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费顿·焦点艺术家——辛迪·舍曼 豆瓣
Cindy Sherman
作者: [英] 保罗·穆尔豪斯 译者: 张晨 2015 - 6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 )是同代女性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把自己作为模特,使用化妆、假体和道具去演绎许多不同的角色——改变她在戏剧性的语境中所设立的自我去暗示电影、电视和媒体的视觉传统。
这本书介绍了舍曼艺术生涯的主要成就,包括从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黑白系列作品《无题电影剧照》到2012年的《史诗般的风景》。这本书还讲述了舍曼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投身彩色摄影的冒险和充满争议的《杂志插页》系列作品。本书还记录了在系列作品《灾难》和《性》这些作品中舍曼是如何通过让人造的工具和环境成为作品中心,从而使她自己的形象从场景中完全抹除的。
《历史肖像》系列被称为舍曼最“后现代”的艺术创造,因为它们和古典世界名画俏皮的联系了起来。我们还可以同样看到,伴随着《小丑》系列的诞生,舍曼使用的数字化的背景为摄影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本书认为辛迪舍曼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艺术家,她运用不断丰富的角色来延续她的启示和娱乐。
2017年1月16日 想读
费顿·焦点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 豆瓣
Georgia O'Keeffe
作者: [美] 兰德尔•格里芬 译者: 王晓丹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5 - 8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在她的绘画作品中,将自然主义和抽象性,亲密性和纪念碑式以及有形物质性与无形观念融于一体,以其独具个性的方式来阐述自然这一主题。她是其所处时代中最具创造性的画家。欧姬芙以其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现代性,她的作品是20世纪美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早期的炭笔画和明丽的西得克萨斯州水彩画,到享誉世界的花卉作品以及受到超现实主义激发而创作的新墨西哥州的骨骸和云朵作品,欧姬芙的艺术反映了她在自然中所得到的慰藉,并捕捉到了自然所赋有的令人惊叹以及激发灵感的潜能。此书是在欧姬芙的丈夫斯蒂格利茨及其艺术圈的语境下,同时又将她置于美国和欧洲现代主义的大历史环境下来探讨其作品,因此此书在论述这位先驱性女艺术家的艺术与生活时,见解颇为深刻。
2017年1月16日 想读
费顿·焦点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 豆瓣
Joseph Beuys
作者: 艾伦·安特立夫 译者: 张茜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5 - 6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雕刻家、画家、素描家、教师、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是20世纪下半叶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这位神秘人物拥有远奥的想象力,研究扩及多个领域——包含神话学、动物学、植物学和鲁道夫•斯坦纳的灵智理论——博伊斯竭力找寻能通往艺术创作真正民主化的路径,渴望证明现代艺术勿需受制于博物馆或美术馆。
本书从博伊斯20世纪60至70年代极具热议的“行为艺术”,写到他为“环境保护”理想打造的《7000棵橡树》计划——他去世后,造林活动并未停止,以及博伊斯在此期间如何不躲避争论。他“反对权威”的做法为他赢得了尊重,但也收获了恶名。就如安特立夫所述,博伊斯艺术中醒目的生态与政治议题经久不衰。
2017年1月16日 想读
艺术何为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罗斯科 译者: 艾蕾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在马克·罗斯科,这位20世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身上,有着众多令后人“误解”与“不了解”的地方:他所描述的“黄金时代”究竟如何?他如何度过漫长的孤独与贫困?他的艺术道路与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他为何反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为何以割 腕的方式离开世界…本书将以罗斯科那充满灵动、哲思的文字,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些误解。
本书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的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诚探索,是我们理解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偏爱原始性 豆瓣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杨小京 / 范景中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6 - 4
《偏爱原始性》研究视觉艺术趣味变化史上反复发生的一个现象:古老而单纯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审美上要优于后来变得柔弱、颓废的作品。贡布里希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古典时代,既把它与西塞罗关于放纵感官会导致厌恶的观察联系起来,又把它与艺术发展像生命体一样会生长、会成熟、会腐败以致死亡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比喻联系起来。一代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更偏爱早期风格所具有的力量、高贵和真诚,而厌恶精致的风格,因为它以腐败和俗气诉诸人们的感官。《偏爱原始性》总结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索,他论证严密,旁征博引,讨论了相关作者、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塑造和改变这些观念时所起的作用。
2017年1月10日 想读
最好的告别 豆瓣 Goodreads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8.9 (27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阿图·葛文德 译者: 王一方 主编 / 彭小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Dead Aid 豆瓣
作者: Dambisa Moyo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 3
We all want to help.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 $1 trillion of aid has flowed from Western governments to Africa, with rock stars and actors campaigning for more. But this has not helped Africa. It has ruined it. Dambisa Moyo's excoriating and controversial book reveals why millions are actually poorer because of aid, unable to escape corruption and reduced, in the West's eyes, to a childlike state of beggary. "Dead Aid" shows us another way. Using hard evidence to illustrate her case, Moyo shows how, with access to capital and with the right policies, even the poorest nations can turn themselves around. First we must destroy the myth that aid works - and make charity history.
David Bailey 豆瓣
作者: David Bailey Steidl 2014 - 10
“The idea for a book on the East End formed sometime in the 1980s. The London Docks had already closed down or were starting to. I chose to shoot mainly in the districts of Silvertown and Canning Town. I have over the years spent many weekends shooting whatever took my fancy. The other two times I had bursts of photographic energy in the East End were in the 1960s and from about 2004 to 2010. These were my three key periods to draw pictures from, instead of just trolling through the last fifty years of archives.
In the late 1940s and early 1950s I heard a quote on the radio, ‘Go west, young man.’ At the time I didn’t give it much thought. Later I assumed it was from America and that it went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hen America’s west coast was opening up to great wealth and opportunities. The cockneys should have listened, but they didn’t. They went east like their ancestors before them. The ones that moved east out of ‘Old Nichol’ went to Whitechapel, then on to Stepney and Bow, then to what is now called Newham and later to Barking, Dagenham and onto Essex.
'My mother was from Bow, my father it seems was from Hackney, my grandfather from Bethnal Green. Before him they all were from Whitechapel as far as records show.” David Bailey
远方的鼓声 豆瓣
遠い太鼓
8.1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2016年9月27日 想读
困扰种种 豆瓣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ydia Davis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莉迪亚·戴维斯 译者: 吴永熹 中信出版集团 / 楚尘文化 2016 - 7
编辑推荐:
★布克国际奖2013年度获得者重要作品;
★美国当代独树一帜的短篇小说大师,曾获古根海姆奖、兰南文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113篇简短精悍的奇异故事,诗意的凝结,每个词语仿佛都在爆炸,常常一段之内,既有奇异、锐利的想象,又有温柔、痛苦和狂欢;
★格言似的简洁、独一无二的形式、狡黠的洞察力和淘气的幽默感;
★戴维斯是保罗·奥斯特的前妻,典型的文艺情侣,迥然两异的文风;
★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奖作品
内容简介:
美国当代重要短篇小说大家莉迪亚·戴维斯的短篇小说选集之二。
全书共有113篇故事,通过对社会各界小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暴露日常中的荒谬与真实,直戳当代人的交往困惑与情感伤痛,锐利、幽默,却又不失温情与安慰。
戴维斯被誉为人类意识的魔术师,她新 奇的叙述和语言,让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而布克国际奖的肯定更是将她定义为在世的一流作家。
2016年9月23日 想读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豆瓣
What If ?: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
8.1 (61 个评分) 作者: 兰道尔·门罗 译者: 朱君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5
「未读•探索家」重磅推出,2015年最有趣的书!
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答案!
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能烤熟?
哭多了会脱水吗?
如果把一辈子亲吻所用的力气用在一个亲吻,会产生多大引力?
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
所有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
2014年全美最畅销趣味科普书: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NO.1持续2周,入选2014年度最佳图书,上市后横扫《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华尔街时报》等各大图书榜,迄今稳居各大排行榜前列!
天才作者,前NASA员工、网络最火科普专栏What If合集:作者曾在NASA制造机器人,后来成为科普漫画家,玩转物理、天文、生物、化学、数学各学科知识,轻松接招粉丝们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配上xkcd风格的火柴人漫画,幽默机智的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国内外人气爆棚,粉丝众多:国外诸多一线媒体、TED演讲人、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联手点赞。国内果壳网、译言网持续2年自发翻译连载百余篇,粉丝众多,在中国年轻读者中具有极高人气。
让科学流行起来:机智问答+幽默漫画,全书超过1/3内容首次发表,不怕你敢问,只怕你脑洞不够大!
本书是前NASA员工、超热门科普漫画“xkcd”作家兰德尔•门罗的新作,内容来自他的“What If”科学问答专栏,辅以“xkcd”经典火柴人漫画,轻松幽默地将各学科知识跃然纸上。
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膨胀得像太阳一样大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这不是中规中矩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脑洞大开的科学真相,小时候萌生的异想天开,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机智幽默的科学答案!
Doug DuBois 豆瓣
作者: Doug DuBois Aperture 2009 - 6
Doug DuBois: All the Days and Nights," the artist's first and long-awaited monograph, resonates with diaristic immediacy, offering a potent examination of family relations under stress and what it means to subjec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the unblinking eye of the camera. Each photograph is rich with color, nuanced gestures and glances, enveloping the viewer in a multivalent, emotionally tense world. DuBois began photographing his family in 1984, prior to his father's near-fatal fall from a commuter train and his mother's subsequent breakdown and hospitalizations. While these events set a narrative backdrop to his work, the emotional freight is carried by the details as described by the artist: The pallor of my mother's skin, the glare of my father's gaze and the tactile communion between my sister and nephew. These details constitute a complex and resonant picture of family ties..." More than 20 years later, DuBois' project has developed in remarkable ways."
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 豆瓣
作者: 金午江 / 金向银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 - 3
本书是以研究谢灵运《山居赋》和山居诗为主要内容的专集。在山居期间,谢灵运用赋、注两种文体写下了《山居赋》及大量山水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2016年6月13日 想读
Delta of Venus 豆瓣
作者: Anais Nin Penguin Classics 2000 - 3
In "Delta of Venus", Anais Nin conjures up a glittering cascade of sexual encounters. Creating her own 'language of the senses', she explores an area that was previously the domain of male writers and brings to it her own unique perceptions. Her vibrant and impassioned prose evokes the essence of female sexuality in a world where only love has meaning. Her second volume of erotic writings, "Little Birds", is also published by Penguin.
2016年2月28日 想读
拍卖第四十九批 豆瓣
The Crying of Lot 49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叶华年 译林出版社 2014 - 3
在品钦已有的长篇小说中,《拍卖第四十九批》是最易读,又能全面反映其独特创作风格的一部。主人公奥迪帕发现前男友的遗产中有大量邮票,这邮票似乎暗示了某种秘密。她四处寻访调查,慢慢地,她不知自己是真的有所发现,还是陷入了幻觉之中。莫非一切不过是死者为她设下的一个庞大的恶作剧?所有可能的知情者都在她接近时离奇消失。邮票最终进行拍卖,据说会有一个从未露面的人前来竞拍。她坐在拍卖厅里,等待那个神秘人物的到来……
2016年2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