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 - 标记
What Does It All Mean? 豆瓣
作者: Thomas Nag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 10
Most people think about philosophical problems without realizing it: What really exists? Can we know anything? Is anything really right or wrong? Does life have any meaning? Is death the end of everything?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the philosophical raw material comes directly from the world and our relation to it. In this remarkable book, distinguished philosopher, Thomas Nagel leads the reader into the heart of nine of these central problems of philosophy. In vivid, accessible prose, he brings the issues to life, demonstrating why they have continued to baffle and fascinate countless thinkers across the centuries. "What Does It All Mean?" challenges us to think hard and think clearly; to ask questions, to argue, to try out ideas and raise possible objections to them, in a word, to become philosophers ourselves.
2021年8月12日 已读
要是小时候读到这本哲学101,可能会有些感悟。前几章不厌其烦的讲解为什么要思考free will, 良善,公正,语义学... 有些地方甚至有些啰嗦。到最后一章突然痛痛快快:Don't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这世界有你没你并没什么不同。Life may be not only meaningless but also absurd.
Lol想到这更希望小时候读过了,击穿那个要么沾沾自喜要么惶恐不安的锁仔!
局外人 豆瓣 Goodreads
L’Étranger
9.3 (289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21年8月8日 已读 描写孤独冷漠常在瑟瑟寒冬,局外人却在炎炎夏日。多少人先激情抗争而后消极厌世,加缪则是先局外人再有鼠疫西西弗。对这些反差印象深刻。
酷暑海滩,朋友美人,对本该明媚欢快的元素只是淡淡的;葬礼,囚牢,审判,极刑,对这些苦难也是淡淡的。
细致的观察家,记录者,短暂一生像是看了一出别人主演的戏。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In Cold Blood
8.7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杜鲁门•卡波特
★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村上春树
★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2021年8月5日 已读
冷静的纪实,又细腻如小说,卡波特名不虚传。
对佩里的刻画极其令人难忘。迪克只是个爱吹牛的恶人混混,佩里则是深刻而多面的,几近罪与罚式的人物。善恶交错复杂,一面浪漫一面冷漠。不寒而栗同时惋惜,联想他人生本有的各种可能,冒险家,诗人,阿拉斯加的猎人...最后他只是受伤还独自游走的野兽,仅存的人性连怜悯自己都不够。
罗杰疑案 豆瓣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常禾 新星出版社 2020 - 4
金斯艾伯特村里坐落着两座豪宅,其中之一居住着罗杰先生。
他是一个知道太多秘密的人。他知道他爱的女人——居住在另一所大宅里的弗拉尔斯太太毒死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他知道有人在敲诈她。随后,他又得知她服用了过量药物自杀身亡。
晚上到达的信件很快就会揭晓那个神秘敲诈者的身份。罗杰坐在书房里,展开她最后的来信——可是,也许他没机会知道了。一把匕首刺入了他的脖颈……
2021年7月27日 已读 打麻将那段好自然。连英国人都会算番,我却不会🥲 国粹源远流长。
Greenlights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Matthew McConaughey Headline 2020 - 10
From the Academy Award®-winning actor, an unconventional memoir filled with raucous stories, outlaw wisdom, and lessons learned the hard way about living with greater satisfaction.
I've been in this life for fifty years, been trying to work out its riddle for forty-two, and been keeping diaries of clues to that riddle for the last thirty-five. Notes about successes and failures, joys and sorrows, things that made me marvel, and things that made me laugh out loud. How to be fair. How to have less stress. How to have fun. How to hurt people less. How to get hurt less. How to be a good man. How to have meaning in life. How to be more me.
Recently, I worked up the courage to sit down with those diaries. I found stories I experienced, lessons I learned and forgot, poems, prayers, prescriptions, beliefs about what matters, some great photographs, and a whole bunch of bumper stickers. I found a reliable theme, an approach to living that gave me more satisfaction, at the time, and still: If you know how, and when, to deal with life's challenges - how to get relative with the inevitable - you can enjoy a state of success I call 'catching greenlights.'
So I took a one-way ticket to the desert and wrote this book: an album, a record, a story of my life so far. This is fifty years of my sights and seens, felts and figured-outs, cools and shamefuls. Graces, truths, and beauties of brutality. Getting away withs, getting caughts, and getting wets while trying to dance between the raindrops.
Hopefully, it's medicine that tastes good, a couple of aspirin instead of the infirmary, a spaceship to Mars without needing your pilot's license, going to church without having to be born again, and laughing through the tears.
It's a love letter. To life.
It's also a guide to catching more greenlights-and to realising that the yellows and reds eventually turn green too.
Good luck.
2021年7月25日 已读
远行故事和主创幕后挺好看的,就是这写作风格太成功学了。一堆名言警句,无意义排比,还有好多qq签名式人生格言什么Be less impressed, be more involved之类。过多自我陶醉。
来自硬核的德州家庭,从小自信又专注。出道不久名利双收,转行转型每一步都成功,走上演艺巅峰,写本书也能畅销。人生赢家一路的确丰富多彩,但是讲真大家只是read for fun,没人想从你的自传中学会如何成功。
The Splendid and the Vile 豆瓣
作者: Erik Larson Crown Publishing Group 2020 - 2
On Winston Churchill's first day as prime minister, Hitler invaded Holland and Belgium. Poland and Czechoslovakia had already fallen, and the Dunkirk evacuation was just two weeks away. For the next twelve months, Hitler would wage a relentless bombing campaign, killing 45,000 Britons (30,000 of them Londoners) and destroying two million homes. It was up to Churchill to hold the country together and persuade 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 that Britain was a worthy ally--that she was willing to fight to the end.
2021年7月12日 已读
记录丘吉尔和二战的书太多了,这本还能挖出新角度,并且写得如此好看,不容易。
作者从各种书信日记中拼凑出丘吉尔40年临危受命后一整年的英国全景。首相铁打的抗战决心和演讲技能自然是重点,让民众既沉痛直面现实又深受鼓舞。另一关键是他很早认清现实,处心积虑woo罗斯福。英国作为全村最后的希望如此顽强,真的非他不可。
感慨于聚光灯之外几位执行者的重要性--傲娇的Lord Beaverbrook打破常规加速造战斗机,病殃殃的Harry Hopkins促成英美牵线,他们实际改变了战争走向。
希特勒副手Hess孤身飞入英国太神了,为Führer忠诚奉献到失了智,这段真有意思。
通篇回顾,狂轰乱炸下英国人的生活并未停滞。年轻人还在恋爱,夜店依旧欢歌。无论夜幕如何残酷,天亮后万物生长,可谓奇迹般的韧性。
字母表谜案 豆瓣 Goodreads
アルファベット・パズラーズ
7.3 (209 个评分) 作者: 大山诚一郎 译者: 曹逸冰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5
☠当你隐隐觉得不对劲,致命的恶意正悄悄逼近!
◮4个连接死亡的字母×4桩无人能解的谜案
◮《诡计博物馆》作者、短篇推理之神大山诚一郎封神出道之作!
◮令推理大师绫辻行人、阿津川辰海拍案叫绝,烧脑度99.99%!
◮登榜“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
◮快节奏、零废话、神反转。翻开《字母表谜案》,发现日常背后的致命恶意!
══════════════════
【名家评论】
◮大山诚一郎的作品就是诡谲又精致的密室乐曲。——麻耶雄嵩(推理小说作家)
◮《字母表谜案》让我从此一直追随大山老师,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无可衡量。——阿津川辰海(推理小说作家)
◮《字母表谜案》精妙绝伦,我一口气读完后,又读了一遍!——小岛秀夫(殿堂级游戏设计师)
══════════════════
【剧情介绍】
一座神秘的公寓,不定期举行推理合战。红茶、曲奇,搭配寒意逼人的谜案,与案件相关的字母似乎是重要线索。一群特殊的房客,联手组成侦探团,秘密追踪警视厅也难以锁定的幕后真凶。
有被毒妄想的贵妇人,竟应验般惨遭毒杀?
午夜零点神秘来电后,美术馆密室惊现死尸。
豪华游轮杀人现场,诡异的死亡留言无人能解。
绑架案中遇害幼童父亲的手记,字里行间令人细思极恐……
越细微的异常,越接近真相,也越令人不寒而栗!
【内文摘选】
☠死亡最残酷的意义并非肉体的毁灭,而是所有念想的消亡。
☠真凶潜伏于茫茫人海中,就好像沙滩上的一粒沙。寻找真凶,就如同寻找沙滩上的那一粒沙。
☠再伟大的侦探,有时候也得靠华生的错误推理才能看破真相。
☠一如天色忽暗的春日,命运也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罩下黑影。
2021年6月13日 已读
看前半本时心想就这?古宅博物馆游轮,也就几集柯南水平。
到Y案尾声才明白前面的PFC都是铺陈人设罢了。题外话都反复说完,到Y案读者只会被剧情牵引,受障眼法而忽视掉本该留意的。
最后几套解读一层层反驳掉前者的不合理之处,有意思。
美丽新世界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BRAVE NEW WORLD, 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9.2 (275 个评分) 作者: [英] 赫胥黎 译者: 陈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其它标题: 美丽新世界
出版于一九三二年的《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继《美丽新世界》这部寓言小说杰作之后,赫胥黎又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了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在这部雄辩的作品中,作者运用其丰富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比较了现代社会与他在《美丽新世界》中所构想的寓言性图景的方方面面,像人口过剩、宣传和洗脑以及化学劝诱等,认为他早年悲观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本书将赫胥黎这两部最经典的名著全部收入。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1984>里权力通过恐惧和惩戒高压实现控制。<美丽新世界>则是通过给予快乐:苏摩药片逃避烦恼,奉行消费主义和纵欲娱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在秩序中,受保护,很幸福。
人们受的教育服务于细化分工,培养出的白领扔到野人的世界里百无一用。
从文学角度来说,我认为1984更出色些,而结合创作年代:1984写于斯大林时期,而美丽新世界创作时希特勒还未上台。重返美丽新世界里,赫胥黎写道他相信1984的手段会让位于他描绘的这种强化和操纵。
几十年过去,一语成谶。
聋哑时代 豆瓣
7.8 (80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在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投射挥之不去的影子,校园生活也始终有一层压抑暗沉的时代底色。
《聋哑时代》是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如同把往事说进树洞,泥巴封好,日后好好珍存。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他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和自己一样活过的人们做传,把聋哑时代失声者的故事讲出来。这部长篇小说写于28岁,那时他过着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的双面人生,“写完那天,已经是夏天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编辑推荐】
★80一代青春终曲,唤醒成长之痛。我们总会一次次回到少年时代,那里保存着生命最初的模样。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暗色调的108中校园,七个凌厉的少年故事,一段温柔陡峭的青春回忆,一部80后的精神成长史。任何一个夏天都无法与那个夏天相比,少年们沉默不语,少年们凶猛炽烈,他们 的脸上有着和我们当初一样的表情。
★为聋哑时代的失声者作传,这本书,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关于成长路上的疼痛与代价,关于那些远去的人,朦胧的爱情、年少的挚友,关于少年的锋芒如何陨落黯淡,向平庸的现实妥协,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荒谬的世界孤独地长大,一一交出自己最心爱的事物。这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所有人的青春。
★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新版完整呈现。新版恢复原作千余字篇幅,保存小说原初面貌,作品首次完整呈现。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小说家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同代人的青春留下存证,替沉默的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汉语小说青春书写的开拓性作品,双雪涛的少年故事,有塞林格式的叛逆与反思精神。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80后青春叙事,小说以锋芒之笔,剔开青春温暖背后世界的残酷;以少年之眼勘察人性明暗,书写个体与世界冲撞之间对自由和自我的恒久探寻;以一部鲜活的东北少年人物志,交织出时代暗影之下一代人的青春与命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深度。
2021年6月2日 已读
不如飞行家和摩西,这本很一般。
走火入魔的天才,莫名其妙的女神,庸俗的环境和自命不凡又学会认命的少年…总得跳出这些题材吧。
悉达多 豆瓣 开放图书馆
8.9 (386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姜乙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其它标题: 悉达多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据悉市面销量最高版本译自英文版),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2021年6月1日 已读
悉达多自幼早慧,舍弃富足进沙门。他以为自己的智慧足以嘲讽世俗,却一步步沉沦在世俗中。遗弃了斋戒、等待和思考,陷入肉体、享乐和财富这些无常之物。
书若结尾于他幡然悔悟,那就只是平庸之作。精辟在于世俗的经历及为人父的挫折,都成为他悟道的必经之路。他所悟到的智慧,是他自青年就入了师门的朋友乔文达所不能的。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世界如他摆渡的河,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一切都在于奔涌的现在。世界并非不完满,并非徐缓地行进通向圆满。世间的每一瞬间都是当下的河流,承载了善恶过去与未来。学会体验,经历,挣扎,学会接受甚至热爱。
不仅不引起反感,还令我且读且赞同的哲学鸡汤。
克莱因壶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クラインの壷
8.6 (405 个评分) 作者: [日]冈岛二人 译者: 张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 9
什么时候你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假的?
.
日本虚拟现实VR题材开山杰作,
超前《盗梦空间》20年!
传奇推理作家组合冈岛二人预言之书,以超强的技术预见力,30年前就已完美构想出虚拟现实游戏体验装置!
.
这是一部拥有“噩梦特质”的小说,是一次鲜有的、堪比3D观影、脑洞大开的、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独特体验。——资深推理人天蝎小猪
.
.
上杉彰彦从未如此兴奋——他写的故事被伊普西隆研发公司买下,即将制作成颠覆时代的全新游戏《克莱因2》(Klein 2),并受邀与少女梨纱一同担任游戏测试员。
上杉彻底陷入了由K2造就的完美虚拟世界,为它的逼真、超前赞叹不已。然而随着测试过程的深入,伊普西隆公司行事神秘得令他生疑,游戏中更不断听到有人警告他:“快逃!”
与此同时,一个自称是梨纱好友的女孩找到上杉,她说梨纱已失踪多日,音信全无。然而在寻人的过程中,两人都开始怀疑对方在撒谎,因为他们的记忆完全对不上……
2021年5月30日 已读 一直提醒自己这是三十年前的OG脑洞,才得以看完。
科幻题材和悬疑片一样,站在巨人肩膀上一山再望一山高。观众只能往前猎新,溯源寡然无味。
生吞 豆瓣
7.4 (224 个评分) 作者: 郑执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2003年冬,十七岁少女黄姝惨遭奸杀,全身赤裸被弃尸于一幢烂尾楼前的雪坑。大雪覆盖了胴体也掩盖了重要线索,作案手法和动机成迷。十年后,又一具少女尸体被剥光衣服丢进雪坑,作案手段完全复刻,可昔日重大嫌疑人却早已去世,追查此案的老刑警冯国金再次坠入迷雾。随着尘封旧案重见天日,一段深埋在五个少男少女间的残酷青春往事浮出水面……
2021年5月24日 已读
行文间毫不介意读者早早把案件猜得八九不离十,因为真正想展开讲述的是东北青春往事,悬疑只是个用以抽丝剥茧的外壳。
作者文风加色不少,沙楞的东北梗,还带着八零后太熟悉的'青春文学'遣词造句。自然会有人嘲讽嫌弃这一套,但我读着觉得很窝心,同龄人的笔让我一回往昔。
打黑除邪教,工人下岗潮,席卷一个没有隐私可言的人情社会,生吞活剥无辜的人。有的人被迫勇敢负重前行,有的人懦弱卖了良心。
黄姝的死,罪人十恶不赦且能恨个痛快;而冯雪娇和王頔阴差阳错让天才秦理成了失学的聋子,让人恨得心寒。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豆瓣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8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库拉金、包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2021年5月24日 已读
读了月余,每次打开书页就一步跨进他的时空。那里贵族即使战时也慢条斯理,后方宴会作客书信礼节,前线对峙等待漫长行军,读起来莫名踏实。
最后尼古拉娶了玛丽亚,过上列文式勤劳踏实的乡绅生活。皮埃尔娶了娜塔莎,感悟一生都从人们的头顶上远望出去,其实不用极目眺望,只要看着前面就行了。皮有点像我心中的托翁,自我挣扎矛盾的知识分子,漠视金钱而其实万万离不开财富,与现实格格不入地追求精神真理。
托翁论证拿破仑只是时代推上前的凡人恶棍,为库图佐夫正名顺势而为的智慧,讽刺史学家强行总结。拿破仑战胜俄奥联军,停战与亚历山大交好,翻脸后一路攻占莫斯科,又仓皇狼狈逃跑--权力和历史变革无法简单归结于个人或团体意志,至于自由和规律如何共同牵引历史,似乎作者倾向于宿命和神秘主义。尽管局限于时代,这些思考拉起了作品整体高度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2021年4月23日 已读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
没有描述时代背景,孩子视角看不到也看不懂社会环境。而从拼凑出的一段段故事中,我们能很清晰地辨认那是怎样的城镇乡村生活。穷困,阴郁,禁欲,苟活得人顾不上体面和善良。
在他的故事里,只有孩子是正面的,比如幼时的'自己'、鲁鲁、送养后城里结识的小同学。大人都是困兽甚至魔鬼,尽是愚蠢丑恶。
像读过的每本余华一样,最后印象深刻的都是些残忍的情节。
三大师传 豆瓣
Drei Meister
9.4 (7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特凡·茨威格 译者: 申文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1
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2021年4月18日 已读
写巴尔扎克和狄更斯像是带着责任心完成约稿,精雕细琢遣词造句,保质保量让人挑不出毛病。而写到陀氏,茨威格像是要穷尽热情去剖析自己的神。读那些饱含情感的语句,我甚至能想象他如何激动地奋笔疾书,写到不能自已处离开案前,踱步理清思绪。
巴尔扎克以极致写实打造了自己的社会,狄更斯用慈悲幽默温暖民心。他们塑造的人物都是连贯统一的:巴尔扎克的人物一切目的不是家财万贯就是加官进爵;狄更斯的人物全都向往平安喜乐,以至于悲剧都是仁慈得泪中带笑的。
陀氏对这种一致性和易概括的简单追求不屑一顾,笔下的灵魂皆是分裂矛盾。信上帝又要与之辩论,被病痛赌瘾折磨又享受其中。他们热爱苦难,烈火淬金。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为了教诲众生看清生命本质,并且热爱生活。
想来茨威格此时虽尚未流亡也已见过战火疾苦,由此愈发崇拜苦难艺术家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陈宗琛 文汇出版社 2018 - 7
文学史上只有这本书成功刻画了女人的暗恋心理!茨威格也因此成为罗曼•罗兰眼中“人类灵魂的猎手”,现实和艺术世界众多人物“灵魂历史”的塑造者!高尔基评价说:“直到茨威格的出现,才有人用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描写女人。”
2021年4月10日 已读
茨威格对视角的构思真是巧妙。<来信>之所以经典,就在于这个以绝笔长信倾述一生秘密的角度。因是最后的告白,又因为没有当面,情绪单向喷涌,细腻又澎湃。读信人的反应不着一笔,这个留白极好。写一句愧疚都多余了。
<象棋>有大段的主角自述,讲如何在囚禁中被逼出了棋艺。而主线视角又来自旅途上的一位旁观者,旁观疯人与大师的对弈,负责观察与倾听。<看不见的珍藏>类似,让观察者抽离出来,与瞎子收藏家和家人的苦难荒诞萍水相逢。
这种视角的结合给愤怒的控诉裹上了一层克制。读起来像品酒,浓厚的本味尽在回味中。
<灼人的秘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成人世界的谎言。表面写了母亲的轻佻,又似揭开她的孤独和无助。男女间的捕猎和欲拒还迎在天真面前暴露无遗,无聊又可笑。
奇风岁月 豆瓣
Boy's Life
8.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蒙 译者: 陈宗琛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最亲的兄弟是一只叫“叛徒”的小狗。而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辆叫“火箭”的脚踏车。每到夏季开始的那一天,他总是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那群朋友,飞到最高的天际。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天还没亮,科里陪爸爸挨家挨户送牛奶,忽然看见一辆汽车冲进湖里。爸爸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人,没想到,当他奋力游到车旁,眼前竟是一幕令他魂飞魄散的景象:那个人已经死了,双手被铐在方向盘上,体无完肤,显然遭受过酷刑,脖子上还缠着一条铁丝。无法解释的谜团随着车子渐渐往下沉,仿佛被深不可测的黝黑湖水吞没。那天以后,科里和爸爸开始尝试追查真相。精心设计的谋杀出现漏洞,凶手被迫要收拾残局。
而湖底的一幕如恶灵般纠缠著单纯善良的爸爸,他精神濒临崩溃。科里必须找出真相,才能唤回他挚爱的爸爸。
一根绿色的羽毛,带著科里一路追查凶手,探索神秘的奇风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中交织的善良与邪恶,探索生与死的意义……
2021年4月4日 已读
一开始读到水怪传说、黑人女王做法,还觉得是比较幼稚的儿童读物。再往下读就明白为什么比肩<杀死一只知更鸟>了。
表面平和的小镇生活正经历着时代的变化:族裔观念冲突,传统宗教抵制流行文化,现代商业化变革,还有纳粹遗毒。
不变的是一代代的人都需要面对成长的挑战,学习正直、勇气,感悟生死。叛徒和好友的死最为扎心,让人潸然泪下。
读完想到一句话,形容这个故事再贴切不过:少年,不要败给风雨,更不要败给歪门邪道啊!
此外翻译太加分了,读完这本特意去找陈宗琛其他译作来看。
自由 豆瓣
Freedom
8.2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弗兰岑 译者: 缪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5
★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
——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
★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真正伟大的当代文学,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
★《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
★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
★顶级媒体“年度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第1名
《时代周刊》“年度小说”第1名
史蒂芬·金“年度十大选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大西洋月刊》“年度图书”
《经济学人》选书
英国《卫报》“年度十大好书”
英国《电讯报》年度小说
英国《泰晤士报》选书
《 自由 》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2021年3月28日 已读
这一家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像被牵引进深渊,直至赤裸的人性真相:那些看似身不由己的悲剧,都源于可悲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帕蒂是个可怜的蠢女人,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得不到的却一直在骚动。当最终止痒,也就失去一切。最后给她的结局过于善意。
沃尔特和理查德的友谊太真实了,争相做那个扶持对方的人,小心平衡对对方的喜欢和嫉妒。
金童乔伊经历的母子关系,叛逆,对爱情与财富的虚荣心,写得最好。人生阅历开启的早,最终回归现实也早。坦然处理各种感情,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能是最后成长最快也幸福最长的人。
故事中穿插各种政治时局的背景很巧妙,宗教战争党派等元素用得贴切。大篇幅叙述沃尔特的环保主义和反人口主张,想来也是作者借人物之口想宣扬的。抑制侵占其他物种资源的浪费,保护无助的鸟类。希望这思潮能一代代掀起更大的反响吧
文城 豆瓣 Goodreads
7.2 (119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时隔八年,余华全新长篇重磅归来!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余华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不止是时空上的突破
◆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
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铺开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在民间叙事中融入魔幻色彩,时空绵延,人物纷杂,情节跌宕
◆谱写一曲关于命运的荒诞史诗
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夹杂着黑色幽默,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
★ 余华亲自选定封面插画
◆封面插画来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男人》,风格独特,意蕴广远。
【内容简介】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2021年3月14日 已读
情节简单的快意恩仇儿女情长,很能显示余华讲故事的功力,读起来酣畅。
印象最深的是写张一斧土匪帮的暴虐残忍,打家劫舍屠村,鲜血淋淋。
童养媳小美和少爷阿强的颠沛流离,和林祥福的阴差阳错,被拆成两条线分开写,效果不错。各种支线人物即使笔墨不多,也都塑造得有血有肉。
1973年的弹子球 豆瓣
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
7.1 (74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8
这还是一个入口与出口的故事。就象那只进入捕鼠器的小老鼠,因为出口已经关闭,第四天早上死掉了。小老鼠就是城市青年的例子,男主角也即是鼠,他在寻找出口。
详尽的细节描写,对弹子球机的迷恋,无不透出深深的寂寞和迷茫。曾在挪威森林出现的直子在这里只在第一节中提到,但感觉她的影子深深地笼罩住了全文。鼠忘不掉对直子的爱。他把自己封存在一个只容自己容身的洞里面,封存在弹子机游戏里面。持续不断的弹子机游戏把他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2021年3月7日 已读
周围的人,即便是那对起居陪伴的双胞胎,都疏离得像机器。机器反而温暖如有人性。
然而弹子球机不会将你带去任何地方,唯独“重来”的显示灯闪亮而已。重来,重来,重来,甚至让人觉得弹子球游戏存在本事即是为了某种永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