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知识考古学 豆瓣
L'Archéologie du savoir
9.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董树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9
《知识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新的中译本。
《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
2022年1月3日 想读
印度青年狂想曲 豆瓣
Dreamers: How Young Indians Are Changing Their World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印度]司妮达·普拉姆 译者: 于果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9
* 黄灯、刘子超 诚挚推荐,《金融时报》年度好书,印度“字谜图书奖”非虚构奖得主,美国笔会文学奖长名单入围作品
* 七段疯狂的追梦故事,一个世代的挣扎与力量,六亿印度青年正在如何改变世界?
只有将全球青年的状况纳入观照视野,才有助于人们看清当下格局中青年人的命运走向。印度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国度,他庞大的年轻群体对于世界的想象和介入方式,将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磅力量。——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作者)
——————————
印度目前约有6亿25岁以下的年轻人,约为印度人口比例的一半,然而并不是每个印度青年都能成为软件工程师。他们面对着普拉姆概括的三无问题:未受过教育、待业、没有工作能力,困境就此滋生。联合国2014年报告称,“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年轻人,这其中蕴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我们如何满足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和抱负,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印度青年狂想曲》聚焦雄心勃勃的印度小镇青年,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青年和青年团体为切入点,比如创办了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内容工厂的互联网企业家维内•辛格尔,印度“疯狂英语男”兼励志演说家穆因•汗,在乡镇里给村民办事以谋取利益的疏通者潘卡•普拉萨德,年轻、颇具潜力又富有争议的印度女性政治家里沙•辛格,可以做白领却自诩为“思想者”并投身政治运动的维卡斯•塔库尔,想要成为明星却屡屡碰壁的贫民窟自费选美冠军阿扎尔•汗,依靠年轻人的明星梦发家致富的塔布里兹•汗,在大城市找工作却走上电骗之路的年轻男女,等等。
普拉姆深入这群年轻人的生活,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度体验及长期跟访,以冷峻和巧思描绘他们的梦想、渴望、焦虑、愤怒、困境、抉择与成就。青年人如何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中介入社会?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决定世界的未来?
————————————
《印度青年狂想曲》提供了能引起世界大部分地区关注的,关于身份政治和怨恨的宝贵见解……如果印度的年轻人真的在改变世界,那可能不是让它变好。
——《经济学人》
故事背后隐藏的基本事实是印度社会不是由精英领导的,而是一个封闭的等级制社会,在这里少数人用虚假承诺引导数百万人走向注定失败的路。普拉姆的报道主要关注工作岗位和技能的缺乏,但她讲述的故事背后最终指向了更宏大的政治叙述。
——《华尔街日报》
他们是印度有史以来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青年,但他们基于语言、地域、宗教,以及对于这个国家前殖民时代辉煌的夸大认知而形成的“何为印度人”的看法也最为狭隘。
——《卫报》
这不是一本年轻企业家的励志传记……此书愤怒又不失亲近地描述了从选美比赛到社会金字塔结构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那些“看不到他们过的生活和他们想要的生活有所联系”的挣扎者们。
——Public Books年度好书
“人口红利”“奋斗的印度”“社交媒体一代”:关于当代印度的每一句口号、语录和陈词滥调都反映在《印度青年狂想曲》可怕、热闹的生活中。
——Mukul Kesavan(印度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
2022年1月3日 想读
伟大的传统 豆瓣
The Great Tradition
作者: F.R.利维斯 译者: 袁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2
《伟大的传统》从英国小说史上“几位直正大家”着手,梳理和阐明了英国小说传之伟大所在,以“唤醒一种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所谓小说大家,“乃是指那些堪与在诗人相比相埒的重要小说家——他们不仅为同行和读者改变了艺术的潜能,而且就其所促发的人性意识——对于生活潜能的意识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亦即他们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抄件味关怀。
2022年1月2日 想读
米德尔马契 豆瓣 Goodreads
Middlemarch
9.3 (30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爱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2022年1月2日 想读
我們成了消耗品 豆瓣
THE EXPENDABLES: HOW THE MIDDLE CLASS GOT SCREWED BY GLOBALIZATION
作者: 傑夫‧魯賓 译者: 聞翊均 / 楊理然 時報出版 2021 - 11
全球化只是種偽裝——中產階級成了惡性競爭的痛苦受害者。
全球化所造成的輸家遠比我們想像得還來的多!
全球化真的人人皆受益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人必須買單──而買單的人很可能就是你我。
全球化的實際代價是不可忽視的!
隨著Covid-19病毒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帶來衝擊,互相連結、彼此依賴的世界經濟,因病毒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全球經濟衰退,中產階級竟成了全球化浪潮下的犧牲者?
在全球化的時代,雖然消費支出和GDP的持續成長以及創紀錄的股市多頭,會讓人以為我們處在經濟成長的道路上,但這是一個危險的錯覺。因為消費支出、GDP成長和股市上漲,與你的經濟健康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那些指標只是用來衡量富人的經濟健康,處在迅速萎縮的中產階級,正是全球化下的犧牲品。強勁成長的背後,利益分配極度扭曲不均,理論上每個人都應該過得更好,但現在許多人的境遇卻變得更糟。對這些人來說,自由貿易讓他們變得更貧窮,而不是更富裕。
加拿大經濟學家兼作家傑夫・魯賓主張,在追求全球化的同時,全世界的中產階級已逐漸消失。本書從二十多年前簽定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起,關鍵問題並非全球化究竟可不可行,而是全球化究竟讓誰受益?全球化的擁護者總聲稱GDP因此成長,但GDP並不能顯示「如何分配」的事實。魯賓將從新民粹主義、川普的稅法和關稅改革、薪資凍漲等現象,逐一分析中產階級面對的困境。
各界專家‧一致推薦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2021年12月30日 想读
忧郁的热带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9
《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宗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根据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
《忧郁的热带》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及人类思想的杰作。
2021年12月30日 想读
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 豆瓣
作者: 安平 2022 - 2
一部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史,完整勾勒出近代日本报界发展的清晰脉络,征引大量稀见中、日文史料,为我们观察和认识近代日本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完整勾勒出近代日本报界发展脉络的“报界政治动员史”。全书以“政治动员”为线索,对1868—1945年间日本报界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做了系统梳理。书中深入研究了在政治强力干预和控制下逐渐形成的近代日本报界“总体战体制”,也涉及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报界宣传战实践,以及中江兆民、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石桥湛山等舆论领袖的思想传播。通过还原近代日本报界发展史,阐述其发挥政治动员功能、参与宣传战之必然性,并论及日本报界的战争责任及历史问题,力图为近代日本报界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一幅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清晰脉络的“贯战史”画卷。
【图书亮点】
1.视角独特。作者以“政治动员”为切入点,用“贯战史”方法书写日本报界与政治动员历史,力图为读者呈现一部不同于其他日本报史研究的,充满矛盾与斗争、血腥与残酷的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史;
2.史料丰富。征引大量散佚在报刊、杂志、个人文集中的稀见中、日文史料,为近代以来至二战结束期间日本涉华宣传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新成果;
3.以小见大。近代日本报纸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建立了密切联系,本书由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切入,为我们观察和认识日本近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名家推荐】
在《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中,安平深入研究了在政治强力干预和控制下逐渐形成的近代日本报界“总体战体制”,也涉及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报界宣传战实践,以及中江兆民、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石桥湛山等舆论领袖的思想传播,客观、公正地分析与评价,力图为近代日本报界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一幅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清晰脉络的“贯战史”画卷。
——周颂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编辑推荐】
通过爬梳大量的史料和文献,本书为我们完整呈现了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的历史。从学术层面看,此书由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切入,为我们观察和认识日本近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就现实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历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中日两国人民无法回避的,此书为更为理性地认识日本报界在近代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中的历史责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日本报界在近代日本历史中的功过得失,也警示今天的我们必须重视良好新闻环境的营造,谨慎使用新闻传媒这把“双刃剑”。
2021年12月28日 想读
活山 豆瓣 Goodreads
The Living Mountain
8.7 (51 个评分) 作者: [英]娜恩·谢泼德 译者: 管啸尘 文汇出版社 2018 - 10
☆ 入选 豆瓣·2018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 入选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自然文学奖
...................
在这高处,没有动静,也没有声响。
人类离这儿大概还有千万年远吧。
我存在着:这就是大山赐予我的最大恩典。
.... ...............
☆ “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 ”(《卫报》)
☆ 肖像印在英镑的传奇作 家 娜恩·谢泼德
☆ 蒙尘三十余年的文学经典 中文版 初次引进
☆ 中文版特别收录 珍妮特 ·温特森 诚挚推荐书评
☆ “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 罗伯特·麦克法伦 万字长文作序
...................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途,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对山的生命体察得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伦等知名作家均成了娜恩·谢泼德的忠实读者。
...................
如《尤利西斯》之于都柏林,《达洛维夫人》之于伦敦,《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热情的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
之所以说《活山》这本书“好”,是因为它在一个特殊且微小的主题中,找到或者说提取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这趟禅宗式的“登山朝圣之旅”让人享受其中,它极具启发性地融合了哲思和纪实,反映了在她所爱的山水中,处处皆是生命的各式形态和力量。——阿莉·史密斯
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但事实上又不止:它长达一千多页,因为你将会至少读十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雷扎德,知名书评人
2021年12月27日 想读
Underland 豆瓣
作者: Robert Macfarlane W.W. Norton Company 2019 - 6
From the best-selling, award-winning author of Landmarks and The Old Ways, a haunting voyage into the planet’s past and future.
Hailed as "the great nature writer of this generation" (Wall Street Journal), Robert Macfarlane is the celebrated author of books about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human and the natural realms. In Underland, he delivers his masterpiece: an epic exploration of the Earth’s underworlds as they exist in myth, literature, memory, and the land itself.
In this highly anticipated sequel to his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The Old Ways, Macfarlane takes us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into our relationship with darkness, burial, and what lies beneath the surface of both place and mind. Traveling through “deep time”―the dizzying expanses of geologic time that stretch away from the present―he moves from the birth of the universe to a post-human future, from the prehistoric art of Norwegian sea caves to the blue depths of the Greenland ice cap, from Bronze Age funeral chambers to the catacomb labyrinth below Paris, and from the underground fungal networks through which trees communicate to a deep-sunk “hiding place” where nuclear waste will be stored for 100,000 years to come. “Woven through Macfarlane’s own travels are the unforgettable stories of descents into the underland made across history by explorers, artists, cavers, divers, mourners, dreamers, and murderers, all of whom have been drawn for different reasons to seek what Cormac McCarthy calls “the awful darkness within the world.”
Global in its geography and written with great lyricism and power, Underland speaks powerfully to our present moment. Taking a deep-time view of our planet, Macfarlane here asks a vital and unsettling question: “Are we being good ancestors to the future Earth?” Underland marks a new turn in Macfarlane’s long-term mapping of the relations of landscape and the human heart. From its remarkable opening pages to its deeply moving conclusion, it is a journey into wonder, loss, fear, and hope. At once ancient and urgent, this is a book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see the world.
2021年12月27日 想读
八十年代访谈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八十年代訪談錄
8.0 (76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2021年12月26日 想读
有只狐狸看月亮 谷歌图书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田田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收录青年作者李田田创作的童话、小说和诗歌共七组六十九篇(首)。
作者崇尚自然教育,以孩童般明亮清澈的视角,以诗意的语言融合湘西神秘传说的故事,表达对生态的关注,对亲近大自然的热切向往。在丰盛的“诗想”中,引导读者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唤醒内心深处的童真、童趣回归本真,也通过文本中隐喻的朴素真理,触摸纯净心灵,抵达人与自然的共情。
2021年12月26日 想读
空间的敦煌 豆瓣 Goodreads
Spatial Dunhuang: Approaching the Mogao Caves
8.5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 - 1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2021年12月23日 想读
始于一次分神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胡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2021年12月22日 想读
荒废集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2021年12月22日 想读
恶之花 豆瓣
作者: [法]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钱春绮 雅众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1857年首版《恶之花》文本,收诗100首
中法双语对照
皮面、函套 特装纪念本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 豆瓣 Goodreads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8.1 (22 个评分) 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译者: 王佳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4 其它标题: 支配与抵抗艺术
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欺骗——无权者假装恭敬有礼,有权者则故意夸大他们的名望与掌控能力。如果仅接受这些表面价值,我们将无法把握权力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紧张和内在可能性。

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 C. 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有权者与无权者会心照不宣地在公开互动中合作共谋,这使得公开剧本往往带有程式化和仪式化的色彩。相对地,任何从属群体都会在其苦难之中创造出特定的潜隐剧本,这些发生在后台的话语、姿态与实践代表着他们对支配者的某种权力批判。与此同时,有权者亦会发展出他们的潜隐剧本,即那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但又不能公开承认的措施和观点。

斯科特指出,在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之间最具分歧的地方,话语和权力关系会得到最为显著的表露;两者的交界之处,则是支配者与从属者持续斗争的重要地带。这部里程碑式著作,将修正我们对从属、抵抗、霸权、民间文化和反叛背后的各种观念的理解,并为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
父亲的道歉信 豆瓣
作者: [日]向田邦子 译者: 张秋明 2021 - 1
☆ 日本评论家谷泽永一确立本书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生活人的昭和史」之重要地位。
☆ 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赞誉:「向田邦子真可说是阅读记忆的专家。」
☆ 作家朱天文、导演侯孝贤、是枝裕和等人高度推崇的日本文学名家,重现二战前夕日本家庭的典型生活。
本书是作者第一本散文集,亦是最为经典的一本。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写出心目中的父亲与怀念的家庭气氛,书中每篇散文都有出人意表的开头、恰如其分的情境描写、精妙深入的心理描写和巧妙独到的结束,将平凡无奇的小康家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生活的种种形貌细致入里地描绘出来。每篇文章都充满了画面感。以穿插的方式叙事,无论写的是人是物还是景,都能精确地还原细节,让那些笔下的人、物与风景轻而易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虽然身为日本知名剧作家,但她绝对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编剧”。向田邦子的文字下是丰富人生历练与细腻女性情感的完美组合。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
正义论 豆瓣 谷歌图书
A Theory of Justice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罗尔斯 译者: 何怀宏 / 何包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8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 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 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 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
盲眼钟表匠:生命自然选择的秘密 豆瓣
The Blind Watchmaker: Why the Evidence of Evolution Reveals a Universe without Design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王道还 中信出版社 2016 - 10
【内容简介】
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是今天这副模样?
人人都自以为懂的进化论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私的基因》之后,道金斯风靡世界、奉为标准的进化论入门首选经典。
-----
《寻找薛定谔的猫》作者、著名科学作家约翰•格里宾:达尔文《物种起源》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进化论作品!
《生命的未来》作者、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近些年来我读过的关于进化论的最好作品!
著名生物人类学家、本书译者王道还:要是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演化的书,就读这一本!
-----
早在18世纪,神学家培里便以“钟表匠”隐喻生物的演变——就像手表这样精密复杂的东西绝不可能无中生有、突然出现一样,对于复杂程度远超手表的生物而言,势必更是经由巧手特意创造而来。然而,道金斯的天才发现挑战了这一观念,他认为:物种的演化并没有特殊目的,生命自然选择的秘密源自累积,如果把大自然比喻成钟表匠的话,它只能是一位“盲眼”钟表匠。
----------
理查德•道金斯作品系列:
1、自私的基因
2、盲眼钟表匠:生命自然选择的秘密
3、魔鬼的牧师:关于希望、谎言、科学和爱的思考
4、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的证据
5、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对奇观的嗜好
6、攀登不可能的山峰
7、祖先的故事:生命起源的朝圣之旅
---------------
【编辑推荐】
★《自私的基因》之后,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伟大的演化论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风靡世界、奉为标准的进化论入门书,30周年特别纪念版;
★“要是你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演化的书,就读这一本!”众多科学大佬约翰•格里宾、爱德华•威尔逊、迈克尔•鲁斯、约翰•史密斯等高度赞誉,倾情推荐;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非小说类书奖;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文学奖;1987年BBC根据本书拍摄的电视片,获得科学纪录片奖;《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伦敦时报》多家权威媒体盛赞;
★《裸猿》作者、著名生物人类学家戴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亲自为本书创作封面用图,助力百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进化论经典;
★《枪炮、病菌与钢铁》和《第三种黑猩猩》译者、堪称对公众科普人类自然史的不二人选、著名生物人类学者王道还教授亲笔翻译,译笔精良上乘,译文优美好读,成就科普经典译本;
★凭借极强的编故事的传奇声誉,道金斯将生命演化的过程演绎的妙趣横生,一扫传统书籍的枯燥;继续挑战传统观念,对认识生命提出富有创造力的思考,颠覆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种种想象。
---------------
【名家推荐】
★自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出版以来,该理论最可读的读本,最有力的捍卫!
——《经济学人》
★漂亮而华丽的写作,特别易于理解又像一场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演说,每一页都是真实的故事,就像一场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演说。这是最好的科普读物。
——《洛杉矶时报》
★才华横溢,辩论紧张却又有大量可读性强极强,充分的例子与分析……最好的科普读物,没有之一!                           ——《伦敦时报》
★他成功且令人钦佩地展示了自然选择是如何让生物学家们放弃了诸如设计、目的这样的概念,并且用一种大家易于的理解的方式展示给了现代读者。
——《纽约时报》
★道金斯对于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是他让演化走近普通读者的身边,并从中获益!
——演化博弈论之父、科学家约翰•博纳德•史密斯
★《盲眼钟表匠》是我近些年读过的关于进化论最好的书。对于生物学家而言,它足够深刻;对于大量享受《自私的基因》一书的读者来说,它写得如此精彩,又是那么通俗易懂。
——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
★达尔文《物种起源》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进化论作品!
——《寻找薛定谔的猫》作者、著名科学作家约翰•格里宾
★要是你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演化的书,就读这一本!
——本书译者、生物人类学家王道还
2021年12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