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 豆瓣
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 「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小熊英二 译者: 文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从“大日本帝国”时代开始直至战后,单一民族神话一直是“日本人”主流的自画像。本书旨在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轨迹,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功能和作用。
“日本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单一的、纯粹的民族的呢?那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的历史,而且有利于解决现代国际社会上出现的纯种民族意识、单一的国民国家意识、排斥乃至歧视异民族等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
2023年5月16日 想读
我们没有秘密 豆瓣
我們沒有秘密
8.3 (25 个评分) 作者: 吴晓乐 2022 - 5
律师范衍重一直以为他与妻子吴辛屏之间没有秘密。吴辛屏安静又低调,他们之间也一直不怎么提及过去。但妻子一夕之间消失了。范衍重从妻子工作的地方展开调查,越是追查就越陷入重重疑云:妻子声称已过世的母亲突然现身,揭露吴辛屏的过往——她在小镇上曾经出过事。
当年小镇里的名门家庭宋家有两个孩子,性格孤僻古怪的宋怀萱是妹妹,而哥哥宋怀谷面貌俊俏、优秀,是校园风云人物。看似高贵亲密的家庭中暗藏着裂隙。高中大考前,宋怀萱邀请吴辛屏参加宋怀谷的生日派对,而几天后吴辛屏对她的老师说,宋怀谷强暴了她。
这段往事与吴辛屏的失踪有关吗?追查的众人却不约而同地摸索到了宋怀萱这里。这件为小镇人所嗤之以鼻的案件似乎另有隐情。当年事件的主角究竟是谁?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继现象级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后,作家吴晓乐聚焦社会禁忌话题,层层布局、密密织网,试图描摹受害者“我”的复杂内心世界,带领读者沉浸式体会黑暗、绝望的生命体验
2023年5月15日 想读
Revolting Prostitutes 豆瓣
作者: Juno Mac / Molly Smith Verso 2020 - 3
How the law harms sex workers—and what they want instead
Do you have to think that prostitution is good to support sex worker rights? How do sex worker rights fit with feminist and anti-capitalist politics? Is criminalising clients progressive—and can the police deliver justice?
In Revolting Prostitutes, sex workers Juno Mac and Molly Smith bring a fresh perspective to questions that have long been contentious. Speaking from a growing global sex worker rights movement, and situating their argument firmly within wider questions of migration, work, feminism, and resistance to white supremacy, they make clear that anyone committed to working towards justice and freedom should be in support of the sex worker rights movement.
2023年5月10日 想读 在豆瓣读了节选(https://www.douban.com/note/848628107/?dt_dapp=1),感觉立刻马上应该读
同意 豆瓣 Goodreads
Le consentement
8.6 (71 个评分) 作者: [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译者: 李溪月 文汇出版社 2023 - 2
是的,我同意了,那年我十四岁。
他们说我不是受害者,而是同谋。

推动法国性同意立法的现象级图书
授权29种语言 法语版销量超30万
让-雅克·卢梭自传奖| ELLE杂志读者大奖非虚构奖

这是一部关于创伤、痊愈与勇气的回忆录。
作者瓦内莎·斯普林格拉以冷静、精确而坦诚的文字,讲述了自己14岁时被年长她30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仍被G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十四岁。
“选中那些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怀的女孩时,G就清楚地知道她们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名声。因为沉默便意味着同意。”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

打破沉默的勇气之作,以亲身经历反思“同意”背后的权力不平等与暴力
直击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中的层层疏漏,避免房思琪式悲剧再次上演
当谎言被伤害书写成浪漫,被掠夺的青春又由谁来偿还?
“爱情不分年龄,可问题并不在这里。”
“文学视自己凌驾于一切社会道德评判之上,但作为出版人,我们有义务让读者明白,成年人和未达到性同意年龄的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应当受到谴责,也会遭到法律的惩罚。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推动法国社会变革的胜利之书,标志着法国社会对待恋童问题的态度转向
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舆论震荡,《纽约时报》《卫报》《世界报》《金融时报》等重量级媒体纷纷撰文推荐
《同意》像一枚燃烧弹,向法国的脸上掷去,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又高度克制的愤怒之作……出版以后,检察官对G展开调查。他与三家出版社的合作被终止,终身津贴被取消……政府宣布将性同意年龄设定为15岁。无论从哪一种维度来看,她的书都是一次胜利。 ——《纽约时报》

鼓舞无数受伤心灵的治愈之书,引发万千读者深刻共鸣
我想代表我们所有人感谢作者:那些被强奸的年轻女孩,那些“荡妇”,那些不敢发声的人,那些发声却受到阻碍的人,那些不知所措的人,幸存下来的人,没能幸存的人,被污名化的人,被自恋的变态者摧毁的人,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的人。我再一次发自内心地感谢她。——亚马逊读者

小开本设计,平装双封,轻便易携,舒适阅读
--------------------
《同意》是一个优雅铺设而成的陷阱,一部对欲望与文学提出尖锐质疑的回忆录,它还质疑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痴迷于女性的青春与她们的经验匮乏,而非她们的艺术。 ——《巴黎评论》
斯普林格拉写下这部回忆录并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她写作是为了呼吁人们停止将那种有毒的男性气质正常化,它不应该因为这个男性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受到赦免……《同意》是悲剧性的,但也充满力量,并且它是有史以来关于这个话题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当代世界文学》
《同意》实际上探讨的是权力问题:我们把权力交给谁,以及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限制。它亦是对不平等问题的纠正。 ——《星期日泰晤士报》
2023年5月1日 想读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 豆瓣
8.3 (20 个评分) 作者: 阿尔伯特.霍夫曼 译者: 沈逾 / 常青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LSD之父写的LSD介绍,包括LSD发现、推广的历史,一些类似LSD的其他迷幻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体验纪录。不管是对迷幻药本身有兴趣,还是对六十年代有兴趣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以现在的毒品市场来看,LSD确实是没落了,但在六十年代,迷幻药的使用才是主流。时代的特征令LSD的致幻效果大放异彩(在此书中霍夫曼以自体的实验比较了几个不同致幻剂之间幻觉的区别),在霍夫曼看来,LSD的效果链接了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间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会在过份追求物质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
2023年4月27日 想读
冷亲密 豆瓣
Cold Intimacies: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
7.7 (11 个评分) 作者: [法]伊娃·易洛思 译者: 汪丽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3 - 3
☆21世纪情感问题的诊断书
☆深入分析互联网、消费文化对当今人们恋爱关系的影响
☆揭秘相亲、征友、社交网站背后的交友和恋爱逻辑
-------------------------
爱情中应该有算计吗?理性和情感是对立的吗?在消费时代如何获取真爱?
在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与人相识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海量的选择之门,但无论是进入还是持续发展一段恋爱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爱上一个人,正变得越来越难了。孤独、疏离、冷淡的情绪弥漫在广大的单身群体中。
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研究人类情感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二十余年。在本书中,她提出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意指情感关系和经济关系彼此定义和塑造的双重过程。通过分析各类约会交友网站、脱口秀节目、杂志、电影、心理咨询行业等,并结合丰富的文化批判理论,她为21世纪的人类情感问题给出了一份诊断说明。
2023年4月19日 想读
希腊神话的完整世界 豆瓣
The Complete World of Greek Mythology
作者: [英] 理查德·巴克斯顿 / Richard Buxton 译者: 徐艳 2022 - 11
一本书读懂希腊神话
英国著名古典学学者理查德·巴克斯顿
带你遨游瑰丽神奇的希腊神话世界
已译为 9 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
◎ 编辑推荐
瑰丽神奇、纷繁复杂的希腊神话,要从哪里开始读起?
诸神争斗、英雄壮举、家族传奇,怎样才能理清头绪?
☆ 权威作者,倾情展现异彩纷呈的希腊神话世界
作者理查德·巴克斯顿(Richard Buxton)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学者,学术功底深厚,视野开阔,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资料展现希腊神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300余幅插图、谱系图、地图帮助你熟悉和理解希腊神话
300余幅插图,展现了与神话相关的古代遗址以及瓶画、雕塑、宝石、钱币等文物。11张诸神与英雄谱系图,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7幅详尽的地图,展现了古代希腊世界的基本面貌和英雄们的传奇之旅。
◎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史料,吸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沿着希腊神话中的起源故事、家族传奇、景观以及后世的重述等线索,重新整理并讲述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神话故事,亦对希腊神话世界做了全景式的介绍。
300 余幅丰富多样的插图,展现了与神话相关的遗址、瓶画、雕塑、宝石、钱币等。此外,本书还配有详细的诸神与英雄谱系图和特别绘制的地图,有助于了解这些位于西方文明中心的经典故事。
◎ 媒体推荐
本书引人入胜,图文并茂,再次证明了希腊神话为何如此持久地受到欢迎。巴克斯顿将博学和洞察力融为一体,使这些古老的传说焕发出新的活力。
——《出版人周刊》
2023年4月16日 想读
追寻千禧年 豆瓣
The Pursuit of the Millennium: Revolutionary Millenarians and Mystical Anarchists of the Middle Ages
作者: [英] 诺曼·科恩 译者: 冯璇 2022 - 11
中世纪继承了古代的预言的传统,并给了它新鲜而旺盛的生命。这种传统预言每过一千年,人类将在人间获得一个新的天堂,逃离痛苦和罪孽,世间成为一个圣徒的王国。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被一些突如其来而又神奇的事件所带来的强烈预期所吸引,他们相信,与之相随的是,世界将彻底改变。而事实上,这些预期与中世纪的社会动荡和运动互相交融,给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结构带来巨大的震动。
借鉴大量的当代发现的原始材料,本书讲述了中世纪中关于千禧年幻想主义的故事,以及它们在现代世界的衍生物。
2023年4月16日 想读
Subculture 豆瓣
作者: DICK HEBDIGE Routledge 2005 - 10
'!recommended whole-heartedly.' -- The New York Times Dick Hebdige's Sub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ooks in cultural studies to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Acclaimed by Rolling Stone and The New York Times on its first publication, it is a classic study of youth subcultures and the story of style, from Reggae and Rastafarianism to glam rock and punk. Beginning with an explanation of such contested terms as culture, ideology, hegemony, style and subculture Hebidge also investigates the postwar styles of hipsters, beats, teds, mods, skinheads, rude boys, glam and glitter rockers, punks, and dreads. He also brilliantly analyses different facets of style, especially punk and working-class subculture and explores the commodification and diffusion of style by the media. A landmark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 Subculture is a tour de force of writing on music, style and culture and the antagonistic and creative forces that shape them. A renowned cultural critic and theorist, Dick Hebdige has published widely on youth subculture, contemporary music, art and design, and consumer and media culture. His current interests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autobiography and mixed media in critical writing and pedagogy.
2023年4月16日 想读
欲望的治疗 豆瓣 Goodreads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作者: [美] 玛莎·努斯鲍姆 译者: 徐向东 / 陈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本书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借助于出色的文本分析与理性论证,本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绝佳的入门导读,也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2023年4月15日 想读
路上观察学入门 豆瓣 Goodreads
7.6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赤濑川原平 / [日] 藤森照信 译者: 严可婷 / 黄碧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正版授权 卖家 : Boolee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邀你加入国际微信群学习交流.
微信好友低至5优惠 .
书名:路上观察学入门 (这本“路上观察”圣经,让你重新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简介: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合编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路上观察学的经典之作,也让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观察”的风潮。以路上观察家的眼光来看,乏味的城市也能变成一个宏大的艺术馆,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也能像一场场探险
作者:[日]赤濑川原平 藤森照信 南伸坊 编,严可婷 黄碧君 林皎碧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装订方式:平装-胶订
分类:文学|外国随笔
2023年4月6日 想读
酬神與超幽 豆瓣
作者: 蔡志祥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 - 7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醮」是一個通過道士、和尚的媒介與鬼神溝通的大規模祭祀活動。醮祭的種類繁多。在香港,除了吉澳、高流灣及塔門等地稱為「安龍清醮」外,大部分的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太平清醮」或「安龍清醮」都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統稱為「打醮」。香港的打醮一般是定期舉行的。最短的周期如在長洲,每年舉行一次。最長的是上水和大網仔,每六十年舉行一次。
本書作者蔡志祥教授從1979 年開始考察香港各地的清醮活動,在這將近四十年間,他既是清醮的民族志記錄者,同時是社會文化的思考者。本書是對其四十年研究歷程的一個記錄。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香港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人類學視野」,以香港不同地區舉辦的清醮儀式為切入點,說明民間宗教和傳統宗教節日與地方社群的關係,探討中國民間宗教的普同性、差異性和變動性,並嘗試探討宗教儀禮的功能和象徵意義,如何因地域社區內的移民和都市化過程而產生變化。
下卷「1980 年代香港新界清醮的影像民族志」,主要以1980 年代作者在香港新界地方觀察的四個太平清醮為切入點,探索在攝影器材多元化、照片數碼化以前,影像可以怎樣輔助在田野中的研究,並討論研究者可以怎樣通過影像,從比較的角度,理解周期性的儀式節日的延續、調整和變化。
2023年3月29日 想读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一──九龍城 豆瓣
作者: 鍾寶賢(主編) / 趙雨樂(主編) 三聯書店 2001
本書雖是一本地區史研究,而涉及的範圍則不局限於地區之內。事實上,九龍城的發展對香港(甚至中國)歷史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如何啟、陳伯陶等把「宋帝昺君臨九龍城」的傳說確立成香港正史時,身處邊陲的香港才進一步與中原歷史連繫在一起。在九龍城歷史不斷地被追認與重建的過程中,本地居民的歷史身份才得以慢慢地建立起來。另一方面,綜觀九龍城的發展,從產鹽到防禦、九龍寨城的設置,當地村落、市集、慈善團體樂善堂的興起,以至九龍灣填海工程、啟德濱和啟德機場的相繼完成等,均顯示了九龍城從村落而城市化的種種變遷。 書中內容根據第一手資料考證而成,如九龍街早期繁盛景象的描述,對多年來「啟德」二字來歷種種謬誤的廓清,和九龍城商業興起與當地慈善事業關係的論證等;而〈二次大戰與啟德機場〉一文,更填補了香港航空史上鮮為人知的一頁,相信對讀者了解該區的發展,甚有裨益。書內的百餘幅歷史照片,亦彌足珍貴。
2023年3月18日 想读
The Unbound Prometheus 豆瓣
作者: David S. Land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7
For over thirty years David S. Landes's The Unbound Prometheus has offered an unrivalled history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Now, in this updated edition, the author reframes and reasserts his original arguments in the light of debates about globalisation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growth. The book begins with a classic accou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rogress, and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France and Germany. Professor Landes here raises the much-debated question: why was Europe the first to industrialise? He then charts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the effect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accelerating the dissolution of the old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economic crisis of 1929-32; Europe's recovery an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growth follow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concludes that only by continuous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n Europe and the world sustain itself in the years ahead.
2023年3月14日 想读
兄弟并不平等 豆瓣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作者: [美] 鲁比·沃森 译者: 时丽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长期以来,中国世系群一直是人类学家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们的调查对象之一。但之前的研究,往往很少关注继嗣制度和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鲁比·沃森运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收集的证据,对位于香港新界的厦村这个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世系群作了社会历史的解读,并通过描述几个14世纪的散居家户如何成为18世纪之后的地区权力主体的过程,阐述了世系群在社区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沃森博士认为,虽然父系世系群的意识形态高唱手足情意和平等之美德的赞歌,但实际上世系群促成了一个地主和商人构成的精英阶层的形成、发展和维系,该阶层的经济地位虽已然衰退,却依然在政治上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尽管世系群成员在祖先的眼里可能是平等的,但他们在涉及土地所有和政治权力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无平等可言。
相信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研究专家以及关心阶级研究和政治经济的人士,都会对本书发生兴趣。
2023年3月13日 想读
Analytical Marxism 豆瓣
作者: Roemer, John E. 编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 3
As John Roemer says in his introduction to this volum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what now appears as a new species in social theory has been forming: analytically sophisticated Marxism. Its practitioners are largely inspired by Marxian questions which they pursue with contemporary tools of logic, mathematics, and model building ...These writers are, self-consciously, products of both the Marxian and non-Marxian traditions.' This volume assembles substantial and original essays, both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by some of the leading practitioners of 'analytical Marxism'. The essays discuss a number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Marxian thought as well as questions that conventional Marxists see no need to raise. They exemplify the ways in which analytical Marxists are beginning to reinvigorate the Marxian tradition and, in doing so, to break down the barriers that have divided it from other forms of social theory. The volume will make an excellent textbook and an ideal introduction to this new approach.
2023年3月1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