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圣严法师教禅坐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 - 11
圣严法师,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
他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
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
完全证悟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译者: 释常华 / 叶文可 华夏出版社 2009
2014年1月28日 已读
语言的浅显并不影响这本书是一部深刻的书。圣严师父对《圆觉经》的讲解简洁、直指核心,但又适合于初接触此经的大众读者。辨音菩萨一章的略去,师父在前言中有所交代,而对修行的三大类法门及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阐释也抓大放小,既避免向无基础的读者交待太多,又在一定层次上做了解释。师父的批注紧紧围绕“幻”字,时时提醒修行者以消融“自我”为目标。读此书,令我意识到修定已是刻不容缓之事,虽则以幻修幻,然而文字和思维毕竟是可疑的。这是佛法的玄妙之处,也是它的真实之义。
佛教 佛法 圣严法师
心的经典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2010 - 9
《心的经典+禅的生活(套装共2册)》包括了《禅的生活》、《圣严法师讲心经:心的经典》。《禅的生活》主要是阐发在现实中怎样过一个禅者的生活,如何看待时间、空间,如何认识真假、来去,如果放下尘缘,安顿心灵,如何透过琐屑的尘世过上洒脱自在的生活。
《圣严法师讲心经:心的经典》《心经》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虽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却是最精要的佛法概论和最佳的修行实践指南。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心经》是最容易学习最容易持颂的经典,通过它可以掌握佛法的根本义理,在生活中开显出心的智慧,跨越有限的生命时空,开创无限的人生旅程。
圣严法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声音依然亲切圆润,极富感染力。有如智慧的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洗涤我们的灵魂,澄净我们的心灵,获得生命的享受和升华。
2014年1月19日 已读
本书包含圣严师父在不同时间、三个地点对《心经》的讲解,面对大众,深入浅出地阐释《心经》所揭示的大乘佛法的般若空慧、介绍其中的人类观、宇宙观、因果观与成佛之道。不落两边、亦不执于中间以及依靠戒定慧的修行来空掉“我”,这些道理被反复讲述,是一位已证悟的智者对广大众生的谆谆教诲。因内容比较浅显,所以对五蕴十八界的阐释无法完全透彻,这就需要自己再多看其他书来解惑。关于“色”与“空”之间“即空而有,即有而空”的辨证关系的说明对我启发很大。顶礼师父!
佛教 佛法 圣严法师
百法明門論講錄 豆瓣
作者: 釋繼程 法鼓文化 2009 - 4
百法者,即一百種法;明者,智慧之義;
門者,進入之義;論者,三藏之一。
若能通達百法,便能進入大乘智慧法門。
《百法明門論》是四、五世紀時,為有「千部論主」之稱的印度世親菩薩所造,由唐代玄奘法師譯。全文只有五百四十多字,是《心經》的兩倍,為唯識法相宗的重要論書之一。
本論是世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的六百六十法,簡化為一百法,可說是唯識名相的提綱。內容將宇宙萬有分為五位百法,即:心法(八種)、心所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及無為法(六種)。全論宗旨,主要說明「一切法無我」;如果能袪除對「我」、「法」的執著,即能契入如來藏性。
本書為繼程法師講解《百法明門論》要點的集結,透過法師清楚而有條理的解說,讀者能很容易地掌握唯識學的核心;如果能真正地理解百法名相,也就能窺見宇宙人生的真相了。
唯識百法:從佛教心理學悟入無我法門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世親菩薩依《瑜伽師地論》要旨,將唯識學簡化為五位百法;當初學者掌握住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及無為法的歸納架構,便能進一步深入經藏,洞察宇宙萬法的緣起。
繼程法師以「一切法無我」為核心,為現代人簡介一百個佛學名相,特別著重於「五十一心所法」的講解,引導讀者觀察、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動與作用——積極啟發「善心所法」的無盡潛能,有效降低「煩惱心所法」的負面影響。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豆瓣
唐·慧立 彦悰
作者: 唐·慧立 彦悰 译者: 孙毓棠、谢方 点校 中华书局 1983 - 3
全书共十卷。唐慧立原本,彦悰撰定。此书前五卷记玄奘西行前情况和西行十九年的经历,后五卷记回长安后到逝世在佛学上所作的贡献。因此全书虽是传记,前五卷也可作为地理行记来读,和《大唐西域记》可互相证补。如《西域记》只从高昌以后讲起,而此书详记离长安到高昌的经历,对这段交通上的困难和西陲边防镇戍情况有详细记述,对研究所谓“丝绸之路”也是很有用的资料。后五卷载有不少玄奘和太宗、高宗之间的诏救、奏疏,涉及玄奘的宗教活动也记载颇详,从中可了解唐初的宗教政策和京城的佛教活动。如谓贞观二十二年“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每寺允增度五人,“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之类。关于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及西明寺的营建,此书也提供了详实可信的史料。
2014年1月15日 已读
八万余言的玄奘法师传记,前面的感想在此: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131428/。法师自取经归国后就为皇室所用,后面五卷里有十多篇法师与太宗和高宗的奏表往来。李唐王朝初时因尊老子为祖宗而重道教,法师为了光大佛门、续佛慧命而与帝王周旋往来,非常不容易。那些书表之中词句清丽、不乏修辞,却并不堆砌、绮靡,别有佛门清气在其中。因法师故,太宗和高宗均大开佛门、广做佛事,于此期间剃度的僧尼人数上万(仅贞观二十二年便剃度了一万八千五百多人),并于高宗在位时废止依俗法惩处犯科僧人的法律,使这些人免于折辱于众。近1400年前的一代宗师,其行高洁,其胸怀更是值得赞叹和学习。
中国文学 人物传记 佛教 古典 文学
平凡的一生 豆瓣
作者: 释印顺 2011 - 10
本书为印顺法师的自传,详细叙述其一生出家、修学、弘法的因缘。书后附录了由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印顺法师著作年表,以及略传、年谱,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印顺法师的学思生涯。
唯识学探源 豆瓣
作者: 释印顺 2011 - 4
《唯识学探源》内容简介:唯识学的确立,虽是西元四世纪的事情。但如要从历史的见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与发展申的演变,那就不能不从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来源,也不能从佛教的立场,给予正确的评价。
释印顺编著的《唯识学探源》分为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两编,介绍了原始佛教思想概说、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概说、本识论探源等内容。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12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约34万字。南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他认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重因明(逻辑),告诫修行者在学习时要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归纳。针对学佛修持者修行时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不论是修哪一种宗教哪一门派,都应先通晓教理,理解其中真义,但又不能仅把教理当做知识学术去研究,而是应注重真修实证,随时随地用功勤修观行,通过修定做工夫将所学佛理证到实际理地;学佛修持的道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
佛說入胎經今釋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指导 / 李淑君 译著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987 - 8
你投胎前認識自己的父母嘛?
你投胎時經歷了那些過程?
你往胎時身心如何變化呢?
《入胎經》一千多年來,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它蘊含了人本位的生命形成的身心科學。同時涉及到習氣轉化,超凡入聖的關鍵。
有關【胎教】部份,乃心理學家周勳男先生從三千多年前說到現在,融匯東西醫學有關胎教與胎養之精華。
為人父母者不得不讀;對身心科學有興趣者,更要讀一讀。
洛阳伽蓝记 豆瓣
8.9 (14 个评分) 作者: 尚荣 译注 译者: 尚荣 中华书局 2012 - 1
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北魏杨炫之撰写,又称《伽蓝记》。梳理了洛阳各寺庙的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极富文学色彩,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为一身的经典名著,历来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被称作北魏文学史上的双璧。
大唐西域记 豆瓣
作者: 董志翘 译注 译者: 董志翘 中华书局 2011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等状况,保存了七世纪时该地区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一区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译注者在充分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和清晰顺畅的白话翻译,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较好普及读物。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豆瓣
作者: 宣化法师 1998 - 2
《学人文存李零自选集》内容简介: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90年代以来,这批学人更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对新世纪的学术前景作了从容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期望他们在步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成为新世纪通博的学术大家。这样的大家是现代化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在其步入现代化的时候,倘不能对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释与肯定,那便是崩溃的开始。学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于作出这样的解释与肯定。我们不能在拥有了技术之后却失去了精神。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是可堪忧心的问题。
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 豆瓣
作者: 林子青 2010 - 1
《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1880-1942)》内容简介: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晚号晚晴老人。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他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出家后,他虔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28年来,衣服只一领衲衣,补丁24处,青灰相间、褴楼不堪,后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2012年7月1日 想读 弘一大师是律宗大家,以前我从没想到过可以读读年谱类的书,静下心来梳理一位大师的人间行履,一定是件能修身养心的事。
佛教
僧伽吒经 豆瓣
译者: (北魏)月婆首那译 1900
又名 大集会正法经
2012年6月25日 已读
“有诸众生我说生苦,而不听受老苦病苦,忧悲之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死灭之苦。”
佛教 佛法 佛经
佛学今诠 豆瓣
作者: 张澄基 慧炬出版社 1990
本書原為名教授張澄基先生在美國各大學講授佛學之講稿,內容精湛,系統整嚴,且見解新穎,多發前人所未發者。此書之特點,在對佛學之基本問題及教法,以現代人之眼光比較西洋科學、哲學及宗教,而予以新的評述與介紹,名之為「佛學新詮」,亦無不可。
美國佛教會為弘揚正法,特交本社精印廿四開本,每冊共四八五頁。凡有心研究東方哲學與佛學者允宜人手一冊,藉獲法益。
楞严大义今释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刺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的理论,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阅藏知津》卷十一)
这本《楞严大义今释》的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
宗教与人生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2010 - 4
本书收录了圣严法师谈论“宗教与人生”议题的十九篇文章,针对东西方宗教的流传、互动及观念上的异同,以理性的态度提出了分析辩证。法师深切期许,宗教与宗教之间应该彼此谅解、互相尊重,不要抱着“有我无敌”或“有敌无我”的态度,去肆意攻击或存心消灭,并也以其深厚的修行经验、敏锐的观察力点出人生的种种艰难苦痛,经由其深隽智慧的带领,我们得以超越人生的瓶颈,探寻终极圆满的真理。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时代里,如何才能身心的安顿?——心性的超脱,就在一念之间。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 6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
这本《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书是南怀瑾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书名中“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雪中足迹 豆瓣
作者: 圣严法师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
我今年七十七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乃印象及记忆所及……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佛理、感悟人生的书籍。
世间危脆,常处动乱;生死流转,犹如苦海。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遭遇一切烦恼,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如今的一点点成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没有闪避,而心甘情愿去承担起来,因为我希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
在平凡中遇见大师的真智慧、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