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事件 豆瓣
Event : A Philosophical Journey Through A Concept
8.7 (53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 王师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3
“地铁上的哲学”系列中一种。齐泽克在书中探讨了“事件”一词的概念,以深入浅出的平易文字阐释了与哲学层面与“事件”相关的义理。齐泽克将带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定义理解“事件”一词,并着重强调了很多基础的问题。书中援引从柏拉图到当代艺术的诸多事例,是大众普及类的哲学读物。
2021年1月6日 想读
一九〇六 豆瓣
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
作者: [英] 伊迪丝·霍尔登 译者: 紫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爱德华时代英伦乡野笔记
上世纪初的岁时风情画册
《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记录了一九〇六年一月到十二月间英国乡野的种种物候现象与自然风情。细腻生动的文字,辅以数百幅精致清新的手绘水彩图,佐以众多英伦诗人佳句与岁时谚语,带来一整年的审美盛宴。
这部由伊迪丝·霍尔登在艺术学 校执教期间为学生示范制作的手记,不独是艺术教育样本,更是自然观察的典范之作。一九二〇年,伊迪斯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泰晤士河畔采集标本时,不慎落水身亡。完整的手记则于一九七七年首度出版,题为《爱德华时代女士的乡村日记》(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甫一上市便引发全英怀旧乡愁,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译成十余种文字。
原作问世一百一十年以来,初次以中文呈现。译本拥有独家版权高质量图源,译文经过精心校对,并请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等专家审阅。内文由设计师一字一句手抄,根据中文特点调整排版,还原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美好质感。
2021年1月5日 想读
历史三调 豆瓣 谷歌图书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9.6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柯文 译者: 杜继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8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2021年1月5日 想读
甜与权力 豆瓣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8.2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西敏司 译者: 朱健刚 / 王超 商务印书馆 2010 - 5
《甜与权力》一书便是一个绝佳范例。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这件平常事物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西敏司把糖的命运讲述得格外深刻而不乏趣味。书中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人类学家如何从纷繁的历史材料中发潜阐幽?如何在平凡处着眼进而揭示出背后的不平凡?
2021年1月5日 想读
牛棚日记 豆瓣
作者: 陈白尘 三联书店 1995 - 5
1966年初我由北京中国作家协会贬至江苏省文联。数月后“文化大革命”起,不待省文联的群众揪斗,中国作协即已派人来将我“押解”回京,时为9月11日。从这天开始,整整七个年头,我被半幽禁在“牛棚”之中,每逢夜深人静时,便偷偷地写下最简单的日记,以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数年来从未中断过。1973年我终因心脏病发而被恩准回宁治疗,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就在那段隐姓埋名的日子里,我又翻出了这些曾经冒着危险而
2021年1月4日 想读
The Human Experiment 豆瓣
作者: Jane Poynter Basic Books 2006 - 8
It’s a story that has never been told… until now. Imagine being sealed into a three-acre greenhouse for two years…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with only seven other people for company… enduring never-ending hunger, severely low levels of oxygen, and extremely difficult relationships. That’s what happened inside Biosphere 2, where crewmembers struggled to survive while keeping their promise that nothing would go in or out – no food, no water, not even air – all in the name of science. For the first time, biospherian Jane Poynter – who lived and loved in the Biosphere – is ready to share what really happened inside the controversial project. She takes readers on a riveting, fast-paced trip through shattered lives, scientific discovery, cults, love, fears of insanity, and inspiring human endurance. The eight biospherians who closed themselves into the Biosphere in 1991 emerged 730 days later… much wiser, thinner, and having done what many had said was impossible.
2021年1月4日 想读
半农半X的生活 豆瓣
作者: [日]盐见直纪 译者: 苏枫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一味地崇尚大都市的舒适,你真的幸福了吗?
半农半X,用减法快乐过日子
创造以自己为主角的人生
从“苦求没有的东西”到“发现既有的东西”
一定有一种生活,
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
回归人类本质。
一定有一种人生,
在做自己的同时,
也能够贡献社会。
每个人其实早已具备今 生所需要的一切,只是不自觉而已。所有的一切早已被安排、准备妥当,用心去感知自己潜在的可能性,活用“既有的一切”,就能创造出“世界上未有的新事物”。 ——盐见直纪
所谓“半农半X”,就是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农);另一方面从 事能够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结(X)。目的是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而回归人类本质的平衡生活。作者认为,现今社会面临着环境(各种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性、食粮自给率)、心灵(人生意义的丧失、物质享乐主义)、教育(科学、感性、生存力)、医疗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文明病、高龄社会的看护),以及社会不安定(经济萎缩、失业)等种种问题,而半农半X的生活,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2021年1月4日 想读
分享收获 豆瓣
作者: 伊丽莎白•亨德森 / 罗宾•范•恩 译者: 石嫣 / 程存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2
第一本社区支持农业的专著
带你打造自己的农场
陪你踏上农业复兴运动的新浪潮!
社区支持农业,用最健康的生产方式,提供最让人放心的食物;
它不仅服务于我们,更保护子孙们的土地与未来;
它是最为自然、最有意义和最具潜力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在这里,人类、农业、自然三者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圆融与和谐。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在国外已推行二三十年。在美国,有近1700个CSA农场。这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其核心在于重新建立人们与土地、农业生产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它与工业化的大型农业生产有着本质区别,更多的是一种按需生产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民和消费者如社区成员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往往一起共担生产风险,共同分享收获。通过CSA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农民不因气候、市场的变化担心生计,他们会更加细心地种植安全、可口的食品,而消费者可以吃到最新鲜、最健康的本地农场生产的食物。
这本书是美国CSA发展历程的全面介绍。作者分享了各个农场的运作方式、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也分享了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消费者收获的改变与快乐。书里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朝气的生活理念,一种与自然更加融合的人生价值取向。
2021年1月4日 想读
从土地到餐桌的变革 豆瓣
作者: 石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1
十年前,农学博士石嫣来到美国农场当起了实习生。半年的务农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回国后的石嫣先后参与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和分享收获农场的创建,成为一名“新农人”。十年来,石嫣和一群有志于改变中国农业现状的青年一道,在田间地头和互联网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传播和践行生态农业。他们是新时代的“新农人”。
本书呈现了石嫣在美国务农的经历,以及她对于有机农业、有机食物、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2021年1月4日 想读
四千年农夫 豆瓣
作者: 富兰克林.H.金 译者: 程存旺 / 石嫣 东方出版社 2011 - 6
美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穷尽了地力,而中国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肥沃依旧,且养活了数倍于美国的人口。原因何在? 中国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富兰克林·H·金认定,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记录了东亚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东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的作者富兰克林·H·金认为,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东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类问题,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对此,西方或许也能直接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良多。这是西方向东方学习保护自然资源的第一课。这便是富兰克林·H·金从东方带回去的重要信息。 直正的农业旅行家很少。富兰克林·H·金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
2021年1月4日 想读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Second Edition) 豆瓣
作者: Kathy Willis / Jennifer McElw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11
- The most accessible and contemporary book on plant evolution available
- Brings toge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plant fossil record with genotypic data from biomolecular studies to explore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a coherent, unified way
- Considers plant evolution in the context of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 especially that brought about by climate change
- Covers the whole geological timescale, but focuses on periods when major evolutionary changes occurred
- Special biome maps illustrate the flora covering the Earth at different ages in the past, showing the trends in global plant distribution through time
NEW TO THIS EDITION:
- Biomolecular approaches and concepts now integrated throughout the book, with biomolecular methodologies introduced in chapter 1
- The evolution of photosynthesis is now explored in chapter 2
- A consideration of vegetation dynamic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becomes a theme throughout the book
- Coverage of evolutionary theories and the plant fossil record extensively revised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understanding
- New Journal Clubs on the book's web site encourage students to critically engage with published research related to topics explored in the book
Plants first colonized the land over 430 million years ago, having evolved from some of the most primitive forms of life. Since then, plants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supplying the atmospheric oxygen we all need to survive. But how did plants evolve, how ha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been affected by changes in climate over millions of years - and how can these processes b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blends evidence from the fossil record and data from biomolecular studies to tell the story of plant evolution from the earliest forms of life to the present day. Focusing on the key event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 from the colonization of land to the first forests, the emergence of seed plants to the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 its straightforward explanations and clear illustrations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the most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plant evolution available.
With stunning biome maps illustrating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life on Earth, the book explains how the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has changed in response to climate, reinforcing the close link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t is a contemporary account of a dynamic field, which is perfect for any student looking for a broad, balanced introduction to the subject.
2021年1月3日 想读
袍哥 豆瓣 Goodreads
Violence and Order on the Chengdu Plain:The Story of a Secret Brotherhood in Rural China, 1939-1949
7.0 (46 个评分) 作者: 王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2021年1月2日 想读
The Secret Piano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Zhu Xiao-Mei 译者: Ellen Hinsey AmazonCrossing 2012 - 3
Zhu Xiao-Mei was born to middle-class parents in post-war China, and her musical proficiency became clear at an early age. Taught to play the piano by her mother, she developed quickly into a prodigy, immersing herself in the work of classical masters like Bach and Brahms. She was just ten years old when she began a rigorous course of study at the Beijing Conservatory,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what was sure to be an extraordinary career. But in 1966, when Xiao-Mei was seventee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egan, and life as she knew it changed forever. One by one, her family members were scattered, sentenced to prison or labor camps. By 1969, the art schools had closed, and Xiao-Mei was on her way to a work camp in Mongolia, where she would spend the next five years. Life in the camp was nearly unbearable, thanks to horrific living conditions and intensive brainwashing campaigns. Yet through it all Xiao-Mei clung to her passion for music and her sense of humor. And when the Revolution ended, it was the piano that helped her to heal. Heartbreaking and heartwarming, The Secret Piano is the incredible true story of one woman’s survival in the face of unbelievable odds—and in pursuit of a powerful dream.
2021年1月1日 想读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商务印书馆 2014 - 11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程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 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 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
2020年12月31日 想读
烧船 豆瓣
舟を焼く
8.4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辉 译者: 信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0
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家,日本芥川龙之介奖、太宰治奖等文学大奖的得主。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宫本辉难能可贵地坚持着古典美学,用正统的小说创作抵制商业对文学的侵袭。他曾说:“读小说,那是忘我,是感动,是陶醉。理性探究,或执著于观念,在艺术的创造上是第二位的东西。那第一位的东西和第二位的东西颠倒的结果,便成了所谓‘现代’这段历史所携带的毒。”他在写作中力求带给读者最纯粹的感动和忘我,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勾起读者难以释怀的回忆或感慨。因此,宫本辉成为了日本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至今仍笔耕不辍,持续地影响着这个浮躁年代中仍然静心阅读的读者。
《烧船》是宫本辉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作家在本书《后记》中表示,正因为要把故事凝缩在几页之内,所以写一篇短篇小说“就像把一滴血硬挤出来那么辛苦”。但是,优秀的作品又不能显露这些辛苦。他认为,“水随器物而有形”,最好的短篇小说要像水一样,失去自己的状态,只会根据喝下它的人,显得或浓或淡。于是,宫本辉用这样的标准约束自己,写下了《烧船》中的七篇:《浮月》《烧船》《涟漪》《胸之香》《时雨屋的历史》《钓深海鱼》《在路上起舞》。它们篇幅相当,质量也很平均。在这些故事里,宫本辉借助诗化的意象,比如海上的明月、沙滩上的覆舟、丈夫胸口的气息等,把生老病死之中的“失去”意味具象化,变得可感而可悲,余韵悠长。
2020年12月31日 想读
约定之冬 豆瓣
約束の冬
7.3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辉 译者: 刘姿君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 - 1
《约定之冬》是宫本辉经典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本书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娓娓道来两个动人的故事。
十年前,二十二岁的冰见留美子,在街角被一位少年拦住,递上神秘情书,上面写着 “你见过在天上飞的蜘蛛吗?我见过。十年后的生日,我就二十六岁了。十二月五日。那天早上,我会在地图标示的地方等你。如果天气好,这里应该可以看到很多小蜘蛛起飞。到时候,我要向你求婚。谢谢你看完这封奇怪的信。— 须藤俊国”
留美子只当是恶作剧,并不理睬。情书被搁置在家中一角。 如今,十年过去了,信中约定的期限将至,少年真的在那里等待她吗?
冰见留美子的邻居上原桂二郎,是一家厨具公司老板,妻子去世后一直单身。某日,他去拜访亡妻前夫的父亲,交谈中得知,亡妻前夫芳之曾在年少时卷入一宗盗窃案,并摔坏了昂贵的怀表,他向怀表主人约定,自己长大后将赚钱赔偿,然而数年后,芳之在工作时意外身亡,只留下妻子和一个儿子。就这样,桂二郎受亡妻前夫父亲的委托,帮忙寻找当年怀表的主人……
一封神秘的情书,一笔寻找失主的赔款……等待的留美子和寻找的桂二郎,两起看似不相关的事件,随着故事的开展,慢慢地如蛛丝般纵横交错,由“约定”所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分离、相逢、相爱、背叛、束缚也慢慢浮现……
2020年12月31日 想读
我的造梦之路 豆瓣
KON'S TONE 「千年女優」への道
8.5 (119 个评分) 作者: [日] 今敏 译者: 焦阳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5
动画教父【今敏】的执着梦想和坦诚生活
.
日本动画大师【今敏】亲笔随笔集 中文版首次出版
.
收录多幅分镜稿、精美全彩习作
黄金拍档、《千年女优》《红辣椒》原声制作 平泽进中文首次访谈
.
雅众·影事01
========
.
他是日本史上独一无二的动画导演,一生短暂,留下 的动画电影仅有《千年女优》 《红辣椒》《未麻的房间》《东京教父》这四部,却都屡获大奖。作为掌控梦境与现实的天才,银幕上每一帧的虚实交织都是他对既定概念的颠覆。
他扔掉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一生沉浸于挚爱的事业。生活对他而言就像电影一般,有鲜活的苦涩,也有极致的梦幻。
他的匆匆离去给世界动画产业留下无尽遗憾,但他未竟的千年之梦仍在延续。
.
========
.
今敏以小小的动画获得了最高的赞誉,是日本一位伟大的电影人,也是世界上最敏锐、最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时代周刊》
.
今敏辞世以后,我们就觉得日本动画的未来没有了。——电影杂志《CUT》
2020年12月3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