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千年菩提路 (2010) 豆瓣
8.0 (9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蔡小敏 演员: 孙悦斌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千年菩提路》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年菩提路》
出 品 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
发行版 42集 每集30分钟
播出版 未定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
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 》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分集梗概: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 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 
 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 ,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现在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现在,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
团圆 (201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团圆
7.3 (79 个评分) 导演: 王全安 演员: 卢燕 / 凌峰
其它标题: Apart Together / 再会の食卓
台湾老兵刘燕生(凌峰 饰)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乔玉娥(卢燕 饰)和从没见过面的儿子。乔玉娥当年和刘燕生失散三年后,和陆善民(徐才根 饰)组成家庭并生有两个女儿。刘燕生了解到乔玉娥和丈夫情感不好,就希望能带乔玉娥和他一起到台湾生活,并承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来补偿乔玉娥的丈夫和这个家庭的子女。但立刻引发这个家庭的剧烈震荡,激烈的争吵使几十年的亲人团聚变成了彼此的再次伤害,直到陆善民脑溢血生命垂危……
乔玉娥无法抗拒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只好在几十年前相同的上海码头,再次送走自己深爱的刘燕生……
2004年中国奇幻小说选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科幻世界杂志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5 - 1
《2004年中国奇幻小说选》主要收录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作品集,其中包括:虎牙、星坠、流火、第七个故事、两个故事、九州纪行、布丁等作品。
2010年2月21日 已读
五星是给《捕风》那个故事的,太喜欢了。
中国 奇幻 小说
中国古代门窗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9
《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中国传统武术史 豆瓣
作者: 于志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于志钧先生是有六十多年武龄的现代知识分子,娴中华武术技击,通《易》理。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还传统武术以本来面目,以区别于所谓的“现代武术”,力图唤醒人们保护中国传统武术的意识。全书采用大量的史料,大胆利用民间传说、野史、逸事中关于传统武术的记述,如三皇五帝、达摩、张三丰等,结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兵家的兵形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吐纳导引术和《易经》“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追溯了中国传统剑术、枪术、拳术、刀术和棍术的发展变迁史;并对武术史上的一些存疑问题,如少林和武当两大宗派的源流、太极拳的创始窨是谁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考证。全书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如三十三剑侠图、十八罗汉手、三十二势长拳、桓侯八枪等,充分发展了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国传统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古代武术 豆瓣
作者: 任海 商务印书馆 1996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类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 豆瓣
作者: 傅抱石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此书由傅抱石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同名书改编,附上傅先生的《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一文,并补充大量传统优秀的中国山水、人物画,整合为一。书中除了保留原书的画稿外,还补充了傅抱石先生的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作为对山水、人物画技法的诠释,相信此书的出版在市场上同类中国画技法书中会脱颖而出,不仅适合初级习画者,更对在中国画艺术上力求提高的读者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前朝夢憶 豆瓣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溫洽溢 台灣時報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1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 * *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制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了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張岱家族族譜
張岱時代的中國地圖
繁體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人生之樂樂無窮
第二章 科舉功名一場空
第三章 書香門第說從頭
第四章 浪跡天涯絕塵寰
第五章 亂世熱血獨愴然
第六章 王朝傾頹亂象生
第七章 散盡家產留忠心
第八章 繁華靡麗皆成空
第九章 寄諸石匱傳後世
參考書目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日)西原大辅 译者: 赵怡 中华书局 2005 - 8
日本小说家谷崎润一郎于1918年和1926年两次踏上中国大陆,并创作了十几篇带有强烈“支那情趣”的游记、小说和随笔作品。但1926年后,他却完全停止了这一类型的创作。到底少年时代浸淫在“中华料理”中的体验给谷崎润一郎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到底1926年的上海之行使他对中国的印象发生了怎样戏剧性的转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西原大辅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作者借用了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概念,分析了大正时代的日本作家追求异国情调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由于充分地运用中日两方面的资料,该书显得非常扎实。虽然作者的思想不很深刻,但他展示了一幅相当可信的日本文人倾慕中国文化的图景。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豆瓣
7.9 (16 个评分) 作者: 萧甘 编文 / 顾炳鑫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 6
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圣人”的孔丘,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个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他反对变革和进步,坚持复古和倒退,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妄图复辟日益崩溃的奴隶制,把历史车轮拉向后退。孔丘是没落奴隶制阶级的政治代表,是这个阶级的死硬派。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所鼓吹的一整套政治主张,即所谓“孔学”、“孔孟之道”,是历代反动派镇压人民、进行反革命复辟的精神武器。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批林必须批孔,批孔是批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斗争中,让我们剥开林彪反革命复辟的祖师爷孔老二的画皮,看看他究竟是什么货色!
天地合 豆瓣
7.2 (25 个评分) 萨顶顶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环球音乐
《萨顶顶:天地合》萨顶顶第二张个人创作专辑《天地合》,英文名为Harmony,取“天地合则万物生”之意,由曾为麦当娜、U2等人制作专辑的世界级大师Marius De Vries倾力打造,并运用众多萨顶顶于云南采风得来的珍贵音乐采样。用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乐器所创造出的律动,让每个听到它的人都无比兴奋和感动……
“《天地合》表达了我2009年春天以来的想法和生活。在录制我的首张专辑时,我意识到,困扰人们的事情太多了,我希望我的歌声能让他们的内心获得宁静。 现在我意识到,实际上只有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人们才能获得这种内心的宁静。 如果人们从《万物生》中获得了宁静,我希望他们从《天地合》中找到喜悦和幸福。”——萨顶顶
传奇女伶萨顶顶全新创作,一个从未听过的神秘云南。环球音乐2010开年巨献,传奇女伶萨顶顶《天地合Harmony》萨顶顶2010全新创作,2010.02 RELEASE!认购版特别加赠:萨顶顶云南采风珍贵纪实精彩图文册,云南神秘文化遗产全景风情画,绝对珍藏好礼(赠品随专辑包装,于专辑发行后一起领取)!
再弹一弦江湖曲 豆瓣
作者: 小飞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0 - 1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作者曾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看电影》杂志任职多年,专司武侠电影、动作电影的一线报道,并开设有相关专栏“守望江湖”,均堪称国内有关文字中不可多得的一流作品。本书既可以当作中国武侠电影史的完整资料收藏,也可以当作纯粹的文艺批评来阅读。(出版社的介绍)
汉字书法之美 豆瓣
7.2 (2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敦煌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敦煌
8.2 (65 个评分) 导演: 佐藤纯弥 演员: 西田敏行 / 佐藤浩市
其它标题: 丝绸之路 / The Silk Road
北宋年间,举人赵行德(佐藤浩市 饰)面对西夏的考题哑口无言,抱憾殿试。此后心灰意冷的行德决定远走塞外,前往令人充满遐想的西夏游历。旅行途中,行德所在商队遭到汉人组成的佣兵部队的袭击,他被迫编入部队,并渐渐得到队长朱王礼的赏识和器重。在与回鹘人的作战中,他救下并藏匿了回鹘 公主斯鲁比娅(中川安奈 饰)。二人由恨转爱,并相约逃跑前往西夏,无奈阴差阳错,行德只得留下爱人独自前行。谁知他一去两年,期间斯鲁比娅竟被西夏王子李元昊(渡濑恒彦 饰)霸占。饱受命运的左右与玩弄,行德注定在历史尘沙中留下一段千古传奇……
本片日本历史小说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编,并荣获1988年第12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西田敏行)。
神话 (2010) TMDB 豆瓣
所属 电视剧集: 神话
6.6 (151 个评分) 导演: 蒋家骏 演员: 胡歌 / 白冰
改编自电影版的《神话》。80后男孩易小川(胡歌 饰)来到父亲工作的考古现场,意外地卷入了一场夺宝斗争,与好友高要(张世 饰)一起穿越到了2200多年前的秦朝。小川先后遇到了项羽(谭凯 饰)与刘邦(李易祥 饰),遂与二人结为兄弟,并阴差阳错的被大将军蒙恬(丁子峻 饰) 认成了弟弟蒙毅,小川由于现代人的鬼马搞笑被众多女子爱慕着,其中就有吕雉(陈紫函 饰)与吕素(金莎 饰)两姐妹,但是小川心中只有意外相识的图安公主玉漱(白冰 饰)。而高要则成为了大奸臣赵高,认了跟妹妹高岚(张萌 饰)长相一样的宫女小月当义妹。小川的第27任女友高岚在和小川哥哥易大川(任泉 饰)一起寻找他们下落时日久生情。眼看秦国将亡,小川与玉漱公主能否长相厮守?高要又将何去何从?
2010年1月22日 看过
什么玩意儿,果然是烂到不可思议无下限之神话……不偏颇的感叹一下,《寻秦记》真是太可爱了,TVBL真是太可爱了,不对比不知道。
中国 喜剧 武侠 电视剧
快雪时晴闲看书 豆瓣
作者: 杨小洲 中华书局 2009 - 10
作者妙笔点评近五六年间所出钟意之书,时见快意笔墨,可算一详细的私人阅读小史,亦足供同好参考。另以钟叔河、陈子善、止庵三位编者为例,细细评说三十年间周作人著译编辑出版故事,意义自不可小觑。最后为数篇民国旧书随笔,趣味洋溢,颇值赏读。
收在此册里的文字,多为关于书的闲话,曰“闲看书”是也。原本自己写作谈书的文章皆为约稿,数小时之内写完交卷,数天之后便见载报端,往往写过便忘,再读则如阅别人所作,自己早不记得。今检阅旧作,有“随伊迷路为看花”之慨。不过谈书的文字好在随兴而发,书里书外信手写来,最能看出个人感受,虽见识高低因人而异,但由此所得的趣味留在文字上总是好事,或者藉这些文字而体味所谈书籍的别样景致也未可知。
关于书,可谈的话题很多,读书人或爱书人都是此间同道,一是对书多有依赖,一是对书多怀情感。此前曾说藏书如藏美,金钱和精力都花费在她身上;书房似闺房,时间和情趣都消磨在这里。对于书,我们尚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受,或统如一句话:乐在其中。
己丑正月初三,守于长沙病母身边
版本杂谈 豆瓣
作者: 薛冰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1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足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版本杂谈》定名《版本杂谈》,准确地说,应该是《近现代版本杂谈》。
目录

手稿本与修改稿本
誊清稿本与编辑稿本
传抄本
影抄本
批校本
题跋本
修订本
日记和书信
家谱
文书
档案
雕版本
写刻本
重刻本
影刻本
增刻本
木活字本
拓本
红印本和蓝印本
套印本
后印本
线装铅印本
石印本
珂罗版印本
影印本
名家手迹影印本
影印插图本
早期横排本
单彩印本
油印本
土纸本
摄影、晒蓝与复印
计算机激光照排
线装本
西式装订本
毛边本
精装本
软精装本
烫金与压空
同书的不同装订
开本
异型开本
版权
版权凭证
保密本与编号本
内部发行
非卖品
自印本与准印本
征求意见本
征订样本
丛书零种与抽印本
印数
封面装帧
社标
扉页与环衬
正文版式与装饰
插图装帧
插图艺术
著者签赠本
书首赠言
转赠、代赠及其他
名家旧藏本
私藏趣印
馆藏印记
藏书票
通往比傻帝国 豆瓣
作者: 冉云飞 花城出版社 2007
本书是一部酣畅淋漓的文化随笔.书中所收文章内容指涉书刊检查制,告密史,饥饿史,阴谋谎言,...
笔底波澜 豆瓣
作者: 傅国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本书系傅国涌先生新著,讨论了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百年的中国言论史,每年一篇,论述当年的典型事件,篇末以“记事”方式列出该年的大事记,从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帝、反封建、反独裁斗争中,用言论的武器与晚清政府、国民党反对派做斗争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