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ula - 标记
奶酪与蛆虫 豆瓣 Goodreads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8.0 (75 个评分)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 鲁伊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捷克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出版了二十多个版本。本书不仅是微观史学三大代表作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史学经典。
★抽丝剥茧,探索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呈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他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2021年5月25日 想读
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 豆瓣
作者: Steven D. Katz,譯/井迎兆 五南
本書所談的是電影創意流程的故事,特別是影像如何形成的過程,也就是電影藝術的核心事物;如何化煩為簡,把意念轉為影像。
導演團隊整日鑽營的原本是相當個人化的經驗,但經過理性和邏輯的分析與整理後,就變成可參考、遵循和能激發我們靈感的許多準則;諸如鏡頭的時空因素、鏡位調度的原則、畫面構圖、觀點、敘事策略等,本書都條理清晰地將它們陳列了出來,為有興趣摸索電影的人提供了影像創作時一些關鍵性的思考點。
此外,本書也擷取了美國電影自默片以來,歷經有聲片及好萊塢片廠制度的黃金時代,以至1960、1970年代獨立製片風潮所累積的電影媒體本身的創作經驗,使電影創作藝術的精華得以重現,供我們學習,和幫助我們思索這門藝術發展的軌跡。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電影敘事 豆瓣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作者: David Bordwell 译者: 李顯立 等 遠流 2003 - 10
每一部電影幾乎都在鋪衍故事;故事應該如何被巧妙的描述出來?描述故事的方法又如何影響受眾的觀影情緒?當代電影理論大家David Bordwell援引文學的敘事傳統為始,旁徵敘事與類型電影、電影形式的運作機制,並舉證古典影片、藝術電影、歷史素材以及另類電影與作者,在作為一個再現的獨特媒體中如何展現其敘事魅力。本書是電影敘事學的先聲,它提供了一條理解劇情影片如何被組構、如何被敘述的新思路。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豆瓣
作者: [法] 让-米歇尔·付东 译者: 杨海帝 / 冯寿农 商务印书馆 2012 - 2
世界著名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倾情力作
斯科塞斯、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影人温暖回忆
首次集中披露大量珍贵原始照片和手绘手稿、电影笔记
呈现世界电影殿堂级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
这是一本向已故的著名华语导演杨德昌和他的电影致敬的书。
全书分“近观杨德昌”、“电影”、“档案”、“印迹”等四个主体部分,通过对杨德昌本人电影创作生涯及其电影的深度回顾与解读,通过杨德昌的电影笔记、手绘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诸多著名电影人的回忆或访谈(如马丁•斯科塞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为我们较为完整而丰满地呈现了一代导演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他的电影实践、他对电影的理解、他通过电影对生命以及这个社会和时代的解读与反思,等等。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豆瓣
作者: 楊德昌 / 鴻鴻 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
民国五十年,雷震案的骚动仍未平息,三月,缅泰“异域”的反共军被接运来台,五月,美国副总统詹森到访,韩国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施明德因“台独联盟”被判无期徒刑,强烈台风贝蒂来袭,六月,十五日晚上十一点,台北牯岭街五巷十号后门发生少年情杀事件。
五十年,国民党政权长期滞台大势底定,许多许多不一样的中国人聚集到一起,然后发觉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在苛酷的人性考验中仅存的一点尊严与梦……
——写在封面上的话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硝子を透して 豆瓣
作者: 吉村誠司 / 吉村诚司 小学館 2011
【内容情報】(出版社より)
現代日本画に新たな軌跡を描く画家の作品集
日本美術院同人で東京藝術大学准教授の吉村誠司氏は、現代の日本画画壇において確実に足跡を残しつつある。ただ、その画業は決して平坦なものではなかった。1996年、秋の院展後、脳腫瘍の診断がくだり、入院、手術。その年の院展、さらに翌年の春の院展に出品がかなわなかった吉村は98年の院展に復帰作「硝子を透して」を出品し、自身二度目の大観賞を受賞する。現実とも夢ともつかぬ世界を描く彼ならではの絵画世界は、その後着実に日本画壇で認められ、藝大准教授の地位も得て、後進の指導にもあたる毎日である。50歳を迎え、ますますイマジネーション豊かな絵画世界を展開する吉村氏の画業を、これまでの軌跡が見渡せる画集としてまとめたのが本書である。魚や鳥、馬といった動物、赤ん坊の笑顔、雛人形にかかし。さまざまなモティーフをちりばめ、一見結びつきようがないように見えるものが奏でる不思議なハーモニー。構成は、毎年の院展に出品された力作から、ヨーロッパの国々から、インド、中国といった海外でのスケッチを基にした作品群。さらに犀を大画面に描いた、自身の絵画の方法論が確立する夜明け前、藝大時代の初期の作品まで網羅した作品集である。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行为主义 豆瓣
Behaviorism
作者: [美]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译者: 李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3
《行为主义》内容简介: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并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且深刻的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行为主义》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事例,阐述了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情感、情绪、本能、思维、言语、习惯、人格等等。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作用。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行为主义心理学 豆瓣
作者: 张厚粲 2003 - 6
《世纪心理学丛书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写作目的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直至衰落的过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作一全面、系统的介绍与评述。《世纪心理学丛书5:行为主义心理学》特色:内容完整。涵盖行为主义的全貌,巨细无遗;综述行为主义的发展,条分缕析。立论精辟,深入分析行为主义思想演变;翔实评介行为主义诸家主张。文笔流畅,行文通顺,易读易懂;组织系统,宜教宜学。学术价值,认识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了解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 豆瓣
作者: 劳东燕 2020 - 11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刑法解释在方法论上面临转型的命题。为确保刑法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有必要倡导一种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解释论中的功能主义,主要是将如何有效发挥刑法规范作为行为规范的预防效果的考虑,纳入刑法解释的过程。全书旨在对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作方法论层面的勾勒与展开,主体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主张对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进行方法论加工,由此推动解释论实现功能性的转型;中编探讨在解释论领域,如何实现对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一般制约;下编试图将一种既强调应变又注重自我控制的解释论,自觉地作为方法论而适用于刑法中具体的问题领域。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津巴多口述史 豆瓣 Goodreads
Philip Zimbardo: An Oral History
作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童慧琦 / 陈思雨 Zhejiang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21 - 3
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广为人知的心理学家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设计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震撼人心、直到今天还备受关注和热议,他主编的心理学教材和策划的经典纪录片《探索心理学》吸引着全世界无数人迈入心理学的殿堂。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就代表着“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
在本书中,津巴多教授首次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一生的旅程。从他的成长故事中就足见智慧:8岁他便在和同伴的玩乐中总结出了领导者和追随者法则;读书时,他被误认为是西西里黑手党并遭到孤立,他没有因此沮丧,反而开始关注和思考情境的力量;在百老汇打工期间,他不仅积累了很多“让顾客买单”的经验,还学会了如何管理时间,迅速切换多个任务。
在本书中,津巴多教授完整追溯了他50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历,述说了他的四大贡献——斯坦福监狱实验、将害羞概念化、时间观研究、英雄想象项目的前因后果和灵感来源,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源于生活的、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科学研究是如何诞生的。
此外,你还会读到津巴多成为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明星老师、带领上百名学生进行反战抗议、为少数族裔和女性争取就职机会等的种种经历和故事,你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向人性发问的学者,还是一位流着教师血液的天生教育家,一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热爱和平的行动家,一位心怀天下的伟大思想者。
从贫民区的穷小子到人人敬仰的大师,从失控的监狱实验到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本书将带我们见证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历练之路,同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我、环境与人性。阅读这本传记,我们将与这位大师直接对话,感受他的诙谐潇洒、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记忆记忆 豆瓣 Goodreads
ПАМЯТИ ПАМЯТИ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 李春雨 中信·大方 2020 - 11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塞巴尔德,夏洛特·萨洛蒙等 等等等皆进 入了她的视野。在现在与过去中思考中得到新的诠释。
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他们有的融入宏大叙事,刚满20岁便牺牲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有的与历史擦肩而过:参与了20世纪初期的俄国革命,成为俄国第一批“留法学医女学生”,回国后却就此沉寂;有的参与了热火朝天的苏联大建设,然而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毅然决然移民德国,有的——诸如在书中隐形却又无处不在的作者本人,则同一个告别过去又满是记忆的国家一起迈入了新世纪,思考俄罗斯的当下,以及或近或远的未来……
这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巨大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在追溯与思辨中, “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美文艺界的先贤们被重审,过去与现在、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被再度梳理——“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
编辑推荐
★ “近年来最重要的俄语小说”,宣告俄罗斯文学重返世界文坛之书。
★ 一部与整个欧美文艺界对话的俄语文学哲思录;一部解构重构犹太民族的20世纪俄罗斯犹太家族史。
★“当代俄罗斯是一个后记忆的时代”——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一部杰出的“反记忆”小说。
★ 2018年出版即获俄罗斯国内三项文学大奖:俄罗斯国民级文学奖“大书奖”、 新文学大奖“鼻子奖” ,以及以托尔斯泰庄园命名的文学大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之“读者选择奖”
★问世短短两年,迅速被译为德,法,英,意,荷兰,瑞典,芬兰等多种语言,在欧洲取得巨大成功。
★“我曾经对于自我家族的以下几点确信不疑:
我们家族中没有人在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牺牲。
没有人遭受镇压。
没有人死于屠犹。
没有人被杀。
亦没有杀人者。
但上面中的好几项突然变得布满疑团,甚至干脆是非真实的。”
——《记忆记忆》,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
媒体推荐
近几年最重要的俄语小说。
——莫斯科回声(俄罗斯)
一本十年一遇的元小说——杰出的文学重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叙述了记忆,时间,与历史的纠葛。
——《文学》杂志(俄罗斯)
其风格精妙绝伦,其出版切中时代。
——《新苏黎世报》(瑞士)
片段式的反思和有力的诗性。
——《柏林报》(德国)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早在普京时代前就已经是一位相当重要,充满创造力的诗人,然而时代却呼唤更强硬更公众化的角色。非常不幸,西方对其的认可远远落后于其负盛名的俄罗斯。
——《洛杉矶书评》(美国)
————————————————————————
名人推荐
只凭《记忆记忆》这一部作品,玛丽亚·斯捷潘诺娃,就足以进入当代文学大师行列。
——作家,赵松
趋于宏大与归于微末,涉及时代又潜入生活,苦难与诗意难解难分,叙事与哲思纵横交错。这是一部无法界定文体、难以概括内容、不可能找到师承的个性之书。斯捷潘诺娃写尽记忆对于幸存者的意义与伤痛、记忆对于历史的抗争与补充、记忆对于记忆的执念与无能。就像本书的核心喻体瓷娃娃,它们在承载历史时受伤,也正是伤痕使得每个个体独一无二。而珍视记忆,就是为残缺的瓷娃娃树碑立传,使得它们不至沦为历史车轮下一粒看不到的微尘。
——学者、书评人,马凌
一次关于家族记忆和时代记忆的旅行,一次关于记忆本质的探寻。
——评论人、诗人,胡桑
《记忆记忆》,并非只是一本关于追忆(母系)家族的年谱,还带着同时作为一名女诗人关于社会的理性透视与“元”思考。亦如斯捷潘诺娃的诗歌,《记忆记忆》的“文学语言独具特色,语言所有层次上的异化处理均有建树,从而让新的思想潜能得以呈现”。
——诗人、俄语译者,骆家
《记忆记忆》是一位年轻女诗人关于家族往事的文学想象,也是她关于俄国历史、犹太人命运和记忆本质的哲学思索。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语文学译者、学者,刘文飞
《记忆记忆》是一部极具探索性的作品,这一点从书名即可看出。读者既可以把前者理解为动词,而将后者看成名词,也可以全部当作名词。在这部书中,打破惯性思维的语词组合俯拾皆是,充分凸显了语言的诗性,由此照亮了现实中一部分被遮蔽的生活。
——俄语文学学者、“金色俄罗斯”系列主编,汪剑钊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是当代俄罗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在这本书中她探索家族记忆(交流记忆)如何转化为文化记忆,俄国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记忆保留白银时代精神。
——俄语文学译者、学者,李莎
这本书给我以极大震撼,有种要炸裂的感觉:那种无法言传和捋清的感受,各种记忆的碎片夹杂着情感,让我摸到了俄罗斯文化的不同层次,又好像摸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段。
——书评人、俄罗斯历史文化学者,张猛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电影镜头设计 豆瓣
Film Directing Shot by Shot
作者: [美] 史蒂文·卡茨 译者: 井迎兆 / 王旭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8
畅销全球25年的电影语法教程
曾一对一指导迈克尔·杰克逊的金牌导师大师课堂
分享《死侍》预演Previz示例与韦斯·安德森《月升王国》等海量故事板
◎ 编辑推荐
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必选导演教材
被译为德、意、日、韩、俄、土耳其等多种语言
《电影镜头设计》(25周年纪念版)是这本电影语法蓝皮书数字革命以来的首次全新修订:
☆ 分享《死侍》预演Previz示例,更新镜头设计的数字化工具与前沿技术
☆ 分享海量故事板:安德森《月升王国》、科恩兄弟《谋杀绿脚趾》、希区柯克《群鸟》、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威尔斯《公民凯恩》、尼科尔斯《毕业生》、斯科特《银翼杀手》等
☆ 全面解析将故事影像化的方法,从剧本分析、故事板到预演、实际拍摄
☆ 800余幅精美示意图,百余种机位设置范例,讲解调度的基本规则及变化
☆ 新增章节助力新手导演快速上手,传授提高拍摄效率、充分发挥演员潜能的片场经验
☆ 特别提供在中国拍摄的案例
***
关于作者史蒂文·卡茨:
☆ 曾一对一指导迈克尔·杰克逊,面授舞台表演和电影拍摄的技巧
☆ 数字视效行业先驱,蕞早全面运用视觉预演(Previz)技术
☆ 数字技术专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工具开发
☆ 引领动画数字化,将经典动画和混合媒体技术带入了数字时代
☆ 世界首部全3D数字歌剧(双70毫米)创作总监
☆ 在美国电影学会(AFI)、圣丹斯电影节、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大学、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纽约大学等开设讲习班
◎ 名人推荐
《电影镜头设计》是美国高校电影制作专业导演课程的核心教材。
——游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这本书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教你如何实实在在去“做”电影。
——梁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主任
从故事逻辑到影像逻辑,《电影镜头设计》是学习影像逻辑的重要一课。
——宁浩,导演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拍电影的“圣经”,它包含了蕞好的练习实例,以及许多非常珍贵、不曾被披露的行业必备技能。
——约翰·巴德姆,查普曼大学电影与数字艺术教授、《周末夜狂热》导演
我每天都会用到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技能。这是一本清晰、具体、实用的教材,教你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可拍摄的影像。这本25周年纪念版的内容在各个方面都更加丰富,每一个影视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读一读它。
——西蒙尼·巴特萨吉,获奖电影人、作家
谈到用影像讲故事,它就是圣经。
——吉尔·贝特曼,查普曼大学教授、作家
25年来,尽管电影所用的技术和工具发生了变化,但本书所教授的核心知识至今仍和它初次出版时一样适用。它的主要内容是教你给你将一部电影影像化的完整流程:从概念到实操。对于编剧、导演和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和指南。我相信等到50周年再版时,它也会和现在一样意义重大。
——史蒂芬·布利茨,ForcesOfGeek网站主编
这是所有关于电影语法和视觉叙事的书里写得蕞好的一本。
——贝基·布里斯托,导演、加州艺术学院角色动画教授
技术变了,媒介变了,但讲述视觉故事的基本技巧没有变。无论是什么媒介,只要你是在创作视觉故事,你就会需要这本书。
——约翰·A·戴维斯,《天才小子吉米》创作者、编剧、导演
必备宝典。这本书里都是有价值的技术干货,如果不读,你就得自己去片场上摸爬滚打了,要花多年才能学到这些。“导演”,就是要把你想拍的故事影像化,并且知道如何实际去做。这是个团队合作的活儿。这部再版的经典著作为制作精彩电影点亮一盏明灯。
——小福里斯·戴,“Rolling Tape”电影视频制作主播
这是本写给拍电影的人和编剧的书。无论你是新手导演、有正式作品的电影人、制片人、剪辑师,甚至是编剧,它都是你必买、必读、必备的一本书。即使你认为你已经对电影制作有所了解,或是可以忽略基本电影制作原则而随心所欲地拍摄,你也仍然需要阅读这本至关重要的书,从头读到尾,跟着专业人士学习你需要了解的那些有关影像化、美术设计、故事板、镜头构图、剪辑、调度、取景、灯光、音响、摄影机角度、主观视点、转场的所有知识。
——伊丽莎白·英格里希,Moondance国际电影节创始人
自从本书初次出版,我就开始在我的导演课上使用它了。这是一本导演界不可或缺的职业指南,其中充满了有志向的电影人的例子。如今,创造影像的工具发生了变化,但导演仍然需要了解如何拍摄或分解一场戏。这是一本经典之作,也是一本必读之书!
——杰奎琳·弗罗斯特,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电影与电视艺术教授、作家
没有其他任何一本电影书的影响力可以与此书相比。25年前,这本书是所有电影人的选择,不论年龄,不论经验。现在,在所谓的“网上导演专家”浪潮过后,此书仍是一部简明扼要的电影导演教科书典范。卡茨化繁为简,让导演艺术变得容易理解。
——艾略特·格罗夫,Raindance电影节及英国独立电影奖创始人
每当我需要快速复习拍摄三人场景时如何布局,或是想回顾电影预演的发展历程,卡茨的书都会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本书里有数以百计的故事板、CG渲染、拍摄布局、电影剧照的例子,这本书不只是在教你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而是会带着你走,清楚地向你阐释。在我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每当我陷入瓶颈,不知道如何把一场戏从纸上搬到银幕上的时候,我都会翻看这本书。
——杰西·凯斯特,导演
一本关于电影故事板的艺术、工艺和历史的重要书籍,它也向一些蕞伟大的实践者致敬。
——丹尼尔·拉伊姆,奥斯卡提名编剧、导演
作品《林肯鼻子上的人》《哈罗德和莉莉安》卡茨的这本书蕞初出版时是关于导演艺术的,这个25周年纪念版则变得更精彩了,简直像是一所纸上的虚拟电影学院。我强烈推荐那些想要了解电影幕后世界的人来读读这本书。
——拉尔夫·辛格尔顿,艾美奖获奖制作人琼·辛格尔顿,编剧、制作人
来自讲故事大师卡茨的25周年纪念版《电影镜头设计》是一本价值宝贵的教学用书。它的组织良好,思路新颖。从把概念影像化到灵活有效地执行拍摄计划,这本书都会手把手教给你。
——安妮·斯莱顿,北卡罗来纳大学电影教授
25年前,当我初次读到这本书的书稿时,我非常激动。终于有人能写出这样一本讲出影像创作中真知灼见的好书了。从此,无论我是在筹备还是已经在制作一部影视作品,都会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尽管我非常期待阅读这本伟大著作的25周年纪念版,但我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它将带给我的又一波兴奋—那种吸收每一个细节、品读每一个玄妙之处、感悟每一个深刻见解所带来的无上的兴奋。这个全新版本也紧跟时代,涵盖了蕞新的工具和技术,卡茨甚至为这本书建立了一个网站,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这简直太棒了。我需要卡茨和这本令人惊叹的书来打开我的思维,让我能以蕞具震撼力、蕞有意义的方式将我的故事呈现在银幕上。
——马克·W·特拉维斯,导演、编剧、作家
很长时间以来,《电影镜头设计》都是电影人的架上必备之书。认真阅读卡茨的书,你会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导演。电影人已经研习此书长达25年了!
——巴特·韦斯,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副教授、达拉斯影像节总监
本书中的图示既优美又具有启示性,旨在帮助每一个电影人把他们的想象搬上银幕。这份珍贵资源是互联网上的资源无法替代的。在这本书中,卡茨将他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和渊博的知识转化为重要的工具。
——米歇尔·山崎-特普斯特拉,ToolFarm网站编辑
◎ 内容简介
这本“镜头设计蓝皮书”问世25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必选的导演教材。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将故事构思转化为影像的完整流程,内容包括美术设计、故事板制作、镜头的时空要素、镜头调度、画面构图、视点、转场、叙事策略等。此次修订版针对数字化制作,更新了影像化的工具和技巧,从简单的分镜草图、细化的故事板,到当下蕞先进的3D视觉预演俱全。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 豆瓣
Grammar of the Film Language
8.3 (6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 丹尼艾尔·阿里洪 译者: 陈国铎 / 黎锡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3 - 2
★ 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 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
★ 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 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
★ 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 本书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必读书目,更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教程 豆瓣
作者: 何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1
学会“以光线写作”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照明技巧课程全收录
----------------------------------
作者将课堂上的讲述内容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将定义概念和经典影片实例结合起来,还将他本人多年积累的摄影和照明经验,用简易的图例、简单的语言叙述进行表达。本书不但可以作为摄影系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泛学习电影专业的基础学习教材,还可以作为导演、美术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 张会军
----------------------------------
★ 取材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摄影照明技巧课程
★ 理论和实践并重,整体和细节统一
★ 收录丰富的电影剧照、灯位图、技术分析图示等,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掌握光线结构
★ 胶片和数字对照说明、相互启发。并对当下前沿如绿幕布光等也有详细阐述
----------------------------------
本书取材于作者几十年的课堂教学经历,结合其本人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地从电影摄影和布光的基础以及布光思路讲起,对实景、日景和棚景中的具体布光方法进行了细致阐述。全书秉承“以光线写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的光线设计到细处的重点难点均有所涉及。书中引用大量具体影片,细致分析了其镜头和照明范例,并结合灯位和技术分析图示,将照明纳入了摄影整体的技术体系。其论述生动、清晰,往往独辟蹊径,对电影教学和创作实践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电影人之眼 豆瓣
作者: Gustavo Mercado 译者: 黄裕成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4
《电影人之眼:活用电影构图》介绍了电影基本镜头的构图原理,通过阐述如何用画面来讲故事、如何通过画面与观众进行交流,帮助大家驾驭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由此,读者朋友对每个镜头在电影叙事方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有更深入的解读,同时了解如何从技术层面为拍摄强有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做好准备。编入了几百部彩色电影案例,是一本内容集中、可随手翻阅的参考书。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言いなり 豆瓣
作者: 丸木文華 / minato.Bob フロンティアワークス 2015 - 11
犬としての幸福があればいい、『ご褒美』で満足だよ――
初対面のときから妙に懐いてきた男・剛に大学生の圭一はうんざりしていた。
野暮ったい外見で場の空気が読めない剛は、圭一に邪険にされてもにこにこ笑っているので、
所属するテニスサークルの仲間にまるで圭一の犬だと陰で揶揄されるほどだ。
ある飲み会で、剛は先輩に媚薬を盛られ、公開自慰を強要される。
周囲が囃したてる中、剛の熱い視線はただまっすぐに圭一に向けられ……!?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bl
獏の国 しきみ作品集 WORLD OF THE TAPIR 豆瓣
作者: しきみ 一迅社 2015 - 7
pixivでのフォロワー18万人超!
稀代のイラストレーター・しきみ初の商業画集
有名オンラインゲームの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のほか、
数々の書籍の装画やファッションブランドと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で注目を集めるイラストレーターが贈る初の商業画集。
pixivや同人誌にて発表された作品のほか、描き下ろしイラストのメイキングも収録。
「夢」「生」「死」――独特の世界観で鮮やかに紡がれる夢の軌跡がここに。
插画考 豆瓣
作者: 郭书瑄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6 - 5
本书介绍西方插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尤重十九、二十世纪创作蓬勃发展的大变革时代。解说了参与插画制作的绘画流派,并列举分析了其中重要的插画作品,让读者通过本书,了解当时繁花遍开的各种插画形式,进而了解现代插画的创作精神。以不同层面的反复审视,思考插画和书籍在图像与文字、美术与工业、读者与作者等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1年5月1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