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裙带资本主义 豆瓣
Crony Capitalism: 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康灿雄 (David C.Kang) 译者: 李巍 / 石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为什么所有关于亚洲经济发展的文献都没有触及韩国的金钱政治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理解韩国一方面在1997年之前的高效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又在1998年至1999年暴露出了腐败泛滥和低效无能的问题?“政治”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本书中,康灿雄阐明了两个论点。第一,在韩国和菲律宾,都是政治而不是经济考虑主导了政策制定。第二,在政府和商业精英所形成的一个小而稳定的组合中,如果双方保持势力的均衡,那么,金钱政治确实能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集中关注政商之间以优惠政策换取贿赂的交易,康灿雄认为政治博弈驱动政策选择,技术官僚面对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干预,无法保持自主性,同时,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为谁获得租金而角力。即使在韩国,腐败也远远超出想象——腐败已经严重到令人无法回避的地步;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此作出解释。
2020年11月29日 想读
中國農業的不穩定性(1931–1991) 豆瓣
Agricultural instability in China (1931-1991): weather,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作者: 郭益耀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 7
本書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自1931年開始長達六十年的中國農業動盪史。作者搜集了大量原始資料和資料,正面挑戰棘手的氣候變數問題,首次編制出涵蓋全 國的 “氣氛指數”,作為全書定量分析的基礎。書中根據技術水準和制度特徵將六十年分為數個時段,細緻分析了氣候變遷在不同時段內如何引發農業波動;並通過各時 段的交叉比較,回顧氣候、技術和制度三因素如何互為消長,從而導致中國農業發展的長期穩定化趨勢。
全書結合制度分析與定量分析,回 應了諸多重大而有爭議的問題。例如集體化和市場化效率孰高孰低?1960年代初大饑荒中天災人禍孰輕孰重?改革開放後的農業繁榮緣於制度改善抑或氣候好 轉?未來中國能否養活自己?作者還將農業現代化置於中國特定的工業化大戰略中加以分析,展現了一幅中國模式之下的農業現代化圖景。
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艱苦研究的成果。英文版出版後,被譽為 “豐碑式”、“定論性”的學術著作。
2020年11月29日 想读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杨照 / 李维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5
一位艺术家的历史足印
一个盗火者的彷徨与执着
本书为首部全面介绍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生平与艺术的传记作品,除了呈现蔡国强独立但并不孤单的艺术追寻之路外,同时还原蔡国强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亲切形象,从他“信风水却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观开始,溯忆奶奶、故乡泉州、求学时代、青春恋曲……从前种种,发现他“以万变应不变”关注瞬间灵光的当下实践观,以及他仍持续不断向未来开展的,以不可思议狂想与奇观冲撞各形各色文化符号的深沉幽默感。
蔡国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1986年赴日留学,1995年移居纽约至今。
蔡国强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表现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尤擅以火药创作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
蔡国强的艺术足迹几乎遍及所有国际大展以及著名的艺术殿堂,主要火药草图及大型装置作品也为众多顶级美术馆永久收藏。曾获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1999)、美国欧柏特艺术奖(2001)以及第20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9)等,连续多年被英国权威艺术杂志ArtReview评为世界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艺术家之一。
蔡国强曾受邀主持国内多项大型庆典的视觉及焰火设计,包括2001年上海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艺术演出及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焰火庆典,其中为奥运会所作的“大脚印”创意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2020年11月28日 想读
以爱之名 豆瓣
彼女は頭が悪いから
6.6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姬野薰子 译者: 匡匡 中信出版社 2020 - 10
2016年,日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性暴力案件。日本名牌学府东京大学的5名男性高材生在将一名普通私立大学女生灌醉后集体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猥亵行为,本书根据此事件改编而成。 这是一部“读完让人不爽快”的青春小说。东大学生集体猥亵事件中,备受大众指责的为何是学历平平的受害女大学生?在横滨市郊外的普通家庭中长大的神立美咲升入私立女子大学文学部。 在涉谷区广尾无可挑剔的环境下长大的竹内翼,进了东京大学理科部。横滨的节日之夜,两人相遇并逐渐产生感情。但是朋友的嫉妒、女生的自卑感、不同学生圈子的贫富差距等因素交错,导致了5名东大生恐怖的集体猥亵事件发生…… 隐藏在“猥亵事件”背景下的校园暴力、校内性别歧视、文科歧视……围绕在日本大众内心的“以学历分阶级”的意识,都是让人心痛的“超越事实的真相”。
2020年11月28日 想读
文化失忆 豆瓣
Cultural Amnesia: Notes in the Margin of My Time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澳] 克莱夫·詹姆斯 译者: 丁骏 / 张楠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10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回忆清单。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
充满格言警句、极具启发的文明史速成课程。——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颗惊人的星星迸发出炽烈的光辉。——西蒙·沙玛(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
詹姆斯获得“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这一声誉,当之无愧。——《洛杉矶时报》
詹姆斯证明了自己不仅拥有卓越的才智,而且还拥有非凡的能力来传达自己的激情。——《观察家报》
当英国失去克莱夫·詹姆斯,就好像一架有五六名最优秀的作家乘坐的飞机坠毁了。——德怀特·加纳(评论家)
诙谐、深刻、博学,关于二十世纪文化与政治丰富驳杂的一流文集。——《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具天赋,博学多才到令人嫉妒,他慷慨的书写包罗万象。——约翰·班维尔,《纽约书评》
再也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博识地,用这样幽默、精简的文字去写出他所见证过的这个逝去的世纪……他对于古典自由人文主义的信仰,使得他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在晚年经历了许多病痛的阶段,仍然持续创作。这部书虽然是在他得悉自己生病之前就开始的,但你仍然可以看到,在这些看来非常轻简的文字,有时候非常有趣的段落之外,背后持续关注、持续投入的热情,那种不可能失去焦点、不可能转移视线的洞察的持续。我想这就是克莱夫·詹姆斯留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教益。我们在《文化失忆》这部书里面读到的,是前几个世纪持续的声音跟倾向的一种回响。——梁文道
虽然需要相当知识储备,但本书极具可读性:不仅构思颇为用心,文辞(因为翻译)亦美轮美奂,几乎可以说 ,从头至尾洒满了警句、金句。可惜作者去年11月底在伦敦去世,否则我差不多敢说,这本《文化失忆》,是在世作家写出的不朽经典。——刘苏里
作者推崇古罗马的塔西佗,他说塔西佗是他这本书写作的源头,正是这位古罗马的历史书写者,在一个专制恐怖的时代,发展出一种新的文体,来容纳他的绝望,一种坩埚般熔化一切的文体。这种文体会在专制恐怖的时代之后依旧长久地存活下去。他说,自己这本书里写到的这些现代和前现代的英雄们,从孟德斯鸠到戈洛·曼,正是以塔西佗凝练的表达能力作为标杆,来衡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任务。我想,克莱夫·詹姆斯本人,在这本书中也完成了这个任务。——张定浩
克莱夫对于知识分子、政治家、文化名人有一个评价的尺度,那就是面对权力和恐怖时表现的勇敢、独立和良知。他深知我们时代的健忘并不是因为大脑记忆能力的退化,而是因为文化的话语权从来都是在隐而不显地将一些东西秘密排除到我们的记忆之外。打败文化失忆症,当然最好要有克莱夫·詹姆斯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无法在智识和阅读面上效仿他的这种才子风格,那起码可以认真抱起这本他花了四十年写的书,让他带我们去进入一个有着无数秘密分岔的花园。——但汉松
这是我最向往的一种读者跟书籍、跟文字、跟思想相处的方式:分心与专注之间的悖论。首先他是贪得无厌的,任何形式的才华都能吸引他,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尽情纠缠;更为重要的是,在享受这种脆弱的才华的时候,时刻担心着毁坏它的力量。克莱夫·詹姆斯在这本书里展现出来的自我教育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我以后看到不是这样看书、这样写作的人,总觉得有什么缺憾。——陈以侃
2020年11月27日 想读
西汉人口地理 豆瓣
作者: 葛剑雄 商务印书馆 2014 - 8
本书系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历史学博士论文。作者在系统梳理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人口迁移。书后附有各郡国人口数量、增长及迁移的表格。
本书为研究汉代历史必备之书,也是目前博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经典参考书。
2020年11月26日 想读
站在人这边 豆瓣
To Begin Where I Am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波)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黄灿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本书辑录了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代表性随笔。它们横跨五十年,旨在体现米沃什非同寻常的主题广度以及他所掌握的体裁和风格的多样性。“我这些客人”,被记叙和素描的人物都是对塑造米沃什的人生起作用的历史潮流的代表性人物。“站在人这边”,呈现一直都是极具深度的严肃宗教思想家的米沃什。“反对不能理解的诗歌”,辑录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责任的最重要文章。“在不断的惊奇中”,收入作为本选集结语的《笔记》的片断,重温一直支配米沃什作品因而也支配这本选集的众主题。
我们这个时代,论呈现世界之奇观,没有哪位作家能够比肩米沃什。我们应该感谢他那非凡人生的智慧。
——雅罗斯拉夫·安德尔斯,《洛杉矶时报书评》
在保持其作品主题连贯性的同时,米沃什具有一种运用并经常创造各种新形式的多才多艺的能力。他掌握的不同体裁的巨大多样性是骇人的……在米沃什笔下,随笔在保留其形式上的灵活的同时,变成一种严厉的知识探究的工具。
——英文版编者
我写过各种题材,并且大部分非我所愿。这一回我也不会实现我长期的意图。但我始终明白我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达到的。我需要那种能力,也即以一个不可获得的句子传达我对“在此”的无比惊奇,这个句子将同时传播我皮肤的气味和肌理,传播贮藏在我记忆中的所有事物,以及我现在同意和不同意的一切。
——切斯瓦夫·米沃什
2020年11月26日 想读
游隼 豆瓣 Goodreads
The Peregrine
9.3 (39 个评分) 作者: [英] J.A.贝克 译者: 李斯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 8
达夫·库珀奖获奖作品
纽约书评图书“经典重现”书系选书
赫尔佐格“无赖电影学校”必读书目
影响持续半个世纪的经典首次引进中国
“猎人必须成为他所追捕的猎物。”
内容简介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 平坦的湿地上,J. A. 贝克追逐着一对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他描述这些活动,语言精确,且带有非同寻常的诗意。
他保持这项神秘的个人追求,同时他作为人类自身的意识逐渐消融,转而被一种异己的、无法排遣的鹰的意识所取代。这种不同寻常的蜕变,不可思议又隐隐令人生畏,使得这迷人的篇章成为经典。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名家推荐
厌倦人类世界的人,跟游隼一起飞吧。
——小说家,朱岳
20世纪自然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诗人,特德·休斯
(在书里)你不时能看出他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只游隼。而这也正是我在拍电影时所做的,步出自身,神游其外——也就是说走出自己的身体,去到外界的某一点。
——电影导演,赫尔佐格
我拿起它(《游隼》)随手翻开一页。那一页绝妙描绘了一只鸮无声寻猎的画面。我被它的细节击中,震惊于他的文字唤起的听觉上的感受。似乎我正在当时当地,通过作者的耳朵体验那一刻。我翻到下一页,一章没读完我知道我已经被俘获了。
——作曲家,劳伦斯·英格里斯
现在,我不再认为《游隼》是一本关于“成为鸟”的书。更准确的说,这本书是在写“想成为一只鸟而不得”。
——自然文学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
2020年11月24日 想读
沙沙生长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郭小寒 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9
回顾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高晓松、老狼、朴树、小柯等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二是以野孩子、小河、万晓利、周云蓬等为代表的城市新民谣,三是以宋冬野、马頔、陈鸿宇、程璧、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新民谣。
作者曾以文化记者的身份,采访过众多中国民谣领军人物;其后担任野孩子、周云蓬、万晓利、小河等音乐人的演出经纪人,亲身参与创建了中国民谣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内地走向港台的过程;后又以互联网平台创业者的身份,与陈鸿宇、程璧等新一批音乐人一起生发、成长,探索独立音乐更广阔的未来方向。
“沙沙生长”既是民谣音乐的生长,也是听众、读者和从业人员的生长,本书试图全景式记录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切面。从中我们看到这些民谣音乐人怎样用自己的风华换取历史,而匆匆行走的年轻人,又怎样与脚下的土地重新产生连接。
***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民谣人物群像,一代人的共同情感记忆
——从老狼、朴树、叶蓓的校园民谣时代,到野孩子、万晓利、小河、周云蓬的城市新民谣场景,再到宋冬野、李志、陈鸿宇、程璧等互联网时代民谣音乐人的崛起,本书是对中国当代民谣30年来发展变化的珍贵记录。中国当代民谣陪伴着70后、80后、90后们一路成长至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情感记忆。最初听歌和写歌的人们都已不再年轻,新的音乐元素不断融合又不断更新,青春的情怀却未曾更改。
*
★资深音乐企划视角的专业解读+身体力行的执行经验+文化记者出身的文字打磨,呈现一部丰富而动人的中国当代民谣小史
——作者身具中国当代民谣发展的亲历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既能带我们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当代民谣的流变历程,也能给我们冷静清晰地梳理民谣发展脉络,更有众多民谣歌手生动翔实的创作故事和生活细节,一手的音乐演出的执行经验和幕后花絮,以及从业者的真实心境与思考。本书试图记录的是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切面。
*
★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助推,梁文道、老狼、野孩子、张玮玮、周云蓬、小河、五条人、陈鸿宇、程璧鼎力推荐
——作者与中国民谣的诸多重量级音乐人都有过密切合作,书中写到的音乐人们,有的是她采访过多次的好友,有的是她深入合作的伙伴,有的是她一起“江湖走唱”的队友。2020年《乐队的夏天》第二季里,她作为“专业乐迷”出场。本书兼具众多音乐人的认可与推荐,是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民谣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2020年11月23日 想读
环境、权力与不公正 豆瓣
Environment, Power, and Injustice: A South African History
作者: (美) 南希·J.雅各布斯 译者: 王富银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10
本书以南非北部的金合欢丛生之地为切入点,围绕边境开拓时期、殖民统治时期与种族隔离时期,从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研究视角构建了一部南部非洲的历史,揭示出一些人如何“以自然为手段赋予自己高于其他人的权力”。这是一本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研究著作,从中以小窥大,也能瞥见非洲大陆历史的缩影。
2020年11月23日 想读
旷野的声音 豆瓣
Mutant Message Down Under
作者: [美] 玛洛·摩根 译者: 李永平 九州出版社 2006 - 1
本书描写一位美国女医生与澳洲原住民徒步走过内陆沙漠的经验,里面可能有许多争议之处。例如,沿用澳洲原住民的存在价值,生命观点与宇宙观点。所以,或许对基督教徒、佛教徒等来讲并不是很认同。但是,我想这本书的观点,撇开宗教来讲,其实是很真实与人性的。也不管它是否真是由真实经验所改写而成的。因为不管是上帝、佛祖与阿拉都是具有人类形体的万能力量,而对与环境相切合的原住民来说,心存善良的大自然主义或许更是个令人信服的宗教。这神奇的造物主不就是万物与自然的表征吗?在书里面,称西方的白人为“变种人”(以下摘自该书)是丧失或丢弃古老记忆和永恒真理的人。首先他们不能再居住在空旷的环境中,一生都在装有冷气的房子中度过,不再拥有健全的消化系统,吃过的非自然食物多过自然食物,甚至会对空气中的花粉产生过敏反应,而现在人与以前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现代的变种人生活在恐惧中,他们恐吓自己的孩子,需要警察和监狱。连政府都以国家安全为名,用武器威胁其它国家,而恐惧是动物的特征,在动物的求生本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020年11月23日 想读
易堂寻踪 豆瓣
作者: 赵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所写的确是一个发生于“危机时刻”,至少要部分地由“危机”来解释的故事,易堂故事在伦理方面,朋友、兄弟、师弟,以至夫妻,尤其朋友。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 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作者经由学术“读人”,易堂诸子,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当下的世界。
2020年11月22日 想读
一人锅:一个人的小锅料理 豆瓣
まいにち小鍋 毎日おいしい10分レシピ
作者: 小田真规子 译者: 安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日本美食达人、营养专家精心设计简单快手的一人锅食谱,时尚创意,营养健康,利用日常食材和调料就能做出暖心的美味料理。
本书以“小锅”为出发点,介绍了98款简单美味又健康营养的小锅食谱,10分钟就能温暖上桌的11款家常锅,适合小酌一杯的10款简单佐酒锅,家人、夫妻、情侣也可以一起分享的11款超级美味锅,消除疲劳的10款健康药膳锅,冰箱没有食材时,便利店、超市就能顺便买到的8款快手素食锅,让你大开眼界的9款经典小锅,10分钟就能轻松搞定的10款早餐小锅,小小奢侈的9款豪华佐酒锅,风味独特的12款下饭小锅,可以调养身体的10款夏日小锅,还有9款不用开火就能做的下酒小菜,新鲜美味、丰富多样,让你365天每日小锅也吃不腻!
2020年11月22日 想读
Interior Chinatown 豆瓣 Goodreads
7.2 (8 个评分) 作者: Charles Yu Pantheon Books 2020 - 1
From the infinitely inventive author of 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 comes a deeply personal novel about race, pop culture, immigration, assimilation, and escaping the roles we are forced to play.
Willis Wu doesn't perceive himself as a protagonist even in his own life: he's merely Generic Asian Man. Every day, he leaves his tiny room in a Chinatown SRO and enters the Golden Palace restaurant, where Black and White, a procedural cop show, is in perpetual production. He's a bit player here too. . . but he dreams of being Kung Fu Guy—the highest aspiration he can imagine for a Chinatown denizen. Or is it?
After stumbling into the spotlight, Willis finds himself launched into a wider world than he's ever known, discovering not only the secret history of Chinatown, but the buried legacy of his own family,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him, in today's America.
Playful but heartfelt, a send-up of Hollywood tropes and Asian stereotypes—Interior Chinatown is Charles Yu's most moving, daring, and masterful novel yet.
2020年11月20日 想读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20年11月17日 想读
目光 豆瓣
8.1 (55 个评分) 作者: 陶勇 / 李润 译者: 1234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关于善恶、理想、名利、孤独、生死、自我……《目光》是陶勇医生首部文学随笔,是一个医生的沉思录和成长感悟。
全书内容以陶勇医生的思想观点脉络划分为关于生死善恶、学习教育、从医选择、立世榜样等几大模块,同时穿插着陶勇医生在四十不惑之时关于自我的思考,金钱观、价值观的剖析,关于信任和大爱,以及未来对盲童和科研事业的规划与展望。
《目光》中不仅仅是记录平凡生活的点滴,更是展现他从医二十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到的能量。
周国平/倪萍 亲笔作序
贾平凹/白岩松/孙俪 真挚推荐
2020年11月11日 想读
苏联的最后一年 豆瓣
作者: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 译者: 童师群 / 王晓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
本书的叙述从戈尔巴乔夫掌权始至苏联解体终,对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浓墨淡彩的描写,其主旨在于让人明了,当苏联的政治体系将一个尚未做好掌舵准备的人推到风口浪尖时,苏联这艘被政治及经济风浪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大船最终触礁便是不可避免的了。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本书对我们更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更有效地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2020年11月9日 想读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豆瓣
PRICING THE PRICELESS CHILD:The Changing Social Value of Children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维维安娜·泽利泽(Viviana A. Zelizer) 译者: 王水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1985年美国社会学界最有权威性的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奖年度作品
===========================================================
二十年前,泽利泽的著作在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点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美国,“泽利泽视角”(Zelizerian perspective)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学的复兴。泽利泽的著作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学者,他们通过研究那些之前不被认为是“严肃的”经济现象,重新定义了经济社会学领域的界限。除了公司、网络和市场之外,研究重点转向家庭生产、日常货币交易、身体用品、护理工作和艺术等方面。
如今,泽利泽的影响力越出了美国。2005年在法国,她的作品由皮埃尔·布迪厄收入到Le Seuil系列中出版,受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欢迎。同样地,在阿根廷,2001年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一种研究日常货币交易的显著趋势。2010年,泽利泽的作品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总的来说,这些作品引发了对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和评价问题的重新讨论,给大西洋两岸智识生活带来了持久影响。
——《思想生活》( La Vie des Idées)
===============================================================
本书关注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关于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即经济上无用而情感上无价的孩子的出现过程。通过透视儿童问题的巧妙视角,作者细腻探讨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儿童死亡的态度的改变、童工立法的斗争、儿童工作的分化过程、儿童保险的推行、儿童意外死亡的赔偿以及儿童的领养与买卖等。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深刻的理论话题,这就是:孩子的社会文化属性,他们在道义上的“无价性”如何在市场机制的重重包围中穿越而出,形成一个非常规的市场,由非经济的标准来规则?从而最终指向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论关怀:社会如何“大于”市场?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春山好 豆瓣
8.7 (12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9
“这是一个我期待看到的京都。它从被美术馆化的描述中醒过来,它挣扎、焦灼、困惑,在昨日与今日之间摇摆。”——知名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
“枕书擅长通过风物习俗去写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让这种生活方式能活下去的人。”——写作者淡豹
《春山好》是苏枕书在京都十余年间的生活体验与求知历程,记录她有关东亚历史、社会的见闻与思索。她关心日用饮食、走访名山古迹,始终怀着纯粹的热情,追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读者可以透过她一贯沉静细致的笔触,领略异国的往昔与当下,文化与人情。她长居京都北白川畔的山中,从避居春山,到怀抱春山,书题不仅是写实,更是某种隐喻。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家庭菜园的土壤科学 豆瓣
作者: 木嶋利男 译者: 蔡婷朱 2018
改變蔬菜的生長!
土壤培育是家庭菜園最困難的環節
種植蔬菜時即便再怎麼細心的照料農地,若氣候與土壤不適合農作物,種植就會相當吃力。
由於家庭菜園不同於一般專業農家,可種植的農地面積較小,必須在有限的面積上種植少量多樣的蔬菜作物,因此無法像專業農戶針對單一品種進行土壤培育。
此時,準備適合家庭菜園的用土就相當重要:
◆利用時間及空間,進行輪作、間作或混作
◆依照前後作物的搭配、使用肥料成分差異、栽培時期的安排,來調整土壤培育
◆依照不同水分、溫度、氧氣、酸度來繁殖微生物
◆運用傳承農法,讓土壤培養作物,以作物形成土壤
除了與土壤培育相關的基礎知識外,更深入解說共生植物、連作、輪作等,教你活用土壤能力的栽種方法。
農學博士教你運用有機物與堆肥!
*了解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聰明選擇有機質肥料或堆肥等資材。
*有蚯蚓的土就是好土?
*黑土的養分豐富?
*酸性土不適合種植蔬菜?
*怎樣的土才是用來種植蔬菜的好土?
*有將空氣能變成肥料的微生物?
*聰明的耕耘法、作畦法
*最新版共生植物
*結合連作的施作計畫
本書特色
★書中先介紹包含了蔬菜所需的養分、土壤的組成、土中生物等,先建立農學基礎知識!
★進階內容則為土壤培育、肥料與有機物的作用,以及從營養、水分、光、溫度等來談論所謂的「好土」,連作與輪作的選擇等,進一步探討適合家庭菜園的用土!
★本書網羅了完整的家庭菜園知識,內容更提出了詳細的數據資訊,並統整為表格以方便實做時參考。不管是對於初入門者或是已有相關經驗的族群,都是值得收藏的工具書!
2020年11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