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何为美 (2009) 豆瓣
What is Beauty?
演员: Matthew Collings
其它标题: What is Beauty? / 美是什么
在这个视觉震撼的节目中,着名的艺术评论家马修·科林斯带我们对艺术美的主题进行了深思熟虑的非凡探索。科林斯探索永恒的原则,解释了我们从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米开朗基罗,马格利特,高更和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等人的作品中的美丽艺术所带来的愉悦。
艺术的用途和滥用 豆瓣
The Use and Abuse of Art
作者: [美] 雅克·巴尔赞 译者: 严忠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是巴尔赞的主要著作之一。讨论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艺术文化现象。视角独特,论点犀利、凝练。作者挖掘了艺术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从艺术的两面性对生活的启迪这一主题出发,展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的形象”。
目录:
第一讲:我们为何应该质疑艺术?1
第二讲:作为宗教的艺术的兴起 28
第三讲:起到破坏作用的艺术58
第四讲:艺术的救赎作用92
第五讲:艺术与起到诱惑作用的科学123
第六讲:信仰真空中的艺术156
798站 (2010) 豆瓣
8.8 (13 个评分) 导演: 郑阔 演员: 798艺术区艺术家
其它标题: 798 Station
798站
拍摄地点:北京
作者:郑阔
音乐:左小祖咒
摄影:杜昌博
剪辑:郑阔
制片:郑阔 杜昌博
参展纪录
2010北京独立电影展
201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798,一座五十年代由前东德援建的老工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型改制,这个老工厂大批工人下岗。798由于当代艺术的进入而变成了一个举世瞩目又颇具争议的艺术园区。
究竟是哪些人完成了798从一个工厂编号到一个艺术区的概念转换呢?随着798的兴衰荣辱,这些人物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艺术表达、政治约束、商业诱惑和野蛮管理的夹缝中,当代艺术精神是否还依然存在?
798上演着今日中国文化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阐述
现在的798太热闹了!政府介入、企业管理、时尚关注、游人如织,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怎么也不能把它和2002年那个长满荒草的地方联系到一起。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不能被消费。有的人说得口干舌燥,有的人只能闭嘴。艺术只不过是麦当劳,而我们都情愿自己是傻B。
我决定把真相记录下来,一小部分的真相。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前前后后采访了近一百位艺术家和艺术界人士。
感谢所有不愿意闭嘴的人。
郑阔: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当过五年文职兵,转业后供职过通信公司、报社、杂志社、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等。2008年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并促成北京798艺术节独立电影单元“我的摄影机不撒谎——1990后中国独立电影回顾展”;2009年担任“北京798双年展”影像单元“从工业技术到民间精神”策展人。
作品年表
798站(2010) 暖冬(2010)
贾科梅蒂的画室 豆瓣
L'ATELIER D'ALBERTO GIACOMETTI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程小牧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8
1954年,法国作家热内通过萨特、科克托等朋友与艺术家贾科梅蒂相识,并应邀为艺术家做模特。从1954至1958年,热内时常拜访贾科梅蒂位于巴黎十四区伊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这一相遇所激起的精神探索、交流和纯净的友谊,被热内记录在《贾科梅蒂的画室》里。热内论艺术的文字极少,本书收录的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是热内仅存的直接阐述自己的生命观和艺术观的文字。
《贾科梅蒂的画室》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艺术评论。
——毕加索
热内向我们证明,天才并非某种天赋,而是人在绝境中开辟的出路。
善只是幻觉,而恶是虚无,它在善的废墟上造出自己。
——萨特
有一天,热内应被视为道德家。我们总习惯于把道德家混同与卫道士。
诗是一种道德,内在、自律,拒绝强制性的范畴和机制。
——让 • 科克托
热内非常像贾科梅蒂为他画的肖像,贾科梅蒂把握住了这个人强烈
的情感、严格的控制力和近乎宗教式的沉静的惊人结合。
——萨义德
透视与错觉 豆瓣
作者: 佛比·麦克劳顿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1
科学之美·透视与错觉,ISBN:9787535769251,作者:(英)麦克劳顿
莫迪里阿尼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Modigliani
7.8 (17 个评分) 导演: 米克·戴维斯 演员: 安迪·加西亚 / 艾尔莎·泽贝斯坦
其它标题: Modigliani / 毕卡索与莫迪利亚尼(台)
意大利裔画家莫迪里亚尼(安迪·加西亚 Andy Garcia 饰)在短暂的一生中都在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抗争。生前唯一一幅击败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他深爱的女人。落拓不羁的莫迪里亚尼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他过着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在一次写生 课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挚爱珍妮(艾尔莎·泽贝斯坦 Elsa Zylberstein 饰),他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为珍妮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在一幅准备参加画展与毕加索竞争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没有画。他对珍妮解释说:当我了解你的心灵深处时,我将画你的眼睛。他从珍妮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持续旺盛的创作激情。但是,他的艺术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就在他领取与珍妮的婚姻登记证时,遭遇了强盗,惨死在街头。
画展开幕了,所有观众都被画中女人的忧伤眼神所感动,甚至感动了毕加索,掌声久久响起。
中國顏色 豆瓣
作者: 黃仁達 聯經出版公司 2011
■內容簡介:
第一本中國經典百色的寫真書
9大色系‧100種顏色‧200多張圖片
推薦給喜好文化、歷史、旅遊、攝影、設計的生活美學家
原來在生活中,我們早就不知不覺見證了中國精采顏色。
人類的文化和生活繽紛多彩。本書搜羅了九大類、一百種中國顏色,配上精采的照片和顏色故事,與你一起發現不同的光景和意義。
「紅」,貫穿整部華夏歷史的深厚底色,象徵吉祥、喜慶、婚嫁與熱鬧。
「玄黃」,華夏先民最早認定為盤古初開時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也代表了嚴肅、隆重、正面的涵義。
「藍」,是中國庶民階級的色彩。
「綠」,大自然裡充滿了恣意比例調和的綠,在漢民族色彩史中,卻曾經屬於賤色。
「紫」,曾經為龍袍所專用,也是道教尊崇的顏色。
中國顏色盡在生活中。
艺术猎艳 (2005) 豆瓣
Art Safari
导演: 本·刘易斯 演员: Matthew Barney / Sophie Calle
其它标题: Art Safari / 艺术猎艳——如何在艺术界出头
「艺术猎艳」航游艺术界、穿越严阵以待的画商、收藏家与艺评家,试图进入诸名家艺术创作的核心。本系列的制作并非受艺评或评论所驱使,而是出自骨子里对艺术的好奇心。主持人或节目本身都不会提供观众任何结论,而是针对奇异强烈的艺术品,忠实呈现各种混杂冲突的意见。

配置 独家台3区双碟收藏版+官方中文字幕

影片简介:
温‧德尔瓦 WIM DELVOYE! 这是粪便艺术吗? IS THIS SHIT ART?
比利时温‧德尔瓦是全世界最鄙俗的艺术家,他创作了最恶名昭彰的现代艺术品:「坷耶卡」。这机械忠实复制人类消化系统 – 你在一端放入食物,另一端即生产出粪便。

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跟艺术闹着玩 TOYING WITH ART
村上隆是日本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也是全球最棒的艺术投资标的,不到十年其作品价格就飙升了二十倍。村上隆将玩具卡通人物以巨大规格重现,标榜为当代艺术,并成功打进国际艺术营销界,在日本及纽约的工作室业务蒸蒸日上。

苏菲‧卡勒 SOPHIE CALLE 概念化的心 CONCEPTUAL HEART
苏菲‧卡勒是法国当代艺术的教母。她的创作结合了浪漫自传与超然的概念主义。苏菲允准主持人班‧刘易斯拍摄一部关于她艺术的影片,但有一个条件,他必须想出一套仪式或规则让她履行,类似她在创作里受制约的规则。

圣地亚哥‧席拉 SANTIAGO SIERRA 艺术对抗全球化 ART vs. GLOBALISATION
圣地亚哥‧席拉是全球尚存活最激进的艺术家。他在艺廊里重现全球化经济的剥削情境—他付毒瘾者注射一针的代价,在他们背部刺青一条直线;他在西班牙雇数十位黑人移民挖掘广阔的地景雕塑;将烂泥塞满德国的博物馆。他认为艺术界就像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腐败。

毛瑞兹.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如何在艺术界出头 How to get a head in the art world
卡特兰让英国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一座极为传神的雕像:「教宗被陨石击中」(近期以约一百万美元在纽约卖出)。卡特兰的作品还包括一座希特勒跪姿祈祷雕像,以及恐怖爆炸后的废墟。他还将一位艺廊负责人以胶带固定在艺廊墙上;并让另一位艺廊负责人穿着粉红色的阳具套装,展示达六个礼拜。卡特兰堪称艺术界的滑稽演员、概念艺术的漫画家。由于卡特兰拒绝主持人班的上镜受访邀约,班只好频出奇招,找人扮演卡特兰作品里的雕塑化身,出生入死访问这位艺术家和他的分身。
2013年4月14日 看过
“他们都来买我的大便!我的大便供不应求!!”hahhahah!
纪录片 艺术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 (2012) 豆瓣
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
8.4 (86 个评分) 导演: 马修·艾克斯 / 杰弗里·杜普雷 演员: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 乌雷
其它标题: 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 / 凝视玛莉娜(台)
本片跟随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 Marina Abramovic 饰)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全过程。该次展览中,艺术家曾经最著名的几件行为艺术作品通过受邀的30位年轻当代艺术家重现,而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本人则在对艺术与人类无限的追逐反思中再次创作了一件惊世骇俗却又动人心扉的行为艺术作品。同时本片还回顾了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曾经的灵魂伴侣Ulay之间的爱恨情仇。而Ulay与玛瑞娜在表演现场的和解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本片获得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2013年美国独立精神奖等多项提名,并夺得201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
How to Understand a Painting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Francoise Barbe-Gall Frances Lincoln 2011 - 7
Choosing ten symbols from the natural world (the sun, the shell, the bird) and ten man-made (the window, the book, the mirror), Françoise Barbe-Gall illumina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se have been used and developed in art from the fifteent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sixty-eight wonderfully vivid examples.
Painting has always made abundant use of forms and objects to convey abstract ideas: love, hope for eternal life, loyalty or betrayal. These recurring motifs, which were familiar to many in the past, have mostly become mysterious to the audiences of today. Today's art-lover will have to learn to look out for all the small things that can so easily seem like unimportant details, or simply decoration. But a flower, a reflection in a mirror or a bird in flight nearly always mean more than they first appear to.
From Holbein's apple of knowledge to the black cat at the foot of Manet's Olympia, from Magritte's mysterious candles to Georgia O'Keeffe's flowers, this book shows how each work makes use of the language of symbols in an original and more meaningful way.
寻找失落的艺术 (2008) 豆瓣
Palin on Art
演员: 迈克尔·帕林
其它标题: Palin on Art
Michael Palin結合藝術與熱情之旅,尋找多位被世人所遺忘的藝術家
Vilhelm Hammershøi, Anne Redpath以及4位藝術家組成的蘇格蘭色彩畫家,俗稱Scottish Colourist他們的畫風樸實自然,每幅作品都擁有獨特的氣質,令人讚嘆不已。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他們細緻的繪畫技巧,完美地舖排畫中的光暗色調,充分表現出清新、恬靜的意境。但可惜的是,這些出色的作品並未為他們帶來任何應有的名利。
節目中,Palin將為大家介紹以上幾位被世人所遺忘的藝術家及其經典作品,更深入探討他們的才華為何沒有在當代被認可的原因。
文艺复兴 (2010) 豆瓣
Renaissance Revolution
8.9 (11 个评分) 导演: 兰德尔·赖特 演员: 马休·柯林斯
The new series on Renaissance painting, written and presented by Matthew Collings, begins with an artistic investigation into one of the most radiant and beautiful images in all of art history, 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painted in 1505 by Raphael.
Renaissance art has become part of the 21st-century heritage industry but when Raphael was alive, it was a startling new form of visual expression, and Raphael's vibrant 'realism' was striking and fresh. It became the model for western art for the next 400 years, right up until the birth of Modernism.
As much as it was a cultural 'rebirth', the Renaissance was also a revolution in ideas about reality. Matthew Collings sets out to remind us of how radical Renaissance paintings were when they were made, as well as opening our eyes to what is still truly great about them. In this programme he deconstructs 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with the help of the very latest high-resolution digital technology, which allows him to explore the inner secrets of Raphael's painterly effects with a clarity and at a level of detail never before seen on television.
As Matthew says, it is a journey 'to the other side of an illusion', revealing how Raphael created the alluring images that were so appealing to his wealthy Renaissance clients - including the Pope - and which entranced artists for centuries after his death. Matthew explains the secret to Raphael's vibrant colour harmonies, which the artist grasped intuitively, long before the advent of colour 'theory'; and Raphael also knew how to exploit colour effects to create the impression of extraordinary depth in his paintings.
波洛克 (2000) 豆瓣
Pollock
7.3 (9 个评分) 导演: 艾德·哈里斯 演员: 艾德·哈里斯 / 马西娅·盖伊·哈登
其它标题: Pollock / 画家波拉克
波拉克作为当时西方艺术的领袖人物,以其超乎寻常的天才和胆量创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画作品,并为行为艺术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艺术明星,但波拉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原始的、充满野性的灵感,将灵感运用于油画作品,使他的内心世界得以表达,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又与其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于是,他酗酒、颓废,却从不停止创作。充满怨愤的生活逐渐吞噬他的婚姻、事业、信仰……直到1956年的一个夏夜,44岁的波拉克走完了短暂、痛苦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Banksy 豆瓣
作者: Gary Shove (Author) / Patrick Potter (Author) Carpet Bombing Culture 2012 - 8
The single best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of Banksy's street work. Period. You Are An Acceptable Level of Threat concentrates on this singular artist's iconic imagery, spanning the late '90s up until the end of 2011. The locations are from around the world (predominantly the UK, US and Europe), and many images have never been seen before. When Banksy started out painting,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was bleak. Fortunately now, it's ten times worse. As Banksy's cheerfully aggressive political work becomes ever more relevant, this comprehensive tome sets about presenting his art 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he was responding to.
中国艺术 豆瓣
Art in China
作者: [英] 柯律格 译者: 刘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牛津艺术史”中文版最新品种,中国美术史国际权威学者柯律格经典著作,以最前沿的学术观念盘整中国艺术史脉络。
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顶尖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言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
中文首次引进,特邀美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主持编选翻译工作。精选了国内艺术史研究界当下最需要的十种专著,侧重于构建出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兼顾富于当代性的新选题。
国内外一流美术院校学者郑重推荐:
《中国艺术》是一次对中国艺术的全新审视……生动而晓畅。——杰西卡•罗森(牛津大学副校长、墨顿学院院长)
全书论述清晰,不时冒出激动人心的见解,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巧妙嵌合,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茱莉亚•穆雷(威斯康辛大学教授)
这本书是对传统艺术史的巨大挑战,文辞优美,充满智慧。——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中国艺术》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为什么设计 豆瓣
なぜデザインなのか
作者: [日]原研哉 / 阿部雅世 译者: 朱锷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 5
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
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精采对谈录,他们结合自身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融合彼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在“如何理解设计”、“设计的语言与沟通”、“设计的潮流”、“设计与生活”四个大主轴之下,深入探讨设计的根本,以及种种与设计相关的有趣议题。
图像与观看 豆瓣
作者: 谢宏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的关注点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的中心议题——图像与观看,作者将观看的理论与历史纳入客观世界图像形式的变迁之中,在涉及面极广的论题下搭建起成熟而严密的阐释结构。技术的演进和观看之道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使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本来作为人类最直接而简单的感官反应背后的意义。无可否认,各种媒介的介入使图像以更迅猛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不光是艺术史范畴内视觉的变革,日常生活中的图像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作者立足时代背景,通过对观看背后的各种机制与理论的分析,结合丰赡的例证和图像资料,精彩地完成了国人对视觉文化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