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帝国最后的荣耀 豆瓣 Goodreads
7.8 (19 个评分) 作者: 汗青 / 马伯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1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套装共2册)》是一本畅销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大明铁骑名将VS日本战国强兵悍将。一场被忽视歪曲和掩盖了四百年真相的国际战争,一场因为日本企图角逐亚洲霸主地位爆发的大战,一场彻底影响亚洲此后三百余年战略格局的大战。
2014年12月24日 已读
修行57th,亲王治学的态度非常不错,阅读广度深度都有,眼光也好,至于壬辰之战全程,中日双方槽点都是满满,沈惟敬姑且不提,明朝统军大将的失职无能,朝方上下颟顸,掣肘能臣举世无双,对敌小卒有心无力,日方小西行长真是令人啧啧,坦白说,历史如此,谁还需要读什么第二十三条军规什么的呢
历史 明史 马伯庸
逝去的武林 豆瓣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李仲轩 口述 / 徐皓峰 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1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书中有武林事件,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014年12月5日 已读
休憩106th,精深奥妙,真实而难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不过薛颠这样的人物,也是一枪了事,让我产生了强烈的索然无味感,人总是要死的,一切徒劳啊
历史 纪实
伟大的博弈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7.9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S·戈登 译者: 祁斌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2014年11月28日 已读
修行55th,读这本书的快乐轻松与获得启发这些方面都非常赞,金融史能写到这个份上真是不容易,但是感觉这本书还是由一个个好看的投机与博弈、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串起来的,类似于伪编年体下的纪事本末体。这是本介绍性质的书籍,而且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书中涉及到最深刻的概念无非是垃圾证券买卖和杠杆收购,最广泛的概念是卖空和买空,想学一手的人只怕要失望,倒是那些不在意的人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贪婪与不知餍足会走到哪里,人们在利益面前永远学不会从历史教训中总结经验,无数次萧条的轮回,华尔街打不死压不垮,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个心怀壮志的人的悲喜,在大时代中如泡沫般淡漠消失,我们都不介意,而对他们本身,那就是所有。冷静与节制,还有这本书中未曾强调的耐心,是最平实而最有效的智慧。
历史 金融
摩根财团 豆瓣 Goodreads
The House of Morgan
作者: [美] 罗恩·彻诺 译者: 金立群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 9
《摩根财团》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嗣金融王朝的第一部宏篇巨著。《摩根财团》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默默创业开始,一直到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的整个历史。这是一卷丰富的描述金融界发展历史的全景图。它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摩根财团》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它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的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摩根财团》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叶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
2014年11月12日 已读
修行54th,这本书可以看做摩根家几代人分别的传记首尾相连,也是一部完整的家族史,更是一部涵盖一个半世纪的金融史。皮尔庞特其人“弥赛亚情结”颇为严重,自命救世主,统揽全局事无巨细,万事万物尽在掌控之中,而此人不世出的精力使其数十年如一日操控摩根财团这一庞然巨物,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又是个人对整个金融世界影响最为庞大,制约最为微弱的时期,真可谓一嘘一叹风云变色,其人身故已有百年,其事迹仍然惊天动地,是一人之力改变全世界的最佳写照。从事金融圈工作的朋友,什么书都可以不读,因为可替代性很强,唯有《摩根财团》和《说谎者的扑克牌》不可不读,读完这两本书定然会使你锐意进取,激发起“大丈夫当如是”的雄心壮志的。
传记 历史 金融
1966年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东方出版社 2014 - 1
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日常市井中普通的人们,在那特殊一年里,日复一日的懵懂和不宁。王小妮用她从容的文字、含蓄的方式,还原那一年中,北方城乡间各不相同的人心冷暖。触碰了突然事变的降临带给平凡人们的影响,故事简单而蕴藏的情感深远。
他们的故事绝非特殊,而是普通又普遍的。这些普通人,从事各种行当,背负各种历史,在这个人人自危之年的某个临界点,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身不由己的改变——这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生死抉择,而是灰色地带的沉浮明灭,人性的斑斓底色由此彰显。
2014年10月11日 已读
休憩93rd,小弟赠送的生日礼物,王小妮文笔很赞,只可惜这本书风格太清淡,虽然的确隽永的确以点带面情怀满满,但是实在戳不到我的点。我反省了一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种隽永清淡的书我不喜欢呢,我想,是因为我读过类似时代的经典中篇太多了,太多了。这本书总体质量不错,但是有人要我推荐反映文革时期的作品,要我推荐好读的短篇中篇,这本书永远不会出现的,就是这样
历史 小说 文革
追踪1789法国大革命 豆瓣 Goodreads
Sur les traces des révolutionnaires: Une aventure dont vous êtes le héros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刘润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2
这本书就是一盘棋,而读者就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你可以自由选择哲学及意识形态,穿梭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间: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以逻辑和好奇心为武装,读者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浏览路线身临其境这场革命的波折与鼎沸。
2014年10月9日 已读
休憩92nd,太棒了,最爱玩的就是这个,无比投入谨慎的选择,完全不考虑我了解的正史,结果直觉分很高而社会资本低,符合我三次元的特点。结果,因为选择了给妇女选举权和倾向于斐扬派,几度濒临社会资本不足而输掉的局面,最后我打下一片大好局面,直觉30+社会20,结果,我对罗伯斯庇尔砍掉斐扬派表示了一下不满,我就死了,他妈的,革命党没一个好东西
历史 政治 法国
南明史略 豆瓣
作者: 谢国桢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 7
清末民初以来,南明史的研究曾是个热门,但始终没有一部较完整的关于南明史的学术专著问世。谢国桢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从事南明史资料的搜采与研究,解放后便锐意要写出一部能反映客观历史的南明史学术专著。本书主要论述和评介了南明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诸政权的兴亡变迁,兼及荆襄巴东的农民起义、韩王政权和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因此是一部较完整的明清变革政治史。书中尽可能利用明清之际的文集、笔记、档案等第一手史料,向读者提供这段鼎革时期的史实。至今仍是研究南明历史值得参考的学术专著。
2014年9月19日 已读
修行52nd,谢国桢肯定一身本事,这本书就没什么意思了,第一只是简单捋捋史事,第二马列主义那一套是主基调,第三没什么洞见在,顾诚先生南明史能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再打个嗝,这本书也聪明,叫南明史略,就是南明史的穷人版,也算定位清晰,言行如一
历史 谢国桢
故国人民有所思 豆瓣
7.2 (24 个评分) 作者: 陈徒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5
本书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均任职于北京大学,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9月2日 已读
休憩81st,人有病天知否大获成功后的续貂作,远不如前一本,卖点依然是让人感同身受的抑郁彷徨,而短篇幅与相对浮皮潦草的手法无法让人信真,读完后并无太多所得,甚至难寻可发一叹之处
历史 文学
人有病天知否 豆瓣
8.6 (23 个评分) 作者: 陈徒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5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516页
2014年9月2日 已读
休憩80th,这是本写心态的书,猛料并不多,我却读的很细很入神,谈不上思考,甚至谈不上有所得,只是感同身受。因为工作原因和范曾打过几次照面,他坐着那辆帝都也不多见的迈巴赫,满面红光,紧抿着嘴,目光如鹰隼,一脸与年龄毫不相称的刚愎戾气和目无余子,普通老年人的柔和目光和柔和线条在他脸上是找不到的。范曾书法画作真是绝佳,近距离观赏的时候更是令人心折,但是范曾从来没有一点,哪怕一点,让我感觉可亲可敬。直觉告诉我他是个很危险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欺负了沈从文【PS:我当时的老板,一个近几年猛烈转向的著名文化学者,视范曾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几近千古一人,然后我再也没相信他所谓的“转向出自真诚”,一切都是利益,在他们眼中,沈先生当时的痛苦与愤怒也真的是因为他不合时宜,是落伍的破车吧,就是这样的人牛逼着
历史
宛如梦幻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赤军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宛如梦幻:日本战国乱世中的"菊与刀"》内容简介:一五九二年,刚刚统一了战国乱世的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悍然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攻打中国。此战一直延续到一五九八年,因为中朝军民的奋勇抵抗,日军损失惨重,丰臣秀吉忧愤而死,遗命全军撤退。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应朝鲜李朝之请发兵援助的中国明朝,也牺牲了大批优秀儿女。此次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之侵略朝鲜,是战国乱世暂时终结后,各地封建主依旧手握重兵、呈半割据状态,亟待对外输出战争以转移国内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走出狭小岛国的首次大规模对外征战。对于这一血淋淋的重要篇章,想要洞悉根由,作为万世警惕,就不能不了解一下十五、十六世纪的日本战国时代——本书正是对此特殊时代的详要叙述。
诸侯割据,群雄并立,征战不休的战国历史,和那乱世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军事、政治等诸多艺术,它震撼了后人,同时也必将洗涤后人的心扉。
2014年8月28日 已读
修行50th,除了在论坛上看到的某邦连载的日本史外,这本中国人写的日本史也算是非常良心的了,读完之后等不及下班,回去开一局革新,打到不知日之将暮,不知日之将生
历史 日本
南北史演义 豆瓣
作者: 蔡东藩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2 - 4
2014年8月5日 已读
休憩70th,旧梦重温,儿时读此书二十余遍,至今深爱南北朝史,与金瓶梅完成性启蒙工作,儿时读此书时心以北齐为正朔,深喜高澄高演,至今不解为何,啧啧啧
历史 蔡东藩
老盖仙讲文史 豆瓣
作者: 夏元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8
“老盖仙”夏元瑜学识渊博,想象力惊艳,讲起文史如龙飞凤舞,炫目之中有真学问;加之“盖式幽默”的逗趣功夫,文史知识在其笔下化为七彩祥云,渡人于快乐之境。《老盖仙讲文史》分为四个栏目,遥想当年、古今考据、时说新语、论文谈艺,所谈话题人少涉及,陈年旧事,发以新意,摩登时尚,则寻根究底,人们平时习焉不察的东西,在“老盖仙”笔下全部鲜活起来,自娱娱人之中,寄寓着对红尘的别样理解。
-------------------
目录
遥想当年
俗说关羽 / 八十年前看洋人 / 说西施 / 中国的维纳斯 / 五四的前驱者 / 半世纪前考大学 / 五百年前的学潮 / 民初十二年皇皇论议员……
时说新语
大兴水利 / 掺水的行业 / 汽车便是裤子——古今中外看裸身 / 申冤记 / 印伪钞——为银行白效劳 / 《历史课本必须彻底革新》读后……
古今考据
中国地震论古今 / 替彩色头发寻根 / 孔子的胡子 / 冷饮的文明 / 四百年前的矮子乐 / 从打屁股说到砍脑袋 / 千余年前世界第一大都市……
论文谈艺
提倡信教自由的一出旧戏 / 红学“盖”论——与曹雪芹说“梦” / 翻译“盖”论 / 征联和签名 / 西画东来 / 香妃像的错误 / 三张稀罕的画像……
附录
我的朋友夏元瑜 唐鲁孙
武林旧事 豆瓣
作者: (宋)周密 著 / 李小龙,赵锐 评注 中华书局 2007 - 9
关于追忆汴京繁盛,详录岁时宴赏、士女奢华的作品,从宋朝开始,至元明清三代,不绝如缕,《武林旧事》无疑是其中最成功也最有价值者之一。书中涉及大量文化史信息,极为古典文学与历史的研究者、爱好者所珍视。
2014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66th,史料价值优,阅读趣味等而下之
历史 笔记
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卷) 豆瓣 Goodreads
9.0 (6 个评分) 作者: 牟复礼(编) / 崔瑞德(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 11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20多年前最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当然计划从中国历史最早的时期开始。但是,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多年以前提出的,在此期间,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并从70年代早期以来不断增强势头的大量考古发现,我们关于中国史前史和公元前一千年间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识都已发生变化。这种源源不断的新资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历史的看法,而且还没有对这种新证据和传统书面记载得出任何普遍认可的综合。尽管一再试图筹划并出版概括叙述我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但到目前为止已经证明不可能这样做。对所有这些新发现从事有希望具有持久价值的综合,很可能还要10年才能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勉强从最早的两个帝国政权,即秦和汉的政权的建立开始《剑桥中国史》的叙述。我们知道,这留下至少一千年有记载的历史要在别处、别的时间予以处理。我们同样知道这样的事实,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事件和发展为我们将要叙述的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和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和汉的制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状况、社会形态以及思想和信仰的体系牢牢扎根于过去,对更早的历史没有相当认识,是不能通晓的。既然现代的世界越来越相互地联系在一起,历史地认识它已经变得更加必要,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已变得更加复杂。在原始资料激增和知识增加时,论据和理论也相互影响。尽管单单总结已知的东西也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但认识的事实基础对于历史的思考却越来越重要。 近来,西方学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和日本丰富的有关历史的传统学术,不但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了解,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的认识。此外,当前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靠正在迅速发展的欧洲、日本和中国的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用近代西方有关历史的学术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及社会科学新近的研究成果。新近的有关历史的事件,在使许多较旧的看法成为疑问的同时,又突出了一些新问题。在这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在中国研究方面的剧烈变革正在不断增强势头。 1966年最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目的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规范的有价值的著作:由于当时的知识状况,定为6卷。从那时起,公认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展,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一发展为以下的事实所表明:《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变为计划出15卷,但还必须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和工艺的许多方面以及地方史的所有丰富材料。 近10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认识的显著进展将会继续和加快。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一重要而复杂的学科所作的努力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们自己的人民需要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人类,不但由于正当而且必要,还由于它是一门使人发生兴趣的学科。
2014年7月20日 已读
修行49th,这本比之前数本好在对史实梳理不厌其烦,态度认真评述有价值,理得也很系统。最有趣的是,在写到腓力五世大臣怂恿其用武力敲开明朝海防时,评论到:他睿智了拒绝了,荷兰殖民者的命运说明此时西方尚未对中国构成压制性的技术优势,因此鸦片战争并未提前百余年爆发,我总感觉他其实想说,再有百余年,这压制性的技术优势,就形成了。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剑桥中国史 历史 明史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 豆瓣
作者: 孙康宜 / 【美】宇文所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 本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著名学者主编,因定位的读者目标为普通大众,故力求以叙事的方式写成一本整体连贯、可通读的文学史,而非仅供专家参考的研究性论著;同时又能深入浅出地把相关领域最前沿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呈现出来。
● 《剑桥中国文学史》力图实践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即文学文化史:相对于传统的文学社会学分析,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杂志与报纸副刊等——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对作家个体的强烈关注,更注重文学史的有机整体性,及对一些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对于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自主性;相对于传统文学史致力于将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则更注重文本的不确定性……因而作者问题,文学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选集的编纂,文本的制作、流传与改写等等在本书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头到尾地阅读《剑桥中国文学史》,就像读一本小说一样。我们的目的是阅读,而非提供参考。我们的目标不是写一本传统的文学史,而是写成一本文学文化史,想把它做得有趣一点。
——孙康宜
2014年7月16日 已读
修行48th,下部水准极高,言之有物,隐隐成一系统,完胜上卷多矣,总体看来值得一读,不过文学史类著作委实价值有限,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可以,欲求所得甚多就事倍功半了。
历史 文学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刘倩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本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著名学者主编,因定位的读者目标为普通大众,故力求以叙事的方式写成一本整体连贯、可通读的文学史,而非仅供专家参考的研究性论著;同时又能深入浅出地把相关领域最前沿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呈现出来。
《剑桥中国文学史》力图实 践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即文学文化史:相对于传统的文学社会学分析,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杂志与报纸副刊等——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对作家个体的强烈关注,更注重文学史的有机整体性,及对一些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对于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自主性;相对于传统文学史致力于将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则更注重文本的不确定性……因而作者问题,文学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选集的编纂,文本的制作、流传与改写等等在本书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部新的文学史,是一次重新检视各种范畴的机会,既包括那些前现代中国的范畴,也包括1920年代出现的新文学史所引入的范畴。重新检视并不意味着全盘拒斥,只意味着要用证据来检验各种旧范畴。
——宇文所安
2014年7月16日 已读
修行47th,上部水准不高,讲评与选文均无新意,袁行霈先生一套完胜此书
历史 宇文所安 文学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1)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大决战1:辽沈战役
8.2 (63 个评分) 导演: 李俊 / 杨光远 演员: 古月 / 苏林
其它标题: 大决战1:辽沈战役 / 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华民族在短暂的胜利喜悦过后,即将迎来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时刻。随着蒋介石(赵恒多 饰)撕毁停战协定,国共两党内战全面爆发。经过两年的正面对决,国共双方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局终于迎来决定性的时刻。1948年初,毛泽东(古月 饰)、周恩来、任弼时等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离开陕北根据地,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会合。经过一番审慎的考量与讨论,领导人们命令林彪(马绍信 饰)所率领的五十万东北野战军全面发起夺取东北辽沈战役。对东北去留举棋不定的蒋介石被迫应战,中华民族的命运之战拉开序幕……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一部。
2014年6月10日 看过
在接受TG版战史这个大前提以后来看,出乎意料的不错,卫立煌廖耀湘形象丰满,林彪这个角色刻画更是耐人寻味,场面大,有那么一点点史诗感
历史 战争 解放战争
罗马人(插图第4版) 豆瓣
Roman people
作者: [美]罗伯特·B·柯布里克 译者: 张楠 / 张元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6
听西塞罗、李维、塞涅卡集体吐槽罗马城的糟乱
跟随贺拉斯、维吉尔来一场为期15天的古意大利旅行
尝试按照食谱做一顿罗马家常菜:烤鸡、杏炖肉丁、栗子小扁豆、玫瑰酒……
穿越两千年,罗马人的衣食住行历历在目
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但丁和莎士比亚为何给出相反的评价?
相貌平平的“埃及艳后”,到底凭什么左右罗马政局?
弱者的宗教基督教,是如何一步步征服强大的罗马帝国的?
穿越纷繁史料,还原拨动罗马历史发展的人与事件
作者告诉你,好莱坞如何把斯巴达克塑造成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与你一起欣赏,庞培古城墙壁上五花八门的涂鸦
作者向你论证,人们在“条条大路”的左侧“通罗马”
作者邀你一同漫游五彩纷呈的古罗马世界
——————————————————
本书是《希腊人》一书的姊妹篇,同样把视角聚焦于历史中活生生的个人。与常见的罗马史宏大叙事不同,本书提供了真实的罗马人的立体画卷。
书中从罗马城娓娓讲起,带领读者游历一千余年的罗马历史。每章皆选取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主题的几位人物,通过信件、史书重构起他们的生活历程和心理过程,让读者亲临城邦对垒、奴隶起义、刺杀恺撒、维苏威火山爆发、角斗竞技现场,体验猎猎古风。
书中设有与《希腊人》一样有趣、信息丰富的专栏,对好莱坞诠释古代罗马和罗马人的影片中无知行为展开毒舌批评,还有许多展现罗马社会某个侧面的趣闻轶事,多角度构建出了罗马人的整体形象。
2014年6月4日 已读
修行41st,好通史,说事清楚明白,要言不烦,做的精美,插图与地图质量都很高,从黎明到衰落式的插入小细节部分含金量很高,唯一的缺憾在于插入小细节部分有点篇幅长,把正文分割开来,读的时候有些别扭,排版有提升的空间
历史 文化 罗马
冷战 豆瓣
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译者: 翟强 / 张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 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2014年5月8日 已读
修行36th,前一半值六星,后一半后继乏力,草草收束,前一半对局面的洞若观火和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简而赅而又引人遐想,历史文绝顶之作。角度则多在美国总统处,对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与里根立场,观点,策略的评价公允,解释清晰,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是前一半,更妙的是,读这本书并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识铺垫。PS.89一段535被一笔带过,丝毫未加评述,肯定是被阉割了,淦
世界史 冷战 历史 政治 斯大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 豆瓣
9.6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志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蘇共二十大在中國的反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國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整風反右運動的起因、轉變和結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過程,作出翔實的描述和分析。
2014年4月27日 已读
修行31st,沈志华放下苏联史与冷战史转战中国国史,做的有声有色,固然是因自身底蕴实力一等一,也是因为1956-1957这两年苏联要素太多太浓重,从五年计划之制定,苏联全方位援助到莫洛托夫VS赫鲁晓夫,中苏争夺共产主义世界话事权,世界共产党大会。港版国史读完两本,深感此套书应该是毛泽东传外加毛泽东决策引发恶劣效果大全。中国真是一个生命力太强太强的国家了,一次次无必要的内耗,中国人一次次自相残杀自相迫害,却依然坚忍的存在着,想必是打不倒的吧,读到反右一段,笑不出,不想说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历史 历史 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