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傅雷家书 豆瓣
8.3 (28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7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 染启迪。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该版《傅雷家书》经重新编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该版《傅雷家书》经重新编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饮食男女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 8
继《时髦是毛 时间是皮》、《写食主义》、《食相报告》等专著之后,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饮食男女》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
沈宏非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报刊的新锐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专栏包括《南方周末》的“饮食男女”、“写食主义”,《三联生活周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周》的“吃弗消”,《经济观察报》的“废话点心”,以及正在《新民晚报》开设的“准风
尚谈”等等。《饮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
由沈宏非所倡导的美食美文已成为时下报刊界的风景,评论认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专栏文字还有他对吃喝与时尚的融汇,对流行话语的随手拈来,都成了一种新的路数。”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连续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香港,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热爱、对报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对中西时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专栏写作的领跑地位,从而改写了谈吃谈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历史。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
沈宏非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报刊的新锐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专栏包括《南方周末》的“饮食男女”、“写食主义”,《三联生活周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周》的“吃弗消”,《经济观察报》的“废话点心”,以及正在《新民晚报》开设的“准风
尚谈”等等。《饮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
由沈宏非所倡导的美食美文已成为时下报刊界的风景,评论认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专栏文字还有他对吃喝与时尚的融汇,对流行话语的随手拈来,都成了一种新的路数。”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连续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香港,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热爱、对报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对中西时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专栏写作的领跑地位,从而改写了谈吃谈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历史。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
陈丹青 艾未未:非艺术访谈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王宝菊
/
未知 艾未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1
陈丹青、艾未未,两个当代文艺领域小有名气的人物。现在,主持人王宝菊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采访。访问的内容涉及他们对社会、文化、人生、两性和城市的看法和观点。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五味 豆瓣 Goodreads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4
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想见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
但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当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仅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中国人讲究寓教于乐,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几篇谈美食例如《吃食与文学》的文章里,他犹如邻家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自己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点也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可爱的小老头。
但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当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仅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中国人讲究寓教于乐,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几篇谈美食例如《吃食与文学》的文章里,他犹如邻家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自己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点也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可爱的小老头。
花间一壶酒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随遇而安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京华出版社
2006
- 3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随遇而安》题目就透出了闲情逸致的情趣,汪曾祺把自个儿被错打成右派的苦难写成了“三生有幸”,因为他下放时“切身体会了劳动是沉重的负担”,摘掉右派帽子后回到所里,又成了“全国盖无第二的吃过这么多种马铃薯品种的人”。他就是这么随遇而安!他要让读者到他静谧的文学天堂里悠闲一下,展现眼前的却是五味俱全,多姿多彩的生活。
汪曾祺融合着以沈从文和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审美趋向,无形地渗透在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中。读他的文章,那份感觉好比繁忙之余悠闲地品味香茗。
《随遇而安》题目就透出了闲情逸致的情趣,汪曾祺把自个儿被错打成右派的苦难写成了“三生有幸”,因为他下放时“切身体会了劳动是沉重的负担”,摘掉右派帽子后回到所里,又成了“全国盖无第二的吃过这么多种马铃薯品种的人”。他就是这么随遇而安!他要让读者到他静谧的文学天堂里悠闲一下,展现眼前的却是五味俱全,多姿多彩的生活。
汪曾祺融合着以沈从文和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审美趋向,无形地渗透在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中。读他的文章,那份感觉好比繁忙之余悠闲地品味香茗。
海眼看酒店 豆瓣
作者:
海岩
2006
- 9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对企业来讲就是财富,对整个行业而言则是一面旗帜。
真诚、规矩、谦恭,只要做到这三条,任何环境都能容你。
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他是一个象征,大家看着他心里面就踏实,就愿意跟他干,看着他干颈就来了,这样的人就是好的总经理,哪怕他不能把所有的业务精通于心。
如果说你就是为了利润,或说利润是你的终极目标,那你在任何时候都不应牺牲它。但如果说利润不是你的终极目标,你的终极目标是品牌和顾客,你就可以牺牲掉你的部分利润或眼前的利润。
那些引人入胜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出自他的手笔,可他的主业是酒店管理,他是一位深谙酒店经营管理之道的优秀总裁,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掌门人。
本书基于作者经营酒店20年的经验,以中外酒店管理的差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酒店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供了我国酒店管理的模式:要有良性的系统控制、统一的管理标准、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以及精准的人力资源与财务审计的监控系统,才能保证经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成功管理企业的关键要素是:真诚、规矩与谦恭。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其职责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销售知识,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同时要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包括运营、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
真诚、规矩、谦恭,只要做到这三条,任何环境都能容你。
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他是一个象征,大家看着他心里面就踏实,就愿意跟他干,看着他干颈就来了,这样的人就是好的总经理,哪怕他不能把所有的业务精通于心。
如果说你就是为了利润,或说利润是你的终极目标,那你在任何时候都不应牺牲它。但如果说利润不是你的终极目标,你的终极目标是品牌和顾客,你就可以牺牲掉你的部分利润或眼前的利润。
那些引人入胜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出自他的手笔,可他的主业是酒店管理,他是一位深谙酒店经营管理之道的优秀总裁,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掌门人。
本书基于作者经营酒店20年的经验,以中外酒店管理的差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酒店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供了我国酒店管理的模式:要有良性的系统控制、统一的管理标准、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以及精准的人力资源与财务审计的监控系统,才能保证经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成功管理企业的关键要素是:真诚、规矩与谦恭。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其职责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销售知识,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同时要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包括运营、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
起舞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作家出版社
2006
- 1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声。她将与你一起分享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成长心事以及成长经验。从孩童到结婚,从亲情到爱情,一切女人的体己话,都写在这里。
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无论用什么眼光眺望镜中的女人,都能发现她有了一种情色的美。那种美是知晓秘密后的默而不宣,是被打碎了什么的释然与放肆。是在泥沼里嬉戏的欢陕与惊慌。因为你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了自己的天性。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有了责任,然后付出,然后才产生爱,就像鲜花是开在泥土里的一样,爱是产生在全力的付出之中。爱情没有了以后才能看出来,你和那个他,是血肉相连了,还是成为陌路。家庭是一个不怎么能讲原则的地方,因为有世界上最混乱也最柔软多变的感情在里面。三十岁以后,那些在你忙于应付的生活里被你向后推去的心愿,在你对时间的惊异里纷纷站了起来。
你遇到的那个人,像一根火柴一样,划亮了你的生命。他让你明白自己的心还可以这样激烈地再跳动一次,你心里还有许多没有被照亮过的柔情,你的生命还可以再次盛开。这个人,你自己,在爱情中,那种孤注一掷,那种火一样的忙乱和失控,还有内心的灼痛,爱情从来就不只是甜美的感情,灼痛必不可少。生活对女人的侵蚀有两种:一种是贪婪和过度,像夜夜出入于晚会;另一种是劳累和磨损,像双手日日在冷水量浸得又红又肿。一个女人四十岁了,在惊艳于生活的同时,已经开始接受生活本来的面目,懂得不向它拼命所要。也许就是因为懂得了不要,才有了惊艳的喜悦。女人的心思总是百转千回,因为太多太细太难照顾,而让人不免生厌,为了不让人,有时也不让自己生厌,大多数女人都选择了沉默。生活重新造就了你的脸,一张注释着你经历的脸。它与你心里有多少善,有多少恶有关。了解到爱情是会开,也会谢的蛤了,一个女人的态度,并不是释然,而是犹有不甘。她此后的生活,就是在不甘中争取和挣扎,用千百种方式。生活原来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
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无论用什么眼光眺望镜中的女人,都能发现她有了一种情色的美。那种美是知晓秘密后的默而不宣,是被打碎了什么的释然与放肆。是在泥沼里嬉戏的欢陕与惊慌。因为你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了自己的天性。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有了责任,然后付出,然后才产生爱,就像鲜花是开在泥土里的一样,爱是产生在全力的付出之中。爱情没有了以后才能看出来,你和那个他,是血肉相连了,还是成为陌路。家庭是一个不怎么能讲原则的地方,因为有世界上最混乱也最柔软多变的感情在里面。三十岁以后,那些在你忙于应付的生活里被你向后推去的心愿,在你对时间的惊异里纷纷站了起来。
你遇到的那个人,像一根火柴一样,划亮了你的生命。他让你明白自己的心还可以这样激烈地再跳动一次,你心里还有许多没有被照亮过的柔情,你的生命还可以再次盛开。这个人,你自己,在爱情中,那种孤注一掷,那种火一样的忙乱和失控,还有内心的灼痛,爱情从来就不只是甜美的感情,灼痛必不可少。生活对女人的侵蚀有两种:一种是贪婪和过度,像夜夜出入于晚会;另一种是劳累和磨损,像双手日日在冷水量浸得又红又肿。一个女人四十岁了,在惊艳于生活的同时,已经开始接受生活本来的面目,懂得不向它拼命所要。也许就是因为懂得了不要,才有了惊艳的喜悦。女人的心思总是百转千回,因为太多太细太难照顾,而让人不免生厌,为了不让人,有时也不让自己生厌,大多数女人都选择了沉默。生活重新造就了你的脸,一张注释着你经历的脸。它与你心里有多少善,有多少恶有关。了解到爱情是会开,也会谢的蛤了,一个女人的态度,并不是释然,而是犹有不甘。她此后的生活,就是在不甘中争取和挣扎,用千百种方式。生活原来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