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豆瓣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卡尔·波普尔 译者: 陆衡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8
正如哲学家德特马・马林所说话的那样,几乎不曾有过任何一部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更为宏大的,反对那些二十世纪暴行之基础的思想作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卡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但对于“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正面提及更没有加以系统说明。
2022年1月21日 想读
安持人物琐忆 豆瓣
7.1 (11 个评分) 作者: 陈巨来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1 - 1
本书为现代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的回忆录,书中回忆了其师友以及与其有交往的民国文艺界、政界风云人物的轶事,文字幽默,感情真挚。
2022年1月21日 想读
歧义 豆瓣
La Mésentente,Politique et philosophie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刘纪蕙 / 林淑芬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在什么方面平等与不平等呢?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正是难题之所在,也是政治哲学之所在。
——亚里士多德
歧义并非错误认识,因此不需要知识的补遗;歧义亦非错误理解,因此并不要求词语净化。歧义的情况是,在争执说话内容的意义时,已经构成了话语情境之理性本身。
“话语之可能性条件”的整体,说明了人之所以是政治动物的基础。
——朗西埃
朗西埃强调治安和真正的政治间的分界线为何总是模糊混淆而备受争议的。比如说,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无产阶级”可以被解读为“没有分的组成份子”的主体化,其将自身所遭遇的不正义提升并且接受普遍性的终极检验;同时,它也可以被解读为将促成“后-政治”理性社会之创制的操作者。我们的欧洲传统中包含了一系列对此政治时刻的否认──对于政治冲突之真正逻辑的否认。朗西埃在《歧义》一书中发展了对于这些否认的辨识方式,而这本书可以被视为他最杰出的政治思想著作。
——齐泽克
2022年1月20日 想读
地球之种1:播种者寓言 豆瓣 谷歌图书
PARABLE OF THE SOWER
8.4 (14 个评分) 作者: [ 美 ]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译者: 耿辉 天地出版社 2020 - 8
【编辑推荐】
※这并非寓言,而是预言!阅读它,就是阅读人类的现在与未来。
※这本书成功“预测”了特朗普的竞选口号、上台及当代美国社会的乱象。
※媲美《1984》《使女的故事》的反乌托邦经典之作。
※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作家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长篇作品首次引进。
※吴岩、刘宇昆、奥普拉、约翰·格林、尼迪·奥科拉弗、N·K·杰米辛 高度赞誉。
※和《银河帝国》《1984》《云图》共同入围Goodreads美国读者票选史上最佳科幻小说TOP 50。
※近4万人评分高达4.2分的科幻经典之作。
※人类的有些现实,总如钟摆一般,周而复始。
【内容简介】
20多年前,它被写出来用作警世,如今,它或许已然成为现实
2025年的一个晴朗夜晚,15岁的黑人女孩劳伦仰望星空,脑中出现一个词:地球之种。
此时,地球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美国社会和经济危机四伏,新奴隶制度悄然兴起……
2年后,当她独自走上流亡之路,她又一次望向“地球之种”。她不知道,有个更大的使命在等待着自己,关于未来,关于人类的命运……
【名人和媒体推荐】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主任委员吴岩高度赞誉,并作推荐序。
※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高度赞誉:“巴特勒的《播种者寓言》和《天赋寓言》对人心和人性的洞察与共情达到了幻想小说的顶峰。在出版二十多年后,这两篇小说的意义非但没有淡漠,反而在新一代读者中得到了更多的共鸣与认可。在她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的绝望,但更重要的是人类永不屈服的探索精神。”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纸镇》作者约翰·格林:“每个人21岁之前都应该读什么书?——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的《播种者寓言》。”
※世界奇幻奖“最佳奇幻小说奖”得主 尼迪·奥科拉弗 高度赞誉(她是作者另外一部书《Wild Seed》改编剧集的编剧)
※《破碎的星球》作者、连续3届雨果奖作家 N·K·杰米辛 推荐:“此书可以与《1984》或《使女的故事》相媲美”。
※奥普拉推荐:本书入选《奥普拉:每个人都应该读的20本反乌托邦小说》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的传记作者、马凯特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杰瑞·卡纳万:“地球之种系列成书并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令人胆寒地对近未来的美国作出了精准的预言。”
“这是小说时代最好的声音之一……巴特勒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她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贫穷和无知等问题毫不畏惧,让读者看到人性的恐怖和美丽。——《华盛顿邮报》
2022年1月20日 想读
语言的牢笼(上下) 豆瓣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译者: 钱佼汝 / 李自修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 5
《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上下)》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的牢笼》是詹姆逊较早的一部专著,发表于一九七二年,和前一年出版问世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这两部论著都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它们在内容上评述的却是两个有着完全不同传统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两套迥异的概念和术语以及两种本质上对立的方法论。七十年代初,美国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都还比较陌生。虽然维克托?埃利希的《俄国形式主义:历史与理论》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向美国和英语国家的读者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这一对本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但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除早已移居国外的人如雅可布森等外)的主要论著却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之后才陆续译成英语,且以单篇文章居多,种类也很有限。结构主义的情况可能稍好。一九六六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批评的语言与人类的科学"学术讨论会是当时美国的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把法国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带到了美国,但当时能加人这场讨论的美国人不多。法国结构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和详细介绍结构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理论的专著都到七十年代中期、甚至更晚才出现。
2022年1月20日 想读
如何阅读世界文学 豆瓣
作者: [美] 大卫·达姆罗什 译者: 陈广琛 / 秦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世界文学灿若星辰,也浩如烟海。我们到底应该读什么、怎样读才能进入文学的多重世界?国际知名学者达姆罗什总结了他和宇文所安等教授在哈佛的授课经验,为此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一系列阅读模式。
达姆罗什还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带领读者体会历代文学瑰宝的丰富与魅力,这些作者和文本包括:《吉尔伽美什》、迦梨陀娑、索福克勒斯、杜甫、紫式部、《一千零一夜》、莫里哀、休谟、康拉德、鲁迅、博尔赫斯、张爱玲、沃尔科特、索因卡和拉什迪,等等。
2022年1月16日 想读
郭宏安译加缪文集(2021版) 豆瓣
作者: [法国]阿尔贝·加缪 译者: 郭宏安 译林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法国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翻译、研究加缪成果完整呈现。
※ 精心选目:收录加缪代表性作品,涵盖小说、散文、笔记等文体,从时间跨度上贯穿加缪的创作历程。
※ 完整呈现:法国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翻译、研究加缪成果完整呈现。
※ 可靠底本:根据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库”版翻译,注释详尽。
※ 过硬译本:“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翻译,译文准确、优美。
※ 全新装帧:精装方脊,使用正版授权图片设计封面;内文使用顺纹纸,柔软轻盈,阅读舒适。
※ 赠品丰富:每本均随书附赠引文书签和封面同款纪念卡片,套装另赠两款海报。
-----------------------------------------------
【内容简介】
“郭宏安译加缪文集”收录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郭宏安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和研究加缪的成果。套装共五卷,前四卷为加缪作品《局外人 西绪福斯神话》、《堕落 流放与王国》、《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加缪笔记:1935—1959》(精选集),最后一卷为译者的研究文集《阳光与阴影的交织:郭宏安读加缪》。
-----------------------------------------------
【名家评价】
加缪的非凡魅力,或许就在于他的既反精英又反大众,以及发自骨子里的热情和冷酷。他只用少量的天才之作就征服了这两个阶层,同时也成功地挡住了他们更近一步靠近他的企图,就像莫尔索用枪声终结了日常世界对他的围拢。郭宏安这套“加缪文集”即是聚焦于这些天才之作的,它们是加缪写作的局部事实,也是他灵魂意义上的全部。
——作家 赵松
除了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
——苏珊·桑塔格
加缪说过,诞生到一个荒诞世界上来的人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威廉·福克纳
加缪在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萨特
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的问题。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没事儿我就会把加缪的《局外人》读上一遍。
——马伯庸
2022年1月10日 想读
去他的巴西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胡旭东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7 - 4
巴西被社会学大师吉尔伯托·弗菜里称为“热带中国”,但却是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遥远国度。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入异域日常生活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色生香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巴西的神秘面纱。
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巴西游记,不如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巴西生活辞典,从战争、宗教、诗歌、电影、绘画、语言研究,到厨艺、雨季、黑社会、未婚妈妈、路有冻死骨、烟民的地位……作者没有预先的想象、崇敬和批判,只任自已浸淫于巴西的风情美 食、人情世故之中,兼且记载跨文化语境中每每遭际的奇人逸事,以及种种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戏剧化情境,堪称是以自己的肉身遭遇做榔头,为读者砸开了一扇了解巴西的窗户。
2022年1月8日 想读
宅兹中国 豆瓣 Goodreads
8.2 (39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1 - 2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2022年1月8日 想读
失落的卫星 豆瓣
8.2 (189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0 - 7
刘子超出发之作《午夜降临前抵达》重版出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22033/
·
☆ 豆瓣年度榜单·中国文学非小说类 第一名
☆ 方所文化 年度选书
☆ 新浪读书 年度推荐图书
☆ 搜狐文化 年度十大好书
☆ 《南方都市报》南都十大好书
☆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 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中华读书报》不容错过的25种文学好书
·
我们生而自由,却往往身 不由己。
在隔绝和封闭的时代,聆听游荡世界的回声。
·
☆ 深入中亚大陆,探访神秘的邻人之国,作家刘子超寻觅九年之作
☆ 探索未知之地,见证时间之旅,记 录个体之声,寻找被遗忘的失落之心
☆ 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许知远高度赞许,“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 因深入书写世界一隅,获“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特别关注作品
☆ 《纽约客》记者Jon Lee Anderson推荐:饱含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之作
☆ 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开启“新游牧”生活方式,在封闭与隔绝的时代逆向而行
☆ 随书附手绘地图及40张摄影彩插,作者首次分享中亚文艺清单,纸上遨游中亚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酒吧里,听见把酒言欢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宽广的接触面,鲜活的时代感,颇有时间深度的历史思考,加上淡定得有点舞台感的冷静叙述,几乎各个方面都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偶尔,我希望他更狂野与热情一些。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在这本书中,他带着我们来到中亚的心脏地带,那里既神秘,又出乎意料地和我们紧密相连。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
——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失落的卫星》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它是一部少见、非凡的文学作品,以一种非常缓慢的步伐在中亚漫游,如同一名佛教僧侣——顺带一提,这种缓慢的步伐亦体现在本书从容不迫的语言中。与大多数旅行作家不同,刘子超没有尝试去和那些“重要人物”对话,也没有假装了解这片土地的一切。相反,他与路上遇到的男男女女交谈,询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得到不同寻常的答案。以上种种,都给他的作品一种难以超越的真诚。读完这本书后,你就像真的和子超去了一趟中亚,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比读一百篇政治类文章还要多。
——玛格丽特·斯普雷彻(Margrit Sprecher),“全球真实故事奖”2019年评委会主席
2022年1月7日 想读
法西斯谎言简史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根廷]费德里科·芬切尔斯坦 译者: 张见微 一頁folio|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只有理解了法西斯与谎言的关系,才真正知道法西斯是怎么回事
撒谎和政治一样古老。以更大的善为名掩盖真相,是大多数政治史的标志。君主、自由党和保守党也说谎,但谎言在他们那里是附带的,不像法西斯主义者,“我撒谎故我存在”,并且不知道自己在有组织地撒谎。法西斯得势的历史也即谎言掌权的历史。
★阿伦特的“平庸之恶”只说了一点,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阿伦特让我们了解了谎言在极权体制中的作用,但是她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何法西斯主义者会将简单的、往往可憎的谎言视为真理,有的甚至不惜为之而死。本书表明,艾希曼不仅是平庸的,更是狂热的。这种狂热绝非只是病态的激情,背后有它自身的一套逻辑。
★不只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打破在谈论法西斯主义时的欧洲中心主义
一般讲法西斯主义,几乎等同于纳粹,偶尔延伸到意大利,过于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法西斯主义是一个跨国现象,尤其拉美是重灾区。而本书填补了这一块,并且主要以博尔赫斯为批评资源,让我们明白这位失明的大师绝非中国作家想象的,活在书本中。
★不仅是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更是民粹主义的照妖镜
民粹主义是根据民主时代的要求改头换面的法西斯主义,因此本书不仅分析了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谎言,还剖析了特朗普、博索纳罗等当权的右翼民粹领袖言行背后的实质,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媒体推荐】
关于法西斯主义与真理之间复杂而棘手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书了。
——贾森·斯坦利,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
费德里科·芬切尔斯坦提供的这份重要的纲要,关乎一条贯穿着现代政治的隐秘的接缝。这不仅是一部灵巧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史,而且迫切地提醒我们,在我们这个充斥着“另类事实”和“假新闻”的时代之下,隐藏着深深的仇恨之井。
——《华盛顿邮报》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能导致法西斯意识形态的假新闻、谎言、反转和心理学,请拿起这本薄薄的书。它让人大开眼界。
——亚马逊网读者
【内容简介】
法西斯主义历史带来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种族主义的谎言会导致极端的政治暴力。如今,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一波新的右翼民粹领袖。就像过去的法西斯领袖,这些民粹领袖的政治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对现实的质疑,对神话、愤怒和偏执的支持,以及对谎言的宣扬。
如果想了解我们棘手的当下,就需要关注法西斯意识形态家的历史,关注他们的修辞是如何,以及为何导致了大屠杀、战争和毁灭。
本书旨在提出一个历史学框架,考察法西斯分子如何不仅接受谎言,而且将其整合为独特的、非理性的“真理”,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法西斯主义所理解的真理不需要经验证据的证实,而是来自对超历史神话,尤其是种族主义神话的直觉确认。法西斯领袖被视为真理的化身,进而作为人民和民族的化身,依靠独裁式民主进行统治,操纵或发明事实。当有组织地撒谎成为生产神话的手段,法西斯主义必然是反对民主的,并且要求对历史发动战争。
2022年1月6日 想读
灯火管制·警报解除 豆瓣
Blackout & All Clear
作者: [美] 康妮·威利斯 译者: 马萍 / 徐彬 中信出版社 2020
2060 年,三位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决定通过时间旅行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亲身经历感受历史。迈克尔准备去多佛港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情况,梅洛普化身女仆在一座庄园里看护为躲避德军轰炸,从城市疏散到乡间的儿童,波莉则来到伦敦的百货公司成为一名女店员,每日体验着伦敦大轰炸阴霾下普通人的忧虑与坚强。
随着研究的进行,三名历史学家很快察觉到了异常,先是身边发生的事开始和历史记录出现细微差异,随后返回2060年的传送门也出于不明原因无法开启。三人被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成了时间的囚徒,只好努力在战火中寻找一线生机。更可怕的是,可能由于他们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历史本身正在失去控制,战争的结局将被改写……
2022年1月5日 想读
末日之书 豆瓣
Doomsday Book
8.8 (8 个评分) 作者: 康妮•威利斯 / Connie Willis 译者: 杨蓓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9 - 10
《末日之书》——
伊芙琳,2054年牛津大学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她对中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热爱历史的她热切地想回到那个地方。而跃迁网传送时发生了意外的错误,原本被计划送到1320年的英国却被回送到1348年的英国一个小乡镇。而那时,正是黑死病开始蔓延的时候。当伊芙琳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她不得不与之进行斗争。
而21世纪的现在,也出现了未曾预料过的情况。操作传送门的技术员在完成伊芙琳定点位置确定后意外倒下了。而随着他的倒下,大规模不明感染源的流感开始蔓延,地铁被封锁,而这就恰恰是圣诞期间,没有其他技术员能够进到被封闭区。坚信伊芙琳身处险境的导师丹沃斯正为了拯救她而努力着……
荣获“星云奖”及“雨果奖”双料大奖巨著
历史上最杰出的传染病科幻小说
“一部杰出之作——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部考据严谨、文笔优美、直指人心的作品,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科幻小说的范畴。” ——《柯克斯书评》重点评论
媒体评价:
一部杰出之作——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部考据严谨、文笔优美、直指人心的作品,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科幻小说的范畴。 ——《柯克斯书评》重点评论
书中所描绘的1348年的世界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康妮•威利斯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写作此书,她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将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呈现在我们面前。 ——《华盛顿邮报书评》
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充满张力、扣人心弦。 ——《底特律自由报》
本年度最佳类型小说之一……受到广大读者的热切推崇。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本年度最佳科幻小说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震撼灵魂的悲剧性氛围,直抵人心的感染力。——《明尼阿波尼斯明星论坛报》
威利斯的文字清晰流畅,叙事技巧娴熟,堪称十年以来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末日之书》)值得特别关注。 ——《图书馆杂志》
传统科幻小说与历史重构小说完美结合的天才典范之作。 ——《出版人周刊》
一部宏大的小说,细节描写出色,叫人不能释卷。 ——著名科幻评论杂志《轨迹》
2022年1月5日 想读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 豆瓣
作者: 吴增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8
本书以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为出发点,重新反思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和脉络。作者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重新放回到它具体的历史处境之中。通过对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等五位西方早期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研究,作者试图指出,早期现代政治哲学家所面临的困境是基督教教会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长期混乱和战争。为了消除这一冲突他们不得不将政治同一切超出政治之上和之外的宗教和道德等彻底分离,一方面使国家变成一个无关宗教和道德的公共权力,另一方面将宗教和道德世俗化等变成一个纯粹的私人选择。这场现代政治哲学“革命”的发起者是马基雅维里。随后在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等后继者那里,这场革命不断地推进,并且最终得以完成。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正是这场现代政治哲学革命的结果。
2022年1月5日 想读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豆瓣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诺奇克 译者: 姚大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 4
本书是对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最大的外国伦理学名著,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属于极端自由主义。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状态理论,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国家;超越最低限度的国家;乌托邦。
2022年1月5日 想读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英] 托马斯·哈代 译者: 张玲 / 张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
哈代不但长篇小说闻名于世, 其短篇小说也极有特色,深刻反映了人性外在和内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与社会的种种冲突,涉及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男女两性之间、父子、母子两代之间的关系。哈代的短篇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文字简洁、凝练,风格自然、轻松。本书精选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精品十七篇,全面反映作者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2022年1月5日 想读
在经验与超验之间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景凯旋 东方出版社 2018
在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下半叶东欧文学具有特殊的地位。东欧作家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接受和发展了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世界的冲突及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思考。本书是对东欧观念的一次全面审视,从文学、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多维角度,围绕东欧作家的问题意识,疏理和分析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型、知识型的作家面对传统价值消亡的现代危机,在强调生活世界的同时,重新追寻失去的意义,探求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现代性等时代重大问题,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强烈不安,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与西方现代主义迥然相异。东欧观念深刻表明,人类的精神活动总是处于经验与超验之间,向着地平线前行的征途上,既布满陷阱,又充满希望。
2022年1月4日 想读
空间再现 豆瓣
作者: 夏铸九 2020 - 5
编辑推荐语:
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胡恒主编的“当代史”丛书之一,致力于将“当下”历史化,借由某些特殊的当下去展开一条历史脉络,然后重建起串联这条脉络的历史节点之间的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建筑学者夏铸九的专业评论文集,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理论辩论、历史保存、建筑与城市史:关于大学校园、建筑与城市史:专业与专业教育。其内容包括都市史的课程导读、亚洲建筑与城市研究、台湾地区城市与建筑建筑分析、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学及校园建设反思等。本书收录在南京大学建筑系胡恒教授主编的“当代史”丛书之中。“当代史”重点关注在当下社会中发生的重大的建筑、城市活动,以新颖的历史研究方法,观察这些活动对于当下乃至于未来的影响,观察其历史意义。
2022年1月4日 想读
还乡 豆瓣
作者: [英] 托马斯·哈代 译者: 张谷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4
哈代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自觉地奉行文学“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的主张,同时又自觉地探寻艺术上的不断创新。《还乡》正是哈代创作中这种双重自觉性的体现。小说以爱敦荒原为背景,叙述了五个青年男女之间恋爱纠葛的故事。文笔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戏剧化的情节结构。
2022年1月3日 想读
骄傲之塔 豆瓣 Goodreads
The Proud Tower: A Portrait of the World Before the War, 1890-1914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巴巴拉·W·塔奇曼 译者: 陈丹丹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6 - 4
“一战”前世界众生的荣辱与挣扎,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
【内容简介】
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两度获奖历史作家塔奇曼笔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世界,不同于其他分析“一战”成因的著作,塔奇曼在这本书中仅力求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究竟世界大战的原因如何,读者们可以在文字中细细品味和琢磨。
◎两度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备受费正清、约翰·肯尼迪、威廉·夏伊勒推崇的历史学家巴巴拉·W·塔奇曼最钟爱的作品;
◎像艺术家一样遴选出关键的材料,以剔透、慧黠、诙谐的文字,将战前世界面貌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其笔下;
◎塔奇曼作品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
【名人&媒体推荐】
塔奇曼女士以大师之笔为我们挥毫画下一幅场景:它熠熠生辉又光彩夺目,穷奢极侈又离谱至极。
——《先驱报》
这是极其罕见的对无懈可击的学术研究和精致文字的结合……读《骄傲之塔》,你不可能不感觉愉悦和钦佩。
——《纽约时报》
巴巴拉•W•塔奇曼的历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着理论支持。它就是让读者着迷了,它让他们得以如此接近过去的历史,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费正清
2022年1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