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从“东欧”到“新欧洲”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金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是一个历史学者对"东欧"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现状的观察与评论。有现象,有分析,对于读者了解目前"新欧洲"的真实情况,颇有助益。分上篇"金融危机后回首看东欧",中篇"波兰独立之路与南斯拉夫民族独立问题",下篇"东欧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共15篇文章。以作者在《经济观察报》开设专栏撰写的文章为基础,修改编订而成,也是之前出版的《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上海三联2004)一书的姊妹篇。
2014年4月15日 已读
修行29th,好书一本,大喜过望!金雁从不会让我失望。对东欧转轨效果不同之缘由,局势与采用方法之分析,休克疗法之效果,部分历史人物之定位以及最为重要的多篇文章拼图而成的东欧诸国转轨全过程都让我深感受益匪浅。秦晖也有出手,他右的倾向比起他老婆更为明显,侵略性也更强,紧咬仇和不放,但是总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我反而更欣赏他的那篇棱角分明的文章。我就不评价远邪诸众了。秦晖伉俪对捷克与波兰的推崇与爱让我感同身受,乌克兰一篇联系近期时事也给了我不少帮助,而最赞的一篇还是东欧知识分子精神追求部分,对面包时代的阐述简直是缩写版倒转红轮,读的爽快异常,金雁真是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东欧 历史 政治 金雁
斯大林的战争 豆瓣
Stalin's Wars: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1939-1953
作者: [英]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译者: 李晓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这是对斯大林在其最重要的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的易引发争议的重估。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最好的描述。”
——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文学评论》(Litera ry Review)(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Kevin Myers),《爱尔兰独立报》 (The Irish Independent)
“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军事画刊》(Military Illustrated)(英国)
2014年4月1日 已读
修行25th,此书与其说是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估,不如说是抛开意识形态与对内镇压,不谈肃反,流放与古拉格,单纯的记述了从斯大林自二战到冷战最后死亡的时间里做出的军事与外交每个决策,并分析了他们的出发点和效果。希望从提醒你“其实斯大林还做了这么多事”来完善,校正你的观点,让你可以全面评估斯大林。本书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家都不太往这个方面去考虑,对形成全面认知当然是有好处的,而抛去肃反,古拉格与西伯利亚,斯大林也没什么黑点,每个决定都是有其坚固的逻辑支撑的,本书不轻易做道德评价,或者说根本没有做道德评价,评述有理,给人一种但求无过的想法,另外此书的装帧很有争议,喜欢与否见仁见智,但是这个书脊外加贴标签太像图书馆借出来的书了,好多人问我这个,不胜其烦
二战 历史 斯大林 苏联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Goodreads
9.4 (86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 10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2014年2月27日 已读
修行17th。我不想评价这本书。毛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天才,无论军事,文学,还是政治,其才华之惊艳只能钦佩。他发动文革的目的,策略,手段今天读了很多相关作品后我都看得很清楚了,但是,我永远永远不会原谅他,永远永远痛恨他,尽管我的意见微小到不足道。不过也好,不能入土为安,被剜去五脏的处理方式也是后继者的春秋笔法啊,不是吗
冯骥才 历史 文革
中国历史研究法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中华书局 2009 - 6
本书为史学理论经典著作,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接着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及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最后专谈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梁启超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所以要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为人们提供较为客观的历史。他还系统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与治学经验,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2014年2月19日 已读
修行14th,任公此书,妙不可言,妙处有三,一:一代宗师引你史学入门,如牛刀杀鸡,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二:先生分享了诸多自己思考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可以入手的问题,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三:分析到位,臧否得当,指引出了一条入门可行之路,一批可读之书。很多学者为此书背书,自称多次阅读,常有新知,深为赞同,此书便是那种常读常新之书,非国手不能为此
历史 国学 梁启超
中国历史精神 豆瓣
作者: 钱穆 九州出版社 2011 - 7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整理,以东大修订奉为底本,改正若干误植文字,版式与分段并另作调整。标点符号之整理,主要在加入私名号、书名号及重点引号,以便利读者阅读。整理排校工作,虽力求慎重,然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之整理,由胡美琦女士负责。
2014年2月12日 已读
修行13rd,绝佳之书,定然要重读的,钱穆先生可谓是体大思精,写通史与内在脉络再擅长不过,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此书读来之系统足以助任何读者形成系统性认知,更值得赞赏的是,钱公在对岸,说话肯定对TG不利,此书原封不动原汁原味呈上,强烈推荐
中国历史 历史 钱穆
唐代的外来文明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薛爱华 / Edward H. Schafer 译者: 吴玉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原名为《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2014年2月5日 已读
修行11st,学长姐推荐此书,上下班路上十天读完,此书若归类应该和山海经啦酉阳杂俎之类放在一处,更像是知识点密布的工具书,学长姐在此书中读出了“媚外”与“排外”的轮回,而我更多的在意曾有过万国来朝万邦物产荟萃大唐的辉煌与今是昨非大国梦碎的伤感,我想每个读书的人最终读的都是自己,遗老遗少心态,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啊
历史 文化
洪业 豆瓣
The great enterprise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魏斐德 译者: 陈苏镇 / 薄小莹 新星出版社 2013 - 8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2014年1月7日 已读
修行2nd,读到一半欲打四星,因为对一些重要或有争议部分此书采取简略而过,取一种说法不及其余。我不大喜欢,而读到后一半立刻调回五星+,此书搭配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与南明史,四本书足以囊括李自成起兵到三藩之乱初定全部过程,详尽而大补,尤其此书最后五十页之议论,对彼时文人心态,官僚心态,满汉不同之心态,各种分析淋漓尽致,此书独立来看并不完美,但有趣的是,顾诚与孟森先生分析透彻详尽的他略写,顾孟二位不及之处魏公却分析到位引人深思,中西互补无意得此妙处真是令人拍案,感觉对此段历史已经了解到位,心满意足
历史 魏斐德
德川家康(第二部) 豆瓣
7.6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冈庄八 译者: 陈都伟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11
《德川家康2:崛起三河》讲述了从德川家康出生前夕,交代日本战国风云,浓笔淡抹,或轻或重,写家康成人,统兵,成军,崛起三河,统领关东,最终统一日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最终写到盖世英雄逝世,洋洋洒洒,或令人大喜大悲,或令人拍案叫绝,或令人唏嘘欲泪,或令人掩卷沉……巨著叙述家康铁血纵横一生,铁马金戈与运筹帷幄,战阵兵刀与闺闱秘闻,自然甚是详细,其中不免添加了诸多花絮,多为作者为了增加阅读趣味,些有发挥,但在书写桶狭间之役、三方原之战、长筱合战、本能寺之变、小牧?长久手之役等实际事实与大是大非者,却无丝毫歪曲历史,尤其是被日本称为“千年一役”的关原合战,更是将其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合战经过一清二楚,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演义型历史巨作。
本书书写百年日本战国乱世:战场与后帏交错,正邪与善恶纵横;或缠绵悱恻于儿女情长,或慷慨悲歌以武士壮烈;用兵以诡道,驭人以心道,治世以王道,治乱以霸道;要紧处动人心魄,动情处肠断魂伤;前后勾连,彼此呼应,有伏笔,有隐语,有难言之隐,有纸背之力,有艰难曲折人世之艰,有浩浩荡荡天道之气……如柏杨先生言:中文图书,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可与之媲美。一言以蔽之:史家笔法,大家风范。
2013年12月16日 已读
休憩289th,标注此本代替2-4,读完第四本正式弃之,对于山冈的历史同人文丝毫不感兴趣,为众跟风媒体与众跟风读者所大为褒扬的隐忍精神我表示理解,但是就为这个精神真的需要写一千多万如此冗长而无味的文字吗?三方原,设乐原等大战一笔带过,老乌龟被一绿再绿的事情却津津乐道连篇累牍,真是够了
历史 小说 山冈庄八
德川家康(第一部) 豆瓣
8.1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冈庄八 译者: 岳远坤 / 陈都伟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11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
2013年12月12日 已读
休憩288th,得到友邻馈赠的1-5,非常感激,一定要读完。之前在小老婆上看了个头,当信长和信秀轮番唱起和歌我就弃疗了。这次读完了第一本,深感写了一个个在强权与时代面前委曲求全,隐忍而坚韧的生存的生命,尽管那个时代日本人们行动的逻辑在我看来有点神,不过本质的东西我出奇的认可,尤其是三河人这个群体,德川家康这本书写的不只是老乌龟一个人的隐忍,更是整体的强悍耐力与坚韧,不得不承认,当一门忠烈的本多家遇到竹千代,竹千代背起流着鼻涕的忠胜之时,我眼眶发热
历史 小说
塞北三朝·西夏 豆瓣
作者: 袁腾飞 2013 - 8
“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系列作品沿袭袁腾飞轻松幽默的“史话体”风格,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读者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又仿佛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辨不清自己是今人还是古人。
本书经作者本人及相关专家精心修订,晓畅、活泼,严谨、科学,是白话文以来全面系统解读塞北三朝的最新力作。
2013年11月28日 已读
休憩262nd,袁腾飞的口语式历史很好,绝对可以勾起入门者的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落在纸上就一般了,就如同相声段子就得说着听不能看着读,不过我坚持这样的书总比大秦帝国鬼谷子的局之类有价值百倍
历史 袁腾飞
长平之战 豆瓣
作者: 靳生禾 / 谢鸿喜 1998 - 3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主要讲述了:早在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剑拔弩张之际,晋文公还有点踌躇,其臣下就曾提到晋国的表里山河,用不着有所顾虑。后来晋平公还曾把国险作为晋国三不殆之一。这些都是论晋史者所熟知的往事。其所以被人称道,正是由于符合晋国的山川形势,特别是太行之西,王屋之北,更是如此。晋国和其东南的诸侯列国也曾动过干戈,主要重大战地却都在太行之东、王屋之南。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就都是在远离晋国之地进行的。齐桓公固曾登上太行,而且还西至卑耳山,可是在登太行时,却要束马悬车,旅途维艰。如果要进行战阵,看来还是不容易的。
2013年11月28日 已读
修行137th,搜集资料而读,治学态度极好,收集史料全面,分析的一般,没有太多创见
军事 历史
三国志(全五册) 豆瓣 Goodreads
9.3 (14 个评分) 作者: 裴松之 注 / 陈寿 中华书局 2011 - 10
《三国志》的版本很多,常见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当今最为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以上四种版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2013年11月22日 已读
随手标,好于后汉书不如史记
历史
后汉书(全十二册)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宋] 范晔 撰 / [唐] 李贤 等注 中华书局 2000 - 5
《后汉书(繁体竖排版)(套装共12册)》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显示更多
显示更少
2013年11月22日 已读
随手标,好于汉书,不如三国志
历史
汉书(全十二册) 豆瓣
9.5 (17 个评分) 作者: 班固 译者: 颜师古 注释 中华书局 1962 - 6
《汉书》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所记启于汉高祖,止於王莽,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汉的,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汉以前的人物,但这是个别的)。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名士隐者,天文食货,百官群县,无所不有。
2013年11月22日 已读
修行135th,班马齐称在我看来仅是因为年代均处于史学草创时期,质量均可,因而被并称,实则汉书比史记低不止一筹,前四史阅读快感史记》三国志》后汉书》汉书,读完这本以后不打算继续读已经读过的后汉书与三国志了,而是把晋书读完,继续推二十四史,越来越深刻的发现,无论你怎么读,都不会立竿见影的改变什么,硬记住的保留不了多久,知道的还是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区别在于这两者的界限会微微软化,流向对面,让知道,了解,掌握的区域更大一点,而已
历史
国史探微 豆瓣
作者: 杨联陞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
2013年11月5日 已读
修行127th,杨教授是那种厉害之处潜移默化的人,读前三分之一时只是暗笑受海外教育影响太深的杨先生行文一派海外汉学家笔调,继而感觉他讨论的问题都有趣而大,譬如朝代循环,历代质子,卒与役,奢侈问题等。然后非常吃惊的发现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厉害的推论,却达到了非常好的论证效果,看的很清吃得很透,不禁心悦诚服啊
历史 杨联陞
隐匿的疆土 豆瓣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是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卫所制度、明代疆域管理制度方面、明代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文章结集。卫所制度是顾诚先生晚年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创造性地提出明帝国两大管理系统的论断,并打算作为既《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之后第三部专著的主题。本书另收集有顾先生的参编作品4篇,对明代后期军事、清代的建立、明史研究等进行了梳理。
2013年10月3日 已读
修行120th,顾诚先生老实的治学之作,但是太老实了,毫无阅读趣味
历史 明史 顾诚
李岩质疑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收入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明清易代史事研究的文章。其中代表作《李岩质疑》发表于1977年,用力颇深,奠定了他在明清史学界的地位,并受到海外学界的关注。其他文章还有《再谈李岩问题》《李自成起事考》《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清初的迁海》《孙可望评传》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集可以看作是《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补充。
2013年10月2日 已读
修行117th,顾诚先生的书读起来感觉真是很好,本书的亮点在于顾诚批评姚雪垠的部分,顾先生的学力极强,论述与辩证都有理有据,但是有些地方让我感觉不是很信服,因为他对顺朝所有的举动都给出了极为理性正确的解释,似乎大顺的政策从未出错,这肯定不可能,应当是建立在严密的史学论证上的一小部分牵强附会吧。另外这本书的校对实在是坑爹,错字无数,而且,把潘独鳌印成潘独鳖是不是太残忍了.......
历史 明史 顾诚
明朝没有沈万三 豆瓣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10
顾诚先生治学谨严,在钩沉史料、严密考证的基础之上,他撰写了一些短小有趣的文史札记,如《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谈清官》《谈万寿无疆》《从李自成的诗谈起》《明代的宗室》等,既史料充分又颇有趣味。本书收入顾诚撰写的文史札记、随笔等共计39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见解深刻。
2013年10月1日 已读
修行116th,今天读了两本书,此本和方以智晚节考。方太过艰深晦涩,结论极有用而推导过程略云山雾罩,这本书才真正给了我阅读的乐趣,深入浅出是一种极高水平的表现,此书很有价值,可惜是短文集,涉及的内容虽然都在明代,但是略嫌零散不够系统,还是很推荐大家读的
历史 明史 顾诚
历史人物考辨 豆瓣
作者: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4
本书收入了余英时的6篇文章:《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评关于钱谦益〈诗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脉络中的医学观念》《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方以智晚节考》。这些都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其著作和历史真实进行考证的成果。作者旁征博引,力图通过校勘、推理、比较、对隐语进行解读等多种手段挖掘历史真相。
2013年10月1日 已读
修行115th,本书为几个中篇论文和方以智晚节考的合集,是广西师大余英时十卷本文集的第九本,看得汗流浃背,中篇尚好,方以智一书委实太过学术,读来艰难,逻辑思维经常跟不上,或者抓不住余公论证一事的目的,学问还是太浅啊
余英时 历史
十國春秋(全四冊) 豆瓣
作者: 吴任臣 中华书局 2010 - 10
十国春秋》是清代吴任臣编撰的记录五代时期十国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14卷,计吴14卷,前蜀13卷,南唐20卷,后蜀10卷,南汉9卷,楚10卷,吴越13卷,闽10卷,荆南4卷,北汉5卷,另有十国纪元表、十国世系表、十国地理表、十国藩镇表、十国百官表等。吴书充分吸收了清以前有关十国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广采博取,是十国史研究的基本参考书。
吴任臣撰《十国春秋》,在写十国君主之事迹与重大历史事件时,所据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和薛居正、欧阳修二史。《十国春秋》的众多人物传记,则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类书、文集等。其撰《十国春秋序》云:“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如列传中介绍有闽莆阳人物:陈洪进、徐昌嗣、陈峤、黄滔、徐寅、翁承赞、郑良士七人)。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
吴任臣的不朽之作《十国春秋》,其能广采博取,终于赢得清代学者的高度赞许,散文家、学者洪吉亮(字君直),其《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晚清评论家李慈铭,览书广博,评论以苛刻著称,其《越缦堂读书记》载光绪癸未(1883)三月十九日的日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任臣是书除正文外,引用小注之形式,引出不少史科,对正文起到补充作用,有些是备异闻,资考证;有些则辩驳旧史之谬误,其体例颇似裴松之注《三国志》。
清代大臣、学者、文学家纪昀(字晓岚),学问淹贯,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又主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中有一个概括的评论云:“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学者王鸣盛撰《十七史商榷》卷八十九云:“(任臣)此书佳处在表,《地理表》与欧阳氏《职方考》参观,则五代十国全局如见。至十国之官制,虽大抵沿唐,而一时增改,亦已纷冗不可爬梳,任臣作《百官表》甚备考览,尤其妙者也。”在清代学者搜集排比,整理修撰前代史书中作出成绩的,有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谢启崑的《西魏书》、周春的《西夏书》、周济的《晋略》、陈鱣的《续唐书》,这五部著作可相媲美!
任臣平生勤于著述,又充《明史》纂修官,分修《律历志》,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终因费时伤神,操劳过度,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其时所修《律历志》已成。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少霞周昂重刊《十国春秋》。穷其平生披阅广搜所及,随笔札记,得到有关史事三百余条,因辑为《拾遗》、《备考》两卷,附于其后,作为《十国春秋》一书的第一百一十五卷和一百一十六卷。
2013年9月25日 已读
修行113rd,资治通鉴读完后每天地铁上的读物,质量一般,传记长度都很短,文字较前四史与资治通鉴差距极为明显,颇有由奢入俭难的感觉。书中多怪力乱神记载,一些奇怪的知识点也很有趣,比如李璟的龟头殿等等。而有趣的是,此书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归给了李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诗归给了翁宏,严重不明觉厉,不知道是不是有说法,我也没有自己去详查,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孩子们,像我这样的八嘎读一辈子也读不成专家学者的,充其量是一个找乐犯,不是对五代十国非常感兴趣的人就不要读这套书了,阅读乐趣很一般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