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读·豆瓣 (2010) 豆瓣
5.6 (5 个评分)
导演:
黄晓
演员:
黄晓
/
曾佩伦
…
21世纪之初,名为“豆瓣”的网站营运而生,截至2009年底,已经有两千八百多万注册用户。网友们通过豆瓣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以及各种同好,这里俨然成为线上线下交互性极强的网站。而很少有人知晓,豆瓣创立之初以推荐书籍为主。本片采访了生活在广州的数名年轻人,听他们谈论与豆瓣读书的缘分。在信息便利化和快捷化的年代,豆瓣以其独特的算法将大量好书推荐给用户,使他们轻松找到自己心仪的类型作品,从而大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领域。
这不是一个快餐化的碎片阅读时代,在豆瓣这座虚拟读书馆里,人们更多地学会了自主学习。
这不是一个快餐化的碎片阅读时代,在豆瓣这座虚拟读书馆里,人们更多地学会了自主学习。
批判中国 (2008) 豆瓣
批判中国
其它标题:
Criticizing China
在太原迎泽公园养鸟处有一群年岁大的人,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谈论一些中国铭感话题。
08年5月20日开始,吴昊昊用5天的时间,带着DV还有他值得批判的同志对准了这群人。
一双眼、一次行动、一次表演、一次宣传、一次思考、一次批判、一次痛苦、一次意义。
In the Yingze park Taiyuan City, a group of elderlies would herd together at the bird-feeding point nearly everyday for some talks of political sensitivity of China.
From May 20th 2008, Haohao has brought his digital video camera and his colleague to be criticized to the park ,and shot these people for five days.
It is a pair of eyes, an act, a performance, a dissemination, a piece of thought, one time criticism, an experience of pain, a quest for meaning.
导演阐述(Director Statement):
用五天中的一些时间进行拍摄。并不长,但也不短。
Five days' shot was neither long nor short
该影片曾经参加的影展和获奖经历(former Film festivals and Awards in participation):
2009.5 6届北京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开放多元单元
2009.5 Open and Pluralism session, 6th Chin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Beijing
08年5月20日开始,吴昊昊用5天的时间,带着DV还有他值得批判的同志对准了这群人。
一双眼、一次行动、一次表演、一次宣传、一次思考、一次批判、一次痛苦、一次意义。
In the Yingze park Taiyuan City, a group of elderlies would herd together at the bird-feeding point nearly everyday for some talks of political sensitivity of China.
From May 20th 2008, Haohao has brought his digital video camera and his colleague to be criticized to the park ,and shot these people for five days.
It is a pair of eyes, an act, a performance, a dissemination, a piece of thought, one time criticism, an experience of pain, a quest for meaning.
导演阐述(Director Statement):
用五天中的一些时间进行拍摄。并不长,但也不短。
Five days' shot was neither long nor short
该影片曾经参加的影展和获奖经历(former Film festivals and Awards in participation):
2009.5 6届北京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开放多元单元
2009.5 Open and Pluralism session, 6th Chin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Beijing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1993) 豆瓣
7.9 (9 个评分)
导演:
吴文光
其它标题:
1966, My Time in the Red Guards
/
1966, wo de Hongweibing shidai
片子主要以五位曾经是红卫兵的人物访问构成,他们是:刘龙江(现在身份为北京一饭店经理);胡晓光(现在身份为北京某公司干部);徐友渔(现在身份为北京某研究所哲学研究员);黄玲(现在身份为北京某研究所工程师);田壮壮(现在身份为电影厂导演)。片子分为五段:1、长在红旗下;2、加入红卫兵;3、拿笔做刀枪;4、见到毛主席;5、砸烂旧世界;6、建立新世界;7、回到九二年。
有一种静叫庄严 (2011) 豆瓣
8.4 (26 个评分)
导演:
张赞波
其它标题:
The Interceptor from My Hometown
/
Overwhelming Tranquility
2010年年底,一位在家乡工作的高中同学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正在北京出公差。于是,12年未曾谋面的他和我在首都北京重逢了。 见面后,才知道他现在官至家乡某乡的副乡长,此次来京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不过他似乎对自己的工作并无多大兴趣,而正好借此机会走朋访友,观光购物。最让他觉得不虚此行的,是逮住一次机会进了一趟某个著名而神秘的大院,尽管逗留时间短暂,但那里面的宁静和庄严让他记忆深刻。一直到了洗脚城里他还在兴奋地跟我絮叨:你知道吗?有一种静叫庄严。 导演阐述: 一次偶然的他乡遇故知,却没有心情把酒话桑麻。因为故乡早不是故乡,故知亦不是故知。只有祖国母亲依旧庄严淡定,仿佛这些喧哗与宁静,理想与犬儒,荒诞与现实从未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纠结过。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 (2009) 豆瓣
6.9 (16 个评分)
导演:
黄伟凯
其它标题:
Disorder
/
無序
参展纪录:
2009年第31届法国真实电影节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里充斥着各种荒诞的事件。影片由20多个发生在城市里的事件拼贴而成:一个拿不到赔偿金而扬言自杀的男人;一个在路中央手舞足蹈的疯子;一群在高速路上失控的猪;随意乱过马路的行人;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假钞;在建筑工地里发现的文物;城市的河流里既有打着环保旗号的游泳队伍,又有不怕肮脏的渔夫,甚至还有一条逃跑出来的鳄鱼……
作者阐述:
在两年间我收集了DV爱好者拍摄的各种素材,并决定做一部有自己风格的城市交响曲。一直以来,城市交响曲形式的纪录片都没有展现现实的声音,如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城市交响曲》、吉加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和戈弗雷吉里欧的《失去平衡的生活》。但这次,绝对不需要配乐,这部城市交响曲里交织着各种现实的声音和事件。
黄伟凯,1972年生,广东人,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作为自由工作者开始独立拍片。
作品《飘》于2005年获云之南纪录影像展“黑陶奖”,2006年入选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获第3届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新人奖”。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于2009年获云之南纪录影像展“评委会特别提名奖”,评委评语:导演运用大量的影像素材,以慧诘的剪接,以及自然音蒙太奇,勾勒出一曲充满黑色幽默的城市交响曲。
作品年表:
飘(2005)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2008)
2009年第31届法国真实电影节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里充斥着各种荒诞的事件。影片由20多个发生在城市里的事件拼贴而成:一个拿不到赔偿金而扬言自杀的男人;一个在路中央手舞足蹈的疯子;一群在高速路上失控的猪;随意乱过马路的行人;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假钞;在建筑工地里发现的文物;城市的河流里既有打着环保旗号的游泳队伍,又有不怕肮脏的渔夫,甚至还有一条逃跑出来的鳄鱼……
作者阐述:
在两年间我收集了DV爱好者拍摄的各种素材,并决定做一部有自己风格的城市交响曲。一直以来,城市交响曲形式的纪录片都没有展现现实的声音,如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城市交响曲》、吉加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和戈弗雷吉里欧的《失去平衡的生活》。但这次,绝对不需要配乐,这部城市交响曲里交织着各种现实的声音和事件。
黄伟凯,1972年生,广东人,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作为自由工作者开始独立拍片。
作品《飘》于2005年获云之南纪录影像展“黑陶奖”,2006年入选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获第3届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新人奖”。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于2009年获云之南纪录影像展“评委会特别提名奖”,评委评语:导演运用大量的影像素材,以慧诘的剪接,以及自然音蒙太奇,勾勒出一曲充满黑色幽默的城市交响曲。
作品年表:
飘(2005)
现实是过去的未来(2008)
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 (2006) 豆瓣
导演:
刘海平
/
侯宇靖
演员: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恩丽卡·安东尼奥尼
其它标题:
China is Far Away: Antonioni and China
这是一部向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致敬的纪录片。1972年,年近60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年9月29日—2007年7月30日)以其特有的理性和“日常的方式”纪录了《中国》。然而,这部纪录片却引发了一场中意外交事件和在中国持续了一年多的大规模的全国性批判运动。如今,纪录片《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师晚年的影像,同时也将当今的中国与32年前的中国穿插对应,为大师、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生命面貌流转的记忆。晚年的安东尼奥尼,专心于绘画,他的画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莫名的相似。大师说:“对于中国,我尊重,然后热爱。”在当下,世界急速发展着,许多值得珍视的东西慢慢变得不重要了,大师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依然有一些人栖息在大师曾为他们营造的梦境里,久久不愿离去。当大师通过一部纪录片向我们走近的时候,《中国》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黑暗之心 (199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8.5 (17 个评分)
导演:
法克斯·巴尔
/
乔治·海肯卢珀
…
演员: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埃莉诺·科波拉
…
其它标题: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
黑暗之心:一个电影人的启示录
…
假如你喜欢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拉,并且看过他执导的《现代启示录》,那么这部拍摄《现》片制作内幕的纪录片就不应该错过了。本片忠实纪录《现》片整个多灾多难的摄制过程,并深入科波拉当时的幽暗精神状态,令人了解到他仿佛就是片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寇兹上校 那么执迷不悟。想了解电影导演是什么回事?本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书写与遮蔽 豆瓣
作者:
吕新雨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8
- 10
第一辑“在影像的边上”,主要是关于中国纪录影像的思考,是《纪录中国——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一书的后续展开。第二辑“书写与遮蔽”,集中于对大众传媒相关问题的探讨。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包括影像书写在内,整个文化生产都与大众传媒的生产体制紧密扣联。第三辑“诗与思”,试图追究艺术起源以及艺术与不同时代精神的关系,诗与戏剧其实就是传统社会的“大众传媒”。“诗”与“思”的古老关系,见证着人类最重要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第一辑在影像的边上
《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
——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在乌托邦的废墟上
——新纪录运动在中国
新纪录运动的力与痛
今天的“人文”纪录意欲何为?
“重视”下的中国城市影像
国事、家事、天下事
——《良友》画刊与现代启蒙主义
附录一:欢迎“云之南”影展来上海
附录二:当摄影机转向太平盛世的背后
——看香港纪录片《歌舞升平》
附录三:《铁西区》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四:“独立制作”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五:《十面埋伏》与民族电影
附录六:愚公•西绪福斯•孙旺泉
第二辑书写与遮蔽
中央电视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读解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
——再读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媒体的狂欢
——对台湾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社会存在的新闻与新闻事业
——对新闻理论诸概念的重新思考
故事•游戏•动物朋友
——对儿童影视理论建构的探讨
报纸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做些什么
附录一:爱要怎么说
——看深圳卫视《大爱无疆》
附录二:《非常接触》与读书节目
附录三:《东方纪事》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意义
附录四:我们为什么需要电视?
第三辑诗与思
诗的意义
——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人的救赎之路
——论王安忆的小说主题与美学风格
学科的危机与思想的边界
——也谈人文精神
王国维系统文艺观新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诗与哲学之争”及其渊源
——兼论古希腊悲剧精神
认识维柯的诗学理论
——关于《新科学》的读书笔记
《诗学》传统与反传统的现代悲剧课题
戏剧传统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
理解“中国”的视野如何可能?
——读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附录一:世纪末,中国戏剧需要自我批判
附录二:《读书》杂志与近二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巨变
附录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
后记
第一辑在影像的边上
《铁西区》:历史与阶级意识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
——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在乌托邦的废墟上
——新纪录运动在中国
新纪录运动的力与痛
今天的“人文”纪录意欲何为?
“重视”下的中国城市影像
国事、家事、天下事
——《良友》画刊与现代启蒙主义
附录一:欢迎“云之南”影展来上海
附录二:当摄影机转向太平盛世的背后
——看香港纪录片《歌舞升平》
附录三:《铁西区》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四:“独立制作”与当代中国的新纪录运动
附录五:《十面埋伏》与民族电影
附录六:愚公•西绪福斯•孙旺泉
第二辑书写与遮蔽
中央电视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读解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
——再读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媒体的狂欢
——对台湾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社会存在的新闻与新闻事业
——对新闻理论诸概念的重新思考
故事•游戏•动物朋友
——对儿童影视理论建构的探讨
报纸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做些什么
附录一:爱要怎么说
——看深圳卫视《大爱无疆》
附录二:《非常接触》与读书节目
附录三:《东方纪事》对于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意义
附录四:我们为什么需要电视?
第三辑诗与思
诗的意义
——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人的救赎之路
——论王安忆的小说主题与美学风格
学科的危机与思想的边界
——也谈人文精神
王国维系统文艺观新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诗与哲学之争”及其渊源
——兼论古希腊悲剧精神
认识维柯的诗学理论
——关于《新科学》的读书笔记
《诗学》传统与反传统的现代悲剧课题
戏剧传统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
理解“中国”的视野如何可能?
——读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附录一:世纪末,中国戏剧需要自我批判
附录二:《读书》杂志与近二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巨变
附录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
后记
飞鱼秀 (2014) 豆瓣
6.8 (5 个评分)
导演:
孙虹
演员:
小飞
/
喻舟
其它标题:
Feiyu Show
“您现在收听的是Easy FM ——《飞鱼秀》!”
伴随着熟悉的开场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脱口秀栏目——《飞鱼秀》,开始了新一期的直播。
主持人小飞和喻舟乐此不疲,小飞言辞犀利,机智幽默;喻舟豁达随性,感性率真。每期《飞鱼秀》的话题是即兴得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个人情感到生活小节再到职场心态,既不“严肃高雅”,也不“低俗八卦”。飞鱼引领听众品读喜怒哀乐,关心柴米油盐,用自嘲的态度审视生活琐事,以可乐的方式解读郁闷。发于事,归于心,既世俗又超脱——这是听众们热爱小飞和喻舟的理由。实则,《飞鱼秀》是面镜子,让听众看到了自己。
节目之外,《飞鱼秀》是个大舞台。数量庞大的短信互动听众是这档节目的另一群创作者,他们千差万别,却因为一种声音、一段电波凝聚在一起,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是城市中产的一份子,他们是早间穿梭于城市的通勤一族。尽管在城市生活和职场打拼中悲欣交集,但他们善于自我调侃,懂得与生活斡旋,乐于听取新鲜观点,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他们看似普通,却又那么与众不同。
当然,节目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飞鱼和“飞鱼人” 保留着这样一处精神栖居地,伴随着永不停息的社会潮流打拼前行……
伴随着熟悉的开场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脱口秀栏目——《飞鱼秀》,开始了新一期的直播。
主持人小飞和喻舟乐此不疲,小飞言辞犀利,机智幽默;喻舟豁达随性,感性率真。每期《飞鱼秀》的话题是即兴得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个人情感到生活小节再到职场心态,既不“严肃高雅”,也不“低俗八卦”。飞鱼引领听众品读喜怒哀乐,关心柴米油盐,用自嘲的态度审视生活琐事,以可乐的方式解读郁闷。发于事,归于心,既世俗又超脱——这是听众们热爱小飞和喻舟的理由。实则,《飞鱼秀》是面镜子,让听众看到了自己。
节目之外,《飞鱼秀》是个大舞台。数量庞大的短信互动听众是这档节目的另一群创作者,他们千差万别,却因为一种声音、一段电波凝聚在一起,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是城市中产的一份子,他们是早间穿梭于城市的通勤一族。尽管在城市生活和职场打拼中悲欣交集,但他们善于自我调侃,懂得与生活斡旋,乐于听取新鲜观点,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他们看似普通,却又那么与众不同。
当然,节目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飞鱼和“飞鱼人” 保留着这样一处精神栖居地,伴随着永不停息的社会潮流打拼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