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少一點Less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編輯部 網路與書 2005
今天是個「加法思想」當道的時代,不管針對什麼東西,好像只知道不斷的要。
但萬事萬物都有限度,過量的需求,對自己、對整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要自過量的迷惑中脫身,不難,一切就從「少一點」開始。「少一點」不是「少很多」的極簡,而是一個簡單可行的起步。
本書介紹了「少一點」的歷史、藝術之美及實行的方法——包括吃、消費、工作及城市的生活步調。同時,遍訪朱銘、張照堂、胡德夫、吳興國、張妙如等等各行各業的菁英,談工作中「少一點」的哲學,而資深廣告人鄭松茂也剖析了他的「微型人生」看法。此外,書中還策畫了問卷調查及徵文活動。想知道台北人希望台北市及自己本身什麼東西該少一點嗎?答案就在本書中。
相信讀者可以發現,「少一點」之後的減法生活,自己會更自由,世界也將更遼闊。
夢想Dream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編輯部 網路與書 2005 - 11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
說遠在天邊,是因為太多時候我們是把夢想拿來說的。永遠說說,永遠不會實現。
說近在眼前,是因為夢想也可能是想了就做,做了就可成的。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本書集合了形形式式的夢想:探險、愛情、科學、和平、家庭、商業,甚至是性別。我們分享了古今中外的夢想家,如何成為理想的實踐者,以及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不論成敗,我們還是要快樂地享受夢想。本書的主題為「夢想」。內容重點包括:古往今來人類各式各樣的夢想(探險夢、愛情夢、科學夢、和平夢……)、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麼夢想。行動—現在就知道如何開始行動和把夢想落實。快樂地享受夢想,不論成敗。

本書重點內容包括:


《吉訶德先生》問世四百周年紀念
7到70歲的夢想大調查
著名平面設計師Akibo訪問
超級女聲滿足的商業及其他夢想
九夢:愛情之夢、財富之夢、和平之夢、自由之夢、玩樂之夢、理性之夢、科技之夢、革命之夢、生命之夢
2014年12月11日 已读
这套书不错。我最喜欢梦想这册,然而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一册。也许是因为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泛泛而谈也许并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共鸣。
台湾 图书馆 高中
我的人生很希臘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 網路與書 2004 - 8
有句英文說:「It's all Greek to me.」可以譯為:「我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希臘文化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起始。但是演變到今天,卻成了連西方人也覺得深奧莫測的代名詞。對於東方人來說,那不是更加頭痛的一個代名詞?
但是,深奧難測的希臘,也是跟我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希臘.我們生活裡所想的,所用的,太多東西都是來自希臘的起源。(請參考本書第10頁〈你不可不知的40個希臘〉)
所以,「It's all Greek to me.」倒也可以從字面上直譯:「對我來說,這都是希臘來的。」
All Greek. 是很難懂,也是很希臘。
2014年12月11日 已读
希腊。听起来就是和阳光海滩以及欢乐的心情联系在一起的。不知道将来可不可以实现我的愿望,走过年轻时自以为梦想中的地方。又或者,有没有人会陪我一起走。
台湾 图书馆 高中
記憶有一座宮殿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編輯部 網路與書 2005 - 4
記憶究竟是神的恩賜,抑或是亙古的咒語?
之於人類,記憶就是藉由文字、歌謠等載體所構築的歷史所保存下來的集體意識;
之於個人,記憶是感知時間的維度,也是心智深處的秘密。
記憶之宮
你走進了一棟房子。
房子相當寬敞,但又沒有大到顯得空洞。房子裡的光線很充足,但又剛好不致於全無幽暗。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棟房子的四角,各有一番光景。
東南角,有兩個人。一個高大壯碩的勇士手裡舉著一把長戈,作勢要攻擊。另一人則握著他的手腕制止他。
東北角,則是一個女人。很像畫裡的西夏回回女子的打扮。
西北角,有一個農夫。正在拿著鐮刀在割稻。
西南角,則是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孩子在戲耍。
1582年,耶穌會神父利瑪竇,為了把天主的福音傳到東方,來到澳門,次年進入廣東。那個年代洋人要想進入中國取得定居、傳教的資格,艱難非常。利瑪竇為了入鄉隨俗,結交知識份子與官府,融入中國社會,使盡了辦法。早期他為了方便中國人理解與接納,不惜身披袈裟,以「番僧」的面貌出現,後來則改留髮蓄鬚,儒巾儒服,以更為中國人所接受的儒者而活動。
利瑪竇終於歷盡艱險,得以從廣東逐步往內陸轉進,最後定居北京,在中國前後居住27年而去世,完成他的使命與心願。他所憑藉結交中國社會各界的,除了從西方帶來的一些新奇事物(如「西洋鏡」)之外,就是各種知識。(尤其天文、數學與地圖。利瑪竇引入中國的世界地圖,讓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的中國人大開眼界。)除此之外,利瑪竇還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幫他快速學習中國文字,進而與中國社會溝通,並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人看一個洋人竟然可以讀中國書,已經夠神奇了,看他表演過目不忘的功夫就更覺不可思議。(利瑪竇可以匆匆看一眼四五百個字,就倒背如流。)於是利瑪竇乾脆寫了一本書來說明自己獨特的方法,送給他的中國朋友。
這本書就是《記法》。前面所說的走進那棟房子看到的四個角落的光景,則是利瑪竇在書中敘述他如何以空間結合心像來記憶中國文字的方法。
東南角,舉著長「戈」的勇士有人制「止」他,那是「武」。
東北角,「西」夏回回「女」子,那是「要」。
西北角,農夫拿著鐮刀(?)在割稻(禾),那是「利」。
西南角,「女」人抱著孩「子」在戲耍,那是「好」。
因此這樣一個空間裡的影像,讓他記住了「武要利好」四個字。
在《記法》這本書裡,利瑪竇還舉例說明如何以影像記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方法。在種種高科技記憶載體(如:隨身碟、PDA)推陳出新、功能日益強大,大腦可以隨時外掛的現代,我們該如何重新看待腦中儲存的記憶?當知識爆炸、各類資訊如潮水般湧至,記憶的本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本書指出,過去大腦所擔任的「倉庫」功能,現在可由許多外掛載體勝任,而我們應把大腦視為一座儲存珍貴事物的「宮殿」,每個人都可獨力打造專屬自己的記憶之宮。因此,我們需要記憶的是如何進一步收集宮殿裡珍品的脈絡,以及如何管理外掛記憶倉庫的訣竅。
書中也深入探討記憶的變形與遺忘和個人生命的深刻鏈結,以及記憶這個主題在文學、藝術、心理學等向度上所展現的萬千風貌,最後以歷史神話與文化集體記憶作結。全書亦如同一座儲存了五彩「記憶」寶物的宮殿,等待讀者入內參觀玩賞。
癖理由 Obsession <網路與書17>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編輯部 網路與書 2005 - 6
這麼說,我們今天要注意「癖」,要談「癖」,有一個理由很清楚。
中文的「癖」,可以變化出太多面貌,有太多混合用途。
中文的「癖」,可以拿來說「癖好」,當成「習性」或「嗜好」用(甚至已經是正式解釋)。

可以放在「書畫癖」裡使用,解釋為比嗜好更強烈的一種堅持。
也可以拿來組合成「戀獸癖」,解釋為心理或生理異常的一種病症。

「癖」可以這麼變出這麼多分身與變身,我們會見癖不癖,絲毫不足為奇。

「人無癖不可與交」,癖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獨特個性,也是嗜好的「極致」;癖到極至,就成為一種能力和能量。

今天「個人」與「富裕」的社會,提供了適合癖的環境;網路發達,使得癖的同好容易交流,但是這兩個條件的搭配,一不小心會使得「癖」只是一種流行。分不清「癖」與「習性」或「嗜好」,很嚴重。我們需要區別癖的本尊,不能錯認分身與變身。

本書把癖以四個部分來探討:
一,到底癖的本質是什麼?過去,「癖」之所以為「癖」,應該有三個特質:偏異、極致、隱密。隨著網際網路的使用,以及社會趨向個人化,今天我們如何認清「癖」的本尊?
二,癖反映了每個人的一種獨特個性。本書訪問及撰寫了一些把癖好鍛鍊到極致的人物(Mark Roberts、柯基生、William Burroughs、鄭振鐸……),他們的癖好也就是他們的一種主張,生命觀和生活模式,可說是一個有個性的、有才能的人對社會的一種反抗與鬥爭。
三,除了以上這種「我有理要講」的「明癖」外,本書還會談到「暗」一點的、一種無法言喻的癖好。例如,一些原本隱藏的癖好一族,在網路世界裡如何聚集成各種族群?本書還請了SM團體跟我們述說他們的特殊性癖好,他們成立這個團體背後的意義。
四,最後,透過三個「癖人」案例,跟讀者分享「養癖」的經驗。
(摘自誠品網路書店)
詩戀PI 豆瓣
作者: 網路與書編輯部 網路與書 2001
你對詩人的想像,是否還是弱不禁風、奄奄一息?你對詩的印象,是否還是高不可攀又乏人問津?《網路與書》第二期<詩戀Pi>,將顛覆你對詩的看法,揭開詩的神秘面紗。
詩戀「Pi」,是派,是癖,也可能是某種腹部氣體排放出來的聲音。不論你是否已經染上吟詩作對的惡癖,還是純粹 喜歡聊詩打屁,想在漫漫寒冬裡燒美麗的文字取暖,都少不了這本火辣的<詩戀Pi>。它將告訴你,你今天的心情適合讀哪一首詩?小說家筆下的詩人都是什麼德性?進入網路的盛世,有哪些人還在秘密寫詩?有哪些是發生在音樂中的詩?想要讀詩卻苦無門道,我們還精心推薦你50本重量詩集。還有畫家幾米、評論家楊照、南方朔等八位戀詩的狂熱分子,與你分享一首心目中的夢幻詩作。
旅人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胡晴舫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1
这本书是胡晴舫专事写作后的第一部作品集。经常游历各国的她,有着与寻常游客不同的行径路线、目的地,和观察沿途事物的视角。在《旅人》这本书中,她走访东西大小国家,带着自己的阅历和性格观察万事万物,写出来的作品,可以归为“游记”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游记”的书写。在这个个人背包自由行或驴友相伴自由行盛行的时代,胡晴舫的足迹却仍然是超前的,这不仅仅在于她对于目的地的选择,更在于她对于各国各地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于传统“行记”的一次质疑。她也是一个旅人,却在这件事上唱了一次反调。
LA流浪記 豆瓣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蔡康永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2 - 3
你不想流浪嗎?你不想從現在的生活逃離嗎?哪怕是一下下也好?如果這樣的機會來了,你會不會真的去流浪?……我知道有些人的流浪不快樂,有些人的流浪是不得已。我的人生裡,當然也有些小規模的流浪是不得已、不快樂的。但是在 L.A. 的這幾年,我都很暢快、很自在。我遇見跟我很不一樣的人們,跟著他們做很多我一個人時不會做的事,我有時被輕視,有時被重視;有時被耍,有時耍人;有時狡猾,有時天真。我很懷念那段日子、那些朋友,我把他們寫出來,讓你也一起逛逛我的夢中城堡,陪我回味那麼靠近夢想時的滋味。但願我的人生,都還會有更靠近夢想的時刻會到來。 ─ 蔡康永
作者簡介
蔡康永
蔡康永是橫跨藝文、影劇界的天王才子。
主持電視節目有『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觀點360』、『周二不讀書』。廣播節目有『台北黑眼圈』、『蔡康永台北秀』。做過的雜誌有『GQ』。著有《痛快日記》、《你睡不著我受不了》、《不乖蔡康永 ─ 同情我可以親我》《再錯也要談戀愛》。有聲書作品有《歡樂三國志》、《頑童三部曲》!
跟雲門去流浪 豆瓣
作者: 林懷民 大塊文化 2007 - 11
雲門的舞者很習慣奔波,彷彿舞者的生涯就是一齣「流浪者之歌」。而當觀眾的我們,則很習慣看到舞台上技藝精湛的舞者,鮮少去探究幕後是什麼樣專業的團隊,撐起這一幕幕撼動人心的表演;更無從得知在緊湊的行程中,舞者們如何從累成人乾的狀態,回復舞台上精神飽滿的表演者。
今年七週的歐洲巡演,雲門去了六個國家、八個城市,表演三齣舞碼:〈狂草〉、〈水月〉和〈流浪者之歌〉。旅程中,老師每天寫日記,記錄幕後的點點滴滴。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窺見雲門世界級的工作團隊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實生活,了解雲門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並且藉由老師的雙眼,以一種寬闊的視野看舞,看世界,看雲門。讀者讀到舞,也讀到了旅途中的風景。
老師說,「表演藝術在我們的社會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許多人以為雲門舞者才華洋溢,到戲院化好妝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認為場場滿座,一定賺翻了,或者,『你們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這個旅行,老師說他「總算老老實實每天在旅館、劇場,甚至在飛機上寫字。希望這本書讓大家對於這個『逐水草而居』的行業,能夠多一點認識。」
如果你對表演藝術,以及這個以世界為舞台的人生,有過想像和好奇,那麼,就以林老師這本親筆著作,和雲門一起,去歐洲流浪。
一生必遊的100世界博物館 豆瓣
作者: Hanns-Joachim Neubert 等 译者: 宛家禾 蔡裴驊 蔡心語 京中玉國際 2008 - 6
藝術與人文的視覺盛宴-環遊世界100個美術殿堂
從孕育藝術的華麗殿堂,
到藝術大師的畢生傑作,
一場藝術與人文的視覺盛宴,經緻典藏100%!
全球五大洲的藝術巔峰極品,300百幅珍貴照片。
百大博物館︰龐畢度中心.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梵諦岡博物館.梵谷博物館.蘇黎世美術館.米羅基金會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東京國立博物館……。
曾經,藝術品的功能是裝飾教堂、皇宮、議會或私人場所,只有少數王宮貴族擁有欣賞的權利。然而從十八世紀開始,大眾美學教育的觀念開始萌芽,1734年,羅馬神殿博物館創立,展出一系列古董雕刻,是史上第一個公立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本身也代表各時代偉大建築師的心血結晶,除了早期諸多經典的傑作──如巴黎的羅浮宮之外,現代的嶄新設計概念與先進的建材,也讓許多新興博物館看來就像一項藝術品──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巴黎的龐畢度中心都是明顯的例證。
本書以介紹擁有大量典藏、世界知名的博物館為主,然而少數因地點或獨特收藏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美術館也在介紹之列。新舊博物館齊頭並進,豐富而多變的魅力,讓讀者點燃對於藝術的熱情!
2014年12月11日 已读
其中唯一介绍的旧金山现代艺术我还没去过……-_-||| 个人觉得,如果不了解一下艺术史,再去欣赏这些画,其实是糟蹋。
台湾 图书馆 大学 旅行 艺术
寂寞帶我去散步 豆瓣
作者: 陳昇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9 - 7
喜歡到處亂走的陳昇 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只是這裡走走,那裡走走。只管把四處走動看到的、聽到的,都紀錄下來。 最不能說出口的是感情,因為說了就要負責,而他太清楚自己捨不得。所以唱出「把悲傷留給自己」、「別讓我哭」、「鴉片玫瑰」。 因為愛藍色,愛游泳,所以常把自己想像成魚,也變成藍色果凍般大海的一部份。 是大家都說天生就很迷人的天蠍座。卻總穿著一條短褲、一件舒服的棉質衫,嘴裡哼著孤獨的小調。 他就是那樣,總是讓身邊的空氣,充滿了流浪的味道。 現在,你準備好進入陳昇的世界了嗎?你可以在文字中與他一起散步,體會陳昇的感情.....
(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書介)
沉默之岛 豆瓣
作者: 苏伟贞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 - 1
在沉默中了解完整。两位女主角都叫晨勉,她们把社会的约束和规范一一打破。“性”在此成为她们自身的一种需要、一种目标,一种与外界的沟通管道,或甚至一种表现或证实自身存在的方式。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还涉及人的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并强调身体如何控制心灵。

晨勉曾问另一个晨勉:“你要你这个人生吗?”另一个晨勉沉默。于是,她们在自我放逐中被动流浪,一样地面对宿命的恍惚和神秘……
越读者 豆瓣 Goodreads
7.6 (40 个评分) 作者: 郝明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怎样躲避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一种无中生有的阅读可能;有十四种外语的可能;如何阅读小说、诗、历史、哲学?为什么要阅读漫画与影像?少阅读一点的理由……这么有趣的事情,再晚开始也不迟! 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么读书的?做笔记的方法;主题阅读没那么深奥;Fashion与经典的分界;一个普通读者越界的时候,需要知道的50件事情……
这是一本及时的讨论阅读的书,它让我们面对阅读的危机,又揭示了走出危机的新的可能性,并且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如何阅读”的建议,不同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原来你非不快乐 豆瓣
6.7 (89 个评分) 作者: 林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这本书是林夕在2007年至2008年间写作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作品专集,围绕“快乐/不快乐”的主题,内容涉及心境、工作、时事、社会民生、生命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直面“不快乐”,将苦痛解剖,从而找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以安稳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质。文字上承袭林夕词作一向的精致风格,蕴涵与晓畅兼备,殊值品味。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红玫瑰与白玫瑰 豆瓣
8.3 (152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花城出版社 1996 - 6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活着 豆瓣
9.2 (361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8 - 5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一个真实的三毛 豆瓣
作者: 刘兰芳 2006 - 3
三毛是俗人眼中的“畸人”,却是造物怀中的“骄子”。“天之小人,世之君子;天之君子,世之小人。”《庄子》书中的这段话,莫非就是专为三毛而写?
三毛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一个“玩”字,“我这一生就要要把它痛痛快快地玩掉”。她为读了点书、住在水泥丛林中、朝九晚五奔波于路途的“都市女性”,示了“女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少年之逃学、青春期之狂恋、异国情调之浪漫爱情、英俊忠实大胡子丈夫、沙漠中白手起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总之一个字,就是“玩”。
她展示了那害着抑郁症的“都市女性”无比神往,却又不可能亲历的生活,展示了女人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所以三毛在她们的心记,总占据着一角的地位……
真情告别 豆瓣
作者: 汪海林 现代出版社 2003 - 7
这是一个关于心的故事。
文娜在病危的时候接受了一颗心脏的捐献。当这颗通灵的心脏在她的身体里开始脉动时,便开始指引她去寻找它曾经深爱的男人。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安臣在丧妻之痛中渐渐迷失,不知爱将去何方,当文娜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并不知道她身体中跳着的是自己已故妻子的心脏,但随着这颗心的每一次悸动,他发现曾经窒息了的爱又开始活跃起来。
这是一个关于恨的故事。
李桦面对安臣的冷淡;周年进面对文娜的离开,恨意像病毒一样将他们吞灭。爱之深,才恨之切;疯狂的报复,得来的却只是身心更大的痛苦。最终都是原谅,只是李桦是在妇产科的手术台上,而周年进是在监狱的牢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