《此间的少年》讲述的是让人熟悉的大学生活的故事。小说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地点在以北大为模版的“汴京大学”,登场的人物是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不过在大学里,他们和当代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早上要跑圈儿,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有睡不完的懒觉,站在远处默默注视自己心爱的姑娘……
在这个学校里,郭靖和黄蓉是因为一场自行车的事故认识的,而这辆自行车是化学系的老师丘处机淘汰下来的,杨康和穆念慈则从中学起就是同学,念慈对杨康的单恋多年无果,最后选择的人却是彭连虎。
脑中存着金庸小说先前的印象,再徜徉于这样全新的故事中,是一种双重的温习,而这双重的回忆最后归结为一点,便是几乎每个人都经过过或正在经历的轻狂无畏的少年时光。
2009年12月28日 想读
北岛诗歌集 豆瓣
8.5 (36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动荡不安的世界里,诗人的喊声永远是最响亮的,他们的眼睛如锐利的手术刀剥去了世俗的外衣,直入世间万物的本质。
2009年12月26日 想读
食指的诗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食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2009年12月26日 想读
红高粱 豆瓣
7.7 (10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作家出版社 1995
2009年12月26日 想读
凯撒大帝(全二册) 豆瓣
作者: 杜查理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 - 3
凯撒,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共和末期著名的独裁者,他在罗马从共和向帝国的过渡中起了促进的作用。凯撒个人品质坚毅、机智大胆、圆滑,历来评论他的人大都把他说成是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在世界史上史学家们常把凯撒与毛泽东或乔治·华盛顿相比较。他们三人对世界历史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9年12月22日 想读
总统是靠不住的 豆瓣
8.6 (109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8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2009年12月22日 想读
历史的尘埃 1 豆瓣 Goodreads
8.0 (8 个评分) 作者: 知秋 九州出版社 2007 - 5
一本以英雄无敌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和起点上的yy小说相比,有不yy的优点,前期的章目标题相当特别和口语化,对感情描写很真实,类似古龙,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的打斗描写。不得不谈的就是他的读者都是相当成熟的。同人作品和小说本身互相照应。
2009年12月21日 想读
我是猫 豆瓣
8.2 (58 个评分)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于雷 译林出版社 1994 - 5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 ,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2009年12月21日 想读
失乐园 豆瓣
7.1 (78 个评分) 作者: (日)渡边淳一 译者: 谭玲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 4
本书是当代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一场悲剧性的婚外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当代日本人的种种心态。作品情节生动曲折,真切感人,文字优美。本书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家喻户晓。
渡边淳一,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医科大学毕业并曾在整形外科专业担任讲师。1965年以《死化妆》获新潮同人杂志奖,1970年以《光与影》获直木奖
2009年12月2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