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四版) 豆瓣
作者: 段宝林 2009 - 4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第4版)》就是在“民间文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在北京大学,民间文学课是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任务是:“系统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同学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端正对劳动人民创作的态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民间文学打好初步基础。”这样,它的内容还是引论性的。我们不是光讲理论,也不是只讲民间文学史,而是将史、论和作品三者熔为一炉,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在体系上以论为纲,但在具体论述中则尽量作些历史分析与介绍,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大量具体事例和作品来说明理论问题,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力图避免同文学史、文艺理论等课程的重复。由于学时和篇幅的限制,只能对精选过的材料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论述,以系统介绍我国民间文学的全面情况和重要论点为主,对较抽象的理论问题,一般不作过多的发挥。因此,此书在内容和体例上都不同于《民间文学概论》,故名之日《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3月4日 想读 一年前在书店看到,忘了买没买.
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 豆瓣
作者: 段宝林 1997 - 7
本书从审美出发,通过古今中外的笑话来探讨笑的艺术,全书分三大部分:笑话与喜剧美、笑话的笑素、笑话的喜剧艺术技巧。作者以大量的生动民间笑话为例,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去揭示笑话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并运用喜剧理论对笑话的结构、语言艺术、情节进行分析。全书语言生动活泼,熔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有很强的可读性。<br>
2012年3月4日 想读
古今谭概 豆瓣
作者: [明] 冯梦龙 编纂 / 冀勤 评注 2002 - 10
《古今谭概》是冯梦龙在博览历代正史、稗官野史的基础上编撰的一部文言笔记、幽默小说集,初名《谭概》。
2012年3月4日 想读
独抒己见 豆瓣
Strong Opinions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唐建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2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2012年3月3日 想读
遠野物語 豆瓣
作者: [日本] 柳田国男 角川書店 2004 - 5
かつての岩手県遠野は、山にかこまれた隔絶の小天地で、民間伝承の宝庫だった。柳田国男は、遠野郷に古くより伝えられる習俗や伝説、怪異譚を丹念にまとめた。その幅広い調査は自然誌、生活誌でもあり、失われた昔の生活ぶりを今に伝える貴重な記録である。日本民俗学を開眼させることになった「遠野物語」は、独特の文体で記録され、優れた文学作品ともなっている。
2012年3月1日 想读
穷举的颜色讲义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文泽尔 新星出版社 2012 - 3
白雪皑皑的空地上,美丽的女尸赫然在目!
在尸体的四周,却看不到任何往来的足迹;
身中数刀,满腔愤懑的丈夫死不瞑目!
可是,他的身边却看不到一滴鲜红的血迹;
还有那橙色的夕阳和柑橘,
究竟会演绎出怎样不可思议的谋杀……
白色,红色,橙色,橘色,
四宗与颜色密不可分的不可能犯罪,
幻化出侦探世界的无限可能。
《城市画报》、《上海壹周》、《凤凰周刊》专栏作者
《南方都市报》年度阅读报告推荐
关键词“文泽尔”谷歌搜索结果总数突破200万条
令香港著名书评人梁文道噤若寒蝉之书
一部可以穷尽所有诡计的推理小说
2012年2月29日 想读
导师、缪斯和恶魔 豆瓣
Mentors, Muses & Monsters: 30 Writers on the People Who Changed Their Lives
作者: (美) 本尼迪克特 编 译者: 李美华 译林出版社 2012 - 2
本书编者邀请30位美国当代作家,其中包含多位普利策奖及国家图书奖得主,写下给自己带来重大影响的人生故事。
该文集是难得的珍宝,其整体价值远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我们还能在哪里读到这些对于缪斯的冥想?就在这本书内,我们这个时代的三十位顶级大师以其深邃的眼光剖析自己的写作生涯,读来回味无穷。——《旧金山纪事报》
2012年2月28日 想读
琉璃厂小志 豆瓣
作者: 孙殿起(辑)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1 - 2
自清朝中葉起,北京的書店和字畫、文具等業逐漸集中在琉璃廠一帶。百餘年來這裡形成了文化市街;它不僅在北京有名,在全國也是著稱的。同時,每年新春,廠甸有集市,書店和其他商業都在此設攤,遊人極多,成為北京的歲時盛事,因而清代以來,有關琉璃廠的吟詠記載散見於各家集內和報刊上的很多,但過去還沒有人整理過。
本書是前琉璃廠通學齋書店孫殿起先生用了很長時間所搜集的資料,有的是訪問所得,其中除包括有關琉璃廠書業情況和變遷、廠甸風光、書畫題跋以及當時文人故居等資料外,還有關於慈仁寺、隆福寺等處書店的記載。絕大多數詩文是寫於清代的。
2012年2月28日 想读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8.1 (11 个评分) 作者: Stephen Hawking Bantam 1998 - 9
Book Descrip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published in 1988, has been a landmark volume in scientific writing and in worldwide acclaim and popularity, with more than nine million copies sold. That edition was on the cutting edge of what was then know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Since its publication,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extraordinary advances in the technology of observing both the micro- and the macrocosmic world, confirming many of Professor Hawking's predictions. Eager to bring to his original text the new knowledge revealed by these observations, Hawking has written a new introduction, updated chapters throughout, and added an entirely new chapter on Wormholes and Time Travel.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has guided nonscientists everywhere to confront the supreme questions of the nature of time and the universe, taking them to distant galaxies, black holes, alternate dimensions — as close as man has ever ventured to the mind of God. This anniversary edition makes vividly clear why Professor Hawking's eloquent classic has transformed our view of the universe.
Amazon.com
Stephen Hawking,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s in history, wrote the modern classic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o help nonscientists understand the questions being asked by scientists today: Where did the universe come from? How and why did it begin? Will it come to an end, and if so, how? Hawking attempts to reveal these questions (and where we're looking for answers) using a minimum of technical jargon. Among the topics gracefully covered are gravity, black holes, the Big Bang, the nature of time, and physicists' search for a grand unifying theory. This is deep science; these concepts are so vast (or so tiny) as to cause vertigo while reading, and one can't help but marvel at Hawking's ability to synthesize this difficult subject for people not used to thinking about things like alternate dimensions. The journey is certainly worth taking, for, as Hawking says, the reward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may be a glimpse of "the mind of God."
--Therese Littleton
From Library Journal
A new edition?with pictures?for those who couldn't fathom the original.
About Author
Stephen Hawking, who was born on the anniversary of Galileo's death in 1942, holds Isaac Newton's chair a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most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 since Einstein,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published in 1993, as well as numerous scientific papers and books.
Book Dimension :
length: (cm)22.8             width:(cm)15.5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时间简史(插图本)
注:该书有2个封面内容完全一致,货品随机发送
2012年2月25日 想读
海伯利安 豆瓣 Goodreads
Hyperion
9.1 (7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丹·西蒙斯 译者: 潘振华 / 官善明 万卷出版公司 2007 - 5
书名出自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最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不同的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他们背后与伯劳鸟(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鸟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柏里故事集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
2012年2月25日 想读
中國文學植物學 豆瓣
作者: 潘富俊 貓頭鷹出版社 2011 - 5
植物學可以解開《紅樓夢》的歷史懸案?印證唐朝中西文化交流頻繁?
《紅樓夢》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寫,高鶚有沒有狗尾續貂?從「植物」可以得到答案。唐朝盛世時的首都長安據說充滿異國風情,這樣的景致也可以從「植物」一窺堂奧?
兩千年來,第一位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奇才!
你到過台北植物園,逛過「詩經植物園區」嗎?欣賞荷花時,可曾留意池畔的「唐詩植物」、「宋詞植物」教學看板?這些都是作者潘富俊博士的創舉!作者累積近半世紀的研究、親筆點評近萬本中國典籍、走過兩岸三地上萬里路,終於開創這門嶄新的學科,運用現代植物學的科學方法研究中國經典,並在各大專院校開課。兩千年來先民的智慧結晶有了嶄新的欣賞視角。
古今植物名稱有很大的差異,時代離得愈遠,差異就愈大。以距今兩千年左右的《詩經》收錄的一三七種植物為例,名稱古今相同或類似的只有二十種,占比不到15%!植物代表的意涵的變化也耐人尋味,如「柳」,最初象徵文人氣節,如「陶潛五柳」,後來因為音近「留」,折柳送別表示離情依依,但到了宋元以後,卻衍生出「殘花敗柳」、「花街柳巷」、「尋花問柳」負面用法。植物在不同朝代出現的比例還可以反映時代氛圍,比如唐代版圖擴大,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詩中就出現了來自遙遠印度、西亞,甚至非洲的植物(罌粟、胡麻、波斯棗等)。
作者翻遍浩瀚書海,遠從《詩經》、十三經、《全唐詩》,近逼清詩,以地毯式的搜尋方式,逐字逐筆過濾所有作品,書末皆以筆畫下密密麻麻的「正」字計數記錄。不只「眼到手到」,為了驗證古人所言真偽,作者還實地一一探訪作品提及的每種植物,並考證當地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概況,並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同時分辨虛實,釐清作品的寫實與想像。跟著作者的腳步,我們發現,只要稍微留心,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常可在生活周遭發現,讓我們一面親近古典詩詞,一面認識植物。
【專文推薦】
◎黃生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專業推薦】
◎王基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洪淑苓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蔡珠兒 作家
◎蘇鴻傑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走入植物的世界,印證文學的心靈。──王基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閱讀本書,就像闖進文學的桃花源,令人流連忘返。──洪淑苓/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在文學中觀花賞木,真是富有!而且,還不必交奢侈稅。──康來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文和植物的寶典,簡直是夢幻之書。──蔡珠兒/知名作家
◎遍覽中國古文群芳譜,今日始見百花真面目。本書帶領亞熱帶的台灣子民,熟悉地大物博的中國文學植物,也讓現代的中國人更了解古文中所詠頌的民俗植物。──蘇鴻傑/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2012年2月24日 想读
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 豆瓣
Anime Explosion!: The WHAT? WHY?&WOW! of Japanese Animation
作者: Patrick Draz 译者: 李建興 大塊 2005 - 5
日本動畫跟美國卡通很不一樣。美國式的卡通通常定位在孩童,並且一開始就設定了全球的市場。日本動畫則否。因此日本動畫中,從誇張搞笑到嚴肅的人文探索,甚至情色表現,無一不囊括。並且因為這些動畫在製作之初就沒有全球市場的考慮和限制,所以非常忠實地反映了日本(或說東方)的文化內涵,其中內容更充滿著各式各樣來自文學、歷史及神學等典故。本書便是在解析日本動畫的元素,及其代表的流行文化和精神。
〈Part one〉以十六個主題分別探討日本動畫中如何引用傳說、英雄和女英雄的形塑來源、母親的角色、擁有神奇力量的少女、對戰爭(戰鬥)的解釋、神魔世界、環保概念、動畫中的偶像……等等。〈Part two〉則介紹了十三部具代表性的動畫。作者Patrick Drazen從一位美國的流行文化觀察者的眼光來看日本動畫,筆觸簡潔、詼諧且生動,並且不時地拿美國動畫與日本動畫相較,趣味十足。
現今日本的流行文化已變成日本失去經濟領導地位後另一項攻佔全球的優勢,本書不僅能夠做為研究和欣賞日本動畫的參考,也對當今的日本文化提出了深具洞察力的分析。對於台灣讀者而言,則提供了一個由西方觀點來觀看亞洲文化的視野。
2012年2月20日 想读
只有你聽到 Calling You 豆瓣
8.6 (44 个评分) 作者: 乙一 青春文化 2005
作者以深刻的筆觸及澎湃的情感,透過三個不同題材的短篇故事,勾勒被社會忽略遺忘的一群,以及他們被人捨棄踐踏的內心世界。
(1)Calling You
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高中女生,因為我沒有會打電話給我的朋友。每天我都是獨自一人,亦害怕與人交往,休息的時候總是躲在無人看得見的角落。不過,我心底裡卻愈來愈希望擁有手機,可以跟同學們溝通聯絡。一天,透過腦中幻想的手機,誤打誤撞下認識到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男孩後來成為「我」的戀人,可惜在相見時卻遇上交通意外身亡。透過腦海裡的手機聯絡的我們原是有時間差距的,我可以用腦裡的手機阻止他前來嗎?歷史真的可以改寫嗎?而那一個女孩又是誰呢?

(2)傷 -KIZ/KIDS-
安里和我同是遭家人遺棄的孩子,缺乏家庭溫暖的我們成為了好友。安里擁有超能力,只須觸摸別人,就能把別人的傷口轉移到自己身上,亦可把自己的傷口轉移到別人身上。善良的安里不斷以此特殊的能力幫助其他人,可是最後只落得被出賣的下場。殺自己的媽媽、冷漠的親戚、不遵守諾言的冰淇淋店姐姐……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打擊安里的弱小心靈。他再也捱不住了。有一天,我發現不斷把別人傷口轉移到自己身上的安里,打算盡最大的努力後自殺……

(3)花之歌
我的戀人在車禍中喪生了,與家人決裂的我變得孤苦伶仃,生無可戀。躺在醫院中的我無意中在醫院後園的一角發現了一株古怪的植物,花蕊中呈現一個女孩模樣,而且還會唱歌!從一名護士的口中,得知跟這株花哼著的歌有關的悲慘愛情故事,而我發現這株植物的地方,竟正是女孩上吊自殺的位置!出院的那一天,我決定把這株日漸枯竭的小花,送回跟她緣份錯落的懷抱去……
2012年2月18日 想读
GOTH斷掌事件 豆瓣
GOTH―リストカット事件
8.9 (16 个评分) 作者: 乙一 译者: 陳可冉 / 秦剛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0 - 9
無數讀者引頸期待的夢幻經典名作,
台灣終於推出中文版!
天才乙一兼具黑色美學與純白情感的名作,迷人到令人心痛!
●榮獲第3屆「本格推理小說大賞」!
●週刊文春2002年度10大推理小說!
●探偵小說研究會2003年度10大本格推理小說!
●「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2003年度10大推理小說第2名!
●「YAHOO!Japan」讀者票選2002年度最佳推理小說第1名!
●已改編成漫畫和電影,由本鄉奏多主演,DVD熱賣中(請洽各大影音商店及購物網)!好萊塢版電影正由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籌拍中!
藉著傷人,來表達自己對愛的渴望;
因為被傷,才感到自己確實存在。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都棲息著這樣一頭虛弱的野獸……
誰知道呢?也許在嘈雜的人群裡、在教室的對角線上,我和森野夜便是受內心的野獸牽引著,向彼此靠近。
對人性所謂光明不屑一顧,直直探入光線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像我和森野這類人,有人稱為「GOTH」。當然,我們並不會實際去傷人或故意被傷,但對於與屍體有關的事件,特別是愈陰森、愈駭人聽聞、愈被形容為「變態」的事件,我們反而愈感興趣。尤其,森野身上似乎分泌了某種特別會吸引變態狂的荷爾蒙。也許就是因為她?一次又一次,我幸運地有了親臨犯罪現場,甚至比死者更迫近死亡的機會。
不可解的是,有時死亡令人傷痛,有時死亡反而是解脫;有時候,讓人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所擁有的。望著森野那修長纖細、幾乎不像有血液流動的白皙雙手,使我想到第一次和她起了連結的那樁「斷掌」事件。如果那些突然被截斷、莫名與過往永別了的手掌會說話,它們究竟會對我說什麼呢?……
看似合群、其實如爬蟲般冷血的「我」,和擁有魔幻氣質的暗黑系美少女森野,純憑興趣刨挖人性的罪惡深淵,卻掘出了一頭頭渾身是傷、森然喘息的野獸……明明寫的是一個個「天生如此」的駭人怪物、一篇篇令人冷汗直流的驚悚故事,自乙一筆尖滲出的,卻是一滴滴直直蝕入靈魂的眼淚!
誰知道呢?如果那些斷掌會說話,它們恐怕會說:「乙一,你真是個要命的天才!」
2012年2月18日 想读
ZOO 豆瓣
8.3 (27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乙一 译者: 李颖秋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 - 10
每天早上都有一张我女朋友尸体的照片放到我的收件箱里,照片显示着女朋友的尸体正在一天天地生蛆、腐化。她是在我们去过动物园之后失踪的。所有人都认为她只是失踪了,只有我知道她被杀了。我辞了职,拿着她生前的照片四处寻找凶手的线索,一副心力憔悴的模样。然而苦心寻找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我不愿面对的真相,是我亲手杀了她……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Robert Nozick Basic Books 1977 - 10 其它标题: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Robert Nozick's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is a powerful, philosophical challenge to the most widely held political and social positions of our age ---- liberal, socialist and conservative. "Individuals have rights," Nozick writes in his opening sentence, "and there are things no person or group may do to them without violating their rights." The work that follows is a sophisticated and passionate defence of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as opposed to the stat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tate is justified only when it is severely limited to the narrow function of protection against force, theft and fraud and to the enforcement of contracts. Any more extensive activities by the state, he demonstrates, will inevitably violate individual rights. Among the many achievements of the work are an important new theory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 model of utopia, and an integration of ethics, legal philosophy and economic theory into a profound position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for years to come.
2012年2月17日 想读 experience machine
臺灣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麥田 2009 - 2
◆閱讀臺灣文學的最佳入門導引,中文系、歷史系、台文系所師生必讀!
◆2005《誠品好讀》年度之最「重量出版」!
◆嘉惠學子回饋價460元(原精裝定價600元)!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2012年2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