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ula - 标记
Reluctant Skeptic 豆瓣
作者: Harry T. Craver Berghahn Books 2017 - 2
“Reluctant Skeptic opens a window into a moment and a place in tim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Kracauer’s polyphonic engagement with pressing contemporary questions and the role of the critic in assessing them. It makes no claim that Kracauer’s perceptions of secularization and religion offer the paramount vantage point from which to take the measure of the crises we associate with Weimar, and it acknowledges that Kracauer’s attentiveness to religion ebbed in the later 1920s. It succeeds admirably in creating an intellectual milieu analogous to the socio-cultural or socio-denominational milieus explored in studies of Weimar political culture It also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intellectual uncertainties of the post-war era.” • German History
“Unpretentiously written and based on a judicious interpret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Reluctant Skeptic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of Siegfried Kracauer’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ut also of Weimar culture as a whole.” • Martin Ja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21年4月30日 想读
现代性的碎片 Eggplant.place 豆瓣
Fragments of Modernity Theories of Modernity in the Work of Simmel Kracauer and Benjamin
作者: [英]戴维·弗里斯比 译者: 卢晖临 / 周怡 商务印书馆 2013 - 11
本书主要讨论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及其方法。作者认为,与哈贝马斯、韦伯等诸多学者试图建构无所不包的抽象的现代性理论不同,三位学者的现代性研究是从破译现代性碎片的奥秘入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中透显的“现实的偶像性碎片”,克拉考尔《大众装饰》、《白领雇员》中表述的“无关宏旨的表面现象”,以及本雅明《拱廊街计划》中的“辨证意象”或“单子论”的阐述,都在日常生活世界的层面上救赎了最为细微的现代性痕迹。全书内容新颖,文字细腻,是一部从审美的,政治的或历史的方式解读现代性的佳作。
2021年4月30日 想读
杀死玛丽苏 Goodreads 豆瓣
メアリー・スーを殺して 幻夢コレクション
7.0 (49 个评分) 作者: [日]乙一 等 译者: 赵婉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日本鬼才作家乙一新作!继《GOTH断掌事件》《ZOO》《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后再突破,乙一作家生涯20周年特别策划作品。
☆乙一大型精分现场,四种风格交织,五重创作人格大对决。7篇奇妙小说,集推理、人性、恐怖、温情等为一体。在这本书里,你将看到乙一的全部才华。
☆适合深夜翻阅的口碑作品,带你在疑窦丛生的真相中探寻人性,在恐惧残酷中照进温暖,在阴郁与善意中体会高级的悲悯。
☆一本游走在黑白之间的人性之书,一次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深度阅读体验。杀死玛丽苏,你会成为下一个玛丽苏吗?
内容简介
乙一作家生涯20周年纪念作品。
乙一以本名安达宽高解说,分别用笔名乙一×中田永一×山白朝子×越前魔太郎写作。首次在一本书里呈现“五重写作人格”大对决。
一次别出心裁的大胆尝试,共同打造7篇颠覆观感的奇妙小说。
乙一 《山羊座的友人》
松田家的阳台上吹来一份来自未来的报纸,上面记录了一个高中生在监狱中畏罪 与一只山羊误入地铁站。不久之后的某天夜里,松田遇见同班的若槻直人,若槻手里拿着带有血迹的球棒。原来长期受到欺凌的若槻,终于不堪忍受杀死了对方。而一直无视欺凌的松田因为罪恶感向若槻伸出了援手,展开两人的逃亡。他们逃避的不只是追捕,还有来自未来的报纸所记下的宿命……
乙一 《可爱的猿猴日记》
废宅高桥拿到了父亲的遗物——一瓶墨水。这瓶像父亲一样讨厌的墨水,高桥却为了它买了一支钢笔;因为钢笔,他又买了一本日记;因为日记,又买了一个书挡;因为书挡,买了精美的书……一瓶墨水煽动起了翅膀,可爱的“猿猴”能否得到进化?
中田永一 《杀死玛丽苏》
现实世界里毫不起眼的我,只有在化身为笔下完美的“玛丽苏”时,才能获得自信。“玛丽苏”承载了我的妄想,却也渐渐主导了我的创作,甚至到了让人不舒服的地步。我以文字创造她,现在我决心以文字杀死她。但本是虚构的“玛丽苏”,竟然像有生命般地顽强抵抗……
中田永一 《宗像君与钢笔事件》
高山同学丢失的昂贵钢笔,在我的包里被找到了。尽管我拼命否认,老师和同学仍然认为是我偷的。被当做小偷,被冷暴力,让我不敢去上学……而,学校里总是被嘲笑的宗像君却向我伸出了援手。为了报答我之前借他十日元的恩情,宗像君决心帮我调查事情的真相,但究竟这十日元,能不能找回我的清白呢?
山白朝子 《无线对讲机》
买给儿子的新无线电对讲机,在地震中和妻子、儿子一起被卷入海啸。失去了妻儿的我,白天强打精神上班,夜里只能依靠酗酒入睡。某夜,我醉后听见儿子的旧玩具对讲机中,竟然传来儿子断断续续的声音……如饮鸩止渴般,为了能与儿子说说话,我每晚将自己喝得烂醉。当儿子从对讲机的另一边对我发出“到这边一起玩”的邀请时,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尼龙绳……
山白朝子 《某件印刷品的下落》
我从事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只要每天下午定时将从某处运来的一箱东西推进焚烧炉里即可,甚至还有时间可以搞文学创作。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摔到了箱子,突然听到箱子里传来微弱的呼吸声……
越前魔太郎 《夏娃·玛丽·克罗斯》
当地富豪的遗孀突然逝世,我从女友夏娃处得知富豪生前的奇怪癖好,决心前往调查真相。我在富豪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奇怪的音乐会招待券,决定乔装赴会。但我没想到的是,在那里等待我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还有地狱般的惨剧……
2021年4月29日 想读
Objectivity 豆瓣 Goodreads
Objectivity
作者: Lorraine Daston / Peter Galison Zone Books 2007 - 10
Objectivity has a history, and it is full of surprises. In Objectivity, Lorraine Daston and Peter Galison chart the emergence of objectivity in the mid-nineteenth-century sciences—and show how the concept differs from its alternatives, truth-to-nature and trained judgment. This is a story of lofty epistemic ideals fused with workaday practices in the making of scientific images.
From the eighteenth through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ies, the images that reveal the deepest commitments of the empirical sciences—from anatomy to crystallography—are those featured in scientific atlases, the compendia that teach practitioners what is worth looking at and how to look at it. Galison and Daston use atlas images to uncover a hidden history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and its rivals. Whether an atlas maker idealizes an image to capture the essentials in the name of truth-to-nature or refuses to erase even the most incidental detail in the name of objectivity or highlights patterns in the name of trained judgment is a decision enforced by an ethos as well as by an epistemology.
As Daston and Galison argue, atlases shape the subjects as well as the objects of science. To pursue objectivity—or truth-to-nature or trained judgment—is simultaneously to cultivate a distinctive scientific self wherein knowing and knower converge. Moreover, the very point at which they visibly converge is in the very act of seeing not as a separate individual but as a member of a particular scientific community. Embedded in the atlas image, therefore, are the traces of consequential choices about knowledge, persona, and collective sight. Objectivity is a book addressed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elusive and crucial notion of objectivity—and in what it means to peer into the world scientifically.
2021年4月29日 想读
榆林窟艺术 豆瓣
作者: 樊锦诗 / 赵声良 2014 - 7
《榆林窟艺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分7个章节全面介绍了榆林窟的内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新研究成果。第一章节对榆林窟的历史地理背景、内容及艺术价值进行整体论述。第二章节至第五章节根据榆林窟各洞窟的时代特征,分唐代、曹氏归义军、回鹘、西夏元代4个时期对榆林窟的石窟艺术进行论述,特别对每个时期典型的代表性洞窟作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第六章节对清朝初年,喇嘛吴根栋在榆林窟东崖洞窟前清理淤沙时发现的象牙佛作了介绍。第七章节对榆林窟的保护进行阐述。此外,关于榆林窟石窟艺术的画册《榆林窟》同期出版,《榆林窟》以150余幅精美图片,配以文字说明,按照时间顺序,对榆林窟重要、典型洞窟的壁画、塑像以及图像艺术进行展示和解说。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五个庙石窟等敦煌周边的石窟。由于莫高窟的洞窟数量多延 续时间长又是敦煌旅游的中心景点长期以来对敦煌石 窟的介绍和宣传多集中于莫高窟而对其他几处石窟较少介绍 因此榆林窟等石窟较少为世人所知。
2007 年开始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计划中曾一度把榆林窟纳入申报的范畴。为了准备申遗敦煌研究院一方面对榆林窟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建设性工作另一方面多方面收集资料对榆林窟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为撰写 榆林窟申遗文本成立了以樊锦诗院长为核心的专家小组包 括各学科的专家刘玉权(考古学和艺术史)、王旭东(文物保护)、 赵声良(艺术史)、张元林(考古学)、杨富学(历史学、回鹘 文化)、陈港泉(文物保护)对榆林窟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进行多方面论证。经过反复讨论酝酿于 2008 年年底完成了《丝 绸之路·榆林窟》申遗文本的撰写。通过从历史、考古、宗教、民族、艺术等学科多方面探讨榆林窟的价值加深了对榆林窟 的认识。同时我们深感榆林窟具有的重大价值较少为世人所知 已有的研究和介绍都非常不够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榆林窟的介绍和宣传并推动榆林窟的学术研究。此后一方面由敦煌研 究院编辑部组织编辑《榆林窟研究论文集》收集了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榆林窟的研究论文汇集成上、下两册 于2011年出版 ;另一方面组织编写面向普通读者的《榆林窟 艺术》经数年的努力这本小书终于完成。
本书是在《丝绸之路·榆林窟》申遗文本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改编而成试图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介绍榆 林窟的内容及历史、艺术价值并在书中体现榆林窟的新研 究成果。同时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榆林窟艺术我们尽可能地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明白易懂地介绍相关的宗教、文化知识。由于榆林窟内容广博石窟艺术中牵涉到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多学科问题限于编者的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 者批评指正。
2021年4月28日 想读
金字塔原理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美]芭芭拉•明托 译者: 汪洱 / 高愉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4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高效方法,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金字塔原理能将零散的观点有序组织起来,化繁为简,适合所有需要精进思考、分析、表达能力的读者。
深入思考:建立金字塔思维,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找到问题的关键,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
解决问题:从基本事实切入直击要点,制定严谨合理的解决方案,突破瓶颈。
项目管理:明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根据MECE原则合理分配任务,不重叠、无遗漏。
清晰表达:陈述项目、演讲、讨论时,清晰呈现自己的观点,说服听众,与上级、同事、客户迅速建立共识,高效沟通。
轻松写作: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利益点,写出重点突出、条理鲜明的策划方案、分析报告、精彩文案和PPT,让人过目不忘。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豆瓣
作者: [日] 茂木健一郎 斯坦威出品 译者: 刘一都 2021 - 1
做事不讲逻辑、平日不爱思考,是很多人“心中的痛”。不知道如何正确、高效地思考,会严重拖累我们的人生!
其实,要想活得更明白、保持好状态,只要把握思考的关键,就能大幅激活个人潜能,让专注、效率、灵感、智慧源源不断地涌现!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如同一个功能齐全的“应用商店”,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下载”到有关效率、情绪、专注、沟通、记忆方面的APP,解锁各种各样的用脑秘笈,秒变学霸和工作达人!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Gender, Politics, and Democracy 豆瓣
作者: Louise Edward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1
This is the first exploration of women’s campaigns to gain equal rights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The dynamic and successful struggle for suffrage rights waged by Chinese women activists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allenged fundamental and centuries-ol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power. By demanding a public political voice for women, the activists promoted new conceptions of 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 for the entire political structure, not simply for women. Their movement created the space in which gendered codes of virtue would be radically transformed for both men and women.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波隆那插画年鉴.第一辑 豆瓣
作者: 展组委会 / 绘者 波隆那插 中国青年出版社
《波隆那插画年鉴》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暨插画发展的文学类插画官方年鉴,每年随展会出版一集,作者均为造诣深厚的插画艺术家。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国际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水平,对从事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图书编辑的专业人士以及艺术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将分3辑出版,每辑4册。第一辑收集了1991年至1994年的优秀作品;第二辑为1995年至1998年的优秀作品;第三辑为1999年至2002年的优秀作品。有些作品的创作时间虽历经数年,但其艺术价值愈来愈受到业界的重视,已成为艺术院校师生插画教学的经典参考教材和图书馆必藏的艺术年鉴。

我们将与波隆那插画展组委会和年编辑者合作,继续推出相关经典图书,并拟将中国的插画家及其优秀作品介绍到世界。

终生追求真、善、美的插图画家,世界在他们的心里是那样的纯净、自由和充满幻想。一幅幅风格迥异、至真至美的图画,是画家对于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希望——孩子们的无比挚爱与心智流露。我们在细细品味时,仿佛置身于冥冥的童话故事里,心境是那样透明,仅感受到真诚和爱。
-----------------------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的出版,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何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著名设计艺术家

意大利的波隆那简直像一只硕大的魔瓶,每年奇思妙想的故事、梦幻猗彩的画面、美妙鲜活的人物一个个从这瓶中呼之欲出,迷倒全世界数亿儿童,也让成年人回溯青春,让老年人“返老还童”。
我喜爱画儿童题材的插图,因为可以用最纯真的心理面对我们的读者,而不受一切环境条件的制约。
每次翻阅《波隆那插画年鉴》都会带来一种兴奋和满足。世界各国优秀的儿童插图画家们用蘸满真挚情感的笔触,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画家抛弃了说教的方式,以平和的心态,用富有想象力的视觉语言来打动读者,传达一种声音:善良、勇敢、博爱、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的出版,定会受到知音们的青睐,其魅力来自书中作品不可思议的创想力,这正是当今中国插画艺术教育最为少的“魔杖”。
我愿更多的读者喜欢她,并对世界上那些潜心为儿童创造精神产品的画家、作家们充满敬意,因为他们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儿童像哈里·波特那样拥有的幻想;也让在这个每时刻发生着奇奇怪怪事件的地球上生活的大人们能保留一份童心的天真。
——吕敬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著名书籍艺术家 插图画家

画最美的图画给孩子,是儿童插图画家的天职。波隆那每年都汇集近千年画家的五千多幅儿童插图作品,这是多么盛大的一次聚会!那一幅幅充盈着童真与梦幻,一切技巧与色彩也都已化作对儿童浓浓的爱,并借“波隆那”撒播至全世界。衷心祝贺《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问世。
——吴冠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插画艺术家

儿童图书中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插图应该符合所有年龄段孩子的胃口。波隆那插画年鉴向您介绍了每一年儿童图书艺术和插图的潮流趋势。对我个人来说,这本年鉴能在中国出版发行真是件值得庆祝的幸事。这种感觉简直的太奇妙了!
毕竟,艺术交流不应该存在政治界限,而应该由全世界人民分享。如同体育和音乐,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全球共享的事,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应该欣赏到它。衷心希望能喜欢我们精选的这些风格各异的插画作品,并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鼓舞和启发。
我心存一个愿望;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插图画家能够加入到未来的波隆那艺术展览中。我深知这方土地孕育出的优秀艺术家和插图画家有着惊人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艺术展会和作品年鉴。在此,我积极鼓励中国的艺术家们提交自己的作品。(www.bookfair.bolognafiere.it)
波隆那年鉴是面向世界出版业开启的一扇窗户,许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都是以参加波隆那展览作为他们艺术事业的起点,有此之前,有些艺术家甚至连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波隆那年鉴的问世界使得全球各处的出版商、作者、书商和艺术爱好者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出色的艺术作品。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大师名作绘本 豆瓣
作者: [美] 杰克·伦敦 译者: 李昂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2
日子一天天过去,许多孩子都看过娃娃屋,她们在学校里热烈地讨论着,只有凯菲家的孩子孤独地走开......
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掘人心深处的情感变化。20世纪初,她以黑马之姿崛起于英国文坛,与乔伊斯同被视为英国短片小说的奠基者。她叙述了在残酷现实的社会阶级观念下,孩童们率真敏感的天性,她们的沉默、忍耐,与富家孩子间无奈的疏离。透过平易的笔调,流露出更多的鞭挞与正义感。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erotica 豆瓣
作者: 榎田尤利 リブレ出版 2012 - 8
大人気小説家・榎田尤利が「エロティック」をテーマに、3P、SM、●●●●など、いろんなHなシチュエーションを描く【エロ特化】初短編集!!
中村明日美子のカバーイラストをはじめ、今市子、えすとえむ、円陣闇丸、鬼嶋兵伍、腰乃、豪華美麗イラスト陣が華を添える☆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bl
青少年のための自殺学入門 豆瓣
作者: 寺山 修司 土曜美術社 1992 - 11
家庭は幸福で、経済的にも充足しており、天気も晴朗で、小鳥もさえずっている。何一つ不自由がないのに突然死ぬ気になる-という、事物の充足や価値の代替では避けられない不条理な死、というのが自◯である…。自◯をさまざまな面から見つめたエッセイ集。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現代日本文学「盗作疑惑」の研究 豆瓣
作者: 竹山 哲 PHP研究所 2002 - 4
他人の日記や聞き書きを「リライト」したものを「創作」といえるのか。現代なら盗作といわれても仕方のないものが「文学」ともてはやされたのはなぜか。以上の問題意識をもって、著者は、田山花袋『田舎教師』、森鴎外『羽鳥千尋』『阿部一族』『高瀬舟』『渋江抽斎』、徳冨蘆花『竹崎順子』、井伏鱒二『ジョン万次郎漂流記』『黒い雨』、太宰治『女生徒』『斜陽』などの作品を俎上に乗せ「創作性」を分析した。その結果、いずれの作品も(文学的評価はいざ知らず)著作権法に照らして問題ありと疑問を投げかける。とくに森?外は、しばしば他人の書いた文章に手を入れて自分の作品に仕上げる「常習犯」でもあった。では、彼ら文豪たちはどんな「手口」で他人の著作物を「添削」したり「リライト」したのか。本書にはその「手口」が克明に記されている。文藝評論家の谷沢永一氏も絶賛、「世に盗作のタネは尽きまじ」という、これまた刺激的な解題を寄稿している。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火鸟 豆瓣
作者: 伊藤整 译者: 王智新 1989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豆瓣
9.5 (16 个评分) 作者: 吕楠 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8
《被遗忘的人》1989-1990年
吕楠的三部曲之旅是从拍摄精神病院起步的,从1989年开始,吕楠前后走访了38家精神病院和上百个患者家庭。每拍摄一个精神病人,只要条件和情况允许,吕楠都会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了解病人的身世、家庭背景和病情,并作记录,采访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小时。通常接下来的拍摄会再花一至两个小时。
有一次,吕楠在北京安定医院拍摄,在一间病房外面,遭遇了一个强壮的病人,吕楠本能地用手护住头,就在这时,那个病人却向他伸出一只手,要和他握手。在这一瞬间,吕楠被病人的友好和善良深深触动,此后,在吕楠的心目中,再也没有精神病这一概念,在他眼中,精神病人和所有的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正常的感情。
吕楠在拍摄中发现,精神病人在“文革”中一度被当作是没有远大理想的人群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语录曾经被用来作为精神病人的治疗手段。他在四川一家精神病院的墙上看到一条标语:“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那个“魂”的云字旁被人抠掉了,变成了“没有灵鬼”。
陶世茂,22岁,是四川一个偏僻农村里惟一的大学生。寒假回家时首次发病,杀死母亲,打伤父亲。极度恐惧的家人便把他关进石头房子里。每天为他送饭的是最疼爱他的85岁的奶奶。
采访完患者的家属,吕楠提出要见一见患者,患者家属用杠子为他抬开压在石头房子顶部沉重的石块。吕楠下到石头屋子里,和病人聊了一会天。在此之前从来没人敢下去,但吕楠却发现病人非常正常。只是因为石头屋子里面太暗,环境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吕楠才回到屋外。
患者的父亲和奶奶满面愁容地坐在石头房子前。吕楠和石头房子里的患者商量:我希望别人知道你在这样的屋子里,你的手能不能伸出一点来。患者照办了,于是,吕楠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只从狭小洞孔里向外徒劳挥舞的手比出现完整的病人像更令人震撼。
在谈到精神病院拍摄时,吕楠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尊严”。广西一家精神病院的重病者病房,全身赤裸的女病人站立在铁栅栏做成的铁门背后,双手搭在铁栏杆上,病房外的近景坐着一个老年女病人。照片旁的说明文字写着:重病者病房里23岁的女病人住院超过一个月,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13号病房。
吕楠说:“她可以坐在那里,也可以站在那里,也可以趴在那个上面,她可以在房间里的任何地方,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我要让她的尊严显现出来,只要她是歪七扭八地靠在这个门上面,我就不会拍。”
吕楠对女病人说道:你能站过来一点吗?病人按照吕楠说的靠近门站着。近景的老年病人本来也在病房外坐着,但是偏离画面,吕楠看见了,希望把她也加进取景框:如果不加进来,可能会有两层歧义,一、会让人觉得这家医院所有的病人都是关在房间里的,其实病房里的病人只是比较重的一个;另外,画面上没有老年女病人出现,房间里的人就太强了。
吕楠叫老年女病人坐过来一点,更靠近画面中心:“很多人慢待摄影,他们有一个事先虚设的前提:世界是为摄影师准备的,你‘咔嚓’一下就行了,没那样的事。你必须要调整,但是这个调整不能违背真实,调整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够,但不能过。如果画面里没有关在房间里的女病人的话,就没有力量,老年女病人不过来,我也没法拍,我等她过来了,就开始拍,拍了五六卷,直到院方很客气地把我请出医院。”
吕楠对待所有的病人都一视同仁,即使是丧失行动和语言能力的病人。在一张照片旁边,吕楠写道:“天津的一家精神病院,她不会说话,是警察三年前在大街上捡的。她有破坏欲,医院不能为她提供衣服和被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躺在地上,确切地说是躺在自己的尿和屎的混合物上。这些脏物一星期才会有人来打扫一次。拍照半年后,她死于这家医院。”面对这样的病人,吕楠按下快门的瞬间也是她挺直身子坐在没有床垫的床上,而不会是歪歪斜斜躺倒的样子。
吕楠在很多照片旁边都有简短说明,写下了病人的姓名、家庭、住院前后的基本状况。以前,别人问吕楠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照片说明,吕楠也讲不明白,直到看到桑塔格在《旁观他人之痛苦》里对摄影家萨尔加多的作品提出了批评。桑塔格这样写道:“这些照片以孤苦无告的蚁民百姓为焦点,却又把他们打回孤苦无告的原形……他们的姓名在图片说明中一律从缺,拍摄人物照却不列出对象的姓名,等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与名流文化同流合污,同时助长了对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摄影口味的贪婪需索:只授予名流姓名,而将其他人贬降为他们的职业、种族及惨况的代表性样本。”吕楠发现现在可以很地好回答这个问题:我写下说明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把他们的苦难当作他们的职业。
也有例外,画册里有一张拍摄于北京一家精神病院的照片,小女孩怀抱一只玩具熊猫,目光与镜头对视。吕楠在照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道:女孩,11岁。由于缺少儿童病房,中国绝大多数儿童患者只能同成年人住在一起。这些成年人不仅不会照顾他们,有时还会打他们。
画册上原来有小女孩的名字,但是在画册制版的当天晚上,吕楠考虑再三,还是把女孩的名字划掉了。吕楠担心女孩以后痊愈了,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她以前的经历,有名字就会带来麻烦。
耗时两年完成的《被遗忘的人》虽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吕楠并没有强调病人的痛苦和惨状,而是以极其克制的拍摄手法,真实再现了精神病人的生存状态:“我拍完了精神病院以后,才理解病人的想法:医院外面才是精神病院呢。里面倒像教堂,像寺庙,像修道院,宁静至极,安静极了。”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死屋手记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耿济之 / 陈逸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
这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
2021年4月27日 想读
恋情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the Affair
8.4 (134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柯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4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2021年4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