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关于城里的羊 (2015) 豆瓣
6.0 (5 个评分) 导演: 赵煦
其它标题: Regarding Lambs in the city
一对养羊的夫妇每天在城市周围放羊,政府为了盖楼房想把他们从平房赶走;一个修车的大爷每天在路边放disco,周围的居民投诉他扰民;一个男人养 了一只羊做宠物;一个打扮成羊模样的男子在城市周围游荡。几条线索相互交错,勾勒出一幅荒诞的城乡结合部图景。
A shepherd couple herd sheep around the city every day, while 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demolish their house in order to build new constructions.A bicycle repair man plays disco music on the street every day, while his neighborhood find him so disturbing. A man keeps a lamb as his pet. A man who dressed like a sheep wanders around the city. Several clues are interlaced to sketch a view of an absurd area.
中国门 (2011) 豆瓣
6.8 (10 个评分) 导演: 王杨
其它标题: China Gate
天还未亮,县城高中的学生们已经在苦读。偌大的操场上满是奋发努力的年轻人。这是中国西部的贫困县城,无数的学生和家长把希望投向教育,为了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面对最终的高考,这就像是一道大门。通过考试,一些人能迈进新的人生,走进城市的大学。
北京,阴冷的初冬时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公车站前满是拥挤的年轻人,地铁里一张张疲倦的面容诉说着真实的差距。年轻人和游客一起在天还未亮的时刻涌进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这里是这个国家强壮有力的心脏,然而却给不出任何答案。
上海繁华的夜景如梦似幻。一位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谈起初入社会的阻力。她回忆起苦练钢琴的岁月。父母的期待和付出仿佛还在眼前。家庭录像带里,坐在钢琴前的童年就像是一个有苦有乐的玩笑。高级早教机构里,孩子稚嫩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新式的教育将向孩子们提出崭新的期盼。黄浦江上夜航的船只已悄悄遁入幽深的黑暗。
德国莱比锡纪录片和动画片电影节国际全景单元
克罗地亚ZagrebDox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台湾新北市机不可失影展展映
韩国DMZ Docs电影节国际主竞赛单元
第三届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最高奖最佳影片奖
Frist青年电影展2012最佳 纪录片奖提名
新人电影节新导演奖 提名
2012香港华语纪录片节长纪录片奖提名
2012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中国电影节
2012台湾南方影展南方獎─華人影片競賽單元
2012金荷奖中国杭州青年数字电影大赛竞赛
2012厦门第三届M.T青年电影季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弟25届昂热欧洲新人电影节
2012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
2013法国中国银幕纪录片电影节 中国银幕纪录片大奖及公众奖
2016年10月29日 看过
结构规整,镜头讲究,奇怪的是的是镜头里的每个人都表现温顺。诗意的元素(升格镜头、背景音乐、象征意义的繁体汉字)并没有给我感情出口,毫无现实意义的诗意在放映结束时就烟消云散。
中国 王杨 纪录片
誓言 (2010) 豆瓣
The Oath
导演: 劳拉·珀特阿斯 演员: 奥萨马·本·拉登 / Salim Hamdan
其它标题: The Oath
Unraveling like a lush, gripping novel that constantly subverts expectations, The Oath is the interlocking drama of two brothers-in-law, Abu Jandal and Salim Hamdam, whose associations with al Qaeda in the 1990s propelled them on divergent courses. The film delves into Abu Jandal's daily life as a taxi driver in Sana’a, Yemen, and Hamdan’s military tribunal in Guantanamo Bay prison. Abu Jandal and Hamdan’s personal stories—how they came to serve as Osama bin Laden’s bodyguard and driver respectively—act as prisms through which to humanize and contextualize a world the Western media demonizes. As Hamdan’s trial progresses, his military lawyers challenge fundamental flaws in the court system. As charismatic Abu Jandal dialogues with his son, Muslim students, and journalists, he generously unveils the complex evolution of his belief system since 9/11.
Exquisitely constructed so multiple threads and time periods commingle seamlessly, and gaining astonishingly intimate access to subjects and information, The Oath illuminates a realm too long misunderstood.
废城记 (2015) 豆瓣
6.5 (8 个评分) 导演: 曾茜
其它标题: Wandering Village
這是一個關於一群拾荒者在北京的故事,他們試圖從被廢棄物包圍的城市中尋找自己的生活。距離鳥巢國家體育場三公里外,是與城市風景截然不同的樣貌:約三萬多來自河南的移民住在那裏,透過手機和賣廢品為生。而在2015年,「廢城」即將被拆除…
"It is a story about waste and recycling, not only recycling waste, but life, as well as the logic of the villages and cities.
3 km away from the Nestle, National Stadium, there is a plac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urban scenery. About 30,000 migrants from Henan province live here and make a living by collecting and selling waste.
Xu came to the ‘waste city’ 20years ago. He began as a construction worker, but now he is a millionaire. Liu came here 10years ago, he and his family collect and sell the used wood. The Wang sisters, 10 years old, daughters of freight yard workers, They were born in waste city and grow up here……In 2013, the waste city is going to be demolished…"
获奖情况:
2016年 入圍FIRST青年電影展
2016年 入圍香港華語紀錄片節 最佳紀錄長片
2016年 入圍廣州紀錄片大會 金紅棉評優
2016年 入圍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2016年 入圍日本綠色影像電影節
2015年 入圍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纽约灾星 (2015) 豆瓣 TMDB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纽约灾星
9.2 (258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鲁•亚雷茨基 演员: Chelsea Gonzalez / Jeszenia Jimenez
罗伯特·杜斯特(Robert A. Durst)这位纽约的房地产家族后裔在美国新奥尔良被捕。当地执法官员称杜斯特涉嫌15年前发生在洛杉矶的一起谋杀案。
事实上,多年以来杜斯特一直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1982年他的第一任妻子莫名消失,2000年他的密友在洛杉矶被杀害,案件 至今悬而未决。
2001年,住在德克萨斯的杜斯特邻居被射杀并且遭肢解。这一系列围绕着杜斯特的谜团,引起了HBO导演的兴趣。
父亲 (2007) 豆瓣
7.8 (17 个评分) 导演: 李军虎
其它标题: Brave Father
2002年,韓培印的兒子勝利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學,從農村來到城市。為了讓勝利上學,老韓變賣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到西安打工,為兒子解決大學的生活費和來年的學費。做了一輩子農民的老韓堅信知識會改變命運,他樂觀地盼望著,兒子上了大學,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勝利面臨畢業,性格內向的他面對強大的就業壓力,感覺這個城市越來越遠,上過大學的他很可能賺得比父親還要少。
有一個本子被老韓隨身裝了好幾年,裏面記滿了三年來十元、二十元的借款記錄,以及他對兒子勝利的期望:“我兒勝利要在2013前後,也就是父親的60歲前後,咱們全家到北京好好的玩幾天,那時候咱們大家都很有錢……”
In China, HAN has sold off all the family’s home valuables and now works in Xi an city to make money for his son to go to college. HAN firmly believes that knowledge has power to change their destiny. “Around 2013 or so, roughly my sixties, Sheng-li will take our family to Beijing for a sightseeing visit. We will have plenty of money by then…”
获奖情况:
2009年 獲得第二屆香港華語紀錄片節最佳短片
罪与罚 (2007) 豆瓣
8.2 (13 个评分) 导演: 赵亮
其它标题: Crime and Punishment
在中国北方一个小镇的派出所里,象中国的任何角落一样,警察每天都在代表政府行使着管理人民、维持社会安定的责任。
一个没有带营业许可证的收废品的老头在派出所内面对警察经受着尊严的考验。
一个经常报假警的精神病人,又一次报警说家里有一个死人。
一个不会说话的盗窃嫌疑人,经受了皮肉之苦,始终没有承认偷窃,由于交流障碍和证据不足,只好被警察无罪释放。
在调查一起持枪杀人案过程中,警察们偶然抓到三个偷木头的农民,在连夜的刑讯下,农民们供认不讳。因为春节快到了,做父亲的没有钱给孩子买礼物,便挺而走险做了小偷。
一年一度的老兵又要退役了。一个既无钱又无关系的老兵没有签上士官,在临行的前夜喝了很多酒,他向一名干部发泄着自己对军队的失望和对社会的不满!
人去床空,新兵还会再来,社会还是照常荒诞的继续。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大奖
中国革命:1911年至1949年 (1989) 豆瓣
China in Revolution: 1911-1949
8.5 (26 个评分) 导演: 凯瑟琳·皮尔斯·迪茨 / 苏·威廉姆斯 演员: 蒋介石 Kai-Shek Chiang / 冯玉祥
其它标题: China in Revolution: 1911-1949 / 中国百年革命史(台)
排骨 (2005)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IMDb
排骨
7.9 (67 个评分) 导演: 高鸣
其它标题: Pai Gu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在飞速发展。排骨和许多人一样。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排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搞笑电视剧),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2005红遍中国的网络流行歌曲)。他说,他还喜欢看漂亮的女孩。

排骨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渴望爱情,但坚持的认为象他这种层次的人(他认定象他这种层次的人是包括没有什么文化,农民出身的所有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2016年10月16日 看过
为什么不跟拍到网络资源的时代呢?
中国 纪录片
纪录电影分析 豆瓣
作者: 单万里 / 张宗伟 2007
来自单万里的BLOG:http://www.mtime.com/blog/105635/article-259950
本书的作者共20多位,一般是一人写作一篇,最多写作3篇。在写作之初,我们制定的写作要求如下:每篇文章的字数为8000-10000字,其中影片简介部分1000字左右。简介部分要求简明扼要,语言精确,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分析部分一般由5类内容组成:1、导演简介;2、创作背景;3、主题分析;4、艺术特色;5、总体评价(如本片在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在纪录电影史上的地位,对同代和后世影片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确定上述内容的编排顺序,并以准确和高度概括性的小标题加以标示。
此外,《纪录电影分析》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策划和组织编写的首批5部电影分析教材中的一部,其他4部是《中国电影分析》、《亚洲电影分析》、《美国电影分析》、《欧洲电影分析》。这套教材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面市。
·分析影片:
北方的纳努克(罗伯特·弗拉哈迪,美国,1922)
Nanook of the North,Robert Flaherty
侯薇,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
*
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乐(瓦尔特·鲁特曼,德国,1927)
Berlin, Symphony of a City,Walter Ruttmann
成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带摄影机的人(吉加·维尔托夫,苏联,1929)
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Dziga Vertov
周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墨西哥万岁(谢尔盖·爱森斯坦,苏联,1929-1979)
Que viva México!,Sergei Eisenstein
周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漂网渔船(约翰·格里尔逊,英国,1929)
Drifters,John Grierson
孙红云,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
*
尼斯的景象(让·维果、鲍利斯·考夫曼,法国,1930)
A propos de Nice,Jean Vigo、Boris Kaufman
单万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无粮的土地(路易斯·布努艾尔,西班牙,1932)
Land without Bread,Luis Bu駏el
单万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
*
锡兰之歌(巴西尔·瑞特,英国,1934)
Song of Ceylon,Basil Wright
孙红云,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
*
意志的胜利(莱妮·里芬斯塔尔,德国,1935)
The Triumph of the Will,Leni Riefenstal
成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西班牙的土地(尤里斯·伊文思,荷兰,1936)
The Spanish Earth,Joris Ivens
孙红云,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
*
开垦平原的犁(帕尔·劳伦斯,美国,1936)
The Plow That Broke the Plains,Pare Lorentz
刘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
*
奥林匹亚(莱妮·里芬斯塔尔,德国,1938)
Olympia,Leni Riefenstal
成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倾听不列颠(汉弗莱·强宁斯,英国,1942)
Listen to Britain,Humphrey Jennings
薛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
*
夜与雾(阿兰·雷乃,法国,1955)
Night and Fog,Alain Resnais
侯维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
*
毕加索的秘密(亨利—乔治·克鲁佐,法国,1956)
Le Mystère Picasso,Henry-Georges Clouzot
李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2004级硕士研究生
*
初选(德鲁小组,美国,1960)
Primary,Drew Group
张宗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
夏日纪事(让·鲁什,法国,1961)
Chronique d'un été,Jean Rouch
韩君倩,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
*
普通法西斯(米哈尔·罗姆,苏联,1965)
Ordinary Fascism,Mickha?Romm
周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莫回首(唐·彭尼贝克,美国,1966)
D'ont Look Back,D.A.Pennebaker
张宗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
法律与秩序(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美国,1969)
Law and Orders,Frederick Wiseman
翁燕然,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杂志编辑
*
文明(迈克尔·吉尔、肯耐斯·克拉克,英国,1969)
Civilization,Michael Gill,Kenneth Clark
李晓君,中国电影艺术中心2004届硕士研究生
*
日本战后史(今村昌平,日本,1970)
日本战后史,今村昌平
支菲娜,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2004届硕士研究生
*
第二防线的人们(小川绅介,日本,1971)
The Peasants of the Seconde Fortress,Shinsuke Ogawa
支菲娜,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2004届硕士研究生
*
初恋(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兰,1974)
First Love,Krzysztof Kieslowski
王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阿伦·米勒,美国,1979)
From Mao to Mozart,Allan Miller
王凡,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
*
莫让年华付水流(中国,陈光忠,1980)
Don't Idle Away the Prime Time,Chen Guangzhong
张宗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
失衡的生活(高弗莱·雷吉奥,美国,1983)
Koyaanisqatsi,Godfrey Reggio
单万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细蓝线(埃罗尔·莫里斯,美国,1988)
The Thin Blue Line,Errol Morris
胡波,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3级别硕士研究生
*
罗杰和我(迈克尔·摩尔,美国,1990)
Roger & Me,Michael Moore
王凡,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
*
美国内战史(肯·伯恩斯,美国,1990)
The Civil War,Ken Burns
李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
*
黑色的收获(罗伯特·康纳利、罗宾·安德森,澳大利亚,1991)
Black Haverst,Robert Connolly and Robin Anderson
章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3级研究生
*
篮球梦(史提夫·詹姆斯,美国,1994)
Hoop Dreams,Steve James
王晓光,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
周恩来外交风云(傅红星,中国,1997)
Zhou Enlai 's Diplomacy Legends,Fu Hongxing
单万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4级硕士研究生
*
拾荒者(阿涅斯·瓦尔达,法国,2000)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Agnès Varda
单万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是和有(尼古拉·菲利贝尔,法国,2002)
Etre et avoir,Nicolas Philibert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
*
幼儿园(张以庆,中国,2004)
A Kindergarten,Zhang Yiqing
刘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
*
山村犹有读书声 (200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Être et avoir
7.5 (11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菲利伯特 演员: Georges Lopez / Alizé
其它标题: 마지막 수업 / Être et avoir
  法国奥弗涅地区的中心平原,山村的生活恬淡宁静,时间在这里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座似乎穿越了时空、如古时私塾般的学校。一个老师,一个班级,几名不同年龄的孩子。乔治(Georges Lopez),村中唯一的老师,20年中送走一批批学生。这所学校如同与世隔绝一般,静静走过春夏秋冬,乔治和孩子们读书、学习、玩耍,用平淡的言语带他们认知眼前的繁华世界……
昨日狂想曲 (2015) 豆瓣
7.1 (11 个评分) 导演: 黎小锋 / 贾恺
其它标题: The Shoeshiner's Journey
若你正身处中国,无论是在喧嚣的一、二线城市或偏远乡村,要是看见一辆插着红旗、贴满标语的破车停在面前,以高分贝播放着红色革命歌曲,无须大惊小怪。这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穿越场景,而是老刘的「全国长征宣传雷锋」专车。

老刘,本名刘光建,和五十年前被塑造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是同期战友,虽光环远不及雷锋,却也同样抱持「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理念、同样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样梦想成为称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998年,老刘离开在西藏自治区的公务员一职,抛家弃子,决定漫游中国发扬雷锋精神。一路上他为人免费擦鞋,生活接近乞讨边缘,却苦心孤诣地要创建共产国际大学。

「为人民服务」这看似谦卑的愿望,成为老刘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现实生活中唯一引以为傲、甚至自负的根源;片中随时可见他对跟拍多年的导演下指导棋,有意识地左右镜头的拍摄和故事的走向,呈现出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复杂权力关系。

中国在文革结束后的五十年,从极端的毛式共产主义走向蓬勃的资本主义,老刘看似疯狂的固执行径,体现了身处社会快速巨变下无法妥协的历史境遇和难以直面的精神创伤。随着老刘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不断交叉展现。
2016年10月14日 看过 情感积蓄不够的时候,那些沙画,那些长镜头,都有了撑时间的嫌疑。
中国 纪录片
拾穗者 (200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1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文明的轨迹 (1969) 豆瓣
Civilisation
9.4 (14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Gill / Peter Montagnon 演员: 肯尼斯·克拉克 / 伊恩·理查森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文明的轨迹》历时两年才拍摄完毕,剧组跨越13个国家,曾走访百多个城市拍摄,本纪录片首年播出时更被喻为电视史上的代表作。克拉克爵士引人入胜的对白,再加上欧洲地标动人画面,带领我们探索自罗马帝国沦亡至工业革命用其后的文明发展。这种通过艺术、音乐来呈现历史观点的做法,成为日后无数纪录片看齐并努力超越的基准。
"Kenneth Clark's sumptuous,magisterial,one-man servey of the achievements of bumanistic civilisation is a TV landmark" The daily mail
In 1966 BBC Television embarked on its most ambitious documentary series to date.The eminent art historian Lord Clark was commissioned to write and present an epic examination of Western Eyuopean culture,defining what he considered to be the crucial phases of its development.Civilisation:A personal View by Lord Clark would be more than two years in the making,with filming in over 100 locations across 13 countries.The lavish series was hailed as a masterpiece when it was first transmitted in 1969.
From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eyond,Clark's compelling narrative is accompanied by breathtaking colour photography of Europe's grearest landmarks.This "history of ideas as illustrated by art and music'remains the benchmark for the numerous programmes it inpired.
特别收录 Special Feature
大卫·艾登堡禄爵士回忆《文明的轨迹》制作过程 Sir David Attenborough remembers the making of Civilisation
剧相馆 Photo gallery of behind-the-scenes stills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2015) 豆瓣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7.2 (155 个评分) 导演: BBC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2016年10月10日 看过
如同由AV构建的日本性文化,经过稀碎的剪辑过滤和扭曲的时空,只是迎合了他者对“中式教育”的想象。
BBC 剧集 纪录片 英国
(2012) 豆瓣 TMDB
8.4 (60 个评分) 导演: 陈东楠
其它标题: The Trail from Xinjiang
他们是一群蜷居在城市无光角落的新疆籍流浪青年。
木沙和他的朋友们儿时离家,被拐卖至东部城市偷盗,从此赖以为生。他们深陷贫困、毒品缠身、染病、入狱,脑海中依旧清晰的新疆的蓝天碧野,已成为不可归的故乡。
九十年代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人口贩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益猖獗,上万计儿童跟随偷盗团体,在各大城市的街头上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当“新疆小偷”一度成为一个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词语,像木沙这样的流浪青年恍然发现,就在他们拼命追随社会飞跃发展的过程中,自己的生活已是支离破碎。
失衡生活 (1982) Eggplant.place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Koyaanisqatsi
8.6 (62 个评分) 导演: 高佛雷·雷吉奥 演员: Lou Dobbs / 泰德·科佩尔
其它标题: 코야니스카시 / Koyaanisqatsi
1983年,受 IRS (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 委托,导演雷吉奥拍出了一部非叙事性的电视片,在这基础上,Qatsi系列第一部惊世之作《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应运而生。在得到了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之后,《失衡生活》在当时形成了轰动性的效果。"KOYAANISQATSI"是美国印第安族霍皮人的方言,意指失去平衡的生活。导演高夫瑞·雷吉奥在这部历时八年制作的记录片中采用了创新的电影语言,全片没有情节、角色及对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乐。
这就是耗时7年的惊世之作,在当年轰动一时的记录片《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的片名出自印第安语,有疯狂、混乱、失去平衡、崩溃和另类生活的含义。此片的诞生历经波折,曾经遭遇严重的资金危机,幸而得到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著名电影人的大力支持,为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身为导演的天主教牧师雷吉奥还亲自兼职出租车司机长达5年之久。这部非叙事性记录片以全新的手法,将优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风景和快慢动作处理、双重曝光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镜头并置剪接在一起,以纯粹画面蒙太奇的形式,自然的景物与工业社会所创造的人工景物进行鲜明的对比。导演以宗教式的关怀,控诉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对人类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忧虑。影片没有对主题进行任何说教而是,采取了舒缓的方式进行表达,镜头和音乐开始在表达自然景象时都很缓慢,后来速度逐渐加快,画面出现汽车、飞机和忙碌得像蚂蚁一样到处乱闯的人群,巧妙地组成一首由动态影像和交响音乐构成的叙事诗。
2016年10月7日 看过 只能看到概念。但这种片子必定要有人做,做完必定要有人说——只能看到概念。
纪录片 美国
情侣性爱指南 (2002) 豆瓣
The Lovers' Guide: Sex Positions
8.2 (10 个评分) 导演: Robert Page 演员: Carley / Karina Clarke
其它标题: The Lovers' Guide: Sex Positions
Twenty years after the original The Lovers' Guide exploded into the lives of the UK public, the ground-breaking guide is back with anot her no-holds-barred exploration of the pleasures of love-making.
To mark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eries that has brought adult sex advice firmly into the mainstream, the latest instalment has been created using cutting edge 3D technology as the next stop in the sexual revolution. Here the audience is engaged with a never-before-seen sense of intimacy and massively richer viewpoint.
After selling 1.5 million copies and being distributed in 22 countries and in 13 languages over its colourful 20-year history, The Lovers' Guide 3D - Igniting Desire will debut in UK cinemas in January 2011 and be available to purchase on DVD and Blu-ray on February 7, 2011 in time for Valentine’s Day gifting.
Now bigger, better and bolder than ever before, The Lovers' Guide 3D - Igniting Desire features the voices of Gemma Bissix (Eastenders, Hollyoaks, Dancing on Ice) and Jeremy Edwards (Hollyoaks, Holby City) and will take audiences to an altogether new level of love-making enlightenment.
莫让年华付水流 (1981) 豆瓣
导演: 陈光忠
ISRC:CN-A03-06-0048-0/V.K
出版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纪录电影——《莫让年华付水流》,这部著名的纪录电影与影片的插曲曾红遍大江南北,激励了当年改革开放后的整整一代年轻人。
《莫让年华付水流》通过拍摄上海青年人的生活动态和精神风貌,以真实生动的形象,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他选取了当年上海市十位身处逆境、奋发向上的青年,他们有工厂工人,医院杂工、公共汽车司机、动物园饲养员、舞蹈演员和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光辉在他们的生命中闪耀。
青春的脚步,似行云流水,生活的道路,靠自己采寻,莫叹息、莫停留,莫让年华付水流。
时光中有一种年华,她的逝去换取了我们的成熟,那就是我们的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的岁月已是昨日的记忆,但它成为了八十年代的时代缩影。
2016年10月6日 看过
在伟大的21世纪,我虚度了年华。
中国 纪录片