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2023年1月19日 想读 https://twitter.com/mtrainier2020/status/1615917754263175168
政治
历史深处的忧虑 豆瓣 Goodreads
9.0 (23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2023年1月4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3年1月4日 评论 批判! - 我,是自由主义者!我都忘了我是怎么变成自由主义者的,应该和我作为残废遭遇的低人权经历,高中爱读的杂文选刊和《中国青年报》,大学接触到的可能吧,牛博网,以及读到的《民主的细节》有很大的关系,我已经不记得我十年前即大学时代到底有没有读过这书了,不过这书确实火,在豆瓣上高排名,和民主的细节平起平坐。 十年过去了,重温此书。书是很好,通过美国历史以及判例介绍了美国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很早就知道言论自由的本质,读这书还是又获得了新的收获:美国人注重言论自由不是为了什么对唯一真理的追求,相反,是为了防止政府权力膨胀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此外,美国人把政府看作为纳税人服务的组织,干不好自然就滚蛋;拥有枪支是天经地义的政治权利,政府不能侵犯;真・依法治国;只能事后干预;能不能合法地烧国旗,可以用来检验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提到过美国的国家建构一开始就是反国家的,由于英国殖民政府带来的苦难,美国独立组织一开始就没想过建立强大的政府组织,相反,害怕它会变成英国殖民政府那样作恶欺压人民的恶龙,于是权利法案就一开始处处制约政府权力。此外我发现美国第一届总统选举和法国大革命原来差不多在同一个同期,我认为它们都受到了社会契约论那个国家合法性来源于民主选举的影响(大概,我还没读过社会契约论),但没想到却是在同一个时期发生的,历史却截然不同,前者安安静静地开个规模人数极少的会议,简单建立了美国政府,没什么太大的波动,后者却经历了民粹恐怖时期,死伤成千上万。 但于此同时美国人也为对内暴力垄断能力偏弱的美国政府付出代价,书中就对此强调了很多次。不要被平民相对于政府的弱势地位迷惑了,平民说到底也是人,也是会杀人的,枪支暴力失控的后果就是平民杀平民。美国去年又发生了学校枪击案,这回受害者是儿童,拜登很绝望地呼吁美国还要有多少人死于枪支暴力,又要有多少儿童每天活在上学死于枪支暴力的恐惧中,我记得奥巴马也在反枪支的演讲落泪过。当然,总统的呼吁一如既往地没用,毕竟美国人支持枪支自由的民意还是太庞大了,于是美国儿童就只好进行用书包档枪的演习以未雨绸缪,这对习惯活在政府完全垄断暴力环境的中国人大致是 culture shock。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视枪支自由? 这和1981年沃伦对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案(Warren v. District of Columbia; 444 A.2d. 1, D.C. Ct. of Ap. 1981) 有很大的关系 ,我就不对此多介绍了。总之此案判例明确了美国政府的警察局没有保护平民的责任,于是平民只好自己保护自己,靠汹涌的民意造成了枪支暴力的失控。其实我猜美国政府警察没有保护平民的责任是一个误解,准确来说只是宣告了警察没有无限大的责任对平民的安全负责,毕竟警察不是万能的, 他不可能为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件负责 。不管怎样美国政府对内暴力垄断偏弱是既成事实,也对平民内部的枪支暴力失控现象无力回天了。 其实这是一种选择问题,你会偏好完全垄断对内暴力,又能对你强制征税,有警察,有军队,有司法部门宣传机构等的强大政府,还是偏好对内暴力垄断弱到无法阻止平民谋杀你的弱小政府?我自己还是会偏好后者,毕竟若真有平民真要害你时,前者再怎么强大也没用,反而有打压你人权的风险,参见唐山打人案,受害者不知为啥地「不敢露面或接受采访」,还有铁链女案,当地警察很努力地阻止民间人士进去调查。于是美国人就选后者。 讲完收获,也该批判该书了。美国的宪政并没有那么完美,据我所知就发生过几件令我失望的大事。一是棱镜门和维基解密,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通缉了泄密者,而他们对公民权利明目张胆的侵犯却似乎没受到什么惩罚;二是 Tread 这纪录片揭露了一个平民因为当地政府对他的欺压,结果愤怒地一个人开推土机破坏政府建筑,最后自杀,我不知道能允许公民射杀闯入私人土地者的美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三是虽然陪审团机制和无罪推定原则看起来很伟大,但是却还是发生了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者案这个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几名黑人少年的一生被充满恶意种族歧视的检察官和大众偏见毁了。 我看了一些其他书评,我感觉中国读者对美国可能还有一个极大的误解,就是把它的内政和外交混同起来。美国内政毫无争议地做得相对不错,要不然世界上会有那么多优秀人才喜欢跑到美国去了,美国科技公司一大堆印度裔的,AMD 和 NVIDIA 的 CEO 很神奇地都是台湾裔;但是外交上的信用是值得怀疑的,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被活活肢解,他还是美国公民,这放到现在,重视人权的美国人怎么可能会对此视而不见?但美国政府就明确说了卡舒吉事件不会影响美国与沙特的关系,于是它就装模作样地只制裁了真正幕后黑手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一些手下,放过了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人,这货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 G20 会议上;此外还扶植过完全不得人心的伊朗傀儡国王上台,结果引发伊朗革命;欺负古巴欺负得魔怔了,在相关联合国会议上全世界就只有以色列赞同美国继续制裁古巴,欧洲都反对,比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的联合国大会表决还要一边倒。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美国政府终究是美国人的政府,全世界其他人又不是美国政府的纳税人,美国政府以美国公民利益为代价为他国谋福才叫异常。所以美国的宪政口号对外人来说,听听就好,不要太当真。比如海关对他国公民拥有及其膨胀的权力,它可以看你手机和社交网络,可以打开你的行李箱,在美国海关里,他国公民是没什么人权的,不受美国宪法保护。 最后提下 Reddit 的一些有趣 subs:r/AskUK,r/AskAnAmerican,r/askSingapore,r/AskAJapanese 等。现在已经不是只能靠林达作品来了解美国的时代了,不出国,在在美国论坛 Reddit 上你可以接触到他国人并提问。有中国留学生批评英国虚伪,说社会主义书籍是禁止出版的,我自己跑去 r/AskUK 问英国人他们到底有没有出版自由,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个人还看过英文版毛泽东选集呢。话说回来,大概也只有美国人能做出这样的论坛吸引全世界人民跑来做问答了。
政治
N号房追踪记 豆瓣 Goodreads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8.1 (78 个评分) 作者: [韩]追踪团火花 译者: 叶蕾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 - 2
窥视威胁女性,以伤害女性获利,
这些罪恶并不遥远,甚至就在你我身边。
我们可以沉默,但也可以绝不罢休。
★震惊全球的网络性犯罪,韩国N号房事件直击实录。
★26万人的罪恶围观。在韩国,每200个人里,就有1个观看者。
★引发韩国全民共愤,总统文在寅下令彻查。
★身为女性,只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韩国知名书店教保文库“开启2021年之书”
同名特稿荣获第52届“韩国记者奖大奖”
作者追踪团火花荣膺2020年“韩国女性家族部长官表彰”
N号房事件不仅推动韩国相关法律的改变,而且令数码性犯罪问题在世界得到关注。
“凡是来到Telegram的人没有是为了看正常东西的吧?”
“可以在这里公布前女友的KakaoTalk账号吗?”
“各位,那个女的(受害者)死了。”
“她是谁?反正不是我的错,嘻嘻。”
2020年3月,韩国N号房事件震惊世界,数码性犯罪问题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在N号房里,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被威胁拍摄下非法性视频。画面不堪入目,手段极其残忍。加害者毫无悔意,随意传播,甚至以此获利。
在数码性犯罪的噩梦中,谁来保护儿童,创造安全的世界?谁又能预料女性与性犯罪的距离到底有多近?在一个女性不安全的社会,其他人又将走向何方?
N号房的加害者当中,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只不过他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向打破他们这份坚信的“追踪团火花”致以深深的谢意。
——[韩]权金玄英(女性学者)
平凡的两人做出了伟大的事业。怀着共同目的努力的人很多,这两个人尤其令人感动的原因是,她们凭借“不多的经验和技术”做出了别人无法下决心去做的艰险的事情。而且,真正艰险的一点是,当时的世界还没有认识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她们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们明知道这一点,还是下决心去做了。
——[韩]李京美(电影导演)
这不是她们的问题,而是我和我们的问题。我再次认识到,通过我们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通过这本书倾听“我们”的声音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也是一种凝聚吧。
——[韩]柳浩正(正义党国会议员)
2023年1月1日 已读
只看了第一章,挺流水账,没什么收获。但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获奖了,记者也得奖了,某些地方的警察也很尽力。日本也有差不多的书,叫黑箱,BBC 更是给纪录片起名叫日本之耻。铁链女事件发生时说实话我没怎么太大的关注,因为我没看到正经八百的新闻报道,也不意外政府一直发前后矛盾的通告,中国的新闻本来不应该单方面地由政府垄断。刚刚才认真看完维基百科相关页面,中国警察就很努力地在阻扰民间人士的调查,也没什么官媒跟进报道,更别说能有人出书全面介绍铁链女到底什么回事了。综上,中国人权状况可想而知。
政治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49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2年12月31日 已读
最喜欢「国家建构」章节,详见长评。
2022年12月31日 评论 空前和平时代,民主化浪潮和国家建构 - 现在,是空前的和平时代!二战后死于战乱的人已经大大减少,各国专注于经济建设起来;也是非常难得的自由霸权时代,想了下感觉这国际秩序对残废的我有好处,毕竟我听说过平壤不准残疾人居住,中国盲道至今是死亡之连环夺命机制,而欧美的无障碍设施先进,世界三大人工耳蜗品牌也是欧美的。 民主也是世界大趋势,就算专制集权也要花力气装模作样地宣传自己是民主。现在貌似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末期,就现实来看民主转型成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学者对此感到悲观。但刘瑜说已经很不错了,她拿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史作为对比,它们的民主化本来就花了几百年,其间也不乏死伤成千上万的流血冲突。民主转型本来就很痛苦,流血斗争不断,人类是会迫害他人的生物,有很多人一开始就不把他人当「人」看待,我估计很多没有现代世俗化的宗教一开始就想杀光所有异教徒,经历了两千年父权制的一些人把女性视为没有人权的性资源,白人至上主义者不允许黑人扮演白人角色,印度高种姓不准低种姓骑马。我一个朋友也不把粉红当人,于是中国一旦民主转型,会不会又出现流血冲突,可想而知。 于是民主转型平稳落地,需要超级大圣人加持平稳落地,曼德拉就做到了,我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6JKL57uP5Zu95Lmf5b6I5LqG5LiN6LW377yM6Jm954S25YmN5pyf5Yqj6L+55paR5paR77yM5piv 55yf5q2j5oqK5LiK5LiL5LqU5Y2D5bm05Lit5Y2O5paH5piO5oiQ5Yqf5bim5YWl5rCR5Li75pe2 5Luj55qE56ys5LiA5Lq677yM5q+V56uf6KaB5b275bqV6aKg6KaG5YWa5rK75Lul5Y+K5YWa5YaF 54m55p2D6Zi257qn55qE5Yip55uK77yb6L+Z5pe25Lmf5omN5piO55m95YiY5pmT5rOi55qE44CM 5oiR5rKh5pyJ5pWM5Lq644CN57K+56We5pyJ5aSa5Y+v6LS177yM5LuW5LiN5Lya5Li65LqG5o6o 5bm/5rCR5Li76ICM5oqK5YWa6KeG5Li65pWM5Lq677yM5b275bqV5pap5pat5LqG5rCR5Li76L2s 5Z6L5rWB6KGA5Yay56qB55qE5Y+v6IO95oCnCg== 不过刘瑜说民主转型充满斗争因为民众没能处理好民主与自由的关系,这说法很奇怪,整本书也没完全提到宪政,我怀疑为了过审而乱用词语;我看过《政治学通识》后就深深地认识到民主和宪政结合在一起才是理想主义者的目标,真羡慕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就直接自带了宪政精神。 国家建构这章节最精彩,我看过不少科幻小说了,但没想到现实里原来会有那么多千奇百怪且趣味十足的国家建构。欧洲封建时代其实挺落后,国王经常被贵族欺负,倒是中国早早在世纪初得到了统一,且形成了读书人为皇权护航的庞大科举阶层,毕竟科举制在宋代成熟,其后的一千年政权也较稳定点;墨西哥和阿富汗看似主权国家,但缺乏强大的国家能力,结果塔利班和毒贩大行其道;美国的国家建构一开始就充满了反国家主义,国家建构也相当漫长,结果居然反而慢慢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美国重视人权和私有产权,也喜欢搞民权活动,通过性别解放和种族解放,黑人和女性也加入到国民生产大军,于是随着社会运动的旺盛,国家也跟着变得强大起来;我以前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看到恩格斯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我还觉得挺有道理,但这本书又提到了马克思・韦伯的国家定义,即一定土地领域的暴力垄断组织,这个定义淡化了阶级色彩,而且更对得上国家建构的真正动力之一:战争!战争是最强而有力的人类进化机器,促使了常备军和以税收为主的行政官僚机制诞生,科技的飞速发展,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等等。经过残酷的战争淘汰,世界大大小小的政治组织到如今就只剩二百多个主权国家。 但这同时激发了我的好奇:仇恨和国家建构会是什么关系?日本地震了中国就有人庆祝,我没看到别的国家会有类似的新闻。
政治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作者: Steven Pinker Penguin Books 2012 - 9
Believe it or not, today we may be living in the most peaceful moment in our species' existence. In his gripping and controversial new work,
bestselling author Steven Pinker shows that despite the ceaseless news about war, crime, and terrorism, violence has actually been in decline over long stretches of history. Exploding myths about humankind's inherent violence and the curse of modernity, this ambitious book continues Pinker's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mixing psychology and history to provide a remarkable picture of an increasingly enlightened world.
2022年12月24日 想读 cited by 可能性的艺术。现在,是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政治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161 个评分) 作者: 刘擎 新星出版社 2021 - 1
◎奇葩说导师、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刘擎讲透西方思想史
◎马东、罗振宇、陈嘉映、施展等倾情推荐
◎邀请你穿越时空,与19位闪烁着光芒的思想家对话
◎来一次思想的碰撞、一场观念的探险
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 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思想不惑,精神明亮。你将在这19位大家的生平故事中,理解他们建构思想大厦的地基与框架。你还会在思想大厦之上,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收获审慎而真诚的回答。
2022年10月22日 已读
很通俗易懂地讲清楚了现代的定义:以理性启蒙主义为基础,发展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于是可以发现伊斯兰文明的本质是反现代化的,比如过于迷信宗教,无法容忍女性作为个人的解放;听说二十大提出中国要走不一样的现代化,若不靠理性启蒙主义,那靠什么呢?仔细想想就觉得很好笑,不过好友云端的鸟指出中国人是实在太多了,本来难以有统一同步的思想,这么一看就算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难度也确实大;理性的成熟在于认知与反思;看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到,有良心的读者应该都会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种种现代危机,包括动态清零带来的平庸之恶;其实这本书还讲了自由主义的二十世纪七种思想潮流,我消化不了,得找书看;最后目光迈向未来,未来的思想与政治又走向何方呢?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现代自由国家自己也陷入了民粹危机。
2022年10月18日 评论 支配思想 - 刘擎在导言就说明了思想到底是什么,比如理性经济人在消费时会自动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但是这个本身等价于一个思想,毕竟相反的思想是消费时花更多的钱买性能差的商品。于是掌握了思想,就可以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类,支配思想(请把我脑补成坏女人 Makima 的支配恶魔形象)。 其实我以前就开始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思想的存在并解构其。比如冰与火之歌里人们对私生子很反感,现代人反感恋童癖,伊斯兰男性喜欢限制女性。私生子意味着对专偶制家庭秩序的挑战,即继承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吧,母亲会不高兴,正宫(没想到更好的词语)子女的蛋糕也少一块;又不继承的话,会引发私生子的嫉妒甚至仇恨,最红落得流血冲突;未成年人这概念在中世纪里是不存在的,童工现象司空见惯,小孩甚至能喝酒吸烟性交,直到量产书籍和电视媒体的出现使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开始分化,前者开始控制后者受到的教育,规定了未成年人不得独自接触性爱和暴力的作品,与此同时又圈养起儿童的贞操权。一个成年男性钓一个未成年女性太容易了,本来有力量上的不对等关系,为了避免秩序的失控,现代人就产生了恋童癖即罪恶这种观念;西方人与比较有国际经验的伊斯兰男人打交道时,后者明明接触过大量自由的现代世俗女性,但一旦谈到他们国内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时,就突然变得封建起来,说什么戴头巾很有必要啦,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性别剥削的受益者,就不自觉地要维护这个性别不平等这种秩序起来。 5LiN6L+H5LiA5pem5oCd5oOz6Kej5pS+5LqG5Lmf5LiN5LiA5a6a5piv5aW95LqL44CC5Lit5Zu9 5a6j5Lyg6YOo5oOz5pSv6YWN5Lit5Zu95Lq655qE5oCd5oOz77yM5oqK5aSn6YOo5YiG5Lit5Zu9 5Lq66amv5YyW5oiQ6Ieq5Y+R5ZCD6Ium5bm257u05oqk57uf5rK76ICF5Yip55uK55qE5Lq677yM 54m654my5byx6ICF55qE5Yip55uK57u05oyB57u05oyB56iz5a6a56ep5bqP44CC5pGG6ISx5LqG 6L+Z56eN5oCd5oOz5pSv6YWN55qE5Lit5Zu95Lq65aaC5p6c5rKh5pyJ5by65aSn5a6e5Yqb6IO9 6Ieq55Sx5Zyw55Sf5rS75oiW5ram5Ye65Y675oiW55Sa6Iez54u854uI5Li65aW455qE6K+d77yM 5Lya5q+U6L6D55eb6Ium44CC546w5Zyo5oiR5bey57uP5beu5LiN5aSa5a6M5oiQ5LqG5ZKM5Lit 5Zu95Lq66Lqr5Lu955qE5YiG5Ymy77yM5q+U5aaC5LiN5Lya5YaN55So44CM5Zue5Zu944CN5oiW 44CM5Zu95Lqn44CN6L+Z5Lqb6K+N6K+t44CC5Lit5Zu95Lq65oCd5oOz6KKr57uf5rK76ICF5pSv 6YWN5pe25Lya5piv5LuA5LmI5qC35a2Q55qE5ZGi77yf5Y+v5Lul6Ieq5Y+R5Y+C6ICD44CK6L+Y 5oS/44CL5LqL5Lu277yM5LiA5aSn5aCG44CM5Lit5Y2O5Lq65rCR5YWx5ZKM5Zu944CN55qE5Zu9 5rCR6Ieq5Y+R57u05oqk5bid546L6K6z77yM5pS75Ye76L+Y5oS/5byA5Y+R6ICF77yM5Luk5oiR 55uu556q5Y+j5ZGG44CCCg== 此外有好多被无益思想支配的傻子。比如活活压死弗洛伊德的那个白人警察,他本身内在的种族主义思想让他忽略了下面的是一个活生生,会呼吸的人类,只把那个当成需要死死压住的黑色东西。他不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最终落得被警察局解雇,妻子离婚,坐牢二十年,引发全国动乱的下场;一个老外来长江漂流,一些没有漂流经验且充满民族主义思想的中国人不想让长江漂流第一人落在外国人手里,自发要挑战长江漂流, 前仆后继地死在长江里 ,最后也被中国政府封杀,迅速被人遗忘;宗教仇恨历史上多得令人发指,一些人想杀光异教徒,死人没完没了,拉登就特别不爽美国女兵能大摇大摆地在伊斯兰土地上走路,一些伊斯兰教徒大喊真主阿拉,发动自杀技,摇身一变成人肉炸弹袭击世俗人民,我真不想陪这些信奉极端宗教思想的可消耗资源手拉手一起爆炸;普京为了满足他的帝国野心思想,害得成千上万的人民家破人亡,士兵毫无意义地像野狗一样横死街头。 其实本书评是在读了导演后就马上写出来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对书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比较脱离书的主题;我以为这书能一下让人大彻大悟,读过这书的人很厉害了,没想到只能算是入门水平,还有很多的书要读;不过政治爱好者真是小众,好友提醒我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注定是孤独的,这么多年了我只见过两个政治造诣在我之上的推友。
政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豆瓣
Der Ursprung der Familie,des Privateigentums und des Staats
8.7 (21 个评分)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18
書影代用民國四十三年(1954)10月人民出版社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封面書影。原書號1001.188,有民國四十六年(1957)2月北平6印本。
2022年10月21日 已读
以前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很浅薄,最多也就感受到资本阶级的存在,不过这书真是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炼出了这三者的发展规律,有理有据,心服口服;我发现早期学术书籍会有大量的当代细节,很不好读,于是这书我就几乎略过雅典罗马德意志人章节不读;一切围绕的中心主要是财富的积累,生产剩余促使了公有制部落与群婚到以私有制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和专偶制婚姻的变化,阶级的矛盾促使了维持秩序的国家暴力机器的诞生;最令我震撼的观点是,人类最早的分工其实就是男女分工,男性凭力量上的优势积累了财富,使人类的母权制转向父权制,女性沦为家庭的奴隶,所以若要追求全体人类的人权,废除男女分工下的男尊女卑秩序即女奴制即性剥削,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再想想号称遵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政府为了遏制高离婚率而采取的种种行动,真是讽刺。
政治
美国陷阱 豆瓣 Goodreads
LE PIÈGE AMÉRICAIN
7.6 (36 个评分) 作者: [法]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 [法] 马修·阿伦 译者: 法意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2013年4月14日,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刚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这场抓捕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美国政府针对法国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之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阿尔斯通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商业巨头,因此被美国人“肢解”。而皮耶鲁齐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监狱,恢复自由。 在《美国陷阱》一书中,皮耶鲁齐以身陷囹圄的亲身经历披露了阿尔斯通被美国企业“强制”收购,以及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 这是一场隐秘的经济战争。
2022年10月9日 已读
详见长评。
2022年10月5日 评论 有长臂管辖权的美国政府 - 我对这本书的最早印象应该是有新闻报道作者曾经经历过孟女士的类似事件,并很羡慕后者能在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出手相救下全身而退。不过我想到的却是 251 事件,华为在那丑闻扮演的角色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掠夺其他国家,阿尔斯通被迫抛弃皮耶鲁齐,但华为却是在迫害自家员工,很讽刺。 我以为这本书是论文般地分析所谓的美国陷阱,没想到是在讲作者亲自经历的故事。我从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一个跨国级别的法国企业阿尔斯通如何大战美国政府即司法部,目前的结论是企业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并且把皮耶鲁齐当替罪羊抛弃掉,堂堂高层也会落得如此下场,让我更加小心企业了。从司法较量上,个人本来很难击败组织,毕竟人力不对等,组织可以发起举证程序上的 DDoS 攻击从而淹没力量单薄的个人,我过去一直很好奇有良心的司法界人士会怎么想办法解决这问题,这本书到底意外地表明了跨国企业无法战胜国家政府。我在中国从来没见过个人能在诉讼中战胜大公司的新闻,倒是听说过麦当劳因为员工不小心碰到烫咖啡从而被个体顾客起诉,最终败诉并赔偿成千上万的神奇传闻,当然就算在美国还是有《黑水》这个普通人付出了巨大牺牲才胜诉的现实。 另一个收获是再次认识到了美国海外反腐败法这个有争议的法律。一开始被美国的长臂管辖权惊得目瞪口呆,国力强大就是唯所欲为。美国政府不是其他国家人民选举出来的,怎么保证它真正的是为了打击跨国腐败的正义而行动呢?作者说过到 2003 年这个法律的执行次数极少,于是就有选择性执法的嫌疑,且没收的金额貌似是上缴到美国司法部的,谁知道这个是不是相当于黑社会保护费?作者是有行贿的嫌疑,但这事只发生在法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要打击腐败也轮不到美国。此外,美国也一直选择性推广民主,在伊朗扶植过独裁者,无视了那些有石油利益关系且专制的阿拉伯国家,作者也说过印度尼西亚政府是美国扶植的。于是美国可能在一边纵容专制国家的腐败,却又举着打击腐败的正义旗号来制裁他国跨国企业。 再次,这书揭示了美国司法的巨大缺陷:事实已经不再重要,可以通过缴纳保释金来换取保释权,监狱可以私营化并合法地剥削犯人,罪状都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一切一切都可以交易。比如最近刘强东一案以庭外和解(大概)告终,谁知道原告有没有被勒索或是被金钱收买?有网友告诉我美国检察官是有义务制裁强奸犯,但也不会起诉刘强东,因为证人不会出席从而胜诉率微乎其微,于是真相到底如何也无从得知,无论谁对谁错,正义终究完全缺席了。 后来在豆瓣上看到 有人 给了 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判例 ,其中最近一年2019年美国运用该法律判处的全部17个案子,有8个案子是美国本国公司,另外9个案子虽是外国公司(涉及1家中国企业百度),但全部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大大减轻了美国选择性执法的嫌疑,如今作者的一家之言倒是开始经不起推敲了。虽然虽然阿尔斯通是在泛欧交易所上市的。 改天再研究研究孟女士的事件。 立党认为孟女士有罪 。
政治
The Great Leveler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Walter Scheide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 1
Are mass violence and catastrophes the only forces that can seriously decrease economic inequality? To judge by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the answer is yes. Tracing the global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oday, Walter Scheidel shows that inequality never dies peacefully. Periods of increased equality are usually born of carnage and disaster and are generally short-lived, disappearing with the return of peace and stability. The Great Leveler is the first book to chart the crucial role of violent shocks in reducing inequality over the full sweep of human history around the world.
Ever since humans began to farm, herd livestock, and pass on their assets to future generations, economic inequality has been a defining feature of civilization.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only violent events have significantly lessened inequality. The "Four Horsemen" of leveling—mass-mobilization warfare, transformative revolutions, state collapse, and catastrophic plagues—have repeatedly destroyed the fortunes of the rich. Scheidel identifies and examines these processes, from the crises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to the cataclysmic world wars and communist revolu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day, the violence that reduced inequality in the past seems to have diminished, and that is a good thing. But it casts serious doubt on the prospects for a more equal future.
An ess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 about inequality, The Great Leveler provides important new insights about why inequality is so persistent—and why it is unlikely to decline anytime soon.
2022年6月24日 想读 不——平——等——
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豆瓣 Goodreads
8.6 (11 个评分) 作者: 景跃进 / 陈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1
由景跃进、陈明明和肖滨三位教授联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致力于从经验层面系统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结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书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本身入手,进而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以及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探讨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及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本书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及中共中央编译局的13位学者组成的作者团队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全书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将中国共产党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钥匙,将“党政体制”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词,并且认为,应当处理好宪法与党章、法律与党规、国家机构与党的组织、正式制度与政治惯例之间的互补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强调历史脉络对于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应以内在发展和演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政府与政治。
2022年6月23日 想读 发现这本在豆瓣上没有评分;看目录发现它一下直接介绍以共产党为主的领导机制,说不定是从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第二句延伸起来的干货。
政治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 豆瓣
作者: 张明楷 新星出版社 2021 - 10
◎内容简介
母亲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河里,应该先救谁?
妇女强行与男子发生性行为的,构成犯罪吗?
为了救五个小孩而杀害一个小孩,构成犯罪吗?
成人之间秘密实施集体淫乱行为,构成聚众淫乱罪吗?
幼童盗窃他人手机,父母在旁边看着不管,构成盗窃罪吗?
孩子杀了人,父亲说人是自己杀的,构成包庇罪或伪证罪吗?
本来想杀人,但碰巧杀死了正在行凶的罪犯,成立正当防卫吗?
……
那些你在新闻中旁观过或听说过,甚至是完全没想过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解释。
当然,在本书中,你还会看到,刑法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命运,更关乎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刑法学也不仅仅是对正义的追求,更是人类智慧的高峰,而学习刑法学就是在进行一场思维风暴。现在,不妨打开这本书,以此作为你用智慧寻求正义的起点。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教授、国内知名刑法学家张明楷全新力作。
·兼具专业刑法书籍的深度和一般科普书的可读性,各行业各的人都能读,而且都能有所收获。
·要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牢记这本书里的观点和逻辑,刑法题目不用愁。
·即将成为一名法学生?这本书就是极合适的刑法学入门书。
·已经走上了学法的道路?这本书看一遍,顶你花几倍时间去复习。
·在以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等为职业?将本书当工具书,10分钟一节,哪里有疑问看哪里。
·没学过法律,但对刑法感兴趣?来感受一下高能案例的冲击和刑法的思维方式。
2021年11月17日 想读 可惜没有电子版。
政治
政治学通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2 (73 个评分) 作者: 包刚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1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本书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2021年8月5日 已读
毫不夸张地说,读懂这本书时可以完成从精神被统治者到精神自由人的转变;其实我先前读过的《给孩子看的西方政治学》和《The Politics Book》也很关键;有一些经济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我感兴趣就略过;仍有一些疑问没有得到解答,比如伊朗为什么会倒退,太平洋战争日裔的待遇如何,911 后阿拉伯裔呢,弱势群体真的能团结吗?民主转型流血其实很正常,要先有权威才能之后谈限制权威。
政治
韩国赶超经济中的财阀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刘洪钟 2009 - 10
《韩国赶超经济中的财阀制度研究》是国内首部对韩国财阀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在韩国四十多年的赶超历史当中,财阀始终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它是透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韩国赶超经济中的财阀制度研究》围绕财阀的成长历程、多元化发展战略、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及其与政府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通过这种“麻雀解剖”的方式,作者的最终目的除了为人们理解财阀成长兴衰的本质提供大量的实证素材,更重要的是,为深刻理解韩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之谜提供一种微观层面的解释。
2021年7月4日 想读 最近突然发现除了单党执政,世界上原来还有韩国财阀越南军队经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政治
独裁者手册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8.9 (148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 [美]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2019年4月11日 想读 女仆主张奥巴马低水平,他的说法在这书有体现。
政治
王国 第一季 (2019) 豆瓣 TMDB
킹덤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王国
8.0 (773 个评分) 导演: 金成勋 演员: 朱智勋 / 裴斗娜
在一个充斥着贪腐和饥荒的王国中,关于国王死亡的神秘传闻沸沸扬扬,同时一场奇怪的瘟疫传播开来,感染者可获得不死之身并嗜食人肉。成为阴谋牺牲品的世子开始踏上揭露邪恶阴谋,拯救子民的征程。
窃听风暴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Leben der Anderen
9.1 (1448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玛蒂娜·戈黛特 / 乌尔里希·穆埃
其它标题: 타인의 삶 / 善き人のためのソナタ
1984年的东德,整个社会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特工魏斯曼(乌尔利希·穆厄 饰)奉命监听剧作家德莱曼(塞巴斯蒂安·寇治 饰)和他妻子演员克里斯蒂娜(玛蒂娜·杰蒂克 饰)的生活,监听过程中,魏斯曼渐渐对这家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开始暗中帮助他们。一篇刊登在西德《明镜》报上的文章引起了特工头目的注意,他们认为这篇文章是德莱曼写的,并逮捕了克里斯蒂娜,希望能够从她口中得出她丈夫的秘密?而审问克里斯蒂娜的正是魏斯曼。
芳华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芳华
7.1 (1297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黄轩 / 苗苗
其它标题: 歌声离我远去 / Youth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寄人篱下的少女何小萍(苗苗 饰)经过重重试炼终于加入了梦寐以求的文工团,哪知道这里和她曾经待过的那些地方并无不同,她依然得忍受遭人唾弃和欺侮的生活。唯一给过她温暖的,是刘峰(黄轩 饰),不仅仅是对何小萍,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把自己的爱情和温暖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人。
实际上,刘峰一直爱慕着美丽活泼的林丁丁(杨采钰 饰),当他选择将这份感情勇敢的表达出来时,却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战争开始了,刘峰、何小萍和萧穗子前赴后继的走上了前线,在枪弹和炮火之中,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和热血绽放着属于他们的芳华。
2018年1月9日 看过
为了追求逼真效果,冯小刚鼓动整个剧组在现实中孤立苗苗,后者自称直到杀青也没和剧组和解。
政治
辩护人 (2013)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IMDb
변호인
9.0 (1214 个评分) 导演: 杨宇硕 演员: 宋康昊 / 金英爱
其它标题: 변호인 / 逆权大状(港)
1978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宋佑硕(宋康昊 饰)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司法考试,并在成为法官后很快转行成为一名律师。他敏锐地从最新政策中嗅到商机,以不动产代书业务起家。虽然被同行讥讽为随时随地派发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佑硕不以为忤,一步一步朝着心中的目标迈进。他依靠赚来的钱让妻儿过上富足的生活,也还了七年前在饭店大婶那里欠下的良心债。进入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化斗争愈演愈烈。佑硕全然不管窗外事,关起门来继续赚钱。然而社会的巨变已经不容他置身事外,饭店大婶的儿子朴镇宇因从属的釜山读书联合会被控为左翼社团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残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
虽然爱钱却更重感情的佑硕,就这样走上了为民主辩护的道路……
2014年10月9日 看过
二〇一四年十月九月第一次观看,为了韩国历史电影打卡而看第二遍,已经是十年后了,原来电影中的绝大部分场景都能被忘得一干二净;看着宋律师精准地引用法条很爽,不过在法庭上大喊大叫也失态十足,不是很喜欢;原型是釜林事件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挺了不起。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