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秋变与春乐:柏桦诗集(2014) 豆瓣
作者: 柏桦 2016 - 10
柏桦是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诗歌界代表人物,曾被誉为北岛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拥有广泛的诗歌影响力。这本新作表现出巨大的传统与现代的耦合,开拓汉风之美建设的同时,体现出诗人自身思想的现代性和包容性。柏桦足以称得上致力于民族写作的大诗人,他的这种发扬汉语之美的呼声以及所创作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对于发扬民族精神的今天,无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此诗集写于2014年,均是抒情短诗,笔墨及内容和作者以前出版的各种诗集有连贯性,诗中有个人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祖国美丽山水的描写,以及读书的各种心得,诗歌秉承其一贯的简洁、优美而充满想象力的现代和传统交融的风格。
2022年5月29日 想读
水印 豆瓣
Watermark: An Essay on Venice
7.4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译者: 张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7
《水印:威尼斯随笔》是布罗茨基对于威尼斯这个最美丽的城市所描绘的最为机智、优雅而又迷人的肖像,将这个城市的每个侧面尽收笔端,从她的航道、街道、建筑,到其政治和人民、风土人情乃至传统美食,将威尼斯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已经成为布罗茨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与他的血肉不可分割。《水印》是20世纪所有有关威尼斯的记述中最为优美而又经典的一部,是布罗茨基唯一单独成书的散文作品,也成为诗人销量最大、译本最多的文学作品。
2022年5月28日 想读
中国香港 豆瓣
作者: 强世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书记载了我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我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希望把香港作为中国的中心问题来思考,将其看作是理解中国的钥匙,因为它一方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也暗含着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最根本的不同。”
——强世功
2022年5月28日 想读
政治的道德(第三版) 豆瓣
作者: 周保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0 - 11
權力的正當性,從何而來?
公民怎樣才算活得好,活得有尊嚴?
政治世界,真的有道德可言嗎?
「為了信念而活的人,深信只有在生命中活出這些信念,人格才算完整,社會才得正義。這是可實現的理想,只要我們願意為此努力。有信念,就有希望。我祈願這本書,可以陪伴香港人走下去。」
──周保松
本書初版及增訂版曾分別榮獲:
2015年第八屆香港書獎 及 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
一個重視個人自主的正義社會,應該為自由平等的公民提供公平的機會和條件,使得每個人能夠實現自主人生。這意味著國家不能任意對待公民,也不能視公民僅為工具,而必須尊重個體的基本權利。政治必須講道德,因為人具有尊嚴。這是政治道德的起點。
作者為第三版增寫了一篇序言,書末亦收錄兩篇近作:〈論政治哲學〉及〈正義社會提綱〉。
------------------
本書以慎密的邏輯、簡潔的語言有力地推翻了政治現實主義、犬儒主義和價值懷疑主義。作者書翰如流,狠批時弊,為捍衛眾生的基本道德權利樹立了行為典範。
—關信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作為公共領域中的思想者,周保松直面現實,但拒絕看透世情;他用追根究柢的詰問,表達對不同意見的尊重態度;對於美好人生,他則毫無赧顏地抱持著嚮往與信心。
—錢永祥(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思想》總編輯)
政治哲學是古老的學問,在當代哲學中亦為一門顯學,自由主義則是這顯學中的主流。此書既能為初學者帶來深切啟發,專家學者亦能從中裨益。
—陳祖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2022年5月27日 想读
艺术人类学 豆瓣
作者: 罗伯特·莱顿 译者: 李修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1 - 6
本书是西方第一部以“艺术人类学”为名的学术专著,作者罗伯特•莱顿是知名人类学家,他聚焦于小型社会的艺术,以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田野资料和深邃的理论分析,探讨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视觉语法、风格、艺术家的创造力等问题。本书广泛涉及人类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2年5月26日 想读
桑戈马尔守夜者 豆瓣
Les Veilleurs de Sangomar
作者: [法]法图·迪奥梅 译者: 陈赛娅、王银利 2022 - 5
◆法国畅销小说《大西洋的肚子》作者,新锐非洲裔法语作家法图·迪奥梅长篇小说
◆一个非洲女性的心灵奇旅,一位妻子重建生活的经历。
◆每到夜晚,她用写作和亡夫对话
◆写作,让她寡居的生活得到喘息,抵抗遗忘和悲恸
——————————————————
【内容简介】
库姆巴是一位遭遇丧夫之痛的女人。一次船难夺走了爱人的生命,她曾依赖的生活就此分崩离析。在改嫁和自力更生之间,库姆巴需要做出抉择。沉浸在悲痛中的库姆巴,决心将回忆记录下来,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写作与亡夫对话。于是,每当夜晚降临,她都用写作召唤逝者,挣脱现实的束缚。写作让库姆巴从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她明白,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捍卫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个根植于非洲本土的魔幻故事,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乔拉”号沉船事件。法图·迪奥梅的小说继承了非洲口语文学传统,聚焦女性生活经验,展现了她们被遮蔽的生活。
——————————————————
【编辑推荐】
▶借着主人公召唤守夜者,法图·迪奥梅探讨了殖民文化对非洲本土的语言、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试图寻找构建非洲主体性的方式。
▶《桑戈马尔守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女性,如何通过写作走出丧夫之痛,获得与陈规陋习对抗的勇气。法图·迪奥梅借库姆巴重建生活的经历,展现了非洲女性被遮蔽的生活经验,是读者了解非洲女性真实生活的绝佳机会。
2022年5月26日 想读
城中村 豆瓣
作者: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 [美]马立安 2020 - 8
这里有艺术,有美食
有围屋,有宗祠,有原住民
有百态人生,有城市基因,有文化传承
更有城市的希望和生活
都市里的湿地
新移民的落脚城市
城市的另一种可能
深圳市在短短40年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城市发展奇迹,在此后的城市发展史中也未必会再次发生。在光鲜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背后,是每个鲜活个体的不懈奋斗和家族聚散的故事。这些来自不同阶层、背景、故乡的个体的城市轨迹和生活空间,构成了今日深圳的“社会”的丰富内涵:“她”既拥有“本土”聚落的丰富历史,又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发生着不同人群之间的博弈与合作,塑成新一代深圳人的共同的家谱。
本书从深圳城中村的发展与变迁的角度切入,介绍了白石洲、坑梓、笋岗村、桂庙、湖贝等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呈现出不同发展脉络,记录快速发展的深圳背后多元而富有层次的社会含义,也在更长的时间与更丰富的空间层面细腻展现城市的历史切片。本书希望带读者走进城中村,并一起思考其中的空间、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系统性问题。
在城中村内,人们可以最直接地感知家谱的存在,以及构筑城市的各组社会基因。《城中村:消失中的城市》作为《深圳新家谱》丛书之一,通过对传统“家谱”的当代诠释和扩展,从个体尺度视角逐步切入家庭、社会和城市空间,呈现一些理解深圳城市发展的文献和人文价值,促进这个“移民城市”的贡献者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2022年5月26日 想读
传媒计算机实在性 豆瓣
作者: 西皮尔·克莱默尔 译者: 孙和平 2008 - 11
《传媒计算机实在性:真实性表象和新传媒》探讨了计算机传媒使用的前提和后果,并且不只是从技术科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作者们主要是从新传媒的人文和文化科学的解释来看这个问题的。传媒不仅只是给我们传递信息。传媒作为材料基质的象征性形式使任何符号事件得以实现。由于这一性质,传媒对我们的经验、思想和交往打上了它的烙印;它渗透到我们所具有的自我图景和世界图景之中。文字、书本和计算机被当作我们的主要传媒,它们的广泛使用使我们的感觉、认知和记忆等文化实践行为发生了划时代的转折,同时使我们对虚构与实在性的区分,使我们的真实性观念也发生转折。
2022年5月25日 想读
The Stuff of Thought 豆瓣
作者: Steven Pinker Viking Adult 2007 - 9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Steven Pinker possesses that rar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aptitude and verbal eloquence that enables him to provide lucid explanations of deep and powerful ideas. His previous books—including the Pulitzer Prize finalist The Blank Slate—have catapulted him into the limelight as one of today's most important and popular science writers.
Now, in The Stuff of Thought, Pinker marries two of the subjects he knows best: language and human nature. The result is a fascinating look at how our words explain our nature. What does swearing reveal about our emotions? Why does innuendo disclose something about relationships? Pinker reveals how our use of prepositions and tenses taps into peculiarly human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and how our nouns and verbs speak to our notions of matter. Even the names we give our babies have important things to say about our relations to our children and to society.
With his signature wit and style, Pinker takes on scientific questions like whether language affects thought, as well as forays into everyday life—why is bulk e-mail called spam and how do romantic comedies get such mileage out of the ambiguities of dating? The Stuff of Thought is a brilliantly crafted and highly readable work that will appeal to fans of readers of everything from The Selfish Gene and Blink to Eats, Shoots & Leaves.
2022年5月24日 想读
维特根斯坦:关键概念 豆瓣
Wittgenstein: Key Concepts
作者: [美]凯利·迪恩·乔利 编 译者: 张晓川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 7
- 编辑推荐 -
★本书共收录了十六篇介绍维特根斯坦的主要哲学关切的论文,详尽剖析了他的思考动机、过程与策略。
★本书的目标与《哲学研究》是同一的,即“开启一段思考过程——一段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的思考过程”。本书不是一场摆满对维特根斯坦的完全成熟的理解的温室展览,而是一片使我们对他的理解得以生长的绿林场地。
★维特根斯坦并不提供任何直接的哲学指导,他只是亲身示范了如何蹚过哲学的险途,坦诚地展露了他自己在此旅途中的种种抗拒、拖延、疑虑,并由此向我们表明:他能成功的事情,我们也有机会成功。
- 内容简介 -
本书详尽地论述了贯穿维特根斯坦哲学生涯的各个关键概念:意义与用法、游戏语言、家族相似、平常/日常语言、遵从规则、思维与理解、心理主义、摩尔悖论、面向感知、哲学治疗、语法研究、表达与宣示,等等。学界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最著名的两本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之间具有某种断裂性,这种断裂揭示了他本人哲学取向和进路的根本转变——从实证主义到日常语言哲学的转变。而本书的多数撰稿者则拒斥了这一非连续性的解读思路,且没有将论述局限于这两本著作,而是采取了与之相反的连续性解读的立场,尝试完整、连贯地呈现维特根斯坦对各个主题的总体思考。就此而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鸟瞰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绝佳视点。
2022年5月24日 想读
瘟疫年纪事 豆瓣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8.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丹尼尔·笛福 译者: 许志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1
小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为达到效果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有系统。
2022年5月23日 想读
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 豆瓣
Memoirs of Lee Kuan Yew, 1965-2000
作者: [新加坡] 李光耀 世界書局 2000 - 9
未來充滿希望,也充滿變數。曾只是浩瀚汪洋中的一個落後蕞爾小島,卻晉升至平均國民所得全球第一,這樣的驕傲,李光耀,厥功至偉!他不僅是締造新加坡奇蹟的領導人,更是維持亞太和平的幕後推手。本書由李光耀親筆撰寫,從星馬分家獨立後衍生的重重困難,探討至冷戰前後各國的互動與發展,其中更涉及台灣與中國大陸首次被揭露的種種秘辛。作者以主題翔述事,盡述近三十年來世界的遞嬗,為這一個大時代,寫下超越時空而永恆存在的歷史寶鑑。
2022年5月23日 想读
為何建制民族誌如此強大? 豆瓣
作者: 許可依 / 程婉若 群學出版社 2020 - 2
「……那張重大傷病卡會將已付的部份負擔退錢回來,我同事說呼吸器要裝二十一天以後才能申請,我算一下我爸開刀到今天是十七天,剩四天就可以申請,我要求四天後再拔!要不然我的經濟負擔好重!」
「你爸嘴巴那條管子是放到你爸爸的氣管,你想想一般人被東西嗆到就很不舒服,何況你爸爸嘴巴的管子那麼粗 …… 不能因為家屬的要求漠視個案的舒適,且你的要求是用你爸爸的痛苦來減輕你的負擔! 」(本書第六章)
你是否有過那些時刻,
在職場生涯、人生關卡的階段裡,
經歷尷尬、難為、困窘,無奈與無力感頓由心生,
才驚覺自己被困在一場權力遊戲之中,而且是那隻被打的怪。
權力無息無影,
卻能在日常建起一套人人都難以逃脫的制度,
與相對應的機構。
透過一則則動人、精彩的建制民族誌,
我們更容易看見真實生活裡的權力關係如何建立、角色支配關係如何扭曲,
重新檢視工作現場裡的文本立場、現行制度下的角色為難。
從常民生存的夾縫, 探問反抗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傳統社會學往往也從人們的困擾經驗出發,但強調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方式,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將問題的定位從個人的困擾提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讓人們的知識與理解超越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才能帶來改變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從斷裂出發的提問,讓在實務工作中迷惘、困惑、憤怒、矛盾或困頓的經驗找到出口,而探究建制的過程,則讓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對體制的重新理解,這種重新理解提供了工作者在體制內反抗的基礎。
本書精選的案例出自醫療社會學、社工、護理、教育和性別等領域,是國人以建制民族誌分析本土案例的第一本合集,更是建制民族誌在台灣落地生根的一個里程碑。
----------
好評推薦
閱讀此書,饒富趣味,許多故事都非常吸引人,隨著作者的腳步,一步一步看到專業人士、案主、文本、組織之間的張力/矛盾,像看連續劇一樣,很希望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王宏仁(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
認識建制民族誌的理論內涵和方法論之主張,(…)能讓自己加強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提升探究的視野,看見社會建制權力的幽微運作,產生洞見。--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教授)
這本合輯是台灣建制民族誌發展與個案討論的一個里程碑。 --高雅寧(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副教授)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侯孝賢的凝視 豆瓣
作者: 謝世宗 群學 2021 - 2
侯孝賢電影與文學的關係密切,但少有學者注意到中國抒情傳統對侯孝賢的影響。作者歷經十年寫作時間,企圖釐清侯孝賢的個人才俱如何挪用與轉化抒情傳統,在電影媒介中賦予它新的生命。本書特色是明確呈現侯孝賢的整體作品,並透過互文關係探索其電影與歐洲、日本及好萊塢電影之間的影響和指涉。
⠀⠀⠀⠀⠀⠀⠀
著眼於電影與文學的互文關係,作者嘗試填補戰後臺灣文化史的脈絡,進一步探討侯孝賢電影與臺灣戰後中國抒情傳統之間傳承、辯證和矛盾的關係。延續抒情傳統研究在臺灣的學術之華,本書希望開創出具有臺灣特色、華人觀點與東方視角的侯孝賢研究,並重新反思抒情傳統在臺灣的文化政治。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象征的贫困2 豆瓣
De la misère symbolique 2. La catastrophè du sensible
作者: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译者: 张新木 / 刘敏 2022 - 1
★文化理论家斯蒂格勒论艺术、人与个体化:音乐、能意灵魂与器官学谱系。
★深入探讨当代社会的参与丧失与个体化丧失的问题:超工业力比多经济与象征的贫困。
★在超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呼吁一种对抗象征的贫困的斗争:以感性为前线的一场美学战争。
“从此以后,音乐无处不在:音乐厅、剧院、礼拜场所,而且还有电视、商业场所、公共场所、机场、海滩和滑雪跑道。”
“我这里所说的精神与自身的对抗,它既是美学的,也是经济的、政治的、司法的、行政的、科学的、技术的和工业的——更不必说构成其起源的神学资产,一个不可避免的起源。”
在这部作品中,法国文化理论家、哲学家斯蒂格勒介绍了普通器官学和感性谱系的计划,并且继续思考前作中关于力比多经济的研究,即超工业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力比多经济。这一研究主要通过艺术问题来进行,作为对形形色色的崇高化经济的清算。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美学已成为经济战争的武器和舞台,由此产生了一种贫困,其中制约条件代替了人生经验。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当今时代特殊性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了解武器,使问题网络成为一个概念库,以此进行一场美学的战争。
本书是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的第二部,它将引起电影研究、媒体和文化研究、文学和哲学界读者的特别兴趣,并将巩固斯蒂格勒作为当代别具慧眼的文化理论家之声誉。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鹿川有许多粪 Goodreads 豆瓣
녹천에는 똥이 많다
8.9 (306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猫眼 豆瓣
Cat's Eye
8.6 (5 个评分) 作者: [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黄协安 2022 - 4
“透过这颗猫眼弹珠,我看到了我的整个人生。”
画家伊莱恩从来没有想过,时隔多年会再次回到家乡。
等待着她的不是故地重游的喜悦,而是挥之不去的“童年的鬼魂”——科迪莉亚,她的挚友与敌人,她源源不断的痛苦的制造者。
孤立、敌视、精神暴力,曾让伊莱恩生不如死;而只需要一次妥协,暴行就会步步升级。
成年后的伊莱恩,仍旧无法走出童年的阴影,只能不断逃避那段至暗的岁月。
其实,只要狠心反击一次,就能挣脱虚假的友谊。

★只要狠心反击一次,就能挣脱虚假的友谊。
★《使女的故事》作者阿特伍德代表作!
★深入女性友谊中虚假的一面,以致命的准确性揭开了女性成长过程中共同的伤疤。
★60年来,阿特伍德一直引领世界文学
★炙手可热的诺奖候选人:诺奖赔率领先村上春树,石黑一雄因她没有获奖而向她道歉!
★横扫140多项世界重磅文学奖:2次布克奖、2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卡夫卡奖、英国代顿和平奖……
★作品被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50余国,与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起进入名校教学提纲。
★《纽约时报》盛赞:《猫眼》比《使女的故事》更加真实!
★阅读阿特伍德,就是阅读所有女性共同的命运。

没有比《猫眼》更好的描写女孩间互相霸凌的小说了!——《卫报》
噩梦般的、令人回味的、令人心碎的。——《纽约时报》
相比《使女的故事》中女人的未来,《猫眼》直面女人的过去,描绘了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故事。——《纽约时报》
自格雷厄姆·格林和威廉·戈尔丁以来,还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有力地捕捉到校园霸凌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阿特伍德的权力游戏是由小女孩玩的!——《倾听者》
阿特伍德的所有优点都在这本书里:狡猾的幽默、不留情面的观察、尖锐的散文风格。《猫眼》是一本会让无数读者着迷的小说。——《科克斯书评》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特伍德非常擅长切换视角、调用各种各样的叙事者,推荐所有人阅读她的小说。——厄休拉·勒古恩(传奇科幻作家)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走过两遍的路 豆瓣
作者: [美]柯文(Paul A. Cohen) 译者: 刘楠楠 2022 - 5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师从汉学泰斗费正清、史华慈的史学名家
★《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作者柯文的又一力作
★堪称西方汉学界划时代作品
★以一种西方式的分析想象力点亮中国史思维
★为中国历史研究者们提供新方法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2022年5月22日 想读
书籍秘史 豆瓣
El infinito en un junco
9.0 (11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伊莲内·巴列霍 译者: 李静 2022 - 4
♡一本写给所有爱书人的情书♡
♡走到时间与想象的尽头,深情讲述与书籍有关的传奇♡
西班牙现象级口碑书,2020年荣获西班牙最高文学奖项——国家散文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学巨擘略萨 盛赞: “我深信读过本书的读者,来世仍会继续阅读此书!”
【内容简介】
古欧洲的道路上,一群神秘的猎人在寻找一种无声的猎物——书。他们背负着埃及国王交付的秘密使命,要为他搜罗世界上所有的书,建造一座尽善尽美的图书馆。
书曾经无比稀有,令最有权势的人着迷,到如今,每天都有无数本书被印刷出来。书籍的诞生及变迁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书将带你展开一趟穿越书的生命的旅程。从尼罗河畔的莎草纸,到亚历山大港的伟大图书馆,从游吟诗人的荷马史诗,到苏格拉底对书面文字的批判,从学习抄写的贵族子弟到替人朗读的奴隶,你将领略 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各种关于书的迷人故事。
互联网、电子书等新兴技术不断唱着书籍的哀歌,其实越新近诞生的物品,寿命往往越短暂。而已历经千年的书籍,可能还有漫长的生命。
【编辑推荐】
☞令人激赏、获奖众多的西班牙现象级口碑书:
西班牙销售400000册!版权售出30多种语言!
荣获2020西班牙国家散文奖、
2020西班牙全国书店推荐奖(非虚构类)、
2020何塞·安东尼奥·拉博德塔纪念奖、
2020马德里书店协会年度图书(散文类)、
2019西班牙国家广播电台“评论之眼”文学奖、
2019公民行动奖年度非虚构图书、
2019阿拉贡书籍之友协会年度图书“猫头鹰奖”、
2019促进拉丁研究国家奖!
☞文字优美出众的历史散文,宛如一部迷你悬疑剧:想收尽天下藏书、建立世界图书馆的埃及国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山海的书籍猎人;将书视为珍贵礼物送给情人的凯撒;在战乱中躲藏在图书馆,烧书取暖的避难者, 还有图书管理员、流动书商、抄书人、陪人读书的奴隶……讲述那些因为书而发生的动人历史故事,每一节都是一出引人入胜的迷你剧;作者对书的深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精美装帧,值得收藏:艺术设计,优雅精装,封面独特烫金工艺; 值得每一位爱书人收藏。
2022年5月21日 想读
生命进化的跃升 豆瓣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莱恩 译者: 梅苃芢 文汇出版社 2020 - 6
40亿年前,海底热泉偶然地成为你和其他生命的起源之地;之后,DNA的复制密码让你得以繁衍;直到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你才解决了能源问题;接着,复杂细胞让你的构成从简单变为复杂;有性生殖打乱了遗传组合,让你结合父母的优点;运动扩大猎食范围,让生存变得容易;眼睛成为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热血提升新陈代谢速率,以维持你的大脑消耗;意识更是让你得以学习、思考以及成长;而最后的最后,直到生命尽头,你会发现死亡才是一切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总而言之,在地球上,生命已经进化了40亿年。但与达尔文猜测的不同,进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顺理成章地向前滚动;而是在某个时间点忽然跃升,激进地一路狂奔。DNA、光合作用、眼睛、性等10次进化,少了其中任何一次,你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样子。
翻开本书,见证你本身就是40亿年来最大的奇迹。
2022年5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