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Here 豆瓣 Goodreads
Here
8.7 (13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McGuire
Penguin Books Ltd
2015
- 2
Here is Richard McGuire's unique graphic novel based on the legendary 1989 comic strip of the same name. Richard McGuire's groundbreaking comic strip Here was published under Art Spiegelman's editorship at Raw in 1989. Built in six pages of interlocking panels, dated by year, it collapsed time and space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corner of a room - and its inhabitants - between the years 500, 957, 406, 073 BC and 2033 AD. The strip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widely discussed contributions to the medium, and it has now been developed, expanded and reimagined by the artist into this full-length, full-colour graphic novel - a must for any fan of the genre. "Personally, I think he's a genius, transforming every medium he works within into his own peculiar personal language. What he gave every reader with 'Here' was an individual and unique way of looking at life ...it was life-changing". (Chris Ware).
美国精神病 豆瓣
American Psycho
作者:
[美] B·E·埃利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B·E·埃利斯
1964年生,美国极具风格的小说家,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美国精神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均称为“邪典”经典。
《美国精神病》
26岁的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华尔街的骄子,炙手可热的股票经纪人,英俊迷人,聪明睿智,可他同时又是个深陷心魔、无法自拔的精神变态。他的双重人格和两重身份最为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最灿烂的美国梦与最恐怖的美国梦魇的正面冲突……
“一部具有完美操控力的重要作品……小说家的功能就是为变动不居的文化别上瞬息万变的标签,埃利斯完成得极为卓越……一部极富创意、影响巨大的作品。”
Fay Weldon, Washington Post
“因其对于一个死命沉溺于乏味与冷漠的社会的狂暴残酷而又一针见血的刻画,它配得上以最高的标准进行评判。”
John Walsh, Sunday Times
“多年来第一部致力于深入开掘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主题的小说……埃利斯向老一辈作家明确展示出现在表盘上的指针已经指到了几点几分。”
诺曼·梅勒,《名利场》
1964年生,美国极具风格的小说家,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美国精神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均称为“邪典”经典。
《美国精神病》
26岁的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华尔街的骄子,炙手可热的股票经纪人,英俊迷人,聪明睿智,可他同时又是个深陷心魔、无法自拔的精神变态。他的双重人格和两重身份最为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最灿烂的美国梦与最恐怖的美国梦魇的正面冲突……
“一部具有完美操控力的重要作品……小说家的功能就是为变动不居的文化别上瞬息万变的标签,埃利斯完成得极为卓越……一部极富创意、影响巨大的作品。”
Fay Weldon, Washington Post
“因其对于一个死命沉溺于乏味与冷漠的社会的狂暴残酷而又一针见血的刻画,它配得上以最高的标准进行评判。”
John Walsh, Sunday Times
“多年来第一部致力于深入开掘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主题的小说……埃利斯向老一辈作家明确展示出现在表盘上的指针已经指到了几点几分。”
诺曼·梅勒,《名利场》
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 豆瓣
Fifty Plant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作者:
比爾‧勞斯
译者:
王建鎧
積木文化
2014
- 1
一本結合綠色世界與人類歷史,
告訴你植物與文明如何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集!
超過150幅精緻繪圖、史實照片與藝術作品;
超過15萬字生動活潑的論述與有趣迷人的故事;
從食用、醫療、商用與實用四個面向,標記人類如何與植物共寫歷史;
50種植物依學名排序,由龍舌蘭開場,薑收尾,精彩可期。
《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是一本美麗動人的書,娓娓道來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植物:人們喜歡早起撥點時間照顧陽臺或後院裡的綠色生命,穿上用木藍染成的牛仔褲,再泡杯沁人心脾的熱茶,甚至出門後緩緩駛來載你抵達目的地的公車,背後都有一株株默默付出的植物,與一則則精彩的故事。植物甚至帶給人類文明重大衝擊影響:想想養活全人類種族的稻米與小麥、因醫療價值受到高度重視的香料與藥用植物,以及如罌粟、高地棉花等挾持歷史急轉前往不同道路的作物,每種植物都與經濟、政治、產業的歷史脈絡密不可分。本書作者以生動迷人的視角,重新檢視這些與我們一同造就歷史、孕育文明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植物。
「這是一本能增長歷史知識的故事書,也是內容、照片、圖畫都很豐富的百科圖鑑,對於各種植物(作物)的發現經過、利用方式與傳播路徑等皆有清晰的描述,漫遊其中,可以吸收許多知識。類似題材的書籍在國內尚屬少見,值得推薦。」
──《台灣經濟作物圖鑑》作者郭信厚
告訴你植物與文明如何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集!
超過150幅精緻繪圖、史實照片與藝術作品;
超過15萬字生動活潑的論述與有趣迷人的故事;
從食用、醫療、商用與實用四個面向,標記人類如何與植物共寫歷史;
50種植物依學名排序,由龍舌蘭開場,薑收尾,精彩可期。
《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是一本美麗動人的書,娓娓道來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植物:人們喜歡早起撥點時間照顧陽臺或後院裡的綠色生命,穿上用木藍染成的牛仔褲,再泡杯沁人心脾的熱茶,甚至出門後緩緩駛來載你抵達目的地的公車,背後都有一株株默默付出的植物,與一則則精彩的故事。植物甚至帶給人類文明重大衝擊影響:想想養活全人類種族的稻米與小麥、因醫療價值受到高度重視的香料與藥用植物,以及如罌粟、高地棉花等挾持歷史急轉前往不同道路的作物,每種植物都與經濟、政治、產業的歷史脈絡密不可分。本書作者以生動迷人的視角,重新檢視這些與我們一同造就歷史、孕育文明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植物。
「這是一本能增長歷史知識的故事書,也是內容、照片、圖畫都很豐富的百科圖鑑,對於各種植物(作物)的發現經過、利用方式與傳播路徑等皆有清晰的描述,漫遊其中,可以吸收許多知識。類似題材的書籍在國內尚屬少見,值得推薦。」
──《台灣經濟作物圖鑑》作者郭信厚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豆瓣
作者:
[英] 艾力克·查林
译者:
高萍
積木文化
2014
- 8
繼系列叢書《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與《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後,本書再次以嶄新視角探索人類歷史中的迷人故事,從廣義的礦物,囊括金屬、合金、岩石、有機礦物與寶石等,展開一場奇幻般的真實冒險:我們腳底的尋常細砂製成玻璃後,推動科學研究有了全新樣貌;促使甘地發起獨立運動的開端,竟是再平凡不過的鹽;誰能想到今日馬路上灰黑的瀝青,曾是保護基督教國家免於毀滅的神奇「希臘火」;而鋁與石油更幾乎定義了現今的工業消費社會。本書自遠古原始人類費心敲出第一柄燧石刀刃起,以50種礦物描繪出貫穿數百萬年的人類足跡,敘述我們如何用礦物構築起家園,如何發現並利用它們建構起整個人類文明社會。
山外山 豆瓣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王嘉骥
(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7
- 6
本书表现以明代晚期绘画(1570—1544)有关苏州大家、松江画家、董其昌、陈洪绶为范畴,按部就班地针对各种画派及画家,进行比较广泛而详尽的叙述。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背景与课题
第一节 晚明以前的绘画
第二节 明人所写的艺术史
第三节 课题与议论
第四节 画史宗脉
第五节 詹景凤的“两派”论
第六节 董其昌的南北两宗论
第七节 苏州派与松江派的对立
第二章 晚明苏州大家
第一节 张复与陈祼
第二节 职业画家与业余画家
第三节 李士达
第四节 盛茂烨
第五节 张宏
实景画
《华子岗图》
第三章 松江画家
第一节 宋旭
第二节 孙克弘
第三节 赵左
第四节 沈士充
第五节 顾正谊与莫是龙:华亭派
第四章 董其昌
第一节 生平与事业
第二节 早期作品:风格的诞生
第三节 中期作品:别种风格秩序
第四节 晚期作品
第五节 集大成
第六节 “仿”或创意性的模仿:理论篇
第七节 “仿”或创意性的模仿:实践篇
第八节 董其昌的绘画与晚明历史间的关系
第五章 多重流派:业余文人画家
第一节 董其昌的朋友及追随者
第二节 画中九友:嘉定 武进 南京与安徽的画家
第三节 明代之衰落:南北两京的士大夫画家
第四节 北方画家与福建画家:北宋风格的复兴
第六章 多重流派:几位职业大家
第一节 吴彬与高阳
第二节 蓝瑛与刘度
第三节 陈洪绶及其山水画
第四节 四位佚名画家与张积素
第七章 人物画、写真与花鸟画
第一节 曾鲸与晚明人物写照
第二节 丁云鹏
第三节 吴彬的道释画
第四节 崔子忠
第五节 陈洪绶及其人物画
关于作者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背景与课题
第一节 晚明以前的绘画
第二节 明人所写的艺术史
第三节 课题与议论
第四节 画史宗脉
第五节 詹景凤的“两派”论
第六节 董其昌的南北两宗论
第七节 苏州派与松江派的对立
第二章 晚明苏州大家
第一节 张复与陈祼
第二节 职业画家与业余画家
第三节 李士达
第四节 盛茂烨
第五节 张宏
实景画
《华子岗图》
第三章 松江画家
第一节 宋旭
第二节 孙克弘
第三节 赵左
第四节 沈士充
第五节 顾正谊与莫是龙:华亭派
第四章 董其昌
第一节 生平与事业
第二节 早期作品:风格的诞生
第三节 中期作品:别种风格秩序
第四节 晚期作品
第五节 集大成
第六节 “仿”或创意性的模仿:理论篇
第七节 “仿”或创意性的模仿:实践篇
第八节 董其昌的绘画与晚明历史间的关系
第五章 多重流派:业余文人画家
第一节 董其昌的朋友及追随者
第二节 画中九友:嘉定 武进 南京与安徽的画家
第三节 明代之衰落:南北两京的士大夫画家
第四节 北方画家与福建画家:北宋风格的复兴
第六章 多重流派:几位职业大家
第一节 吴彬与高阳
第二节 蓝瑛与刘度
第三节 陈洪绶及其山水画
第四节 四位佚名画家与张积素
第七章 人物画、写真与花鸟画
第一节 曾鲸与晚明人物写照
第二节 丁云鹏
第三节 吴彬的道释画
第四节 崔子忠
第五节 陈洪绶及其人物画
关于作者
当恐慌来临(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Ⅱ) 豆瓣
作者:
顾铮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继2001年出版的“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顾铮先生又为我们辑录了这本珍贵的访谈。从开首的曼·雷到最后的横江文宪,涵括上世纪初直抵当今的二十多位摄影家。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加德纳艺术通史 豆瓣 Goodreads
Art Through the Ages
作者:
弗雷德·S. 克莱纳
/
克里斯廷·J. 马米亚
译者:
李建群等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1
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2版翻译出版。
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颇具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该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书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并且图像和翻译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颇具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该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书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并且图像和翻译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科学外史2 豆瓣
作者:
江晓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 7
《科学外史》系作者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入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点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13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科学外史•II 》作为续编,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
《科学外史》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13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科学外史•II 》作为续编,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
老猫的书房 豆瓣
作者:
江晓原 口述
/
吴 燕 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书房是一种奢侈。时至今日,许多读书人都没有自己的书房。本书作者江晓原显然是个完全实现了梦想的读书人。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档案馆的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这个书房实在奇特:地上铺着铁轨,用带滑轨的密集架放书,可以比原来的藏书量增加三倍。区区十九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出拥有三万藏书、四千藏碟的“书影之城”。江晓原坐拥着大气实用的书房,以猫的灵性和优雅让这些藏书藏碟生动起来。让我们走进“老猫的书房”,感受别样的才情与人生。
题解
前书房时代
1 雪夜闭门读禁书
1.1 爱上读书
1.2 少年惊艳梅花谱
1.3 张庆第先生
1.4 高考
2 学生时代
2.1 《西厢记》
2.2 科学史
2.3 淘书路线图
书房时代
3 书房的变迁
3.1 终于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3.2 女儿的“童年记忆”
3.3 阅读综合征
4 在“阳台”与“卧室”之间
4.1 “见习巫觋”
4.2 天学
4.3 “第二专业”
5 我的书评生活
6 两种文化
6.1 “两种文化”
6.2 我们的科学文化
6.3 科幻的三重境界
6.4 量化考核·计划学术·学术过热
7 书房的生命
7.1 和书相爱
7.2 作客书房
书·缘
8 人在旅途,心念书香
8.1 在汉城搜寻《三国遗事》
8.2 “失而复得”之《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8.3 异域购书之艳遇种种
9 那些人,那些事
9.1 戈革
9.2 书痴L
9.3 周雁
尾声
后记
题解
前书房时代
1 雪夜闭门读禁书
1.1 爱上读书
1.2 少年惊艳梅花谱
1.3 张庆第先生
1.4 高考
2 学生时代
2.1 《西厢记》
2.2 科学史
2.3 淘书路线图
书房时代
3 书房的变迁
3.1 终于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3.2 女儿的“童年记忆”
3.3 阅读综合征
4 在“阳台”与“卧室”之间
4.1 “见习巫觋”
4.2 天学
4.3 “第二专业”
5 我的书评生活
6 两种文化
6.1 “两种文化”
6.2 我们的科学文化
6.3 科幻的三重境界
6.4 量化考核·计划学术·学术过热
7 书房的生命
7.1 和书相爱
7.2 作客书房
书·缘
8 人在旅途,心念书香
8.1 在汉城搜寻《三国遗事》
8.2 “失而复得”之《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8.3 异域购书之艳遇种种
9 那些人,那些事
9.1 戈革
9.2 书痴L
9.3 周雁
尾声
后记
云雨 豆瓣
作者:
江晓原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1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面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值,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员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
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值,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员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
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宁静的地平线 豆瓣
作者:
张郎郎
中华书局
2013
- 10
在这部最新结集的作品中,张郎郎以他特有的风格鲜明的文字,书写了一代中国人的残酷青春。我们会看到,《大雅宝旧事》里作为伏线的“大人”们的命运,如今成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因为他曾感受过最深刻的绝望,也因为他曾感受过人性最真挚的温暖,所以,不仅张郎郎的故事与众不同,他讲述故事的语调也是耐人寻味。
当年张郎郎和他的朋友们对于一种“新”的文学的可能性的探索,几乎从整个当代文学史中消失,甚至有人曾失去生命。这是《“太阳纵队”传说及其他》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个后来大放光彩的名字——诗人食指(郭路生)。因为“太阳纵队”,也就有了《宁静的地平线》和《迷人的流亡》,作者以黑色幽默的笔触亲述坎坷人生,从一九六〇年代的文学传奇到死牢挣扎,从死里逃生到远走天涯,让人读来不胜唏嘘。
而《月洞门》、《金豆儿》诸篇,或描写美好事物被践踏,无辜者殒命,或写不可测的命运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其批判性与审美价值均远胜当年的伤痕文学。孙维世与关露,两位真诚的革命者,是张郎郎父母的同辈或朋友,她们和张郎郎的父母一样,在新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经受命运的播弄……
当年张郎郎和他的朋友们对于一种“新”的文学的可能性的探索,几乎从整个当代文学史中消失,甚至有人曾失去生命。这是《“太阳纵队”传说及其他》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个后来大放光彩的名字——诗人食指(郭路生)。因为“太阳纵队”,也就有了《宁静的地平线》和《迷人的流亡》,作者以黑色幽默的笔触亲述坎坷人生,从一九六〇年代的文学传奇到死牢挣扎,从死里逃生到远走天涯,让人读来不胜唏嘘。
而《月洞门》、《金豆儿》诸篇,或描写美好事物被践踏,无辜者殒命,或写不可测的命运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其批判性与审美价值均远胜当年的伤痕文学。孙维世与关露,两位真诚的革命者,是张郎郎父母的同辈或朋友,她们和张郎郎的父母一样,在新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经受命运的播弄……
方丈记 徒然草 豆瓣
作者:
[日本] 鸭长明
/
[日本] 吉田兼好
译者:
李均洋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6
《方丈记》和《徒然草》是日本近古文学的双璧,深邃而警世,里面充溢着人生无常和飘然出世的思想,代表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
《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文体是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随笔集《徒然草》注重对人生的领悟,全作共分243段,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作者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准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
《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文体是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随笔集《徒然草》注重对人生的领悟,全作共分243段,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作者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准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