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fireworm - 标记
知觉的世界 豆瓣
8.7 (52 个评分) 作者: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 译者: 王士盛 周子悦 译 / 王恒 译校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5
1948年9-11月,梅洛-庞蒂应邀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做了关于知觉主题的七次演讲,本书根据其广播稿录音整理而成。
演讲所探究的主题,其核心不仅是梅洛-庞蒂的哲学,而且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学。梅洛-庞蒂否定了这样的观点:知觉是不可靠的,倾向于扭曲我们周围的世界,反而主张知觉与我们的感觉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正是依赖于此来弄懂这个世界。
通过对一系列主题——关于科学、空间、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动物的生命以及艺术——的精彩见解,梅洛-庞蒂探究得出这一具有指导意义的主题。自始至终,他坚持认为,知觉从来不是某种学会了然后就能适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提醒我们,作为具有具身心智的生物,我们天生有知觉,并与其他动物以及婴儿一样,处于一种与这个世界产生持续、天然、不可预测的接触的状态。梅洛-庞蒂还借助于卡夫卡、动物行为,尤其是现代艺术,特别是塞尚的作品,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例子。
2021年11月10日 想读
Adventures of a Mathematicia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Stanislaw M. Ul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 7
The autobiography of mathematician Stanislaw Ulam, one of the great scientific mind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ells a story rich with amazingly prophetic speculations and peppered with lively anecdotes. As a member of 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from 1944 on, Ulam helped to precipitate some of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s of the postwar world. H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use and advocate computer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riginated ideas for the nuclear propulsion of space vehicles, and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many of today's most challenging mathematical projects. With his wide-ranging interests, Ulam never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that resulted in the hydrogen bomb. Now Daniel Hirsch and William Mathews reveal the true story of Ulam's pivotal role in the making of the "Super," in their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is behind-the- scenes look at the minds and ideas that ushered in the nuclear age. An epilogue by Franoise Ulam and Jan Mycielski sheds new light on Ulam's character and mathematical originality.
2021年11月7日 想读
目标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以色列] 艾利·高德拉特 / 杰夫·科克斯 译者: 齐若兰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 1
《目标》用洗练的小说笔法,阐述作者独创的“TOC制约法”。通过对工厂实施TOC之后,从危机四伏,到逐步化险为夷,进而否极泰来这一过程引人入胜的叙述,带出许多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
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并以此写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说,现已风靡全球。
2021年11月7日 想读
An Attempt at Exhausting a Place in Paris 豆瓣
作者: Georges Perec 译者: Marc Lowenthal Wakefield Press 2010 - 9
One overcast weekend in October 1974, Georges Perec set out in quest of the "infraordinary": the humdrum, the non-event, the everyday--"what happens," as he put it, "when nothing happens." His choice of locale was Place Saint-Sulpice, where, ensconced behind first one cafe window, then another, he spent three days recording everything to pass through his field of vision: the people walking by; the buses and driving-school cars caught in their routes; the pigeons moving suddenly en masse; a wedding (and then a funeral) at the church in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the signs, symbols and slogans littering everything; and the darkness that finally absorbs it all. In An Attempt at Exhausting a Place in Paris , Perec compiled a melancholic, slightly eerie and oddly touching document in which existence boils down to rhythm, writing turns into time and the line between the empirical and the surreal grows surprisingly thin.
2021年11月7日 想读
瑜伽與動禪 豆瓣
作者: 理察.福禮縵 / 瑪麗.泰樂 译者: 湯乃珍 / 陳薇真 豐富文化 2017 - 11
Vinyāsa是一場動態冥想,猶如動禪。
在呼與吸之間,
我們不只存在,而且覺醒於每個當下。
★ 亞馬遜網站讀者五星評價 ★
理察.福禮縵是當代*受矚目的瑜伽大師,他熟悉艾楊格(Iyengar)和阿斯坦加(Ashtanga)等流派,並融合東方佛學與哲思、西方解剖與力學,成為穿梭古今又充滿禪意的瑜伽老師。他與瑪麗64泰樂共同創辦瑜伽研究工作坊(Yoga Workshop),每年巡迴全世*教學。
理察64福禮縵與瑪麗•泰樂從獨特觀點剖析阿斯坦加瑜伽,視之為「動態冥想」,並爲內在帶來深刻變化,而不僅是運動技藝。他們在本書探討這項嚴謹的練習,以Vinyāsa為核心,將體位法串聯成動態的冥想,透過呼吸和凝神的連結,從一個姿勢開展成下一個姿勢,讓這股自然流動的波浪,在呼吸、動作、順位、形式和心智模式中律動著,使練習者體驗到身體和心靈的深度覺醒,並發展出一輩子彈性且靈活的練習。
不像阿斯坦加的其他書籍,本書並未依循阿斯坦加瑜伽特有姿勢序列的線性模式。相反地,作者連結了八肢──持戒與內修、體位法、調息法、收攝感官、凝神、冥想、三摩地,並指引如何建立內在紮根的瑜伽練習。
這本書藉由瑜伽哲學與體位法的教導,點出瑜伽練習不只在墊子上,而是要使生命成為一場流動的藝術。
本書特色
◎雙大師親自示範、解說,讓瑜伽體位法如實承傳、如花開綻。
◎收錄阿斯坦加初始序列、站姿序列、後彎與完成姿勢、首要序列與中級序列。
國外好評推薦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作者的畢生之作。它證明瑜伽是一條心靈之路,而身體無法被簡化為僅僅是骨骼和肌肉。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誠懇向學的瑜伽學生。
──基諾64麥格雷(Kino MacGregor)
《阿斯坦加瑜伽力量》(The Power of Ashtanga Yoga,暫譯)作者
瑪麗64泰樂和理察64福禮縵這對活躍的雙人組合,融合能量,創造出這本深具影響力的書。這些書頁充滿了他們深奧、實用、哲學、視覺和慈悲的洞見,呈現了瑜伽的無數層次,包括身體練習、智慧的追尋、理論表達,和*終的心靈之路。
──大衛64史文森(David Swenson)
《阿斯坦加瑜伽:練習手冊》(Ashtanga Yoga: The Practice Manual,暫譯)作者
《瑜伽與動禪:VINY08SA的流動藝術》*其精妙。若無法幸運地面對面向開悟大師學習(像我就是),這本書就是*好的老師,而我獻上深深的感激。
──羅德尼64宜(Rodney Yee)
《走向平衡》(Moving Toward Balance,暫譯)作者
《瑜伽與動禪:VINY08SA的流動藝術》是一本非凡的書,照亮了稀罕和寶貴的道路,進入瑜伽練習的內在(*具影響力的)維度。研究和品嚐、思索它──*重要的是,發掘和練習你在書頁面中找到的珍寶。
──羅德64史崔克(Rod Stryker)
ParaYoga 創始人和《四種欲望》(The Four Desires,暫譯)作者
2021年11月1日 想读
瑜伽之心 豆瓣
The Heart of Yoga: Developing a personal prctice
作者: [印度]T. K. V. Desikachar德斯卡查尔 译者: 陈丽舟 / 朱怡康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8
德斯卡查尔依据其父对维尼瑜伽的基本核心概念——瑜伽练习必须不断适应练习者变化的需求,以便获得最大化的效果,并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则,写下了这本《瑜伽之心》,这是第一本将一套活生生的呼吸艺术的步骤及系统阐述清楚的瑜伽实践书籍,完整传承了古老瑜伽的精髓与《瑜伽经》的经典要义。此外,本书还完整收录了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及其翻译和注释,以及克瑞斯那玛查亚所著《瑜伽祈请精要》三十二颂,此颂保存了其教法的精髓。
2021年11月1日 想读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豆瓣 Goodreads
8.6 (35 个评分) 作者: 郑也夫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分为八讲,所讲授的内容是郑也夫教授几十年来读书、写作、做学问的心得体会,行文风格类似讲座,感情真挚,字字珠玑,发人深省,是一味以做学问为志业、为乐趣的“老学者”向青年学子的传道、授业和解惑。
2021年10月30日 想读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豆瓣
作者: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译者: [美] 张道龙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是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本手册所提供的标准可以协助精神卫生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对精神障碍做出更为可靠的诊断。它是临床工作者的工具,是学生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60多年来几个连续版本的出现,该手册已经成为精神卫生领域临床实践的标准参考书。
DSM中的表述对精神卫生服务的不同方面的所有有关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其他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士、咨询师、司法和法律专家、职业和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等都具有价值。
美国经过14年的准备,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推出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最新版本--DSM-5。它是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4的升级版。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订了精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它采纳、吸取了数百位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博士等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极具科学参考价值。
2021年10月26日 想读
Soil. Soul. Society 豆瓣
作者: Kumar, Satish 2013 - 9
A new trinity for our time. We are members of a one-earth society, and caring for the earth and soul is interrelated! This is the message of Satish Kumar, the internationally-respected peace and environment activist who has been gently setting the agenda for change for over 50 years. In Soil, Soul & Society, Satish presents the new trinity for our age of sustainability. One that shares the knowledge that we ourselves are very much part of nature; that what we do to nature we in fact do to ourselves; and that the earth is soulful. In this book, he urges readers to create a new consciousness that reveres nature and explores how as a global society we need to embrace diversity and become pilgrims on this earth not tourists. To bring about change in the world we must be the change we wish to see.
2021年10月24日 想读
野狗之丘 豆瓣
作者: 劉克襄 遠流出版 2016 - 7
在人來人往的都市中,牠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只能勇敢求生。
這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故事,應該距離我們很遙遠了,
但那些淒厲悲慘的野狗哀嚎,似乎從未消失,依然在愈加文明的城市迴盪。
上個世紀,還沒有實施垃圾不落地時,一群野狗闖進劉克襄無聊的空檔,促使他為牠們寫下日記。原本不打算發表,塵封十多年後,有感於野狗的處境始終為人誤解,適才整理出書,為野狗發聲。這回重新再版,作者悉心畫下一隻隻野狗,一邊懷念那些野狗相伴的日子,也重新賦予牠們溫度。
六百多天裡野狗們顛沛流離,勇敢求生,偶有煦煦曙光,不時教人心碎。作者的筆觸既報導也參酌想像,努力立場旁觀,仍免不了情感滿溢。透過感傷的故事,作者堅定地傳遞:流浪狗不流浪、不會傷害人,一個文明的城市應該深思野狗的生存空間。
2021年10月23日 想读
豆瓣
作者: 約翰.荷曼斯(John Homans) 译者: 張穎綺 立緖文化 2014 - 8
狗是家人?是寵物?還是動物?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都更容易親近人?順服人?
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狗不是人,卻把他們當成人一樣對待?
我們該如何看待狗?我們有權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或生命嗎?
你曾經對著狗兒說話嗎?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一的人把狗視為家庭成員。狗兒開始登上人們的床上,而不是待在院子,他們以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親密的方式,進入了人們的家庭生活。
本書作者約翰.荷曼斯(John Homans)領養了一隻狗,他們一起散步,一起說話,更開始擔心如果不一起共度週末,狗兒該怎麼辦。在想像狗兒可能的需求,設法滿足它們的過程裡,引起荷曼斯的思索:她是誰?她是什麼?她腦裡在想什麼?我的腦袋又是怎麼回事,會不禁把她當作人看待,然而,她顯然是隻狗而不是人!
全書以清新、淺白的角度,由狗科學、狗歷史切入,在專業知識與個人經驗的相互對照下,約翰.荷曼斯提供了更寬廣的狗議題思考:寵物狗的飼養與狗養殖產業的盛行、純種狗的血統迷思、動物收容所環境與安樂死爭論、狗醫療與安葬文化等。
透過專家、學者、業者與狗主人的採訪,約翰.荷曼斯以細膩的思考和幽默的口吻,分析人狗關係的演變如何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特質與人類情感上不變的需求,並衍生出道德、哲學和政治的思考,更進一步以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狗,至今不僅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或親密的家人,更已成為人類文化的產物,和我們以一種難以釐清的方式聯繫著。本書乍看之下是問狗之所以為人馴養的原因,但其實更嘗試在動物議題上,以狗作為關鍵的領路角色,對人之所以為人,提出豐富解釋。閱讀此書,我們不只更深入瞭解愛犬,也更深刻地洞悉身為人類的自己。
2021年10月23日 想读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 豆瓣
作者: 黃宗潔 新學林 2017 - 9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文本分析、時事評論、倫理思考,並藉由文學與藝術作品中看待動物的各種角度,探討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他者之間糾結錯綜的關係。
書名「牠鄉何處」,正在於凸顯此一觀點:被邊緣化的動物們不得其所的命運若要有所改變,有待更多人了解,無論我們如何在心理上與實際空間上試圖劃界排除,人與動物都生活在同樣的場域。
因此,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類自身,是理解人與自然命運的途徑。
★名人推薦
這是一門現代人(不分大人、小孩)的必修課。─駱以軍/小說家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我們其實在談論人類自己。─張婉雯/作家
2021年10月23日 想读
象与骑象人(更新版) 豆瓣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8.2 (14 个评分) 作者: [美]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译者: 李静瑶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
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把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归结为10个假设,放在科学的天平上,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海特提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得人们常常陷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争战之中,而这种争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也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乔纳森•海特融合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大量饮用了古今东西方哲学、文学与宗教中有关人的心理的看法,继而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关于古老的关于幸福的假设。
乔纳森•海特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之前很多的所谓的“古老智慧”并不是真谛,而且还让我们懂得,如何积极地、理性地去寻找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 著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智慧之作。《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和道德心理学领域颇有成就。
★ 强大的影响力。包括马丁•塞利格曼、希斯赞特米哈伊、巴里•施瓦茨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以及包括《自然》、《卫报》、《人物》《泰晤士报》《图书馆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在内的众多媒体,倾情推荐。
★ 完善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象与骑象人》于2008年推出简体中文版第1版,在2012年出版的更新版中,补充了一些内容,让这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更加完备。
★ 湛庐文化出品。
2021年10月20日 想读
Touching and Imagining 豆瓣
作者: Jan Svankmajer 译者: Stanley Dalby I. B. Tauris 2014 - 3
Jan Aevankmajer wrote this remarkable book on tactile art when he stopped directing films after censorship by the Czechoslovakian government and experimented intensively with tactile phenomena and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Illustrated with over 100 images, the book is organised around many reproductions of Aevankmajer's wondrous tactile art objects, tactile poems, experiments and games. It also includes dialogues with, and artworks by, other collaborating artists from the Group of Czech and Slovak Surrealists. Aevankmajer also gathers together as contributors such notable exponents of tactual experience as Edgar Allen Poe, Guillaume Apollinaire, Salvador Dali, Marcel Duchamp, Meret Oppenheim, Ay-O, and F.T. Marinetti. Michael Havas, producer of some of Aevankmajer's films, says of the book: 'it is typically Aevankmajer: erudite and very consequential. Sometimes also very funny and erotic. Totally unique.'
2021年10月15日 想读
The Web of Life 豆瓣
作者: Fritjof Capra Random House South Africa 1990 - 1
The vita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Fritjof Capra's ideas have made him perhaps the most eloquent spokesperson of the latest findings emerging at the frontiers of scientific,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his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s The Tao of Physics and The Turning Point, he juxtaposed physics and mysticism to define a new vision of reality. In The Web of Life, Capra takes yet another giant step, setting forth a new scientific language to describ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interdependence of psychological, biological, phys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the "web of life."
During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scientists have challenged conventional views of evolu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iving systems and have developed new theories with revolutionary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Fritjof Capra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revolution. In The Web of Life, Capra offers a brilliant synthesis of such recen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as the theory of complexity, Gaia theory, chaos theory, and other explanations of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sms, social systems, and ecosystems. Capra's surprising findings stand in stark contrast to accepted paradigms of mechanism and Darwinism and provide an extraordinary new 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policies that will allow us to build and sustain communities without diminish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Now available in paperback for the first time, The Web of Life is cutting-edge science writing in the tradition of James Gleick's Chaos, Gregory Bateson's Mind and Matter, and Ilya Prigogine's Order Out of Chaos.
2021年10月10日 想读
Mind and Nature 豆瓣
作者: Gregory Bateson Hampton Press 2002 - 8
A re-issue of Gregory Bateson's classic work. It summarizes Bateson's thinking on the subject of the patterns that connect living beings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ir environment.
2021年10月10日 想读
心灵与自然 豆瓣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作者: Gregory bateson 译者: 钱旭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1
本书是著名学者格雷戈里·贝特森的经典之代表作。 贝特森从跨学科的路径整合了其对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结模式的探索,力图构建一幅有关世界是如何在心灵层面上联结在一起的图景,其整合了贝特森对于生命体彼此之间联结,以及生命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示了其探索和发现生命整体性的路径。
在此书的理论体系中,贝特森将心灵置于自然历史、生命发展的核心。贝特森鼓励我们放弃封闭的、割裂的、单一的认识方式,邀请我们以更加广阔的、多元的、联结的、创新的视角对“心灵”这一基本概念进行重新审思。
2021年10月10日 想读
盖娅 豆瓣
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作者: [英] 詹姆斯·拉伍洛克 译者: 肖显静 / 范祥东 格致出版社 2019 - 8
☆ 盖娅假说,20世纪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开创性科学思想之一
☆ 面对人类世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地球能否自愈?
☆ 我们是否会面对“寂静的春天”?
☆ 《自然》《新科学家》《每日科学》《卫报》《洛杉矶书评》
法国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蒂姆·伦顿 英国环境记者弗雷德·皮尔斯
热议
——————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提出了盖娅假说:地球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能够调节自身气候及其构成,始终适宜于那些居住其上的有机体。《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正是对盖娅假说及其缘起的阐述。
.
盖娅假说推翻了两百年来有关地球的科学思想——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无活力的物质和能量的机制,展现了一种新的有机整体性的地球自然观。
.
人类是否是盖娅的一部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是否构成了盖娅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并能有意识地参与到环境变化中去?人类应该以怎样适当的方式在盖娅中生存?盖娅的存在会对我们与世界之间以及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造成什么差异?本书容科学与人文于一体,需要读者从科学、文学、哲学、环境保护实践等角度去理解盖娅假说。
——————————
盖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在《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一书中,作者詹姆斯·拉伍洛克提出了盖娅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盖娅。包括生命在内的整个地球表面组成一个反馈或控制系统,能够调节自身气候及其构成,始终适宜于那些居住其上的有机体。长期以来我们有序的持续存在,可以归功于大地之母盖娅的调节过程。
.
本书的盖娅还只是一个假说,后经论证形成盖娅理论。自1979年第一次印刷以来,拉伍洛克的许多预言变成了现实。他的理论是科学界争论极激烈的话题之一。
2021年10月1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