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犬之力 豆瓣
The Power of the Dog
8.6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萨维奇 译者: 李逸鹏 2022 - 4
★ 同名电影获2022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简·坎皮恩执导!
- 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12项奥斯卡提名,全球累计已获258个奖项与304个提名(数字不断变化中)。
★ 超越时代的讲述——“拥有绝对音准一般的洞 察力”。
-《纽约时报》《图书馆杂志》《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一致好评!
-《卫报》:“有人称赞它是下一本《斯通纳》,但实际上《犬之力》更好!”
- 导演坎皮恩:“《犬之力》是一部值得被搬上大银幕的崇高小说。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将孤独与耐心、怀念与背叛等主题融入细腻的人物情节,制造出绝妙的张力,结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满意。我无法停止去想它,它实在令我魂牵梦萦。”
★ 一场温柔、无血的复仇。
- “他唾弃这世界,如果世界先唾弃他。”
- 他聪明、倨傲、酷烈、深情,心里藏着一个见过犬山淡影的人;他欺我、辱我、笑我、轻我,却看不见我幼白面孔下的凶狠。他筋疲力尽,一旦伤口暴露必死无疑;我好整以暇,必回敬以暧昧的锋利。
===
菲尔与弟弟乔治相依为命,至今单身。他厌恶一切新鲜的玩意儿:汽车、浴缸、钢琴,更讨厌“娘娘腔”;他希望一切保持原样:牧场、牛仔、藏着秘密的水塘,还有他对乔治自始至终的主宰。
有一天,乔治突然宣布,自己已和镇上的寡妇结婚,还把她和她十六岁的儿子彼得带进了他们从小住到大的宅子。菲尔怒火中烧。
在菲尔看来,彼得害怕阳光、从不打球、总是读书和独处,成天就会折纸花,再装装上流人士。偶然间,菲尔发现这个“娘娘腔”竟有些胆色,不禁产生了“改造”他的想法。
===
《犬之力》是一部扣人心弦而富有张力的小说,堪称文学艺术品。
——安妮·普鲁,《断背山》小说作者
如果文学市场还存在公正(或者更高品位)的话,过去三十多年里,这本小说无疑应该一直占据畅销图书榜顶部。
——《纽约时报》书评
托马斯·萨维奇拥有绝对音准一般的洞察力。他是一位被低估的作家,获得的歌颂远远对不起他的水平,现在终于能获得大范围的瞩目了。
——《科克斯书评》
《犬之力》好得令人毛骨悚然,是一部紧张而充满力量的小说。
——《出版人周刊》
托马斯·萨维奇的小说处女作已经是小小的经典,而后来的《犬之力》更加高明。
——《图书馆杂志》
《犬之力》的笔触简练、精巧,让人起鸡皮疙瘩。书中人物的行动有一种希腊史诗般的宿命感,却仍然做到了令读者震惊。
—— “文学枢纽”网站
2022年5月19日 想读
我们的奋斗 豆瓣
作者: [美国]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李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房龙的重要作品之一,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记录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思想和精神面貌。
2022年5月17日 想读
黑暗时代的人们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Men in Dark Times
9.3 (15 个评分) 作者: 汉娜·阿伦特 译者: 王凌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 7
本书是由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他们大多是汉娜·阿伦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经历和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不幸和苦难。其中的篇目包括:《思考莱辛——论黑暗时代的人们》(阿伦特1959年获汉堡莱辛奖的致辞)、《罗莎·卢森堡1871~1919》、《卡尔·雅斯贝尔斯》、《伊萨克·丹尼森1885-~196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1》、《兰德尔·贾雷尔1914~1965》、《海尔曼·布洛赫1886~1951》、《瓦尔德马尔·古里安》等。这些文章体现了作者在洞察世事、了解人性方面的敏锐和犀利,同时,在她的笔下有一种因理解而引起的深情。
2022年5月17日 想读
传播理论 豆瓣
作者: 斯蒂文.小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传播理论(中文版)》多重视角的研究方法对传播专业的学生是尤为有帮助的。传播这一领域是许多学科用各种方法在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题目。它也吸引了持不同哲学观点的学者的注意。其结果是,对传播的研究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就像一颗宝石在七彩灯光的照耀下慢慢转动时更显得光彩夺目一样。
2022年5月17日 想读
文学史微观察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洁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写作结集。他有感于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过分关注对作家作品给予何种评价上,而兴趣不在深细地考察文学史的各种情状。无论是早年以革命与否判断作家好坏,还是新时期以来从艺术成就方面鉴定作家优劣,都使得文学史成为一部“表彰册”,对于王国维所谓“一代之文学”实现得极少。因此,作者有意转换思路,撷取文学史上的几个重要关键词来展开史学描述,“一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特有问题,二欲微观和实证地进入”。
《文学史微观察》从作家经济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切入,通过丰富的材料挖掘、编织,来呈现20 世纪文学运动展开方式和作家的存在方式特征,对于深入把握这一时期高度政治化的文学形态提供有效的通道。随笔性的生动文字,处理材料上绵密细致的功力,加强了这部著作评述的深度和可读性。
——洪子诚
在同龄学者中,李洁非的大局观和掌控细节的能力都是为人称誉的,在《文学史微观察》一书中最能见出他这方面的超常功力。读他的著作,常为他的布局、文字所吸引,也时常陷入他描绘的历史语境而纠结,他对人与事的论述是中肯而又恰切的,不少观点大胆而尖刻,有时让人惊骇。像这本书中所提炼的“组织化文学”、“文学斗争常态化”等字句,以后都会成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关键词。
——陈徒手
李洁非这本书,既好看,又耐看。他以多个关键词为经,以研究者熟悉的细节为纬,编成一块又一块现当代文学史的拼图。最难得的是打通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的藩篱,随处点染,皆成新诠。观察虽微,可以见大。
——杨 早
2022年5月17日 想读
漫长的20世纪 豆瓣
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 Money, Power and the Origins of Our Times
作者: [意]乔万尼·阿里吉 译者: 姚乃强 / 严维明 2022 - 4
作者在书中借鉴包括法国年鉴学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体系论在内的思想和方法,指出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以“漫长的”世纪更替一路走到现在,先后接续的各个时期之间既有连续性又有各自的特征。在每个这样的世纪,都存在一个资本主义核心,主导着资本积累沿特定路线发展,这个核心被称为霸权,而每个霸权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周期过程。
阿里吉被视为当代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漫长的20世纪》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布罗代尔长时段大范围的研究方法,综合了社会理论、比较历史和历史叙事,追溯了七百年间资本积累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变化,创造性地构建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资本积累周期理论,对资本主义扩张历史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深入且极具说服力的分析,被誉为历史社会学的杰作。
这部杰作如此吸引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在过去半个世纪,作者积累了大量关于资本主义研究的杰出学术成果,又凭借一己之力调研、吸收和总括如此海量的知识,并把它们熔为一个严整的历史。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2022年5月17日 想读
实证的迷思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叶启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2
本书是台湾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叶启政先生的新著。全书致力于对当前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与统计方法进行理论反思,意在打破社会科 学研究的“范式迷思”。
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美国社会学传统的影响下,日益表现出以经验实征方式进行量化研究的趋势。本书致力于对这种“范式迷思”进 行理论反思。作者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文化-历史语境,尤其注重对统计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均值”与“变异量”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指出其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空场域的普遍有效性。最后,作者以韦伯的“理念类型”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考模式,陈述其在社会学思考中可能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意义。本书兼具思想史与科学史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打开了反思科学方法的大门。
2022年5月16日 想读
良知对抗暴力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Castellio gegen Calvin oder Ein Gewissen gegen die Gewalt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3
茨威格在这里讲述了一场“苍蝇与大象之间的战争”, 即以加尔文为代表的作为异见者的新教徒企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时,如何遭到罗马教廷的无情迫害;而当新教运动代表人物加尔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对待异见者又是何等残酷和决绝。茨威格在本书中刻画了一个坚持自己独立信仰、一生倡导宽容、理性、自由和独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奥,在他面对强权时的无畏精神。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奥(Sebastian Castellio,1515-1563),法国传教士和神学家,16世纪宗教自由及良心自由的主要倡导者。他曾在法国里昂大学修读,并与加尔文在斯特拉斯堡及日内瓦共事,1544年因信仰原则的分歧而被撤去日内瓦学院院长一职,十年后被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希腊文教授,其间以笔名出版《论异端》(De haereticis)一书。在书中他为被加尔文在日内瓦处以火刑的西班牙医学家及神学家米盖尔•塞尔维特写道:“当塞尔维特以理性和文字战斗时,他只应被理性和文字反击。”1563年,卡斯特利奥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卡斯特利奥一生提倡宗教容忍,尤其斥责政府对异端的驱逐行为。
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对人的宽容。作者把历史事件当做镜子,特别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各种危机和邪恶。卡斯特里奥挺身而出反对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暴政,其态度之坚决,在他的所有同代人中无人能与比肩。加尔文是指控西班牙医学家及神学家米盖尔•塞尔维特为渎神者并最终将其火刑处死的主谋,塞尔维特被处死后,神学上的和政治上的专制与要求宽容之间的斗争似乎已告结束,但是卡斯特里奥却要竭尽全力将良知对抗暴力的斗争进行到底。
三联书店1986年曾出版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异端的权利》。本书则是译者根据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德语原著翻译,对书中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作了必要的注释,并编写了详尽的“本书大事年表”。
2022年5月16日 想读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 豆瓣
作者: [美]何复平 译者: 叶树勋 / 单虹泽 2022 - 1
文人士大夫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颇为独特,比起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看待佛教更具超越的眼光。此书是对宋代文士如何看待佛教的系统考论。作者从大量的文集和方志中筛选出相关的寺院碑记,将其归拢到不同的问题之下,从多个方面综合呈现这一群体的佛教观。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在唐宋之变的大背景下,宋代文人对佛教的看法出现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书中强调,思想史研究的标签化容易给人造成宋代理学昌盛、佛教边缘化的印象,但事实上,佛教在宋代远没有被推到中国文化的边缘,而是融入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2022年5月16日 想读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 王德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3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收文20则,按论述对象略为区隔:第一辑乃“考古学及历史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二辑是“古典文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三辑为“近现代文化史视野中的西安”,第四辑专注于“当代西安的阅读与写作”,第五辑可称“古都西安的回顾与展望”。如此简要描述,只能是“大而言之”;以下关于各文的介绍,更必定挂一漏万。在我看来,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立意,更需要条分缕析的详细论证。而对此类文章,任何“提要钩玄”的努力,都不可能得其神髓。专题论文集既不同于汗漫无涯的杂志,也不同于一以贯之的专著,讲究的是"众声喧哗"中,自有相近的学术视野与精神追求。
2022年5月15日 想读
议程设置 豆瓣
(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
作者: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影印版)》内容简介:在关于影响力的学术图谱中,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最著名、记录最完备的成员之一,这也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影印版)》的主题。很少有理论刚诞生就羽翼丰满。它们通常始自一种简明扼要的洞见,然后经由许多人的多年探索才逐渐清晰起来。议程设置理论的形成正是这种情形。这个理论始自一个简单的假设,它描述人众传播如何影响公众对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关注。由此,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并融入许多新的命题,如关于产生这些效果的偶发条件、塑造媒介议程的力量、媒介信息中具体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个议程设置过程的各种结果。这样,议程设置理论成为关于大众媒介议程及其效果的一张详细图谱。
2022年5月13日 想读
事件思想史 豆瓣
作者: 刘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5
事件思想已成为当今极具影响的人文学主题。本书通过精读大量文献,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事件思想在欧陆内外与东方的丰富发展历程,追踪其各种前沿进展,考察这一思想谱系的深层机理与内在张力,揭示它与语言、伦理和后理论的关系,以及在创作、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前景,图绘了当代文论中一个新生长点的学理地基。
2022年5月13日 想读
失落的一代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2022年5月13日 想读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40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2022年5月12日 想读
解殖与民族主义 豆瓣
作者: 许宝强 / 罗永生 选编 2004 - 1
《解殖与民族主义》内容简介:在驳杂纷呈的殖民文化图景当中,不同的学者对殖民关系的性质,殖民关系的涵盖面,以致解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都是有很不相同的展开,《解殖与民族主义》在理论挪用和经验借鉴的层面上,只能算是一个投石问路式的开始。
2022年5月12日 想读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豆瓣
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科瓦齐 / 汤姆·罗森斯蒂尔 译者: 刘海龙 / 连晓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十年前,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讨论媒体的最重要的图书之一,本书曾获哈佛古尔德斯密斯图书奖、新闻专业委员会奖、宾州州立大学巴特•理查德奖。
新版增补了在线媒体的兴起、过去五年间的丑闻以及更多新材料,新版的《新闻的基本原则》还加入了全新的第十条原则,强调了互联网时代公民的角色。
本书的两位作者比尔•科瓦齐(Bill Kovach)和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分别创建了“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CCJ)和“卓越新闻项目”,对全美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并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归纳出新闻界公认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十个职业标准(最后一个标准是2007年修订版新加入的)。
1、 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2、 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忠于公民。
3、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用核实加以约束。
4、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独立于被报道对象
5、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6、 新闻必须成为公众批评和妥协的论坛。
7、 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的信息有趣并且和公众息息相关。
8、 新闻必须做到全面均衡。
9、 新闻从业人员有义务根据个人良心行事。
10、 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相关评论:
“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关于每条原则的议论均是言简意赅的散文精品,堪称名言警句的洞见俯仰皆是。……这本书应该成为新闻专业工作者、学生和他们所服务的公民的核心读物。——Carl Sessions Stepp,《美国新闻学评论》
“这本书会让记者若有所思,想到自己的职业和职业良心,好看、中肯而深刻。”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
“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领悟新闻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助于我们知晓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当我们能够充满自信地汲取来自世界各方的智慧之际,我们就一定会拥有更强大的贡献于祖国和人民的专业力量。”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2年5月11日 想读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豆瓣 Goodreads
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 译者: 曹卫东 / 王晓珏 学林出版社 1999 - 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目的是分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burgerlicheOffentlichkeit)。研究对象特别难以把握,这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比较复杂,用单一某个学科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共领域范畴放到传统“政治学”曾经关注的那样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里加以探讨;①研究对象就其自身而言打破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社会学和经济学、宪法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思想史等各学科一体化所带来的难题是很清楚的:从目前社会科学学科分化和专业化水平来看,没有谁能“掌握”多门学科,更不用说“掌握”所有学科了。
2022年5月11日 想读
结构主义 豆瓣
作者: 皮亚杰 译者: 倪连生 / 王琳 商务印书馆 2006 - 1
《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
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
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
1.定义
2.整体性
3.转换
4.自身调整性
第二章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5.群的概念
6.母结构
7.逻辑结构
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章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
10.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章 心理学的结构
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
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
13.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14.共时性结构主义
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
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
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
第六章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
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章 结构主义和哲学
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
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参考书简目
索引
1.专名索引
2.主题索引
2022年5月10日 想读
发生认识论原理 豆瓣
作者: [瑞士] 皮亚杰 译者: 王宪钿 等译 / 胡世襄 等校 商务印书馆 1981 - 9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见本书引言),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见本书引言)。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见本书引言),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2022年5月10日 想读
反暴君论 豆瓣
Vindiciae Conrtra Tyrannos
作者: 拉博埃西 “布鲁图斯” 译者: 曹帅 译 / 刘训练 校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反暴君论》主要阐述的是西方近代早期的政治思想中有关反暴君派的相关理论见解。“反暴君派”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谱系复杂、文本浩繁,而《反暴君论》所选的内容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篇中,作者遵循马基雅维利的方法,但又与马基雅维利设法教导君主如何巩固政治不同,他更专注于讨论推翻暴君的统治而保护个人自由;第二篇,作者直指当时法国的天主教国王,在作者看来,即使他们要创立君主制,也只不过是让国王来充当他们自由的监护人。
2022年5月1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