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graphy
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 豆瓣
The Paris Wife
作者: 保拉·麦克莱恩(Paula McLain) 译者: 郭宝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3
“我多希望在还只爱她一个人的时候就死去。”——海明威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著名的爵士时代,著名的迷惘的一代。彼时的巴黎才人云集、流光溢彩,而海明威与哈德莉是其中的黄金佳偶。
来自圣路易斯市的姑娘哈德莉,美丽、沉默、家境良好却压抑,父亲自杀,母亲去世,她与强势的姐姐一家一起生活。但当28岁的哈德莉与20岁的海明威相遇后,一切都改变了。年轻的海明威英俊、热烈、敏感,他带哈德莉结识各色有趣的人,带她投入变幻的巴黎生活。哈德莉逐渐盛放,心性中的率真、善良、沉稳,使她成为海明威的缪斯,也成为这位尚未成名的作家最可靠的伙伴、最坚定的支持者,以及最温暖的照顾者。然而,随着海明威的事业与声名日盛,他们的感情遇到越来越多的考验,哈德莉意识到,巴黎成就了他们的成功与幸福,也正在夺走他们的爱情和婚姻……
多年之后,“哈德莉”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娓娓道来。这令人向往又使人神伤的爱恋,是仅属于那个年代的巴黎传奇,是一部翻遍文学史也读不到的哀婉篇章。
————————————————————————————————————
35个国家/地区相继出版
亚马逊网站2011年最佳图书
雄踞《纽约时报》排行榜56周
2011年10月新款kindle上市主打图书
美国独立书商协会畅销榜冠军 巴诺书店畅销榜第9名
持续上榜《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波士顿环球报》《洛杉矶时报》……
繁体版台湾诚品、博客来、金石堂书店畅销佳作
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 豆瓣
作者: (美)乔伊斯·梅纳德 译者: 袁凤珠 / 郭莉芳 译林出版社 2001
十八岁的美国少女乔伊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并因此收到著名作家J. D塞林格的来信。两人堕入情网,但是不久后,五十三岁的塞林格便无情地驱逐了乔伊斯。乔伊斯在痛苦缓和后,重新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并成了杂志撰稿人。几十年后,她问顾往事,写下了这本关于影响她一生的一段经历的书。
哀痛日记 豆瓣
Journal de deuil : 26 octobre 1977 - 15 septembre 1979
7.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著 / [法] 娜塔丽•莱热(Nathalie Léger)整理、注释 译者: 怀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每个人都有母亲,巴尔特的哀痛,也正是我们的哀痛
★全世界最特别的一部悼念书,最沉重的一册怀恋语
★当代最著名的理论家和文化评论家罗兰•巴尔特的内心密语和悲伤倾诉
★看哀痛作为一种情感,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她生病期间住的房间,是她故去时的房间,也是我现在就寝的房间。在她倚靠过的墙壁上,我挂上了一幅圣像(并不是因为信仰),我还总是把一些花放在桌子上。我最终不再想旅行了,为的是能够呆在家里,为的是让那些花永远不会凋落。
——罗兰•巴尔特,1978年8月18日
内容介绍
1977年10月25日,罗兰•巴尔特的母亲在经历了半年疾病折磨之后辞世。母亲的故去,使罗兰•巴尔特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他从母亲逝去的翌日就开始写《哀痛日记》,历时近两年。
这是一部特别的日记,共330块纸片,短小而沉痛的话语,记录下了他的哀痛经历、伴随着哀痛而起的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他对于哀痛这种情感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