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豆瓣
作者: 马叙伦 上海书店 1985
马叙伦著,科学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书汇集各家说解,除《说文诂林》所收诸书之外,还增加了近人有关论著和甲骨文全文。该书以徐铉校定本为据,与徐本不同者则旁加说明,原书初名《六书分纂》,在每字说解之后注明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第30卷为《六书表》,将《说文》9000余字依六书分类与正文相对照。
刀见笑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刀见笑
6.1 (98 个评分) 导演: 乌尔善 演员: 安藤政信 / 张雨绮
其它标题: The Butcher, the Chef, and the Swordsman / Legend Of The Kitchen Knife
一把玄铁刀,辗转三世,成就三段故事。在豪侠手中,它能成就英雄霸业;在大厨手中,它能烹饪世间美味;在有情人手中,它能成就爱情。
当年,为了得到旷世玄铁,炼就绝世宝刀,孤独成杀兄弟,盗父墓,寻找 隐居多年的铁匠唐胖子,然而最终却被唐胖子欺骗,不得善终。唐胖子把玄铁炼成菜刀,传于少年八大铲,多年之后,八大铲成为俏江南的第一大厨,名扬江湖。哑巴(安腾政信 饰)为了得到宝刀,手刃仇人替父报仇,于是借计接近八大铲,在尽得真传之后对其痛下杀手。然而牺牲无辜之后,哑巴并没有亲手杀死仇人,但仇人却意外死在哑巴眼前,顷刻顿悟的哑巴从此隐居谷底。屠夫少三两恋上万花楼花魁寐娘(张雨绮 饰),然而纵使他使尽混身解数,不仅见不到寐娘,而且受尽一刀仙的羞辱。心灰意冷的他在滂沱雨夜跳入深谷,大难不死并且知遇哑巴盗得玄铁宝刀。当他再一次回到万花楼之后,杀死一刀仙并且与寐娘成亲,然而在成亲之日,他才发现对寐娘的相思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本片为“亚洲新星引力电影计划”首推力作,改编自安昌河的小说《菜刀传奇》,被誉为国内首部先锋武侠喜剧。
我们的防火墙 豆瓣 Goodreads
6.0 (5 个评分) 作者: 李永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本书对以中国为首的互联网审查制度,以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岭南震撼 豆瓣
作者: 岳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 1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读来让人惊心动魄,爱不释手。
万世法门 豆瓣
作者: 岳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 1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主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主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奇门遁甲 豆瓣
6.2 (9 个评分) 作者: 周德东 新星出版社 2007
《奇门遁甲》是不同于作者之前任何一本作品风格的新作。该书从“中国方术之王”奇门遁甲中寻找灵感,讲述了一个30多岁中年男人利用八卦九宫穿越时空挽救一名17岁少女的爱情故事,是一本用新奇笔法解读神秘文化的力作。作品不仅延续了周德东一贯流畅的写作形式,在故事性和恐怖性上更有极大突破,被形容为徜徉恐怖海洋中的巨大恐怖水母,千千万万个恐怖触角围绕一个类似于洛丽塔之恋的故事核心,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首次涉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门遁甲”成了这本书的最大看点,奇幻悬疑、时空穿越、预测方术、跨代爱情、神秘文化等诸多元素也使该书更具流行和畅销价值。
周德东称,写作《奇门遁甲》,帮助他进一步进入了恐怖的内核,为了完成此书,他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并将有“中国第一方术”之称的奇门遁甲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融入了整部作品之中。“这本《奇门遁甲》不仅仅是恐怖,还有感动,还有思考。这是我目前最高水平了。”
日暮東陵(下)清東陵地官珍寶被盜之謎 豆瓣
作者: 岳南 遠流 2000 - 2
京華殘夢  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嚴謹的帝后陵寢之一。它坐落在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境內,共有十四座皇家陵園。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五位皇帝,孝莊、孝貞(慈安)、孝欽(慈禧)等十五位皇后,還有一百三十多位妃嬪。  然而,物換星移,人事已非。清皇帝遜位之後不到二十年,民國十七年七月,流氓軍閥孫殿英率領手下弟兄,以剿匪以及勳事演習為由,荷槍實彈的進入了東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打開了乾隆以及慈禧陵兩座地宮,把棺木中的財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件。  作者以生動活潑的筆致,精心勾勒出一幅幅塵封多年的真實歷史畫面,詳盡的介紹了清代皇陵的建制,規模,重新呈現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由勝而衰的曲折過程。
日暮東陵(上)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之謎 豆瓣
作者: 岳南 遠流 2000 - 2
京華殘夢  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嚴謹的帝后陵寢之一。它坐落在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境內,共有十四座皇家陵園。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五位皇帝,孝莊、孝貞(慈安)、孝欽(慈禧)等十五位皇后,還有一百三十多位妃嬪。  然而,物換星移,人事已非。清皇帝遜位之後不到二十年,民國十七年七月,流氓軍閥孫殿英率領手下弟兄,以剿匪以及勳事演習為由,荷槍實彈的進入了東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打開了乾隆以及慈禧陵兩座地宮,把棺木中的財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件。  作者以生動活潑的筆致,精心勾勒出一幅幅塵封多年的真實歷史畫面,詳盡的介紹了清代皇陵的建制,規模,重新呈現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由勝而衰的曲折過程。
考古中国 豆瓣
作者: 岳南 海南出版社 2006 - 8
定陵的陵墓连接着久远的过去,交织着一系列错综复杂杂的历史事件,当年那史诗般的伟大发掘以及那辉煌的荣光,早已成为遥远的梦幻。萦绕在心头的只有棺棕毁弃。骨架被焚.发掘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壮命运……
乌托邦 (2009) 豆瓣
导演: 王逸人
中国吉林省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卫生条件有限,几十年前周边村民生活使用的都是当地的地表水,由于水质的问题,很多人得了“克汀”病,病人的后代出现智障的情况非常多。后来当地改善了饮水环境,使用了自来水或深井地下水,这种病也就逐渐消失了。但众多的智障群体又成了社会问题。于是在1986年,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组织了一个“扶贫社”,将这些人集中起来共同生活,因此被人称作“傻子屯”。今天这里已经是个集体农场,生活在这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智障者,还有聋哑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农村中无法独立生存的农民,共计40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每年政府给的拨款远不够这些人生活所用,于是他们自食其力,共同劳动,也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近乎“乌托邦”式的生活,因此也有人把这里叫做“乌托邦”大院。本片就是对这些社会最最底层人群的记录。
台北故宫 (2009) 豆瓣
8.4 (19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演员: 杨新 / 耿宝昌
《台北故宫》涉及历史和当代,重在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历史文化的流迁。台北故宫保存着中国历代帝王数百年来苦心积聚的千年艺术珍宝,是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缩影。
《台北故宫》告诉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一些情感,还有一声感叹和很多的期待。
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 (2007) 豆瓣
导演: 崔子恩
其它标题: We are the … of Communism
从夏天到冬天,从720人减少到16个人,源海实验学校的打工子弟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被赶出校园,被赶出作为临时教室的厂房,露天上课,甚至连露天上课所赖以坐席的水泥电线杆也要被抽走。原本济济一堂的孩子们,流离失所。有人失学在家,有人转到路远收费高的学校,有人与父母分离回了原籍老家。直到寒冬来临,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好挤进一辆小型公共汽车里上课,4~6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位老师家里坚持全日制上课。在寒风中,孩子们依然要跑回学校大门外来做操和嬉戏,他们始终没有泯灭把学校当乐土的赤子之心。
崔子恩,独立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研究员。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论说著作16部。
古代字体论稿 豆瓣
作者: 启功 文物出版社 1999 - 3
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对记者说:“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字字体的研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启功先生这部《论稿》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它又一次修订再版,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术界研究的需求。”
谈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米寿老人启功先生谈兴仍浓。他说:“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字体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时,我自己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费了好大劲儿。我想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所以1961年我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
“费了好大劲儿”的说法,是启功先生惯用的谦逊随和的表述,但这句话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体论稿》一书的深厚功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含量极为丰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说:“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发展中种种缠杂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说法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称得上是‘老吏断狱,铁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体方面的很多问题搞清楚了。”
《古代字体论稿》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董琨指出,启功先生的“实物与文献互证”的科学方法和他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以及他尊重前贤而不迷信成说的治学精神都是具有启
发意义的。正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启功先生能够得出带有科学预言性质的推论。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没有出土资料可以证明的情况下,他就推论秦代有汉隶样或接近汉隶样的文字,这一预言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证实。
淡泊谦逊的启功先生一再强调:“书无足论,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修订和补充,这里的材料没有什么遗漏和空白了。”的确,《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而最令启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两种新出土的材料战国中山石刻
和秦律简的补充。启功先生的字体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过程无疑是艰辛而寂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恩和教授倡言:“启功先生这部书虽名《古代字体论稿》,实应正名为《古代字体论纲》。因为在这部书中,启功先生实际上已经为‘汉字字体学’架构了体系,勾画了轮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静态地说明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等字体各是什么,而是动态地解释了这些字体的形成、发展和流变。同时,
他结合时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诸多因素来考察字体的流变,很多问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都可以形成专著。这明,建立汉字字体学这一学科,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了。”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指出,《古代字体论稿》是一部汉字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书法学兼汉字学的论著。它提出了“字体”概念的多元内涵,将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一同纳入了汉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当中。她说:“字形结构是外部形式的问题,眼睛可以观察,分
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体;而字体风格却是内在的问题,目治未能竭尽,很多因素的把握要凭心领神会,描述起来也难以具体,非有相当的识字、写字、观字、辨字的造诣,是难以做出可信服的结论的。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家,而且是书法学家,自然兼为文字学家,他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总结的字体理论,是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又是凭着他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出来的。”关于启功先生字体研究的丰富内涵,王宁教授总结说:“他的字体研究阐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规律,可以称作‘字体历史学’;同时他还论述了汉字字体分类和命名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发展出一门‘字体分类学’;此外,他以汉字字体描述的方法,构建一套汉字字体描述的术语系,可以称为‘字体描述学’。所以,说《古代字体论稿》中包含着一整套科学的汉字字体学,是绝对不过分的。”
宋代雕版楷书构形系统研究 豆瓣
作者: 王立军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7
目录
------------------------------
绪论
第一章 宋代雕版楷书的字样分析
第一节 字样关系的判断
第二节 字样主形的择定
第三节 宋代雕版楷书字样的基本面貌
第二章 宋代雕版楷书的构形系统
第一节 构形分析的基础、方法与原则
第二节 宋代雕版楷书的直接部件
第三节 宋代雕版楷书的基础部件
第四节 宋代雕版楷书的构形模式与构形层次
第三章 宋代雕版楷书的书写特征
第一节 宋代雕版楷书的书写单位(笔画)
第二节 楷书书写中的让就现象
第三节 楷书书写中的力学原则
第四节 楷书书写与部件的形变规律
第四章 宋代雕版楷书的理据状况
第一节 形体变异对构形理据的影响
第二节 构形理据对形体变异的影响
第三节 宋代雕版化书构形理据的保留程度
第四节 书写和理据的关系与汉字优化
第五章 宋代雕版楷书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雕版载体形式对宋代雕版楷书的影响
第二节 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对宋代雕版楷书的影响
第三节 外部影响与汉字自身发展规律的综合平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津津有味谭·素食卷 豆瓣
作者: 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津津有味谭”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上海、香港的中医学专家、资深专栏作者陈存仁先生于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的一个专栏。作者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施诊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交经历,对130余种蔬菜、水果、中药材,40余种肉类、禽蛋类和水产类的食用方法、药用功效和与其相关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作了精到的叙述,其旁征博引、钩沉淘金、妙语连珠,实为一包蕴极丰的食疗食补全书。书中更集有古今民间行之有效的针对10种常见病的食疗方法,既可从中知晓各类食物的药用价值,更能学以致用,疗疾健身。
“津津有味谭”丛书共分“素食卷”“荤食卷”“食疗卷”三卷。
津津有味谭·食疗卷 豆瓣
作者: 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法,蜚声世界,这是中国生活文化的高度表现。中国人把食品用于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加悠久,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这个官的职责,就是指导朝野食疗方法。唐朝有孟诜著的《食疗本草》,也是一本指不食养疗法的好书,可惜这本书的全文已失传,仅有一部分散见于《本草纲目》;至今中国民问习惯,常探询食品(有益)或(无益),足见中国人民对此种学说早已有相当认识。 “津津有味谭”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上海、香港的中医学专家、资深专栏作者陈存仁先生于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的一个专栏。作者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施诊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交经历,对130余种蔬菜、水果、中药材,40余种肉类、禽蛋类和水产类的食用方法、药用功效和与其相关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作了精到的叙述,其旁征博引、钩沉淘金、妙语连珠,实为一包蕴极丰的食疗食补全书。书中更集有古今民间行之有效的针对10种常见病的食疗方法,既可从中知晓各类食物的药用价值,更能学以致用,疗疾健身。 “津津有味谭”丛书共分“素食卷”、“荤食卷” 、“食疗卷”三卷。本书为食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