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花影 豆瓣
作者: 周瘦鹃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 5
本书从周瘦鹃诸多写花的散文中选出,以四季分辑,并配以切题的摄影图片或古画,精印成集。书中文章篇幅虽短但涵蕴丰盈;知识丰富却又要言不烦,让人既有知识上的收益,也让人体会到了作者潜在流淌的个人情感。但这情感又把持有度,谦和柔婉,并不强予而能细润读者心田。至于涉笔成趣,那是显现了作者语言功力根基的雄厚;文风委婉、平实而使人绝不产生强抑感,读文章如轻凉微风拂面,享有一种柔静中的美感。

迎春花
仙客来
无名英雄蒲公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杏花春雨江南
西府海棠
杜鹃花发映山红
但有一枝堪比玉
花光一片紫云堆
蔷薇开殿春风
梨花如雪送春归
国色天香说牡丹
易开易谢的樱花
绰约婪尾春
花雨缤纷春去了

荷花的生日

芭蕉开绿扇
崖林红破美人蕉

秋兰进满一堂香
闻木犀香
我爱菊花
秋菊有佳色
陶渊明与菊花
雁来红
水边双艳
仲秋的花与果
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梅花消息
探梅香雪海
我为什么爱梅花
得水能仙天与奇
玉立竹森森
山茶花开春未归
虚构的热情 豆瓣
作者: 苏童 2003
《虚构的热情》这篇文章可以看做苏童的创作独白:“一个人瞬间的独语成为别人生活的经典,一个人原本孤立无援的精神世界通过文字覆盖了成千上万个心灵。这就是虚构的魅力,说到底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无论是一个场景,还是一个女性的表情、动作,还是用文字对一个街角的素描,在苏童笔下都显得不同凡响。
莫迪洛漫画(5)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莫迪洛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 4
读莫迪洛的作品,犹如看电影,情节一幕接着一幕,充满了惊喜与意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不断发现赏心悦目、又能深深打动你心灵的画面,丝毫不亚于光与影组成的舞台所带给人的感受。貌似荒诞不经的图画中往往蕴涵着人们意想不到的深意。莫迪洛是“黑色幽默”中的幽默大师。像沃尔特•迪斯尼或斯坦伯(Steinberg)
那样的大艺术家一样,莫迪洛用自己的笔创造了一个融幻想与惊喜于一体的《莫迪洛漫画5》世界。
莫迪洛漫画(6)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莫迪洛 2004 - 2
在莫迪洛的画中,主角多半不是英雄,而是小人物,他们不懂得如何顺应时事,但又不安于现状,总是异想天开的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些情况与我们大部分平凡人的处境及心里非常相似。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力水手吧,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对付大胡子的挑衅,对待生活的重担,只有吃掉足够的菠菜才能勇敢面对,只不过那菠菜的份量……不是很好掌握。超时空、超现实的想象使莫迪洛作品的幽默意境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从大海孤岛到崎岖山道,从太空宇宙到原始丛林,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他神思遨游,无拘无束,把合理的与荒诞的、理智的与感情的、现实的与虚幻的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创造出充满诗意、充满幻想的幽默意境。
莫迪洛漫画(7)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莫迪洛 2004 - 2
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莫迪洛漫画》,看到那斑斓灿烂的色彩和熟悉的大鼻子人物带给我们的会心一笑,想起我们最早接触到莫迪洛名字的时候,那些黑白的图片曾经让我们突如其来的温暖。现在重见的时候,好像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的一声问候,也好像擦肩而过的孩子突然的笑声。生活就这么在这个阿根廷人的画笔下沉淀了下来。
莫迪洛漫画.10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莫迪洛 2004 -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迪洛笔下的大鼻子人物是我们每个人的化身。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如此深刻地理解这些形象。他们极具个性,因而看上去像人类;但是他们又是中性的,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们的处境,去体验他们的命运。这种人物造型的轮廓随着时尚的改变而改变。所有试图刻画出一个能够代表普通人形象的艺术家在这一方面都不例外,如,莱昂那多·达芬奇和阿尔布雷切特(Albrecht Durer)笔下的人物,以及象形文字中的线条画。
莫迪洛漫画(9) 豆瓣
作者: [阿根廷] 莫迪洛 2004 - 2
《莫迪洛漫画》图画线条流畅,颜色鲜丽大方,尤其是他的主角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着圆圆的滑稽又可爱的外型,加上夸张的大鼻子,难怪深受大家喜爱。哑剧表演大师马歇马叟也曾形容欣赏莫迪洛的画,就好像在看一部剧情紧凑的电影,出人意料的惊喜接二连三,许多无法预见的惊奇与荒谬的逻辑紧紧结合在一起。
莫迪洛说:“人类相信自己的未来,尽管困难重重,总要设法克服。对我来说,这正是人性的优点,人类因此练就强悍的意志力,才能有创意地生活下去。”莫迪洛正是这样一位永远在寻找、永远在尝试、不断挑战自己的创造者。
他不但用眼看,也用心去体会生活。就像他笔下可怜、荒唐、可笑的小人物。尽管在我们面前作了人类残酷和愚蠢的见证,但是另一方面呢?在残酷和愚蠢的背后,莫迪洛又何尝不是在重塑人类对生命崇高的理想与期望?
感谢黑色幽默大师莫迪洛,他用幽默温暖我们的心,用黑色清洗我们的脑。
20世纪人类全纪录 精 豆瓣
作者: (美)洛兰·格伦农 等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 - 8
《20世纪人类全纪录1900-1999》主要内容包括:1900-1909,1900年的世界,潜意识的秘密——弗洛伊德主义的诞生;1910-1919,1910年的世界,不停运转的机器——大规模生产的来临;1920-1929,1920年的世界,融合的文化——大众文化的诞生;1930-1939,1930年的世界正步走的国家——极权主义时代等等。
杂花生树 豆瓣
作者: 叶兆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文化散文集,收录作品二十一篇。上至康有为、梁启超,下至江南女人,基本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人物、现象为内容,也涉及高尔基等对中国一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影响的人物。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私语词典 豆瓣
作者: 柳美里 译者: 于荣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9
《私语词典》主要内容:柳美里,1968年6月22日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在日韩国人,剧作家、小说家。横滨共立学园高中肄业。1986年以剧作《致水中之友》闻名而开始受到关注,1996年以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品有《水边的摇篮》、《家庭标本》、《私语词典》、《鱼之祭》、《家庭电影》、《淘金热》、《命》等。
《私语词典》是柳美里的一部随笔集,她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四十四个词语,以各种各样的情景和自己的回忆为主料,佐以辛辣独特的诠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越来越迷离而冷漠的世界。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满足着现代社会人们日益猖獗、深深隐藏的偷窥欲望;另一方面,作者一贯以大胆揭露隐私而著名,甚至把隐私视作“难得的财产”,《私语词典》也恰如其名。这部随笔集堪称颠覆我们常识的一部“新辞典”。
黄色潜水艇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文汇 2006 - 1
黄色潜水艇,1966年收录在披头士唱片里的一首歌曲。三年后,它又变成了一部卡通片的名字。据保罗·麦卡尼回忆:“当时我突然想到不如写一首儿歌,继而想到各种画面,黄颜色和一艘潜艇随之浮现,我想,这个主意不错,一艘充满了童趣的黄色潜水艇。”
安伯托·艾柯在1989年曾提出过一个辨别影片是否色情的标准,因为那类片中充斥着角色上车和开车好几里的路程,“若角色从A点到B点的耗时超出你愿意接受的程度,那么你看的那部电影就是一部色情片。”
雅舍谈吃 豆瓣
作者: 梁实秋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8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酒店 豆瓣
作者: 陈晋略 / 贝思出版有限公司汇编 2002
本书收录了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酒店设计,有“戴高乐机场喜来登酒店”、“米拉玛度假酒店”、“日光市雾降度假酒店”等。
午后四点 豆瓣
7.6 (23 个评分) 作者: [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 译者: 胡小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7
埃米尔与妻子搬到乡下打算安度晚年。刚住下来,惟一的邻居贝尔纳丹就来拜访,并从此每天午后四点准时到来,沉默干坐两小时后又准时离去。
埃米尔尝试逃离和装病,但邻居照来不误。埃米尔终于忍无可忍,把贝尔纳丹轰出了家门。但两天后的一个深夜,他发现贝尔纳丹竟躺在汽车的驾驶室里,开着汽车的发动机想中毒自杀……
闲情偶拾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韦尔乔 / 绘者 韦尔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闲情偶拾》讲述了医生画家韦尔乔与甘肃诗人人邻合作的一本感人的图文小书。选取百张图画,分为“幽梦”“流逝”“谣曲”“咀嚼”“钟声”“羁旅”六部分。文字于画是非常到位的,却又若即若离,非一页图一页文的解说。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馨香,唯美而不失厚重,“哀而不伤、美而不艳”。并可见出周作人、丰子恺、阿成、阿城、汪曾祺等散文大家的影响。
波動 豆瓣
作者: 趙振開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6
本書所選小說是中國大陸年青作家趙振開的優秀作品。趙振開生於一九四九年,在中國國內及海外以筆名「北島」寫詩而知名,獲許為中國二十世紀傑出作家之一。
傅雷家书 豆瓣
8.2 (29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7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 染启迪。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该版《傅雷家书》经重新编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饮食男女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 8
继《时髦是毛 时间是皮》、《写食主义》、《食相报告》等专著之后,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饮食男女》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
沈宏非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报刊的新锐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专栏包括《南方周末》的“饮食男女”、“写食主义”,《三联生活周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周》的“吃弗消”,《经济观察报》的“废话点心”,以及正在《新民晚报》开设的“准风
尚谈”等等。《饮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
由沈宏非所倡导的美食美文已成为时下报刊界的风景,评论认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专栏文字还有他对吃喝与时尚的融汇,对流行话语的随手拈来,都成了一种新的路数。”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连续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香港,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热爱、对报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对中西时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专栏写作的领跑地位,从而改写了谈吃谈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历史。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