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制造漫画 豆瓣
Making Comics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Scott McCloud
译者:
张明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4
《制造漫画》是一本非常贴近漫画创作的教学用书,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角色来叙述自己的创作观点,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探索漫画的创作方式。《制造漫画》内容详尽,包含画格场景设计、面部表情刻画、肢体语言表述、页面布局、故事情节构建、创作工具的选择及个人漫画风格的定位等很多读者渴望提高自身能力的内容。《制造漫画》语言幽默诙谐,用看似非常简单的说法展示了漫画中所蕴含的极深的艺术魅力,同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字与图片完美地诠释漫画这种艺术形式。
《制造漫画》非常适合于动漫爱好者、插画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阅读,也适合动漫相关专业作为培训教材。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世界动漫经典教程:制造漫画(修订版)
《制造漫画》非常适合于动漫爱好者、插画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阅读,也适合动漫相关专业作为培训教材。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世界动漫经典教程:制造漫画(修订版)
爱、毁灭、新浪潮 豆瓣
Baisers de cinéma
作者:
[法] 埃里克·福托里诺
译者:
陈雪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5
我的故事从上个世纪的巴黎开始……
我对自己的出身一无所知。我出生在巴黎,不知道母亲是谁,我父亲是给女明星拍照的摄影师。
父亲临终前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我的出生源于一个电影之吻。
————
在爱与毁灭之间,
我父亲说,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美丽的、小小的“ b”。
麦莉丝呼吸着对爱的渴望与死亡,而有时候这死亡就是紧随渴望而来的。
我在哪里读到过,说人类的心脏在一生中能够跳动四十亿次?我希望麦莉丝的心跳慢下来,她的心跳像一只贴着我超速击打的鼓。麦莉丝像灯芯一样在消耗着自己。
我孤身一人坐在一张长椅上,内心安宁,就是在这种孤独感中,在缺失的最深处,我感到自己离她最近。
塞纳河在我们脚边闪闪发光,必须要好好地结束这一切了。我们离栏杆很近,我突然伸出了手。附近的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我们钻进车中。就这样,要不然我们就会像《祖与占》中的结尾那样跳入水中。
你听,冰块在玻璃瓶里融化的声音。
我对自己的出身一无所知。我出生在巴黎,不知道母亲是谁,我父亲是给女明星拍照的摄影师。
父亲临终前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我的出生源于一个电影之吻。
————
在爱与毁灭之间,
我父亲说,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美丽的、小小的“ b”。
麦莉丝呼吸着对爱的渴望与死亡,而有时候这死亡就是紧随渴望而来的。
我在哪里读到过,说人类的心脏在一生中能够跳动四十亿次?我希望麦莉丝的心跳慢下来,她的心跳像一只贴着我超速击打的鼓。麦莉丝像灯芯一样在消耗着自己。
我孤身一人坐在一张长椅上,内心安宁,就是在这种孤独感中,在缺失的最深处,我感到自己离她最近。
塞纳河在我们脚边闪闪发光,必须要好好地结束这一切了。我们离栏杆很近,我突然伸出了手。附近的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我们钻进车中。就这样,要不然我们就会像《祖与占》中的结尾那样跳入水中。
你听,冰块在玻璃瓶里融化的声音。
现代主义 豆瓣
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8.0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盖伊
译者:
骆守怡
/
杜冬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两百多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当代艺术 豆瓣
Contemporary Art: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英] 斯托拉布拉斯(Stallabrass.J.)
译者:
王端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 11
《当代艺术》内容简介:鲜血淋漓的玩具士兵、镀金的超市购物车,还有用乐高积木拼成的集中营,当代艺术似乎是一个如野草般自由生长和蔓延的领域,艺术家们不断地打破各种禁忌,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在观者眼中,这些作品也许艰深晦涩引人苦苦思索,也许琐屑无聊令人大跌眼镜。然而,在惊叹之余,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当代艺术是否真的绝对自由?它的“当代性”表现在哪里?政治和经济环境对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艺术世界又是由什么来推动运转的?读了这本小书,或许你会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 豆瓣
When Marina Abramovic Dies
作者:
[英] 詹姆斯·韦斯科特
译者:
闫木子
金城出版社
2013
- 4
她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大家尊称她为“行为艺术之母”,这个女人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令人难忘的和超验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了长期以来视觉艺术的边界。她的行为艺术已经称为一个传奇。全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讲述她在出身地南斯拉夫的生活经历,与同样是艺术家的恋人乌雷13年的合作历程,以及分手之后一个人的舞台。全面展现了她的艺术生活经历。
艺术家的真实 豆瓣
作者:
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
译者:
岛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罗思科的这部革命性的艺术哲学著作以艺术及艺术家的真实性立论,探讨了现代艺术世界、艺术史、神话、美、艺术家所面临的社会挑战、“美国艺术”的真实本质以及诸多相关问题的观念。本书充满哲学的思辨,同时又饱含对艺术的热情,注入了强烈艺术精神。本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罗思科的论证有多么充分,或者他多么连贯地证明了自己的论点;其真正价值是我们对一位艺术家的世界观获得了异常难得的理解,这种世界观通过书面语和相当具体的论证得以表达。
罗思科之子克里斯托弗·罗思科“尽可能地将这部手稿以完整可信的版本公之于众”。本书还包括其长达30页的序,他描述了这部手稿的发现过程,以及将这部手稿付诸出版的复杂而动人的际遇。序言中阐述了艺术家罗思科的相关作品范例,同样也附上了原著手稿中的复制品。克里斯托弗的序言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罗思科的这一有些令人费解的经典著作。
罗思科之子克里斯托弗·罗思科“尽可能地将这部手稿以完整可信的版本公之于众”。本书还包括其长达30页的序,他描述了这部手稿的发现过程,以及将这部手稿付诸出版的复杂而动人的际遇。序言中阐述了艺术家罗思科的相关作品范例,同样也附上了原著手稿中的复制品。克里斯托弗的序言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罗思科的这一有些令人费解的经典著作。
艺术何为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罗斯科
译者:
艾蕾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在马克·罗斯科,这位20世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身上,有着众多令后人“误解”与“不了解”的地方:他所描述的“黄金时代”究竟如何?他如何度过漫长的孤独与贫困?他的艺术道路与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他为何反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为何以割 腕的方式离开世界…本书将以罗斯科那充满灵动、哲思的文字,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些误解。
本书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的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诚探索,是我们理解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本书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的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诚探索,是我们理解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修订版) 豆瓣
作者:
[日]朝仓直巳
译者:
林征 林华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0
中央聖馬丁的12堂必修課 豆瓣
Central Saint Martins Foundation: Key Lessons in Art and Design
作者:
Lucy Alexander
/
Timothy Meara
译者:
劉佳澐
漫遊者文化
2020
從靈感、想像、同理心,
乃至批判力、解決問題、適應力和領導力,
每個創作者都能學習活用的核心價值和方法
多媒體藝術、影像工作者Phoebe Boswell,服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多媒體和裝置藝術家Mona Hatoum,嘻哈歌手M.I.A.,服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Richard Nicoll、Christopher Kane,電影導演Joseph Wright,藝術家Laure Prouvost,劇場設計師Tim Hatley等
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必修的預備課程
◆獨樹一幟的基礎預科課程
隸屬倫敦藝術大學的中央聖馬丁學院,是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孵化搖籃,更是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它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挑戰現有標準,被公認是最具叛逆個性、前衛與創新的人才大本營。
本書是由中央聖馬丁的資深教師、傑出校友和在校生,聯手分享第一年的預備課程內容精華。這門課程是從綜合診斷、自我定位,邁向獨立創作的三階段式學習,引導你思考如何活用藝術設計的概念,不再受限技術與功能面的價值觀,探索創作的最大可能。
◆在各種實作中探索自己的潛能
本書一方面提出研究和思辨的策略為創作奠定基礎,同時也穿插大量專題製作、練習、示範作品與藝術家專訪,鼓勵你在實作之中發展自己的創作手法,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最終找出個人最能發揮的領域。
針對藝術設計的關鍵主題和四大學科領域:藝術創作、服裝與織品、視覺傳達、立體設計,本書也一一為讀者提出專業性的引導,乃至介紹如何團隊工作、展出呈現與建立作品集。
本書提供了藝術與設計工作者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無論你是新生代的藝術與設計科系學生,或資深的創意工作者,都能從中學習大膽、創意,且具有批判思考的工作方式。
本書特色
‧創意與企劃工作者的靈感工廠:鼓勵培養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
‧藝術設計生涯的敲門磚:跟著本書單元循序漸進地完整學習,也是一次個人創作潛能的綜合評估。書中搭配的作品示範和藝術家訪談,提供世界級創意的學習目標。
‧呼應推測設計的潮流:從解決問題、思考未來,到為明日世界而設計
‧Swiss Bound藝術書裝幀:採用內頁完全攤平、裸露書背、彩色縫線、超大書折口的高規格裝幀。
名人推薦
古又文(Johan Ku 品牌藝術總監)、李翰(舉牌小人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周世雄(藝術家、周世雄藝術團隊總監)、許愷玲KellyKiwi(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謝清安(藝術家、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校友會長)、謝詠絮(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副教授) 中央聖馬丁校友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怦然心動之美、嶄新的想法、驚人的手藝、原創的解決方案,和圖像的震懾力道,以上是你在意的事情嗎?即使你不是靠著藝術作品維生,你還是會創作嗎?如果兩者皆是,這本書正是為你量身打造。——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序
中央聖馬丁的基礎預科課程是藝術家或設計師最重要的起跑點。在基礎課程中,你將學習到如何發展出個人的視覺語言,並客觀分析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為藝術設計職涯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課程中無數實作與練習,你也將受到鼓舞,更加勇於夢想、敢於想像,進而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世界。
我們希望以積極、創意且具批判力的方式讓你投入學習過程,並希望你能運用這本書來探索、提問與創造。
作為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基礎預科課程教師,我們在一個優秀又具有競爭力的環境中工作,但我們也相信,這裡教授的核心價值和創作方法,是所有人都能夠學習的。我們運用策略來探索與評估創作的潛力,而這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闡明這些思維策略。
無論你正準備攻讀藝術設計學位,或者有意邁入創意產業職涯,都需要先選出一個自己最能發揮長才的領域。你可以應用本書第七章「探索」中提供的五個專題,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這個章節將帶你探索藝術與設計的廣大層面。接著,你還能透過其他章節介紹的專題,深度認識藝術設計的四大領域:時尚與織品、藝術創作、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
遵循這一套特定的教程,不只是要讓學生發現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方向,也要讓學生學習責任感,能夠全心投入並努力不懈。這套基礎預科課程透過實作、集體發想、自我分析、接受評論,讓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我們的課程規劃不是著重在成果的修正,而是強調讓學生發展出一套思維與創作的過程,使他們有能力進一步往下探索。
本書希望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完整的教學,而不是羅列出各種主題,讓讀者擇一研究。在探索這本書中的各種概念與專題時,請務必打開心房去發掘你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希望你能跨出舒適圈,接受不同的挑戰,而非只是重複練習那些你已知且孰悉的技能。
我們刻意不為書中列出的練習提供特定答案,這反映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我們希望你改變規則、擁抱那些不切實際的可能性,並接納意想不到的發現。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種挑釁,或一個需要受到挑戰的對象,又或者是一場充滿探索、詢問與創造的挑戰。我們希望你一開始就先實驗你的想法、嘗試闡述你的創作意圖,並評估作品的潛在應用與影響力,進而去正視自己身為藝術家或設計師的意義。
我們深信,在一個進步的社會裡,鼓勵並培養學生的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也是藝術與設計教育謹記的願景 。
書中,我們展示了許多本校預備課程學生的作品為範例,這些作品都有著令人讚嘆的樂觀與野心。我們希望藉此讓人們關注,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多樣性,還能直接影響我們身處的環境。本書中還包含了許多訪談,有利地展現了新生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們透過中央聖馬丁基礎預科課程,發展出強而有力的創作特色與成功的職業生涯。你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乃至批判力、解決問題、適應力和領導力,
每個創作者都能學習活用的核心價值和方法
多媒體藝術、影像工作者Phoebe Boswell,服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多媒體和裝置藝術家Mona Hatoum,嘻哈歌手M.I.A.,服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Stella McCartney、Richard Nicoll、Christopher Kane,電影導演Joseph Wright,藝術家Laure Prouvost,劇場設計師Tim Hatley等
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必修的預備課程
◆獨樹一幟的基礎預科課程
隸屬倫敦藝術大學的中央聖馬丁學院,是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孵化搖籃,更是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它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挑戰現有標準,被公認是最具叛逆個性、前衛與創新的人才大本營。
本書是由中央聖馬丁的資深教師、傑出校友和在校生,聯手分享第一年的預備課程內容精華。這門課程是從綜合診斷、自我定位,邁向獨立創作的三階段式學習,引導你思考如何活用藝術設計的概念,不再受限技術與功能面的價值觀,探索創作的最大可能。
◆在各種實作中探索自己的潛能
本書一方面提出研究和思辨的策略為創作奠定基礎,同時也穿插大量專題製作、練習、示範作品與藝術家專訪,鼓勵你在實作之中發展自己的創作手法,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最終找出個人最能發揮的領域。
針對藝術設計的關鍵主題和四大學科領域:藝術創作、服裝與織品、視覺傳達、立體設計,本書也一一為讀者提出專業性的引導,乃至介紹如何團隊工作、展出呈現與建立作品集。
本書提供了藝術與設計工作者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無論你是新生代的藝術與設計科系學生,或資深的創意工作者,都能從中學習大膽、創意,且具有批判思考的工作方式。
本書特色
‧創意與企劃工作者的靈感工廠:鼓勵培養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
‧藝術設計生涯的敲門磚:跟著本書單元循序漸進地完整學習,也是一次個人創作潛能的綜合評估。書中搭配的作品示範和藝術家訪談,提供世界級創意的學習目標。
‧呼應推測設計的潮流:從解決問題、思考未來,到為明日世界而設計
‧Swiss Bound藝術書裝幀:採用內頁完全攤平、裸露書背、彩色縫線、超大書折口的高規格裝幀。
名人推薦
古又文(Johan Ku 品牌藝術總監)、李翰(舉牌小人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周世雄(藝術家、周世雄藝術團隊總監)、許愷玲KellyKiwi(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謝清安(藝術家、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校友會長)、謝詠絮(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副教授) 中央聖馬丁校友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怦然心動之美、嶄新的想法、驚人的手藝、原創的解決方案,和圖像的震懾力道,以上是你在意的事情嗎?即使你不是靠著藝術作品維生,你還是會創作嗎?如果兩者皆是,這本書正是為你量身打造。——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序
中央聖馬丁的基礎預科課程是藝術家或設計師最重要的起跑點。在基礎課程中,你將學習到如何發展出個人的視覺語言,並客觀分析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為藝術設計職涯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課程中無數實作與練習,你也將受到鼓舞,更加勇於夢想、敢於想像,進而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世界。
我們希望以積極、創意且具批判力的方式讓你投入學習過程,並希望你能運用這本書來探索、提問與創造。
作為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基礎預科課程教師,我們在一個優秀又具有競爭力的環境中工作,但我們也相信,這裡教授的核心價值和創作方法,是所有人都能夠學習的。我們運用策略來探索與評估創作的潛力,而這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闡明這些思維策略。
無論你正準備攻讀藝術設計學位,或者有意邁入創意產業職涯,都需要先選出一個自己最能發揮長才的領域。你可以應用本書第七章「探索」中提供的五個專題,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這個章節將帶你探索藝術與設計的廣大層面。接著,你還能透過其他章節介紹的專題,深度認識藝術設計的四大領域:時尚與織品、藝術創作、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
遵循這一套特定的教程,不只是要讓學生發現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方向,也要讓學生學習責任感,能夠全心投入並努力不懈。這套基礎預科課程透過實作、集體發想、自我分析、接受評論,讓學生深度學習,同時培養實驗、冒險與接受失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與重塑的機會,我們的課程規劃不是著重在成果的修正,而是強調讓學生發展出一套思維與創作的過程,使他們有能力進一步往下探索。
本書希望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完整的教學,而不是羅列出各種主題,讓讀者擇一研究。在探索這本書中的各種概念與專題時,請務必打開心房去發掘你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希望你能跨出舒適圈,接受不同的挑戰,而非只是重複練習那些你已知且孰悉的技能。
我們刻意不為書中列出的練習提供特定答案,這反映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我們希望你改變規則、擁抱那些不切實際的可能性,並接納意想不到的發現。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種挑釁,或一個需要受到挑戰的對象,又或者是一場充滿探索、詢問與創造的挑戰。我們希望你一開始就先實驗你的想法、嘗試闡述你的創作意圖,並評估作品的潛在應用與影響力,進而去正視自己身為藝術家或設計師的意義。
我們深信,在一個進步的社會裡,鼓勵並培養學生的想法、想像、同理心,乃至批判力、問題處理能力、適應力和領導力,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也是藝術與設計教育謹記的願景 。
書中,我們展示了許多本校預備課程學生的作品為範例,這些作品都有著令人讚嘆的樂觀與野心。我們希望藉此讓人們關注,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多樣性,還能直接影響我們身處的環境。本書中還包含了許多訪談,有利地展現了新生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們透過中央聖馬丁基礎預科課程,發展出強而有力的創作特色與成功的職業生涯。你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全新修订版)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译者:
刘汉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4
为什么要收录这些几乎长达二十年的访谈文字?有时候,一些发声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仍然是斗争的一部分,或是已经和解。诚然,哲学与对时代的愤怒不可分离,但它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宁。
哲学不是一种强权。宗教、国家、资本主义、科学、法律、舆论、电视这些都是强权,但哲学不是。哲学内部会有大的斗争(观念论与实在论,等等),但这些都是欢笑之争。因为不是强权,哲学不能对那些强权发动战役,而只能对它们发动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一场游击战。哲学不同强权讲话,哲学没有什么要说的,也没有什么要与之沟通的,它只是在发声。那些强权不满足于只是外在的,它们同样贯穿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发声和与自己的游击战之中——这就是哲学的用处。
哲学不是一种强权。宗教、国家、资本主义、科学、法律、舆论、电视这些都是强权,但哲学不是。哲学内部会有大的斗争(观念论与实在论,等等),但这些都是欢笑之争。因为不是强权,哲学不能对那些强权发动战役,而只能对它们发动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一场游击战。哲学不同强权讲话,哲学没有什么要说的,也没有什么要与之沟通的,它只是在发声。那些强权不满足于只是外在的,它们同样贯穿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发声和与自己的游击战之中——这就是哲学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