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黑花黄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桑格格 华艺出版社 2009 - 9
《黑花黄》由桑格格近年来多样的文本结集而成,将《小时候》的散点叙事放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将万千读者倍感共鸣的童心贯穿于新作品中。“黑花黄”是桑格格最喜欢的三只猫,也象征着她长大成人之后的多彩生活。
【目录】
01 小时候Ⅱ
02 诗
03 散文
04 人
05 博客
06 小品
07 小说
08 童话
09 梦
10 城
11 物
12 前传:何安秀的小时候
桑格格亲笔签名《黑花黄》,及限量“小时候”金属书签购买:http://shop36053852.taobao.com/
贺兰雪 (1995) 豆瓣
8.3 (6 个评分) 导演: 陈家林 演员: 巫刚 / 李建群
公元982年党项族大首领李继筠病逝后,党项族陷入了群龙无首之势,叛乱、战争、争权夺势。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党项族长后裔元昊以他的大智大勇平息叛乱,剿灭各个权势将本来分散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诸侯统一起来并于公元1038年建立了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然而元昊野心勃勃,不甘心于向北宋、契丹伏首称臣,一直梦想马踏中原,称帝图皇,一次次发动对宋战争,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内外交困。
公元1048年正旦之日,沉积多年的种种矛盾终于爆发,太子持刀入宫杀死了元昊,而太子被国相处死,元昊的遗腹子谅祚却当上了西夏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 豆瓣
作者: 冉云飞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 11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内容简介: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人,是个真正的孤独者,孤独到让人悲悯的地步。他孤独不是因为他高深,而是因为他与人群总处在游离状态之中。他与时代并不合拍,与父亲不共戴天,和家人冷漠客套,与朋友几乎无真交心者,日记里记下了许多朋友阴暗的生活。进入他日记里的名人,几乎都有不堪的记录。
九个远方 豆瓣
6.8 (16 个评分) 六个国王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21日 出版发行: MicroMu
编号:MMDLLP007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9月28日 10PM - 12A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 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封面设计:魏寻
-------------------------
网络发行地址(包括整张专辑免费试听下载):
叶雨书衣 豆瓣
作者: 范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美术编辑要读懂书的内容,把握书的性格,这是设计的前提。范用热爱简洁、大方、韵味深远的设计,他力避繁复,深知“减法”之妙。范用先生这一代出版人或退隐,或已仙逝。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作为一个出版人的全面的素养和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他们所热爱、所理解的是“书”,而非我们今天的口头禅“市场”。这,也是时代的变迁。——晓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联书店大量出版人文社科类图书,在全国造成深远影响,这些书的装帧大多出于范用先生之手。他那富有书卷气、简洁朴素、高雅大方、巧妙多变的设计风格同样造成深远影响。至今不衰。这里选入的七十余种图书装帧设计作品,可说是范用先生的代表作。为了全面展示这些作品的内涵,除封面设计外,还选择了一些扉页、目录页、正文版式乃至书中广告的设计,并对每一本书的内容及相关设计背景做了介绍。所以,这部书也可以说是对三联书店老版本的一次有趣的回顾和把玩。
蚁族 豆瓣 Goodreads
7.4 (20 个评分) 作者: 廉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9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全书二十万字,几十幅图片,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和发人深省的图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80后”,“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
民国文人风骨 豆瓣
作者: 韩石山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 4
《民国文人风骨》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民国文人风骨》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不被既有的定论所囿,不人云亦云给人物贴标签,而是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十四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
蓬屋诗存 豆瓣
作者: 徐梵澄 / 校注 孙波 译者: 孙波 注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 10
《蓬屋诗存》内容简介:徐梵澄先生是学贯中、印、西的著名学者,他的国学功底深湛,而且古诗造诣极深,堪称近现代学者中创作旧体诗的大家。徐梵澄少年学古诗源出近代诗坛大家王闿运湘中诗派,学汉魏及三唐,长于古体诗。青年居上海时,和鲁迅先生过从甚密,每有诗作辄寄呈鲁迅,时常得到鲁迅先生的点拨。居印度三十三年,这对他古诗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影响。徐梵澄曾用中国旧体诗(主要是楚骚体)翻译了印度古诗名作《薄伽梵歌》、《行云使者》。徐梵澄居印度时存诗两卷,叙述天竺修道及研究生活皆中国旧体诗创作前所未有的新内容。
走着瞧 (2008) 豆瓣
7.3 (30 个评分) 导演: 李大为 演员: 文章 / 岳红
其它标题: 驴子的复仇 / A Tale of Two Donkeys
七十年代,城市知青马杰(文章 饰)来到西北某农村插队,被村里漂亮种驴——黑六的叫声吸引。马杰嫌黑六不让他骑,某次工伤在诊所缝针时偷了麻醉剂打给黑六,队长大莲(岳红 饰)以为黑六生病,心急如焚。马杰奇迹般地“治愈”了黑六,赢得大莲和队里的信任,成为牲口饲养员。马杰一边喂驴,一边偷偷与村里的女青年彩凤(白静 饰)相恋。与此同时,马杰对黑六只配种不干活的特殊待遇愈发不满,并对大莲“驴比人值钱”的论调暗自气愤,发泄中竟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无法配种也不能干活的黑六被马杰宰杀,却没曾想黑六的弟弟,毛驴黑七,从此与马杰不共戴天。人与驴的斗争愈演愈烈。
關山奪路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作者: 王鼎钧 爾雅出版社 2005 - 5
當時天下已亂,但此書脈絡清晰,藉個人離亂的遭遇顯現火燄山似的戰爭年代,彷彿讀有趣的章回小說,小故事一個連接一個,而其實是鼎公用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換來的!
怒目少年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鼎钧 爾雅出版社 2005 - 2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怒目少年》記述由1933年他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是王鼎鈞對中國社會所做的見證。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出來。《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代的顯影。
风雨阴晴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 5
这本《风雨阴晴》,所收王鼎钧散文,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界,有的作品还系第一次收入文集,阅读于其中,会深深感到灵动和温厚、古雅和俚俗、繁华和淡远、恢弘和精致、幽默和沉郁……各异的风采共同组成了王鼎钧的散文世界。
昨夜,我呼唤着故乡的名字,像呼唤一个失踪的孩子,你在哪里?故乡啊,使我刻骨铭心的故乡,使我捶胸顿足的故乡啊!故乡啊,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像和乡愁将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你是我对大地的初变,注定终身要为你魂牵梦绕,但是不能希望再有结局。
想我看过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势无情,流水无主,推着挤着践踏着急忙行去,那进了河流的,就是河水了,那进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进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发成汽的,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
人生在民,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奥义,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对那些慧根的人,这几个字也就够了。
窈窕绅士 (2009) 豆瓣
5.6 (106 个评分) 导演: 李巨源 演员: 孙红雷 / 林熙蕾
其它标题: My Fair Gentleman
曾在香港名燥一时的名媛吴嘉倩(林熙蕾 饰)转战内地开了家营销公司,经营惨淡。曾天高(孙红雷 饰)虽年轻有为,腰缠万贯,但却因为土佬帽的气质在慈善晚会上追求名模芳娜结果碰一鼻子灰。于是他决定让吴嘉倩签一份“买一赠一”的活动,不但把自己新产品的宣传企划交由吴嘉倩全权负责,而且由她对自己进行全面“改版升级”,从而能够赢得美人芳心。从此,吴嘉倩便开始了对曾天高“内外兼修”的全面打造过程,戒烟、谈吐、品味,面面俱到,终于曾经的乡巴佬变成了窈窕绅士,并成功的吸引了名模芳娜主动投怀送抱……
本片由吴宇森担当监制,是著名影星杨紫琼旗下星城娱乐于2009年推出的亮相之作。
豆瓣
作者: 俞平伯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 - 2
俞平伯在1925年12月出版的初版诗集《忆》,封面由孙春台先生作画一幅,孙春台曾经为鲁迅先生设计《野草》、《小约翰》等书籍封面。丰子恺先生作彩色插图17幅,插图如此之多,十分罕见。诗集由俞平伯自序,朱自清先生作跋。信手翻阅这本装帧形式精致独特的小册子,图文相得益彰,诗情画意,童趣盎然。
凤冠情事 (2003) 豆瓣
导演: 杨凡 演员: 张继青 / 王芳
其它标题: Breaking the Willow
以半剧情、半纪录方式刻画昆曲世界。片中展现了体现昆曲神韵的两出精彩折子戏──《烂柯山.痴梦》和《紫钗记.折柳阳关》,《痴梦》中的崔氏由著名昆剧艺术表演家张继青扮演,《折柳阳关》中的霍小玉和李益由苏州昆剧院的王芳和赵文林饰演,影片中同时融入了主角对于昆曲的赏析,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在苏昆剧院台前幕后的排戏场景。
In Breaking the Willow, tells the story of two Chinese women, of different dynasty & society, their personal link to a bejeweled Phoenix Tierra. Cui, a woman of humble background, who divorce her husband to marry again for comfort, who dreams her husband will gain title and bring the official Phoenix Tierra to honor her. One day her dream come true but is too late. Hsiao Yu, a beautiful songstress from a royal decent of the past dynasty, meets the First Scholar and falls in love. The day after their wedding, the husband is called for the frontier. The fallen Princess wears her Phoenix Tierra to bid him fare well poetry.
风中绯樱 豆瓣
范宗沛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4年2月25日
一段殘缺的歷史,湮滅在所有的史實記載,終於在2004年有機會透過鏡頭說話,(風中緋櫻)電視原聲帶中,聽見范宗沛用心寫出史詩般的音樂歷史,在音樂的描繪下被撼動!
代号美洲豹 (1989) 豆瓣
4.5 (32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 杨凤良 演员: 刘小宁 / 葛优
其它标题: 台湾海峡上空指令 / Code Name: Cugar
1988年9月,一伙名为“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的恐怖分子劫持了环洋公司董事长屈孝真乘坐的专机,飞机迫降大陆。以郑贤平(葛优 饰)为首的恐怖分子以炸机要挟台湾当局释放其小组组长刘庭君。
大陆方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通知台湾当局,双方建立合作,共同解救人质,打击恐怖分子,行动代号“美洲豹”。 以梁壮(刘小宁 饰)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劫机突击队与台湾反恐怖突击队先后来到机场,但反劫机行动接连遭到挫败,双方经过研究,决定进行最后的冲击……
妖怪记事簿 豆瓣
作者: 敦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8
大唐年间,唐僧留学天竺,一身金贵的肉,让多少妖怪垂涎?
绝世妖王孙悟空叛变妖族,妖怪界的偶像空缺由谁来填补?
妖怪的世界,比人类进步,还是……比人类进步的多?
思考型的妖怪思考出了怎样的哲理?
《妖怪记事簿》是一部《西游记》的同人小说。石妖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成了全体妖怪的偶像。但他叛妖投佛,随唐僧西去,与全体妖怪为敌,却令妖怪界群情震荡。全体妖怪感受到了第一英雄偶像丧失的幻灭和义愤。一场轰轰烈烈的妖、神、佛、仙大斗法就此开始……拳脚功夫、妖气法器、阴谋算计、缠绵爱情不一而足,成就了一部集奇幻、武侠、言情、现实于一体的江湖秘籍。
Welcome to The Monster‘s World!
别了,李香兰 (1989) 豆瓣
さよなら李香蘭
导演: 藤田明二 / 于黛琴 演员: 泽口靖子 / 山田邦子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称她为豆豆。她是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是佐贺县的汉学学者,父亲受其影响早年到中国学习,后任职于“满铁”公司。生在沈阳、后居抚顺的山口淑子,少年时代留在脑海里的那片血红让她终生难忘——1932年,她亲眼看到几名被绑的中国人被日本宪兵当场枪杀,血肉模糊。后来她才知道那与平顶山惨案——3000名中国平民遭日军屠杀的事件——有关。平顶山事件中,由于父亲因“通敌”受到拘留,事后山口淑子一家迁居沈阳。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香兰。
1943年,年轻幼稚的李香兰满怀着对中国和日本的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潘”是她的另一个义父——她父亲的结拜兄弟,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潘政声的姓;“淑”是源于山口淑子之名;而“华”,则是出生于中国之意。这个名字当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两国友好共处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学,是一所高、初中完备的女子中学。正是在那里,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基础。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兰传》中记载了当时学习的情况:“我从东北来投亲,作为一个中国人——潘家的干女儿——上了翊教女子学校,名叫潘淑华……上学时三人同路,放学时有时只剩我一个人。那时候,我常顺路去北海公园,在无人的小岛上练习汉语发音或查字典,也曾去过远处的太庙。”
由于她从小天生丽质,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当“李家有女初长成”时,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他们动员她入会,并决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为侵略政策鼓噪。年幼无知的她心中满怀对伪“满洲国”的无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大红大紫之后,李香兰还陆续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谁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这也为她带来了以后的不幸。
随着日寇侵华战争不断升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英两国对日宣战。日本成为世界人民的敌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杀气腾腾,一面是歌舞升平,在刀光剑影中,她的歌声像搀和了迷魂药的葡萄酒,在抚慰人心灵的同时也消磨其旺盛的斗志。虽然身处乱世,她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期,她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围在她身边,发生了混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岗洋右的长子松岗谦一郎的来信。信上说:“人的价值不能用有无名气来衡量。人的价值并不表现在人的表面,你应该珍重自己。现在是个人价值被愚弄的时代,你必须更加尊重自己,否则只能被国家时局摆布。希望你永远自尊自爱。”这些话是耐人寻味的。在日本历史最黑暗的一个时期,战后被定为战犯的松岗外相之子,给一个冒充中国人(或“满洲人”),为日本的远东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写这样的信。这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主义的力量,又让人感受到自由主义的软弱。它只能作为一种抵制,是不会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惊艳的外貌,以及犹如当时好莱坞玉女红星狄安娜•杜萍的欧洲声乐唱腔,完全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中国女人的理想憧憬。就这样,李香兰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
◆歌者岁月:
李香兰的经历是独特的。虽然她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拍摄宣传日本的远东政策的影片来慰问日军,成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伪满、中国的对日亲善使者,但这些却不足以抹杀她在艺术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歌唱造诣高深。学生时代,她曾经跟随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学习花腔女高音,后来就在广播电台担任歌手,这是她的歌坛生涯的起点。她的一生演唱了无数经典情歌,据她自己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说,最受听众欢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和《夜来香》。《何日君再来》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虽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却别具另种风情。就如她的几幅老照片,艳而媚的脸,穿着旗袍,是东方但又不是中国的,眉眼间有一丝暧昧。《苏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国的旋律为基础,参考了美国的爱情歌曲,专门为她编写的。
《夜来香》恐怕最为大家所熟知,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锦光参考中国民间小调为她谱写的,但其中旋律和节奏完全采用了欧美风格,谱成了轻快的慢伦巴,传遍了灯红酒绿的沦陷区。可惜这却是一首至今没有开禁的歌,虽然很好听,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为自己写的自传中说:“尽管这首歌很受欢迎,但流行的时间不长,后来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国的软绵绵的情歌都会使风纪紊乱。”不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这首歌还受到工部局的传讯。她说:“他们怀疑我唱这首歌是期望重庆政府或共产党政府回来。” 直到后半生,她还念念不忘这首歌的词作者黎锦光。1981年,她特地邀请他访日,他们在鸡尾酒会上登台高唱《夜来香》,一群“夜来香”迷则边唱边绕场一圈。
在自传中,她还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责为“颓废且挫伤士气的敌国音乐”而被禁的歌曲——《离别的布鲁斯》。这首歌深受日军士兵的欢迎,当演员应要求演唱这首歌时,军官虽假装有事离开会场,却也流着泪,躲在一边悄悄欣赏。她的《三年》,《一夜风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令歌迷听后眷恋不已。1945年6月,当她在上海演唱会表演此曲时,处于战争对立状态下的中、日歌迷都对她如痴如狂。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上海的公开演出,两个月之后,大战结束,她就因“勾结日军”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还曾经在伪“满映”、上海、日本、港台等地拍摄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亲自挑选了自己拍摄的七部影片,参加香港电影节展映。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赛昂的钟》《我的夜莺》《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在拂晓里出逃》《丑闻》《白夫人之妖恋》。其中,《我的夜莺》是她在伪“满映”时代拍摄的片子,这部影片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拍成,耗资25万日元,相当于一般电影投资的五倍。影片描写的是父女二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她自己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乐片,也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乐片。”《我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是她于战后回到日本后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摄制,描写一个舞女爱上了杀死她父亲的仇人,曾被评选为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晓里出逃》是由黑泽明编剧的一出爱情悲剧,曾被评为当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恋》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给观众的印象则是一个美艳的中国女性及其甜美的歌声。
她的歌声给人们以梦想,她出演的电影也轰动一时。她拍摄了《木兰从军》与《万世流芳》,在《万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则徐的女儿而蜚声中国影坛。她对这两部电影有不同的解释,她认为它们完全可以被中国观众从爱国抗敌——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说这是中、日双方都能接受的电影。不过,她真正的红火却是上世纪50年代继演出好莱坞电影及百老汇歌剧后,应香港电影公司之邀拍摄的几部电影,有《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亲自演绎并灌成唱片。虽然有人指责她出演的电影充满日本军国主义色彩,但是,艺术不可能完全成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此外,她还参与拍摄了“纪实性艺术片”《黄河》和俄罗斯风格的音乐片《我的黄莺》,并因后者而被苏、日两国的间谍跟踪调查。对于这些,她说:“日本肯定战败,但正因为战败,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艺术电影。当美军占领日本时,可以证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战争影片,也拍了不亚于欧美名片的优秀的艺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