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山月记 豆瓣
8.9 (109 个评分) 作者: [日]中岛敦 译者: 韩冰 / 孙志勇 中华书局 2013 - 5
这是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的第一本中文简体版精选集,收录中岛敦《山月记》《弟子》《李陵》《光•风•梦》等九篇代表作。中岛敦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独出心裁,文字优美,探究人性的幽暗与自我的存在,充满现代特质,深获读者喜爱。
【本书特色】
1,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作品中文简体版首次面世,重塑中国古典,让你认识自我,读懂人性的挣扎!
2,《山月记》是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日文版《李陵•山月记》高踞日本“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名超越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和夏目漱石《哥儿》!
【评论推荐】
中岛敦作为对人性的知性的理解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穿越性,这种穿越性可以和夏目漱石以及晚年的幸田露伴媲美。
——日本作家 伊藤整
中岛敦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显示了一种成熟和练达,表现了纯文学所具有的高雅与纯正的艺术品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
中岛敦学贯中西,不仅深谙中国古典,还精通西方文学和哲学。他的作品不仅有简洁、高迈的汉文格调,还充满了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他对人的存在及命运的深刻洞见。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郭勇
2016年6月3日 想读
布里格手记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奥] 里尔克 译者: 陈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2015 - 8
《布里格手记》是中国大陆从德文原文直译的完整版(包括未出版的完整手稿),旧译《马尔特手记》。
《布里格手记》是诗人里尔克平生创作到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历时六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由71节看似各自独立的片段式随想拼缀而成。本书主人公是28岁的丹麦破落贵族布里格,他浪 迹巴黎,写下七十一篇札记。手记可粗略分为三大部分 :布里格的巴黎印象、童年回忆,他对认知、写作、时间、存在和历史的反思。
《布里格手记》的很多片段直接取自里尔克的书信和日记。在里尔克的原始手稿中,首末两节分别存在其他版本。这些原始材料国内至今还没有译本,因此,在中文版里,这些珍贵的材料也会补充到正文之后。
2016年6月3日 想读
死缓 豆瓣
Mort à crédit
作者: [法]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译者: 金龙格 漓江出版社 2016 - 1
编辑推荐
法国文坛怪杰塞利纳惊世骇俗之作,《茫茫黑夜漫游》的姊妹篇,首次中译;
《死缓(上下)》被誉为“法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长篇力作,一部曾经让西蒙娜·德·波伏瓦“大开眼界”的小说。作品以作者贫困的童年生活为蓝本,以自传体手法描述了小费迪南在贝雷西纳廊巷度过的苦难的童年。
内容简介
《死缓(上下)》创作于1933年,1936年出版,是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第二部长篇力作,也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作品以自传体手法描述了小费迪南度过的暗无天日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作品中表现出的绝望、不道德、癫狂和情色曾让部分评论家感到不安,但也有人认为作者那痛苦的呻吟是人道主义的呐喊,作品中俯拾即是的胡言乱语是对世间罪恶的抗议。法国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达尔声称:“《死缓》是我永远的枕边书,是最伟大的法国文学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写尽了人世间的一切。爱欲,死亡,厄运……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媒体推荐
从这个时代起,我们要记住两部主要作品。一部是《茫茫黑夜漫游》,另一部则是同一作者的《死缓》。我读《茫茫黑夜漫游》,觉得对于现有价值体系质疑得淋漓尽致,而人物命运与情节进展又与此相辅相成。《死缓》似乎更进一步。
——皮埃尔·德·布瓦岱弗尔《一九〇〇年以来的法国小说》
对我而言,他那些短小、结巴的句子,遍布的省略号,间杂的叫嚷和黑话,让我的神经无法忍受。尽管如此,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茫茫黑夜漫游》和《死缓》都是有极强说服力的长篇小说,它们那肮脏下流和古怪离奇的倾诉令人心醉神迷。
——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死缓》中的每一个情节似乎都处在安排得恰到好处的系列中,因而允许塞利纳的世界向外扩展:这里的绝望伴随着戏谑、粗野和杂乱。
——J·贝尔沙尼等著《法国现代文学史》
说实在话,塞利纳就是我的普鲁斯特!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作家,是一个了不起的解放者。我为他的声音所吸引。
——菲利普·罗斯《文学半月刊》
塞利纳也许是我们中间永垂不朽的。
——萨特《为自己的时代写作》
2016年5月20日 想读
Winter Journal 豆瓣 Goodreads
Winter Journal
作者: Paul Auster Henry Holt and Co. 2012 - 8
From the bestselling novelist and author of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 a moving and highly personal meditation on the body, time, and language itself
"That is where the story begins, in your body, and everything will end in the body as well.
Facing his sixty-third winter,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novelist Paul Auster sits down to write a history of his body and its sensations—both pleasurable and painful.
Thirty year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 in which he wrote so movingly about fatherhood, Auster gives us a second unconventional memoir in which he writes about his mother's life and death. Winter Journal is a highly personal meditation on the body, time, and memory, by one of our most intellectually elegant writers.
2016年5月15日 想读
万物皆有伤心处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芳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2005年起,王芳芳在豆瓣网以“这么”之名,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成为豆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有英气,句子短,断语多,好比武艺高强人的匕首,飒然爽落,片片寒光。这英气底里却有很缠绵的东西,羞于表露,而出之以爽朗。因了这一层辗转,其滋味便尤为久长。
《万物皆有 伤心处》是她八年来散文的精选集,其中多数文章,曾在豆瓣广受推荐与好评。书大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动如参与商”,是个人的忆旧。木槿树下的外婆,关于烟和初恋的往事,童年的鹅毛大雪,写来皆是人世相逢与离散的茫茫。第二部分“有味是清欢”,关于吃的种种,因为作者是个吃货,愿意为吃点东西跑路,这些文字就更见烟火气。第三部分“多情似故人”,是读书有间的八卦与杂谈。从胡兰成的三板斧,到东坡先生的隐疾,热闹泼辣,有味有趣。
--------------
封面插画:周小兜
另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2016年5月8日 想读
印度细密画 豆瓣
作者: 王镛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印度细密画》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印度细密画的专著。内容主要包括印度本土宗教细密画、莫卧儿王朝的细密画和拉杰普特土邦的细密画,叙述其历史沿革和风格演变,分析不同画派、画家和作品的艺术特色。全书精选了 190余幅印度细密画代表作的彩色图版,富有鉴赏价值。
2016年5月2日 想读
杜甫诗歌讲演录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莫砺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
2016年3月13日 想读
Cat's Cradle 豆瓣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Penguin Classics 2008 - 5
Told with deadpan humour and bitter irony, Kurt Vonnegut's cult tale of global destruction preys on our deepest fears of witnessing Armageddon and, worse still, surviving it ...Dr Felix Hoenikker,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tomic bomb, has left a deadly legacy to the world. For he is the inventor of 'ice-nine', a lethal chemical capable of freezing the entire planet. The search for its whereabouts leads to Hoenikker's three ecentric children, to a crazed dictator in the Caribbean, to madness. Felix Hoenikker's Death Wish comes true when his last, fatal gift to mankind brings about the end, that for all of us, is nigh...
2016年3月6日 想读
萨特论艺术 豆瓣
作者: (法)萨特 / (美)韦德·巴斯金 编 译者: 欧阳友权 / 冯黎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4
萨特在本书中讨论了“威尼斯的流浪汉”丁托列托、追求绝对的贾珂梅悌、塑造活动雕塑的考尔德和“没有特权的画家”拉普加德、表明了他对艺术的性质和艺术家在人类处境中的地位等基本问题态度。
丁托列托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他走投无路,必须用欺诈手段才能得到自我证明。贾珂梅悌迷恋与自己在万事万物中的孤独境遇,认为现实是绝对的实在,因而要去描绘这个虚无的世界,在默默沉寂的事物中,显示出发出语言的迹象。考尔德在自由和束缚之间从事创作,因而要去发现如何使静止的事物充满运动,靠自我运动而确证自身的存在。拉普加德努力于创造力和美的结合,给无限可分的外观以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性。
2016年2月28日 想读
城中城 豆瓣
Gang leader for a day
7.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素德·文卡特斯 译者: 孙飞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问题1:作为穷困黑人的感觉怎么样?( )
A.很差 B.有点差 C.不好不坏 D.还不错 E.非常好。
“妈的,你一定是在搞笑。”
“我不是黑人,也不是非裔美国人。我是一个黑鬼。黑鬼就是住在这栋楼里的人,非裔美国人住在郊区。非裔美国人打着领带去上班。黑鬼们找不到工作。”
“你不应该四处问人们这些愚蠢的问题,没人会回答的。你应该和我们混在一起,你应该去理解年轻人是怎么在街上讨生活的。”
就这样,跟着这位黑帮老大,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街头生活”,甚至当了一天管理黑帮业务运作的老大。
文卡特斯变身“流氓社会学家”,亲自打入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打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真正了解并体验了贫民们的日常生活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毕业且找到了教职,甚至变得小有名气。之后,文卡特斯怀着对贫民窟人们的内疚与感激离开了街头。临近离别时,研究地点面临拆迁,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活……
本书中的多数人物姓名与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绝非虚构。
2016年2月4日 想读
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 豆瓣
作者: 孙建平 编 中华书局 2016 - 1
赵无极讲习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当时刚打开国门的我们看到了西方现当代艺术教育的实况及其内涵。将这扇窗反过来看,它又有助于我们认识赵无极先生的艺术,让我们了解了现当代艺术的知识结构和心灵结构。但尤为重要的是,他的言说和他的教学,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重要性,让我们回到了东方的山水意象和内在精神的了解上。
2016年1月27日 想读
朱熹的历史世界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8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研究的重心而论,文化史在儒学的复兴及其演进,政治史则在改革活动中所显现的权力结构与动作方式。但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这两个系列的发展根本是交织在一起而不可能清楚分开的,二者统摄在士大夫的整体活动之中。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这是宋代在中国史上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过去的史学界对此也已或隐或显地有所察识。但是根据比较严格的史学观点,我们仅仅满足于从直觉或整体印象所获得的抽象论断。怎样将这一论断建立在可以客观检证的历史事实之上,才是专业史学的本格任务。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维结构与行动模式在这部研究中占据了轴心的位置,本书副题主要即取义于此。
2016年1月11日 想读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侯幼彬 / 李婉贞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11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以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进程为脉络,详述从原始建筑、夏商周建筑、秦汉建筑,直至明清建筑以及延续传统的近代乡土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活动特点。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实例和技术、艺术成就,采取列词条的写作体例,分项逐条展开深入细致的阐述。
2015年11月28日 想读
剑桥中国隋唐史 豆瓣
8.7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崔瑞德 (Twitchett Denis) / (美) 费正清 译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方汉学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2015年10月27日 想读
The Great Escape 豆瓣
作者: Angus Dea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 9
The world is a better place than it used to be. People are wealthier and healthier, and live longer lives. Yet the escapes from destitution by so many have left gaping inequalities between people and between nations. In The Great Escape, Angus Deaton--one of the foremost exper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poverty--tell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how, starting 250 years ago,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began to experience sustained progress, opening up gaps and setting the stage for today's hugely unequal world. Deaton takes an in-depth look at the historical and ongoing patterns behind the health and wealth of nations, and he addresses what needs to be done to help those left behind.
Deaton describes vast innovations and wrenching setbacks: the successes of antibiotics, pest control, vaccinations, and clean water on the one hand, and disastrous famines and the HIV/AIDS epidemic on the other. He examines the United States, a nation that has prospered but is today experiencing slower growth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He also considers how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and China has improved the lives of more than a billion people. Deaton argues that international aid has been ineffective and even harmful. He suggests alternative efforts--including reforming incentives to drug companies and lifting trade restrictions--that will allow the developing world to bring about its own Great Escape.
Demonstrating how changes in health and living standards have transformed our lives, The Great Escape is a powerful guide to addressing the well-being of all nations.
Endorsement:
"There is nobody better than Angus Deaton to explain why our lives are longer, healthier, and more prosperous than those of our great-grandparents. The story he tells is much more than an inexorable march of progress--it has also been unequal, uneven, and incomplete, and at each step, politics has played a defining role. This is a must-read for anybody interested in the wealth and health of nations."--Daron Acemoglu, coauthor of Why Nations Fail
"At once engaging and compassionate, this is an uplifting story by a major scholar."--Paul Collier, author of The Bottom Billion
"Magisterial and superb."--William Easterly, author of The White Man's Burden
"The Great Escape tells the two biggest stories in history: how humanity got healthy and wealthy, and why some people got so much healthier and wealthier than others. Angus Deaton,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development economists, takes us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from an age when almost everyone was poor and sick to one where most people have escaped these evils--and he tells us how the billion still trapped in extreme poverty can join in this great escape. Everyone who wants to understan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hould read this book."--Ian Morris, author of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Deaton's account of global advances in health is magisterial. It is especially convincing in disentangling economic progress from technological growth as sources of health improvements. A very big story, this book should affect the way we think about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science-based government programs. The language is modest and graceful, the use of evidence compelling, and the illustrations highly attractive."--Samuel Prest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5年10月13日 想读
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 豆瓣 Goodreads
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
作者: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 Alastair Smith The MIT Press 2004 - 3
The authors of this ambitious book address a fundamental political question: why are leaders who produce peace and prosperity turned out of office while those who preside over corruption, war, and misery endure? Considering this political puzzle, they also answer the related economic question of why some countries experience successfu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s do not.The authors construct a provocative theory on the selection of leaders and present specific formal models from which their central claims can be deduced. They show how political leaders allocate resources and how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leaders create incentives for leaders to pursue good and bad public policy. They also extend the model to explain the consequences of war on political survival. Throughout the book, they provide illustrations from history, ranging from ancient Sparta to Vichy France, and test the model against statistics gathered from cross-national data.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political intuition underlying their theory in nontechnical language, reserving formal proofs for chapter appendixes. They conclude by presenting policy prescriptions based on wha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2015年10月6日 想读
日本建筑史精要 豆瓣
作者: (日)关野贞 译者: 路秉杰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日本建筑史精要》是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开拓者关野贞关于日本建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日本的传统建筑与中国建筑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木构建筑体系,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书中所研究的内容、结果与方法,至今仍在沿袭使用,这对认识和研究我国传统建筑提供了“他山之石”。全书内容共分十章。从原始时代的建筑一直讲述到明治大正时代的建筑,书后还附有日本建筑重要遗物一览表和建筑用语解说等内容。
2015年9月15日 想读
美与暴烈 豆瓣
The Life and Death of Yukio Mishima
8.9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译者: 于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本书由美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所撰,详细回顾了日本文坛名匠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亨利是三岛生前的好友,也是在他意外身亡后唯一列席他葬礼的一名外国记者,因此对于三岛的生平他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翔实可信,对于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传记资料。书中还对三岛各个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将之与同时代的日本名作家,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进行横向对比,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略窥日本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国民精神。
在这部三岛由纪夫传记中,斯托克斯用深入、动情的笔调,梳理了三岛充满矛盾的短暂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文学成就,也刻画出他那颗深受煎熬、躁动的心灵。作者是三岛的好友,也是唯一见证三岛率领政治团体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三岛死后对其追随者法庭审判的外国人。
2015年9月14日 想读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豆瓣
Mishima ou La vision du vide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姜丹丹 / 索从鑫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发表于日本现代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剖腹自戕后十一年,即1981年。这部篇幅不长的评论作品以才华横溢而又极富争议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为对象,从三岛的生活背景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起笔,大致按照其创作年代顺序,依次介绍分析《禁色》、《金阁寺》、《潮骚》、《萨德侯爵夫人》、《忧国》等三岛主要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尤其在四卷本小说《丰饶之海》上挥洒了浓墨重彩,同时探讨导致三岛不懈锻造体魄的深层原因、他的政治思想和行动,以及他对“切腹”的执迷,勾画出三岛由纪夫从少年得志走向最终归途的过程。如作者在分析中所点明,这本书并不是一篇叙述作家生平轶事的传记,而是以作品为基石和导向,探寻作家的精神历程的尝试。
2015年9月14日 想读
太阳与铁 豆瓣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九州出版社 2015 - 1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深刻剖析自我的散文集。《太阳与铁》可视为三岛艺术与思想的遗书,三岛由纪夫在文中自评“我发现了一个微妙的暧昧的领域,摸索出了适合于这种表白的形式,即自白与批评的中间形态。也可以说,这就是‘隐秘的批评’。”本书还收录有三岛由纪夫文学历程回忆录《我经历的时代》。
2015年9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