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文献学读书记 豆瓣
作者: 乔秀岩 / 叶纯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9
这本书集合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与文献打交道的点滴展现,既有对古籍整理的学理研究,也有对经眼作品的品评判断;既有学者科学、审慎的角度,也记录下了研究、出版古籍过程中可爱美好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他们学术生命最好的展现,也是我们有效了解古籍版本、古籍整理知识的不二参考。
2022年3月31日 已读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 豆瓣
Homer on Life and Death
9.8 (16 个评分) 作者: [英]加斯帕·格里芬(Jasper Griffin) 译者: 刘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一部关于荷马研究中的经典之作,从生与死的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引导我们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通过对《奥德赛》《伊利亚特》等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1.作者是牛津大学古典系教授,荷马研究专家。
2. 聚焦于读者耳熟能详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经典文本,对其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场景设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绘与分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
3. 为对荷马史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引与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荷马史诗的精彩专题研究。作者从史诗文本出发,从生存与死亡这一永恒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对荷马史诗中的场景描绘、人物刻画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史诗中有关神明和命运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平易、细致的讨论,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同时,作者也回应了一些荷马史诗批评中的重要问题,不仅适用于热爱荷马史诗的普通读者,也能为史诗不同阶段的研究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2022年3月28日 已读
屈服史及其他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生活·读本·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用“屈服”这一词作为书名,是想使历史叙述者站在道教的立场上。看一种宗教如何在古代中同强大的土流话语中被迫“调适”、“回应”以及“进入”。
思想史往往注意叙述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信仰,却很少用“减法”人讨论渐渐消灭的那些知识、思想与信仰,包括被斥为野蛮、落后、荒唐、淫乱以后逐渐“过缘化”和“秘密地’的过科,其实,正是在这些渐渐减少和消失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到被过上这遮蔽起来的历史,也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世俗皇权和主流意以形态,如何在不经意中就可以迫使其他异端“屈服”。正是宗教史上的这种‘屈服”,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何过与世俗政权相对抗的本教权力,而中国集神灵、宇宙、伦理道德象征以及政治权力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普遍皇权”也比的好要更为强人。
古代中国,皇权垄断了所有的合理性忖和合法性,使得凡是个符合主流的所有宗教信仰,都要蒙上“妖”、“淫”、“乱”这类名称,退出上层的、精英的思想世界,而一直存在于边缘的、世俗的、民间的宗教、文化与思想,甚至小说之中,从古代直至现在……
2022年3月27日 已读
阅读浪漫小说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8.5 (1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 胡淑陈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2022年3月26日 已读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4
《迦陵著作集·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原是1960年代叶嘉莹鉴于台湾白话诗的弊端而作的,作者希望能以《秋兴八首》为例,展现杜甫诗歌之集大成的成就,作为现代诗人之借鉴。历二十年之久,作者先后搜辑了自宋迄清的杜诗注本53家,不同之版本70种,考订异同,对诗歌内容、形式作了精细的说明,希望人们在仔细研读和体会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也希望此书对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有所助益。当时作者正在台湾大学担任杜甫诗课程,因而此书之撰写,也可作为一册研读杜诗的参考书籍。
2022年3月26日 已读
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豆瓣
作者: 董乃斌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11
李商隐的其诗文创作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其人生遭际令人感慨和同情。作者将李商隐的研究与文学史的研究相结合,试图通过李商隐的诗文来探究李商隐幽微的心灵世界。此书分上、下、附三编。上编以李商隐为例,讨论了以探索心灵世界为核心的研究与文学史学科的关系问题,下编则是对李商隐其人及诗文的论述,附编收入相关研究文章。
2022年3月26日 已读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2022年3月23日 已读
后记……唉。
重审风月鉴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康正果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康正果的《重审风月鉴——性与中国古典文学》能够以相当坦率而又十分严谨的态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性现象,在论述演进的过程中始终秉有文本细读所要求的中立态度和常识理性,即如她自承的,“角度是中性的,视野是开放的”。-----刘铮《中华读书报》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东亚的王权与思想 豆瓣
東アジアの王権と思想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渡边浩 译者: 区建英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11
此著基本上是以研究日本思想史为主的,题目设定为“东亚的王权与思想”包含着两个重要的视座:首先是把日本思想史的视野扩大到东亚的框架,既要打破战后日本学界的“西欧中心主义”,同时克服随着经济高速成长出现的“日本中心主义”,注目于曾被上述两种倾向忽视的、与日本关系最密切而且交流历史最长的东亚。第二是采用与王权相关的手法谈思想,作者认为“思想”不仅是思想家所构筑的理论体系,作为思想的元素,人们的感情、感觉和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东亚诸国不同的王权体制对思想有重要影响,不能无视了这些历史脉络而单纯地看思想文本。《东亚的王权与思想》是这两方面的一个尝试。
此著是由渡边浩数年来撰写的论文编辑而成,因他的这些论文的价值被东京大学出版会发现,便被编为一本论著出版。出版以后,对日本的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渡边浩本人的声望也迅速达到了日本学界的顶峰,今日依然如此。
本书为日本学者渡边浩研究东亚中世到近世思想史的专著,分析了中国、日本、朝鲜三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的思想历程,作者是日本德川时代的思想史方面的专家,该书以日本思想史和社会史为主要视界,对比中韩两国政治思想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内部政治、社会和思想的互动,以及近代其与西洋文化接触后所产生的变化。作者论据翔实,论点鲜明,对很多东亚思想和政治史问题都提出了极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译者翻译风格平实,能够较好传达原文之意,同时具有可读性。
该书出版将会为我国东亚政治史、思想史和中日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2022年3月19日 已读
东风 豆瓣
The Wind from the East: French Intellectual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Legacy of the 1960s
9.0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沃林 译者: 董树宝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3
◆2012年《金融时报》最佳历史类图书
◆托尼·朱特与迈克尔·沃尔泽一致推荐
◆解读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 揭示“五月风暴”中的中国因素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学者及媒体评论】
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写作大多数沉湎于怀旧或失望之中,理查德·沃林对这段往事的论述却秉持审慎、公正的精神。在关于1986年法国左翼运动的所有作品中,《东风》是我读到的最棒的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动荡局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作者
·
理查德·沃林引人入胜地叙述了法国左派的行为,对其蠢行与幻想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且还竭力去捕捉、评价其解放效果。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理查德·沃林从一种复杂的问题意识出发,剖析了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本书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沉思——对政治见解之形成的沉思。《东风》堪称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
——迈克尔·拜伦特(Michael C. Behrent),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理查德·沃林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有时显得荒唐可笑,却一贯秉持深刻和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东风》堪称一部具有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著作。
——《华尔街日报》
2022年3月18日 已读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豆瓣
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
7.2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蕾切尔·西蒙斯 译者: 徐阳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1
★第一本探讨女性霸凌问题的专著,走进“战火纷飞”的女生世界。
★倾听遭遇隐性霸凌女孩的真实心声,勾心斗角并非女孩的天性,畸形的社交文化才是问题所在。
★一本数字时代的女孩反霸凌实用手册:谣言攻击、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数字化的新型霸凌同样不容小觑。
★汇总十余年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学校、家长、老师提供反霸凌的全面策略。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名人推荐
心理学家玛丽·皮弗在1994年畅销书《拯救奥费利娅》(Reviving Ophelia)中了分析神经性厌食和自杀受害者,时隔多年,本书再次点燃人们对年轻女性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
终于,西蒙斯让我们看到,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女孩的隐性攻击行为有自己的名字:霸凌。在西蒙斯等人的启发下,一场扭转局势的社会大讨论展开了。有人说,这场关于女孩和霸凌行为的讨论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瞬间点燃的大讨论,让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女性刚开始公开讨论家庭暴力的时候。 ——《洛杉矶时报》
一部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好书,它将唤醒我们所有关心女孩成长的人。一些女孩每天都在友情问题中苦苦挣扎,西蒙斯让我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她揭露了一个成人看不见的隐性攻击世界。 ——苏珊·韦尔曼,“奥费利娅计划”主席
女孩和妈妈们的必读书目。 ——《波士顿环球报》
大胆之作,粉碎谬论。 ——《西雅图周刊》
撕开成年女性社会笑脸相迎的表面,暴露女孩的黑暗秘密:恶意心理战每天都在我们的初高中校园里游荡。 ——《旧金山纪事报》
将女孩的刻薄文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旧金山湾卫报》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为女孩、父母、教师乃至学校管理层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说这本书姗姗来迟,相信每位女性都会表示赞同。 ——《得梅因商报》
本书鼓励女孩在愤怒或嫉妒时主动沟通,而非诉诸谣言。 ——《芝加哥论坛报》
打破沉默,大胆探讨女孩之间微妙的小摩擦和攻击。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发人深省……对任何一位渴望获得友谊的青少年或父母来说都具有疏导作用。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
复杂的攻击行为贯穿女孩们的日常生活和友谊,本书为理解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描述语言。 ——全美高中体育教练协会
这本书对任何一位努力帮助少女渡过难关的成年人来说都很宝贵。 ——《书单》
为成年人预防女孩隐性攻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图书馆日志》
2022年3月15日 已读
北京讀經說記 豆瓣
作者: 喬秀岩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3 - 7
本書收錄作者自二○○四年至二○一二年八年之間在北京所寫有關經學史、經學文獻的文章共十七篇。八年時間,作者的主要時間都投入到整理文獻的工作上,而在這過程中,也沒忘記思考「經學是什麽?」的問題。經過八年之後,現在認為鄭玄才是空前絕後最純粹的經學家。加深對鄭玄的理解,我們同時也能深化對其他歷代經學家的認識。清末以來延續一百多年的經學、經學史觀念,已經開始瓦解,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鄭玄。
2022年3月14日 已读
佛学研究十八篇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7
本书集中收录了梁启超各类佛学文章,这些论文基本上是梁先生在接受了新的研究方法后的学术成果,它又反映了从传统佛学向现代佛学研究转向的特点。陈士强先生的《导读》对本书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前言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
佛教之初输入
印度佛教概观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
佛教与西域
又佛教与西域
中国印度之交通
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
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
读《异部宗轮论述记》
说《四阿含》
说《六足》、《发智》
说《大毗婆沙》
读《修行道地经》
《那先比丘经》书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见于《高僧传》中之支那著述
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附录二 佛教心理学浅测
附录三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关于玄奘年谱之研究
附录四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2022年3月14日 已读
北辙 豆瓣
A Northern Alternative: Xue Xuan (1389-1464) and the Hedong School
作者: 许齐雄 译者: 叶诗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1
在本书中,作者许齐雄聚焦于薛瑄(1389—1464),这首位被供奉于孔庙中
享受祭祀的明代北方理学家,填补了以往理学研究集中关注南方学者而留下的空
白。这是第一部以薛瑄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英文专著,它重新提出了薛瑄被新儒
家历史边缘化的问题,并展示了观念史研究如何能够同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
提供一幅更为广阔的历史图景。作者以历史性的比较视角深入分析了薛瑄及河东
学派的观念,并将之与薛瑄及其弟子的生平与实践联系起来,由此展示了新儒家
传统的复杂性,使得与南方新儒家相区别的北方学者更加为人所知。
在上个世纪,明代思想史的研究重心在阳明学,程朱之学受到冷落。本世纪
将有不同的面貌,而北美汉学对中国近世社会史的丰硕成果也会受到重视。本书
可视为新趋势的一个代表,值得重视。
——钟彩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原所长
本书无论就史料的丰富性、研究视野的多元与创新、议题的展开与论述而言,
都取得相当好的成绩。
——吕妙芬教授,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长
2022年3月10日 已读
中国历史上的关中士人 豆瓣
Men of Letters Within the Passes: Guanzhong Literati in Chinese History, 907-1911
作者: [新加坡] 王昌伟 译者: 刘晨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11
说起关中,人们会想到钟鸣鼎盛的周王朝,天下一统的秦帝国,还有说不尽的汉唐盛世,一时文采风流,霓裳羽衣,百国朝贺。唐以后的关中,不复昔日繁华,这一时段的发展史也鲜少被关注,"衰落"似乎成为这一"古帝王之洲"的定义性特征。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本书的主题即是阐述当关中地区自宋代以降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以后,该地区的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考察了关中士人如何建立了三对观念:朝廷的/地方的,官府的/民间的,中心的/地区性的,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近一千年来士人的自我身份建构等问题。
本书从地方的角度讨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展示了士人怎样在"官方"管制下的地方形成了"非官方"的空间,以期在政府与地方的互动中寻找和谐的契合点。关中士人预想的是将地方变成一个联合事业的纽带,联系一个"温和"的政府与一批以"非官方"身份行动的士人。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中并无政府与社会的分立;这两者可以化成一个有凝聚力的体系,其中"非官方"的精英士人可以得到官方的支持来管理地方社会,而以朝廷为中心的政府始终是最终的权威。
本书的一个鲜明论点就是呈现了作为"意识"(consciousness) 的地方,"意识"强调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与空间的结合,代表着理性与情感、知识与道德的交叉地带。在关中士人参与公共事物的诸种努力中——无论是修族谱、编纂地方志,促进关学的形成,还是努力为地方与中央政府寻找合作互惠的切合点——无不显示了眷眷乡情与理性思考的结合,以及地方历史知识的记录与道德伦理的融合。
关中的乡土社会见证了一代"关西陋儒"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努力。革命后的中国乡村已无法延续传统的士绅共同体的精英治理模式。我们只能在书中一瞥那远去的贤人的背影。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某些社会力量的缺失所造成的社会代价,并有意恢复"乡绅社会"/"乡贤社会"的传统。是否可能恢复这一传统,或者要怎样才能恢复,"乡贤回乡的上虞现象"是否可以普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也许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以抛却形式的考虑,尝试以变体的方式实践如"关西陋儒"一般的非官方士人在地方社会的公共精神。
2022年3月8日 已读
给美国汉学家背书,不是不行,但……不展开了。
无端欢喜 豆瓣
5.9 (7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 - 6
我怨恨过生活的不公,但幸运的是,真正的喜悦都是来自灵魂深处,而不是外界。——余秀华
【内容简介】
《无端欢喜》是著名诗人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收入了余秀华近些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
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她写得用心用力。
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余秀华首部散文集。撕掉标签,还原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一直深受关注的余秀华,又用散文带给世人惊喜。余秀华骨子里全是诗。她以诗人的眼光观看一切。诗歌凝练,散文灵活。作者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心地的洁白与安详、千帆过尽的疲倦与从容、天真俏皮的天性中的顽强与坦诚,在散文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本书甄选作者四十余篇散文代表作,是作者对四十年来真实生活的感悟与思考的结晶。“成名”后的生活、“崭新”的故乡、奶奶的“英雄事迹”、爱情中的心醉神迷与自卑怯懦,以及与友人真挚的交往……呈献给人世间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作者对人生困境的表达,庄重有力,哀而不伤。神来之笔,丰盈着动人的灵气。
敏锐的感受力,加上身体的困扰,形成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悲悯。这些在她身上转化为对命运苦苦地追问和思索。余秀华的思想有一种常人难得的达观以及对生命坚定的热爱。这份坚定给了苍凉的人世无限温暖。
故乡的虫鸣,田野上的夕光,在余秀华的笔下,都染上了一种温暖而耀眼的感伤。余秀华的文字,让平凡的事物生发出新意,让每一处景物的表情都微微一动,人间之美一下子在她笔下蹦了出来。除了佩服她语言的准确与精妙,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文字感动到落泪。
★内文配有珍贵艺术手绘插画。仙人掌带刺的盔甲,让世人误以为它坚硬伤人。其实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它娇嫩如水。仙人掌外刚内柔之心,其实是滴滴泪珠,是世人看不到的寂寞。
2022年3月7日 已读
2022年2月26日 已读
从友邻那边嫖到的书单,很喜欢……高丽人应用汉语教材,写高丽客商和同行的中原人,讲一些日常会话,朴素的感情,“惯曾出外偏怜客,自己贪杯惜醉人”,还有简单的道理,“咱们结相识行,休说那你歹我好,朋友的面皮休教羞了”。结尾两人作别,“咱们为人,四海皆兄弟。咱们这般做了数月伙伴,不曾面赤。如今辞别了,休道后头再不厮见。山也有相逢的日头,今后再厮见呵,不是好弟兄那甚么?”真好啊,山也有相逢的日头。
学术史读书记 豆瓣
作者: [日]乔秀岩 叶纯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学术的历史面貌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都在回答这一问题,这些“史”从不同角度展示思想、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不同的理解思路。作者却反思性地认为:这些脉络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的,而是千百年后整理出的概念体系,以现代概念体系中的“史”来评介经学问题,未免以今律古之嫌。
这本书介绍了马融、郑玄、朱熹、孙诒让等多位学者的研究,呈现出经学在两汉、唐宋和晚清三个重要时期的研究典范。作者甩开了既成“史观”的束缚,以“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用语为宗旨,直接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挖掘其中有趣的思维过程,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经典、经学的多元可能性。
2022年2月25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