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豆瓣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作者: [美国]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刘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9
克鲁格曼在这本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时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
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
他在书中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致错失改革良机。
冬天的骨头 豆瓣
Winter's Bone
作者: [美] 丹尼尔·伍德里尔 译者: 朱沉之 法律出版社 2011 - 3
《冬天的骨头》内容简介:芮·多利是一名生活在密苏里州西北部山区的十六岁少女。她的父亲长年不务正业,数次入狱服刑。在一次因制贩毒品而遭到起诉后,他以自家房屋为抵押,暂获保释,但在离开拘留所后却不知所踪。如果在开庭日到来的时候,他还杏无音信,家里的房屋将会被没收。芮身边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以及神智不清的母亲。为了不至于让一家人流离失所,芮只好孤身踏上寻父之路,不管他身在何方,是死是活,她必须找到答案……
中国当代画家图典.名家卷.张大千 豆瓣
作者: 张大千 绘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5 - 8
《中国当代画家图典.名家卷.张大千》内容简介:当代中国画坛呈现空前的多样性,画家为寻求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使用出了浑身的解数,各显身手。从传统中深挖;从舶来品中掠取视觉;从自己的生活与经历中反复提炼;从大自然中吸取精华,画不惊人誓不休。多样性的探索开拓了中国画坛的视野,成功或失败都是新的尝试。任何一位画家都需要借鉴,需要吸取经验与教训,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又多得几乎要挤破地球,对信息持与量的选择和过滤就非常重要。《中国当代画家图典.名家卷.张大千》用图录的形式结辑成册,在现代印刷技术的帮助下,容量扩展了数保而物超所值。这种新的尝试,希望您能喜欢。
2013年4月14日 已读
九篇雪 豆瓣
7.7 (27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旧时光系列:九篇雪+草木一村+草言草语(套装共4册)》内容简介:《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气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旧时光系列:九篇雪+草木一村+草言草语(套装共4册)》还包括《又见炊烟》、《草言草语》、《草木一村》。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豆瓣
作者: Nigel Barley Eland 2011 - 2
The wittiest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of a social anthropologist ever written. Studying in the Cameroons for his first experience of fieldwork, Barley discovers that the society of the Dowayo people refuses to conform to the rules of his new discipline. Although set amongst a little-known tribe in the Cameroons, this slim volume reaches out to a vast audience who would otherwise never look at a travel book about West Africa, let alone an anthropological field study. A seminal text for any student in search of a laugh. Witty, hilarious and unconventional, but also a remarkable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Barley manages to turn the western science of anthropology on its head, so that for once the laugh is o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not the observed.
悲惨世界(上下) 豆瓣
Les Misérables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潘丽珍 译林出版社 2010 - 11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是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让•瓦尔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Les Misérables 豆瓣
作者: Victor Hugo 译者: Norman MacAfee Signet Classics 1987 - 3
在线阅读本书
Book Description
Based on C. E. Wilbour's classic translation, this is the only complete, unabridged, pocket size translation available.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7.5                 width:(cm)10.9
学做工 Eggplant.place 豆瓣
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8.8 (4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保罗·威利斯 译者: 秘舒 / 凌旻华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跳出我天地》里,比利·艾略特的工人父亲坚持认为男孩子应该学拳击,而不是跳芭蕾;《光猪六壮士》里,下岗的工人们告别钢筋水泥,在聚光灯下跳起脱衣舞却收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
啤酒、烟草、男性气概的业余爱好、幽默但粗野的对话.....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英国工人掠影。
而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的保罗·威利斯教授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子弟为何选择继承父业——这就是《学做工》一书所呈现给我们的精彩内容。
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也将首次和中国的读者见面。
本书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向我们解释了工人积极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 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中文本还收录了作者于2000年所做的访谈,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序言,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比较历史的角度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青少年教育和失业问题。
Submarine 豆瓣
Joe Dunthorne
作者: Dunthorne, Joe Penguin 2011 - 3
Meet Oliver Tate, 15. Convinced that his father is depressed ('Depression comes in bouts. Like boxing. Dad is in the blue corner') and his mother is having an affair with her capoeira teacher, 'a hippy-looking twonk', he embarks on a hilariously misguided campaign to bring the family back together. Meanwhile, he is also trying to lose his virginity - before he turns sixteeen - to his pyromaniac girlfriend Jordana. Will Oliver succeed in either aim? Submerge yourself in Submarine and find out ...
甘南纪事 豆瓣
8.0 (37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花城出版社 2011 - 9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迭戈和弗里达 豆瓣
作者: (法)勒克莱齐奥 译者: 谈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3
勒克莱齐奥编著的《迭戈和弗里达》讲述了一对与众不同的夫妻,迭戈的沧桑人生,弗里达的痛苦孤独,两人对革命的信仰,以及两人为艺术的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迭戈和弗里达》是一个很奇特的爱情故事,始于绘画,由绘画表达并发展。迭戈和弗里达不断追寻、为之献身的事业有所不同,却彼此互补。他们都尝试过各种不理性的行为,然而艺术和革命始终是两人唯一的共同追求。对于迭戈而言,充满活力的弗里达如同哺育自己的印第安奶娘;而在弗里达看来,迭戈就是自己腹中未能孕育的无所不能的孩子。于是,他们结成了一对神奇的夫妇,既完美又矛盾,情感坚不可摧,就像奥梅特库特利和奥梅齐特华尔双体合一,构成了墨西哥的起源。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豆瓣
Visions of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Theorists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杰里·D.穆尔 译者: 欧阳敏 等 商务印书馆 2009 - 7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在组织上不同于其他关于人类学理论的课本。首先,我试图表现的是这样一种人类学观点。它比诸如亚当•库伯(Adam Kuper)在其关于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的杰出研究中的描述要更为宽泛。其次,作者试图从当代人类学的发展趋向中选取更多的例子,甚至比E.哈奇(Elvin Hatch)在《人与文化的理论》中讨论的更多。再次,我尝试着对每一位人类学家对于人类学理论的贡献进行折中的、非批判的读解。这仅仅表明我不会像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人类学理论的出现》中那样亲自鼓吹某种特定的理论。在《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中讨论到的学者既不是假想敌也不是替罪羊。这本书中讨论的每一位人类学家都具有知识上的价值,他们之所以被纳入其中是因为他们的观点都很重要,并值得被了解。
本书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个伟人的独立创作。在关于人类学家理论的解读中,这些普遍的概念被视作普遍的、基础,特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结构筑于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难更直接地塑造了人类学家个体的观念。
看不见的大陆 豆瓣
Raga. Approche du continent invisible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本反思失落的文明的书。
勒克莱齐奥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为我们开启了这块地球人视而不见的大陆。在茫茫大洋之中,在那些苍翠的岛屿上,依然是人开创了可亲可爱的文明史。然而就像其他殖民地一样,这是一部被西方主流文明掩盖和欺蒙的历史。勒克莱齐奥在岛上拾起那些古 老的记忆和传说,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美丽的大洋洲。
“都说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大洋洲却是看不见的大陆。看不见,因为第一次到这里探险的旅行家们没有发现它,因为直至今天,它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它只是途经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在场的。就像对待沙漠里的游牧部落一样,现代的国家政权曾经企图将这些海边的人民 关在所谓的边界内。多亏了他们对历险的向往,他们对于相对性的天生意识,在生命的每个时刻,他们都能够逃脱被关押的命运。”
“有一天,在浩瀚的大洋上,如果自由能够重新建立,也就是说终止了太久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交流能够重建,也许这块古老的陆地可以重新开始,如果说它是看不见的大陆,只因为我们看不见。”
Ariel 豆瓣
作者: Sylvia Plath Perennial 1999 - 3
"In these poems...Sylvia Plath becomes herself, becomes something imaginary, newly, wildly and subtly created." -- From the Introduction by Robert Lowell
2013年2月18日 已读
很薄的小册子,站在公车站一边等车一边翻,无感。
Sylvia.Plath 诗歌
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油画教学.肖像 豆瓣
作者: 靳尚谊 广西美术 2010 - 9
《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油画教学·肖像》主要内容简介:本套图书涵括了靳尚谊先生在其漫长的美术教学生涯中的课堂作品、教学方法和创作经验。靳尚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对素描、色彩、人物造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 豆瓣
作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 - 1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中国名画点击》。《中国名画点击》丛书(第一辑)是为方便广大读者欣赏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而编。每册丛书精选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若干件,局部放大,近于原寸,力求毫发毕见地再现原作神采。本册收入现代画家张大千的人物画作品,凡四件。
Narcissus and Goldmund 豆瓣
作者: Hermann Hesse Bantam USA 1984 - 2
Hesse's novel of two medieval men, one quietlycontent with his religion and monastic life, theother in fervent search of more worldly salvation.This conflict between flesh and spirit, betweenemotional and contemplative man, was a life study forHesse. It is a theme that transcends all time.The Hesse Phenomenon "has turned into a vogue,the vogue into a torrent. . .He has appealed bothto. . . an underground and to an establishment. ..and to the disenchanted young sharing his contemptfor our industrialciviliz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ichelle 豆瓣
作者: Liza Mundy 2008 - 10
She can be funny and sharp-tongued, warm and blunt, empathic and demanding. Who is the woman Barack Obama calls "the boss"? In Michelle, Washington Post writer Liza Mundy paints a revealing and intimate portrait, taking us inside the marriage of the most dynamic couple in politics today. She shows how well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Michelle, the highly organized, sometimes intimidating, list-making pragmatist; Barack, the introspective political charmer who won't pick up his socks but shoots for the stars. Their relationship, like those of many couples with two careers and two children, has been so strained at times that he has had to persuade her to support his climb up the political ladder. And you can't blame her for occasionally regretting it: In this campaign, it is Michelle who has absorbed much of the skepticism from voters about Obama. One conservative magazine put her on the cover under the headline "Mrs. Grievance." Michelle's story carries with it all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and lingering pain of America in the post-civil rights era. She grew up on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the daughter of a city worker and a stay-at-home mom in a neighborhood rocked by white flight. She was admitted to Princeton amid an angry debate about affirmative action and went on to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she was more comfortable doing pro-bono work for the poor than gunning for awards with the rest of her peers. She became a corporate lawyer, then left to train community leaders. She is modern in her tastes but likes to watch reruns of The Dick Van Dyke Show and The Brady Bunch. In this carefully reported biography, drawing upon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one hundred people, including one with Michelle herself, Mundy captures the complexity of this remarkable woman and the remarkable life she has lived.
地下室手记 豆瓣 Goodreads
9.3 (114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臧仲伦 漓江出版社 2012 - 5
《地下室手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全部艺术特色,内容深刻,形式诡异,既像小说,又像忏悔录,又像哲学论文。作品主人公既像坏人,又像好人;既像小人,又像一个饱经沧桑、逆来顺受的人;既像英雄,又像“非英雄”,又什么都不像。……“地下室人”被认为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典型”,但是又有人认为, “地下室人”是俄国的哈姆雷特,是“多余人”的当代变形。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他那个时代的“真理的探求者”。《地下室手记》成为一本越来越受到世人追捧的书,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五部长篇小说的总序,是其创作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