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娥摩拉-罪惡之城 豆瓣
Gomorra
作者: 羅貝托‧薩維亞諾 译者: 賴盈滿 時報文化 2009 - 8
《娥摩拉》是一部大膽重要的調查報導文學。新聞記者羅貝托.薩維亞諾深入歐洲頭號黑幫卡摩拉,祕密蒐集其組織犯罪手法,二○○六年成書後不僅轟動義大利,也在德、法、西班牙等國暢銷;其融合小說與非小說,難以歸類的筆法更成為受矚目的義大利文壇新星,同名電影也拿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二○○八年,卡摩拉誓言在聖誕節前取其性命,薩維亞諾從此接受警方保護,至今仍無法透露行蹤。
卡摩拉──幫派成員自稱為「體系」──是歐洲目前勢力最大的幫派,拿坡里則是「體系」的溫床。他們行事兇殘,自一九七九年以來,造成三千六百人死亡,比西西里的黑手黨還多,也比西班牙埃塔組織與愛爾蘭共和軍合起來還多。然而卡摩拉更是事業有成,擁有企業化的國際犯罪組織,事業觸角遍及營造、高級時尚、禁藥與有毒廢棄物處理等產業,全面滲透拿坡里、義大利乃至世界的社會經濟網絡。書中披露所有「Made In Italy」的高級時裝品牌,都是由卡摩拉掌控的血汗工廠所生產,臺灣也有一家。
在拿坡里出生長大的薩維亞諾,十三歲就目睹卡摩拉殺人,醫生父親也慘遭毒打。他靠著一臺可接收警用頻道的收音機,和一部偉士牌機車,在幫派內鬥期間,穿梭殺戮戰場,留下翔實、血腥的現場紀錄。他也曾為一探義大利中國商人的背景,跟著到外海偷運知名品牌的運動鞋上岸,揭開拿坡里港的走私機制。甚至暗中觀察幫派毒梟在毒品「上市」前,如何拿重度毒癮者當白老鼠,追出販毒的連串環節。
薩維亞諾筆下的拿坡里,是一座臣服於犯罪的悲情城市,他指名道姓,言人所不能言,如鉛錘重擊著卡摩拉的心臟,仿若上帝在創世紀討伐罪惡之城娥摩拉,然而深愛家鄉的薩維亞諾,毋寧更像挑戰巨人歌利亞的少年大衛,也成為人們傳頌的英雄人物。
强盗新娘 豆瓣
The Robber Bride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刘国香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单单泽尼亚的名字本身就足以激起以前愤怒、羞辱、莫名痛苦的感觉,或者至少是那些感觉的回声。事实上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清早,午夜——她觉得很难相信泽尼亚已经死了。”
泽尼亚漂亮,聪明而且贪婪;性格中交替着世故和脆弱,贫穷和无情;是男人的梦想和女人的噩梦。而且,她也已经死了。为了绝对地确认,托尼,洛兹和查丽丝还参加了她的葬礼。但是五年过去了,当这三个女人共享姐妹情谊的午餐时,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恶意之波像宇宙射线一样从身体里流淌出来,”泽尼亚回来了……
“这是她所有既成方法和关怀的精彩聚集……也许是她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书”
独立报(INDEPENDENT)
字里行间透着刺激、睿智和洞察力。是阿德伍德对激荡着想象,创造性和才智的痛苦生活的冲动的检视
泰晤士报(THE TIMES)
马蒂斯 豆瓣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伊利切夫斯基 译者: 张俊翔 薛冉冉 刘彤 译林出版社 2009 - 6
莫斯科人科罗廖夫在地铁那些昏暗的通道里流浪的时候,就常常梦见亨利·马蒂斯的画作。在某一个美好的时刻他明白了:不能再生活于数学计算过的空间。于是他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的英雄壮举——“向下转换”,逃到地下去。他在地下室过夜,到秘密地铁的通道里去,与没有户口的流浪人结下了友谊。他终于到达了现实那令人恶心的、散发着恶臭的内里,也因此探得了那些玄奥的秘密,而俄罗斯知识分子如果缺少了这些玄秘,活得就会很乏味。
都市主义悲剧小说《马蒂斯》是一本唯美的,装饰性的,同时又是带有尖锐社会意识的书。它叙述了痛苦的自我挖掘过程,但是带有一个明亮的结尾。小说证明逃离让你讨厌的废墟,是一种类似于艺术创造的过程。
天使望故乡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 王建开 / 陈庆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天使,望故乡!”这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诗,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借用它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书:《天使望故乡》。小说中,尤金对家庭的冷漠、无情和家乡的偏狭、闭塞深恶痛绝,心中不时泛起“逃出”这种环境的冲动。而小说最后他选择了离开家庭,继续去哈佛深造,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就这样,很多时候,故乡真的只能遥望。而每一位对它充满眷恋的人,都拥有一颗天使一样念旧而纯真的心。
卡桑德拉的炼狱 豆瓣
Cassandra's Conflict
作者: 菲莉卡.艾琳 译者: 李夢非 金楓出版社 1996
黑蕾絲系列 4 卡桑德拉的煉獄
突然間,疼痛不見,代之而起的是極大的喜悅。
伯爵的手在移動。卡桑德拉問:「為什麼你還要給我更大的羞辱?」在漢普斯特,一棟看似風格高雅有文化氣息的建築裡,卻隱藏著放縱且離奇的情慾世界。
當卡桑德拉受雇擔任伯爵小孩的家庭教師時,她原先的世界就猛然崩潰。他引領她進入一場遊戲,一個由慾念所引起的恐懼及絕對服從才能滿足的情慾世界。
而遊戲規則只有伯爵知道。在那邪惡和歡愉是一對雙生子。
审判 豆瓣
8.8 (29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曹庸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5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深刻而逼真地书写了人的异化、孤独与危机感,以及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他性情敏感、怯懦和孤僻,生前默默无闻,去世后作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动,“卡夫卡热”经久不衰,对后世文学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代表作,书写了西方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腐朽,以及普通人生存之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被称为“后世无法逾越,必读不可的小说经典。”
东京奇谭集 豆瓣
東京奇譚集
8.1 (17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7
《东京奇谭集》收有五部短篇小说,分别为《偶然的旅人》、《哈纳莱伊湾》、《在可能找见的地方,无论哪里》、《天天移动的肾脏石块》和《品川猴》。五篇奇谭中最奇的是最后一篇《品川猴》。一个叫安藤瑞纪的年轻女子得了一种“忘名症”,每星期有一两次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几经周折,查明“忘名症”起因于一只猴……虽说是“奇谭”,但村上春树在小说中讨论的仍然是形而上的人生问题。
谭通谈,奇谭即奇谈、奇闻之意。众所周知,村上小说的篇名大多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而这部短篇集却表里如一,果然是发生在东京的奇谭。小说通过偶然性突出了人生命运的神秘感。
在这部短篇集里,村上春树一如既往,依然在不动声色地拆除着现实与非现实或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篱笆,依然像鹰一样在潜意识王国上空盘旋着,寻找更深更暗的底层,依然力图从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剥离出灵魂信息和人性机微。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豆瓣
6.6 (14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一个叫做方言的人自杀死亡了,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若干年后,方言的女儿咪咪方在国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对父亲的自杀始终不能释怀。于是她回国,找到方言生前的挚友老王。已值风烛残年的老王时隔三十多年后终于敞开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挚友方言的女儿咪咪方说出了她父亲生死的谜底。小说随着老王的言不由衷,躲躲闪闪,矢口否认,百般诡辩而渐渐进入到隐秘的深处,由此揭开了一个人痛苦的内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两人的谈话变得漫长而艰难……
郊区佛爷 豆瓣
The Buddha of Suburbia
作者: [英国] 哈尼夫·库雷西 译者: 师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9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克里姆来说,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父亲的离家出走。
这个做了近二十年英国公务员的印度父亲,似乎比他刚满十七岁的儿子还要渴望更多的生活,不惜将后半生全部押在情人伊娃身上。甚至连克里姆自己都无法不爱伊娃所代表的冷酷却有趣的人,相比之下,母亲试图掩饰千疮百孔生活的种种举动愚蠢而羸弱,那种善良谦恭的乏味恰是被抛弃的最终注脚。小说以其独特的内敛叙述暗示了“无父”在克里姆生命中烙下的鸿沟。
这是一部受嬉皮士文化影响甚深的作品,通篇充斥着性、暴力、毒品、烈酒、音乐等流行元素,蛊惑、迷狂、不知魇足,不是作为被贩卖的时尚商标,而是指向一种致力于自毁的绝决生活,只有那些曾经有过或仍旧身处叛逆期的人,才能看清调侃反讽背后那些深陷于虚空的激情,那些无法言说的悲伤。 该书曾获Whitebread文学奖。
想象中的动物 豆瓣
8.8 (15 个评分) 作者: 徐来 新星出版社 2008 - 10
这本书既是传统笔记体的短篇小说集,一本有关各种各样奇异的动物的故事和传说集子,也可以算是具有同一基调的小长篇。作者徐来用极其传统严谨的笔记小说形式,运用想象力和博尔赫斯式的才华,把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物故事写得玄幻无比。
《想象中的动物》是徐来的第一部作品,曾以专栏的形式发表于《上海一周》、《新京报》等多家报刊。
身体 豆瓣
The Body
作者: [英国] 哈尼夫·库雷西 译者: 卢肖慧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 10
《身体》主要内容:衰老松弛的中年剧作家哑当,成功地保留了自己的头脑,换了副年轻健壮的皮囊,立即展开奥德赛式的欢乐之旅,很快他就后悔自己遗忘了过去,并因不负责任深感罪恶。邪恶的力量在追赶他,要控制“他的”身体,他意识到自己已无路可退?在如此刺激,富有狂想色彩的栩栩如生的故事中,哈尼夫库雷西探索人们欲求保持年轻的多种可能,尖锐地追问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尽管随着时间流逝,灵内之争将变得毫无意义。
亲密 豆瓣
Intimacy
7.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哈尼夫·库雷西 译者: 王莹莹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9
这是一部表现一个可怕的悖论的故事。该悖论为: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仍然爱着他。由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哈尼夫·库雷西所作。全书充满了消沉之美。
本书由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哈尼夫·库雷西所作,该书故事核心表现着一个可怕的悖论: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仍然爱着他。书本充满消沉之美。 根据该小说而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人莫予毒 豆瓣
作者: 王朔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 7
《人莫予毒》是王朔文集之一的“人莫予毒”分册,属于其所创作的“单立人”系列之一,书中内容包括:《人莫予毒》、《枉然不供》、《人命危浅》、《无情的雨夜》、《毒手》、《各执一词》、《海鸥的故事》、《长长的鱼线》、《等待》、《痴人》等。
2008年10月16日 已读
没有注意王朔也曾经涉猎过公安破案题材的小说,虽不是精品但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不过后面明显取材于王朔从军生活的几篇小说还有显得有点幼稚和矫情。
中国文学 小说 王朔 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