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安娣,給我一份摻摻!透視進擊的小國 新加坡 豆瓣
作者: 萬宗綸 遠足文化 2016
新加坡國土小歸小,卻蘊含無限大的可能性;
獨立建國短短50年,但鎔鑄各族移民們帶來的悠長歷史文化;
一句「SiNGLISH」便能劃分你我、說華語運動展現李氏政權的務實性格;
小印度、小泰國、小緬甸、中國城乃至甘榜馬來,
不只為滿足觀光獵奇想像,也是獅城內在微縮的種族模型
作者身為社會語言學研究者,不打算提供「柯P」式期待的政經成功模式,
反而引領同為小島國家、擁有多元民族的我們,
穿越語言、種族與領土疆域的界線,珍視複雜性所帶來的層次與韻味
2023年4月4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3年4月4日 评论 看台湾人在新加坡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真好玩。 - 由于作者的语言科班出身以及一开头的语言解说,导致我一开始误解了这本书,以为它会是主要讲语言的严肃作品。后来发现其主题原来也和《我在印度的 701 天》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留学生在异国的生活经历,而且也很巧地赶上了习近平的对当地的访问并去看热闹,即二〇一四年对印度的国事访问和习马会。不过这本书多了台湾能接触到东南亚各国的精彩,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孟买人等等。 新加坡的法治和政治都很特别。法治名义上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最著名的大概是禁止口香糖贩售和禁止艾滋病携带者入境。乱闯红灯会罚款。Singaproe is a fine country 就是双关语。破坏公物或涂鸦可能会被上鞭刑,美国总统在麦可·彼特·费尔受鞭刑案出面求情也没成功免刑。这成功令我对新加坡的法律感到畏惧,不过新加坡大多人不愿意废除鞭刑。这令我想起了秦国的法制,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新加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因为李光耀是英国司法出身的律师。虽然我不知道新加坡的法律对权威会不会有双标。 新加坡外交也有特立独行的特点。一开始就注重经济发展并看重西方贸易,故意选国际企业而不是当地有实力的华裔企业,特别讨厌共产党,对华语十分冷淡甚至打压华文学校,也没想成为第三个中国。但随着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李光耀就惊人地预见中国的崛起和市场潜力并迅速调整了外交策略,开始积极推广华语,强调自己国家的亚洲价值,可以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显然他不太关心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反而是两边的好处都要讨到。 至于内政,这华人国家不愿意全盘接受西方民主,而是要做有儒家思想的家长制政府。喜欢民主宪政的我倒是对其产生了兴趣,也想体验下。虽然我还是最看重的是能否不双标。 不过南洋的华人移民不一定会华语,讲的反而是方言,我很好奇会不会造成割裂——果不其然,新加坡的教育是英语为主母语为辅,为了利于种族和谐,母语的学习是强制的,但新加坡的母语选择却基本只有马来语华语等几个,比如福建裔就没法学福建话和他奶奶交流,作者就遇到过这样的人。 新加坡这么小,我很好奇有没有足够的兵力保家卫国,结果其军队的训练也比我想象的还要国际化,甚至会去台湾和周边国家的军事基地训练,以便在被围困时可以从外面救援。 鉴于作者对语言的敏感,Chinese 是有歧义的,要么是华人,要么是 RPC People。 李光耀去世时,中国同学和作者谈到他出门就被李光耀的遗像吓一跳,说起毛泽东去世时也这样,作者则说不管蒋中正的名声有多差,他去世时台湾也有很多人哭。儒家的思想影响力还真是太大了。建国一代对李光耀的好感非常高,我估计新加坡的专制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的媒体基本是官媒,被专制政府垄断了。 这样的专制政府和 LBGT 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冲突?新加坡的言论自由空间值得被 doubt,合法的集会地点就只有一个公园。LGBT 每年都会在那公园举行集会示威,国际企业也会赞助。但毕竟华人的专制政府还是很保守,虽然不会干故意派黑警打人的事件,而是直接表明当前社会目前还是比较保守,政府不会积极改革,而是先等社会慢慢地变化。 新加坡有很多底层外籍员工,比较边缘,于是新加坡这个华人国家居然也出现了和 white supremacy 本质一样的 yellow privilege 现象。新加坡有若干族裔飞地,像是小印度小缅甸小菲律宾等。
历史 地域文化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作者: 黃偉雯 八旗文化 2020 - 9 其它标题: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2023年4月4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3年4月4日 评论 马来西亚和台湾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近 - 先前看过《我在印度的701天》和《成都的细节》,我对普通人对地域文化的介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毕竟专家写的严肃书籍往往正经八百且枯燥,我关注的是作为普通人能接触到什么有趣的地域文化。可惜跑遍了浙江图书大厦和浙江图书馆也没能找到东南亚地域主题书,我发现这方面东南亚搞不好比非洲还要小众。好在去读墨找时发现了这本书,我发现豆瓣不是所有书籍都能收录,看来以后读墨也会是重要的渠道。招行 VISA 全币卡一如既往地计划通。 虽然这书主题实际上是历史,地域文化着墨不多。能直接打卡的地标方面实在没什么收获。不过终究摸清了马来西亚这个虽然有华文但一直很陌生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来的。 东南亚和南洋大概是同义词,后者是华人对东南亚的俗称。我听说过南洋大学这种存在。 由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新畿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多個國家及地區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汶萊、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 说实在以前对这地方陌生到我总觉得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是空的,完全想不到那里竟然有这么多岛国的存在。大众点评上的分类「东南亚菜」标签也经常出现,马来西亚菜和新加坡菜的存在感比泰国菜印度菜越南菜低多了。我顶多知道叻沙这美食。 马来西亚的本地人大概就是马来人。马来西亚先后被荷兰和英国殖民过,所以也有一些少数荷兰裔和英国裔留了下来。但华人移民潮的规模相当大。历史上主要有两次大规模移民,一次是郑和下西洋,二次是清末民初。分别叫土生华人和新客。前者多为集中在马六甲一带,后者和一些清朝签订的法案有关,允许华人出国务工,但这却造就了和黑奴贸易一样悲惨却又不为人知的「猪仔」现象。此外由于有一段很长时间印度和马来西亚处于英国的控制下,所以印度人也跑去马来西亚务工并安家居业。于是现在马来西亚大概有一半人口是马来人即本地人,另一小半人口是华裔和印度裔。所以我过去对马来西亚的误解,即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国家,是错的。此外很多华裔讲的其实是方言,像是福建话,客家话和粤语,所以华语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大,我估计后来在民族主义大觉醒时代里马来西亚华裔为了团结起来,华语才在现代化过程中普及开来。最近得了奥斯卡奖的杨紫琼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看她在美国电影《瞬息全宇宙》讲华语好神奇。 清末民初初期,马来西亚算是支持革命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就在此活动过。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在福建长大,移民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积极关心中国的政治,踊跃地捐助民国革命,抗日过。 日本帝国入侵过马来西亚,有短暂的占据时期。 大概在五十年代,英国发现自己在殖民地的影响力在普遍衰退,于是开展了移交主权给民族政党的工作,于是马来亚联邦成立了,但后来因为其执政党重视马来人的利益,对人口比例少却占据更多财富的华裔和印度裔没有好感,于是发生了不少种族冲突事件,像是华人为主的马来共产党和马来西亚联邦的对立,以及联邦把华人占了绝对主流的新加坡开除出去。 我不知道新加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华裔,要么是书没细讲要么是我读得太快。不过新加坡毕竟和马来西亚一样,很长时间受到英国的影响,李光耀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没那么大,于是现在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再加上华人喜欢读书的 BUFF 和地理位置加成,新加坡反而比马来西亚发展得更好。 后来婆罗洲加入了马来亚联邦,马来亚联邦变成马来西亚联邦。 书的最后两章分别讲了华文教育和美食文化。作者就是第一位在马来西亚华文中学担任校长的台湾人。我意外发现台湾政府原来很重视和东南亚华侨的交流,经常接受马来西亚留学生,为的是回馈清末民初南洋华侨对民国的帮助。所以台湾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影响也不小。马来西亚电影《辣死你妈》在台湾金马影展出展过。
历史 地域文化
從爭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 - 春秋戰國、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5
春秋,是個人個性強烈發展的時代,服膺「賴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則,這樣的信念何以被後世遺忘?戰國,是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的時代,富國強兵是國君放不下的目標、人民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衍生歷史詮釋權爭奪的現象?<br /><br />  雄辯,是戰國的風格標誌。墨家以「天志」保證兼愛;孟子讓「仁義」在戰國現實中還有用武之地;荀子講「禮」的約束訓練;國際秩序則取決於縱橫家的穿梭遊說;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話與異界交織的環境裡,還有個書寫個人極端情緒的屈原。最後勝出的法家,靠的是現實示範,由此建立「絕對王權」的起點。<br /><br />  秦朝是個早熟的帝國。抗拒死亡、相信久長,是秦始皇的執念;雷厲執行一統、重今賤古,是秦始皇的野心。但法家的「輕罪重罰」,形成龐大的刑徒部隊,竟成為秦帝國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2023年3月3日 已读
春秋时代文人愿意为信念而死;春秋时代打仗真的还遵循礼;五霸到七雄,礼的衰落;全员动员战争;纵横家大行其道;法家崛起;狂楚文化;楚辞;屈原,史上第一位文学家;雄辩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融合法家精神的荀子;法家助秦国高度中央集权化;废诸侯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赏信必罚;商鞅变法;法治思想比欧洲先进一千年;可惜法的权威来源于一个国君而不是宪法文本;战国时代持续了几百年,大家渴望统一和平;连坐和滥刑造就的罪犯大军;犯人集体叛乱;秦王不重视身后之事,还在做陵墓大梦;认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讨厌怀古的过去,干脆焚书坑儒;项羽楚国出身;刘邦无赖出身;刘邦比项羽有更大的野心,也明确了建立新帝国的计划,项羽性格缺陷不少,自然也四面楚歌。
历史 杨照
不一樣的中國史 2 豆瓣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3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中國文明的主流是什麼?天命信仰、宗法親族、文字系統和地理基調,是周文化留下的長久印記,周人如何給予其堅韌的質地,得以抵抗時間的試煉?
你知道中文字也有文法?不講究時態,喜歡省略人稱,少有抽象數詞等等,默化了文字使用者的價值觀;更重要的,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決定了你如何思考。
我們有好好認識孔子嗎?孔子並非被後世曲解的「真理製造機」,而是個有脾氣也有偏見,有巨大叛逆性格,更有強悍邏輯頭腦的人。他如何創造「老師」這個身分,又是如何定義「學」、內化「禮」?莊子的思考友伴是開闊無涯的天地精神,《老子》一書則是對應極端亂世的精巧智慧,老、莊的分別和其中的誤謬又是什麼?
西周到東周,一個動盪變遷的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黃金年代!
【突破看點】
●深入理解周文化,如憂患意識、人本價值和統治手段
●語言、文字,和思想、哲學的微妙牽繫
●「國」是什麼?周代的建「國」運動
●從王官學到諸子學,真理和實用兩方面的競爭
●重新認識孔子、認識莊子、認識老子
2023年3月2日 已读
周代,翦商,天人观,周天子,封建,宗族亲法,象形文字,持续三千年的文法,黄土高原的忧虑天人观,没有时间观念的文字,善变的词头词尾,抽象存在的数词和量词,不强调复数,文献中心主义,文字地位高于语言,传承祖辈智慧的尚书,克服非表音障碍的诗经,记忆宗法制度的礼;城即国,再有郊区,野,封,鄙;第一位历史人物周公,昭穆制,嫡长子继承制,王宫学,继承者儒家;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第一位老师孔子,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庄子。
历史 杨照
不一樣的中國史. 1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楊照 遠流 2020 - 3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中國是怎麼出現的?近百年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新石器時代如滿天星斗般的文化遺留,居所、食物、墓葬、器皿……,勾勒出鮮活的生存樣貌與部落演進。
夏、商、周是接續的王朝嗎?這三個同時存在、興起於不同地域、先後成為共主的三個強大部族,夏人發明最有效的「夯土技術」,宮室與城牆的突破性興建,如何重組以城為中心的人口分布?商人擁有馴服動物與遠途運輸的本領,它更是個「鬼神民族」,又是如何設計出與祖先溝通、召喚靈異力量的神秘儀式?讓卜甲、卜骨上的文字,成為神力的媒介?周人則首先提出「天」的概念,神鬼退場,人文精神躍動昂揚,他們又是如何扭轉文明方向,走向一個禮儀的、文字的和記憶的社會?
【突破看點】
●深入認識「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
●村落遺址、陶器、青銅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的迷人解讀
●‧新石器時代的演進脈絡
●中國文字表意的真相
●夏、商、周三大先後共主的部族性格與互動競爭
2022年7月7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2年7月7日 评论 好读 - 历史是什么?可以说是文明变化的过程,一个中国民族主义者穿越到一百年前火烧圆明园之前怕是还没来得及大战八国联军而是光因为在皇家禁地门前趾高气扬而被衙门斩首,因为圆明园是彻头彻尾的皇家私产,那时候的人连「国家」观念都没有,只有一小撮知识分子才知道,之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真正全面形成,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日本,它的侵华加速了中国民族主义。多了解历史可以了解古人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免得像那个被斩首的穿越者成为历史的尘埃,说到这里,我又突然想起和师父胡适分道扬镳且一家全整整齐齐地惨死于党内斗争的堂堂北京市长吴晗了,胡适的预言成真。 我已通晓西洋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除了中国古代史,先前曾尝试读江泽民钦点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大概),读不进去,就是编年表,完全不知之所以,大失败。但如今终于可以按上最后一个拼图了,在美亚意外发现的这本台湾历史书还挺好读易懂,但也很零碎,需要读二遍提炼;作者杨照想与钱穆的中国通史比肩,讲究 how 和 why,感觉他做得到,还是考古学出身,更加讲究考古证据,追求真正的「信史」。 这书既然是台湾人写的,对他来说中国史就只是台湾史的一部分,这角度很有意思。 不熟悉历史的人容易形成「同质性的假设」错觉,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朝代都是一样的,除了皇帝的变动,其他没什么变化。此外在考古学被发扬光大之前,其实很多历史书都不靠谱,因为古人和今人一样,曾经根据当下对过去的理解,根据过去且不一定可靠的文字记录捏造出错误的历史,甚至直接伪造历史的现象在初期很严重,毕竟那时本来没有什么文字记录可以参考,只能想象。于是这样的错误长久以来会累积得使得中国历史记录千疮百孔,比如上千年来大家曾经所相信的重要文献《古文尚书》是假造的,不是商周原本,而是东晋后才完成,于是历史学界提出了「信史」,不再单方面根据古人的文字记录,而是批判性地结合考古学证据和多个古代经书材料横向比较,重新构造出可靠且值得相信的历史,与古人凭想象生造出的传说分开。 中国的历史真的是相当深远流长,古人也很喜欢引用老祖宗的东西。清朝有文字狱,于是便产生了最重要的学问即考据学,因为在孔孟思想本意上的探讨比较安全。不过随着考据上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史书不一定可靠:古代人的文字和古代的文献,真的如此这般吗?于是人们开始以辨伪之名行疑古之实,近代在西方的冲击下更为甚。 史语所刚建立就发掘出了小屯殷墟,恐怕是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对信史的构建很有帮助,可惜后来因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就没什么进展,一些学者留在大陆并被迫害,一些学者去台湾纵有学术自由也只能真・望洋兴叹。 夏商周不是三个朝代,而是三个不同地域的三个民族,三个不同文化,而且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并存。夏人靠夯土技术,商人兴鬼神,周人则有天子说,以青铜器为名。 从部落到酋邦到国家的过程令人耳目一新,平等是最难创造文明的,因为每个人的生产都在自己身上消耗掉了,没有剩余,于是后来出现了靠暴力掠夺剩余的人并再分配,文明才出现。藉由分配所产生的集中制,是从部落到酋邦的重大变化。后来酋邦之间的竞争更是加速了国家的形成。 「国」最早是为区分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而产生的。 周人翦商后进一步将十足组织确立为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后来的家族系统与家族制度。 埃及文字其实是表音文字。中国文字的地位比语言还高,比其他文明更有明确更强烈的阶级划分意义,但后来居然被人遗忘,是甲骨文。 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人物,创立了封建制,和我们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其实是先指定某地为目标,派人攻打这地上的他国,攻打成功后才能成为领主。这制度持续了七八百年,直到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 杨照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豆瓣
作者: 黃震南 究竟 2016 - 8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超有梗內容+超有才插畫+超有料文獻,
藏書界竹野內豐 暨 活水來冊房主人(暨 臺灣歷史王、知識王、八卦王)渾身功力集結!
■這麼巧!明朝一實施海禁政策,大家就全跑來臺灣了?
■這麼潮!三百年前的原住民就會寫洋文?!
■這麼威!中日臺都說國姓爺鄭成功是超級無敵民族英雄?
■這麼魯!清朝時,來臺開墾竟然是魯蛇限定?
■這麼神!林家三少林獻堂一病,竟病出日治時期海外留學生運動?
這本書不是讓你快速讀通臺灣史的。
而是讀了能馬上假裝比別人更懂的特效藥(喂)。
當你拿起市面上關於臺灣史的書,是否擋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睡意?
試試這本吧!
這也許不是一本適合拿來引用寫論文的書,只是一本臺灣老故事的搞笑歷史散文,那些教科書不寫、史籍論述不說的事,卻擁有更多感動人心的能量。
它們在各種文獻中所留下的吉光片羽,交織成了這幅動人的臺灣史繪卷。
2021年6月1日 已读
是实在太哆嗦了,浮躁措辞令人生厌;台湾历史原来那么短暂,原住民好惨,几乎一直被外人统治;二二八事件和雷震事件令我认识到国民党也如此黑。
历史
南渡北归·北归 豆瓣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6
《南渡北归•北归(套装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2020年7月19日 已读
李约瑟真是中国迷弟;衡阳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胡适先后担任北大校长,故事很精彩;梁思成算为保护日本古迹出了力;胡适驻美时做了大量游说美国政府参战的工作,好敬业;政治斗争很残酷,给胡适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吴晗一家后来就在文革被迫害致死;抢救学人计划看起来令人唏嘘不已,飞机在炮火下苍然起飞,丢下的除了散乱行李,竟然还有两个小孩,文人真身不由己。
历史
南渡北归·南渡 豆瓣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5
《南渡北归•南渡(套装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2020年7月3日 已读
二〇一九年三月就想读,当时想知道真正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如何。这本书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惑,以惊人的材料积累描绘了众多民国大师的生平,切入角度不乏派系斗争,我喜欢;跳读篇幅很多,毕竟有些人的生平我并不感兴趣;印象中记住了梁启超一家,林因徽,徐志摩,李济,清华四大 BOSS,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等等;蒋介石好苦逼,他之所以抗日消极原来就因为打不过,而且主和的手下一大堆,但八年抗战主力真不是盖的,损失也很大。
历史
古董局中局4 豆瓣
7.1 (9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2
青花瓷起源于唐宋,在元明达到鼎盛,其质地绝美,令无数人倾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花瓷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被人遗忘。直至数百年后,一件 “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横空出世,引得古董界各路人士倾巢出动,不择手段去得到它……
“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几件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文化事件,却因为同一组青花瓷宝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件宝罐晶莹闪烁的青蓝背后,都掩埋着一件沉重壮烈的往事,而每一段往事的各种细节里,也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线索。只有收齐散落天下的数个宝罐,破解其中的线索,才能开启古玩界时隔数百年之久的惊天秘闻……
北京古董店的小老板许愿,又一次卷进了青花瓷宝罐的事件当中,而对他来说,死对头“老朝奉”的真实面目也只剩最后一层薄纱。与此同时,国内外各方势力均对这几件青花瓷宝罐势在必得,纷纷使尽浑身解数,走上了这场最终夺宝的舞台,而那些从数百年前就种下的几代人的恩仇爱恨,也都将在小人物许愿的身上一一兑现……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看得太囫囵吞枣,老朝奉的身份揭开时无感,动机塑造不足。

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三日一刷;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刷;写崩了,要去伪存真还要保护文物又要争夺所有权更还要武斗,结果毁掉了不少文物,看来这 IP 也就第一部和第三部可以看看;若要评价文物的国家归属问题,起码要知道文物在文革遭到的碰坏,以及朱偰的遗言;书里还出现了长春围困战。
历史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2 豆瓣
6.9 (99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9
《清明上河图》自张择端献给宋徽宗后,辗转数十手,经历了元世祖、文宗、徽宗、明世宗、穆宗、神宗、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最终由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13个皇帝曾将它视作珍宝,更吸引了近千年来无数胆大妄为的江洋大盗,拼上身家性命,要将它占为己有。它四度被收入皇宫,又四度被盗出宫,直到……
许愿从来没有想过,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居然会和《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扯上关系,但是有一天……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还是很好看;家族,集团,国宝之间的梦幻对决!看后记发现居然还真根据清明上河图的学术争议而创作;阅读能力已提高,发现其实很多历史细节看不懂也不要紧,我都跳读,同理也可适用于英语阅读上。

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三号一刷;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号二刷;书的背景挺有九十年代感,看到了严打,启德机场,九龙寨城以及戴鹤轩原型疑似宋山木;网络俚语「没有之一」出戏;沉迷于爽作不可自拔,但感觉还是早点重拾英语小说好。
历史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7.3 (150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凤凰出版社 2012 - 9
字画、青铜、金石、瓷器……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许愿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传人,北京城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30岁,平时靠家传的半本鉴宝书混饭吃,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一眼就断得出真伪,说得出渊源传承,靠这点儿绝活,过着平静而滋润的日子。但有一天,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他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
2020年4月12日 已读
草履虫君推荐;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局中局啊,没想到古玩界题材也能写成跟比武和谍报大战似的;长达千年的家族恩怨和中华历史相当水乳交融;最后的结局太震撼我妈了,我整个人好激动!对心脏真不好,不过也有点夸张戏剧性,哪有能在公开场合把利益冲突搬上台面或解说或死人的;杰克苏情节火候把握不足,总出戏;最终 BOSS 的价值观有点意思,哪怕出卖国家利益也要保住文物,盈利也许倒在其次;不过我很困惑这后续居然还写三本?希望别太水。

二〇二〇年一刷;最近又书荒了想找爽作看看,心血来潮重温该书;前半部分 cliffhanger 写得好,不过感情线太意淫;这回看懂了武则天,明堂,龙门石窟,朝代历史等等,一刷的我当时真是文盲,没能领会其人文底蕴;若要具备资格评价老朝奉的倒卖文物动机,起码要知道岳飞墓曾被文革小将扒过,朱偰的遗言;不过老朝奉无法完全名正言顺,毕竟在市场贩卖赝品和保护文物有什么关系?
历史 马伯庸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豆瓣
8.7 (22 个评分) 作者: 谭其骧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1 - 10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
2024年4月13日 已读
很久以前接触过这书,后来发现 YouTube 上各种 map 视频直接秒杀这种书。
历史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蒋廷黻 译者: 徐卫东 编 中华书局 2016 - 3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权威校订版本首次问世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本次再版,全面校订文字,并搜集增补作者相关文字九篇,内容大为丰富和完善;同时,收录彩色历史图片十六幅,以帮助读者理解历史情境。
【编辑推荐】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影响海内外数代学人,全新增订
以国际视野看近代中国转型,现实感强,堪称大师手笔
☆ 权威校订:尊重民国原刊风貌,出“编者按”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正引文失误,文字完善,超越坊间通行版本。
☆ 全新增补:搜集整理作者相关文字九篇,首次补全《评〈清史稿•邦交志〉》一文,内容更加丰富。
☆ 精选插图:特别收录彩色历史图片十六幅,图文相得益彰。
【名家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个开山的人。近四十年来,蒋先生在这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开创新的风气,把中国近代史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郭廷以
他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李济
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沈渭滨
2019年5月20日 已读
为了配合要求读者事先了解官方近代史的《重说中国近代史》而读,正文字数只有五万,亮点是深入把握了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通过这书我才知道北洋军阀时代是什么回事,日俄怎么打起来的等。此外这书站在蒋介石一方,不看好共产主义,于是市场上对此审核最轻的版本是中华书局。
历史
西洋史 豆瓣
作者: 陈衡哲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西洋史》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新文学运动第一位女作家、著名史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1924年出版后至今,先后再版、重印了许多次,是中国人了解欧洲历史的最好读本之一。胡适评价《西洋史》说:“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赖西洋史家的供给。但在叙述与解释的方面,她确实做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工夫。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这一方面,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著作。”又说:“西洋史要这样做方才不算是仅仅抄书,方才可以在记述与判断的方面自己有所贡献。”
2019年5月3日 已读
自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和以色列的《人类简史》后,终于把欧洲历史的拼图给拼起来了,不过唯独缺了美国的历史。作者是民国时代且热爱和平的女性,了不起。
历史
信息图中的世界史 豆瓣
作者: (意)瓦伦丁娜·德菲里波;(英)詹姆斯·鲍尔 译者: 龙彦 / 马磊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2016 - 4
《信息图中的世界史》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了世界的历史——整整138亿年的历史,有事实记录、趋势分析,也有大事记,全都凝结成一场惊人的视觉盛宴;以信息图、可视化图、曲线图、地图、图表等诸多形式展示。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科技革命,其间出现了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从我们的祖先将第一笔记录划在潮湿的洞穴墙壁上起,一直到现代社会的各类事件,《信息图中的世界史》都一一罗列。这里有文明与野蛮,有战争与和平,这是以新的视角整合的历史——设计精美、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曾经走过怎样的路,如今要去往何方。无论你是事实狂人,还是数据达人,或者只是想知道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信息图中的世界史》都能让你大开眼界。
2019年4月6日 想读 草履虫说很有趣。
历史
重说中国近代史 豆瓣
7.9 (49 个评分) 作者: 张鸣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2 - 2
编辑推荐——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
这门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原来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基于此,我们将这门课的讲课稿集结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是的,那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诚如斯言。
2019年3月31日 已读
最近我要通过读书解决的问题层叠起来了:中国经典现代小说有哪些,白话文运动开端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国近代史是什么。通过这本口碑载道的书,意外解惑了以下问题:中国封建王朝怎么与西方近代工业强国发生冲突并强行拖入现代化浪潮的,并如何依次在工业(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政权(辛亥革命)文化(五四运动)上革新。话说在如此混乱的世界下,能在十几年内通过马克思主义强力统一整个中国并清洗一切反动派的毛泽东真是铁血手腕的政治神人。
历史
萌·日本史 豆瓣
5.7 (6 个评分) 作者: 樱雪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以经典日本动漫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历史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历史读物。其中收录的日本经典动漫都是曾经整整影响过中国一代人的动画片,而熟知的动漫背后,又有着怎么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呢,我们大概都很陌生。作者正是通过这一话题,引导大家去了解日本、了解日本历史。文字洗练、幽默风趣,可读性非常强。而且,此类历史故事最受年轻读者青睐,也适合大多数读者休闲阅读。极具时尚畅销书品质!
2019年3月22日 已读
年龄大了,没时间读这种低营养历史书。
历史
二十二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二十二
8.6 (626 个评分) 导演: 郭柯 演员: Wei Shaolan / Luo Shanxue
其它标题: Twenty Two / 22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