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Seeing Ourselves 豆瓣
作者: Frances Borzello Thames & Hudson 2016 - 5
For centuries, women’s self-portraiture was a highly overlooked genre. Beginning with the self-portraits of nuns in medieval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Seeing Ourselves finally gives this richly diverse range of artists and portraits, spanning centuries, the critical analysis they deserve. In sixteenth-century Italy, Sofonisba Anguissola paints one of the longest series of self-portraits, from adolescence to old a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Holland, Judith Leyster shows herself at the easel as a relaxed, self-assured professional.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from Elisabeth Vigée-Lebrun to Angelica Kauffman, artists express both passion for their craft and the idea of femininity;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ees the art schools open their doors to women and a new and resonant self-confidence for a host of talented female artists, such as Berthe Morisot. The modern period demolishes taboos: Alice Neel painting herself nude at eighty years old, Frida Kahlo rendering physical pain on the canvas, Cindy Sherman exploring identity, and Marlene Dumas dispensing with all boundaries.
2020年11月1日 想读
四季时光 豆瓣
Winter-Wörter-Wimmelbuch; Fruhlings-Wörter-Wimmelbuch; Sommer-Wörter-Wimmelbuch; Herbst-Wörter-Wimmelbuch; NACHT-Wörter-Wimmelbuch
9.5 (8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译者: 梅竹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9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最负盛名之作
荣获世界最美图书奖
被誉为全世界学龄前儿童必读的认知启蒙书
每册=1本无字书+1本生活认知书+1本视觉发现游戏书+1本单词书
🍃 编辑推荐
● 历史悠久、功能强大的情境认知绘本巅峰之作
在德语国家,有这样一种叫W immelbuch 的历史悠久的童书类型,buch 是书,Wimmelbuch 指含有丰富细节和情节的图画书,可译为“密集绘本”或“情境认知绘本”,深受学龄前儿童和家长喜爱,甚至是学龄前儿童的必读书,在书店和图书馆都有专门的该类图书分区,也被广泛应用于专业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中。它的特点是每个对页都是一幅大场景,场景中人物众多,细节丰富,故事线索多条并行,可以让不识字的学龄前儿童毫无压力地认知情境、识别事物、追踪情节、逻辑推理、视觉大发现、看图讲故事……
●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德国国宝级童书作家倾力所作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是德国最著名的绘本作家、插画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斩获诸多奖项。她的“四季时光系列”不仅将Wimmelbuch的各项实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更用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虚构了一个富有活泼泼生活气息又极具诗意魅力的魏姆林根小镇,“四季时光系列”在德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典、挪威、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发行和畅销,是世界各国小读者的重要启蒙认知读物。
“四季时光系列”还于2004年获得世界最美图书奖,媒体评价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以一己之力提升了这个童书类型的艺术水准”,这部作品也成为最受欢迎和喜爱的情境认知绘本。
● 看见世界的细节:贴近生活的认知书
“四季时光系列”每本书均为7个大跨页,分别是七个场景:居民楼、郊野农场、车站、幼儿园和文化中心、市民广场商业街、百货公司、湖边公园,这些场景非常贴近生活,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可以认识不同的动物、交通工具、职业、运动项目、生活用品、服饰,等等;《暖春》《盛夏》《凉秋》《寒冬》《月夜》对比着看,同一个场景的自然风景不同,人文景观也不同,人们的活动也不同。
● 轻松学英语:分类清晰的单词书
这套书每一页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图画,下面是中英双语词汇,这些词汇是从本页的画面中抽出一类元素集中展示的。全套5册,共有600多个常见词汇。分门别类地将这些词汇展示出来,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图像图形记忆来学习单词,非常便于集中记忆,也方便理解。
这套书还贴心地配套了英语单词朗读音频,扫码下载,就能听到地道的美式发音,让孩子看场景认单词、听单词,提升英文水平。
● 欲罢不能找一找:视觉发现游戏书
每页下方的小图都能在上面的大幅画面中找到,有的很显眼,有的很隐蔽。孩子们往往两岁左右就开始热衷于玩“找一找”的游戏,简直乐此不疲。“找一找”游戏看似简单,但小家伙们要动用视觉观察、逻辑推理、专注力,并渐渐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搜寻线索,比如沙发要去室内找,牙刷要到卫生间寻,啊,理发师找到了,那这里就是理发店咯……
当一样样物品被他们找到,他们不仅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还能因对周遭事物和生活情境的进一步熟悉,而不再惧怕广阔、陌生的世界。
● 信息量惊人:散文诗般的图像小说
“四季时光系列”的画面里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角色和故事,更厉害的是,书中的每个人物、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孩子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跟上ta 的脚步,去认识ta 以及与ta 相关的角色和场景,接着再去认识另一个角色,散文诗般的故事就会铺陈开来。书中的小镇和小镇居民也会在家长孩子一次次的阅读中立体起来,活起来。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故事,都投入地过着自己的普通生活——这些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凡小事,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体味平凡生活中的暖意,触摸生活的细密质地,对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怀有耐心、敬意和爱,我们缺的是这样的“平凡教育”,而这些正是让我们幸福的能力!
⛱️ 内容简介
四季时光系列共5 册,分别是《寒冬》《暖春》《盛夏》《凉秋》《月夜》,每册都展现了魏姆林根小镇7 个代表性地点的人物、动物和事物,作者用一条道路连接起这7 个地点,用画笔达到了摄影的效果,用静态勾勒出动感的故事,时间在画面上流淌,人物也在画面上穿行,他们从街道的这头走到那头,从《寒冬》走到《暖春》,走过《盛夏》,进入《凉秋》,来到《月夜》。你会发现相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和季节里延续着各自的故事:冬天大着肚子的孕妈妈春天推着婴儿车里的宝宝去购物;春天降生在农场的猪宝宝夏天长大了;夏天买裙子的女孩秋天穿起了新衣;施工多时的幼儿园秋天终于要开园;冬天还营业的小摊春天关门了……
书的每个角落都有有趣的故事正在发生,作者以时间为纬线,穿珍珠一样串联起了小镇的人情百态、市井风俗,带领孩子用一双观察发现的眼睛、好奇善意的眼睛去看世界。干净、稚气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和融融暖意。
🍂 媒体推荐
罗特劳特·苏珊娜·伯尔纳是德国最著名的儿童作家和插画家之一,她极为擅长这种迷人的场景图——这种风靡德国的童书类型被称为Wimmelbook。她的书中挤满了老老少少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乍一看没头没脑,但小读者往往能花上几个小时细细品味……父母和祖父母也能乐在其中。
——《纽约时报》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儿童读物。它能提供无穷无尽的乐趣。每个页面上提示你要找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你可以跟随四季变化,观察城市的变化和所有人物、动物的生活。每次读,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你读得越多发现就越多。我三岁的儿子超级喜欢。
——美国亚马逊读者
我很高兴这些书终于有了英文版!(尽管语言并不重要)
我的女儿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些书,她非常喜欢它们。现在她快5岁了,它们仍然是她的最爱之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和细节:你可以在页面上玩“找一找”游戏,追踪跟随故事里人物的旅程;如果你集齐了5本书,你就可以跟踪他们一年的生活,比较不同季节里相同地点的画面,体会时间如何流逝……这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无穷无尽的乐趣!
——英国亚马逊读者
看这套书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很棒的好时光!我的孩子很喜欢,我们也一样,实际上我的丈夫几乎每天都“读”这本书,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我们常常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 goodreads读者
I LOOOOOOVVVVVEEEEE this book!我儿子也很喜欢!今年圣诞节我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几个深爱它的人。它充满了可爱的细节,你可以跟随不同的人物在整个小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就花了几个小时来研究它,猜想人物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太棒了。我已经词穷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对了,我还要提一下,它也是无字书。
——goodreads读者
❄️ 获奖记录
2004年 世界最美图书奖
2020年10月29日 想读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Prawiek i inne czasy
8.9 (19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2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
波兰文学女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
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
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 年 10 月颁发),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间被翻译为 22 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 108 次,是入选波兰中学课本的国民小说,也是打动评论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里有玩物丧志的地主、痴心不改的孤独集邮者、触摸时空边界的少女、与月亮结仇的老妇,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
☆ 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 内容简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本书深深扣动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对20世纪波兰的崭新呈现手法令读者眼前一亮。
——《经济学人》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散文风格具有强大的抚慰效果。安静而有力量,这是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今日世界文学》
本书交织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波兰生活景致,形成一个充满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从容反视生命、爱情和意义的种种。
──《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推荐词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1997年获波兰权威文学奖“尼刻奖”
★ 获1996年波兰Paszport Polityki奖(由波兰ZUI大的周刊纸媒Polityka评选的年度奖项)
★ 获1997年波兰Kościelski奖(创始于1962年的独立文学奖项)
★ 获2003年《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
2020年10月29日 想读
陆游的乡村世界 豆瓣 Goodreads
6.0 (7 个评分) 作者: 包伟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9
《陆游的乡村世界》一书试图利用陆游的诗篇为主要资料,来展示南宋时期浙东山阴、会稽地区的乡村社会。除引言与结论外,全书共分六章,侧重于历史叙述,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2)关于士人在乡村的社会角色的某些侧面,(3)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当时农村基层社会的一些基本生活场景。本书的写作在恪守学术规范、努力从深入观察生活的细节中发现更多历史真相的同时,尽可能用平易的语言和相对全面的知识,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2020年10月25日 想读
流溪 豆瓣 Goodreads
7.8 (109 个评分) 作者: 林棹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4
林棹的这部小说是我这些年读到的中文小说里尤为特殊的一部。她有点恍惚的叙述方式和她描写的茂密的内容甚至具有一种互文关系,气候、植物、气温这些都因为人物的行为和感受而具有一种官能性。这种相异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学叙事的表现,这种异质性的力量,这种放任自己失常的勇气是值得珍视的。 ——孙甘露
林棹的小说值得推荐给阅读文学作品的年轻人。读者不必被她的语言狂欢的迷雾所困扰,《流溪》的写作就像是作者的一场又一场的内观,作者邀请我们进入她内在的丛林,她的写作呈现了诸多层面的现实——用的是迷人的当代汉语,尽管语言一次又一次害了我们。——棉棉
这是一份疑点重重的独白:很难说清叙述者是天真少女、狂人、骗子,抑或三者皆是。她周旋在浪荡的情人、破碎的母亲、暴戾的父亲之间,用泡沫和幻梦高筑起可疑的前半生,最终坠向不可挽回的结局。
这部处女作呈现细密画质地,携带着亚热带岭南独有的滋味、风景与记忆,讲述成长的歧途和可能的代价,纪念那些被随意折断与腐败在地的微弱者,和他们有过的爱与生活。
2020年10月24日 想读
仿制药的真相 豆瓣 Goodreads
Bottle of Li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8.3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瑟琳·埃班 译者: 高天羽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10
仿制药是在品牌药专利到期之后,合法仿制出来的廉价版本。据称它的成分、效果与品牌药几乎一样。仿制药的广泛应用被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进步”。
如今,仿制药占据了药品市场近90%的份额。但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它是充斥着不守信用的造假者,还是不乏确保品质的折扣商?
凯瑟琳·埃班对仿制药覆盖全球的产业链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揭示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及其给全球公众健康带来的可怕风险。通过采访举报人、调查员、医务人员,梳理美国药监局数千页机密文件中的海量信息,埃班曝光了一个欺诈猖獗、伪造数据的行业。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规避几乎每一条安全生产原则。而病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仿制药产业可谓是全球化的终极试金石。凯瑟琳·埃班这本惊心动魄的纪实文学将引领读者见证一项公共卫生领域的创举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一场骇人骗局。
2020年10月24日 想读
不平等的尸体 豆瓣
死体格差:解剖台の上の「声なき声」より
6.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西尾元 译者: 马佳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1
现役法医从业20年实录
死亡是不平等的 尸体也分等级
——————————————
解剖台上的遗体残留着生前的信息,
记录了人们活着时的生活。
被裁员后存款见底,在公寓里冻死的中年男子;独居家中,中暑而亡的老太太;帮助老年痴呆的妻子入浴,却意外溺毙……
与刑侦故事中描述的有所不同,现实中的法医追求的不是“事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他们所面对的许多非正常死亡虽非谋杀,却是残酷的现实。
解剖台上,一具具冰凉的遗体,诉说着生活在日本的人们无声的苦痛与悲哀,于死亡之中见证生的无奈。
2020年10月24日 想读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程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6
本书题材新颖,方法独特,是有关60年代文化运动的一次大胆的“文化研究”尝试。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题,在政治经济学与语言符号学的学科交叉边界上,出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崭新思路,提出一套有效的跨学科解释方案。其最具挑战性的见解,是认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学生运动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实践,实乃资产阶级政冶革命与经济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延续。作者将黑格尔的历史形态学、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综合成一个历史阐释框架,提供了关于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种历史阐释。
本书是一部有关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专著。不仅涉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理沦文献,而且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观点,认为这是“以反叛资产阶级的名义来完成资产阶级本身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夺回旁落于贵族和左派之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文化领导权”。这一结论打开了我们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质的全新视野,并且对理解当今的理沦流派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均有不小的启示。
2020年10月19日 想读
住宅巡礼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中村好文 译者: 林铮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8
这本书,是作者亲自访问历史性的住宅名作,而且置身于那些住宅中,在那些住宅的四周走动的时候,记下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成的笔记。本书既像是旅行日记,又像是建筑的导览书,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组成的田野调查笔记,希望您从这本书中能体会到那使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紧张不安,而又雀跃不已的到底是什么!
《住宅巡礼》,二十世纪触摸心灵世界的不朽住宅力作,七件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宅,八位顶级的知名的建筑大师,九件历史经典的住宅名作。
2020年10月17日 想读
中国石窟寺研究 豆瓣
作者: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中国石窟寺研究》这部书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本书一共收录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各窟的开凿年代、发展变化、阶段特征等,用语科学谨慎,论断明晰有力。
宿先生的石窟寺研究不仅长于考古方法充分、科学利用,更善于把考古事实与文献材料、历史宗教结合在一起,这种研究方式不仅开创了历史考古学的研究道路,也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和综合性。也正因如此,《中国石窟寺研究》虽然是以石窟寺为主要研究主体的,却能也在各个方面渗透出历史、文献、宗教、版本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石窟寺研究》曾于199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次三联的再版是作为“宿白集”中的一种推出,旨在向学界整体呈现宿白的学术成就,亦能满足一般爱好者对于考古知识的需求。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我在现场 豆瓣
7.2 (49 个评分) 作者: 潘绥铭 / 黄盈盈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9
《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中国“红灯区”实地调查笔记,深刻展现“性工作者”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
时间跨度十余载的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记录其中的曲折经历,也记录刻骨铭心的感悟与反思。他们从田野归来,跨过社会鸿沟而来,带我们与边缘群体近距离相见,进而相知。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兼顾故事性与方法论的社会学著作。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盈盈、荣誉所长潘绥铭,及该所部分毕业生。他们采用“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深入“小姐”“同志”“截瘫者”等社会边缘群体,讲述与之互动的种种经历,呈现出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真实情感。
同时对社会学调查方法做出深刻反思,通过实践指出,田野调查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到了什么,还在于社会学家自己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以及为打破社会隔阂有过哪些作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本升华生命的书。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取瑟而歌 豆瓣
9.1 (29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通过分析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等几位优秀汉语诗人及其诗歌,提供理解新诗的有效路径,希图使读者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时不再胆怯和无所适从,而面对熟悉的诗时,也可以恢复济慈所说的“消极感受力”——在美面前,一个人有能力经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 烦躁地务求事实和原因。
本书是waits继《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之后,谈论中国诗的第二本小书,这次谈论的是尚处于未完成的新诗。倘若我们能藉此辨认出那些值得信任的诗歌,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被它许诺,我们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像经受了一场爱情或奇异的风暴,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终,我们在由那些最好的母语诗人构筑的汉语山河中,继续分享和延展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为广阔的中文。
2020年10月13日 想读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豆瓣
作者: 王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7
本书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最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2020年10月11日 想读
生老病死的生意 豆瓣
Marketing Death : Culture and the Making of a Life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6.7 (9 个评分) 作者: 陈纯菁 译者: 魏海涛 / 符隆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最佳著作奖”
★ “玛丽·道格拉斯图书奖”提名
================================================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
学者推荐:
==============================================
陈纯菁教授的这部著作始于田野(field work),却又超越了田野(field site),为我们精湛呈现了中国寿险市场上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经济理性的碰撞交织、全球化与本土化力量的纵横博弈、历史形塑的当下现状与未来趋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堪称新兴市场形成史的一幅优美画卷,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中西学界之间的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符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可以有把握地说,《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中译本的出版会给中国社会学,尤其给初创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学,带来一缕清风。作者用其扎实而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简洁规范的行文方式,探讨了中国人寿保险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作用。这一基于“工具箱”视角的经验发现,拓展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为解释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注入了不少新解。同时,作为一本精良的社会学定性研究范本,相信在研究生及学者中一定能寻获知音、捕获佳碑。
——周怡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陈纯菁这部精彩的民族志研究,把文化与经济是否具有兼容性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精辟地剖析了与国际营销模式不兼容的中国本土文化(“死亡话题禁忌”)如何形塑了新营销模式的过程。《生老病死的生意》是一部富有理论创见的著作,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证严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量级贡献。我相信,这将成为经济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
——王宁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20年10月10日 想读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豆瓣
そして私は一人になった
7.3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山本文绪 译者: 李洁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直木奖得主山本文绪 心灵疗愈日记
★三十二岁的作者,经历第一段一个人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自由了,却时时陷入不安,所以用一篇篇日记细致描绘每天心中的波澜。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工作,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做很多事,这样的“一个人”,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你是这样的“一个人”吗?——《知日》
★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着电视乐,一个人睡觉。感觉寂寞难耐的,定会找个人同住吧。但我并没觉得寂寞难耐。要说难耐的,反倒是想一个人的时候无法一个人。——山本文绪
三十二岁,我离了婚,又成了一个人。
一个人的日子固然寂寞,但更多时候是因寂寞而快乐。
一整天口也不开,读书、发呆、晒太阳,偶尔也会耐不住寂寞给朋友打电话
极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独的深海。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我逐渐与自己达成和解。
2020年10月8日 想读
诚实的手艺 豆瓣
作者: 美帆Sauser Miho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7
前《Esquire》日本版副总编美帆与《生活》杂志合作,带领团队亲临日本各地30多种工艺的制作现场,与50多位匠人对话。他们不仅走访了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手艺人,也重访了柳宗理的民艺之路,并收录与著名设计师、民艺馆馆长深泽直人的精彩对谈也收录其中。这本书,见证了手艺 在一个尊重传统的国家的传承与复兴。
李宗盛、黄永松 倾情推荐,《生活》创意总监令狐磊作序。知名创意人Tango、王左中右 参与限量版手艺帆布袋设计。
“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美好的造物,应是如此的“良品”,这个时代特别需要。
诚实的手艺人要给的不只是良品,还要加入一点善心的“善良品”。感谢手艺人,把善良的手造物给了我们。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记忆,我思念他们,多一份思念,就会有传承。
——黄永松 撰文推荐
美帆真的是一位专业的媒体人、作者。除了日本手工艺的系列采访,美帆事实上介入了整个日本的文化现场,涵盖了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摄影、建筑、生活方式等主题。
通过这一本用五年时光雕琢的书,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艺家族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得以窥探这一代的日本民艺继承人对民艺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以及那些最真挚的质感。
——令狐磊 作序推荐
“对传统的传承,是我们能舒心地活下去的必要条件,这是我寻访书中手艺人后的切身体悟。当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必须要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能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美帆(摘自后记)
2020年10月6日 想读
椅子100 豆瓣
100 midcentury chairs and their stories
作者: [英] 露西•莱德•理查森 译者: 乔阿苏 新星出版社 2018
“造一把好椅子比建摩天大楼还难。”
·
◎影响当代设计的100把椅子,方寸之间凝聚天才构想与时代之声
◎汉斯•瓦格纳、阿尔瓦•阿尔托、芬•尤尔、雅各布森、伊姆斯夫妇……一代设计大师打造
◎低调现身于《2001太空漫游》《广告狂人》《钢铁侠》和肯尼迪竞选辩论现场
·
二十世纪中叶,物资 的匮乏却激发了设计师们蓬勃的创造力,经典佳作迭出。本书精选了诞生于1930年至1970年的100把极具代表性的美丽椅子,再现汉斯•瓦格纳、阿尔瓦•阿尔托、芬•尤尔、阿诺•雅各布森、勒•柯布西耶、伊姆斯夫妇、哈里•贝尔托亚、野口勇等世界各地设计大师作品的魅力。讲述一把椅子诞生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才思比拼、技术革命和专利大战。从一条“椅子时间线”中找寻当下流行的北欧家具、低成本自组家具、办公室家具的雏形,体味其中凝聚的现代生活理念。
2020年10月5日 想读
Betraying Big Brother 豆瓣 Goodreads
7.9 (8 个评分) 作者: Leta Hong Fincher Verso 2018 - 9
On the eve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n 2015,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rested five feminist activists and jailed them for thirty-seven days. The Feminist Five became a global cause célèbre, with Hillary Clinton speaking out on their behalf and activists inundating social media with #FreetheFive messages. But the Five are only symbols of a much larger feminist movement of civil rights lawyers, labor activists, performance artists, and online warriors prompting an unprecedented awakening among China’s educated, urban women. In Betraying Big Brother, journalist and scholar Leta Hong Fincher argues that the popular, broad-based movement pose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China’s authoritarian regime today.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the Feminist Five and other leading Chinese activists, Hong Fincher illuminates both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and their “joy of betraying Big Brother,” as one of the Feminist Five wrote of the defiance she felt during her detention. Tracing the rise of a new feminist consciousness now finding expression through the #MeToo movement, and describing how the Communist regime has suppressed the history of its own feminist struggles, Betraying Big Brother is a story of how the movement against patriarchy could reconfigure China and the world.
2020年10月4日 想读
妻子们的思秋期 豆瓣 Goodreads
妻たちの思秋期
7.7 (72 个评分) 作者: [日]斋藤茂男 译者: 高璐璐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 - 1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本书是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描写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出版后跃居当年畅销书第一名,并长期居于畅销书榜首,后被岩波评为"了解现代的100册非虚构作品"之一。
2020年10月3日 想读
我的二本学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1 (186 个评分) 作者: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2020年9月3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