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豆瓣
作者: [美]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译者: 刘玉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5
无论从写作数量还是写作质量来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都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她出版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和评论文章,并获得评论界的好评。本书是她关注“写作过程和技巧”的一个合集,收入的文章跨越多个年头,旨在关注写作的过程和技艺,“而不是作家这个令人不安、难以确定的身份”。
欧茨在书中审视了写作生活,从个人视角观察其他知名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契诃夫、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是如何探索写作技巧的,其中《失败笔记》一篇谈及他们是如何对失败的角色进行反省继而取得成功的;《阅读中的写作:工匠中的艺术家》则聚焦几部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进行重点分析。
欧茨还还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童年、创作灵感,为年轻作家提供建议,并讨论了作家在工作中的各种心态,以及阅读的重要性。
2022年6月5日 想读
亞細亞的孤兒 豆瓣 Goodreads
アジアの孤児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吳濁流 遠景 1993 - 9
《亞細亞的孤兒》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
吳濁流運用純樸生動的筆法,以小說體裁描述台灣日據時期一段辛酸的史實,寫出他在「祖國」來臨之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變化。村上知行曾評論這本書說:「《亞細亞的孤兒》是在日本據台時期,生於台灣、長於斯土的台灣人所描寫的紀錄性濃厚的創作。世界上沒有所謂台灣人,假如有的話,那是住在深山裏的番社的人吧。普通被稱為台灣人的,實在完完全全是中國人。……事實雖如此,可是當時,不但日本人,連中國方面也稱他們為台灣人,而加以歧視。這篇是在此時此地的台灣青年所述的自傳式小說……。」
讀完這本書,使人對於統治者的猙獰面目,以及處於殖民地人民的痛苦情形,獲得更深切地了解。
2022年6月4日 想读
现代与正义 豆瓣
作者: 战玉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 10
侦探小说内含了有关正义的基本诉求,但在现实中却被证明一切都只不过是“正义的虚张”。
侦探小说捕捉到了现代都市的精神气质与感觉结构,而这恰恰决定了侦探小说自身的现代性特征。
侦探小说是一种极具现代理性精神的文字形式,但其又该如何走出对理性的迷思?
本书以晚清民国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借助类型文学研究、翻译研究、文化研究等多种方法,重点关注其中的正义想象、都市书写、理性迷思与类型演变等问题,同时述及传统与现代、翻译与创作、文学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辩证思考。
2022年6月4日 想读
游戏的哲学 豆瓣
作者: 付立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 3
“人应该如何生活?”阅读柏拉图、康德、席勒、尼呆、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大师的作品便会发现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游戏”,尽管哲学家们走出洞穴的路径不同,因此他们的“游戏”看起来也大不相同,甚至互相“拆解”。
柏拉图把城邦生活看做是一场游戏,是神为这个游戏制定了法则,为城邦生活的正义奠定了根基。康德和席勒则把“游戏”拉回到主体之上,它只不过是审美的另一种称谓。尼采试图解构柏拉图——基督教的思考路径,他要将生命从过于沉重而又散发着腐败气味的道德说教中解救出来,将生命还原为清白无辜的游戏。海德格尔以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名义(实则构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新神话),向世人展演了“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伽达默尔为了克服近代思想的那种封闭的“主体性”而鼓吹“理解一对话游戏”。德里达则一直繁忙地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新老神话作抗争,进行“解构游戏”。各种“游戏”互有差异,但又都试图完成对“虚无主义”的超越。
《游戏的哲学(从赫拉克利特到德里达)》对上述各位大师作品的解读是以“游戏”之名进行的,其目的就是探究这些看起来各不相同的“游戏”到底存在着何种差异?又存在着何种关联?
柏拉图、康德、席勒、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大师的作品便是《游戏的哲学(从赫拉克利特到德里达)》所要解读的对象。本书由付立峰著。
2022年6月4日 想读
冠军早餐 豆瓣
Breakfast of Champions
7.9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18 - 6
《冠军早餐》记录了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的“疯子”的见面……冯内古特将荒诞怪谲与科学幻想熔为一炉,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以笑声讽喻现世。但《冠军早餐》是有分量、有尊严的一纸荒唐,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幽默之作,冯内古特虽极尽戏谑怒骂,其实苦衣包糖药。比沥青还黑的黑色幽默遮盖的是颗柔软的心,嘲讽里深藏怜悯。他怜悯这个支离破碎、精神荒原的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内收录:冯内古特亲绘老司机插图。】
《冠军早餐》是一部荒诞的反传统小说。经常在冯内古特作品中露面的科幻小说家基尔戈•屈鲁特与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德威恩•胡佛是两部有生命的机器,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地球上一个简称美国的国家里。他们在不时在书中露面的作者的安排下会面了……
2022年6月3日 想读
五号屠场 豆瓣
Slaughterhouse-Five
8.6 (88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虞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
《五号屠场》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世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下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验,衍生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后,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
2022年6月3日 想读
尤比克 豆瓣
Ubik
9.0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迪克 译者: 金明 译林出版社 2017 - 10
“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主流科幻小说对人类创造力的无比自信,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撑起了西方科幻的黄金时代。可是,迪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主人公迷惘于亦真亦假的世界上,挣扎于文明的陷落中,充满了对生命的依恋和对人性的追求。
《尤比克》是菲利普•迪克最深奥复杂的作品,《时代》周刊“1923年来百部经典”之一。迪克在小说中发明了一种设定:人死后都冰冻在“亡灵馆”里,访问者可以用一种基于光相子的技术手段,激发“中阴身人”的思维,让他们与活人对话。但是每对谈一次,那中阴身人就随着能量的消耗,滑向真正的死亡。而尤比克则是一种防止衰败的喷雾剂,防止人堕入彻底死亡。迪克创造了一个隐晦而闭塞、不停滑向死亡的宇宙,同往常一样,通过对生存本质的探讨,进入了对本体论的拷问。
乔•奇普为格伦•朗西特的反超能咨询公司工作,保护人们免受通灵师和先知的心灵窥探。在一次前往月球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朗西特的行动组遭遇埋伏,朗西特身亡。行动组成员迅速将朗西特的遗体送往苏黎世亡灵馆冰冻冷藏,并试图与他的大脑取得联系。然而,不仅没有成功联系上朗西特,行动组成员还发现,钱币、香烟等物品均在发生退转,时光似乎在倒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022年6月3日 想读
亲密关系 豆瓣 Goodreads
Intimate Relationship
8.9 (108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兰·米勒 (Rowland S. Miller) 译者: 王伟平 译 / 彭凯平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6
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有什么区别;大丈夫与小女子真的般配吗;吸引力的秘密是什么;男人与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动物吗;同性恋真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吗;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离婚吗……什么是爱情?由什么构成?能持续多久?两性在发生一夜情及选择终身伴侣上有什么差异?爱情和性欲是由不同的脑区控制吗?亲密关系美满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婚姻持续一生?米勒教授在《亲密关系》中回答了这些问题,尤其澄清了通俗心理学所宣扬的经验之谈,甚至某些错误观点。
《亲密关系》汲取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家庭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及家政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研究实践和理论建构并重,学术标准与大众兴趣兼备。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启发思考,既通俗易懂,读来轻松愉快,又科学权威,崇尚实证精神。本书遵循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论述了亲密关系的基础、活动形态、类型、矛盾和修复等内容,读完本书,你将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性爱、依恋、择偶、嫉妒、出轨、家暴等亲密关系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认识。
亲密关系是人类经验的核心,处理得好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处理得不好则会造成重大创伤,因此科学地认识亲密关系,攸关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本书既适合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能给他们带来启发与灵感,也适合每个想爱情甜蜜、婚姻长久、人生幸福的普通读者。
2022年6月2日 想读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 豆瓣
作者: 陈光兴 大家良友书局 2014 - 11
本书所追溯的主要是陈映真五个文本中所提供的有关理解线索。这五个文本包括陈映真早期创作的《乡村的教师》(1960),八十年代创作的《铃铛花》(1983)、《山路》(1983)、《赵南栋》(1987),九十年代创作的《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1993),这五篇是陈映真文学中最为直接以左翼分子为主体的写作,关切的都是五十年代入狱的地下党人及其家属,其中前四篇完成于风声鹤唳的戒严期间,显然是作家在不顾外在情势的险峻而紧追左翼前辈们的产物。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他当时这种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呢?
2022年6月1日 想读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豆瓣
Von Caligari zu Hitler: Eine psychologische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Films
作者: [德]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译者: 黎静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全名为《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1947年成书于美国,作者为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一份魏玛共和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成果。克拉考尔在1941年4月25日到达美国后便着手这项准备多年的计划,他当时的身份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资料馆馆长艾里斯·巴里的“特别助理”,此项研究先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
在这部作品中,克拉考尔通过分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影片,检视了从1918年至1933年的德国历史,借以展现“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在二十年代的德国影片中,他追踪到一些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母题,他认为这些母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臣服于威权统治。克拉考尔在书中开辟了探查电影美学、一个民族(魏玛时期德国人)的普遍心理状况以及同时期社会、政治现实之间关联的新领域,并提出一项惊人的(时至今日仍有争议的)主张:作为通俗艺术的电影为人们洞察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动机和幻想提供了可能。
2022年6月1日 想读
恋物 豆瓣
作者: 安娜·莫兰 / 索查·奥布里安 译者: 赵成清 / 鲁凯 2020 - 8
爱和情感是如何在物质形式中体现的?本书就此问题探讨了客观事物所承载的情感力量。物品作为一种被迷恋的对象,在物我关系中扮演着参与者和反思者的角色。物品以象征或表征的形式,或寄托着情愫,或为性的钥匙,或是触发怀旧情绪的开关,或成为失去心上人后的替代品,甚至是对逝去岁月的寄托。通过探讨设计过的“有态度的事物”以及物质文化中的“野生事物”,《恋物:情感、设计与物质文化》谈及了广泛的物品,从19世纪时展示男性亲密友情的美国肖像画,到20世纪20年代来自爱尔兰蕴含着政治含义的虔诚宗教雕像等等。
2022年6月1日 想读
華夷風: 華語語系文學讀本 豆瓣
Sinophone / Xenophone: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 Reader
作者: 王德威, 高嘉謙, 胡金倫 編 聯經 2016 - 10
華語語系文學 (Sinophone Literature) 是國際漢學界新興課題,近年在台灣和其他華語社會也引起廣大回響。華語語系強調以中國及散居世界各地華人最大公約數的語言─主要為漢語,旁及其他支系─的言說、書寫作為研究界面,重新看待現當代文學流動、對話或抗爭的現象。遠離 中州正韻的迷思,華語文學顯現眾聲喧「華」。
《華夷風:華語語系文學讀本》分為四大部分,代表近年華語語系文學的風向。第一輯「地與景」呈現華語語系文學基本關懷,即對地理空間、民情風土的敏銳感知。第二輯「聲與象」觸及在地風土、人物風貌的中介過程。南腔北調的聲音 (方言、口音、外語…) 到千變萬化的物象 (文字、地圖、造型…)。第三輯「根與徑」探討華語語系文學主體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動態路線。不論離散還是原鄉,花果飄零還是靈根自植,書寫與閱讀華語文學總是提醒我們身分和認同的政治。第四輯「史與勢」則強調華語語系文學銘刻,甚至參與歷史的種種方法,從顛覆國家大敘述到挖掘個人記憶,不一而足。而面對歷史的命定論,作家思考、呈現以「勢」─內蘊的氣勢,外緣的局勢─為出發點的詩學政治。
全書所選刊的33篇作品,從台灣、香港到中國大陸,從北美到東南亞,從亞洲、歐洲到非洲;他們也代表或書寫不同的族裔、區域文化、政治、國家立場,呈現華語語系文學的多元面貌。
2022年6月1日 想读
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 豆瓣
Les Origines culturell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作者: [法] 罗杰·夏蒂埃 译者: 洪庆明 译林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总结了自1939年以来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看法,重点从启蒙思想与革命的关系、公众舆论的影响、革命书册的出版与传播、宗教变革、王权衰落等方面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并对既有的结论一一进行质疑与分析,提出了究竟是文化引发了大革命,还是大革命催生了与之有关的文化这一命题,为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2022年5月31日 想读
梦书之城 豆瓣 Goodreads
Die Stadt der Träumenden Bücher
8.9 (13 个评分) 作者: [德]瓦尔特·莫尔斯 译者: 赖雅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4
★那些不敢翻开这本书的胆小鬼,祝你们活得长寿又无聊得要命!
书会飞、会伤人甚至取人性命……翻书成为一场惊变百出的大冒险!
★斑斓异境,书之狂梦,以及查莫宁怪奇文学史
一片诗龙和巫魔女等栖居的神秘大陆,一座藏有万千蛰梦书的奇城
★莫尔斯充满创造力的心灵,仿佛J•K•罗琳嗑了快乐丸。(美国《底特律晚报》)
深谙“阅读魔法”的德国幻想文学大师,凝缩百千故事的想象力和深度于一书。
连脚注都灌满灵感的瑰丽小说+大量作家亲绘精细插画
★长踞德国畅销书榜42周,10多个国家购得版权
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属于查莫宁大陆上直立行走、全体以写作为生的诗龙族,年届七十七时尚未出版过任何作品。他那热衷描写蓝花椰菜的诗艺教父,在死后留给他一份神秘手稿,手稿之精妙足以令其他作家对写作绝望。为寻访手稿作者,传说雕龙深入住有各色生灵、饱藏蛰梦书的书乡市,乃至它危机 四伏的地底世界……
2022年5月31日 想读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豆瓣
Sei personaggi in cerca d'autore
作者: [意大利] 路易吉·皮兰德娄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 7
这本书包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和《亨利四世》两个剧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皮兰德娄的经典剧作,作品运用“戏中戏”的形式,平行地展开了两个主题:“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陈旧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而是为了对造成“角色”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个主题即对于戏剧本质的探讨,一举澄清了舞台与真实、形式与本质的关系。该作品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刺激性。《亨利四世》讲述了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失去理智,以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
2022年5月31日 想读
恶心 豆瓣 谷歌图书
La nausée
8.9 (67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译者: 杜长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 - 3
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 of these days 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2022年5月31日 想读
婚礼华盖 豆瓣
作者: (以)撒母尔·约瑟夫·阿格农 译者: 徐新等 漓江出版社 1995
2022年5月31日 想读
主体魅影 豆瓣
作者: 张慧瑜 2017 - 7
本书由“主体位置”“理论反思”“他者再现”三部分组成,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总结和反思了20世纪中国文化主体的命题。书中内容主要涉及电影、电视剧对历史记忆的改写,近代中国的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的关系,大众文化对弱势群体的再现策略,以及对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等,代表着作者近年来研究影视、文学、大众文化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
2022年5月30日 想读
写给星期五早上不听海的人 豆瓣
El Neruda Esencial: Poemas Seleccionados
8.4 (5 个评分) 作者: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译者: 盛妍 等 2022 - 6
“写给星期五早上不听海的人:
无论被囚禁之人在哪儿,我都会带着流浪的波涛出现。”
★聂鲁达研究者马克·埃斯纳领衔编选,呈现诺贝尔文学奖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佳作
★中文正版首次收录《狂歌集》《黑岛纪事》《全权》《海与钟》《冬日花园》中的名篇
★精美装帧,烫金护封,送贝壳形书签
-----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的诗充满力量,有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伟大的率直。他赋予爱以崇高和尊严。——莫言
毫无疑问,聂鲁达的诗作将长久而持续地吸引未来的读者们,就好像它现在吸引住了我们一样。——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2022年5月30日 想读
废柴狐阿桔 豆瓣
森雨漫
作者: 狐泥·森雨文化 2017 - 10
一个关于友情和梦想不得不看的治愈故事。橘红色的狐狸“阿桔”和眼睛小到睁不开的狗“狗呆”来到陌生的都市,闹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当他们感到沮丧时,遇到了白松鼠小汤,并由此展开三个人的都市大冒险。
关于成长有时候很让人沮丧,那些丧失归属感的日子,幸好还有朋友在身边。不管怎样,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吧。
梦想·成长·治愈,这是阿桔、狗呆和小汤三个人一起追逐梦想的漫画,也是每个年轻人看了都会被戳中的成长故事。
2022年5月2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