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黄河尕谣 (2018) 豆瓣
7.1 (26 个评分)
导演:
张楠
演员:
张尕怂
其它标题:
黄河谣
/
Stammering Ballad
三十年前,甘肃黄河岸边的十万农民离乡迁居,陆续进入城镇,随人一起消失在黄土高原的还有世代传唱的黄河歌谣。出生于白银乡间的牧羊少年张尕怂从小患有口吃,却受到父辈熏陶,自幼喜欢民歌。
2012年,尕怂来到城市闯荡,阴差阳错走上演艺道路,四处在酒吧演出,寄希望于以此成名。他醉心于西北民歌,四处寻访学艺,也因“泥土味”的特色而受邀参加一档火热的电视选秀节目,成为广受欢迎的“民谣歌手”。正在此时,爷爷的意外离世让尕怂发现自己身上正在失去“农村味儿”,而远方的故土和家园也渐告崩裂。
未来迟迟还没来,等待成名的尕怂逐渐感到失落,能够慰籍心灵的只有麦穗泥土的深沉味道。而过去的已经过去, 唯有聆听家园故土的遥远回音。
2012年,尕怂来到城市闯荡,阴差阳错走上演艺道路,四处在酒吧演出,寄希望于以此成名。他醉心于西北民歌,四处寻访学艺,也因“泥土味”的特色而受邀参加一档火热的电视选秀节目,成为广受欢迎的“民谣歌手”。正在此时,爷爷的意外离世让尕怂发现自己身上正在失去“农村味儿”,而远方的故土和家园也渐告崩裂。
未来迟迟还没来,等待成名的尕怂逐渐感到失落,能够慰籍心灵的只有麦穗泥土的深沉味道。而过去的已经过去, 唯有聆听家园故土的遥远回音。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2018) TMDB 豆瓣
三和人材市場~中国・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8.4 (424 个评分)
导演:
NHK
演员:
远藤宪一
中国深圳郊外的龙华新区,有一处大型职业介绍所“三和人才市场”。
周围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店铺鳞次栉比。众多年轻人或在网吧内瞌睡,或露宿街头。
本片在绚丽奢华的中国硅谷-深圳,倾听从社会底层支撑着制造业大国的人们的心声,关注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的年轻打工者们的现实。(kamonka)
周围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店铺鳞次栉比。众多年轻人或在网吧内瞌睡,或露宿街头。
本片在绚丽奢华的中国硅谷-深圳,倾听从社会底层支撑着制造业大国的人们的心声,关注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的年轻打工者们的现实。(kamonka)
我只认识你 (2015) 豆瓣
8.1 (17 个评分)
导演:
赵青
演员:
树锋
/
味芳
其它标题:
Please Remember Me
中国有一句古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树锋和味芳,这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是导演赵青和制片人冯都的叔公和叔婆。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相识,因为树锋的上一段婚姻,味芳在不经意间等了他十几年,人到中年两人才在一起。当他们携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味芳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树锋和味芳都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树锋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仁、义、礼、智”。在树锋的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同堂生活、吟诗颂词、研习书法……之后的命运却是他无法主宰:政治运动、工作调动、丧妻别女……直到1970年,他和味芳走到一起。
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伴相守,对树锋和味芳来说,爱是记忆,爱是缘分,但爱也意味着良心、道义和责任。在他们心里,无论对方年轻还是年老,明白亦或糊涂,都不可能磨砺掉内心深处的那份爱,因为爱已经变得淡然纯粹、深入骨髓。
如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应的他们,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而在经历了一生的波澜之后,树锋和味芳他们那种平静、乐观却又不乏尊严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尊严的故事。于是在2012年,我们姐妹俩开始拍摄记录这段叔公叔婆的旅程,希望能为他们、为我的家族,为更多的人留存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时光。影片的拍摄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味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逐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不记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认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只认识她的老伴儿树锋,信任他,依赖他,爱恋他!
对年近九旬的树锋来说,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自己爱人,他必须要做出抉择:将味芳一个人送进阿尔茨海默病的专门护理机构,他于心不忍;两个人一起住进养老院,就意味着要放弃还算是自得其乐的生活;继续独自在家照料味芳,他已深感力不从心。这种选择令树锋几度辗转……万一他生病了,味芳该怎么办?万一他先走了,味芳又该如何生活下去?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否依然能有尊严的走到最后?
中国目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达到了900多万,位列世界第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不够,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资源短缺,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使得患病老人和他们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使得社会、家庭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严重缺失……想要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成为许多中国老人奢侈的念想!
生命尽头,记忆消逝,但树锋和味芳他们依然有享受生活,精彩人生的权力。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传递,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快乐而有尊严的晚年!
树锋和味芳,这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是导演赵青和制片人冯都的叔公和叔婆。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相识,因为树锋的上一段婚姻,味芳在不经意间等了他十几年,人到中年两人才在一起。当他们携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味芳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树锋和味芳都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树锋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仁、义、礼、智”。在树锋的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同堂生活、吟诗颂词、研习书法……之后的命运却是他无法主宰:政治运动、工作调动、丧妻别女……直到1970年,他和味芳走到一起。
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伴相守,对树锋和味芳来说,爱是记忆,爱是缘分,但爱也意味着良心、道义和责任。在他们心里,无论对方年轻还是年老,明白亦或糊涂,都不可能磨砺掉内心深处的那份爱,因为爱已经变得淡然纯粹、深入骨髓。
如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应的他们,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而在经历了一生的波澜之后,树锋和味芳他们那种平静、乐观却又不乏尊严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尊严的故事。于是在2012年,我们姐妹俩开始拍摄记录这段叔公叔婆的旅程,希望能为他们、为我的家族,为更多的人留存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时光。影片的拍摄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味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逐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不记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认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只认识她的老伴儿树锋,信任他,依赖他,爱恋他!
对年近九旬的树锋来说,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自己爱人,他必须要做出抉择:将味芳一个人送进阿尔茨海默病的专门护理机构,他于心不忍;两个人一起住进养老院,就意味着要放弃还算是自得其乐的生活;继续独自在家照料味芳,他已深感力不从心。这种选择令树锋几度辗转……万一他生病了,味芳该怎么办?万一他先走了,味芳又该如何生活下去?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否依然能有尊严的走到最后?
中国目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达到了900多万,位列世界第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不够,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资源短缺,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使得患病老人和他们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使得社会、家庭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严重缺失……想要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慰藉,成为许多中国老人奢侈的念想!
生命尽头,记忆消逝,但树锋和味芳他们依然有享受生活,精彩人生的权力。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传递,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快乐而有尊严的晚年!
生活而已3 (2017) 豆瓣
7.6 (10 个评分)
导演:
魏晓波
演员:
魏晓波
其它标题:
The Days 3
《生活而已3》拍摄的是男女主人公从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婚后的他们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大多数纪录片是以客人的视角去观察,而导演却记录了在客人离开之后,这个人、这个家庭的状态,并通过这些影像了解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样貌。
This film is about life anecdotes happened to the hero and heroine from 2013 to 2017. After marriage, they encountered some new problems. Most documentaries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ests. I shoot the situation of the person and the family after the guests left. I want to know what life is all about through these images.
This film is about life anecdotes happened to the hero and heroine from 2013 to 2017. After marriage, they encountered some new problems. Most documentaries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ests. I shoot the situation of the person and the family after the guests left. I want to know what life is all about through these images.
上阿甲 (2018) 豆瓣
6.3 (6 个评分)
导演:
晋江
演员:
此利华
/
甲利华
其它标题:
Shang Ajia
在云南怒江边的大山里,生活着一群没有户籍的傈僳族人。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偶尔会有慈善人士来教孩子们一些文化知识。由于不能上学,孩子们的时间都用来给家里干活。影片纪录了这批傈僳族人中兄弟俩的生活:哥哥此利华17岁,弟弟甲利华10岁。他们的爸爸在弟弟六个月大的时候去世了,妈妈改嫁山下,没有带走他们,兄弟俩在山上跟着外婆、舅舅生活。在艰辛和困苦之外,他们的生活也有着简单的快乐。
This documentary is about the life of two Lisu brothers who live on the Biluo mountain where Nujiang River passes. The elder brother, Cilihua, is 17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r one, Jialihua is 10. Their father died when the younger brother was only six months. Their mother remarried and settled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eaving the boys to her mother and brother. There is no school on the mountain and the kids spend their time shouldering the family chores. Even with the misfortune and hardship, simple happiness is never far from their life.
This documentary is about the life of two Lisu brothers who live on the Biluo mountain where Nujiang River passes. The elder brother, Cilihua, is 17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r one, Jialihua is 10. Their father died when the younger brother was only six months. Their mother remarried and settled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eaving the boys to her mother and brother. There is no school on the mountain and the kids spend their time shouldering the family chores. Even with the misfortune and hardship, simple happiness is never far from their life.
一个人的字幕 (2017) 豆瓣
6.8 (16 个评分)
导演:
熊仔侠
演员:
熊仔侠
/
甲辰
…
其它标题:
Zen for Subtitle(英)
/
Цех Субтитров(俄)
…
故事梗概:字幕翻译对于我来讲意味着什么?大学四年、工作两年的青春与精力投身其中。当后来不再翻译字幕的时候,我想以“纪录映像”的方式去回溯/记得这段往事。
字幕对公:我希望可以借这么一部片展示在一个国情特殊的国家里的影迷个体是怎样和电影产生联系,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个体。本片也是切开一个口子,一窥中国的影迷文化史里的冰山一角。
纪录对私:我希望可以重新体验一次翻译字幕的过程,抛掉过往的抱负与包袱,和那个翻译字幕的“我”告别,迈向制作独立纪录片的自我,从而寻找更多通达电影的可能性。
Synopsis: What does subtitle translation mean in my eyes? I have devoted my youth and effort of 4 years of campus life and 2 years of work life. When I have given up translating subtitle, I want to look back to and remember such a bygone by documentary.
Subtitle is equal to public: By this documentary I want to show how a cinephile makes a link with film and makes effect to more cinephile in such a special situation in China. This documentary also displays a tip of the iceberg of the cinephile cultural history in China.
Subtitle is equal to privacy: I hope to experience the progres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gain, in order to cast my ambition and burden in the old days. I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at ego with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move forwards to that ego with indie-documentary direction. I want to search more possibilities to the films.
字幕对公:我希望可以借这么一部片展示在一个国情特殊的国家里的影迷个体是怎样和电影产生联系,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个体。本片也是切开一个口子,一窥中国的影迷文化史里的冰山一角。
纪录对私:我希望可以重新体验一次翻译字幕的过程,抛掉过往的抱负与包袱,和那个翻译字幕的“我”告别,迈向制作独立纪录片的自我,从而寻找更多通达电影的可能性。
Synopsis: What does subtitle translation mean in my eyes? I have devoted my youth and effort of 4 years of campus life and 2 years of work life. When I have given up translating subtitle, I want to look back to and remember such a bygone by documentary.
Subtitle is equal to public: By this documentary I want to show how a cinephile makes a link with film and makes effect to more cinephile in such a special situation in China. This documentary also displays a tip of the iceberg of the cinephile cultural history in China.
Subtitle is equal to privacy: I hope to experience the progres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gain, in order to cast my ambition and burden in the old days. I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at ego with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move forwards to that ego with indie-documentary direction. I want to search more possibilities to the films.
午朝门 (2013) 豆瓣
7.2 (13 个评分)
导演:
林伟欣
其它标题:
Wuchao Gate
中国开封龙亭的正南门古称午门,现今亦称午朝门。因历史久远,午朝门广场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神灵之地。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在广场上进行着不同于一般观光客的活动。他们或走功(敬神修炼)、或倾诉、或表演,带着各自的生活背景和故事,在这里碰撞。午朝门是他们的精神出口和寄托所在。
Wuchao Gate is the south gate of the Dragon Pavilion,Kaifeng, Central China. It was also the gate of imperial palace of Song Dynasty. For many people, the square is a holy place. Every day, especiall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various of people gather in the square. With different stories and backgrounds, they worship god, pour out dissatisfaction and give improvisational performance. This place is their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outlet.
Wuchao Gate is the south gate of the Dragon Pavilion,Kaifeng, Central China. It was also the gate of imperial palace of Song Dynasty. For many people, the square is a holy place. Every day, especiall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various of people gather in the square. With different stories and backgrounds, they worship god, pour out dissatisfaction and give improvisational performance. This place is their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outlet.
一次等于没有 (2011) 豆瓣
导演:
薛鉴羌
/
薛鉴羌
演员:
李娃克
/
吴文光 Wu Wenguang
…
其它标题:
1=0
A本片记录了我的生活,在生活中抽离出24个片段,即KOKOKA遇到12个人,和他们关系的产生。分别为第一次遇到(第一印象)和第二次遇到。
B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两次等于一个肯定、一个返回、一个方向(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保尔 柯察金Pavel Korchagin)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遇、实验就开始了。(薛鉴羌KOKOKA)
C This film records my life; there are 24 episode in it with KOKOKA meeting 12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m. the first time meet(the first impression) and the second time meet
D 1.one person can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Heraclitus)2.it is nothing if you only experience once(Milan Kundera)3.twice equal a defination, one is back, one direction.(Sun Han) 4.what is the most valuable for human beings is life, we only have one life, what should we do with this life(Pavel Korchagin)5.the experiment just begins when one meet up with another one.(KOKOKA)
影片说明:
说明:以防此片被部分智商太高的观众看到,特此说明
本片是我对自己的某一段生活的观察和反省
也是一个我个人某一阶段生活感受的一个记录备份
本片无意针对其他人
另外我拍摄到的东西和剪辑相对于生活是片段的、片面的、主观的、不完整的、并非客观原因上的绝对真实
不希望对我的被拍摄对象造成负面影响,这不是我的初衷
另:此片紧张时刻众多,容易影响潜意识,所以请慎重观看,勿受直接的影像,重在思考
由模仿此片引起的纠纷本人概不负责
阐述:
我拿着DV到处乱拍,无意就拍到了好多人不好意思公开的事,最可恨的好多导演不喜欢我拍他们,
我原以为他们最能理解我的这种对电影的热爱的方式,
他们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告诉我不要把他们的丑事放在纪录片里,
他们总是装作很谦虚,但在摄像机前他们一下露了馅。
他们恨我也不想和我再多接触。
我变得非常讨厌导演,本来我决定让他们反省一下自己,
但恰巧我自己就是一个导演,这又是件很讨厌的事,我真是一个很自大的人!
所以我决定先揭露揭露我自己——一个堕落的导演的生活。
B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两次等于一个肯定、一个返回、一个方向(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保尔 柯察金Pavel Korchagin)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遇、实验就开始了。(薛鉴羌KOKOKA)
C This film records my life; there are 24 episode in it with KOKOKA meeting 12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m. the first time meet(the first impression) and the second time meet
D 1.one person can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Heraclitus)2.it is nothing if you only experience once(Milan Kundera)3.twice equal a defination, one is back, one direction.(Sun Han) 4.what is the most valuable for human beings is life, we only have one life, what should we do with this life(Pavel Korchagin)5.the experiment just begins when one meet up with another one.(KOKOKA)
影片说明:
说明:以防此片被部分智商太高的观众看到,特此说明
本片是我对自己的某一段生活的观察和反省
也是一个我个人某一阶段生活感受的一个记录备份
本片无意针对其他人
另外我拍摄到的东西和剪辑相对于生活是片段的、片面的、主观的、不完整的、并非客观原因上的绝对真实
不希望对我的被拍摄对象造成负面影响,这不是我的初衷
另:此片紧张时刻众多,容易影响潜意识,所以请慎重观看,勿受直接的影像,重在思考
由模仿此片引起的纠纷本人概不负责
阐述:
我拿着DV到处乱拍,无意就拍到了好多人不好意思公开的事,最可恨的好多导演不喜欢我拍他们,
我原以为他们最能理解我的这种对电影的热爱的方式,
他们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告诉我不要把他们的丑事放在纪录片里,
他们总是装作很谦虚,但在摄像机前他们一下露了馅。
他们恨我也不想和我再多接触。
我变得非常讨厌导演,本来我决定让他们反省一下自己,
但恰巧我自己就是一个导演,这又是件很讨厌的事,我真是一个很自大的人!
所以我决定先揭露揭露我自己——一个堕落的导演的生活。
製作紀錄片【全新增訂第五版】 豆瓣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5th ed.
作者:
Michael Rabiger
译者:
王亞維
/
喻溟
遠流
2016
- 10
《製作紀錄片》是一本權威又全面性的工具書,提供讓作品更上一層樓的經典法則。《製作紀錄片》涵蓋了製作前後各階段工作內容,不只適合用於紀錄片學習課程,也適合現役紀錄片導演參閱。本書著力於如何親手讓想法成真的必要作業,因此提供了許多企劃指導、實務練習與能激發靈感的問卷調查。本書含括了從紀錄片製作的入門基礎到進階議題,該如何將一個發想加以研究調查與琢磨,找尋適合的工作人員,領導團隊運作,以及在拍攝期間掌控預算。
● 為導演工作的創意、技術與藝術層面提供全面性準則,讓你成為靈感泉湧的導演!
● 提供大量實務演練,讓拍片過程不再複雜神祕,迅速上手。
● 作者本身即為知名影像工作者與相關課程教授,提供實用建言與鼓舞,幫助你堅持下去。
名人推薦
本書最可貴之處在於作者持續探求並穩固紀錄片這門藝術的哲學基礎,而不迷失在拍片技術中。——強納森‧路思基(Jonathan Luskin),舊金山飛天麋鹿影業
這本書最有力之處在於強調拍攝紀錄片的過程是一種具創意性的說故事方式……相較於同類型的書,本書為年輕的影像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倫理基礎。——菲爾‧賀柏(Phil Hopper),導演,福特漢姆大學瑪麗山校區劇場與媒體藝術課程
寫作方式聰明又具藝術性,所有紀錄片工作者的書架上都該空出一個大位給《製作紀錄片》。——《影像工作者》(Videomaker)雜誌
● 為導演工作的創意、技術與藝術層面提供全面性準則,讓你成為靈感泉湧的導演!
● 提供大量實務演練,讓拍片過程不再複雜神祕,迅速上手。
● 作者本身即為知名影像工作者與相關課程教授,提供實用建言與鼓舞,幫助你堅持下去。
名人推薦
本書最可貴之處在於作者持續探求並穩固紀錄片這門藝術的哲學基礎,而不迷失在拍片技術中。——強納森‧路思基(Jonathan Luskin),舊金山飛天麋鹿影業
這本書最有力之處在於強調拍攝紀錄片的過程是一種具創意性的說故事方式……相較於同類型的書,本書為年輕的影像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倫理基礎。——菲爾‧賀柏(Phil Hopper),導演,福特漢姆大學瑪麗山校區劇場與媒體藝術課程
寫作方式聰明又具藝術性,所有紀錄片工作者的書架上都該空出一個大位給《製作紀錄片》。——《影像工作者》(Videomaker)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