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ula - 标记
正午之魔 豆瓣
The Noonday Demon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译者: 屠彬 / 张哲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0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我让男男女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现在苛责制药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我的经验是,这行人既是资本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热衷于利润,但也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益于世界。如果没有制药公司资助相关研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SSRI,这类抗抑郁药挽救了无数生命。我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了我所了解的制药业,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虽然我为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提供了解说和阐释,但本书并不试图取代适当的治疗。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Social Origins of Distress and Disease 豆瓣
作者: Arthur Kleinm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 9
After his research experiences in China, Kleinman concluded thatneurasthenia was best understood clinically when it was regarded as a“biculturally patterned illness experience (a special form ofsomatization), related to depression or other diseases or to culturallysanctioned idioms of distress and psychosocialcoping
2021年5月18日 想读
中村佑介的插画世界Ⅰ:蓝 豆瓣
Blue
9.3 (24 个评分) 作者: [日]中村佑介 译者: 汪婷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11
大热动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四叠半神话大系》角色原案、森见登美彦的御用画师中村佑介,十年创作精选!
出道后第一本纪念画集,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复古纤细的和风插画,水手服少女与玫瑰色青春交织的物语
🌸 编辑推荐
校服的深蓝色、 晴空的湛蓝色,或者深海的蓝色,流淌在这本书深处的色彩。
倘若你已看到他的画册,那彻底沦陷就是唯一结局。
⭐ 大神级导演汤浅政明动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四叠半神话大系》人物原案,奇幻作家森见登美彦的御用画师,日本国民级画师中村佑介十年创作精选!
「森见登美彦 × 中村佑介 × 汤浅政明」的天才组合之作,斩获多项国际电影节大奖。从文字到画纸再到电影,中村佑介的笔尖凝合了森见登美彦小说的灵魂,汤浅政明将其摇滚成一首京都的风物诗,在广大爱好者间掀起一股“春宵苦短”热潮!
此外,中村佑介不仅为东川笃哉《推理要在晚餐后》、赤川次郎《水手服与机关枪》,以及太宰治、江户川乱步、石田衣良等知名作家的小说绘制封面插图,为超人气乐队“亚细亚功夫世代”制作多张专辑封面,甚至还登上日本中学音乐教材封面,与阪急电车合作设计限定列车「爽风」,可谓日本国民级人气画师。
⭐ 出道十年作品大集结,中文世界首度引进!小说封面、音乐海报、珍贵手绘稿一次饱览!
《中村佑介的插画世界Ⅰ:蓝》是中村佑介投身创作十年后出版的第一本纪念画集,此次引进也是其画集在中文世界首次问世。作者精选了大学时代以来截至2009年的各类插画,书中收录了包括早期手绘稿、音乐专辑封面、畅销书封面、明信片及海报在内的多个品类作品,按图片编号排序,以流淌在记忆深处的蓝为主线,全方位展示了中村佑介的创作功力。
⭐ 复古又纤细的和风插画,引领文艺世代的浪漫绮想,水手服少女与玫瑰色青春交织的物语
中村佑介画风,既有大正昭和的旧时代版画韵味,又有新艺术风格般的轻盈想象力,构图大胆灵动,配色深具和风特色。“我喜欢的女性已经画在画里了。”中村佑介擅长描绘水手服少女与制服少年间,若有若无的青春悸动。浪漫幻想与真实场景交叠,呈现出玻璃箱庭般的异想世界。
⭐ 全方位复刻日版开本,高品质用纸完美呈现中村笔下的梦幻世界
精致而经典的方形开本,专为中村佑介的作品量身定制,最大程度地展现了画作本身独特的艺术情调。创新式的构图、精妙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穿透悠远、包容万物般的艺术特质,在这方寸之间尽显风华。内文用纸精选209g厚实不透色、显色效果一流的高规格特种纸,使张张画作都具有独立装框作品的手感和质感。
🌸 内容简介
逝去的时光里校服的深蓝色、万里无云的晴空的天蓝色、深海里幽暗的墨蓝色以及那垂落的泪珠的淡蓝色……流淌在整本画集里的各种各样的蓝色交织出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幻世界。
本书是中村佑介创作十年后出版的第一本画集,收录了作者从大学时代到 2009 年为止创作的几乎所有的作品。在这近二百幅作品中,感受复古与新潮结合的画风,清爽百变的少女形象,在天马行空的瑰丽纸页中纵情想象。
🌸 名人推荐
他真的非常聪明,完全是一个妖怪!设计原案之类的话,他的思考时间确实很长,但一旦开始工作,就能非常迅速的完成任务。他的作品色彩与线条都非常具有特点,给我的感觉类似于版画,也就是印刷品,我个人感觉和我的作品风格非常符合。此外,他作品的构图设计都非常前卫,特别是对当代少女的观察别具一格,我的创作也有很多他的痕迹。
—— 汤浅政明,《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动画导演
我可没有中村君画得这么可爱,不过抱着熊猫的样子真的好像我。要是我也能有这么可爱就好了。头发的盘法和熊猫都画得精准无比,真叫人吃惊。而且也不失女性的柔美,棒极了!
——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作者、节目主持人
天才佑介的绝美插画都收录在一册中,真是令人激动。这肯定是一本一辈子都看不腻的画册,上学时他送给我一幅画,我看了十年也不觉得腻。所以肯定错不了。
—— 石黑正数,《女仆咖啡厅》漫画作者
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缘分,2002 年,我对中村君的插画一见钟情。那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给我们的唱片画封套的人非中村佑介莫属!
—— 后藤正文,“亚细亚功夫世代”乐队主唱
看到中村佑介的画,会有恋爱的感觉。画中处处流淌着美妙的悸动感和揪心的故事,令女孩(有时也有男孩)们纷纷倾倒。实在是感伤又浪漫。倘若你已经看到他的画册,那彻底沦陷就是唯一结局。
—— 桥本小百合,音乐人
晴朗的日子里仰望蓝天,澄明中又带着点儿忧伤。中村君的画就给人这种感觉。
—— 近藤洋子,漫画家
我喜欢中村君的画,他的画仿佛将狭小拥挤的大阪街道上的诸般混沌统统收入玻璃箱中。这样的箱庭世界,现在也引发少年少女们的共鸣,令他们想要进入其中。这份渴求就是通行证,我们得以瞬间成为中村佑介世界的居民。
—— 小田岛等,插画家、设计师
2021年5月16日 想读
美与暴烈 豆瓣
The Life and Death of Yukio Mishima
9.1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译者: 于是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3
◎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
◎ 英国知名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援引丰富的一手史料,揭开日本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
◎ 三岛由纪夫权威传记
……………………
【编辑推荐】
1.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在国际文坛拥有高度声誉,极具影响力,拥有众 多中文读者。
2.本书作者是三岛生前私交最好的外国记者,对三岛作品的解读视角独特,掌握了大量翔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对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难得的传记资料。
3.知名作家、翻译家于是精心翻译,译文全新修订。
【内容简介】
三岛由纪夫,三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二战”后声誉最高的作家之一,从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青年时凭《假面的告白》一举成名,在完成四卷长篇《丰饶之海》的盛年之际,却为表达其激进的政治诉求而“切腹辞世”,留给世人一个难解的谜团……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最早、最具权威性的一部传记,也是试图解开作家死亡之谜的一份答卷,由其生前好友、英国资深记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所撰。在本书中,作者援引丰富文学史料,回顾作家短暂而辉煌的创作历程,同时与太宰治、川端康成等同时代名家进行横向对比,生动描摹了一个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间不懈思考,追寻“死亡、黑夜和鲜血”所构成美学境界的作家的一生。
【媒体评论】
像三岛由纪夫这样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大概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
——川端康成
这本书写得很有人情味,富有洞见力,或许和西方读者想要读到的主题很贴近……即对这位作家的文学史的梳理与考察。
——《时代周刊》
2021年5月16日 想读
野獣なネコ 流されるクマ 豆瓣
作者: 丸木文華 / 鬼嶋兵伍 白泉社 2012 - 7
柔道部の仲間と母校の文化祭に参加した大学生の健児は、そこでメイド服の女子に人生初のナンパを敢行! けれどその子は実は男だった。しっぽを巻いて逃げるが、バイト先の予備校で再会して!?
2021年5月15日 想读
bl
复活 豆瓣
8.4 (59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汝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 3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2021年5月13日 想读
社会科学的兴起 豆瓣
The emergence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642-1792
作者: [美]理查德·奥尔森 译者: 王凯宁 科学出版社 2018 - 1
《社会科学的兴起:1642—1792》主要对17-18世纪西方社会科学兴起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重点关注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科及哲学历史学的发展进程。本书考察了社会科学的多重渊源,探索了先在的社会、政治和科学条件,以及利益和信仰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塑造社会科学的多种传统的;分析了社会科学出现后所形成的这些传统,如何实现了对孵化它们的知识和社会语境的重建。
本书认为,早期关于社会的研究传统像有生命一样自主地发展,虽然它们几乎都开始于一些具有很强规划性的议题,但这些传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岛屿却往往与其创始者的构想相反。可以说,社会科学既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孕育它的文化;又像一盏明灯,引领了文化前行。
2021年5月12日 想读
社会学家的窍门 豆瓣
Tricks of the Trade: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You're Doing It
作者: [美] 贝克尔·霍华德 (Howard S. Becker) 译者: 陈振铎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 9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当代代表,艺术社会学等前沿领域标杆人物——霍华德·S.贝克尔五十年研究心法集中讲述,简体中文版首次上市。
本书是一本学术工具书。作者援引超过数十年研究与教学的经验,倾囊相授他一生所知做研究的窍门。本书侧重于帮助研究者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开始就通盘进行思考,完善研究计划。作者的建言,帮助研究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同时诱导出新的研究想法。
作者简介
2021年5月12日 想读
领悟方法 豆瓣
Thinking Through Methods: A Social Science Primer
9.3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李维·马丁 译者: 高勇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做社会学研究,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明了自身所做之事,不明了工作的努力方向,你就会像瓷器店里的公牛一样,必然把事情搞砸。这是约翰·李维·马丁在这本如何进行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书中告诫我们的,它风趣、睿智而必需。本书关注的是研究者需要进行的各种实际决策:到哪儿去找寻你所需要的资料?你所找到的资料与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整体之间有何种关联?
这是一本社会科学的用户指南,既适用于本科生,也适用于研究生。作者不是仅仅提供一些机械的规则与应用,而是与读者一起对于方法问题进行通透的思考。他承认研究者也是人,因此也会像研究对象一样受制于同样的认知局限与扭曲,进而提出克服和弥补上述局限的办法。马丁论证了自律的重要性,说明学术伦理上出问题必将导致研究本身出问题,反之亦然。本书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作品;在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反复从中受到启迪。
2021年5月12日 想读
画家生涯 豆瓣
Painter's practice :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
7.8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杨贤宗 / 马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
本书为“高居翰作品系列”第五种,也是中译本的首次面世,主题讨论中国古代画家,尤其是元、明、清晚期画家的工作与生活。高居翰在这本书中,试图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他们如何将作品作为社交的礼物与应酬,如何通过卖画来养家糊口,如何苦于画债繁多而草草了事或雇佣助手,而对赞助人、收藏家和顾主来说,他们如何从画家手中取得作品,他们的希冀和要求对画家创作能起多少权重,他们如何判断获得是一张应酬之作还是一幅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之,在出自文人之手的主流撰述之外,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考虑到一幅作品创作的原初情境,从而重新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读来令人读来耳目一新,是同类书市场中难得而重要的学术普及读物。
2021年5月10日 想读
道像庄严 豆瓣
作者: 王宜峨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6 - 5
“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前面三册《卧游仙云》《玉宇琼楼》《陶铸永恒》,分别介绍了文人画与神仙世界、道教建筑艺术、道教神仙造像等艺术特点和其成就。《道像庄严: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神仙世界》着重介绍道教壁画、水陆画和木版画诸方面的特点和艺术成就。道教创立后充分发挥了壁画宣教弘教的作用,画史上许多著名画家都从事过相关的创作和绘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就辉煌的艺术珍品。道教的水陆画是法事活动中的重要法物,它是供奉于法坛上可以移动的神像,起着替代寺观殿堂内造像的作用。版画是与雕版印刷同时出现的一种绘画艺术。宋元以后关于道教的版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生动,包括扉画、插图、民间神祃等等,深受人民群众的喜好。画册在时间跨度上,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时期。通过本图册,广大读者可以对道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影响之“广”和“深”,有一个更深切的体会。
该画册与系列中另外三个分册完整地表现了道教与道教艺术的密切关系,同时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画册图像资料丰富、全面,作者对图像内容的描述详尽、且脉络清晰,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
2021年5月10日 想读
きみにあげる。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槇えびし 大洋図書 2010 - 1
ある嵐の日、恋人の裏切りで借金を背負った諒一があてもなくさまよっていると、一軒の茶屋に辿り着いた。独特の雰囲気を持つその茶屋で、店主の若い男・蓮にお茶を差し出され、お茶の温かさと蓮の言葉に忘れかけていた感情が溢れ出す。タダ飯代わりに雑用を手伝いながらの居候生活を送ることになった諒一は、蓮に惹かれる一方で、蓮の抱える過去と境遇を知り、力になりたいと思うが……?
2021年5月10日 想读
爱伦·坡集 豆瓣
9.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倪乐 / 曹明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 - 3
2021年5月8日 想读
绿色的夜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5
★怪奇梦域,艺术诸神共演共舞;冷酷世境,爱与美遭暴烈亵渎。
★收录三岛13—32岁创作短篇小说17篇 中文版首次面世
★著名译者陈德文亲自选译 追溯其极致文风形成轨迹
——————————
本书是三岛由纪夫13—32岁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合集,包括《绿色的夜》《桧扇》《恋爱与别离》《玫瑰》《艺术狐》《脚上的星座》等十七篇,由陈德文选译,应当均为简体中文首译。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特色鲜明,铺排的细节描写糅合着持续的浪漫、疯狂病态的激情,又嵌入有日式的细腻内敛。本书收录的文章皆带有这种风格,但也明显有他在找到稳定方向前的尝试痕迹。从少年时代的青涩,到青年的成熟,此脉络的记录是本书特色,对于喜爱、研究三岛的专业读者来说尤为重要。
2021年5月8日 想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豆瓣
8.4 (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汤永宽 / 陈良廷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海明威是一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最受我国广大学者推崇和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位。他的《老人与海》为广大教师推荐给学生,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但是海明威最早成名是靠他的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他以陈述句为主,以精确的描写和简短的对白给读者以直接生动的印象。可以说,自此以后,世界许多现当代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
本书精选他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如《乞力马扎罗的雪》,《大双心河》,《杀手》等,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豹。译文全部经过认真校订,力求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原作。
2021年5月8日 想读
全息玫瑰碎片 豆瓣
Burning Chrome
8.4 (7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译者: 李懿 / 梁涵等 新星出版社 2014 - 3
本书收录了威廉·吉布森创作生涯中的最佳短篇作品,包括其科幻处女作《全息玫瑰碎片》,挑战旧式科幻的战斗檄文《根斯巴克连续体》;更有三篇赛伯朋克的先驱之作《约翰尼的记忆》《新玫瑰旅馆》《整垮铬萝米》,吉布森最富盛名的长篇作品《神经浪游者》即滥觞于此。 这十篇异彩纷呈的杰作记录了赛伯朋克宗师的成长历程,是科幻拥趸不可或缺的史料级文本,极具收藏价值。
科幻迷必读的史料级文本
采撷赛伯朋克宗师的十个灵魂碎片
剖析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奇想之旅
威廉·吉布森总能刺中社会的敏感神经。他帮助科幻文类从刻板的昏睡中苏醒,来到现代思潮的明媚阳光下。——布鲁斯·斯特林
赛伯朋克宗师威廉·吉布森唯一的短篇作品集,从其科幻创作的处女作到《神经浪游者》的萌芽之作均收录其中。除了当下最“酷”的赛伯朋克故事,还包括了太空探险、都市奇幻等吉布森鲜有涉猎的题材。
布鲁斯·斯特林和威廉·吉布森本人作序,解读每一个短篇背后的故事,剖析大师的创作成长之路和20世纪下半叶科幻文坛的变幻风云。堪称“史料级”文本,是科幻迷和科幻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2021年5月8日 想读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豆瓣
作者: [英国] 彼得·阿克罗伊德 译者: 方柏林 译林出版社 2004 - 4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之一。他写出了维多利亚时期最好的英国舞台剧,如《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等。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则是一部探讨美与心灵之间关系的重要作品。他创作的童话虽然数量不多,却使他跻身于世界最优秀童话家之列。他的诗充满了隐喻,形象丰富,音律优美,堪称最美的英语作品之一。王尔德的作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为之叹服,为之沉醉。
王尔德的私生活同样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他以放荡不羁、奇装异服闻名,而他的性取向更为人所津津乐道。他蔑视伦理道德、艺术至上的主张不可避免地激怒了正统的上流社会,终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与同性密友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对簿公堂,尽管他为自己所做的辩护感动了许多人,但他还是没能逃脱被审判的命运,锒铛入狱。两年监狱生活之后,他避人耳目,悄悄来到巴黎,在贫病交加中度过自己最后的岁月,辞世时年仅46岁。《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正是用王尔德一生最后三个月的日记的方式,再现了他人生最后的不为人知的阶段。
本书拟为王尔德自1900年8月9日到1900年11月30日之间的日记,以王尔德自己的口吻,描绘了王尔德最后的生活,回顾他的跌宕起伏、毁誉参半的一生。在这三个月的“伪日记”中,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以罕见的精巧方式,串起了王尔德的一生——少年时代、全盛时期、巨大成就和道德的深渊,仿佛他成为奥斯卡·王尔德,与之一起挥洒天才,享受荣耀,涉足险恶和遭世人唾弃,然后在贫病中冷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又时而跳出那个时代,站在后人的角度评价这个才子。
无疑,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每一个喜欢王尔德的人,恐怕都想知道他在最后的岁月里到底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都希望能够亲身体验他唯美的危险的生活,用某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机智、对他的才华的敬仰。然而这个题材不仅需要传记作家的严谨,还需要有王尔德式的渊博和机智。仿作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就只能成为空洞的回音。
英国《暂停》杂志评论道:“王尔德若是在天有灵,肯定希望这本书是他自己写的。”有些赞美过度,但是在追随王尔德的道路上,彼得·阿克罗伊德确实比其他人走得更远,也许也更加成功。
“这些英国人要是没话可说,就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要是没什么可想,就会装出若有所思的神态。”(对英国“正人君子”的嘲讽)
“他有‘直抒胸臆’的习惯,却浑然不知根本无胸臆可抒。”(对昆斯伯里侯爵的评价)
“圣方济各那样的艺术作风对我毫无吸引力:他们的童贞是太监的童贞,他们的孤独是完全被人看穿的孤独。”(对所谓正统文学的嘲弄)
在书中,这种王尔德式的妙语随处可见,令人惊讶。但作者并不是停留在模仿层面,而是将自己的评价融入其中,如他借王尔德之口总评王尔德的艺术成就:
“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我对此毫不怀疑,正如我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在欧洲和美国,我都享有很高的艺术声誉。在英国,我的作品总是巨大的商业成功——我对此并不感到羞耻。……我掌握了各种文学体裁。我把喜剧带回英国舞台,我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开创了象征戏剧,我为现代读者创造了散文诗。我把批评从实践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我还写出了惟一一部现代意义的英语小说。还有,尽管我把自己的戏剧作为一种本质上属于私人化表达的形式,但我的理想是把戏剧变成生活和艺术交汇的地方,我一直锲而不舍地追寻着这一理想。”
在国内以前出版的关于王尔德的书中,王尔德的私生活遭到了某种刻意的回避,他的审判被说成虚伪的上流社会对天才的嫉妒和攻击。而彼得·阿克罗伊德还他以真实面目,把一个走钢丝的王尔德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王尔德更加真实、丰满,也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要想了解一个天才,最好的办法恐怕是跟他到世上走一遭。但愿这本书能带给我们愉快的阅读,感受到一个天才的激情洋溢的人生。
2021年5月8日 想读 需要先读王尔德再读这本
东方故事集 豆瓣 Goodreads
Nouvelles Orientales
8.3 (36 个评分) 作者: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段映虹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2
凌空捕捉的传说、寓言、道德故事,这本《东方故事集》在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犹如一座宏伟宫殿中的一间精巧的小礼拜堂。现实在其中变幻,梦想与神话每一次说着新的语言。故事里的欲望和激情往往出人意表,狂暴而炽热地燃烧,或许因为在这些短小叙事令人赞叹的结构中,这些情感找到了必要的完美反差,瞬间闪耀。
——马蒂厄·加莱(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东方故事集》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借用东方之壳叙事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印度、日本和东欧(欧洲人古典概念中“东方世界”)的神话、历史和传说,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意义。
尤瑟纳尔的笔下有一种特殊的仁慈,蕴含着令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求希望的力量。她的语言轻逸,节奏不徐不疾,文本富有想象与诗意。
全书插图均由法国著名插画师乔治·勒穆瓦纳根据文本创作,梦幻而空灵,极具东方韵味与艺术价值。
2021年5月7日 想读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豆瓣 Goodreads
Women at Work: Interviews from The Paris Review
8.6 (7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译者: 肖海生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2
《女性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二〇一七年起推出的特辑,迄今为止已出版两辑。此次推出的《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篇目上有所调整,收录了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伊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特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肖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狄迪恩、格蕾丝•佩雷、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安•比蒂、洛丽•摩尔。
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作“对话中的散文”,既是极具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折射性格的细节:她何时确立写作的志向?她的文学启蒙是什么?在写作不同的写作阶段,她遇到的具体阻碍是什么?她如何面对外部否定和自我怀疑?她的同道人或格格不入的对手又是谁?她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如何?……
2021年5月7日 想读
月に笑う〈上〉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木原音瀬 リブレ出版 2009
路彦は、深夜の教室である事件を目撃してしまう。それ以来、事件のことを探りにチンピラの信二が学校周辺をうろつき始めた。ひ弱な優等生と小さな組のヤクザ──年齢も環境も大きく違う二人なのに、知り合ってみるとなぜか奇妙な友情関係が芽生え、路彦の未成熟な心と体に、信二の存在は唯一の安らぎとなっていくのだが…。二人の出会いから九年の歳月を描く超長編。大量書き下ろしを加え上下巻同時発売!
2021年5月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