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
Moanin' 豆瓣
9.6 (65 个评分) 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9年3月23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Full performer name: 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
The Rudy Van Gelder Edition of MOANIN' includes an essay by Bob Blumenthal.
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 Art Blakey (drums); Benny Golson (tenor saxophone); Lee Morgan (trumpet); Bobby Timmons (piano); Jymie Merritt (bass).
Producer: Alfred Lion.
Reissue producer: Michael Cuscuna.
Recorded at the Van Gelder Studio, Hackensack, New Jersey on October 30, 1958. Originally released on Blue Note (4003). Includes liner notes by Leonard Feather and Bob Blumenthal.
Digitally remastered using 24-bit technology by Rudy Van Gelder (Van Gelder Studio,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This is part of the Blue Note Rudy Van Gelder Editions series.
If you simply can only have one Art Blakey and the Jazz Messengers disc (and why would you stop there?), it absolutely must be MOANIN'. This 1958 Blue Note date is the cream of the early Messengers' studio sessions. The group of this period featured the wailing Lee Morgan (trumpet), the swinging Benny Golson (sax) and the soulful Bobby Timmons (piano) with longtime bassist Jymie Merritt by Blakey's side. All of the pieces fell into place here to create one of the most hard-swinging, blues-inflected records in jazz history.
Timmons' classic title cut sets the pace as it's laid-back call-and-response chorus and swinging bridge will get in your soul and start your head bobbing. Golson's bouncing "Are You Real" and the subtle "Along Came Betty" feature that golden Messengers ensemble sound that can't be matched as Blakey drives his men mercilessly. The most dynamic tracks, of course, are the drum feature "The Drum Thunder Suite," a Blakey tour-de-force, and the powerful "Blues March" featuring Art's signature shuffle groove. A delightful reading of the standard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caps it all off. This is the one to get first.
卡萨尔斯: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豆瓣
9.2 (12 个评分) Pablo Casals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Disc 1
01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 Prélude 2:38
02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I. Allemande 5:20
03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II. Courante 3:03
04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V. Sarabande 3:28
05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V. Menuets I et II 3:39
06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VI. Gigue 1:50
07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I. Prélude 4:14
08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II. Allemande 5:06
09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III. Courante 3:44
10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IV. Sarabande 5:02
11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V. Bourrées I et II 5:49
12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VI. Gigue 2:55
13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I. Prélude 5:03
14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II. Allemande 8:09
15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III. Courante 3:52
16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IV. Sarabande 5:47
17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V. Gavottes I et II 5:17
18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VI. Gigue 4:14

Disc 2
01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I. Prélude 4:10
02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II. Allemande 4:10
03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II. Courante 2:18
04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IV. Sarabande 6:08
05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V. Menuets I et II 3:27
06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VI. Gigue 3:07
07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I. Prélude 4:15
08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II. Allemande 4:43
09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III. Courante 3:49
10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IV. Sarabande 5:00
11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V. Bourrées I et II 4:35
12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VI. Gigue 3:43
13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I. Prélude 8:18
14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II. Allemande 7:14
15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III. Courante 2:54
16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IV. Sarabande 3:37
17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V. Gavottes I et II 5:33
18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VI. Gigue 2:46
平沙落雁 豆瓣
龚一
出版发行: 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
龚一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十五岁登台演奏古琴,获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好评,报誉为《小古琴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大学, 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九年来专修古琴,成绩优异。先后师从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刘景韶等十二位古琴家,五个琴派,广泛地学习了各派的演奏风格,并掌握了不少代表曲目。
1966年毕业后在上海电影乐团、上海乐团任古琴独奏演员。1978年调到上海民族乐团,后升任该团团长。1979年以来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 现任中国古琴学会行政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龚一多年来在神州南北和欧、美、东南亚部分国家及地区的舞台上,用他收藏的宋、元古琴,努力介绍着中国古代优秀的音乐文化。他除了演奏、教学外还从事古代琴谱的发掘、研究及新曲的创作,打谱琴曲《大胡笳》、《大雅》、《幽兰》、《神人畅》、《山居吟》等二十余首;改编、节选了《广陵散》等古曲;创作了《梅园吟》、《春风》等曲,为古琴的普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2016年10月28日 听过
是很棒。可惜我被当年令狐冲“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洗脑了……摆脱不了阴影= =
PhD 中国 古琴 纯音乐
The sound of Pablo Casals 豆瓣
帕勃罗·卡萨尔斯 Pablo Casal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The greatest cellist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Pablo Casals is renowned for the inimitably beautiful timbre and expressive range of his playing. This extensive collection brings together his classic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lgar and Dvorák cello concertos,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suites, piano trios, national Catalonian dances and other showpieces.
千古绝响 古琴 豆瓣
龚一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20日 出版发行: ABC
使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著名古琴“九霄环佩”录制,此琴珍贵,“无论是音色还是造型,都堪称完美,也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清代末年此琴便享有盛誉,被称作‘鼎鼎唐物’和‘仙品’。”“该琴音色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浑厚古朴,优美而有气魄,高雅而不落凡尘。”古曲由古琴大师龚一弹奏,所奏曲子音色的确“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录音非常质感,空气感,立体感明显,有一种近距离现场的真实感。专辑曲子都是中华名曲,如十大古琴曲的“流水”、“渔樵问答”“广陵散”“平沙落雁”等,可谓“千古绝响”。本辑是德国制造限量珍藏版,共发行1000套,每套有独立编号,贵者,稀也,爱着从速!
2016年10月12日 听过
就是没听出宁静悠远的感觉,反而是心跳加快情绪不稳。觉得不对过来一搜发现是顶了名师名琴的名头……没劲!
PhD 中国 古琴 纯音乐
箜篌:高山流水 豆瓣
崔君芝
出版发行: 中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
《箜篌国乐名家经典收藏》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01 湘妃竹
02 思凡
03 阳关三叠
04 清明上河图
TVアニメ「寄生獣 セイの格率」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豆瓣
9.0 (27 个评分) Ken Ara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24日 出版发行: バップ
伝説のモンスターコミックが待望のアニメ化!
日本テレビ他にて毎週水曜25:29~10月8日(水)放送開始!
寄生獣 セイの格率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音楽: Ken Arai
12.24(wed) Release
VPCG-84988 (POS:3) / ¥2,500+税
【音楽】 Ken Arai
EDMを主軸とし、幅広いアーティストのプロデュースやドラマ音楽も手掛ける多彩なアーティスト
2003年Kaori Okanoとのユニットtransluvでデビュー。以降、西野カナ、KAT-TUN、野宮真貴、Lisa、Double、Ryohei、moumoon、リア・ディゾン、
MAX、Olivia Ong、Cover Lover Project等、数々のプロデュース、プログラミング、アレンジ、REMIX、楽曲提供等で関わるトップ•プロデューサー。
既に6枚のオリジナルアルバムと7枚のEPをリリースしている。フジTVドラマ『鍵のかかった部屋』、『LAST HOPE』に引き続き、月9『失恋ショコラティエ』の
音楽を担当。サントラが大ヒットを記録する中、今秋10月スタート日本テレビ『寄生獣』の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を担当する事も決定。
また自身主宰のレーベルAddicted Tokyoからリリースしている。a la i.名義による作品は常に各国のダンスミュージックチャートでトップ10入りを果たし、
7枚目となる "EVERYBODY e.p."を8/8にリリースしたばかり。今年デビュー12年目を迎え、現在は自身のアルバム制作と並行し、CM/ドラマ音楽を手がけるなど
多岐に渡るプロデュースワークでその才能を発揮している。DJはエレクトロ・ハウスが中心で、カッティングエッジでアグレッシブなMIXが特徴。
様々なジャンルをMIXしながらクラウドをハッピーにする空気感は、数々のプロデュースを手がけてきた彼にしか創れない。
[寄生獣 セイの格率]
高校生・泉新一と、彼の右手に寄生した生物“ミギー"。
その奇妙な友情── そして戦いが始まる。
原作は、岩明均(いわあきひとし)により1989年~1995年にかけて講談社「アフタヌーン」に
て連載され、累計1200万部を誇る大人気コミック(アフタヌーンKC全10巻、完全版全8巻)。
平凡な高校生である泉新一は、ある日突然飛来してきた「パラサイト」の襲撃を受ける。
間一髪で脳への寄生は免れるが、パラサイトは新一の右腕に寄生、同化してしまう。右手にちなんで
「ミギー」と自ら名乗るパラサイトと人間の奇妙な共生が始まること─。周囲に真実を話すことが
できず悩んでいた新一だが、やがて新一とミギーは友情に近いものを感じ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く。
しかし、新一とミギーの前には他のパラサイトが現れ始め、次々に人を殺し、新一の同級生・里美にも
危険が迫る。その中で、高校教師として目の前に現れた田宮良子らパラサイトたちにもそれぞれの価値観が
生まれ始める。「われわれはなぜ生まれてきたのか?」地球を壊し続ける人間たちを淘汰するために
生まれてきたというパラサイトたち。そのパラサイトを殺し、生き延びようとする人間たち。
「果たして生き残るべきはどちらなのか?」それでも、地球を、そして愛する人を守らなければいけない。
ゆらぐ価値観の中で、新一とミギーはパラサイトとの戦いに身を投じていく。
Ben Webster for Lovers 豆瓣
8.7 (6 个评分) Ben Webster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25日 出版发行: Verve
Ben Webster
出生:1909/03/27 肯薩斯城 過世:1973/09/20 阿姆斯特丹
Ben Webster和Coleman Hawkins以及Lester Young,在當時並稱為三位最佳次中音薩克斯風手。他的音色是容易被辨認的,那種低沈渾厚、又有點粗造的氣音需要高度技巧,這是別人沒有辦法學到的特色,他的風格表現多屬於溫柔且帶有傷感的味道。

幼年時開始學小提琴,也學鋼琴,後來有朋友教他薩克斯風,之後便專注於此。

1931年加入鋼琴手Bennie Moten的樂隊。1933年是低音薩克斯風手Andy Kirk的樂團的一員。1934年來到紐約是加入當時極富盛名的Fletcher Henderson大樂團。

常和他合作的有Duke Ellington (他們於1941年開始合作),他數度成為Duke的大樂團的獨奏樂手。五十年代常與唱片製作人Norman Granz的樂團JATP到處表演。他合作過的樂手太豐富了,大師級的人物比比皆是。1964年放棄美國國籍,在歐洲的十年間錄了十二張專輯,晚年在歐洲的哥本哈根度過。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豆瓣
9.6 (23 个评分) Janos Starker / Johann Sebastian Ba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1年11月8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编号BWV1007-1012,大约创作于1717—1723年巴赫时任科腾(Cothen)宫廷乐长期间。
这些组曲目前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创作年代,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根据对组曲的各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它们应该在于1720年(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手稿上的完成年份)之前完成。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作品完全不受重视。除了偶尔以练习曲(etude)的身份出现外,根本无缘在音乐厅里演奏。在十九世纪,甚至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尝试为它们加上钢琴伴奏。加泰羅尼亞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是历史上对于这些组曲的推广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和影响的人。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的第一套全部组曲录音时到今日,仍旧被专业音乐家和业余爱好者奉为楷模。
不同于小提琴组曲和奏鸣曲,巴赫并没有留下他大提琴组曲的原始手稿。尽管目前有各种净版(urtext),但都是根据巴赫第二任妻子马格达连娜·巴赫和其他同时代人留下的抄写手稿为基础进行的审核与编订。
六组三十六首作品按照当时流行的法国风格组曲所组成。每首组曲在曲式上包含6个快慢不同的乐章。
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组曲和奏鸣曲,巴赫在这里构建了一种更加循序渐进和连贯统一的风格,每首组曲在结构上都按照严格的曲式谱成。而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交响曲的先声。前奏曲、阿列曼德和库朗特往往构成一个不规则但内容统一和连贯的快—慢—快结构;其后是慢速的萨拉班德,该乐章的音乐性格和内容都在组曲中明显的与其他乐章不同,而这种特点更是未来交响乐或奏鸣曲柔版(Adagio)乐章的预示;其后的小步舞曲或其他三拍子快速舞曲在曲式和音乐情感的发展上连接了前面慢速乐章与终曲快速乐章吉格(Gigue)。
[编辑] 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小步舞曲(Minuet)
吉格(Gigue)
[编辑] d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8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小步舞曲(Minuet)
吉格(Gigue)
[编辑] 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9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布列(Bouree)
吉格(Gigue)
[编辑] 降E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10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布列(Bouree)
吉格(Gigue)
[编辑] 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11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加沃特(Gavotte)
吉格(Gigue)
[编辑] d小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12前奏曲 (Prelude)
阿列曼德(Allemande)
库朗特(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華麗曲(Galanteries):加沃特(Gavotte)
吉格(Gigue)
疏影:茅毅古琴独奏广陵派专辑貳 豆瓣
8.0 (5 个评分) 茅毅
出版发行: 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
一九六八年生于上海,十岁随祖母诸城派琴家高松如先生学习琴古琴,一九八六年十八岁时随广陵派第十一代古琴大师梅日强先生学习古琴十二载,深得先生三昧。在第四次国际古琴打谱会上演奏了自己打谱的《潇湘水云》(据《神奇秘谱》)并附有论文《《潇湘水云》打谱笔记》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高松如先生是诸城派琴家詹澄秋先生的入室弟子,詹先生是诸城三王之一的古琴大师王露先生的入室第子。茅毅先生是诸城派的两个传人之一,得诸城派之衣钵。诸城派是古琴八个大派之一,现在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日本传统音乐:尺八——禅之神髓 豆瓣
发布日期 1990年9月5日 出版发行: Kich Japan
尺八是日本竖笛的代表,不过和很多其他乐器一样,它也来自中国隋唐时期。相传唐代的杂学家吕才善于制作尺八。尺八虽为一尺八寸的简称,但实际上并非具有确定的长度。据《新唐书·吕才传》记载,尺八一套共计12支,而在日本的正仓院确实也保存着由中国传入的八支长短形制不一的古代尺八。这种早期的古代尺八,都是六孔,且有石雕、玉雕、象牙雕等不同的材质和华丽的装饰,与日本后来中世的五孔尺八有很大差别。十三世纪镰仓时代的禅僧觉心曾在南宋求学,据说他带回了南宋尺八并学习了相应的曲目。这种尺八及其音乐,日后发展成了普化尺八。所谓普化尺八,主要用于佛门音乐,演奏的也基本上都是禅僧。后来到了德川幕府时期,尺八就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形式。明治初期,普化宗被废止,而尺八则作为民间乐器广泛的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如今,尺八不仅仅是基本的五孔,还有七孔和九孔的尺八。因为管乐器的音域相对狭窄,为了适应不同的调而产生了不同长短的尺八。尤其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多孔尺八能提供更多的音型组合,演奏手段更丰富。虽然对于专业的演奏者来说,就算五孔尺八也能吹出不少微分音程和丰富音色,但较多孔尺八来说,音量和丰富程度则差了很多,这是技巧不能弥补的。
除了禅宗尺八的渊源,尺八历史上还有各种其他音乐类型。如一节切尺八,现在基本只剩下乐谱而绝迹。还有三曲尺八和民谣尺八,顾名思义都是用于相应的音乐类型。不过本唱片只提供了古典尺八音乐,即由普化尺八发展而来的尺八音乐。古典尺八分为两个流派,琴古流和都山流。琴古流相对古老,由18世纪的黑泽琴古(1710—1771)创立;而都山流比较年轻,由20世纪初的中尾都山(1876~1956)创立。经典的尺八曲目被称为尺八本曲,著名的本曲有《虚空铃慕》、《鹿の遠音》、《鶴の巣籠》、《三谷管垣》、《湖上の月》等等。
这套"日本の伝統音楽"共计10卷,由King Records下属的seven seas厂牌制作。seven seas与其说是厂牌,不如说是研究所。king records非常著名的世界音乐图书馆系列(world music library)就是由seven seas长期策划制作的,其录音和后期制作在世界民族音乐领域堪称最高规格之一。这套几乎是20年前(1990)出版的选集,以其卓越的品质,至今仍是日本传统音乐爱好者的首选。
2015年6月3日 听过
好像一下子把你拉进沟口健二的电影里。身处荒凉的山坡,举目四望,寸草不生。
古典 日本 纯音乐 虚度人生
Portrait in Jazz 豆瓣
9.3 (55 个评分) Bill Evans Trio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59年12月28日 出版发行: Riverside
William John Evans was an American jazz pianist and composer who mostly played in trios. His use of impressionist harmony, inventive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jazz repertoire, block chords, and trademark rhythmically independent, "singing" melodic lines continues to influence jazz pianists today.
箜篌国手崔君芝 豆瓣
9.0 (8 个评分) 崔君芝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成都公司
● 崔君芝,自幼受到了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196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在校期间,她主修了钢琴、二胡、马头琴,曾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就读两年,原是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她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在日本世界广播大赛上演奏的“清明上河图”获一等奖;创作的“湘妃竹”获全国第一届民族乐器创作评比二等奖;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创作奖章。她编写的教材《箜篌天地》是现代最早的关于箜篌演奏的权威着作。
目前崔君芝旅居美国,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美国密尔必达市为了表扬崔君芝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宣布每年的11月1日为“中国箜篌日”。目前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崔君芝的学生。
崔君芝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后,在河北歌舞剧院工作时又掌握了竖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参加了箜篌的改制研究工作,致力于演奏方法的创新。因当时无人会弹奏箜篌,崔君芝只得自己摸索、研究,用她丰富的中西乐器学养,从竖琴、古筝、琵琶等古乐器中采撷精华,苦心琢磨演奏技巧。她翻阅了大量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终于创造和掌握了箜篌的演奏方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1980年,我国箜篌开始登台演出,崔君芝满怀深情地说,从此就“把自己的生命与箜篌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崔君芝因是中国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而被誉为“箜篌国手”。她常到各国访演,其出色的演奏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更生倾慕。她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箜篌,并通过箜篌了解中国文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箜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崔君芝的箜篌演奏,颇具现代感染力。1987年,崔君芝应世界竖琴大会邀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竖琴盛会,使大会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音乐大师梅纽因听了崔君芝清灵、古朴、典雅的演奏,非常赞赏;世界竖琴演奏大师苏姗?麦克当娜观摩其演奏后,评价她“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勇于革新的演奏家”。
● 乐器简介: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广泛流传民间。尤其在古代王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用“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来称赞刘兰芝有教养。卧箜篌在宋代后失传,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流传和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竖箜篌是古竖琴的一种,最早存在于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的音乐中,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有曲形的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还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凤首箜篌是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在明代后失传。
为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箜篌的复制改革工作从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成功。
1978年,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联合试制小组——组长是关立人,成员包括了舞台科技研究所王湘、苏州民族器乐一厂蒋柏松、沉阳音乐学院张琨。当时在中央民族乐团的崔君芝是作为主攻演奏方面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小组的。
1980年4月,现代第一台箜篌——不转调箜篌由苏州民族器乐一厂制作完成,称为“雁柱箜篌”。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采用筝式柱码,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5个八度,音色明亮并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箜篌复制成功后,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第一人。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着,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Bossa Antigua 豆瓣
9.5 (15 个评分) Paul Desmond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64年6月13日 出版发行: RCA
“酷” 派爵士的传奇人物Paul Desmond以中音萨克斯风闻名於世,他的吹奏理念源自早期的Benny Carter及Pete Brown。Desmond避免使用中音萨克斯风的人声效果,亦甚少引用蓝调字汇,以吹奏谱出美丽的旋律为主,而这正是“酷”派的原则。Desmond於 1951年自组四重奏,其间推出的一张“Take Five”更被誉为爵士国度中的一首“国歌”。50年代末期,这支组合完美的结束,亦将Desmond带入了Fantasy公司,在此,Desmond与吉他手Jim Hall组成四重奏,成为爵士史上最富旋律感的配搭。Desmond与Gerry Mulligan的双萨克斯风组合,在此时期亦大放光芒,虽然Desmond并非可以成功地於不同的阵型中表现特出,但重要的是适当的组合却有效使得 Desmond的萨克斯风发挥出有史以来最美妙的声音之一。
这张从名称可以看出是基于桑巴和波萨诺瓦风格。阵容:Paul Desmond - alto saxophone, Jim Hall - guitar, Eugene Wright - bass, Gene Cherico - bass (仅曲目9), Connie Kay - drums
为当年美国最大的唱片公司,RCA除了在古典音乐方面有着伟大的业绩,在爵士乐方面亦是猛将云集,见证了乐坛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最近,BMG重新以CD形式发行了 RCA的一系列爵士名盘,除了曲目原封不动,连唱片封面也彻底照搬,唯一不同的是录音经新科技处理;既保存 了原版 LP的'音乐味",更给予现代音响发烧友更强的Hi- Fi感,实在值得收藏。
Paul Desmond( 1924-1977)这个名字老一辈爵士迷肯定都认识,这位大师级的Alto Saxophone乐手,更是一位天才的作曲高手,早在40年代,他便和 Dave Brubeck等人在爵士音乐界占有重要的位置。60年代初,美国爵士乐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美的音乐元素--Bossa Nova慢慢渗入了传统爵士乐,个中佼佼者当首推 Stan Getz;由于潮流所趋, Pan l-Desmond亦积极创作了不少带有森巴节奏的作品,这张 1964年出版的唱片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录音。
碟中除有 Desrnond精彩绝伦的Sax吹奏,还有Jim Hall的吉他, Eugene Wright的低音大提琴及 Connie Kay的鼓击;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爵士乐顶尖高手,音乐之动人无需多洒口水,您都能想像。
原版唱片属 RCA 60年代的Dynagroove"动态音槽"系列,当时的制版技术已相当出色,而大师级录音师Bob Simpson的妙手炮制,更令该录音最现出一流的活生感。如此本质优异的母版再经过最新数码重新混音处理,令失真更低,效果更出跳。您可听见早期立体声录音典型的"左、中、右"三点式定位在这张唱片中大显神威,乐器的质感和量感堪称无敌,音色自然,胆味盎然,每一粒弹跳出来的音符都证明当年的录音技术经得起时间考验,实属发烧玩家的必藏珍品!
Bird & Diz 豆瓣
9.5 (24 个评分) Charlie Parker / Dizzy Gillespie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7年7月29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40年代查理·帕克与迪吉·葛拉斯彼两人共同开创Bebop风潮之后就分手各自组团,直到1950年才又合作。这时两人早已是意气风发的乐坛巨匠,再度碰头仍旧活力四射。本辑《Bird And Diz 大鸟和迪兹》的五位乐手都是Bebop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实力坚强的组合,重新奏出经典之声。
Charlie Parker(as)
Dizzy Gillespie(t)
Thelonious Monk(p)
Curly Russell(b)
Buddy Rich(d)
Recorded june 1950 in New York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