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横滨玛莉 (2006) 豆瓣
ヨコハマメリー
8.1 (23 个评分) 导演: 中村高宽 演员: 永登元次郎 / 五大路子
其它标题: ヨコハマメリー / 被遗忘的真实
脸上涂着歌舞伎般的白色妆容,
穿着纯白礼服打扮得像贵族小姐般站在横滨街角,
她从不说自己的真实年龄,
也从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
她在战后50年来做妓女维持生活,
以绝代美女而知名,
因高雅的品位而成为横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她被横滨人称为“横滨的玛莉桑”。
1995年的冬天,玛莉小姐在横滨街头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对不透露自己的玛莉小姐置之不理的人们,
越来越多地谈论起她,
她化身成了都市传说里的女主角。
但是那些曾经照顾和帮助过
玛莉小姐的少数人一直都存在着,
身患绝症的法国民歌歌手永登元次郎就是其中一个。
在所剩不多的生命里他回忆着玛莉小姐,
越来越强的思念让他想再见到玛莉小姐,
在她面前唱起他们共同的歌…。
本片参展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釜山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
在日本国内获得文化厅纪录电影优秀奖、
横滨电影节新人导演奖等9个奖项。
面包情人 (2011) 豆瓣
麵包情人
导演: 李靖惠
其它标题: 麵包情人 / Money and Honey
《面包情人》自1998年开始拍摄,以在台北市安养院工作的菲律宾看护为拍摄对象,一方面探索女性外籍劳工离乡来台工作,面对生存、贫穷、梦想、亲情、乡愁与欲望等多重难题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试图揭示台湾社会所忽略的老人安养议题。该片的所有动画与国际版海报,皆出自视觉传达系学生之手。影片历时13年,耗资千万进行跨国拍摄,不仅获选为“2011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开幕影片,更入围第十六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石山 (2006) 豆瓣
导演: 杜海滨
其它标题: Stone Mountain
在北京远郊的一处石山上,有一群来自东北的农民工,常年在这里从事开采石头的工作。老曹小曹老余老张便是其中的一支。
冬天来了,他们将这一年最后一块石头从山上开采出来,再用锤子錾子把之分成小块滚下山去。小曹的媳妇----这座山上唯一的女性也是他们的厨师将先行回家,二人乘坐车的空闲游玩了天安门广场,他们看到了自己作品----广场上的石头地板。
新的一年他们再次来到山上,开山凿石。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一块巨大的石头也被从山上开采出来,然而石头的质量不好,化为乌有。
专门来为大家做饭的老余的妻子不幸检查出子宫肌瘤,住院治疗。昂贵的手术费花去了老余去年一年的收入,希望又回到零点。
《石山》导演阐述:
在我的眼中,这里是一个危险丛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失衡的世界——枯燥、单调、弥漫着整座石山。
人们每天只有三件事,吃饭、开山、睡觉,日复一日,没有变化,而惟一变化的是日月星辰。
这样充满对比的原汁的生活,构成了某种浓浓的、艰涩的诗意,使影像在这里真正的派上了用场。
在与这群开山工相处的日子里,我不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判断、逻辑,体会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也感触到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卑微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石山依然坚硬的挺拔在那里,使那里的人们显得更加的渺小、脆弱 ……
二十二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二十二
8.6 (626 个评分) 导演: 郭柯 演员: Wei Shaolan / Luo Shanxue
其它标题: Twenty Two / 22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百分之七 (2017) 豆瓣
7%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7%
一部记录了腾讯“绝艺”诞生和夺冠全程的记录片10月12日在香港恒生管理学院首次试映,绝艺幕后团队在片中悉数亮相。一群技艺超群的IT工程师如何用电脑打败了其它机器人对手和超一流围棋选手?由曾蝉联第51届、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周浩执导的这部影片以贴身采访和翔实记录揭开其中的秘密。
垃圾人 (2010) 豆瓣
Trashy Treasure
5.7 (6 个评分) 导演: 李玮训
其它标题: Trashy Treasure
「垃圾」一詞是相對的,但是多數人對垃圾的定義是絕對且刻板的,而「垃圾人」這種人的定義,也是相對的,相對於人類避垃圾而不見即謂之消失的鴕鳥心理。影片以活潑可愛的調性,將兩位主角遊走在城市之間如何看待垃圾的特殊觀點帶出,進而連結兩人對垃圾之情與家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Trash” could be so relative that most people have stereotyped definitions about rubbish. For some people, trash could be somehow treasurable. As a production designer for short films, I started to observe trash in the cities and collected them as my own properties for those low-budge films.
获奖情况:
2012年 入圍第九屆韓國首爾綠色電影節
2010年 入圍香港亞洲電影節入圍紀錄片新世代單元
我想这是最接近的样子 (2012) 豆瓣
Ani choshev she'ze hachi karov le'eich she'hazilum niraa
导演: 尤瓦尔·哈梅里 / 米哈尔·瓦克宁
其它标题: Ani choshev she'ze hachi karov le'eich she'hazilum niraa / I Think This Is the Closest to How the Footage Looked
A man with poor means recreates a lost memory of the last day with his mom. Objects come to life in a desperate struggle to produce a single moment that is gone.
非正式公民 (2015) 豆瓣
Irregulars
导演: Fabio Palmieri 演员: Cyrille Kabore
其它标题: Irregulars / 非正规军
每年有40万来自非洲、亚洲以及中东的人想要进入欧洲。他们逃离战争、迫害以及贫困。因为陆路的方式被阻挡了,所以他们坐上超载的船。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危险且致命的跨越地中海之旅。
何以为人 (2016) 豆瓣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
导演: Mike Lee Thomas
其它标题: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
本片野心很大,想要探讨一个深邃如宇宙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从英文直译的话可以是“人类到底是什么”,如果晦涩一点可以问“什么样的先天或后天属性决定了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类”,如果诗意一点的话可以问“何以为人”。
基于这个问题,本片导演Mike Lee Thomas走访了肤色各异,语言不同,身份多样的各种人类。而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千差万别。有人说,做一个合格的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人说,你需要接受自己的样子,接受你所处的位置。有人说,之所以我们是人,就意味着我们不是孤身一人…
伴随着缓缓的音乐和唯美的慢镜头,观者仿佛游走于一篇夹叙夹议的温柔篇章,让人安静下来,思考这个深奥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本片定义为一部舒缓的纪录片,同时也可以说它是英国组合Oh Wonder的单曲MV,而片中反复吟唱的“All We Do”就是MV的名字。
从片中我们能感受到,视频采访中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积极正能量的,而歌曲中吟唱的却带有孤独寂寥的宿命感。两者反差,使影片苦辣交叠,立体起来。至于那个深邃如宇宙的终极问题,有没有讨论明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来自V电影(vmovier.com)
脸庞,村庄 (2017)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Visages villages
9.2 (690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演员: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其它标题: Visages villages / 眼睛相旅行(港)
第42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7)纪录片单元观众选择奖,法国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与街头艺术家JR导演,纪录片伴随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上他们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已申报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无镜 (2010) 豆瓣
其它标题: Mirror of emptiness
无镜
2010/彩色/HD/藏语/中英文字幕/120分钟
拍摄地点:四川
作者:马莉
发行:高群书
2007年女性导演马莉深入到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藏区,将镜头对准了位于四川石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的一座寺院——色须寺,一座普通的藏传佛教寺院。
影片以色须寺为中心,以闭关院、密宗院、辩经院、大法会、天葬台等为观察点,着重通过五个喇嘛、一个天葬师和一个还俗僧人不同的经历和讲述,真实的记录下了高原上人们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信仰,展现了极端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影片对高原生活、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关注,既有意境高远的宏观架构,又有细腻生动的微观刻画。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以其真诚和执着第一次用镜头叩开了闭关院那从不开放的神秘小门,亲身采访了已闭关两年甚至闭关十七年以上的数位修行喇嘛。同时摄制组还恰逢一年一度的万人大法会盛事。
作者阐述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摄制组吃住在寺院里,与喇嘛和信众们感同身受。高原人需要寺庙,因为它保卫着他们的生活,也保卫着他们的心灵。高和寒,决定了土地上的孤单。月亮在黑夜的寺的上空,时明时暗,一夜又一夜。常常我会觉得,我置身的这片高地,没有历史,也没有时间。
马莉:
197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纪录片导演。曾就职于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导演工作。2001年到北京,作为职业纪录片导演,先后为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吉林卫视等传媒机构制作大量纪录片。
作品年表
无镜(2010)
京生(2011)
人民公园 (2012) 豆瓣
People's Park
7.1 (19 个评分) 导演: 史杰鹏 / 张莫
其它标题: People's Park
一部由两位美国年轻导演史杰鹏和张莫导演的中国题材电影。该电影时长75分钟,是一部以独特大胆的视觉在四川成都人民公园进行的经验、结构主义纪录片。该片完全展现中国都市的悠闲生活,与王兵所展现的穷困乡村生活产生强烈对比。由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完全贯穿整个公园,它捕 捉并记录了千百中国都市人外出消遣、放松、交流以及某种概念上自由的行为:吃东西,闲逛,唱歌,练毛笔字,或者仅仅是看看周围其他人。当画面慢慢集中仿佛是一个又欣喜又恍惚的凹陷视觉的时候,这种观看忽然间变成了某种舞蹈,逐渐达到一种雀跃的高潮,就像是人、动作、音乐、影像以及各种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这就几乎可以说是电影所能达到的纯粹的愉悦。
十二夜 (2013) 豆瓣
8.4 (5 个评分) 导演: Raye
其它标题: 十二夜:那些人类教我们的事 / Twelve Nights
九把刀首次監製的電影,与演员隋棠兼任出品人。
一個叫Raye的女新導演拍的一部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的精神,去幫助處境可憐的流浪狗的影片。
之所以這支影片叫「十二夜」,是因為在台湾每一隻狗被捕捉進收容所後,法律保障這些狗狗有十二天的時間等待原主人找回、或被新主人領養,過了十二天,就會被安樂死。
很不幸,許多狗狗根本捱不過這十二天,因為在收容所裡極端殘酷的環境根本不允許。
本片記錄了許多狗狗被捕捉到收容所驚慌失措的那一刻,直到他們離開收容所的最後一刻……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
九把刀:「十二夜」影片救援計畫,希望你成為我們的天使!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 (2016) TMDB 豆瓣 IMDb
The Coming War on China
6.6 (27 个评分) 导演: 约翰·皮尔格 演员: Franklin Blaisdell / 詹姆斯·布拉德利
其它标题: The Coming War on China / 더 커밍 워 온 차이나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是由著名记者约翰·皮尔格拍摄的纪录片。2016年12月5日起在英国影院上映,并于12月6日晚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时长约两小时。
片子共分四部分,分别为马歇尔岛的秘密、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冲绳军事基地遭遇当地反对、作为帝国的美国正在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第一部分用大量史料,讲述了美国二战期间在马歇尔岛试爆原子弹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被称为“4·1工程”的核试验计划,给当地岛民造成严重的核辐射,不少人身患癌症最后不治身亡,核试验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第二部分从鸦片战争讲起,叙述中国的一步步发展和崛起。第三部分聚焦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包括试验新武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以及对当地居民犯下的诸如强奸妇女等罪行。第四部分名为“帝国”,讲述美国正在加紧构筑对中国的绞索,周边有400个军事基地将中国包围。受访的一名美国将军称,“最好的武器需要最好的敌人,现在中国就是美国完美的敌人”。片中还称,美国有一个针对中国的“愿景2020”战略计划,在中国的东、南、西等各个方面都有军事基地,且都是进攻态势,美国占据地、海、空、天等各领域的主动权。“奥巴马拨巨款用于发展包括核武在内的各类军事武器,这些武器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即将到来。”
片子的立意,尤其是警告战争不应爆发的立意不错,历史上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令人触目惊心,不少画面还是第一次看到。但纵观全片,感觉有些故弄玄虚,片子的内容不足以支撑起“中美要爆发战争”的说法。
约翰·皮尔格11月在其个人网站称,为拍摄此片,他在马绍尔群岛、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地花了两年时间。
他说,他的飞机被特许飞往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时,他看到一个巨大的“黑洞”,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毒害数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和环境。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秘密实验给这些岛上的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被标为最高机密的“4.1项目”允许使用活人进行实验。
他说,似乎很少人知道泳衣的名称叫“比基尼”是为了纪念破坏太平洋中比基尼珊瑚礁的核爆炸。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为进行氢弹试验爆炸了66次核装置,在12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每天爆炸1.6个广岛原子弹。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美国在比基尼岛核试验
今天的比基尼处在沉默中,它已被改造和污染了。棕榈树长成一个奇怪的方格,没有任何东西在活动,没有鸟。陈旧的公墓石碑仍是活跃的放射源。
站在沙滩上,可以看到太平洋翡翠般碧绿的海水从一个大黑洞的斜面落下来。那是被称为“布拉沃”的氢弹爆炸留下的火山口。那次爆炸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毒害了人和环境,毒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约翰·皮尔格称,拍摄此片的目的是,要打破打破舆论对于可能发生战争的缄默:美国和中国可能正在走向战争,核战争不再是不可想象的。
他表示,有证据显示,核战争不再只是一个“阴影”,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可能性。美国正在俄罗斯的西边和针对中国的亚太地区打造二战后最大的军事联盟。
片中称,中美两国今年在中国南海上呈现紧张态势,双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人担心这可能会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经济强权,如前苏联一样,对美国统治世界的权力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了400个基地,军舰、核武器和轰炸机环绕中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绞索”。
在片中,五角大楼官员为了得到经费,把中国称为一个“完美的敌人”,称“中国想要主宰这个星球上的一大片土地。”
他们还引用美国首任总统的话称,“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得时刻备战”。他们还称,“是时候了,我们要向全世界宣示,美国归来了”。
约翰·皮尔格12月就该片接受《新国际主义者》杂志采访时称,美国前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曾在华盛顿向他表示,美国官方正在准备同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将“始于对中国反介入设施的攻击,使中国的陆基和海基导弹以及反卫星武器失效,而这些攻击的风险在于,部署在中国内陆的核武器将被触发,从而导致核战争的全面爆发。”
皮尔格称,一名中国的战略家告诉他,“我们并不是你们的敌人,但如果你们(西方)决定做我们的敌人,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做好准备。”中国的军力和武器库比美国小得多。但是,国忧思科学家联盟高级分析师顾克刚(GregoryKulacki)写道,“中国正在讨论提高核导弹的响应级别,以便在受到攻击威胁时快速发射……这是一个显著而危险的改变……而实际上美国的核武器政策是影响中国提高核武响应级别的最直接外部因素。”
约翰·皮尔格,1939年10月生,系澳大利亚著名记者,现居英国伦敦。他既是一位战地记者,又是作家和电影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约翰·皮尔格就该片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专访
人,曾两度获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Journalist of the Year)、“联合国媒体和平奖”(UN Media Peace Prize)、法国 “无国界记者” (Reporter Sans Frontieres)大奖、艾美奖(Emmy Award),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颁发的“理查德·丁布尔比奖” (Richa rd Dimbleby Award)等众多奖项。
天堂花园 (2005) 豆瓣
8.8 (6 个评分) 导演: 艾晓明 / 胡杰
历时一两年,奔波了数个城市,拍摄了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带,剪成纪录片《天堂花园》。它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模式,不是纠结于一个有头有尾的事件人群,不是仅仅关于一起官司的纪录片。它以2003年发生的女教师裸死的“黄静案”及其后续事件为线索,用理性的态度触及和记录了2004年中国发生的几大方面的变化,信息丰富,线索杂糅,甚至可以说每一条线索单独抽出来都是重大而且发人深思的。影片的开头用“孙志刚被收容案”做引子,由此带出来同样需要帮助的黄静案;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牵涉到上访、公民维权、法医鉴定、司法调查等一系列严肃的问题。尽管黄静案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各级地方电视台都有所报道,但其巨大影响还来源于网络的民众话语力量。从《天堂花园》的制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艾晓明教授积极推动了这个案件的进程,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新鲜现象-那就是知识分子开始介入需要社会帮助的实例。一些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专家、律师,敢于站出来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维护权利,为其奔走,“庙堂之高”与 “江湖之远”开启了互动的可能性。这些内容使得《天堂花园》这部纪录片丰满并且具有启示性.
本片通过对湖南女教师黄静受害案的追踪,纪录了今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动公民意识的觉醒、妇女对司法腐败的抗争以及反对性暴力的行动。从影片中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5年人权入宪前后中国基层民众的权利诉求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由孙志刚事件的解决到为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曲折过程,我们探讨了社会边缘民众的生存状态、主流媒体与网络的影响、性别与法律的错综关系以及NGO组织的介入推动。记录者希望,通过一桩法律公案的故事,展现妇女与法律的文化论战、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并激发对于建立公民社会之可能性的持续讨论.
向保卫天安门的英雄们致敬 (1976) 豆瓣
1976年4月4日清明节这一天,二百多万京内外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悼念活动达到高潮。然而,当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却将天安门广场的事态定性为“反革命事件”。4月5日,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数万群众同一部分民兵、警察和部队战士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一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支持邓小平所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强大抗议运动,就这样被镇压了下去。新影受命摄制的纪录片《向保卫天安门的英雄们致敬》(1976)颂扬了“四人帮”镇压广大群众的行为,而不是支持广大群众的行动。然而,这场全国性的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集团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和百万文化革命大军在一起 (1966) 豆瓣
影片生动地记述了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同北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革命群众一起,共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场景。影片还纪录了毛主席、林彪、周恩来同志接见红卫兵和学生代表,百万革命群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