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赤地之戀 Goodreads 豆瓣
赤地之戀
7.9 (27 个评分) 作者: 張愛玲 / Eileen Chang 皇冠 1991 - 5
『赤地之戀』所寫的是真人實事,但是小說究竟不是報導文學,我除了把真正的人名與一部份的地名隱去,而且需要把許多小故事疊印在一起,再經過剪裁與組織。畫面相當廣闊,但也並不能表現今日的大陸全貌,譬如像『五反』,那是比『三反』更深入地影響到一般民眾的,就完全沒有觸及。當然也是為本書主角的視野所限制。同時我的目的也並不是包羅萬象,而是儘可能地複製當時的氣氛。這裡沒有概括性的報導。我只希望讀者們看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多少嗅到一點真實的氣息。
2022年5月11日 已读
【豆瓣数据补标】2021/1/24:优秀如张爱玲,即使写自己并不熟悉的题材,即便是为谋生而奉命作文,亦能从笔端显露超群的才华。她一定最清楚地知道:欢喜团圆都是假,只有怅惘和悲凉才是那时代人心中的一点真。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家庭生活 豆瓣
8.3 (59 个评分) 作者: 姚鄂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2
▶实力作家、汪曾祺文学奖获得者姚鄂梅最新小说,以机巧布设家庭新序,平凡中捏塑伦常奇情。
▶《家庭生活》是一本鲜活的描写当代家庭生活的小说,围绕这家庭这个社会里最小的基本单位,探讨人性与命运的流转。家庭是文学书写中的常见母题,姚鄂梅却写出了新意。小说语言朴素,却拥有统摄人心的力量。
▶突然做出过激行为的儿子,买卖婴孩的男人,介入别人家庭的第三者,社交网络时代下的新家庭关系,这些故事源自我们的经验范畴,又延伸出了新的思考,金钱与情感、欲望与责任等,而读者得以在重审家庭的过程中定义自己。
▶从姚鄂梅所写的诸多故事里,读者看到了在社会剧烈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的尖锐、多样,似乎“无论男女,都被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困苦包围着”,姚鄂梅作为写作者,总是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困惑,她把这种困惑表现出来,给人一些教训,有时是通过很刁的角度进行的。——梁鸿鹰(评论家)
▶作为一位实力派小说家,姚鄂梅的创作特点显而易见:注重讲故事,不搞叙事圈套;顺着人性这根藤蔓,将悲惨命运一捋到底,黑色阴影笼盖四野;把理想主义冲动和悲悯情怀深深埋藏,将现实的严酷呈现到不尽人情的地步;寓历史意识于小故事之中。——师力斌(《北京文学》杂志副主编)
▶姚鄂梅身为女性在如此一种情节设计的背后,我们可以真切感觉到作家对于女性不幸命运的强烈同情与悲悯。与这种同情悲悯相比较,尤其不容忽视的,借助于这种别出心裁的情节设计,姚鄂梅对于当下社会不合理的性质提出了殊为激烈的文学抗议。——王春林(评论家,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2年2月5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10】写得太好了,叫人读得真过瘾。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作者,是因Kindle书店打折时给我推荐我才买的。当代生活的生活流能写好了特别不容易,因此很佩服作者在小说结构方面的功力以及深刻体味生活的能力。感谢这位作家,令我找回了小时候书籍匮乏时反复阅读某些现当代作品时的乐趣。假如我还小还有大把的时间,这本书一定会一再重读。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小说
微尘 豆瓣
8.4 (39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10
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集。
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而作家自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写下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2022年1月30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08】活着真难,此书作者和其中的人物们特别有资格说这句话。他们亦是特别认真地生活过的人。感谢作者以朴实真切的文字记录下了底层打工人火热的生命、蒙尘的遭遇以及交响诗般的内心。这本书应该被更多人读到。
中国文学 文学 随笔/散文
圆月弯刀 豆瓣 Goodreads
6.8 (35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珠海出版社 2005 - 8
江湖少年丁鹏漂流到“忘忧岛”,获岛主传授弯刀刀法,决定问鼎武林,但是他后来却发现弯刀乃魔教武功,自己竟是“魔教之子”,他该正邪相冲的煎熬,他该何去何从呢?
飲水詞箋校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清)纳兰性德 / 赵秀亭(笺校) 中华书局 2005 - 7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後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填词名世。康熙十五年二六七六)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循迁至一等。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他生於顺治十一年二六五五),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二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著述十分丰富,今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然而这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编刻遇《大易集义粹言》、《词林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才华艳发,气质上多受汉文化影响。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远不合他的情志,因而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更导致他厌畏思退。诗人的禀赋和生活处境的矛盾,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於是,便把无尽凄苦倾诉於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他的词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早年曾刻《侧帽词》,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此二本刻於性德生前,今皆不见传本,只知《饮水词》收词不多,仅百余篇,想来,《侧帽词》收词亦不会多。
对纳兰性德词的编辑整理是在纳兰性德身後。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性听闻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诸人为其编刻《通志堂集》,其中词四卷,共三百首。同年,性德好友张纯修在扬州又有《饮水诗词集》之刻,其中词三卷,共三百零三首,排次舆《通志堂集》相同,惟增词四首,减词一首,此二本中词之部分皆为顾贞观手订,可信度最高。
2021年10月21日 已读
就拿九年前我刚把书从国内带来时心里冒出的一句话当作评语吧:北风卷落心头雪,恨君不是多情种。
中国文学 古典 文学 诗歌
高智商犯罪2 豆瓣
谋杀官员Ⅱ
6.9 (55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4 - 3
何建生得罪了派出所所长的小舅子,被诬陷进了派出所拘留,十天后,妻子甘佳宁收到一个骨灰盒,原来何建生在派出所拘押期间,心脏病突发死亡。
突遭惊天变故,顷刻之间家破人亡,甘佳宁看着一夜白头的婆婆和懵懂无知的四岁幼子,痛哭一场后,却笑了。
他们不知道,昔年有“化工女王”称号的甘佳宁会为夫报仇设计炸药陷阱,与仇人同归于尽。
甘佳宁死后,由于她的行为,何家老少都遭到了受害人家属的打击报复。在美国生活十多年的化学博士陈进悄悄回国,他挚爱着初恋女友甘佳宁,却不能给她幸福。此时的陈进已经身患绝症,他准备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复仇,保护甘佳宁的家人。很快,一起离奇绑架案发生了,精准的复仇,完美无瑕的谋杀,警方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对手来了。警方深知凶手很有可能还会继续作案,现在侦破工作如同与凶手赛跑,谁能更胜一筹?
设局 豆瓣
谋杀官员I 逻辑王子的演绎
7.7 (47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4 - 5
毕业于浙大数学系的徐策在本科期间就有“逻辑王子”的美誉,他关于数理逻辑的论文多次上过世界级刊物。其后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加州大学获心理学博士,此后一直担任美国某投行的区域高管。徐策的单亲老妈在家乡的拆迁中被落石砸中,当场死亡。几名施工队员被判缓刑,现场指挥官员无一受惩。在其母一周年的忌日前,徐策突然离职回国……
锁春记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欣 作家出版社 2007 - 1
《锁春记》讲述了金融界精英庄世博年届四十,事业蒸蒸日上,感情却危机四伏。三个性格、背景各异的女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因庄世博在她们生命中的意义而发生变化。沉静自若、独立自我的查宛丹原是击剑运动员,庄世博的结发妻子;人淡如菊、高洁睿智的大学教师庄芷言是庄世博的妹妹;时髦漂亮、出身低微的电视台主持人叶丛碧是庄世博的情人。作者满怀理解和同情,敏锐地抓住当代女性面临的重重无奈、压力和困窘,描写了她们背后的痛苦和艰辛。正如王尔德所感叹的“只有聪明的女人,才会犯骇人听闻的错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扼腕痛惜的人生。
张欣说:“我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来源于对女性世界的巨大困惑。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正面的,坚韧的,始终如一的。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
2021年8月31日 已读
作为张欣的老读者,我觉得这一本写得还不错。当然,人物很单薄也是老毛病,但是拿来当休闲读物已经足够了。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考工记 Goodreads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花城出版社 2018 - 9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
王安忆写《考工记》,却是带着历史的长焦,描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
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与合称“西厢四小开”的三位挚友,憧憬着延续殷实家业、展开安稳人 生。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陈书玉渐成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隐,在与老宅的共守中,共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和改造,里里外外,终致人屋一体,互为写照。
半个多世纪前的“西厢四小开”,各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们是千万上海工商业者的缩影,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沧桑注脚。
继《长恨歌》之后,《考工记》是王安忆书写的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而“上海的正史,隔着十万八千里,是别人家的事,故事中的人,也浑然不觉”。
2021年8月14日 已读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一个成名多年的作家过了花甲之年居然用功至此,竟连成型已久的文风都能更改。王安忆在此书中抛弃了此前相当风格化的黏腻语感,以急促的短句串起全书,固然会给人飘忽不实之感,但焉知这不是作家勾勒已然风干的历史骨架之用意所在呢。标题所指必然不仅是老屋的构造,却也是人世之工、人所穿越和背负的历史的形状。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王安忆
叛逆者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畀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5
本书为畀愚创作的中篇小说精品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聚焦于国共两党情报人员的斗智斗勇,英雄、暗杀、战争、爱情、复仇,诸多好看故事元素兼具。
《叛逆者》既有对生命的尊重,对小人物跌宕命运的悲悯,也有爱情的邂逅与唏嘘,信仰的抉择与坚守。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正在拍摄。
白夜追凶 豆瓣
6.5 (10 个评分) 作者: 指纹 / 谢十三 长江出版社 2017 - 7
一场灭门惨案,让原本逍遥浪荡的关宏宇成了在逃通缉嫌犯,身为刑侦支队队长的双胞胎哥哥关宏峰誓要查出真相,但出于亲属回避的原则,警队禁止他参与灭门案的调查,关宏峰义愤辞职。调任代支队长的周巡出于破案压力,也为了追寻关宏宇的下落,设计让离职的关宏峰以“编外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重案调查。然而警队所有人都被隐瞒了,由于罹患“黑暗恐惧症”,白天出现在警队的“顾问关宏峰”,其实是由孪生弟弟、在逃嫌犯关宏宇代替……
翟永明的诗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翟永明 2012 - 4
《翟永明的诗》是“蓝星诗库”系列之一,选入翟永明短诗数十首,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集中翟永明诗歌精华的选本,同时对翟永明诗歌世界的有机性有所反映。具体内容包括寻找的钥匙、静安庄、绿房间、迷途的女人、肖像、称之为一切、年轻的褐色植物等。
西川的诗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西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6
西川,生于1963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执教于北京某高校。出版有诗集《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虚构的家谱》,散文集《水渍》,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以及《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编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西川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其中包括现代汉诗奖、鲁迅文学奖,曾于199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奇伯格奖修金,1999年在德国魏玛论文比赛中进入全世界前10名。
肖开愚的诗 豆瓣
作者: 肖开愚 2004 - 6
肖开愚是最典型的90年代诗人,如果90年代诗歌能够在诗学意义上成立的话。由于对纤巧诗风的厌恶,也由于对"现时"所采取的乐观态度,肖开愚有意将他的诗打造成开阔、粗糙、扎实的模样。同时,肖开愚的诗也具备风格上的多样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面目各异的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激发和催促。1996年肖开愚完成了他迄今为止的最重要的作品《向杜甫致敬》,作品由10首100余行的诗作组成,集中探讨了他关心的两个问题:诗艺和现实。肖开愚的主要作品还包括《动物园》和《来自海南岛的诅咒》。肖开愚的诗在一种"复杂性"的要求下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始终是诗人和社会之间的难以摆脱的对立关系。
顾城的诗 豆瓣
8.8 (79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顾城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黑眼睛》的再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删节和补充。其中有些诗是第一次发表。突出了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特点,稍兼顾全面。编排上基本上按照写作年月,但又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以利阅读诗感的连贯。
中国诗歌评论:诗在上游 豆瓣
作者: 萧开愚 / 臧棣 2013 - 1
《中国诗歌评论:诗在上游(2012春夏号)》由萧开愚、臧棣、张曙光主编。本期诗论主题涉及诗歌的译介和传播、诗歌对当代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文书同时收录了姜涛、胡续冬、王璞、王敖、杨小滨、张曙光、臧棣等二十余位著名诗人的优秀诗作,以及数篇对诗歌文本化细读的诗评作品。
困兽之诗 豆瓣
Poems of Ironbeast
作者: 何怀素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5
这本诗集精选了诗人2016年至2020年创作的诗作,呈现了对其自身内在世界的采掘过程,明显走向了形而上学的探索。生与死、爱与恨、时间与空间、命运与人生、虚无与存在、日常与精神、道德与情感、自我与他者等抽象概念直接进入诗中,体现了抽象和具象、理性和感性、宏大与细微的合一性。她的诗,打开了自我,展示了个体内在的孤独与不可言说的困顿;同时也打开了世界,代表了对一切可能性的追求。当人一旦跃入这些诗篇,就能够强烈地感知到某个自我的存在,可能那正是诗人内心“巨兽咆哮的风暴”。
2021年5月30日 已读
虽然作者笔触的细腻和感受的纤敏都可能与她的女性性别有关,但更与这些特点有关的则是她对现代人处境的体悟和关切。我认为,就其写作而言,诗人的女性身份只在我们谈论女性诗歌创作谱系的时候可能是有意义的。她在这部诗集里呈现出来的书写,本质上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在努力生活的过程中不屈不挠地追求精神性。这些文字所发出的寂静之声,是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声音,它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因此而远远超越了性别角色所涵盖的领域。
中国文学 文学 诗歌
寄居者 豆瓣
作者: 严歌苓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9
1939年,战争近在眼前,而我选择留在上海。西边的战火把大批犹太人带到了这里,也包括我的彼得·寇恩。那个夜晚,一家徐家汇法式餐厅的钢琴旁,改变我一生的故事开始了。
《寄居者》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抗战时期的上海,大小姐枚爱上一位从欧洲逃难而来的犹太男子。为了能让爱人去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躲避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的"解决方案",枚成为了另一位美国犹太青年的未婚妻,以偷取他的身份。中国人与犹太人、大上海与小世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者的命运;爱情与信仰、忠诚与背叛--在这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乱世里,三人的命运就此展开。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2021年4月17日 已读
无法卒读,费半天劲也只能勉强读到三分之二便无法继续了。严氏的语感一向油腻,在这本书里更是轻佻得无以复加。可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却谈不上是好小说。好作家必有能力留白,严却总写得非常满,满到仿佛故事中的人物已趴在读者耳边大口喘息。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三少爷的剑 豆瓣 Goodreads
7.5 (67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珠海出版社 2005 - 8
《三少爷的剑》是古龙创作计划中“江湖人系列”的第一篇,可惜天不假年,作者的英年早逝也使得它成了该系列的惟一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