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说唱乐的艺术 (201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Something from Nothing: The Art of Rap
导演: Ice-T / Co-Director 演员: 埃米纳姆
其它标题: Something from Nothing: The Art of Rap / 有生于无:说唱的艺术
SOMETHING FROM NOTHING: THE ART OF RAP is a feature length performance documentary film about the runaway juggernaut that is Rap music. At the wheel of this unstoppable beast is the film's director and interviewer Ice-T. Ice-T takes us on a deeply personal journey to uncover how this music of the street has grown to dominate the world. Along the way Ice-T meets some of the remarkable superstars of Rap, from Eminem to Dr Dre, to Snoop Dogg and Kanye West. He exposes the roots and history of Rap and then, through meeting most of it's most famous protagonists studies the living mechanism of the music to reveal The Art Of Rap. This film features unique performances from it's entire cast and does not use any archive material.
小彪和狗 (2015) 豆瓣
8.0 (8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Biao and His Dog
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浩在2015年拍摄了纪录短片《小彪和狗》。15岁的贵州初二学生小彪在片中向他的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狗。
生门 (2016) 豆瓣
8.4 (117 个评分) 导演: 陈为军 演员: 李家福 / 夏锦菊
其它标题: This is Life / Welcome to the World
中南医院妇产科,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从没有停过,5万块钱能救一大两小三条人命,手里只有5千元的丈夫,借钱、贷款、抵押房产此时都行不通,“拯救小凤之女”变得不可能完成;李家福——“拆弹部队”首领,面对夏锦菊保住子宫的请求,露出艰难而犹豫的眼神。心脏两次停跳,换血2万毫升,他如何剪断“炸弹”上的红蓝线,她又能否在“鬼门关”前转身?命悬一线之际,“生死时速”让人目不转睛。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引产似乎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李家福团队却提出实施刨宫产,抢救微弱的性命。救,可能倾家荡产,一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救,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内心的审判厅。年轻的爸爸该如何踏上这段产房的“釜山行”。
我就是我 (2014) 豆瓣
6.8 (13 个评分) 导演: 范立欣 演员: 华晨宇 / 欧豪
其它标题: No Zuo No Die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中国,那是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那一年,我们记住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那一年,见证了我们最年轻最放肆的时光,那一年,竟已悄悄过了十年。2013年,12个年轻人怀揣梦想踏上这个舞台,他们曾和我们一样曾经历这十年,如今他们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电影讲述的正是选秀舞台背后这一群年轻人最真实的故事,他们不再是被包装的“偶像”,他们会面对来自成人世界的否定、会愤怒、会叛逆、会疯玩、会打闹、会想要获得别人认可,他们只是一群平凡而真实的年轻人。
如果你正年轻,它是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
如果你年轻过,它是一个时间机器,能让你回到那个放肆“ZUO”、放肆哭、放肆笑、放肆犯错、放肆沸腾的年纪。
不期而至 (2016) 豆瓣
导演: THINKOTHER 演员: 痛仰乐队
其它标题: 远山夜空下
《不期而至》所记录的这段历时一个月的巡演,将12城的故事浓缩在90分钟内,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它所讲述的时间已经不止是30天,其间的空间跨度也不再是12个城市,从剧场的舞台到岸边耍玩,从山中垂钓到巴士生活,这仅仅是《不期而至》作为记录性、档案性功能的一个面向,但它的深层诉求让这部影片向着另一个维度迈进。导演作为痛仰的资深粉丝,他不仅反复聆听并理解着痛仰组建数年来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把痛仰乐队的成员当作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个体来看待,在这一宏大的野心与独特视角下,影片在90分钟的时间容量里,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痛仰乐队。
2017年2月28日 看过
通篇没有一件危机事件,仅有的一次还遮遮掩掩。高虎老师完全陶醉在镜头前的表演之中。
中国 摇滚 纪录片 音乐
扯淡动物 (2016) 豆瓣
导演: 袁也 演员: 小老虎 / Soulspeak
全片观看地址:

本来只想拍一部简单的巡演纪录片,结果弄巧成拙,出了人命。半夜警察家访,小老虎哆嗦着说:HipHop不需要为人民服务。从广州的爬行动物商店,到厦门的海边废墟,西安银行劫匪,吃饭的嘴和女人的腿。行行色色,谁都有可能杀了你。HipHop是仇富的音乐,也是炫富的音乐,黄粱一梦, 没头没脑。小老虎说人类就是扯淡动物,他不想当爸爸。为什么老在强调HipHop?难道这是中国第一部HipHop悬疑影片?不,是第二部。老子不做天下第一,想要性感,还看老二。
艾米 (2015)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my
8.5 (135 个评分) 导演: 阿斯弗·卡帕迪尔 演员: 艾米·怀恩豪斯 / 茅斯·达夫
其它标题: Amy / 艾米怀丝(台)
曾获得7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于2011年7月23日,因饮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岁。此纪录片公开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并且希望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制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这样一部拥有当代性的影片,能够抓住时代精神,以其 他电影无法达到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
艾米·怀恩豪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懒沙哑的嗓音,她总是顶着高耸蓬乱的蜂巢头,化着极致夸张的烟熏妆,穿着凌乱暴露的衣衫,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却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媒体、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赞赏她的才华,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伤害和消费着她。
喜马拉雅天梯 (2015) 豆瓣
6.4 (43 个评分) 导演: 萧寒 / 梁君健 演员: 索朗多吉 / 普布顿珠
其它标题: 喜马拉雅·天梯 / Himalaya: Ladder to Paradise
建于1899年的上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距峰顶约20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相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阿古桑杰是寺中唯一的僧人,他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人类不应当打扰她,但他的儿子却是一名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的出色高山向导。
这所全球唯一持续招生的登山学校仅面向珠峰脚下的两个县招生,目的是花四年时间把牧民的孩子培养成勇敢坚毅的高山向导,他们将在每年仅有几天的登顶期到来之前铺路、修保护绳、搭建从大本营到8400的所有营地、搬运物资和行李,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全,好让他们不断突破自己,前往独自无法抵达的高处……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它的名字来自于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当地人称之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魂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
纪录片蓝皮书 豆瓣
作者: 何苏六 2016 - 9
本书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CDRC对全国纪录片领域的生产、传播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针对中央电视台、各省级频道、各专业频道、纪录片院线传播、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以及民间纪录片的现状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大量第一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并与相关部门的权威数据进行对比印证,全面把握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同时预测了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走向。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我在故宫修文物
7.2 (160 个评分) 导演: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其它标题: 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 / Masters In The Forbidden City
影片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深处,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庙堂”与“江湖”的互动,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文物修复技艺的薪火相传,人与物的相互陶冶、丰润与传承,呈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的故事。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我在故宫修文物
9.1 (489 个评分) 导演: 叶君 /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2017年2月19日 看过 “这些物品也不过是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生活的偶然的残余,这生活已经不是我们的了,而也不应该是我们的。”
中国 剧集 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 豆瓣
作者: 张同道 2016 - 4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是部连续发布的纪录片蓝皮书,始于2009年的中国纪录片市场转型的关键时刻,力求以学术方式,采集手调研资料,在总体格局里记录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足迹。它主要由绪论、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作品、纪录片理论与研究、纪录片市场、新媒体纪录片与纪录片概况组成,并附录中国纪录片年度大事记与美、英、法、日、韩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年度报告,具有市场、传播与文化意义。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的年度奉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借国际纪录片的他山之石,解析中国纪录片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为中国纪录片提供产业参考与发展镜鉴。
纪录中国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吕新雨 三联书店 2003 - 7
本书是对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掀起的“新纪录运动”的实践上的展示与理论上的分析。上半部以访谈、对话的方式,让这个运动中的多们主将――吴文光、康建宁、段锦川等――现身说法,回顾和盘点自己的纪录片创作的心路历程;下半部是作者从理论上对中国的纪录片实践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只有具备了底层精神,平民观点,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的纪录片才能走出以往宣传片和专题片的老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深厚的人文关怀、理性和批评的视角,来纪录中国,为今人提供思索的途径,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档案。
细细的蓝线 (1988)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The Thin Blue Line
8.1 (49 个评分)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演员: Randall Adams / 戴维·雷·哈里斯
其它标题: The Thin Blue Line / 一线之差(港)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
触手可及 (2015) 豆瓣
7.7 (91 个评分) 导演: Billy Starman 演员: 陈冠希
2008年,香港明星陈冠希突破了娱乐圈最后一道底线,往常光鲜亮丽、完美高雅的明星丽人赤裸裸地展现着各自最真实的一面,美丑毕现,举世哗然。由此被谑称为“陈老师”的Edison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无限期退出娱乐圈,由此为这场闹剧画上了一个句号。转眼七年过去,礼崩乐坏的年代,人们习惯了各种无下限信息的狂轰乱炸,转眼望去,Edison的事件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了。而今陈冠希移民美国,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创意不断,随喜所欲制作喜欢的hip-hop。他的生意取得成功,音乐也让他感到快乐,率性自我活出一片新天地。
憎恨陈冠希的人不少,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究竟是Edison发生了变化,还是世人改变了自己?
收割电影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绅介 / 山根贞男 编 译者: 冯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是日本电影评论家山根贞男在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去世后,根据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讲演录音整理而来。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章,讲述了小川摄制组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这是一部电影大师的心灵史,尤其对亚洲的纪录片工作者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2017年2月8日 已读
小川绅介的谆谆教诲很受用,但没看过他的片子,不了解他生活的空间,终究离我太远。
传记 日本 电影 纪录片
女人那话儿 (2000) 豆瓣 TMDB
女人那話兒
7.0 (33 个评分) 导演: 黄真真 演员: 许鞍华 / 邵音音
其它标题: 女人那話兒 / Women's Private Parts
女导演黄真真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香港现代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对性爱的心得体会,通过对不同的女性人群,包括性工作者、专职太太、情妇、女演员、艳星、女导演、女同性恋、女中学生等人的访问与跟踪拍摄,深刻地描绘了进入21世纪后香港女性对自己的重新定位、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探讨与对两性关系的再认识。具有深刻的揭示意义,也引起大众的深思。而且相当部分的镜头是真实情境,譬如性工作者提供性服务的全过程,因而也被香港定为三级片......
垃圾围城 (2010)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垃圾围城
9.0 (21 个评分) 导演: 王久良
其它标题: Beijing Besieged by Waste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王久良通过对北京周边几百座垃圾场的走访与调查,最后用朴素与真实的影像向我们呈现了垃圾包围北京的严重态势。这些令人震惊的影像,让我们得以具体知晓垃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伤害与威胁。在本次展览中,王久良《垃圾围城》的全部摄影作品,以及同名纪录电影将全面展示。一些新公示的影像中所揭示的新的深刻问题,期待能持续地引起社会公众的正视。那就是——垃圾之前的资本主义商业消费生产以及因之所带来的我们的生活观问题。
事实上,通过前段时间媒体对部分作品的传播,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并亦卓见成效。作为摄影参与社会变革的成功范本,《垃圾围城》显示了作为艺术之外的现实意义。在展览开幕期间,我们将就摄影在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同诸多学者展开积极地探讨。
京生 (2011) 豆瓣
10.0 (5 个评分) 导演: 马莉
其它标题: Born in Beijing
这是一部奇特的作品。 一个奇特的地方,一群奇特的人,一堆奇特的遭遇。
导演用了6年的时光,深入位于北京城中一个卑微的村落——S访村。她凭借手中的一台DV,与一群怀揣状纸来自天南海北的S访人展开心灵对话,在有限的空间里构建出了一个既鲜为人知,又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真实世界。 片名《京生》取自片中主人公的名字,她出生于母亲老郝来京S访的路上,从此,陪同母亲在京S访长达三十多年。影片讲述了以京生和她的母亲为代表的一群卑微的小人物们的独特遭遇和内心挣扎。影片从S访村的故事开始,摆脱个案,超越抱怨,讲出了所有爬行着的人的命运。全片摒弃色彩,大胆使用黑白影像,取景沉稳有力,节奏沉缓却富于张力。
导演以一个艺术家及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从容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无奈现状和变革时代的复杂人性,既有冷静而客观的观察,同时又饱含着感同身受的真情实感 。影片从边缘群体切入,却不满足于对现状的控诉,也不止步于艺术的疗伤,更不贪恋对弱势人群的猎奇和廉价的煽情。它驱使我们面对内心,面对真实,反思光明与黑暗。
导演阐述
谁,倘若我叫喊,可以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我? ——里尔克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度过这个夜晚,S访村的最后一间小屋就要被拆了。这一夜,废墟间小屋中,人们无限茫然。这不是第一次被抛弃,也将不会是最后一次。清晨,人们仓促离开村庄,没有人知道今夜将落脚何处?但谁也不会离开北京城。
二个月后。人们又在北京城中一个卑微的角落,有了自己新的世界和新的S访村。这是一家老访户开的一家出租店。老郝是店主,S访33年。她的S访案由,今天看来,匪夷所思,但她坚定不移。女儿出生在第一次来北京的S访路上。今年33岁,老郝为女儿取名京生。
关于这个村庄的故事可以编成一千零一夜。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偏执的人,做着一桩看似偏执的事。为此,他们痛苦,哀号,付以青春,甚或生命。他们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有一天可以打赢官司幸福回乡,但他们被一张无形的网,网在了异乡。

我看到他们与自我理解的胜利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我看到他们为了逼近这段距离所贲发的人性的冲突与分裂。在漫长的时光之中,在大都市滚滚红尘的骄横侵掠之下,他们怯弱的背负着难以排解的委屈和期望,在皇城根下一个卑微的村庄中苦度时光。
我理解他们期待、无奈、痛楚、愤懑甚至绝望的复杂情感;我惊叹于他们在困境中的勇气和力量;我悲哀于他们中的大多数胸无点墨却捍卫成通晓宪法的艰辛和酸楚;我敬佩他们历尽人生冷漠和残酷之后依然牢牢坚守质朴与善良;我也痛恨他们粗砺的言词中流露的短视与懦弱、他们在苦难无法得到消解后蔓延的偏激与固执,他们在穷途之中选择方式的莽撞和自戕。他们总是满怀期待的问我,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我哑口无言。我从未曾遭遇过他们人生中的荒唐与离奇,艰涩与无望。我既无保护他们的气概也无拯救他们的力度,我没法回答。

他们总是觉得我一个女孩单身闯入他们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勇气,他们的目光充满感激和呵护。我羞愧无比。我常常希望能劝慰他们能离开那个村庄,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当他们泪流满面的哭喊着回不去的那一刻,我痛苦地怀疑,自己的劝慰是否损伤他们用全部的身心,以牺牲生活品质、尊严、家乡甚至生命为代价建筑起来的异乡堡垒,尽管它是那么的卑微。
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我并不是仅仅想将这个村庄里的苦难和泪水,不公或者荒谬纪录进我的影像来博取怜悯然后激发呐喊。我也并非猎奇,来勾勒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或者从来不曾知道的,那个世界的万姿千态来供自我或者他人饭后的谈资。我以为,作为一名纪录片工作者,如果因为故事因为情节而爱上这个村庄的不幸,那么纪录将失去全部意义,我宁愿选择放弃。 在上访村,我被迫接纳强大的命运经盘嘲弄出的人生故事。村庄让我看到,生活中永远不能解释出来的尖锐的冲突,以及人们迫切需要理解和解释它的热烈的愿望。远非他们出发时一场简单的司法错误所能解释。我看到,生存困境,如同一张巨网,人们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一旦进入,无法前行也无法后退。出发的动因被肢解,出发的方向渐渐迷失。人们无奈跟随生活错综的冲突,作出一次又一次永远无从解释的选择。如此循环,如此往复,直至被送往一个畸形的村庄。
这种窘境,我既熟悉也陌生。
2017年1月28日 看过 小标题分割段落没有产生结构意义;为变换景别和插入反应镜头导致嘴型对不上。
中国 纪录片 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