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巫言 豆瓣
8.1 (2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5
《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时七年写就的长篇作品。作者完全摒弃了小说的虚构技巧,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时代种种景象(包括物质的,也包括内心的),可以说是“给下一轮太平盛世作了一个女性的、实物的备忘录。”
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 豆瓣
From A to X : A Story in Letters
作者: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译者: 吳莉君 麥田 2014 - 7
◆2008年布克獎入圍
◆2009年榮獲Golden PEN終身成就文學獎
愛能違抗時間,愛能抵擋坦克,
愛是我們靈魂勇敢掙扎的證明。
一對遭監獄阻隔的愛侶 三捆藏在牢房中的情書 一場又一場在遠方延燒的戰火
走在時代前鋒的小說家,獻給受難年代一首最溫柔的戀曲。
信的正面,是她堅定的綿長情話,
信的背面,是他身陷囹圄卻遙望遠方的心靈紀錄──
有的是線條優美的插畫,有的只是一個靈魂熱切的低喃。
廢棄監獄的某間牢房裡搜出了三捆沒有標明日期的信件,全都是女子愛妲(A’ida)寫給獄中情人澤維爾(Xavier)的信。
愛妲的信中滿是對澤維爾的思念與渴盼。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卻只能藉文字共享,他們深愛彼此,但不得相見。愛妲也記述鎮上發生的每日瑣事──鎮民的聚會、樹上的蟲子、收音機裡的音樂、上週落下的飛彈……在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瑣事裡,可以隱約嗅見人們對政治壓迫的焦慮,以及內心深處對動盪戰事的恐慌。同時,也能在字裡行間讀出人們義無反顧的理念,與對自由解放的無限想望。──沒有任何強權可以阻擋愛與信念,也沒有任何暴力能夠摧毀人類的心靈。
無論愛妲和澤維爾如今是生是死,無論他們是否仍住在那個不知位於何方的小鎮,約翰.伯格以觀照微物之眼繪出了一幅在苦難中斑斕綿亙的偉大風景。在生命的細節反覆被書寫之際,愛終於得以違抗一切。
【經典好評】
◎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作者)
◎哈洛.品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
◎林則良(詩人)專文導讀
「約翰.伯格給了我們一件精細別緻的物品。這是一本以溫柔和尖銳的政治先見為刻刀,對強烈欲望精雕細琢、掌握良好的書。」
──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作者)
「《A致X》是多年來我讀過寫得最溫柔且最尖銳的書之一。它的強度來自對書寫手法的精省,詳述倖存於壓迫底下永無止盡的愛。它向我們展現,無論鎮壓我們的暴力有多邪惡,都無法毀滅愛與人類的心靈。」
──哈洛.品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
「一部精緻玲瓏、結構強烈的小說!」
──《星期日時報》
「文字有如模型師般精準!」
──《紐約時報》
「這些單向的書信格式彷彿創造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描寫在貧困與壓迫底下的生活。在監獄外,女人們形成了政治異議分子的庇護,女子的信件是愛的詩篇。」
──《衛報》
「讀這本書時有種特殊的感受,不只因為這是封寫給坐困獄中的自由鬥士的情書,而是因為交織在信中的神奇密碼──每一段戀情都有自己的私密語言。」
──《觀察者報》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史詩、一篇抒情散文。」
──《獨立報》
「這本小書宛如魔法,是一個被女子嗓音溫柔喚醒的世界,而這名女子正在艱困的處境中盡力生存。小說充滿原創性,細膩優雅,同時被一股安靜的憤怒隱隱驅動。能寫出這樣作品的人並不多!」
──《愛爾蘭時報》
「在這本書中,約翰.伯格不僅批判政治不公和極權迫害,更進一步展現出,在這些壓迫之下,一個人真正的處境。」
──《暫停周刊》
西游记(全二册) 豆瓣 Goodreads
9.1 (234 个评分) 作者: 吴承恩 / 校注 黄肃秋 译者: 黄肃秋 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8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豆瓣
8.7 (17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有价值悦读:棋王·树王·孩子王》中的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稟性善良的人,关爱人群,沉默工作,永远是社会的瑰宝。偏激的主义违反人性,也违反自然,產生了愚昧盲动的行為,也就成了无可弥补的灾害。阿城不只是一个说故事的小说家,实在是藉著小说来传佈观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说有些情节虽然近乎超现实的描述,却紧紧地抓住现实严肃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豆瓣 Goodreads
8.3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译者: 王强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 9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软精装·典藏版)》内容简介: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
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神秘及幻想故事集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雷格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 1
想像一下,你正置身于湖畔的一座古旧宅邸之中。时间是夜里,外面暴雨肆虐,狂风绕着灰色的石墙嘶吼。房于下面的一间阴森的地窖里放着一口棺材,里面躺着玛德琳小姐的尸体。同你一起待在房间里的是她的哥哥,正在用疯狂的目光望着你。想像一下吧……你这是在鄂榭府上。
翻到另一页,可以见到一只黑猫被人勒住脖子吊在树上。再翻一页,你就会听到一次美妙绝伦的假面舞会上响起的音乐声,看见一千个人在唱歌、跳舞。你现在是在普洛斯佩罗亲王的城堡中。城堡里面灯火通明、生气勃勃,人人纵情狂欢;但是在城墙外面,逡巡着那可怕的戴面具的红死魔……
这些故事将会带你进入一个阴暗的幻想世界,一个充满了恐怖、梦幻与疯狂的世界。
不要一个人读它们!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7.9 (348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小二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出版于1981年,是雷蒙德•卡佛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本书由十七篇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如餐馆女招待、锯木厂工人、修车工、推销员和汽车旅馆管理员等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这些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愿望,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他们发现自己在为生存而挣扎,无法获得在常人看来并不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窘困和不如意,婚姻破裂,失业,酗酒,破产。卡佛用“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边缘性以及现代人脆弱的自我意识。
2013年8月21日 已读
嗯,一种有点古怪的讲故事方式。很多时候读起来,觉得“怎么可以这么写呢?”,“结尾怎么这样?”,尽管这样,还是很有意思。
小说 小说集 短篇 雷蒙德·卡佛
檀香刑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3 (9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作家出版社 2001 - 3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是一种类似西方“桩刑”的酷刑,农民领袖不幸遭此大难。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作女 豆瓣
作者: 张抗抗 作家出版社 2009 - 4
《作女》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浓缩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以来,“作女”们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作女”们不是女强人,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一代女性,她们的追求与梦想、放弃与尝试是这个时代的思考与反映。《作女》是抗抗的代表作品。
城邦暴力团(下) 豆瓣
8.8 (51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 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城邦暴力团》豆瓣官方网站:http://site.douban.com/110103/
城邦暴力团(上) 豆瓣
8.3 (76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 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城邦暴力团》豆瓣官方网站:http://site.douban.com/110103/
2666 豆瓣
9.0 (78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1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
《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年度50部最佳小说
《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杂志》年度十佳小说
美国Amazon 年度编辑选书 读者最爱十大书籍
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
新千年最佳小说
2666的五部分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个来自欧洲不同地区(英法西意)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喜欢及研究一位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进而成为情人的故事。几人得知阿琴波尔迪曾在墨西哥现身时,便共同前往。这个部分的基调很平静,甚至有轻喜 剧般的轻松可人。但进入尾声时,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有很强的梦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向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一面之缘。这一部分里,几位评论家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位日渐迷幻的教授,他不只能听到死人对自己说话,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发现的几何学著作挂在自家的晾衣绳上,看风吹动书页。这部分也交待了教授的妻子迷恋上一位疯诗人抛家弃女的情节。这部分的情绪相对来说超现实,很迷幻。气氛压抑诡谲。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费解的图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因同刊的拳击口记者遇害身亡,接替那人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各地媒体同僚,还遇到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他逐渐地了解到在这个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手段残忍,抛尸荒野,他想进行报道,但困难重重。这部分写法上非常写实,叙述简洁有力。特别之处在于(也贯穿于2666全书),线性叙事之间,穿插有非常多的“离题”之言,比如法特乘飞机时听乘客讲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寻访某人时在教堂听到的大段个人独白,某个美国导演的八卦等等。再如前文那晒书的杜尚,也特书了一段。这部分的结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帮助下到监狱找一个这些连环杀人案的嫌犯采访,可在见到那人时,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了。
第四部分《罪行》可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部分看似警方档案,因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发生的一起或多起杀害妇女案件,简明扼要,某时某地某人被谁谁发现,死状如何,衣物怎样,周遭环境,死者有否确认身份,法医学检测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样处理的。当然其间穿插了警方故事,贩毒集团背景,政治人物干预,来自FBI的侦探,亵渎教堂的“忏悔者”,能预言未来的女巫师,监狱中呼风唤雨的嫌犯(此嫌犯与第三部分结尾那位巨人嫌犯联系起来),等等。这部分“警方报告”的罗列,让人震惊愤怒,继而失望无奈,直到只能接受这现实的残酷。对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分将会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理过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回归开篇引入的悬念人物,他出场了。这个部分甚至可作为独立的历史小说阅读,讲述了阿琴波尔迪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贵族家的用人生活,参军,二战,与家人失散,目睹酷刑,成为战俘,耳闻屠犹亲历,开始写作,一家汉堡出版社社长的高度认可关注甚至是资助,传闻其极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隐姓埋名混迹于欧洲各地,再到遇见家人,直到决定去圣特莱莎那个充满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这部分的情绪悠然回荡着一首哀伤的歌曲,尽管一些细节的震撼力并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这更是一种尽在不言中让人既恐惧又哀伤无奈的调子。
源泉 豆瓣 Goodreads
Fountainhead
8.5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高晓晴 / 赵雅蔷 重庆出版社 2005 - 11
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洛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4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3年3月16日 已读
(电子版)(地铁上书)就这么死了。。唉
小说 毛姆 英国
一九八四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2013年2月14日 已读
中文版已读完,英文版开了个头。
小说
Slaughterhouse-Five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laughterhouse-Five, or The Children's Crusade: A Duty-Dance with Death
8.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库尔特·冯内古特 Dial Press Trade Paperback 1999 - 1
Selected by the Modern Library as one of the 100 best novels of all time, Slaughterhouse-Five, an American classic,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antiwar books. Centering on the infamous firebombing of Dresden, Billy Pilgrim's odyssey through time reflects the mythic journey of our own fractured lives as we search for meaning in what we fear most.
2013年1月17日 在读 zach推荐。
小说
边城集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1 - 6
《边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不朽杰作。
论及这作品时,作者自己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故事中充满了五月中的斜风细雨,以及那点六月中夏雨欲来时的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
《市集》等一组美文,所写亦为边城风景,是翠翠和她爷爷这类人物的诞生地。
爱在长生不老时 豆瓣
SUPER SAD TRUE LOVE STORY
作者: [美] 加里·施特恩加特 译者: 李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爱在长生不老时》讲述:俄裔移民列尼在无限期延寿公司上班,近不惑之年的他在罗马爱上了年轻的韩裔厌食症患者尤尼斯,尽管两人有着年龄、民族和性格的巨大差异,却依然爱上了对方。列尼想与尤尼斯永远在一起,而残酷的网络文化让个人身份透明得像洋葱皮,生存环境也随之变得动荡不安,此时美元已与人民币持平,美国 重建署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人人都使用一种储存并公开展示个人信息的通讯工具。
加里·施特恩加特所著的《爱在长生不老时》通过电邮、日记和网络聊天记录展示了一段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罗曼史,文字优美,寓意深刻。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此奥,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我就给跪了:“超级悲伤的真实爱情故事”
小说 爱情
日落之后 豆瓣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任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斯蒂芬·金于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曾获选“斯托克奖”最佳短篇小说集,并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力克斯奖”,是《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等 十二大畅销排行榜的上榜之作。书中收入十三个故事,除了《来自地狱的猫》是他一九七七年的旧作,其余均创作于二○○三年至二○○八年间。书中最长的一篇《N.》在新书出版之前,被改编成动画系列剧在网络上播放,并引起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